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介入放射学综述资料.doc

    • 资源ID:52286953       资源大小:281KB        全文页数:21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介入放射学综述资料.doc

    Good is good, but better carries it.精益求精,善益求善。介入放射学综述-介入放射学                        介入放射学综述  介入放射学(InterventionalRadiology)一词由Margulis于1967年首次提出。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后期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门边缘性学科。它是在医学影像设备的引导下,以影像诊断学和临床诊断学为基础,结合临床治疗学原理,利用导管、导丝等器材对各种疾病进行诊断及治疗的一系列技术。即:在影像医学(X线、超声、CT、MRI)的引导下,通过经皮穿刺途径或通过人体原有孔道,将特制的导管或器械插至病变部位进行诊断性造影和治疗。或组织采集,进行细胞学细菌学及生化检查。  介入放射学是在影像诊断学、选择或超选择性血管造影、细针穿剌和细胞病理学等新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包括两个基本内容:以影诊断学为基础,利用导管等技术,在影像监视下对一些疾病进行非手术治疗。在影像监视下,利用经皮穿剌、导管等技术,取得组织学、细菌学、生理和生化资料,以明确病变的性质。可以这样理解:介入放射学是在影像医学的引导下,为现代医学诊疗提供了新的给药途径和手术方法。与传统的给药途径和手术方法相比较,具有更直接有效、更简便微创。介入放射学是近80年代初传入我国,并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门融医学影像学和临床治疗于一体的新兴边缘学科,涉及人体消化、呼吸、骨科、泌尿、神经、心血管等多个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尤其对以往认为不治或难治的病症(各种癌症、心血管疾病),介入开拓了新的治疗途径,且简便、安全、创伤小、合并症少、见效快。它是在影像学方法的引导下采取经皮穿刺插管,对患者进行药物灌注、血管栓塞或扩张成形等"非外科手术"方法诊断和治疗各种疾病。由于其在疾病诊疗方面拥有传统的内、外科学不具备的(具有微创性;可重复性强;定位准确;疗效高、见效快;并发症发生率低;多种技术的联系应用简便易行)等独有特点,在现代医疗诊治领域已迅速确立其重要地位。在一九九六年十一月国家科委、卫生部、国家医药管理局三大部委联合召开"中国介入医学战略问题研讨会"正式将介入治疗列为与内科、外科治疗学并驾齐驱的第三大治疗学科,称之为介入医学(InterventionalMedicine)。可以预见,随着介入医学的不断发展,该学科将会象内科、外科等临床学科一样,细分为神经介入科、心脏介入科、消化介入科等。介入放射学的发展与普及,使患者有了更多的康复机会,日益成为人们选择性治疗的首选方法,倍受患者关注和欢迎。发展史1、国外   在国外始于60年代,大多是在Seldinger穿刺插管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目前它不但用于血管系统疾病和出血的治疗,并广泛用于其他系统多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1)最早Lussenhop和Spence在X线引导下应用导管栓塞了一例AVM。  (2)1964年Dotter和Judkin推出一种经皮穿刺共轴扩张导管系统,扩张周围血管直到血管再通,但由于并发出血和栓塞机会多,没能推广应用。  (3)1973年Gruntzing发明双腔带囊扩张导管,达到扩张狭窄血管的目的,从而使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得到发展。  (4)在心脏介入治疗方面,1966年Rashkind创导心房间膈开口术,1967年Postmann应用PDA关闭术,20年来发展到治疗ASD、VSD关闭术,肺动脉瓣狭窄扩张,肺AV瘘栓塞等。  (5)在治疗肿瘤方面,1972年Rosch对肝、肾恶性肿瘤进行栓塞,70年代Maddison和Spigos对脾进行部分栓塞治疗脾亢。  (6)1969年Kaude经皮肝穿作胆道外引流,1978年Hoevels作胆道内外引流及内支架治疗胆道狭窄。  (7)1970年Christoffersen和1972年Oscarson在X线或CT、超声引导下行实质脏器的细针穿刺活检,脓肿引流等。2、国内  (1)1973年上海第一医学院中山医院在国内首先报道经皮穿刺插管术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的试验。  (2)1978年上海华山医院赵伟鹏和陈星荣报告应用国产穿刺针,导管做肾动脉造影。  (3)1982年上海华山医院首先报告PVA治疗一例股动脉狭窄。  (4)1983年北京宣武医院报告10例应用PTA治疗肾动脉狭窄。  (5)1986年天津医学院附属医院、阜外医院、中国医大武汉第三医院报告应用双腔气囊治疗肾动脉狭窄。  (6)19801985年上海华山医院报告肾动脉栓塞治疗肾癌,中山医院林贵应用不同栓塞剂栓塞肝、肾动脉的试验研究,武汉医学院冯敢生等应用中药白芨作栓塞剂的试验研究,他们的研究开创了介入放射学的祖国传统医学相结合的新途径。林贵、孙大、彭勃等报告肝动脉栓塞治疗肝癌,动脉栓塞治疗脾亢及超选择颈外动脉栓塞术等。  (7)1981年上海中山医院,第三人民医院报导经皮穿刺胆道造影及胆汁外引流(PTCD)1985年报导经皮插管引流治疗腹腔脓肿,肝脓肿,肾盂引流及经T管网篮取石等。  (8)19841986年报告在X线,B超,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术,对单纯依靠影像难以确诊的病变提供了病理学证据。  (9)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1978年开始做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同年开展了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大咯血,是国内开展较早的单位之一。分类    介入放射学按目的可分为介入诊断学和介入治疗学;按技术可分为:血管性介入放射学(药物灌注;栓塞技术;成形支架;滤器技术等)和非血管放射介入学(穿刺活检;引流技术;异物取除;腔道支架等);按临床应用范围可分为肿瘤介入放射学、非肿瘤介入放射学、神经介入放射学等等。虽然CT、MR、B超对某些血管病已具有诊断价值,但血管造影仍是诊断的金标准,尤其辨别出血管动脉、细小血管病变和血流的动态观察等仍然不可被替代。在某些血管病、肿瘤的治疗上介入治疗已成为首选,如肾动脉狭窄,肝癌的治疗等。特别是对血管外一些管道狭窄性病变的开通如食管、胆管、气管、泌尿系狭窄甚至鼻泪管狭窄都有明显疗效。(一)介入放射学的技术分类:一、血管介入放射学亦称介入性血管造影学(Interventionalangiography),是指在诊断性血管造影的同时,自导管向血管管腔内注射药物或某些物质或施行某种措施,以达治疗目的。常用血管介入技术有三种。1、血管内灌注药物治疗(1)血管收缩治疗经导管向有关动脉内滴注加压素,以控制胃肠道出血,例如食道胃静脉曲张出血、胃粘膜弥漫性出血及结肠憩室出血等等。(2)肿瘤化疗导管留置于供应肿瘤的动脉,滴注化疗药物,使局部用药浓度加大,避免或减轻化疗引起的全身反应。2、经导管血管栓塞法(Transcatheterembolization)经原血管造影的导管或特制的导管,将栓塞物送至靶血管内,一是治疗内出血如外伤性脏器出血、溃疡病、肿瘤或原因未明的脏器出血。另一是用栓塞法治疗肿瘤,因肿瘤循环部分或全部被栓塞物阻断,以达控制肿瘤之生长,或作为手术切除的一种治疗手段;亦可用于非手术脏器切除,例如注射栓塞物质于脾动脉分支内,即部分性脾栓塞,以治疗脾功亢进,同时不影响脾脏的免疫功能。常用的栓塞物质如自体血凝块、明胶海绵、无水酒精、聚乙烯醇、液体硅酮、不锈钢圈、金属或塑料小球及中药白芨等。3、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ercutaneoustransluminalangioplasty,PTA)60年代开始应用于动脉,使狭窄的血管扩张,70年代研制双腔气囊导管成功后,得到广泛应用,多用于髂、股、腘动脉及肾动脉。