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解剖生理学教学内容.doc
Good is good, but better carries it.精益求精,善益求善。人体解剖生理学-第五章血液体液血液的功能维持内环境的稳态运输作用缓冲作用传递信息防御功能免疫、止血第一节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血浆5055%血液血细胞(有形成分)4550%(比容)血细胞红细胞redbloodcell(RBC),erythrocyte白细胞whitebloodcell(WBC),leukocyte血小板platelet血浆水water93%蛋白质protein白蛋白Albumin,MW69000,球蛋白Globulin,MW170000,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MW40000)电解质electrolyte(Na+,Cl,HCO3)血浆的功能营养运输(脂、hormone、离子)缓冲凝血及抗凝免疫提供胶体渗透压理化特性 血浆的渗透压晶体渗透压胶体渗透压 血液的比重Specificgravityofblood1.0501.060Specificgravityofplasma1,0251.030血液的粘滞性第二节血细胞生理一、血细胞生成的部位和一般过程 血细胞生成的部位(造血器官)胚胎早期卵黄囊2-3个月胚胎肝、脾4个月以后肝、脾、骨髓婴儿骨髓(肝脾可补充)成年人骨髓(仅限于一些扁骨和长骨的骨骺部) 造血微环境是指造血干细胞定居的、存活、增殖、分化和成熟的场所(T淋巴细胞在胸腺中成熟),包括造血器官中的基质细胞、基质细胞分泌的细胞外基质和各种造血调节因子。造血微环境在血细胞形成的全过程当中起调控、诱导和支持作用。造血过程和造血干细胞造血(hemopoiesis)过程就是各类造血细胞发育和成熟的过程 造血干细胞(hemopoieticstemcell) 定向祖细胞(committedprogenitors)集落(colony) 前体细胞(precursors) 各类血细胞 生成的调节:BPA(爆式促进激活物)、EPO(促细胞生成素)、雄激素 红细胞的破坏averagelifespan120days,90%被巨噬所吞噬,10%在血管中破损。 贫血(Anemia)急性失血、缺铁性(小细胞)贫血、巨幼红细胞贫血、镰刀状红细胞贫血(sicklecellanemia) 红细胞增多症(脱水、骨髓造血过多)二、红细胞erythrocyte红细胞的生理特性和功能 红细胞膜的通透性permeabilityoftheerythrocytemembrane 红细胞的可塑变形plasticdeformationoferythrocyte 悬浮稳定性suspensionstability 红细胞的沉降率erythrocytesedimentationrate(ESR) 红细胞的叠连rouleauxformationoferythrocyte 红细胞的凝集agglutinationoferythrocyte 渗透脆性和溶血osmoticfragilityHemolysis 功能Function:transportationofoxygenandcarbondioxide三、白细胞Leukocyte410x109/L计数方法白细胞包括:粒细胞granulocyte(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单核细胞monocyte、淋巴细胞lymphocyte(分类计数) 除淋巴细胞外,所有白细胞都能伸出伪足作变形运动。(白细胞渗出、趋化性) 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与非特异性免疫有关,吞噬细菌化脓循环池、边缘池,在骨髓中还有大量贮备,在血管中的停留时间平均只有68小时。 嗜碱性粒细胞(basophil)释放肝素,有利于保持血管通畅。