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生物学2-10章的名词和简答说课材料.doc
Good is good, but better carries it.精益求精,善益求善。分子生物学2-10章的名词和简答-二核小体:核小体是构成真核生物染色质的基本结构单位,是DNA和蛋白质构成的紧密结构形式染色质由DNA和蛋白质(组蛋白和非组蛋白)组成染色质丝,是细胞核染色体主要存在形式。内含子/外显子:在初始转录产物mRNA加工产生成熟mRNA时,被切除的非编码序列称为内含子;在成熟的mRNA或蛋白质中存在的相应序列称为外显子正超螺旋:两股以右旋方向缠绕的螺旋,在外力往紧缠的方向捻转时,会产生一个左旋的超螺旋,以解除外力捻转造成的胁变。这样形成的螺旋为正超螺旋。负超螺旋:两股以右旋方向缠绕的螺旋在外力向松缠的方向捻转时,产生一个右旋的超螺旋以解除外力捻转造成的胁迫。这样形成的超螺旋为负超螺旋。半保留复制DNA复制时亲代DNA的两条链解开,每条链作为新链的模板,从而形成两个子代DNA分子,每一个子代DNA分子包含一条亲代链和一条新合成的链。复制叉一个正在复制的DNA双螺旋分子复制处解链呈Y形的部位。滚环复制DNA复制的一种方式。复制叉沿着环状模板链滚动,每一轮新合成的一圈DNA链取代上一轮合成的DNA链,由此产生线状多联体DNA分子。校正作用有些基因在突变过程中丢失的遗传信息可能通过RNA的编辑得以恢复ARS酵母细胞基因组中能够充当复制起始位点的DNA序列。能够支持质粒在真核细胞中进行独立复制。转座子具有完整转座元件的功能特征并能携带内外源基因组片段思考题:(1)DNA一级结构:是指4种核苷酸的连接及排列顺序,表示了该DNA分子的化学构成。DNA的二级结构:是指两条脱氧多核苷酸链反向平行盘绕所形成的双螺旋结构。DNA的三级结构:是指DNA中单链与双链、双链之间的相互作用形成的三链或四链结构。(2)原核生物基因组的特点:基因组通常仅由一条环状双链DNA分子组成。只有一个复制起点。有操纵子结构。编码蛋白质的结构基因是单拷贝的,但rRNA基因往往是多拷贝的。非编码的DNA所占比例很少,类似病毒基因组。基因组DNA具有多调控区。与真核生物类似,具有可移动的DNA序列真核生物基因组的特点:1.基因组较庞大:2.大量重复顺序3.大部分为非编码序列4.转录产物是单顺反子5.真核基因是断裂基因,有内含子结构6.存在大量的顺式作用元件。7存在大量的DNA多态性8.具有端粒结构3)DNA的半保留复制机制;DNA在进行复制的时候链间氢键断裂,双链解旋分开,每条链作为模板在其上合成互补链,经过一系列酶(DNA聚合酶、解旋酶、链接酶等)的作用生成两个新的DNA分子。子代DNA分子其中的一条链来自亲代DNA,另一条链是新合成的,这种方式称半保留复制。4)DNA复制精确性的分子机理;1.严格的碱基配对2.DNA聚合酶对碱基的选择3.DNA聚合酶的校读功能4.修复(错配修复、切除修复、重组修复、直接修复、SOS)三转录:以DNA的碱基序列为模板,在RNA聚合酶催化下合成互补的单链RNA分子的过程。模板链:DNA复制或转录时作为模板指导新核苷酸链合成的DNA链。多顺反子:编码多条多肽链的顺反子。5帽:真核生物mRNA的5'端有特殊的帽子(cap)结构。它由甲基化鸟苷酸经焦磷酸与mRNA的5'末端核苷酸相连,形成5',5'-三磷酸连接(5',5'-triphosphatelinkage)。3polyA尾巴:通常位于mRNA上的150-200个腺苷酸残基(又称为特殊的尾巴结构)。UTR(UntranslatedRegions)即非翻译区,是信使RNA(mRNA)分子两端的非编码片段。5'-UTR:从mRNA起点的甲基化鸟嘌呤核苷酸帽延伸至AUG起始密码子,3'-UTR从编码区末端的终止密码子延伸至多聚A尾巴(Poly-A)的末端。