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 (2)教学文案.doc
-
资源ID:52274657
资源大小:1.16MB
全文页数:352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 (2)教学文案.doc
Good is good, but better carries it.精益求精,善益求善。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 (2)-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一、全册教材分析本册教材共编排了九个单元的教学内容。具体可分解如下:在"数与代数"领域教学因数与倍数,包括因数和倍数的意义,2、5、3的倍数的特征,质数和合数。教材在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教学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分数的加法、减法,结合约分教学最大公因数,结合通分教学最小公倍数。在"空间与图形"领域教学图形的变换和长方体和正方体。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现实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认识图形的轴对称和旋转变换;探索并体会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图形之间的关系,及图形之间的转化,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及表面积公式,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在"统计与概率"领域教学众数和复式折线统计图。在学习平均数和中位数的基础上,本册教材教学众数。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都是反映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特征数。平均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比较稳定、可靠,但易受极端数据的影响;中位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可靠性比较差,但不受极端数据的影响;众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也不受极端数据的影响。当一组数据中个别数据变动较大时,适宜选择众数或中位数来表示这组数据的集中趋势。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分数的加法和减法、长方体和正方体两个单元来教学,还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联系上述三个领域的教学内容编排3次实践活动,教学一些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教材还编排了一些"你知道吗",介绍数学背景知识。编排一些思考题,作为弹性的教学内容。教材编写时,考虑了高年级数学教学的知识量比中年级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自我意识比中年级强。教材适当调整了编写体例,设置了例题、试一试、练一练、练习、整理与练习等栏目与版块。二、教学目标及要求1、基础知识和技能: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会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会进行整数、小数的互化,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掌握因数和倍数、质数和合数、奇数和偶数等概念,以及2、3、5的倍数的特征;会求100以内的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比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加、减法,会解决有关分数加、减法的简单实际问题。知道体积和容积的意义以及度量单位,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有关体积和容积单位的实际意义。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以及将简单图形旋转90度;欣赏生活中的图案,灵活运用平移、对称和旋转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通过丰富的实例,理解众数的意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并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根据具体的问题,能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2、解决问题和方法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以及运用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积极主动参与获取知识的全过程,让他们认识到数学的价值,生活中离不开数学,使他们喜欢数学,乐学数学。形成对数学的浓厚兴趣,树立学生自尊心和自信心,提高学生的相互合作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引导反思促进情感态度的发展。