与脂肪代谢及过敏反应有关 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限制嗜碱性粒细胞在速发性过敏反应中的作用;参与对蠕虫的免疫反应 单核细胞(monocyte)胞体较大,有更强的吞噬能力,进入组织成为巨噬细胞 淋巴细胞(lymphocyte)T淋巴细胞主要与细胞免疫有关B淋巴细胞主要与体液免疫在有关nullcell裸细胞(K细胞、NK细胞) 白细胞的生成 Leukocytosis白细胞增多、leukemia白血病、leukopenia白细胞减少四、血小板Platelet血小板体积小,无细胞核,呈双面微凸的圆盘状,直径23um,正常成年人血液中的数量为,100300x109/L是从骨髓成熟的巨核细胞胞浆裂解脱落下来的小块细胞质。有维护血管内皮完整性的功能,并参与止血反应。五、免疫系统(一)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机体的免疫功能包括两个方面,即先天免疫性和获得免疫性。先天免疫性是在长期进化中遗传下来的,它们组成了抵御病原微生物等入侵异物的第一道防线。先天免疫防御系统由皮肤、粘膜等外防御部分,以及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和血清蛋白在内的防御部分组成,能对入侵的病原微生物迅速作出应答。由于这种应答并不针对某一特定的抗原,因而属非特异性免疫。当病原微生物突破了第一道防线,获得性免疫系统系统中的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组成了第二道生理防线。获得性免疫系统是机体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与外界物质接触后产生的,主要针对某一特定的抗原起作用,因而属于特异性免疫。机体的特异性免疫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与先天免疫系统不同的是,获得性免疫系统能够逐渐发展它的免疫应答并表现出记忆特性。如激活的B细胞能够“记住”入侵的抗原,即使多年以后,当此类抗原再次入侵机体后,记忆B细胞也能对这种抗原迅速作出充分的反应。(二)主动免疫和被动免疫1.主动免疫当机体与某种特异抗原第一次接触时,往往要经过510天的潜伏期才能在血液中检测到这种抗原引起的特异性抗体,这是初始反应,然后抗体浓度将在几天内达到高峰,并在周内逐渐下降。在此过程中被激活的淋巴细胞能够连续分裂、增殖,产生一个特异性克隆,这个过程称为主动免疫。当同一个体再次接触到同一抗原时,将产生第二次反应,具有抗体分泌量大,反应迅速等特点。人工主动免疫与疫苗2.被动免疫是将机体免疫应答产生的活性产物如抗血清转输给非免疫个体,以达到抵抗同一抗原的作用。在临床上被动免疫常用来或遭受严重毒素感染的病人,如蛇毒、破伤风等。被动免疫还能由怀孕的母亲传给胎儿。母亲血中的免疫抗体能通过胎盘进入到胎儿血中。胎儿直到出生一个月后才能建立起特异性免疫反应,来自母亲的抗体为新生儿提供了被动免疫。第三节生理止血、血液凝固和纤维蛋白溶解生理止血包括三部分功能活动(1)小血管受伤事立即收缩,platelet在伤口处聚集形成一个松软的栓子(2)液中的凝血系统被破损的血管内皮中释放出的或来自血小板的致活物质激活,受伤的局部出现血液凝固coagulation(3)血液中出现抗凝和纤维蛋白溶解活动,防止凝血活动漫延。一、血液凝固、抗凝和纤维蛋白溶解血液凝固是指血浆由溶佼状态变为凝胶状态的过程,这是由于血浆中的fibrinogen变成了不溶于水的fibrin,它是细针一样的晶状物,在开成过程中相互交错并把血细胞网罗在内。凝血因子12(14)种,另外还有前激肽释放酶(PK)、高分子激肽原和来自platelet的血小板的磷脂化合物血小板因子III(PF3),Vk在因子、的合成中是必须的。 ProcessofcoagulationaaFibrinogen(I)Fibrinpolymers因子X的激活可以通过两种途径内源性途径和外源性途径,外源性凝血较性快,内源性凝血较慢,但在体内的凝血过程是二者的结合。内源性凝血只依赖血液中的物质,外源性凝血有组织损伤释放物质的参与。 抗凝抗凝血酶III(丝氨酸蛋白酶抑制物),肝素(Heparin),蛋白质C 纤维蛋白溶解fibrinosissystem包括四种成分,plasminogen、plasmin、纤溶酶原激活物、纤溶抑制物第四节血型和输血一、人类的血型输血可以用来抢救急性失的病人,但是,有时候当某些人血液输入到另外一些人体内时有可能引起强烈的反应,使受血者迅速死亡。