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家传记1资料.doc
Good is good, but better carries it.精益求精,善益求善。化学家传记1-赫施巴赫D.R.Dudley Robert Herschbach (1932)美国物理化学家。1958年获哈佛大学工学博士学位。曾任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助理教授(19591961)、副教授(19611963),哈佛大学化学教授(19631976)。1976年迄今,任哈佛大学科学教授。1986年和李远哲、J.C.波拉尼共获诺贝尔化学奖。他还获得美国化学会纯粹化学奖(1965)、法拉第学会斯皮尔斯奖章(1976)、美国化学会鲍林奖章(1978)、朗缪尔奖(1983)。已发表科学论文150余篇和专著11本。D.H.R.Derek Harold Richard Barton (1918)英国有机化学家。1918年9月8日生于英国格雷夫森德。1940年毕业于伦敦帝国理工学院,1942年获哲学博士学位。1945年任帝国理工学院讲师。19491953年在美国哈佛大学任有机化学访问教授。1953年回国,任伦敦大学伯克贝克学院教授。1955年任格拉斯哥大学教授。1957年后回伦敦帝国理工学院,任有机化学教授。他在19451949年间设计了多种有机化合物的分子模型,以表示三度空间的立体图像。60年代后,发明了著名的合成醛甾酮的一种简便方法,后被称为“巴顿式反应”。他因测定一些有机物的三维构象所作的贡献而与O.哈塞尔共获1969年诺贝尔化学奖。R.Roald Hoffmann (1937)美国物理学家和化学家。1958年获哥伦比亚大学文学士学位。1960年在哈佛大学获物理学硕士学位,1962年获化学物理学博士学位。19621965年,在哈佛大学工作。1965年任康奈尔大学副教授,1968年任化学教授,现任该校化学系主任。他是美国科学院院士。霍夫曼在1965年提出了分子轨道对称守恒原理,又称伍德沃德-霍夫曼规则。因对分子轨道对称守恒原理的开创性研究,和福井谦一共获1981年诺贝尔化学奖。霍夫曼还曾多次获得美国化学会和国际量子分子科学会的嘉奖。斯德哥尔摩皇家理工学院、耶鲁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还授予他荣誉博士学位。R.B.Robert Bruce Merrifield (1921)美国生物化学家。1921年7月15日生于得克萨斯州沃思堡。1943年获加利福尼亚大学文学士学位。1944年入加利福尼亚大学研究生院攻读博士学位,1949年获哲学博士学位,后在该校任教。1966年至今,任洛克菲勒大学生物化学教授。他发明多肽固相合成法,对发展新药物和遗传工程的重大贡献而获1984年诺贝尔化学奖。70年代起,曾先后到欧洲和日本讲学。1977年访问过中国,1983年6月第2次访问中国。R.Robert Robinson (1886975)英国化学家。1886年 9月13日生于切斯特菲尔德,1975年2月8日卒于大米森登。早年入曼彻斯特大学学习,1910年获科学博士学位。19121915年,先后在悉尼大学和新南威尔士大学任有机化学教授。19151921年,在利物浦大学任化学教授。19221930年,在安德鲁斯大学、曼彻斯特的维多利亚大学及伦敦大学执教。1930年起,在牛津大学任化学教授,直至1955年退休。1917年他详尽地阐明了有机分子结构的电子理论。1955年他在所著天然产物的结构关系一书中,提出了著名的生源学说。该学说对天然产物的结构的阐明和化学合成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因研究生物碱和其他重要植物产物的贡献而获得1947年诺贝尔化学奖。P.Peter Joseph William Debye (18841966)美籍物理化学家。1884年3月 24日生于荷兰马斯特里赫特,1966年11月2日卒于美国纽约州伊萨卡。1905年毕业于德国亚琛工业大学,获电机工程师学位。随后赴慕尼黑大学做A.索末菲的助手,1910年获博士学位。 他因利用偶极矩、 X射线和电子衍射法测定分子结构而获1936年诺贝尔化学奖。他一生中获得过16所大学的名誉学位,成为20多个国家和地区性科学院的院士,曾获吉布斯、尼科尔斯、普里斯特利等重要奖章。其主要著作收入德拜全集(1954)中。 E.Ernest Rutherford (18711937)英国物理学家。1871年8月 30日生于新西兰纳尔逊,1937年10月19日卒于英国剑桥。1892年毕业于新西兰坎特伯雷学院数学系,1893年在该校获数学和数学物理学硕士学位。1898年到加拿大蒙特利尔的麦吉尔大学任物理学教授。1910年任英国曼彻斯特大学教授。19191937年任卡文迪什实验室教授,并主持实验室工作。卢瑟福因研究元素衰变和放射化学方面的重要贡献,获得了1908年诺贝尔化学奖。1907年他提出可以根据矿石中放射性核素的现存量和转变掉的量来测定矿石的年龄。1911年根据 粒子通过金箔的散射实验发现了原子核,提出了原子的行星模型。1919年发现了第一个人工核反应。卢瑟福1904年获朗福德奖章,1922年获科普利奖章。哈伯 F.Fritz Haber (18681934)德国化学家。1868年 12月9日生于西里西亚布雷斯劳(现为波兰弗罗茨瓦夫),1934年1月29日卒于瑞士巴塞尔。19061911年,任物理化学和电化学教授,后任威廉皇家物理化学和电化学研究所所长兼柏林大学教授。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哈伯主持了炸药和毒气的生产。哈伯一生致力于化学平衡及气体反应等方面的研究。1918年提出借热化学循环来求出晶体点阵能的方法,称为哈伯循环。然而其最大的贡献是1909年在卡尔斯鲁厄任教期间所完成的氨合成法。哈伯因用氮和氢合成氨而获得1918年诺贝尔化学奖。著有工业电化学的理论基础(1898)和工业气体反应动力学(1905)。 H.O.Heinrich Otto Wieland (18771957)德国有机化学家,1877年6月4日生于普福尔茨海姆,1957年8月5日卒于慕尼黑。1901年获慕尼黑大学博士学位。曾任教于慕尼黑工业学院和弗赖堡大学。1925年任慕尼黑大学化学教授,直到1950年退休。1929年为苏联科学院通讯院士。维兰德的最重要的贡献,首推他对胆汁酸化学结构的确定。他早在1912年就开始研究胆汁酸,后来他证明了胆酸、胆汁酸与胆甾醇的关系。1927年诺贝尔化学奖。此后4年里,他继续研究胆汁酸的结构,于1932年修正了他以前公布的结构式,终于得出现在国际上一致公认的胆汁酸结构式。1955年他还获得奥托·哈恩奖。J.H.Jacobus Henricus vant Hoff (18521911)荷兰化学家。1852年8月30日生于鹿特丹,1911年3月 1日卒于柏林。1874年于荷兰首都乌德勒支大学获博士学位。18781896年,任阿姆斯特丹大学化学教授,随后去柏林大学任教授,并任普鲁士科学院教授。范托夫因发现化学动力学和渗透压某些定律而于1901年获得第 1个诺贝尔化学奖。1887年和W.奥斯特瓦尔德共同创办了有影响的杂志物理化学,促进了这门新学科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