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反思当堂、当天的学习活动,适时教育学生要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学习上要实事求是,并以肯定的方式强化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创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学以致用,体会数学就在身边,借以激发和保护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三、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因数与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统计。教学难点:因数与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旋转。 四、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1)多利用多媒体小平台,创设的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和学习的教学情境。(2) 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特别是计算能力的培养,切实掌握好这些基础知识。(3)要求学生能预习教材,上课能更好接受新知。(4)注重因材施教,进一步做好培优补差工作。组织好一对一帮教学习,抓好后百分之二十学生的学习。(5)加强课堂练习时间,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掌握情况。(6)加强单元检测,及时让学生及教师自己反馈教学情况,以便查漏补缺。(7)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使每位学生的能力有所提高。(8)踏踏实实做好教学常规工作,以自己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满腔热情的工作作风,虚心向同事学习,同时争取家长的配合,共同做好对学生的培养。(9)加强自身学习,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文化知识水平,积极参与教科研活动,在实践中探索,在实践中积累经验。深入钻研教材,充分利用40分钟,让课堂事半功倍。(10)关注学生非智力因素,利用学校星卡激励制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努力培养学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开展"优秀作业本评比"、"每周学习表现良好学生"评比等活动,让学生们在竞赛评比和表扬中获得进步。五、教学课时安排(一)观察物体(三)(2课时)(二)因数与倍数(7课时)1、因数和倍数 2课时2、2、5、3的倍数的特征 3课时3、质数和合数 2课时(三)长方体和正方体(12课时)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2课时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2课时3、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7课时整理和复习 1课时探索图形 1课时(四)分数的意义和性质(19课时)1、分数的意义 4课时2、真分数和假分数 2课时3、分数的基本性质 2课时4、约分 4课时5、通分2课时6、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2课时整理和复习 1课时(五)图形的运动(三)(3课时)(六)分数的加法和减法(7课时)1、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2课时2、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2课时3、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3课时综合与实践:打电话(1课时)(七)折线统计图(3课时)(八)数学广角2课时(九)总复习 4课时第一单元观察物体(三)教学计划教材简介:“视图与投影”是课程标准中“空间与图形”这一领域的内容,在不同学段有着明确的要求。第一和第二学段分别要求“能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能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到第三学段才正式学习投影和三视图的知识。所以在本单元教材中没有给出视图的概念,而是采用“从不同方向观察”的表述。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丰富的观察物体的感性经验,通过第一学段的学习,已经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本单元在此基础上,通过观察较为抽象的几何形体,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使学生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或两个及一组立体图形的位置关系和形状。本单元教材在编排上不仅设计观察活动,而且注意设计需要学生进行想像、猜测和推理进行探究的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力和思维能力。例如,呈现从不同方位观察一个立体图形所得到的三个图形,让学生用正方体搭出相应的立体图形。这就要求学生要根据已有的图形的表象,不断在头脑中对这些表象进行组合和调整,最后再通过拼摆进行验证,从而使学生的空间想像力和思维能力得到充分的锻炼。