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小学二年级上册电子教案全册复习课程.doc

    • 资源ID:52276963       资源大小:2.03MB        全文页数:191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小学二年级上册电子教案全册复习课程.doc

    Good is good, but better carries it.精益求精,善益求善。小学二年级上册电子教案全册-学科: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三册学校:第四小学姓名:时间:学年第一学期课程表科星目期午节时别次间一二三四五上午1二(4)二(4)二(5)二(4)2二(5)二(5)二(4)二(4)3二(5)4中午下午5二(5)二(5)6二(4)二(4)二(5)二(5)7二(4)班级:二年级(4)、(5)班授课人学年第一学期第三册数学学科教学计划教材分析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表内乘法,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认识角,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简单的数据整理方法和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这册教材的计算教学是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和表内乘法。这两部分内容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重要基础。特别是表内乘法是学习多位数乘法的基础。因此,表内乘法同20以内的加、减法一样,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基础知识。在量的计量方面,本册教材出现厘米和米的认识,让学生通过各种自主探索的学习活动,理解使用统一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的必要性,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学会用尺量物体的长度。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初步认识线段与角、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线段,角和直角,轴对称和镜面对称现象,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在统计知识方面,让学生认识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让学生经历用统计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数学广角是新的教学内容,介绍了简单的组合思想和逻辑推理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以及有顺序地、全面的思考问题的意识。全册教学目标1、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2、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的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3、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4、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5、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7、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的思考问题的意识。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学生情况分析二年级四班、五班共有学生95人,多数学生爱学习,学习积极性很高,能独立思考,认真完成作业,但也有个别学生上课不认真听讲,作业不能及时完成,对于实践性作业敷衍了事。教学措施1、笔算教学和解决问题教学有机结合,使学生在学习计算的同时,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以便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应用意识。2、提供关于空间与图形的丰富素材,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3、表内乘法教学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加强教学过程的探索性。4、结合有关教学内容加强估计意识与能力的培养。5、注重体现探索性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探索和创新的意识。6、有步骤的渗透数学思想的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教学进度周次起止时间教学内容教学重点课时数18月22日8月26日准备周开学报到28月29日9月2日长度单位统一长度单位,认识厘米和米用厘米和米量,认识线段,用刻度尺量,画线段439月5日9月9日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进位加练习课经历自主探索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进位加法的计算过程,体验算法多样化。会正确地计算进位的两位数加两位数。449月12日9月16日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退位减经历自主探索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退位减法的计算过程,体验算法多样化。正确地计算两位数退位的减法。459月19日9月23日用数学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加减混合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469月26日9月30日加、减法估算整理和复习整理和复习我长高了在整理和复习中,进一步巩固学生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方法,加强估算意识,提高计算能力3710月10日10月14日角的初步认识直角的初步认识初步认识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学会用直尺画角。