这是由于人类的红细胞上存在不同的特异性抗原(凝集原),而血浆中则存在能与特定的抗原发生反应的抗体(凝集素)。目前已发现了25个不同的红细胞血型系统,与临床关系最为密切的是ABO血型系统和Rh血型系统。三、Rh血型系统约99%的汉族人为Rh阳性,仅1%为阴性。Rh血型系统与ABO血型系统不同,Rh阴性个体中血浆中不存在天然的抗Rh因子的抗体。如果Rh阴性个体接受了阳性个体的血液,在输血后不久可产生抗体。因此,对于Rh阴性的人来讲,第一次输入阳性供者的血时不般一出现凝集反应,这是因为受血者免疫系统需要一定时间才能产生抗体。如果第二次或多次输入Rh阳性血液,将会发生抗原抗体反应,使输入的红细胞凝集。当Rh阴性的母亲怀有Rh阳性的胎儿时,如果胎儿的少量红细胞通过胎盘进入母亲血液中,将在母亲体内产生抗体,由于母亲血浆中的抗体浓度的增加是十分缓慢的,往往需要几个月的时间,因此第一次妊娠一般不会造成严重后果。但是,当Rh阴性的母亲第二次孕育Rh阳性胎儿时,母亲血液中抗体将会透过胎盘进入胎儿血液中,破坏胎儿的红细胞,造成新生儿溶血性贫血症。四、人类白细胞抗原(HLA)系统HLA在组织器官移植中具有重要意义。HLAI除分布在白细胞和血小板膜上外,还分布在各种有核细胞的表面。同种异体器官移植时,由于供者、受者间的HLA差异而发生移植排斥反应,HLA可在受者体内诱导产生相应的抗体和特异的Tc细胞,从而攻击植入的组织细胞。相关链接HLA配型HLA配型与骨髓移植楼主骨髓移植成败的关键之一是hla(人类白细胞抗原)配型问题,如果骨髓供者与患者(受者)的hla不同,便会发生严重的排斥反应,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hla分型要比abo血型复杂得多,每个人不是从父母分别得到一个基因,而是得到一串基因以a、b、c、d、dr、dq和dp为序。如不同遗传排列的基因随机组合,按理论推算,基因型有5亿多种变化,能组合33亿多种hla血型。理论推算的hla血型数量巨大,但对一个具体的民族来说并非如此。如黄种人的某些hla抗原,白人和黑人是没有的,白人、黑人所独有的hla抗原,中国人也没有。同时hla各遗传座位的基因,也并非随机搭配,而是有一定规律。由于上述原因,实际上的hla血型数量就大大减少了。 hla血型有常见、少见、罕见之分,常见的hla分型,在128-500人就可以找到相同者,少见的hla分型可能是15000到万分之一的机率,而罕见的就要到几万甚至几十万的人群中寻找。不同人种的hla血型有很大的差异,世界各国纷纷建立自己的骨髓库(骨髓志愿者hla数据检索中心)来满足本民族患者的需要。现世界上最大的骨髓库在美国,共有志愿捐献者460万,检索成功率为80%,每年提供一万例非血缘关系的骨髓移植;目前我们中华(上海)骨髓库已有近三万名骨髓捐献志愿者,成功地救活了十名白血病患者。白人、黑人的骨髓是不适合中国人的,建立一个完全属于中国人的中华骨髓库,需要几万甚至几十万志愿捐献骨髓者的hla配型数入库,这将大大增加供者与患者的hla相配率,它不仅可以为中国公民提供帮助,还可以为分布在世界各地的炎黄子孙服务。 五、输血的意义及输血原则一个健康的成人一次输出200-300ml血液对自身健康并无显著影响,组织液能很快进入血管补充血量,使血量在1-2小时恢复。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恢复要慢一些,一般需要3-4周。如果一次失血量超过全身血量的30%,将引起严重的休克并危及生命,因而必须进行输血。在准备输血时,必须保证供血者与受血者的ABO血型相符;对于生育年龄的妇女和需要反复输血的病人,还必须使供血者和受血者的Rh血型相符。关于O型血的人是万能供血者,AB型血的人是万能受血者的说法并不科学。一般情况下不亦采用。第六章循环系统第一节概述血液循环血液在心血管系统中周而复始、不间断的沿一个方向流动。Ø 血液循环的意义新陈代谢:运输代谢原料、代谢产物;体液调节:运输激素或其它体液因素;内环境的相对稳定;血液防卫功能等。