单元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让学生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2、通过观察实物,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两个物体或一组立体图形的位置关系和形状。3、通过拼搭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和推理能力。教学建议:1准备好必要的教具和学具。可以结合实际,指导学生自制学具。2注意让学生真正地、充分地进行活动和交流。注意不要让教师的演示或少数学生的活动和回答来代替每一位学生的亲自动手、亲自体验和亲自思考。课时安排:本单元可安排3课时进行教学。1学年度第二学期四年级数学学科(1)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科书38页例1、以不同角度观察一个物体执教周茂玲教学课时1课时备课时间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活动,使学生认识到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能够辨认从各个不同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2、培养学生构建简单的空间想象力。3、加强学生之间交流互助。教学重点能从不同方向观察图形,看到不同的形状。教学难点辨认从不同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帮助学生构建初步的空间想象力。教学准备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盒子、挂图等。教学步骤复备课一、导入新课同学们,还记得题西林壁这首古诗吗?同一座庐山,为什么诗人看到的却是“远近高低各不同”的景色呢?这里,诗人是从不同的角度对庐山进行观察。如果观察药箱又会有什么结果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板书)或者尝试:请同学们猜谜语:“左一片、右一片,摸得着,看不见,是什么呢?”(耳朵)为什么能看见别人的耳朵,却看不见自己的耳朵呢?因为我们观察的角度不一样,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进一步研究观察物体(板书)巧妙利用语文诗歌顺利导入了新课,体现了语数学科的有机整合。二、合作探究将学生分为四至六人一小组,每小组一个鞋盒。将鞋盒放在课桌中央,让学生观察,并说说站在什么位置,看到了哪几个面?问:一次最多看到几个面呢?师:通过观察,我们发现了至少能看到长方体的一个面,也可能看到两个面,最多一次能看见三个不同的面,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并且站在任一位置,不能同时看到长方体所有的面。在操作过程中应强调被观察的物体应放在桌面上不动,是观察者的方向发生改变。由于教学中强调不够,所以有学生回答可以看到六个面。三、深入探讨:如果我们从正面、左面和上面进行观察,又能出现什么呢?实践出真知,我们现在就试试吧!1、让学生分别从正面、左面和上面进行观察,并与小组内成员交流各个面都有什么?注意事项:(1)观察时,视线要垂直于物体的表面。(2)正面、左面和上面都是相对观察者而言的。2、出示例1的3张图片,让同学说一说这3个同学分别是从哪面看到的?在书上填一填,集体订正。师:同一个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看到的形状各不相同。3、构建空间想象力(1)师出示一个正方体要求生正面观察,并想象画出从左面,从上面,从右面观察正方体的样子。(2)师再次出示一个一组对面是正方形的牙膏盒,给学生从不同角度先进行初步观察,再将牙膏盒横对着学生,要求学生想象画出正面右面上面牙膏盒的样子。再将牙膏盒竖对着学生,要求学生想象画出正面右面上面看到牙膏盒的样子。四、巩固练习:五、全课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六、兴趣探索根据以下几幅图找出1的对面是几,2的对面是几,3的对面是几。板书设计:以不同角度观察一个物体作业设计:1、P40第1题,连一连,巡礼指导个别学生,然后让三名学生说说答案及理由,集体订正。2、让学生从不同方向观察正方体、球体和圆柱体,看看观察到了什么形状。组织学生相互交流。师:同一方向观察不同物体的立体图形,得到的形状也可能是相同的。3、判断:(1)从不同方向观察图形,看到的形状是相同的。()(2)观察正方体,从不同角度观察,最多可以看到4个面。()(3)从不同角度看一个球体,观察到的形状都是一样的。教学反思:今天,我让所有学生都带了一个鞋盒子用来观察,这样就让全体学生参与到了观察学习的全过程,因此教学效果极佳。如果下次再上,可以将例1、例2压缩在一课时内完成,这样40分钟的知识含量更高。其次,为让所以学生能看清观察的长方体教具,我将医药箱改为了整理箱。由于它的体积较大,因此教学起来十分方便。2江下小学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四年级数学学科(2)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材39页例2,从不同角度观察两个物体。执教周茂玲教学课时1课时备课时间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简单立体图形组合,辨认从不同方面观察立体图形得到的平面图形,并能判断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教学重点辨认从不同方向观察立体图形得到的平面图形,并且判断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教学难点学会辨认从不同方面观察到的多个物体的开关和相对位置。