肾动脉PTA(或PTPA)多用于肾源性高血压,使狭窄肾动脉扩张,从而降低血压。PTA亦可用于冠状动脉,称为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ercutaneoustransluminalcoronaryangioplasty,PTCA),使硬化的冠状动扩张,以达到治疗冠心病的目的。PTA使用的导管为带胶囊的双腔导管,将胶囊段置于狭窄血管处,囊内注入含有造影剂的液体,加压至36个大气压,每次持续1015o。加压可重复34次,多数能使狭窄血管达到扩张的效果。PTA多用于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血管,其机理是粥样斑块受压,内膜和中层撕裂、伸展,使管腔增宽。其他原因的血管狭窄,如多发性大动脉炎,先天性血管狭窄,有时也可用PTA治疗。二、非血管性介入放射学1、经皮穿刺活检(Percutaneousneedlebiopsy,PNB)使用细针(2223号,外径0.60.7mm)经皮直接穿刺身体各部位病变区,由于针头有特殊装置,便于取出病变的活检标本。也可用细针直接抽吸病变的组织碎块,再作活检。胸部PNB用以诊断肺脏、纵隔和胸壁病变,对肺内球形病籵及纵隔包块的定性诊断有重要意义,准确率可达85%。较常见的并发症为气胸、出血、但用细针的并发症甚少,腹部PNB应用较多,肝、胆、胰、脾、肾及腹后壁包块均可,诊断准备性亦高;骨骼穿刺须用较粗骨穿针,可诊断骨肿瘤。此外还用于穿刺甲状腺肿块,眶内肿块等等。为保证针刺安全到达待查病变处,须用电视荧屏、CT、B超、及有关造影检查,以便指引穿刺方向。2、经皮穿刺引流(1)经皮肝穿胆道引流(Percutaneoustranshepaticcholedochusdrainage,PTCD或PTD)由于恶性(如胆管癌、胰头癌)或良性(如总胆管结石)病变,引起肝外胆道梗阻,临床出现黄疸。PTCD可行胆道内或胆道外胆汁引流,故而缓解梗阻,减轻黄疸,为根治手术提供有利条件。行PTCD前需先做经皮肝穿胆管造影(Percutaneoustranshepatic),确定胆管梗阻的部位、程度、范围与性质。PTCD有内外引流之分,通过PTC的穿刺针引入引导钢丝,而后拔出穿刺外地,沿引导钢丝送进末段有多个侧孔的导管,导管在梗阻段上方的胆管内,其内口亦在该处,胆汁经导管外口连续引流,是为外引流;若导管通过梗阻区,留置于梗阻远端的胆管内或进入十二指肠,胆汁则沿导管侧孔流入梗阻下方的胆管或十二指肠,是为内引流。(2)经皮肾穿肾盂造瘘术(Percutaneoustransrenalpyelotomy)主要用于尿路梗阻引流,也可利用造瘘术的导管将肾盂或输尿管内结石向下推移,送至膀胱排出。造瘘术方法同上,使用细针经皮穿肾,进入肾盂,先做经皮顺行肾盂造影(Percutaneousantigradepyelography)观察尿路形态、狭窄或梗阻部位及其程度,而后沿穿刺针送进引导钢丝,再将导管插入,留置于肾盂内。  (二)按临床应用分类  1、血管性疾病:  (1)PTA+Stent治疗血管狭窄。  (2)溶栓+PTA和(或)Stent治疗血管狭窄。  (3)应用栓塞材料,钢圈,内支架治疗动脉瘤、AVM、动静脉瘘,血管性出血。  (4)应用穿刺术+PTA+Stent治疗门脉高压症,布加氏综合症。  (5)应用栓塞术或血管加压素治疗胃肠道血管出血。  (6)下腔静脉滤器预防下肢、腹盆部血栓脱落。  2、心脏疾病:  (1)应用闭合伞治疗ASD、VSD。  (2)应用钢圈或粘堵剂治疗PDA。  (3)应用球囊扩张治疗肺动脉瓣、二尖瓣狭窄。  (4)应用PTA+Stent治疗冠状动脉狭窄。  (5)射频消融治疗心动过速。  (6)心脏起搏器治疗各种心率过缓。  3、肿瘤:  (1)选择性肿瘤供血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治疗恶性肿瘤。  (2)经皮穿刺注入无水酒精、沸水治疗恶性肿瘤。  (3)应用栓塞术治疗海绵状血管瘤,蔓状血管瘤,子宫肌瘤,骨肉瘤,鼻咽部纤维血管瘤等。  (4)热消融治疗肝癌,肺癌。  4、非血管性疾病:  (1)应用PTA+Stent或单纯PTA治疗消化道,泌尿道、胆道、气道、鼻泪管狭窄。  (2)应用栓塞术或经输卵管注入硬化剂治疗宫外孕。  (3)应用扩张术治疗输尿管狭窄。  5、穿刺活检术:  应用特制穿刺针抽吸或取组织进行病理检查。  (三)按所应用的设备分类  1.在X线透视引导下。  