人体死亡的标志:心跳呼吸停止脑死亡体循环与肺循环体循环左心室主动脉毛细血管静脉冠状窦右心房肺循环右心室肺动脉肺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第二节心脏Ø 心脏的位置和形态心脏位于胸腔内,膈肌的上方,二肺之间,约三分之二在中线左侧。心尖钝圆,朝向左前下方。心脏如一倒置的前后略扁的圆锥体,外观象桃子。体积大约是自己的拳头那么大,重约350克。一、心脏的结构心脏是中空的肌性器官。心房位于心脏的上部,左右房之间以房间隔分隔;心室位于下部,左右室之间以室间隔分隔;同侧心房和心室之间经房室口相通;房室口附有房室瓣,右心房、右心室间为三尖瓣,左心房、左心室间为二尖瓣;右心房与上、下腔静脉相接,右心室发出肺动脉;左心房与肺静脉相接,左心室发出主动脉。(二)心壁的组织结构心壁:心内膜心肌层心外膜。1、心内膜:位于心房和心室内壁的一层薄膜,与血管内膜一体,由上皮和结缔组织组成,心内膜突入心腔形成瓣膜。2、心肌层:主要由心肌细胞构成。3、心外膜:包被在心脏外面,形成心包膜的脏层,与心包膜的壁层相延续,两层之间为心包腔,其中含少量液体。(三)心脏特殊传导系统由特殊的心肌细胞组成,控制心脏节律性活动,协调房、室肌细胞按一定时间顺序发生兴奋和收缩的作用。主要位于心内膜下,包括窦房结、房室结、房室束及其分支和末梢浦肯野纤维网,再和心室肌细胞相连。二、心肌的生理特性(一)兴奋性u 生物电现象生物体在生命活动中所表现出的电现象称为生物电,是一种极普遍的生理现象,是活组织的基本特征之一。人们注意到生物电现象最早是从电鱼击人开始的。u 静息状态下细胞膜内外Na+、K+分布不均衡细胞膜外细胞膜内Na+145mmol/L12mmol/LK+4mmol/L155mmol/Lu 通透性改变的实质和离子通道的特性Na+、K+等离子的跨膜转运是通过镶嵌于膜上的某些蛋白质通道来完成的,通道对离子的通透有一定的选择性。在一般的细胞膜,决定Na+通道或K+通道机能状态的是膜两侧的电位差。关闭开放失活3期:快速复极末期,K+外向电流。Ca2+通道失活,Ca2+内流停止,同时细胞膜对K+通透性增加。在-60mv时Ik1激活,K+外流,复极加快。4期:停滞期Na+K+泵(3Na+交换2K+)Na+-Ca2+交换(3Na+交换1Ca2+)2浦肯野细胞的动作电位及机制3窦房结细胞的动作电位B心肌兴奋性的特点期前收缩与代偿间歇u 心肌能自动地按一定节律发生兴奋的能力称为自动节律性。心脏内特殊传导系统(房室结的结区除外)的细胞均具有自动节律性。u 人和哺乳动物心脏正常起搏点是窦房结,由窦房结的自律兴奋所形成的心脏节律,称为窦性节律。u 正常情况下,窦房结以外的心脏自律组织因受窦房结兴奋的控制,不表现其自律性,故称为潜在起搏点,又称异位起搏点。由异位起搏点引起的心跳节律,称为异位节律。1.窦房节细胞的动作电位及形成机制电位特征:RP:不稳定,能自动去极化AP:分0,3,4三个时期,无1期和2期。2.正常起搏点与潜在起搏点正常起搏点:窦房结,约90-100次/分潜在起搏点:房室结:约40-60次/分浦肯野纤维:约15-40次/分心肌在功能上表现为合胞体,心肌细胞膜任何部位产生的兴奋不但可以沿整个细胞膜传播,而且能通过细胞之间闰盘的低电阻缝隙连接传到另一个细胞,因此整个心肌可同步收缩。u 兴奋在心脏内的传导过程和特点u 由于心肌细胞是功能合胞体,心肌细胞在兴奋和收缩的时候,表现为细胞数量的“全或无”收缩u 有效不应期长,不会发生强直收缩u 收缩时对细胞外Ca2+依赖性强三、心动周期心房收缩期:0.1S,房内压室内压,房室瓣开放,将血液挤压入心室(舒张状态)。等容收缩期:心室肌开始收缩,室内压房内压时,房室瓣关闭,此时心室肌还未射血,心室容积不变。快速射血期:室内压主动脉压时,动脉瓣开放,血液迅速射入主动脉。减慢射血期:快速射血后,心室肌收缩力量和室内压降低,射血速度减慢。等容舒张期:房内压室内压动脉压,动脉瓣和房室瓣都关闭,心室容积不变。快速充盈期:室内压房内压,心室血液迅速充盈。减慢充盈期:随着心室内血液充盈,心室、心房与大静脉间的压力差减小,血液流入心室速度减慢血液在相应腔室之间流动的主要动力是压力梯度,心室的收缩和舒张是产生压力梯度的根本原因。瓣膜的单向开放起重要作用。左、右心室的搏出血量相等。心动周期中,左心室内压最低的时期是快速充盈期末,左心室内压最高的时期是快速射血期。室内压变化最急剧的时期是等容收缩期和等容舒张期。心室容积最大的时期是心房收缩期四、心音心音的定义:由心脏瓣膜关闭和心肌收缩引起的振动而产生的声音称为心音。