教学准备一个球体、一个圆柱体、正方体、长方体等。教学步骤复备课一、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对一个物体从不同角度进行了观察,也发现了从中的奥秘和乐趣,今天我们将两上物体从不同角度进行观察,体验从不同角度看世界。二、新授课1、师将一个球体和一个圆柱体按例2摆放在讲台上,出示球体和圆柱体平面图,让学生辨认它们是从哪个方向上看到的。2、指名回答,并让学生对照实物进行观察、检验自己的判断是否正确。三、深入思考:1、出示正方形,这是老师看到物体的一个面,同学们猜一猜这个物体是什么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2、出示正方体、特殊的长方体、圆柱体加以验证。3、现在我们不能根据这个图片判断它是什么图形,那需要增加什么条件呢?三、巩固练习:1、出示P39做一做图,则才是确定一个图片的形状,如果是两个以上的组合图形呢?能确定他们的形状吗?师提供实物加以验证。2、P40第3题。先独立思考,再指定学生回答,最后提供实物加以验证。四、全课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有什么发现呢?五、构建空间想象力1、将两个完全一样的正方体并排放,要求生想象画出以不同角度看到的样子(强调左右面是重合,故只能看见一个正方形)。2、将一个正方体和圆柱体并排放,要求生想象画出从不同角度看到的样子。板书设计:以不同角度观察一个物体作业设计:1、出示P39做一做图,则才是确定一个图片的形状,如果是两个以上的组合图形呢?能确定他们的形状吗?师提供实物加以验证。2、P40第3题。教学反思:由于有例1的教学做基础,本课我仅有10分钟不到的时间即完成了新授知识的教学,后面剩余大量时间都是让学生做练习。当完成39页做一做时,学生共出现以下六种结果:1、球体、圆柱;2、球体、正方体;3、球体、长方体;4、圆柱、圆柱;5、圆柱、正方体;6、圆柱、长方体。可就在这时班里有一名学生(邵恩忠)指出圆锥也可以从上面看到圆形。虽然圆锥应该到六年级学生才正式学习,但在生活中他们早已对它不陌生,老师必须正确加以评价。我有些困惑:圆锥从上面看到底是圆形,还是圆形的中间还有一个点呢?3江下小学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四年级数学学科(3)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材41页例3,从不同角度观察多个物体。执教周茂玲教学课时1课时备课时间教学目标1、能分辨较复杂物体不同角度所观察的情况,能根据图形推测拼搭的方式。2、在操作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以及与人合作的意识。3、进一步培养学生从多角度观察事物物体,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教学重点从不同方向观察由几个小正方体搭成的立体图形。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抽象思维能力。教学准备小正方体若干、小字本。教学步骤复备课一、导入新课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观察物体。前面都只是让同学们观察物体,这节课同学们要动手摆出你所观察到的物体。二、探究新知1、以46人为一小组,每小组四个正方体。面对自己横向连续摆3个正方体,接着,在左边第一个后面再摆一个。小组成员分别从正面、左面和上面进行观察,并合作在小字本上画出平面图。问:同一物体,从不同的角度来观察,得到的结果是怎样的?2、每个小组用4个小正方体摆出不同的形状,摆好后每个同学从不同的方向去观察,把看到形状记录下来。指名汇报。问:从不同的方向观察到的这些图形都是相同的吗?小结:从同一角度观察不同形状的立体图形,得到的平面图形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3、听要求用4个小正方体来摆一摆(1)从正面看是水平方向连放的3个正方形;(2)从上面看是水平方向没有连着放的2个正方形,即“口口”;(3)从正面和侧面看都是水平方向连放的2个正方形;学生摆完后指名展示。三、巩固练习1、完成例3及做一做。独立解答,集体订正。2、完成练习九13题。四、全课小结:今天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五、动手操作,思维拓展。学生按老师要求摆小正方体。(1)用5个小正方体摆从正面看到的图形(你能摆出几种不同的方法)。(2)用四个小正方体摆出从正面看是,从左边看也是的情况。(3)根据下面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图形摆一摆,从正面看从左面看也是(有多少种不同摆法,最少要用多少个小正方体,最多只能用多少个小正方体。)五、课外作业:练习九46。板书设计:从不同角度观察多个物体。作业设计:学生按老师要求摆小正方体。(1)用5个小正方体摆从正面看到的图形(你能摆出几种不同的方法)。(2)用四个小正方体摆出从正面看是,从左边看也是的情况。(3)根据下面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图形摆一摆,从正面看从左面看也是(有多少种不同摆法,最少要用多少个小正方体,最多只能用多少个小正方体。)教学反思:教学证明每位学生准备学具10个小正方体,能够更好地让他们参与操作、观察、能够使他们的尝试、探究更主动,更有实效性,所以学具准备必须充分。本课观察多个正方体拼搭成的图形,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的形状不难,但根据图形推测拼搭的方式由于是逆向思维,且有时会有多种结果所以是教学难点。第二单元:因数与倍数单元教学计划与备课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因数、倍数、质数、合数等概念,知道有关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2.