2.在CT引导下。  3.在B超引导下。  4.在MRI引导下。诊疗范围   介入放射学诊疗范围:一、全身各部位血管造影;二、各类肿瘤的治疗:如肝癌、肺癌、食管癌、肾癌、胰腺癌、各种转移性肿瘤及妇科肿瘤、骨肿瘤等;三、肝血管瘤栓塞术和肝、肾囊肿、脓肿抽吸硬化术;四、各种动脉瘤、血管畸形的栓塞治疗及血管闭塞性疾病PTA或支架置入;五、非血管性管腔狭窄:食管良恶性狭窄、胃肠吻合口狭窄、胆道梗阻支架置入;六、子宫肌瘤、宫外孕、输卵管阻塞引起的不孕症;七、各系统病变经皮细针穿刺活检;八、其它:股骨头坏死、脾功能亢进、消化道出血、妇产科急性大出血、支气管扩张大咯血、腔静脉滤器植入(预防或治疗肺梗塞)。所用器材和材料  1、器械:各种特制导管、导丝、穿刺针、血管鞘、球囊、活检针。  2、材料:内支架、栓塞材料(水剂,粘胶,明胶海绵,真丝线段,各种特制微颗粒如PVA,可脱性球囊,钢圈等)、滤器、引流导管。存在问题  1、介入治疗技术的规范化问题。  2、国产介入相关的器械,器具不能适应临床工作和发展的需要,主要依靠进口。  3、介入治疗的学术和专业水平在各地发展不平衡。  4、面临微创外科(minimallyinvasivesurgery)的挑战。展望  纵观我国介入放射学的发展历程,可谓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据估计,我国几乎所有的省、市、自治区已有不同程度地开展了介入治疗工作。从介入治疗的数量和专业队伍看,以腹部、胸部介入治疗最多(约占2/3),心血管和神经系统次之,其他各系统、部位的工作则较少。  同时,血管性介入治疗又远多于非血管性工作。当前介入治疗技术已广及全身各系统的多种疾病和病变,故可概括为介入医学,它将成为同内科、外科并列的三大诊疗技术,而且具有广阔发展前景。另一篇:介入放射学(InterventionalRadiology)一词由Margulis于1967年首次提出。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后期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门边缘性学科。它是在医学影像设备的引导下,以影像诊断学和临床诊断学为基础,结合临床治疗学原理,利用导管、导丝等器材对各种疾病进行诊断及治疗的一系列技术。即:在影像医学(X线、超声、CT、MRI)的引导下,通过经皮穿刺途径或通过人体原有孔道,将特制的导管或器械插至病变部位进行诊断性造影和治疗。或组织采集,进行细胞学细菌学及生化检查。可以这样理解:介入放射学是在影像医学的引导下,为现代医学诊疗提供了新的给药途径和手术方法。与传统的给药途径和手术方法相比较,具有更直接有效、更简便微创。   介入放射学是近80年代初传入我国,并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门融医学影像学和临床治疗于一体的新兴边缘学科,涉及人体消化、呼吸、骨科、泌尿、神经、心血管等多个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尤其对以往认为不治或难治的病症(各种癌症、心血管疾病),介入开拓了新的治疗途径,且简便、安全、创伤小、合并症少、见效快。它是在影像学方法的引导下采取经皮穿刺插管,对患者进行药物灌注、血管栓塞或扩张成形等"非外科手术"方法诊断和治疗各种疾病。由于其在疾病诊疗方面拥有传统的内、外科学不具备的(具有微创性;可重复性强;定位准确;疗效高、见效快;并发症发生率低;多种技术的联系应用简便易行)等独有特点,在现代医疗诊治领域已迅速确立其重要地位。在一九九六年十一月国家科委、卫生部、国家医药管理局三大部委联合召开"中国介入医学战略问题研讨会"正式将介入治疗列为与内科、外科治疗学并驾齐驱的第三大治疗学科,称之为介入医学(InterventionalMedicine)。可以预见,随着介入医学的不断发展,该学科将会象内科、外科等临床学科一样,细分为神经介入科、心脏介入科、消化介入科等。介入放射学的发展与普及,使患者有了更多的康复机会,日益成为人们选择性治疗的首选方法,倍受患者关注和欢迎。   在治疗疾病时,总希望以最小的创伤得到最好的疗效。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近年来,全世界范围内欣起了微创医学的热潮,介入治疗就是微创医学的代表之一。   