4810月17日10月21日表内乘法(一)乘法的初步认识(一)乘法的初步认识(二)乘法的初步认识(三)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体会乘法的意义4910月24日10月28日5的的乘法口诀2、3、4的乘法口诀乘加乘减熟记2-6的乘法口诀,熟练口算6以内的两个数相乘,体会乘法的意义。41010月31日11月4日用数学6的乘法口诀整理和复习初步学会根据乘法的意义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31111月7日11月11日单元复习使学生通过整理和复习,弄清楚本单元的知识点,对1-6的乘法口诀进行综合应用。41211月14日11月18日观察物体轴对称图形的认识镜面对称通过从不同的位置观察一个物体,看到物体的形状不同,初步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41311月21日11月25日7的乘法口诀倍的认识理解口诀的意义,初步熟记口诀经历“倍”的概念初步形成过程,体验“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41411月28日12月2日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8的乘法口诀学会应用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方法解决问题,让学生经历8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41512月5日12月9日9的乘法口诀乘法口诀表进一步了解乘法的意义,掌握9的乘法口诀的规律,并会用9的乘法口诀求积。41612月12日12月16日整理和复习看一看摆一摆使学生通过整理和复习,会应用乘法口诀解决简单实际的生活问题。21712月19日12月23日统计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41812月26日12月30日数学广角使学生经历简单的操作、推理活动,培养学生有序的“排列”、“组合”的数学思想。4191月2日1月6日单元复习梳理本册重难、点知识点,全面达到本学期的教学目标。4201月9日1月13日期末收尾工作教学课题开学常规教育及准备教学课时4课时教学过程开学第一课,你准备好了吗?我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来组织我的开学常规教育。1、检查回顾。在检查回顾的过程中,一方面了解学生掌握情况,另一方面也是唤醒学生记忆,巩固所学知识,为新学期学习打好基础。2、梳理引新。除了检查回顾外,开学第一课和学生一起拿着新发的数学书,带领学生看数学书封面、目录以及让学生自由浏览书中内容,了解新学期安排了哪些学习内容,需要掌握哪些新知识?这些新知识中有哪些与以前学的旧知可能有联系?哪些是我们第一次接触的知识?为学生指明学习方向,树立学习目标。以便有的放矢进行新知的教学。3、兴趣激发。利用讲数学故事、玩数学游戏激发学生对数学的热爱;可以将数学知识融于生活,带着学生寻找生活中的数学,使得学生对数学产生亲近感;也可以利用教师幽默诙谐的教学语言、亲切自然的教学体态、丰富深厚的知识底蕴唤起学生对老师的崇拜与热爱。4、常规训导。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终身受益。一个假期的自由散漫,使得不少学生丢弃了已经养成的良好学习习惯与生活习惯。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充分对学生进行常规训导,抓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如:在前一节下课时要准备好第二节课所需的学习用品,在课桌左上角摆放好;在小预备铃响时应该迅速走进教室;以及在课中如何听课、如何记笔记、如何举手发言,如何与同学合作;课后如何抄写老师布置的作业,如何阅读、如何书写等。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开始,回顾上学期,我们还有一部分同学在学习上努力还不够,没有取得理想的成绩,为了让我们的梦想成为现实,在这里,老师给大家提几点希望和要求:1、把精力集中到学习上来,抓紧高速作息时间的“生物钟”,坚决要“倒时差”,不要懒惰,任其晚睡晚起。2、在礼貌仪方面,要严格按照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来要求我们自己,努力做到“六爱”“四好”。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当好学校小主人,做好个人清洁;爱护学校环境卫生,不乱扔、不乱画,争做文明的好学生。3、在纪律方面,一定要按学校的要求办,听老师及校领导的教导,不打闹、不骂人,课间时、放学时都要把安全放在第一位,不要做危险性的游戏。4、在学习方面,要严格要求自己,弄清学习的任务是什么,认真改掉以前学习中的一些不良习惯,珍惜一分一秒,同学之间应该互相帮助、扶助,明确学习目标。5、同学们自主交流,谈新学期的理想。多一点微笑,让孩子健康快乐成长是我们的责任!单元教学内容长度单位单元第一单元单元总课时数4课时单元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使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2、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能力、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3、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4、使学生初步认识线段,学习用刻度尺量和画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过程与方法1、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2、在活动中,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合作意识,树立自信心。2、养成认真、一丝不苟的好习惯。单元教学重点1、在活动中,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2、使学生初步认识线段。单元教学难点1、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学习用刻度尺量和画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2、建立长度观念,会初步的估量物体的长度。