启动子:决定RNA聚合酶转录起始位点的DNA序列。原核-10区(Pribnowbox)和-35区(Sexfamabox:原核生物基因的-10区含保守的共有序列(consensussequence)“TATAAT”(Pribnowbox或-10序列),-35区含TTGACA共有序列.-35序列(Sexfamabox)与RNA聚合酶对启动子的特异识别有关,-10区富含A-T对,利于DNA局部解链,-10与-35之间的距离明显影响转录速率。TATAbox(Goldberg-Hognessbox):在起始位点+1上游约20-30bp处,TATA盒结合RNA聚合酶参与转录起始.动物和低等真核中的一致序列为TATA(A/T)A;CAATbox:约在启动子的-80处,动物和低等真核中的一致序列为GC(T/C)CAATCT;增强子:增强基因启动子工作效率的顺式作用序列,能够在相对于启动子的任何方向和任何位置(上游或下游)上都发挥作用。RNA的剪接从DNA模板链转录出的最初转录产物中除去内含子,并将外显子连接起来形成一个连续的RNA分子的过程。变位剪接:许多基因可进行可变剪接将不同的内含子切除,外显子和内含子均可选择地被切除或保留而产生不同mRNA分子并具有特殊功能。核酶:一类具有催化活性的核糖核酸RNA编辑:是RNA分子上一种转录后修饰现象,包括插入、缺失或核苷酸的替换思考题:(1)原核生物mRNA的特征1)半衰期短:转录与翻译同步,翻译没有完成可能mRNA5端就开始降解;2)多顺反子形式:操纵子-功能相关的几个基因一起转录为一条mRNA分子;3)无5帽结构,3没有或很短polyA尾巴真核生物mRNA的特征mRNA前体长5-10倍以上,加工为成熟mRNA的结构与DNA序列有差异:1)5端存在帽结构2)3端polyA尾巴真核细胞mRNA结构为:5cap-5UTR-codingregion-3UTR-polyAtail,病毒mRNA亦是单顺反子结构。UTR为DNA转录没有加工的不翻译区。2)RNA转录的基本过程及加工方式转录的基本过程包括模板识别、转录起始、通过启动子及转录的延伸和终止。1.模板识别阶段主要指RNA聚合酶与启动子DNA双链相互作用并与之相结合的过程。转录起始前,启动子附近的DNA双链分开形成转录泡以促使底物核糖核苷酸与模板DNA的碱基配对。2、转录起始就是RNA链上第一个核苷酸键的产生。3、转录起始后直到形成9个核苷酸短链是通过启动子阶段,通过启动子的时间越短,该基因转录起始的频率也越高。4、RNA聚合酶离开启动子,沿DNA链移动并使新生RNA链不断伸长的过程就是转录的延伸。5、当RNA链延伸到转录终止位点时,RNA聚合酶不再形成新的磷酸二酯键,RNA-DNA杂合物分离,这就是转录的终止。加工方式:切除内含子(剪接)、加帽、加尾等,以及甲基化、巯基化、异戊烯化、假尿苷形成.3)列举几个RNA转录的顺式作用元件(如TATAbox)及其作用方式INR:转录起始+1上游邻近序列,确定真正的起始位点,一致序列为PyAPyTCPyPyPy(HIV-1、ML病毒);TATAbox:在起始位点+1上游约20-30bp处,TATA盒结合RNA聚合酶参与转录起始.动物和低等真核中的一致序列为TATA(A/T)A;四名词解释移码突变:在基因编码区,核苷酸插入或缺失导致三联体密码子阅读方式的改变,从而使该基因的相应编码序列发生改变。简并密码:一种氨基酸具有两个或更多个密码子的现象称为密码子的简并性(degeneracy)。具有简并性的密码子就叫作简并密码子。第二密码系统:结合不同氨基酸的不同tRNA结构被氨酰-tRNA合成酶识别;蛋白质翻译后残基的修饰及多肽的折叠方式氨基酸活化:由氨酰-tRNA合成酶催化氨基酸与其对应tRNA结合形成氨酰-tRNA多核糖体:在蛋白质合成过程中,结合在信使核糖核酸(mRNA)上的一簇正在合成肽链的核糖体。