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掌握2、5、3的倍数的特征。3.逐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思维能力。重点难点:1.掌握因数、倍数、质数、合数等概念的联系及其区别。2.掌握2、5、3的倍数的特征。3.质数和奇数的区别。教学指导:由于本单元内容较为抽象,很难结合生活实例或具体情境来进行教学,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教学应注意以下两点:1.加强对概念间相互关系的梳理,引导学生从本质上理解概念,避免死记硬背。本单元中因数和倍数是最基本的两个概念,理解了因数和倍数的含义,对于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等结论自然也就掌握了。对于后面的公因数、公倍数等概念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了,要引导学生用联系的方法去掌握这些知识,而不是机械地记忆一堆支离破碎,毫无关联的概念和结论。2.由于本单元知识特有的抽象性,教学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虽然我们强调从生活的角度引出数学知识,但在过去的数学教学中,一些老师往往忽视概念的本质,而让学生死记硬背相关概念或结论,导致学生无法理清各概念间的前后承接关系,达不到融会贯通的程度,而学生到了五年级,抽象能力已经有了进一步提高,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的抽象概括能力也是很有必要的,如让学生通过几个特殊的例子,自行总结出任何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都是无限的结论,逐步形成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推理能力等等。课时安排:共分8课时1江下小学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四年级数学学科(4)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因数和倍数执教教学课时1课时备课时间教学目标1、学生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倍数的方法;2、学生能了解一个数的因数是有限的,倍数是无限的;3、能熟练地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教学重点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教学难点能熟练地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教学准备教学步骤复备课一、引入新课。1、出示主题图,让学生各列一道乘法算式。2、师:看你能不能读懂下面的算式?出示:因为2×6=12所以2是12的因数,6也是12的因数;12是2的倍数,12也是6的倍数。3、师:你能不能用同样的方法说说另一道算式?(指名生说一说)师:你有没有明白因数和倍数的关系了?那你还能找出12的其他因数吗?4、你能不能写一个算式来考考同桌?学生写算式。师:谁来出一个算式考考全班同学?5、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因数和倍数。(出示课题:因数倍数)齐读p12的注意。二、新授:(一)找因数:1、出示例1:18的因数有哪几个?从12的因数可以看得出,一个数的因数还不止一个,那我们一起找找看18的因数有哪些?学生尝试完成:汇报(18的因数有:1,2,3,6,9,18)师:说说看你是怎么找的?(生:用整除的方法,18÷118,18÷29,18÷36,18÷4;用乘法一对一对找,如1×1818,2×918)师:18的因数中,最小的是几?最大的是几?我们在写的时候一般都是从小到大排列的。2、用这样的方法,请你再找一找36的因数有那些?汇报36的因数有:1,2,3,4,6,9,12,18,36师:你是怎么找的?举错例(1,2,3,4,6,6,9,12,18,36)师:这样写可以吗?为什么?(不可以,因为重复的因数只要写一个就可以了,所以不需要写两个6)仔细看看,36的因数中,最小的是几,最大的是几?看来,任何一个数的因数,最小的一定是(),而最大的一定是()。3、你还想找哪个数的因数?(18、5、42)请你选择其中的一个在自练本上写一写,然后汇报。4、其实写一个数的因数除了这样写以外,还可以用集合表示:如18的因数小结:我们找了这么多数的因数,你觉得怎样找才不容易漏掉?从最小的自然数1找起,也就是从最小的因数找起,一直找到它的本身,找的过程中一对一对找,写的时候从小到大写。(二)找倍数:1、我们一起找到了18的因数,那2的倍数你能找出来吗?汇报:2、4、6、8、10、16、师:为什么找不完?你是怎么找到这些倍数的?(生:只要用2去乘1、乘2、乘3、乘4、)那么2的倍数最小是几?最大的你能找到吗?2、让学生完成做一做1、2小题:找3和5的倍数。汇报3的倍数有:3,6,9,12师:这样写可以吗?为什么?应该怎么改呢?改写成:3的倍数有:3,6,9,12,你是怎么找的?(用3分别乘以1,2,3,倍)5的倍数有:5,10,15,20,师:表示一个数的倍数情况,除了用这种文字叙述的方法外,还可以用集合来表示2的倍数3的倍数5的倍数师:我们知道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那么一个数的倍数个数是怎么样的呢?(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三、课堂小结:我们找了这么多数的因数,你觉得怎样找才不容易漏掉?板书设计:因数和倍数.