介入治疗是通过皮肤切开数毫米的切口或直接穿刺的方法,引入特定的手术器械(如导管等),对病变部位进行治疗的。具有微创、高效、安全、并发症少、恢复期短、可从复性强以及不破坏原来解剖结构等特点。使得有些原来要开大刀、创伤大或危险性高的治疗由介入治疗所代替;有些原来无法治疗的疾病得到了治愈。   冠心病就是心脏上冠状动脉的狭窄或闭塞,引起心肌缺血的疾病。目前,仅靠口服药物是不能治愈的。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出现了冠状动脉搭桥术,这种手术创伤大(需开胸,要在身体其他部位移植一根血管到冠状动脉)、有一定的危险性。现在的介入治疗已绝大部分代替了这一手术,它只要在大腿根部开一小口,将导管由此插入血管到冠状动脉内,利用球囊扩张狭窄的部位,并植入一支架就可以使其恢复通畅了,病人术后两天就可出院。这是介入治疗的典型代表。类似这种治疗方法可以治疗其他部位的血管狭窄或闭塞的疾病,如肾性高血压、颈动脉狭窄和闭塞、下肢动脉狭窄和闭塞等。   恶性肿瘤是常见病之一,传统的治疗方法是手术切除、化疗和放疗,现在多了一种是介入治疗,它是将一导管引入到肿瘤血管内,直接将抗癌药物灌注到肿瘤内,使得肿瘤内药物浓度最高,而对全身的影响很小,在此基础上,可以通过导管注入栓塞剂,堵塞肿瘤血管,切断肿瘤的营养来源,使肿瘤“饿死”,肿瘤可在短期内明显缩小,这种疗效高、副作用小的治疗方法已越来越受到患者的欢迎。目前,这种方法常用于肝癌、肺癌、肾癌、子宫癌等。经动脉栓塞的方法还可以治疗良性肿瘤,如肝血管瘤、子宫肌瘤等。通过导管进行灌注药物或注入栓塞剂的方法还可以治疗其他疾病:如大咯血、外伤性大出血、产后大出血、消化道出血、急性动脉栓塞、急性脑梗塞、脑动脉瘤、血管畸形等。   对于先天性心脏病,以前只有通过开胸治疗,开胸手术时还要进行体外循环,最终胸部还留下永久性的手术疤痕。介入治疗的发展改变了这一现状,不用开胸,和上述治疗方法类似,在大腿根部开一小口,引入导管到心脏,在心脏的缺损部位植入一特定的封堵器即可治愈,目前,可用此法治疗的先天性心脏病有:动脉导管未闭、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等。   肝囊肿或肾囊肿虽然是良性病变,但随着囊肿的不断增大会引起局部疼痛的症状,同时会压迫周围器官使周围器官功能受损或衰竭。外科手术创伤大,住院时间长。介入治疗的方法就简单得多了,他是在B超的引导下,将一针穿到囊肿内,将囊液抽吸掉,再注入硬化剂即可,同样达到了治疗目的。   介入治疗是一很年轻的学科,在我国才20多年的历史,由于适应现代医学的要求,发展飞速,现在,介入治疗已被称为现代临床治疗学中第三大诊疗体系,是与内科、外科并列的三大医学技术之一。我是美丽签名档生命在于运动!快乐在于踢球!健康在于跑动!热爱工作!热爱生活!热爱米兰!为米兰心跳!为米兰呐喊!多分享,做达人>>崇拜楼主|分享|引用|回复|发表时间:2007-12-14看好该帖的朋友们:查看全部>>红黑军团米兰王朝· 积分:216· 体力:200· 头衔:3级学前班学生· 加为好友· 向他打招呼1楼-介入放射学临床范围-就其涉及的临床范围而言可分为:1、肿瘤的介入诊疗学。2、非肿瘤病的介入诊疗学。3、心脏及大血管疾病的介入诊疗学。4、神经系统疾病的介入诊疗学。就介入诊疗技术而言可分为:血管性介入技术和非血管介入技术两大部分1、血管性介入技术:(1)Seldinger技术(2)选择性和超选择性血管插管技术(3)经导管血管栓塞术(4)经导管局部药物灌注术(5)经导管腔内血管成形术(6)经皮血管内支架置放术(7)经颈静脉肝内门腔分流术(8)经皮血管内异物和血栓取出术(9)选择性血样本采集术(10)经皮血管内导管药盒系统植入术(11)心血管瓣膜成形术(12)射频消融术(13)选择性血管造影术和药物性血管造影术、非血管介入技术:(1)经皮针吸活检术(2)经皮局部药物注射术(3)经皮穿刺内、外引流术(4)经皮椎间盘切割术(5)内支架置放术(6)输卵管再通术(7)肺大疱固化术(8)腹水-静脉转流术(9)脑积水-腹腔或静脉转流术(10)经皮胃造瘘术(11)电化学治疗术(12)结石处理技术(13)“T”型管置换术介入放射学的特点具有微创性;可重复性强;定位准确;疗效高、见效快;并发症发生率低;多种技术的联系应用简便易行。-

    注意事项

    本文(介入放射学综述资料.doc)为本站会员(1595****071)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