每个核糖体可以独立完成一条肽链的合成。信号肽:分泌蛋白新生肽链N端的一段2030氨基酸残基组成的肽段。将分泌蛋白引导进入内质网,同时这个肽段被切除。蛋白质的折叠许多蛋白或多或少的折叠为其最终的三维形状。半胱氨酸间形成的二硫键(SS)可稳定多肽链的排布。多肽链的折叠由其氨基酸顺序决定而不是随机折叠为多种形式,折叠的动力学过程非常迅速(1s),肽链先产生二级结构如a螺旋和b平面,而后通过疏水区段的堆积连系为“熔球”(moltenglobule)状态,然后氢键和疏水互作形成域及亚域并进行对接(docking)扩散-碰撞,成为最终折叠状态。分子伴侣:存在于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细胞质以及细胞器中可协助新生肽链正确折叠的一类蛋白质。简答题-1)原核生物蛋白质合成机制;机制:1.氨基酸的活化;2.翻译的起始;3.肽键的生成;4.肽链的终止;5.蛋白质前体的加工;6.蛋白质的折叠;7.蛋白质合成的抑制剂;遗传密码的破译及其特征;破译:以均聚物,随机共聚物和特定序列的共聚物为模板指导多肽的合成;2.核糖体结合技术。特征:1.密码的连续性;2.密码的简并性;3.密码的通用性与特殊性4;密码子与反密码子的相互作用。原核与真核生物核糖体的组成与结构;原核生物核糖体的组成:由50S和30S大小亚基组成,大亚基含23SrRNA、5SrRNA和蛋白质,小亚基含16SrRNA和蛋白质。真核生物核糖体的组成:由60S和40S大小亚基组成,大亚基为28S、5.8S和5SrRNA,小亚基为18SrRNA,及多种蛋白质.蛋白质合成后转运的分子机制。1.线粒体蛋白质的跨膜运输:(通过线粒体膜的蛋白质是在合成以后再运转的。这个过程有如下特征:通过线粒体膜的蛋白质在运转之前大多数以前体形式存在,它由成熟蛋白质和N端延伸出的一段前导肽(leaderpeptide)共同组成。蛋白质通过线粒体内膜的运转是一种需能过程;蛋白质通过线粒体膜运转时,首先由外膜上的Tom受体复合蛋白识别与Hsp70或MSF等分子伴侣相结合的待运转多肽,通过Tom和Tim组成的膜通道进入线粒体内腔。)2.叶绿体蛋白质的跨膜运输:(叶绿体定位信号肽一般有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决定该蛋白质能否进入叶绿体基质,第二部分决定该蛋白能否进入类囊体。在这一模型中,蛋白质运转是在翻译后进行的,在运转过程中没有蛋白质的合成。)五名词解释限制性内切酶:一种在特殊核甘酸序列处水解双链DNA的内切酶。型限制性内切酶既能催化宿主DNA的甲基化,又催化非甲基化的DNA的水解;而型限制性内切酶只催化非甲基化的DNA的水解。粘性末端与平末端:限制酶的切口不都是一长一短的,一长一短的叫黏性末端,一样长的叫平末端.克隆:一个共同前体通过无性繁殖而形成的一群基因结构相同的细胞或个体。对于基因克隆,则指一个基因反复扩增后产生的多个拷贝。基因组文库:含一种生物体的全部基因组DNA片段的克隆群。互补:LacZ基因编码的肽链与失去了正常氨基端的半乳糖苷酶突变体互补,这种现象称为互补。蓝白斑筛选:蓝白斑筛选是一种基因工程常用的重组菌筛选方法。设计适用于蓝白斑筛选的基因工程菌为-半乳糖苷酶缺陷型菌株PCR: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是体外酶促合成特异DNA片段的一种方法,由高温变性、低温退火(复性)及适温延伸等几步反应组成一个周期,循环进行,使目的DNA得以迅速扩增,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操作简便、省时等特点。