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作业设计:完成练习二14题教学反思:先让学生看主题图,从学生已有知识出发,列出不同的乘法算式,然后采取自学的方法,让学生自悟因数和倍数的含义及因数和倍数所指的数的范围。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学生通过合作交流的方式,理解因数和倍数是一对相互依存的概念。整个教学过程有收有放,收放适度。2江下小学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四年级数学学科(5)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因数和倍数执教周茂玲教学课时1课时备课时间教学目标1、学生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倍数的方法;2、学生能了解一个数的因数是有限的,倍数是无限的;3、能熟练地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教学重点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教学难点能熟练地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教学准备教学步骤复备课一、出示课题,学习目标1、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倍数的方法;2、了解一个数的因数是有限的,倍数是无限的;3、能熟练地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二、出示自学指导认真看课本主题图,找出12的其他因数任何一个数的因数,最小的一定是(),而最大的一定是()。完成做一做1、2小题:找3和5的倍数。(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三、学生看书,自学四、效果检测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这节课我们重点研究了一个什么问题?你有什么收获呢?板书设计:因数和倍数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作业设计:完成练习二14题教学反思:多引导学生观察,理清因数和倍数找出的思考途径,让学生说,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的能力。3江下小学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四年级数学学科(6)教学设计教学内容2、5的倍数的特征执教秦昌词教学课时1课时备课时间教学目标1、掌握2、5倍数的特征2、理解并掌握奇数和偶数的概念。3、能运用这些特征进行判断。4、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教学重点2、5倍数的数的特征。教学难点奇数和偶数的概念。教学准备教学课件教学步骤复备课一、复习准备1、提问。说出20的全部因数。说出5个8的倍数。26的最小因数是几?最大因数是几?最小的倍数是几?2、按要求在集合圈里填上数。二、学习新课:(一)2的倍数的特征。1、教师:(练习2)右边集合圈里的数与左边圈里的数是什么关系?教师:请观察右边圈里的数,它们的个位数有什么特点?(个位上是0,2,4,6,8。)教师:请再举出几个2的倍数,看看符不符合这个特点?学生随口举例。教师:谁能说一说是2的倍数的数的特征?学生口答后老师板书: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2、口答练习:(投影片)请把下面的数按要求填在圈内(是2的倍数,不是2的倍数)1,3,4,11,14,20,23,24,28,31,401,826,740,1000,6431。学生口答完后,老师介绍:奇数和偶数的定义板书:上面两个集合圈上补写出“偶数”,“奇数”。教师:上面两个集合圈里该不该打省略号?为什么?学生讨论后老师说明:在本题所列的有限个数里,奇数、偶数都是有限的,但是自然数是无限的,奇数、偶数也是无限的,所以集合圈里要写上省略号。教师:奇数、偶数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你遇到过吗?习惯上称它们为什么数?(单数、双数。)3、练习:(先分小组小说,再全班统一回答。)说出5个2的倍数。(要求:两位数。)说出3个不是2的倍数的三位数。说出1535以内的偶数。50以内的偶数有多少个?奇数有多少个?(二)5的倍数的特征。1、教师先在黑板上画出两个集合圈,然后提出要求:你们能不能用与研究2的倍数的特征的相同方法,找出5的倍数的特征?学生自己动手填数、观察、讨论。老师巡视过程中选一位同学板书填空。教师:说一说5的倍数的特征?教师:请举几个多位数验证。教师:再说一说什么样的数是5的倍数。板书:个位上是0或者5的数,都是5的倍数。2、练习:按从小到大的顺序,说出50以内5的倍数。(投影片)下面哪些数是5的倍数?240,345,431,490,545,543,709,725,815,922,986,990。(投影片)从下面的数中挑出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的数。这些数有什么特点?12,25,40,80,275,320,694,720,886,3100,3125,3004。学生口答后教师板书:个位数字是0。教师随口说出数,请立即说出这个数是2的倍数还是5的倍数,或者同时是2和5的倍数,并说明判断的依据。板书设计:2、5倍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个位上是0或者5的数,都是5的倍数。作业设计:1、在150的自然数中,2的倍数有()个,5的倍数数有()个。2、比75小,比50大的奇数有()。3、个位是()的数同时是2和5的倍数。4、用0,7,4,5,9五个数字组成2的倍数;5的倍数;同时是2和5的倍数的数。教学反思:在巩固新知中,第3题:在36、4、9、12、3、0这些数中,谁和谁有因数和倍数关系。