单元教学准备各种尺子、硬币、回形针、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等。单元教学措施通过第一学期的“比长短”的学习,学生已经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并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本单元在此基础上教学一些计量长度的知识,帮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初步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并初步认识线段。主要特点有:1、注意呈现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学习数学知识。2、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3、改变了线段的编排。教学课题统一长度单位认识厘米周次第二周教学内容教材第13页。单元第一单元教学课时1课时课时第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使学生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认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2、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观察、动手操作的能力。过程与方法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整厘米物体的长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整厘米物体的长度。教学难点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力。教学准备各种尺子、硬币、回形针、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等。教学过程动态修改部分一、创设情境:师:妈妈需要买一截松紧带,需要多长呢?老师量过了,和你们桌上的小棒一样长,请每个小组选择一种实物量一量。学生汇报量的结果。问:奇怪了,同样长的松紧带,可你们量出的结果怎么不一样呢?师:如果我们要得到一个统一的结果,最好用什么工具量呢?生:尺子。二、自主探究:1、认识1厘米。拿出直尺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学生观察,汇报。A、数,按顺序读一读。问:最左端是几?尺子上的零表示什么?叫零刻度。B、线,有长有短,叫刻度线。C、字母“cm”,表示厘米,厘米是一种常用的长度单位。1厘米有多长?(尺子上0刻度到1刻度之间的长度是1厘米)找出自己尺子上的1厘米。还有哪段是1厘米?你发现了什么?(每一大格都是1厘米)找一找,比一比在我们身边还有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用手比划一下1厘米是多长。闭上眼睛想一想1厘米有多长。2、认识几厘米。师:我们知道1厘米有多长,那2厘米、3厘米又是多长?问:2个1厘米是几厘米?4厘米里有几个1厘米?你能在尺子上指出6厘米的一段吗?3、用厘米量。举起蓝纸条,估计一下他大约是几厘米?用尺子量一量。填在书上。三、拓展运用:1、判断下面的量法对吗?说明理由。(1)没对准0刻度线的。(2)正确的。(3)不是从零刻度量的。2、如果尺子的前面断了,看不到0刻度线,怎么办?3、老师想量手腕一圈的长度,用直尺量不方便,你有好的方法吗?(介绍各种尺子)4、选择尺子和自己感兴趣的物体量一量。作业设计培优作业:课外搜集资料:你还知道哪些长度单位?在古代,没有尺子时,人们用什么进行测量?(手脚)回家量一拃、一步的长度。帮困作业:下列图形中,可以用直尺量出长度的是()。4、作业布置:2、小练习册P1-P3。板书设计统一长度单位厘米cm估一估量一量教学反思导入时先让学生以各自不同的测量工具为标准汇报每个人课桌的长度,随后通过一个“为什么结果都不一样”的提问很自然地引出测量单位和测量方法。教学认识厘米时,先让学生发挥想象,随后通过实物来感受1厘米的长度,实现由抽象到具体的认识过程。    建立1厘米的实际长度的表象是本节课的重点,对二年级学生来说,这一环节的操作指导必须细致、严密、到位才能正确建立起1厘米的长度观念。我是这样设计的:首先在实物投影演示:用1厘米的纸条比划看哪个手指宽大约是1厘米,再用尺子量一量使它更准确一些,然后用拇指和食指把1厘米的纸条夹住,再把纸条轻轻地抽出来,仔细观察拇指食指之间的缝隙大约是1厘米,再举起来自己看一看,同学互相纠正,最后两次用手势表示1厘米。这样指导学生的操作,有条理,动作到位,学生在操作中感知、领悟,顺利建立起1厘米的长度观念,形成了技能。就是这样在往复用手势比量中来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教学课题认识米用米量周次第二周教学内容教材第4页。单元第一单元教学课时1课时课时第2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使学生在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2、会用米尺量较长物体的长度,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单位的工具进行测量。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动手操作的能力。过程与方法根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让学生了解厘米和米之间的进率,知道1米100厘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合作的意识。教学重点使学生在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教学难点根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让学生了解厘米和米之间的进率,知道1米100厘米。教学准备米尺、软尺。教学过程动态修改部分一、创设情境:1提问学生自己的哪个手指的宽是1厘米。2让学生在尺上指出2厘米、4厘米、5厘米、8厘米、10厘米的实际长度。3用学生尺量数学教科书的长和宽,并回答量的结果。4、一名用学生尺量黑板的长,一名学生用米尺量黑板的长。发现了什么?引出米尺。让学生看看用米尺量黑板的长度要量几次,量完后,提问:“用哪种尺量黑板的长度更方便一些?”“量操场的长用哪种尺方便些?”教师说明:“前面我们学习了长度单位厘米,知道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厘米作单位。