SNP:是指在基因组上单个核苷酸的变异,形成的遗传标记,其数量很多,多态性丰富。蛋白质组:基因组所编码的全部蛋白质成分。一抗与二抗:第一抗体就是能和非抗体性抗原特异性结合的蛋白。种类包括单克隆抗体和多克隆抗体。第二抗体是能和抗体结合,即抗体的抗体,其主要作用是检测抗体的存在,放大一抗的信号。双向电泳:是等电聚焦电泳和SDS-PAGE的组合,即先进行等电聚焦电泳(按照pI分离),然后再进行SDS-PAGE(按照分子大小),经染色得到的电泳图是个二维分布的蛋白质图。简答题1)重组DNA的基本操作技术(DNA片段切割-载体连接-转化-筛选);DNA分子的切割与连接、核酸分子杂交、凝胶电泳、细胞转化、核酸序列分析以及基因的人工合成、定点突变和PCR扩增等。2)PCR原理及其应用;原理:利用两个与DNA片段的两端互补的反向引物在DNA聚合酶的作用下进行“变性-退火-聚合”循环获得大量的DNA模板特异扩增片段。应用:1、基因组克隆2、反向PCR与染色体步移3、RTPCR与RNA分析4、基因的体外诱变与突变的检测5、基因组的比较研究(RAPD)3)水平浸泡式DNA琼脂糖凝胶电泳的原理与方法。琼脂糖是从海藻中提取出来的一种线状高聚物,基本结构为D-半乳糖和3,6-脱水-L-半乳糖苷单位的多聚糖,琼脂糖凝胶在电场作用下根据其浓度产生的分子筛效应及DNA分子的电荷、大小对DNA分子进行分离,DNA分子电泳迁移速率还受到DNA构象、电压、电场方向、碱基组成、染料嵌入、电泳温度和电泳缓冲液组成等的影响。不同浓度的琼脂糖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用于分离不同大小DNA片段(分辨率)。脉冲场(交变电场)电泳可以分辨较大的DNA片段。六FISH技术:是一种重要的非放射性原位杂交技术。它的基本原理是:如果被检测的染色体或DNA纤维切片上的靶DNA与所用的核酸探针是同源互补的,二者经变性-退火-复性,即可形成靶DNA与核酸探针的杂交体。定点突变:通过突变DNA特定位点改变蛋白质氨基酸序列了解突变蛋白质的功能改变。反向遗传学:通过DNA重组等技术有目的地、精确定位地改造改造基因的精细结构以确定这些变化对表型性状的直接影响。由于这一认知路线与经典遗传学刚好相反,故将这个新的领域作为遗传学的一个分支学科,称为反向遗传学。基因敲除:将细胞基因组中某基因去除或使基因失去活性的方法。常用同源重组的方法敲除目的基因,观察生物或细胞的表型变化,是研究基因功能的重要手段。酵母双杂交系统:将待研究的两种蛋白质的基因分别克隆到酵母表达质粒的转录激活因子(如GAL4等)的DNA结合结构域基因和GAL4激活结构域基因,构建成融合表达载体,从表达产物分析两种蛋白质相互作用的系统。RNAi(RNA干扰):与靶基因同源的双链RNA诱导的特异转录后基因沉默现象。基因芯片:固定有寡核苷酸、基因组DNA或互补DNA等的生物芯片。利用这类芯片与标记的生物样品进行杂交,可对样品的基因表达谱生物信息进行快速定性和定量分析。简答题:1、 列举两种分析基因表达谱的技术(基因芯片、EST分析)?2、基因敲除(同源重组、插入失活)与基因沉默(RNAi)作用方式的异同?七负调控:调节蛋白的存在阻遏基因的转录,如乳糖操纵子在无乳糖的诱导作用时是受到阻遏蛋白的负调控。色氨酸合成亦受到阻遏负调控(过量色氨酸抑制其本身合成)。正调控:调节蛋白的存在促进了基因的转录,如分解代谢物结合蛋白CAP(cAMP结合蛋白,或CRP-由Crp基因编码),可结合lac,gal,ara启动子,为正调控因子促进RNA聚合酶的结合起始转录.cAMP-CRP结合在启动子上游,使DNA双螺旋弯曲,利于形成开放型结构并由RNA聚合酶打开进行转录。