第一心音:音调低,历时较长,标志心室收缩开始五、心泵功能评定1.每搏输出量和射血分数每搏输出量(搏出量):一侧心室每次搏出的血量(70ml)。射血分数=每搏输出量心舒张末期容积=6080ml120130ml=50602.每分输出量与心指数每分输出量(心输出量):指一侧心室每分钟射出的血量每分输出量每搏输出量×心率56L/min随机体代谢和活动情况而变化(运动、情绪激动、怀孕时);女子较相同体重男子的心输出量约低10。心指数:空腹和安静状态下,每平方米体表面积的每分心输出量。3.03.5L/min.m2六、心泵功能的调节1.每搏输出量的调节(1)前负荷对每搏输出量的影响:异长调节心脏在舒张期时,由于血液充盈引起心肌受到被动牵拉,这就是心肌的前负荷(心舒末期容量)。前负荷使心肌具有一定的初长度,这是调节心肌收缩的最重要因素。(2)心肌收缩力对每搏输出量的调节:等长自身调节心肌收缩力指心肌不依赖于前后负荷而能改变其力学活动的一种内在属性。在前、后负荷不变(心肌初长度不变)情况下,通过改变肌缩程度、速度和张力等方面,实现调节每搏输出量。意义:能对持续的、剧烈的循环变化有强大的调节作用。2.心率对心泵功能的影响第三节血管u 人体除角膜、毛发、指(趾)甲、牙釉质及上皮等处以外血管遍及全身。u 血管可分为动脉、毛细血管和静脉3种u 血管分布的规律:对称性疏密及粗细与功能相适应常与神经伴行,形成血管神经束一、各类血管的结构和功能(二)毛细血管毛细血管是连接动、静脉末梢间的管道,管径约810mm,管壁主要由一层内皮细胞构成。毛细血管彼此吻合成网,除软骨、角膜、晶状体、毛发、牙釉质和被覆上皮外,遍布全身各处。一般在代谢旺盛的器官(如心、肝、肾等),毛细血管网稠密,在代谢较低的结构(如肌腱、平滑肌等)则较稀疏。毛细血管数量多,管壁薄,通透性大,管内血流缓慢,是血液与血管外组织液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三)静脉静脉(vein)是引导血液回心的血管。静脉由毛细血管汇合而成,管壁上又逐渐出现平滑肌,血管内皮向内形成静脉瓣结构。在向心回流过程中不断接受属支,逐级汇合,愈合愈粗,最后注入心房。与相应动脉相比,静脉管壁薄,管腔大,弹性小,容血量较大。 弹性贮器血管指主动脉、肺动脉、主干及其发出的最大分支。 分1.配血管2.交换血管3.容量血管 二、全身重要血管概述主动脉及其主要分支主动脉是体循环的动脉主干。由左心室发出,先斜向右上,再弯向左后,沿脊柱左前方下行,穿隔主动脉裂孔入腹腔,至第4腰椎下缘处分为左、右骼总动脉。依其行程分为升主动脉、主动脉弓和降主动脉。降主动脉又以膈的主动脉裂孔为界,分为胸主动脉和腹主动脉。心的动脉上腔静脉系上腔静脉系由收集头颈、上肢、胸壁及部分胸腔脏器血液回流的诸静脉组成。主干为上腔静脉,它借各级属支主要收集膈以上,上半身的静脉血,最后流入右心房。下腔静脉系下腔静脉系由下腔静脉及其各级属支组成,收集膈以下下半身的静脉血,最后注入右心房。三、动脉血压和动脉脉搏各段血管的压力梯度:主A:100mmHg小A:85mmHgCap:30mmHgV始:10mmHg心房(大V):0(二)动脉血压的形成心血管系统内的血液充盈:循环系统中血流充盈的程度可用循环系统平均充盈压来表示(约7mmHg)。心脏射血:心室肌收缩时所释放的能量,一部分用于推动血液流动的动能,一部分形成对血管壁的侧压,是势能。血流的阻力:体循环中毛细血管前阻力血管部分血压降落的幅度最大。(四)动脉脉搏在每个心动周期中,动脉内的压力发生周期性的波动。这种周期性的压力变化可引起动脉血管发生搏动,称为动脉脉搏。影响脉搏的因素 心搏出量和外周阻力心搏出量大,外周阻力小,则脉压大、脉搏洪大;心搏出量小,外周阻力大,则脉压小、脉搏细。 脉搏传递速度远快于血流速度大动脉血流速度:18-22cm/s大动脉脉搏传导速度:3-5m/s小动脉脉搏传导速度:15-35m/s四、静脉血压1.概念:静脉起点(小静脉)与止点(腔静脉)之间的压力差。特点:近心端低,远心端高(1)外周静脉压:指各器官的静脉血压。当心脏射血功能降低,静脉回流降低时,血液将留滞在外周静脉,静脉压升高。(2)中心静脉压:指胸腔内大静脉或右心房的压力。正常成人约为412mmHg。2.影响静脉回心血量的因素五、微循环和组织液生成(一)微循环概念:微动脉和微静脉之间的血液循环。