如果要量黑板或操场的长用厘米作单位就不方便了,就要用比厘米大的长度单位来量。今天我们就学习用米作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板书课题:认识米用米量二、自主探究:1、教师拿出米尺告诉学生它的长度是1米并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米尺或1米长的小棍,让学生用米尺量自己的身高。比一比,将两臂伸平,用米尺量出1米的长度。2、让学生看一看,想一想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3、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绳子,两人一组量出1米、2米、3米的长度给大家看。4、量出1米长的绳子,小组合作用不同的方法了解这根绳子有多少厘米。教师提问:“1米里有多少厘米?”“也就是1米等于多少厘米?”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1米100厘米。并让学生齐读两遍。三、拓展运用:1、教师出示1盘卷尺,告诉学生这是1盘卷尺,用它可以量比较长的距离。量跳远的距离。2、找一找你身边有什么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3、1米()厘米  100厘米( )米 5米()厘米  200厘米( )米作业设计培优作业:实践活动:试测量一下教室的长度。量跳远的距离。(指导学生:要先确定两个点,一个是跳的起点,另一个是跳完后脚后跟所在的点(终点)。量的时候,尺子要从起点拉到终点,尺子要放平拉直,这样才能量出准确的长度。)帮困作业:童童的爸爸身高1米70厘米,童童的的身高1米30厘米,爸爸比童童高()厘米。作业布置:小练习册P4-P5。板书设计认识米用米量1米=100厘米1m=100cm教学反思在教学中,教师应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唤起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教学中,我本着这一理念,在课堂中,我创设了量黑板的情景,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学生在思维的碰撞中,一下子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和欲望。在教学中,学生通过观察、比划、测量等一系列活动,使学生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运用知识能力解决问题那里。但在教学中,针对学生的动手方面,我组织的过程中不够完善和严密,以至有部分学生偷懒。教学课题线段周次第二周教学内容教材第5页。单元第一单元教学课时1课时课时第3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创设情境,让学生自己观察、感知线段,体验线段的两个特征:直的和可度量的。2、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操作能力、合作意识以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学会量线段、画线段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合作的意识。教学重点观察、感知线段,体验线段的两个特征:直的和可度量的。教学难点学会量线段、画线段的方法。教学准备直尺、各种直、弯的实物若干。教学过程动态修改部分一、创设情境:出示一幅图,有很多路有直的有弯的,问:走哪条路比较近?为什么?师:日常生活中这样的事例还很多,下面我们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二、自主探究:1、认识线段。学生拿出准备好的牙膏盒、药盒、直和弯的吸管、铅笔、绳子、直和弯的铁丝等,看一看、摸一摸,你发现了什么?找出你认为直的东西。从铅笔的一端摸到另一端,我们可以把其中的一端看作一个点,另一端也看作一个点,把这两个点叫做端点,书本的边等都有两个端点。教师在黑板上画一条线段,并在线段的两端点两个点,告诉学生这就叫做线段。问:我们身边哪些东西的边可以看作线段?为什么?判断下面哪些是线段?2、线段可以度量吗?试量课本第5页的线段,互相交流量法。师总结:先将尺子的0刻度对准线段的左端点,再看线段的右端点对着尺上的刻度数是几就是几厘米。3、画线段。用手势表示3厘米大约有多长。是画3厘米长的线段,并说出画法。总结:从尺的0刻度开始画起,铅笔尖沿着尺子的边一直画到刻度3厘米的地方,再标上两个端点,并且在线段下面写上3厘米。讨论:用断尺怎样画出3厘米长的线段?三、拓展运用:1、下图有四个点,每两点之间画线段。(培优)       .2、下面是小明从家到学校路线图,你认为走哪条路最近?3、画一条5厘米长的线段。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作业设计培优作业:任意画一个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帮困作业:画一条比6厘米短2厘米的线段。作业布置:小练习册P6。板书设计线段1、直的2、可度量的(两个端点)教学反思线段对线段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既抽象有实际,学生难以理解,对此我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让学生观察、比较。让学生通过拉一拉、比一比,体验线段“直”的特点和线段有两个端点,直观形象地帮助学生形成线段表象。引导学生观察直尺、课本、黑板等物体的边,找一找、摸一摸,加深对线段的感受。鼓励学生寻找、利用身边的工具画线段,让学生经历画线段的过程,通过交流,探索画线段的方法。但上完这节课后,我觉得这节课存在很多缺陷:1、语言表述不够严密。在表述线段的最主要特点时,我就用了“一段直的并且有两个端点的线就是线段”,显然这样的描述还不够严密。2、我的教学设计还不够丰富,容量不够大,变式不够多,在发展开拓学生思维方面还要做出努力。3、可以更紧密地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如找出教室内、生活中的线段等等,从而更好地让数学为生活服务。教学课题巩固练习周次第二周教学内容教材第67页。单元第一单元教学课时1课时课时第4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线段,学会量整厘米上的线段,学会画整厘米长的线段。2、培养学生整理知识的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知道1厘米、1米的实际长度,巩固用米尺量较长物体的长度,会估测物体的长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认真细心的好习惯。