诱导作用:乳糖、乳酸衍生物异乳酸、IPTG(异丙基硫代半乳糖苷)等作为诱导物可结合阻遏蛋白产生变构,不再结合操纵基因O,RNApol开始转录lacZYAmRNA。Oc突变使得I基因产物阻遏物不能与其结合。通过阻遏蛋白抑制lacZYA转录为负调控方式。阻遏作用:代谢物的添加使得酶的合成终止,无该代谢物时酶的合成增加。如培养基中添加色氨酸使得色氨酸合成酶的产生受阻(细胞不再需要合成色氨酸)。操纵子:原核生物基因组中功能相关的几个基因往往组成一个转录单位(多顺反子),受到相同的转录调控。弱化作用(衰减效应):由于基因内部弱化子的作用,提前终止转录而抑制基因表达。是细菌控制操纵子表达的转录调节机制之一,见于合成氨基酸等生物小分子的操纵子。反义RNA:反义RNA(anti-RNA)通过互补RNA序列结合特定靶mRNA,能够抑制翻译、转录(封闭转录起始或形成发夹结构提前终止转录)。稀有密码子(密码子使用频率):稀有密码子的使用频率较低,其翻译效率减缓,产物水平降低。如引物酶的dnaG蛋白由操纵子rpsU-dnaG-rpoD组成,AUA(Ile)密码子利用频率在dnaG中最高,而大多数调控蛋白包括rpoD却很低,因而其翻译速度大大降低。阻遏物:与基因的调控序列结合的调控蛋白质。与调控序列结合,对基因的表达起阻遏作用。调节蛋白:调节蛋白质regulatoryprotein许多蛋白质具有调控功能,这些蛋白质称为调节蛋白。其中一类为激素,如调解动物体内血糖的胰岛素,刺激甲状腺的促甲状腺激素,促进生长的生长激素等等。另一类可参与基因表达的调控,他们能激活或抑制基因的转录或翻译。cAMP-CAP:cAMP-CAP可结合lac,gal,ara启动子,共同序列为5-TGTGA-3,促进基因的转录.葡萄糖存在时不合成cAMP,因而基因转录减弱.因此,cAMP-CAP可作为肌俄信号促进分解代谢酶类的合成。ppGpp:细菌饥饿反应如氨基酸全面匮乏,会引发细菌产生应急反应,合成大量ppGpp和pppGpp,这是由于氨基酸匮乏导致tRNA的积累(空载tRNA)激活焦磷酸转移酶,合成的ppGpp可达正常情况下的10以上。ppGpp积累关停很多基因的表达,可能其与RNA聚合酶的结合导致转录活性下降。两者可以与多种操纵子结合,作用广泛。s因子调控:因子识别启动子:原核RNApol的ss因子识别大多数基因的启动子,除了s因子外活化因子可以使RNApol利于形成开放型复合物而开始转录。s因子脱离后,NusA蛋白结合延伸中的RNA聚合酶,促进转录及终止。多个因子参与不同基因的转录起始,其亲和性不同,如热激蛋白为32,枯草杆菌(B.subtilis)为55,被噬菌体SP01感染时噬菌体的早期/中期/晚期基因的因子不同(分别为55/28/gp3334),B.subtilis不同发育阶段基因表达亦通过s因子的更替来控制噬菌体的基因时序表达。简答题1)原核生物基因调控的主要作用方式(诱导的负/正调控、可阻遏的负/正调控);答:诱导的负调控:具活性的阻遏蛋白的负调控被小分子诱导物结合失去活性,操纵子基因得以转录表达。诱导的正调控:无活性的激活蛋白的正调控由特定的诱导物结合而具有结合靶基因的调控区而激活基因转录。可阻遏的负调控:无活性阻遏蛋白不结合靶基因,辅阻遏物结合阻遏蛋白后而结合于靶基因调控区阻遏基因转录。可阻遏的正调控:具活性激活蛋白结合靶基因调控区呈组成型表达,小分子阻遏物结合激活蛋白而导致激活蛋白的释放,基因转录被关闭。2)基因表达调控的水平(转录-转录后-翻译-翻译后-酶水平);答:1.转录调控决定核内哪些基因转录哪些基因无活性;2.转录后调控控制mRNA加工的速率;3.翻译调控控制mRNA在蛋白质合成中进入核糖体的速率。4.翻译后调控通过调节新生多肽加工和成熟蛋白降解的速率来调整细胞蛋白的水平。5.通过调节酶合成调控转录和翻译间接影响酶催化合成脂类,糖类和核酸的反应。