功能:血液和组织液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典型的微循环一般由微动脉、后微动脉、毛细血管前括约肌、真毛细血管、通血毛细血管、动-静脉吻合支和微静脉等七个部分组成(1)迂回通路血流从微动脉经后微动脉、前毛细血管括约肌、真毛细血管网,最后汇流至微静脉此条通路是血液与组织进行物质交换的主要场所,又称为营养通路(2)直捷通路血流从微动脉经后微动脉、通血毛细血管至微静脉此条通路的作用不是在于物质交换,而是使一部分血液通过微循环快速返回心脏(二)组织液的生成及回流组织液存在于组织细胞间隙,呈胶冻状,不能自由流动。其成分与血浆类似,蛋白质含量少。通过组织液的生成与回流,将血液中的氧气和营养物质运到组织间隙,供细胞利用;细胞代谢产生的废物,也进入血流被带走第四节淋巴系统 淋巴系统的组成 淋巴系统的功能回收营养物质,调节体液平衡消除衰老红细胞、细菌、异物,机体防御 脾脏第五节器官循环一、冠状循环二、脑循环三、肺循环二、脑循环1.脑血液循环的特点:与机体其他组织相比,脑血流量变化较小;在脑组织中,灰质中的血流量大于白质。2.脑血流量的调节:脑血管的自身调节、脑代谢水平的调节、脑血流量的神经调节。特点是:在各种内外因素变化的情况下,都能保证脑血流量的相对恒定。Ø 心脏的生理特性第六节心血管活动的调节2.血管的神经支配舒血管神经纤维3.心血管中枢2.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小结:心交感神经和心迷走神经的作用,递质及心肌细胞膜的受体,交感血管神经的作用,递质及血管平滑肌细胞膜的受体;延髓心血管中枢及其紧张性活动,减压反射;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的调节作用。心肺复苏术 心肺复苏术(cardiopulmonaryresuscitation)简称CPR指当呼吸终止及心跳停顿时,合并使用人工呼吸及心外按摩来进行急救的一种技术。 CPR的原理:利用人工呼吸吹送空气进入肺腔,再配合心外按摩以促使血液从肺部交换氧气再循环到脑部及全身以维持脑细胞及器官组织之存活。血压 正常的血压是血液循环流动的前提,血压在多种因素调节下保持正常,从而提供各组织器官以足够的血量,藉以维持正常的新陈代谢。血压变动的临床意义1血压升高:高血压是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也是心力衰竭的重要原因。2血压降低:休克、心肌梗死、急性心脏压塞测量血压的原理 在圆管中呈层流状态的流体就好像分成了许多与管轴相平行的液层,与管壁接触的液层是不动的,而越接近中心的液层,流速就越大。这表明流体微团在层流状态下,基本保持沿管轴线的直线运动,而无横向运动。湍流就不一样了,它的流动速率通常要比层流大好几个数量级,流体微团在宏观尺度上作不规则的脉动是它的主要流动特征。在湍流中,动量、热量和质量的输送与交换要比层流剧烈的多,还由于流体微团间的激烈碰撞,加上其中气泡不断产生、聚合和破裂,湍流发声的强度也大大超过层流。 测量血压时,当袖袋中压力稍低于心脏收缩压时所听到的声音,就是血液通过被压扁而变狭窄的血管形成湍流时所发出的声音,即收缩压。当袖袋中的压力继续降低,血管完全恢复其原来的形状,湍流消失,因此血流音也随之急剧减弱,这时压力恰与舒张期的最低血压相一致。 如何正确测量血压?淋巴按摩 淋巴按摩,最早作为一种医疗手段出现在西方,它将人体本来就具有的代谢机能和自然治愈力大大提高,从内部净化身体,调节身体的平衡。它的妙处在于无副作用,在帮助你顺利代谢掉多余的水分、脂肪和毒素同时,体质自然地改善了,符合个人骨骼的理想体形出现了血液循环不好怎么办? 体育锻炼 泡澡/泡脚/按摩手脚心 瑜伽:莲花坐莲花坐能帮助我们促进上半身的血液循环,促进心脏的造血功能,对脊柱非常有益。 保证充足睡眠 进补热量食物血液循环系统的锻炼 参加周期性运动项目 中长跑、健身跑锻炼机体需要通过血液及时输入大量氧气和营养物质。这就要求血液循环系统加强工作来满足,从而使血液循环系统得到锻炼。久而久之,使血液循环系统的机能得到改善。