教学重点学会量整厘米上的线段,学会画整厘米长的线段。教学难点估测物体的长度。教学准备实物、尺子教学过程动态修改部分一、创设情境:这单元我们学了什么?小组合作整理一下。二、自主探究:学生汇报整理的结果。谁能比划一下1厘米有多长,1米呢?我们身边什么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什么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如何测量物体的长度?什么是线段?估测线段的长度。三、拓展运用:1、拿一张纸条,量出3厘米、5厘米、10厘米。2、小组合作量铅笔、本子、墨水瓶、成员的身高、课桌。3、练习一第6题。先估测一下所量物体有几个小方块长,再用小方块实际测量一下,然后将估测与实测的结果对比,修正自己的估测策略。4、练习一的8题。先估计每条边的长,再实际测量,交流测量的方法。5、第9题,学生动手试一试,再计算,说明计算的方法。6、第10题,先估计,再量一量。作业设计培优作业:数线段。()()()帮困作业:在两点之间画线段,最多能画()条,在图上画出所有的线段。(1)(2)作业布置:教材P6-P7。板书设计巩固练习1米=100厘米1m=100cm线段:1、直的2、可度量的(两个端点)教学反思1、课堂环节的时间调控能力有待提高。2、板书的设计欠缺首先是没重点,而且字太多,没什么必要,总体感觉琐碎,学生也会感觉枯燥,不够新颖。以后要抓重点,简练一点。3、作业方面由于前面的教学时间没调控好,以致课堂作业时间减少,没能完成所预计的练习。单元教学内容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单元第二单元单元总课时数15课时单元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使学生会计算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计算加减两步式题。2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景进行加、减法估算,并说明估算的思路。3使学生能够用所学的100以内的加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过程与方法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初步掌握笔算的法则,能熟练的计算。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认真、仔细、书写工整的习惯。单元教学重点注重学生对两位数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笔算的计算过程及方法的理解。单元教学难点熟练掌握两位数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笔算的计算。单元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小棒若干。单元教学措施本单元主要教学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会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基础上编排的。主要包括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加法和进位加法,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和退位减法,两位数的连加、连减混合运算以及两位数加减法估算等内容。实践活动:我长高了,这部分教材结合前面所学的内容,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了测量长度的活动。教材通过让学生互相量身高、步长、臂展以及测量门窗的宽度等实际活动,加深对厘米和米的认识,巩固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进一步建立长度观念。同时,使学生通过对自己身体各部分长度的测量,感受成长的快乐。在这个活动中,教材还设计了统计的内容,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对统计知识的掌握。单元课时安排:两位数加一位数4课时两位数减一位数4课时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4课时加减法估算1课时整理和复习1课时我长高了1课时教学课题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周次第三周教学内容课本P8-10例1,例2及练习单元第二单元教学课时1课时课时第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使学生学会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的方法。2、能熟练地进行竖式计算。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学生自主、合作归纳出笔算加法的法则,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和操作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精神和计算认真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不进位加)的笔算方法,能正确计算。教学难点掌握两位数(不进位加)的竖式笔算方法,能正确计算教学准备题卡、小黑板、小棒、计数器教学过程动态修改部分一、创设情境,引探算法。1引出问题,进行估算。师: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学校准备组织我们二年级的小朋友去参观海洋博物馆,想去吗?大家看学校先安排哪几个班去参观?(出示第8题的主题图)师:那么4个班的同学只给了2辆车,每辆车又只准乘70人,如何安排呢?大家能帮老师解决这个问题吗?好,大家估算一下哪两个班可以合乘一辆车呢?(想好后小组交流)2反馈。可能会有以下两种方法:第一种:认为二(1)班和二(2)班的同学可以合乘一辆车。剩下的二(3)班和二(4)的同学再合乘一辆车。第二种:认为二(1)班和二(4)班的同学也可以合乘一辆车。剩下的二(2)班和二(3)班可以再合乘一辆车。3验证。师:大家想出了这么多的乘车方法,这些方法行吗?我们来验证一下好吗?你准备用什么方法验证呢?(引出可以把两个班的人数加起来看看是否超过70人。)对第一种乘车方案的第一个问题进行验证。也可以请小棒帮忙,算好后在小组里交流。汇报。可能会有以下的方法:方法一:用口算验证,先算30+30=60,再算60+6=66,没有超过70,所以这两个班可以合乘一辆车。