3)乳糖操纵子调控模型(负调控、正调控);答:负调控:调节蛋白的存在阻遏基因的转录,如乳糖操纵子在无乳糖的诱导作用时是受到阻遏蛋白的负调控正调控:调节蛋白的存在促进了基因的转录,如分解代谢物结合蛋白CAP(cAMP结合蛋白,或CRP-由Crp基因编码),可结合lac,gal,ara启动子,为正调控因子促进RNA聚合酶的结合起始转录。八持家基因:生物体各类细胞中都表达,对维持细胞存活和生长所必需的蛋白质编码的基因。组织特异基因:是指不同的细胞类型进行特异性表达的基因,其产物赋予各种类型细胞特异的的形态结构特征与特异的生理功能。单顺反子:mRNA可以同时编码不同的蛋白质,把只编码一个蛋白质的mRNA称为单顺分子。基因家族:真核细胞中许多相关的基因按功能成套组合。基因重排:基因的可变区域通过基因的转座,DNA的断裂错接而使正常基因顺序发生改变的现象。尤指在B细胞分化过程中抗体基因的重排及T细胞抗原受体基因的重排。岛:基因组中长度为3003000bp的富含CpG二核苷酸的一些区域,主要存在于基因的5区域。启动子区中CpG岛的未甲基化状态是基因转录所必需的,而CpG序列中的C的甲基化可导致基因转录被抑制。甲基化:从活性甲基化合物(如S-腺苷基甲硫氨酸)上催化其甲基转移到其他化合物的过程。可形成各种甲基化合物,或是对某些蛋白质或核酸等进行化学修饰形成甲基化产物。转录因子:直接结合或间接作用于基因启动子、形成具有RNA聚合酶活性的动态转录复合体的蛋白质因子。有通用转录因子、序列特异性转录因子、辅助转录因子等。反式作用因子:通过直接结合或间接作用于DNA、RNA等核酸分子,对基因表达发挥不同调节作用(激活或抑制)的各类蛋白质因子。亮氨酸拉链:一种蛋白质中常见的结构模体,由一组(通常是45个)重复片段组成,每个重复片段的第7个氨基酸残基均为亮氨酸,两条含有此模体的多肽链可形成卷曲螺旋结构,最初发现于DNA结合蛋白,但也可存在于其他类型蛋白质。同源域基因:同源域(homeodomain)是编码60个保守氨基酸序列的DNA片段,起着转录因子的作用。同源域基因的转换和表达,和生物有机体的生长、发育和分化密切相关。表面受体为(位于细胞质膜上的受体,细胞表面受体主要是识别周围环境中的活性物质或被相应的信号分子所识别,并与之结合,将外部信号转变成内部信号,以启动一系列反应而产生特定的生物效应。胞内受体:位于细胞质或细胞核内能够与特异性配体结合的受体。其配体包括亲脂素和活化的蛋白激酶C(PKC)等信号分子。实际上它们都是配体依赖性的转录因子。蛋白:具有GTP酶活性,在细胞信号通路中起信号转换器或分子开关作用的蛋白质。有三聚体G蛋白、低分子量的单体小G蛋白和高分子量的其他G蛋白三类。蛋白激酶:催化蛋白质磷酸化的酶类,反应中需有高能化合物(如ATP)参加。蛋白激酶(PKA):一种由环腺苷酸(cAMP)激活,催化将磷酸基从ATP转移至蛋白质的丝氨酸和苏氨酸残基上的蛋白激酶。蛋白激酶(PKC):一类可使丝氨酸/苏氨酸残基磷酸化的蛋白激酶。有多种亚类,不同的亚类有不同的激活方式,其中典型的亚类可被二酰甘油和Ca2+浓度的提高所激活。简答题:1)G蛋白介导的蛋白质磷酸化、去磷酸化信号传导级联途径?1、受cAMP水平调控的蛋白激酶A:AMP通过蛋白激酶A(PKA)使靶蛋白Ser/Thr残基磷酸化,由受体-Gs/受体-Gi进行激活或钝化,并经过级联反应进行进一步放大。2、G蛋白通过激活磷脂酰酶C(PLC)产生第二信使InsP3(或IP3,肌醇三磷酸)和DAG(或DG,二乙酰甘油),InsP3以Ca+作为辅助第二信使激活Ca+信使系统,DAG通过蛋白激酶C磷酸化途径起作用。2)染色质水平基因调控?核小体重组装/裂解、DNA酶I敏感性、组蛋白乙酰化、基因重排、甲基化8Vonc(病毒癌基因):病毒具有的一种可以使宿主细胞发生癌变的基因。源自细胞中的正常基因细胞癌基因。(细胞癌基因):细胞内正常存在的基因。