实践证明,经常参加中长跑、健身跑锻炼的人,心肌增强,心壁增厚,心室扩大(心脏容积增加),从而使心脏每搏输出量增加;血管壁的弹性也较普通人要好;心脏体积较普通人要大(运动性心肥大);心跳次数较普通人要少(运动性心搏徐缓)。这些都是血液循环系统发展完善和机能提高的标志。外周血管的评估一、皮肤颜色的评估二、皮肤温度测量法三、周围动脉搏动的检查四、动脉血压的测定五、肢长和肢围的测量一、皮肤颜色的评估部位:指(趾)腹、手(足)掌皮肤甲床、毛细血管(一)皮肤颜色评估-指压试验 手指压迫指(趾)腹或甲床,观察毛细血管充盈情况。正常恢复时间为12秒钟。超过3秒钟以上,视为动脉供血异常。 指压试验还可区别肢体组织是否已经坏死,在皮肤紫绀区行指压试验,重压下如出现持续苍白色,提示局部已严重缺氧,组织已失活。(二)皮肤颜色评估-肢体抬高下垂试验 上肢抬高试验: 二、皮肤温度测量法方法:肢体皮温时,应在室温恒定(2027)的室内,安静休息1530分钟。取肢体不同平面的对称部位,定点测量。临床意义:同一个体对称部位的皮肤温度大致相同,温差不应超过2,如超过2以上或有显著降低,则提示局部肢体有缺血。皮温降低则提示有肢体缺血,皮温增高常见于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和动静脉瘘等。三、周围动脉搏动的检查检查动脉搏动时应注意:全身主要动脉查全;对称部位对照检查;视血管的深浅,施以不同压力扪摸;病人动脉搏动极弱时应注意鉴别;触摸颈总动脉等,不宜加压过重;尚需了解动脉的弹性、硬度,有无扭曲、结节及震颤等。四、动脉血压的测定方法:应用普通血压计及听诊器,仅是初测。如有Doppler超声血流仪,可精确测定肢体各部位的节段收缩压; 测量四肢对称部位血压,正常压力差不应超过15mmHg,正常下肢血压应比上肢要高1525mmHg。若一侧下肢血压明显低于上肢或对侧肢体的血压,则提示肢体缺血。动脉狭窄或阻塞时,病变远端动脉血压降低或测不到。五、肢长和肢围的测量下肢的肢围测量方法:于距离髌骨下15cm及髌上20cm处测量下肢的周径,即为下肢肢围。正常人双侧肢体的肢围差应小于1cm。目的在于观察肿胀、萎缩的程度、病情的发展和疗效的判断。第七章呼吸系统第一节呼吸器官鼻喉吸烟有害健康胸膜和胸膜腔脏层:覆盖在肺表面的浆膜壁层:覆盖在胸廓内面、膈上面、纵隔侧面的浆膜胸膜腔:脏、壁层胸膜在肺根部反折延续,形成的两个完全封闭的腔。腔内有少量浆液,减少摩擦呼吸功能测定二、呼吸的反射性调节(三)防御性呼吸反射吸系统的常见疾病1.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气管-支气管炎2.慢性支气管炎、肺纤维化、肺心病3.支气管哮喘4.肺炎5.肺结核6.肺癌概述1在我国呼吸系统疾病是常见病和多发病2001年死因顺位显示呼吸疾病(不包括肺癌)在农村居NO.3,城市居NO.42呼吸系常见疾病的患病率仍在增加或居高不下肺癌结核哮喘COPD3不断增加的新发肺疾病和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SARS)人感染禽流感影响呼吸系统疾病的主要相关因素l 大气污染和吸烟:肺癌的发病率增高l 吸入性变应原增加:哮喘,鼻炎l 肺部感染病原学变异和耐药性的增加:肺结核,病毒感染,特殊病原体,SARS冠状病毒,禽流感病毒,真菌流感和SARS 甲型(H1N1)流感(人感染猪流感) 甲型H5N1型禽流感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症肺结核(pulmonarytuberculosis,PTB) 结核分枝杆菌引发的肺部感染性疾病 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表明,全世界每年发生结核病8001000万,每年约有300万人死于结核病,是造成死亡人数最多的单一传染病。1993年WHO宣布“全球结核病紧急状态”,认为结核病已成为全世界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我国是世界上结核疫情最严重的国家之一。第八章消化系统消化、吸收摄取、消化食物;吸收营养物质;排出食物残渣。消化系统对食物的处理消化是指食物在消化道内分解为小分子的过程。l 机械性消化l 化学性消化二、消化道的一般结构消化管壁一般可分为四层(除口腔外),由管腔内面向外依次为粘膜、粘膜下层、肌层和外膜。