学生的解答出现遗漏现象。教学中,应及时查找原因,练习巩固。4江下小学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四年级数学学科(7)教学设计教学内容2、5的倍数的特征2执教秦昌词教学课时1课时备课时间教学目标1、掌握2、5倍数的特征2、理解并掌握奇数和偶数的概念。3、能运用这些特征进行判断。4、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教学重点是2、5倍数的数的特征。教学难点奇数偶数的概念教学准备教学步骤复备课一、出示课题,学习目标1、掌握2、5倍数的特征2、理解并掌握奇数和偶数的概念。3、能运用这些特征进行判断。二、出示自学指导认真看课本观察(一)2的倍数的特征。(二)5的倍数的特征。三、学生看书,自学四、效果检测(一)谁能说一说是2的倍数的数的特征?板书: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介绍:奇数和偶数的定义说明:在本题所列的有限个数里,奇数、偶数都是有限的,但是自然数是无限的,奇数、偶数也是无限的,所以集合圈里要写上省略号。(二)说一说5的倍数的特征?板书:个位上是0或者5的数,都是5的倍数板书设计:2、5倍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个位上是0或者5的数,都是5的倍数。作业设计:1、在1100的自然数中,2和3和5的倍数有()个。2、比65小,比40大的奇数有()。3、个位是()的数同时是2和5的倍数。4、用0,6,4,5,四个数字中任选三个组成2的倍数()5的倍数()同时是2和5的倍数的数()教学反思:在要求学生自学中,既要放手,同时,也要引导学生,并及时发现学生中的问题,尽快解决。5的倍数有什么特征,可问学生你是怎么理解的,使学生带着问题看,明确自学目的。5江下小学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四年级数学学科(8)教学设计教学内容.3的倍数的特征执教秦昌词教学课时1课时备课时间教学目标1、经历在100以内的自然数表中找3的倍数的活动,在活动的基础上感悟3的倍数的特征,并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总结特征。2、在探索活动中,感受数学的奥妙;在运用规律中,体验数学的价值。教学重点是3的倍数的数的特征教学难点是3的倍数的数的特征教学准备教学步骤复备课一、提出课题,寻找3的特征。师:同学们,我们已经知道了2、5的倍数的特征,那么3的倍数会有什么特征呢?谁能猜测一下?生1:个位上是3、6、9的数是3的倍数。生2:不对,个位上是3、6、9的数不定是3的倍数,如l3、l6、19都不是3的倍数。生3:另外,像60、12、24、27、18等数个位上不是3、6、9,但这些数都是3的倍数。师:看来只观察个位不能确定是不是3的倍数,那么3的倍数到底有什么特征呢?今天我们共同来研究。(揭示课题)师:先请在下表中找出3的倍数,并做上记号。(教师出示百以内数表,学生人手一张。在学生的活动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并呈现学生已圈出3的倍数的百以内的数表。)(如下图)二、自主探索,总结3的特征师:先请在下表中找出3的倍数,并做上记号。(教师出示百以内数表,学生利用p18的表。在学生的活动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并呈现学生已圈出3的倍数的百以内的数表。)(如下图)师:请观察这个表格,你发现3的倍数什么特征呢?把你的发现与同桌交流一下。学生同桌交流后,再组织全班交流。生1:我发现10以内的数只有3、6、9是3的倍数。生2:我发现不管横的看或竖的看,3的倍数都是隔两个数出现一次。生3:我全部看了一下,刚才前面这位同学的猜想是不对的,3的倍数个位上09这十个数字都有可能。师:个位上的数字没有什么规律,那么十位上的数有规律吗?生:也没有规律,19这些数字都出现了。师:其他同学还有什么发现吗?生:我发现3的倍数按一条一条斜线排列很有规律。师:你观察的角度与其他同学不同,那么每条斜线上的数有规律吗?生:从上往下观察,连续两数都是十位数增加1,而个位数减少1。师:十位数加1、个位数减1组成的数与原来的数有什么相同的地方?生:我发现“3”的那条斜线,另外两个数12和21的十位和个位上的数字加起来都等于3。师:这是一个重大发现,其他斜线呢?生1:我发现“6”的那条斜线上的数,两个数字加起来的和都等于6。生2:“9”的那条斜线上的数,两个数字加起来的和都等于9。生3:我发现另外几列,除了边上的30、60、90两个数字的和是3、6、9,另外的数两个数字的和是12、15、18。师:现在谁能归纳一下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呢?生:一个数各个数位上数字之和等于3、6、9、12、15、18等,这个数就一定是3的倍数。师:实际上3、6、9、12、15、18等数都是3的倍数,所以这句还可以怎么说呢?生:一个数各个数位上数字之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一定是3的倍数。师:刚才是从100以内数中发现了规律,得出了3的倍数的特征,如果是三位数甚至更大的数,3的倍数的特征是否也相同呢?请大家再找几个数来验证一下。学生先自己写数并验证,然后小组交流,得出了同样的结论。全班齐读书上的结论。板书设计:3的倍数特征3的倍数什么特征作业设计:完成p19做一做教学反思:3的倍数的特征是学生在学习过2.5倍数特征之后的又一内容,因为2.5的倍数的特征仅仅体现在个位上的数,比较明显,容易理解。而3的倍数的特征,不能只从个位上的数来判断,必须把其他各位上的数相加,看所得的和是否为3的倍数来判断,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在这节课中突出学生的自主探索,使学生猜想观察再观察动手试验的过程中,概括归纳出了3的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