通常参与调节细胞的增殖和生长。其突变或不恰当表达会引起细胞癌变。原癌基因(proto-oncogene):调控细胞生长和增殖的正常细胞基因。突变后转化成为致癌的癌基因。抑癌基因:一类调控细胞生长抑制肿瘤表型表达的基因。可通过纯合缺失或失活而引起细胞恶性转化。艾滋病(AIDS):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是人类因为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后导致免疫缺陷,并发一系列机会性感染及肿瘤,严重者可导致死亡的综合征HBsAg:定名为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实际上就是一项肝炎病毒的外壳部分。基因治疗:将正常基因导入造血干细胞或其他组织细胞,以纠正其特定的遗传性缺陷,从而达到治疗目的的方法。1、 原癌基因转变为癌基因的可能途径?点突变:原癌基因编码区,启动子区或增强子区DNA顺序的突变转变为癌基因发生较普遍。LTR插入:LTR(长末端重复序列)含强启动子,插入宿主基因组可影响附近基因活性(c-myc)(“插入激活”(insertionalactivation)转变为癌基因)。基因重排:):是染色体的一部分因断裂脱离,并与其它染色体联结的重排过程。因染色体易位造成的原癌基因激活:基因扩增:基因扩增(geneamplification)即基因拷贝数增加2) 基因治疗的导入方法(exvivo/invivo、病毒载体、非病毒载体、物理方法)。exvivo途径:外源基因表达载体体外导入自身或异体(异种)细胞,即获得“基因工程化的细胞”,扩增后再移回体内。容易操作,不良反应少。invivo途径:外源表达载体直接导入人体内,载体可以是病毒型或非病毒型,或裸露DNA。安全性需要论证,技术要求高病毒载体:许多病毒可被改造成为载体,其中用得较多的是逆转录病毒Rv(不能整合非分裂细胞及对人补体系统敏感)、腺病毒Ad、腺病毒相关病毒AAV。也有使用痘病毒特别是牛痘、单纯疱疹病毒。非病毒载体:分为三种主要类型:裸DNA、DNA与阳离子脂类的复合物、阳离子聚合物(多聚左旋赖氨酸、鱼精蛋白、多聚乙胺、白明胶等)将DNA压缩形成的颗粒,有些是包含在脂质体中。物理方法:主要包括无针注射、电穿孔。10名词解释:抗体:机体内B细胞在抗原刺激下所产生的具特异性免疫功能的球蛋白。B细胞:其特征性表面标志是膜免疫球蛋白(即B细胞受体),经抗原激活后可分化为浆细胞,产生与其所表达B细胞受体具有相同特异性的抗体,介导体液免疫。T细胞:在胸腺中发育成熟的淋巴细胞。执行细胞免疫功能和调节其他免疫细胞的生长和分化。成熟T细胞离开胸腺,在血、淋巴和次级淋巴器官中再循环。Ig基因重排:(免疫球蛋白基因重排)淋巴细胞发育中免疫球蛋白可变区基因片段经重组而形成完整可变区序列的过程。移植抗原:代MHC表个体特异性的同种异型抗原称移植抗原或组织相容性抗原,其中能引起强而迅速排斥反应的抗原称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或主要移植抗原。同型排斥(同一抗体中不能出现不同轻链类型)等位基因排斥((成熟B细胞中功能抗体只是从两条染色体中的一条的抗体基因组装来的)思考题:1)抗体多样性的发生途径(基因重排、体细胞突变);1基因重排组装抗体基因:Kappa轻链基因重组;重链基因重排;类别转换2体细胞突变增加抗体多样性:B细胞产生抗体基因的突变率比其他基因高百万倍,因此,加上选择作用大大提高了抗体与抗原的选择结合,故B细胞群体产生的抗体数可达几百万到百亿之多,因而可以解释任何天然或人工的物质均有可能被抗体识别和结合。