方法二:40+30才等于70,36+30当然比70少了,所以可以合乘一辆车。方法三:用小棒来帮忙,先摆3捆6根,再摆3捆,合起来是6捆6根,就是66,比70少,可以合乘一辆车。(课件演示)方法四:用竖式算,个位和个位对齐,十位和十位对齐,个位6+0=6,在个位下面写6:十位上3+3=6,在十位下面写6,所以也等于66。(课件演示)讨论你喜欢哪种算法,但保留大家的意见。用你喜欢的方法对第一个乘车方案的第2个问题进行验证。比较得出用竖式计算又对又快。4学习列竖式计算。师:看来学会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还是挺好的。那么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应注意什么呢?(请刚才用竖式计算的学生上来介绍。)计算方法:首先把个位和个位对齐,十位和十位对齐,再从个位开始加,个位相加的数写在个位下面,十位相加的数写在十位下面。(也有些同学可能是从十位开始加的。)35+3469师:真不错,在验证第一种方案的过程中大家创造了一种新的计算方法,下面我们就用这种方法对这种方案进行验证。在验证过程中你有什么新的发现吗?在小组中交流一下。再指名反馈。(第1个问题:36+34,个位6+4满十了要向十位进1。36+34=70正好可以坐满一辆车。第2个问题:30+35=65,个位相加没满十,不用进位。65比70小可以乘坐一辆车。)同桌说说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时,要注意什么呢?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1基本练习。(出示课件)说出里可以填几,(四人小组每人一题)每组派一名代表回答。59+40=20+67=5920+40+6724+63=46+24=2446+63+242独立练习。(课件出示)任选一组题目,用竖式做做看(找两个学生板演。)62+17=36+24=3+84=43+17=3我帮你检查。(小动物看到大家在学习,也做了一道题请同学们帮忙一下,看他们做得对吗?课件出示小动物做的题目。)7+20=1923+17=3050+26=7642+38=80小熊小兔小狗小猴子说说错误原因订正。三、联系生活,运用数学知识(课件出示课本13页第1题。)1老师有一位邻居小明,他非常喜欢运动,妈妈给他买了一双跑鞋、一个足球,共用多少钱?(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评价。)2比比谁聪明。3745+2+55970四、教师小结师:今天同学们可帮了老师的大忙了,不但想出了乘车的办法,还创造出了一种新的计算方法(板书:笔算加法)。不过,老师有一事不明白,你们为什么不安排二(1)班和二(3)班的同学同乘一辆车呢?这个问题留下来给大家课后解决,下一节课我们再进行交流好不好?作业设计培优作业:开放题:你能写出几个象这样的算式。36   +6399帮困作业: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71+15=45+24=66+33=作业布置:板书设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 十个十个十个 3 63636  30   30   30          666个位和个位对齐,十位和十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相加的数写在个位下面,十位相加的数写在十位下面。教学反思“不进位加”这一课是在学生学会了口算两位数加整十数的基础上展开的,学生对笔算的了解还刚开始。对于计算教学让学生动手实践,亲身体验很重要,就像一位伟人说的一句话:听过的忘记了,见过知道了,做过的理解了。但由于学具还没有,我并没有让学生动手操作。在教学时我是先教例2,例1中36+30,这个30有些学生认为0表示没有,就不用写了。我是这样教学的:整捆的放十位,零散的放个位。36很显然3捆和6根零散,而30是3捆没零散的,没零散的我们就用0代替。若不写0的话这个3就成了3个一了。显然这是不成立的。教完例1,让学生小组讨论,列竖式计算应注意什么?在练习环节我发现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列竖式学生都已掌握,而两位数加一位数就出现了问题,仍有学生不清楚这个数应该与谁对齐,对此我对学生的做法没有作出肯定与否定,让学生说说自己这样对的原因,从中矛盾冲突,使他们真正掌握如何对齐数位                教学课题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周次第三周教学内容课本P11页例3,做一做。单元第二单元教学课时1课时课时第2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使学生学会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的笔算方法;2、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观察、操作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大胆探索的良好的品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学会与人合作,与人交流。教学重点熟练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教学难点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的算理。教学准备主题图、小黑板、小棒、计数器教学过程动态修改部分一、复习:教师用投影片出示题目:72+5=         34+20=请学生用竖式计算,集体订正。请学生说说竖式计算时应注意什么?二、解决情景中的问题1、教师出示主题图师:二(1)班和二(2)班可以合乘一辆车,二(3)班和二(4)班可以合乘一辆车,那么二(1)班和二(3)班能合乘一辆车吗?请学生说说自己的意见。教师:到底能不能呢?请同学们想办法算一算。请学生在小组里讨论怎样计算36+35,可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用小棒、竖式或口算的方法。2、请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1)请摆小棒的学生说提问:6根和5根合起来超过10根怎么办?(2)再请列竖式的学生说提问:6加5得11,怎么写?你认为应从哪一位算起?为什么?(3)请口算的学生说提问:你是从哪一位加起的?口算时应注意什么?3、比较小结:和我们以前的两位数加两位数比,有什么不同?计算时要注意什么?三、做一做:教师用课件出示题目,

    注意事项

    本文(小学二年级上册电子教案全册复习课程.doc)为本站会员(1595****071)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