l 粘膜是消化管进行消化吸收的重要部分,又分为上皮、固有膜和粘膜肌层三层。l 粘膜下层由疏松结缔组织构成内含血管、淋巴管。l 肌层,口腔、咽、食道上端和肛门外括约肌为骨骼肌,其余为平滑肌,一般为内环外纵两层l 外膜,为薄层结缔组织。由薄层结缔组织与间皮共同构成者称为浆膜三、消化道平滑肌的生理特点一般特性1.兴奋性较低,收缩缓慢2.紧张性维持胃肠的形态和位置3.富有伸展性4.自动节律性5.对化学,温度和机械牵扯敏感四、消化腺的分泌功能成分:水,无机物,有机物.量:6-8L/日消化液的主要功能1.稀释食物,使之与血浆渗透压相等,以便吸收;2.改变消化腔的PH,使之适应于酶分解之需要;3.水解复杂的食物成分;4.通过分泌粘液,抗体和大量液体,保护粘膜;消化腺的分泌是腺细胞主要活动的过程,包括摄原料,合成,排出等过程。受神经体液局部作用的调节。第二节消化器官的形态结构(一)口腔结构1、唇和颊2、腭3、舌4、牙功能1、咀嚼2、吞咽3、发音4、感受味觉(三)食管食管l 上与咽相续,下经膈的食管裂孔与胃的贲门相接。l 食管由粘膜、粘膜下层、肌层、外膜组成。特点是:粘膜较厚,并形成79条纵行皱襞;肌层上端为骨骼肌,下端为平滑肌,中端混合。食管狭窄的生理意义食管的三个狭窄处l 起始部防止空气进入食管l 越过左支气管处异物滞留处,易发食管癌l 穿膈肌处防止胃返流(四)胃胃的容积为50ml-2000ml胃分为贲门部、胃底、胃体、胃窦和幽门部胃壁分为粘膜、粘膜下层、肌层和浆膜胃壁由粘膜、粘膜下层、肌层、外膜组成,其特点是:1肌层较厚,有内斜、中环、外纵三层平滑肌;2胃粘膜表面有许多小窝,是胃腺的开口处;3胃粘膜具有分泌功能的上皮和三种腺体。单层柱状上皮细胞质充满粘原颗粒,排出后成粘液。上皮下陷入固有膜形成胃腺:l 贲门腺l 幽门腺l 胃底腺:由壁细胞、主细胞、颈粘液细胞、未分化细胞和亲银细胞构成。小肠的结构特征小肠由粘膜、粘膜下层、肌层、外膜组成,其特征是:1.腔面有许多环状皱襞和肠绒毛。l 环状皱襞是由粘膜和粘膜下层向肠腔突出形成的环状或半环状结构;l 肠绒毛是在环状皱襞或粘膜表面由上皮和固有膜向肠腔突出的指状突起。2.具有发达的肠腺:由上皮下陷入固有膜中形成的单管腺,有吸收细胞、杯状细胞、亲银细胞、潘氏细胞和未分化细胞组成。(六)大肠大肠的位置和分部1.盲肠和阑尾2.结肠分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和乙状结肠。3.直肠大肠的结构特点大肠口径大,肠壁薄,管壁由粘膜、粘膜下层、肌层、外膜组成。具结肠带、结肠袋、肠脂垂二、消化腺(一)唾液腺l 大唾液腺的位置腮腺、下颌下腺、舌下腺l 唾液腺的组织结构腺泡和导管(二)胰腺(三)肝l 肝是人体中最大的消化腺,活体呈红褐色,质软而脆。上邻隔,下面左叶邻胃。方叶下面接触幽门,右叶邻右肾上腺,右肾、十二指肠、结肠右曲等。l 肝可分为上、下两面和前后两缘,肝上面隆起贴于膈又称隔面,其表面借肝镰状韧带分为左、右两叶。左叶小而薄,右叶大而厚。肝下面凹陷,借“H”形沟分成四叶;即左叶、右叶、方叶和尾叶。“H”沟的横沟为肝门,有肝管、门静脉、肝动脉、淋巴管和神经出入,右纵沟前部为胆囊窝,后都有腔静脉窝,左纵沟前方有肝圆韧带,后方有静脉韧带。肝的功能分泌胆汁,有助于脂肪的消化吸收,成年人每日输出胆汁5001000ml;参与代谢,身体内的蛋白质、脂肪、糖的分解和合成都在肝内进行,并可贮存在肝内,当机体需要时,再将这些物质释放到血液中以供利用。具有防御和解毒功能,肝血窦内的枯否氏细胞有强大的吞噬能力,可吞噬随血流进入肝内的细菌和异物颗粒。肝细胞可将氨基酸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有毒的氨转变为无毒的尿素,经肾排出体外;在胚胎时期,肝有造血功能。胆囊与输胆管道肝胰的解剖位置和胆道模式图第三节消化一、口腔内的消化l 咀嚼:由咀嚼肌协调,顺序收缩所组成的反射动作作用1)弄碎,与唾液混匀形成食团利于吞咽2)反射性引起胃,胰,肝等的活动.为以后消化创造条件。l 吞咽:食物从口腔进入胃内的一系列反射动作吞咽反射:口腔阶段咽部阶段食管阶段(蠕动反射动作)胃液的分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