2)免疫球蛋白的结构及其种类:结构:天然免疫球蛋白分子均含有四条异源性多肽链,其中,分子量较大的称为重链,而分子量较小的为轻链。同一天然Ig分子中的两条H链和两条L链的氨基酸组成完全相同。种类:抗体依据重链抗原性的不同分为五类,分别称为IgG、IgA、IgM、IgD、IgE3)拟南芥花器官发育的“ABC”模型。以拟南芥为实验对象,提出了ABC模型,ABC模型是指被子植物花发育过程中不同的基因类别决定不同的花器官。决定被子植物花各个器官发育的基因共分为A、B、C三类。A类基因;B类基因;C类基因。A基因:第一、二轮花器官表达;B基因:第二、三轮花器官表达;C基因:第三、四轮花器官表达。A基因-决定萼片;A、B基因-决定花瓣;B、C基因-决定雄蕊;C基因-决定心皮。A、C拮抗。ABC突变:A基因突变-(AP1/2)第一轮变为心皮,第二轮花瓣变为雄蕊;B基因突变-(AP3,PI),花萼代替第二轮雄蕊,第三、四轮为花瓣;C基因突变-(AG)第三、四轮变为花瓣。单突变、双/三突变,基因过量表达支持ABC模型。(“ABCE”)11名词解释-YAC/BAC、鸟枪法测序、遗传图/物理图/转录图/全系列图、EST、人类基因组计划(HGP)、比较基因组学;YAC:结构上能够模拟真正酵母染色体的线状DNA分子:含某种生物的一段基因的酵母人工染色体。BAC:是含有某种生物体全部基因的随机片段的重组DNA克隆群体,是进行全基因组测序、构建物理图谱、染色体步查、基因筛选及基因图位克隆的基础。鸟枪法测序:种分析大片段基因组DNA序列的策略。系将大片段DNA(如噬菌体文库中约40kb长或细菌人工染色体所含350kb长的DNA插入片段)随机切成许多11.5kb的小片段,分别对其测序,然后借助序列重叠区域拼接成全段序列。遗传图/物理图/转录图/全系列图:遗传图:遗传图是根据经典遗传学的原理,结合现代分子生物学的进展,以现象来追踪本质的重要工具。物理图、转录图和遗传图都是序列前计划,这些图的绘制,都是为人类基因组的序列图作准备,只有序列图完成了,才能将人群内序列的差异,作为密度最高的遗传标记来完善遗传图,因此序列图是人类基因组计划中的最重要部分。EST:指从不同组织来源的cDNA序列。人类基因组计划(HGP):人体基因作图,测定人体23对染色体由3×109核苷酸组成的全部DNA序列,于2000年完成了人类基因组“工作框架图”。2001年公布了人类基因组图谱及初步分析结果。其研究内容还包括创建计算机分析管理系统,检验相关的伦理、法律及社会问题,进而通过转录物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等相关技术对基因表达谱、基因突变进行分析,可获得与疾病相关基因的信息。比较基因组学:比较不同物种的整个基因组,并研究每个基因组的功能和进化关系的学科。人类基因组计划的科学意义:1,治疗基因病,例如:癌症2,改造基因,使人更完美.<高达>看过吗?搞不定可以把你改造成基拉.大和3,了解生命的本质,或许可以在试管里创造生命简答题-1)人类基因组计划的科学意义;1)确定基因组中3万多个编码基因的序列、位置、基因产物和功能;2)基因组水平了解转录和剪接调控元件的结构;3)整体上了解染色体结构,重复序列、非转录“框架序列”组织;4)整个染色体空间结构对基因调节的作用;5)发现DNA复制、重组相关序列;6)研究DNA突变、重排、染色体断裂,疾病的分子机制;7)确定基因组中转座子、病毒序列,基因治疗;8)研究染色体与个体之间的多态性-基因诊断、个体识别、亲子鉴定、组织配型、发育进化等比较基因组学的研究内容。1.种间比较基因组学研究:全基因组的比较研究;系统发生的进化关系分析;种内比较基因组学研究;单核苷酸多态性;拷贝数多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