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普通生物学”期末试卷及答案教学文案.doc
-
资源ID:52298546
资源大小:140.50KB
全文页数:13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南京大学“普通生物学”期末试卷及答案教学文案.doc
Good is good, but better carries it.精益求精,善益求善。南京大学“普通生物学”期末试卷及答案-南京大学“普通生物学”期末试卷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计10分;选错一个倒扣1分)1.不同颜色的英国椒花蛾的相对比例的变化,是_a_的一个例子。a.定向性选择;b.稳定性选择;c.中断性选择2._a_的形成能导致物种的爆发式产生。a.多倍体;b.渐变群;c.瓶颈效应3.病毒感染细胞后,相邻细胞会产生_a._。a.干扰素;b.类毒素;c.外毒素4.藻类不具有下列特征_b_。a.光合自养;b.根、茎、叶分化;c.多细胞生殖器官5.真菌的营养方式为_b_。a.腐生;b.腐生和寄生;c.腐生、寄生和化能自养6.遗传漂变导致_b_改变。a.种群大小;b.基因频率;c.交配几率7.植物学家主张高等植物由绿藻样祖先进化而来,理由是_b_。a.两者之间结构相似;b.两者之间的光合色素和储藏物质相同;c.两者的生活环境相似8._a_之间存在趋同进化。a.鲨鱼和鲸鱼;b.马和虎;c.人和黑猩猩9.寒武纪出现物种的爆发式突增,是由于生物_a_的结果。a.适应辐射;b.生存斗争;c.定向选择10地衣是_c_。a.植物;b.原生生物;c.藻菌复合体二、填空(每空1分,计25分)1. 新的表现型可以不通过_突变_,只通过基因重组就可产生。2. 人科不同于猿科的一个重要特征在于,人科是灵长类中唯一能两足直立行走的动物。所以,南猿是已知的最早的一类人科成员。3. 脑的扩大和石器的制造是人属的重要特征,能人是现在找到的最早的人属成员。4. 原核生物包括细菌、蓝藻和原绿藻三类。5. 支原体是已知的最小的能在细胞外培养生长的原核生物。6. 细菌分泌到体外介质中的毒素称外毒素。它的成分是蛋白质,经热处理后毒性消失,成为类毒素。7. 细菌病的治疗药物主要有磺胺药和抗生素。此外,对于多种细菌病的预防或治疗,还常用三类物质,其中_疫苗_起抗原作用,能使抗体产生;抗毒素没有杀菌的功能,抗毒素和抗血清含有抗体。8. 高等植物又称有胚植物,包括苔藓植物门和维管植物门。维管植物含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后者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9. 孢_子体发达是种子植物生活史的特点。三、名词解释(每题4分,计20分)1.建立者效应遗传漂变的另一种形式小种群可以造成特殊的基因频率:小种群中的几个或几十个个体,迁移到它处定居下来,与原种群隔离开来,自行繁殖形成新的种群;有些等位基因没有带出来,导致新种群与原种群的基因频率的差异;新种群的基因频率取决于建立者(定殖者)分离出来的几个或几十个个体意义:通过自然选择,有可能形成新物种。2.同义突变一种中性突变;由于遗传密码的简并性,决定同一氨基酸的密码子大多不止一个;即使密码子发生了突变,但突变后的密码子与突变前的密码子可能都是编码是同一蛋白,这样的突变称为同义突变。3.溶原周期温和性的噬菌体侵入细菌,并不立即复制使细菌死亡;而是将噬菌体的DNA拼接到细菌的DNA分子上,成为细菌DNA分子的一部分,变成原病毒;原病毒时期病毒的溶原周期。4.世代交替植物的生活史有性世代:从孢子开始,到由其萌发形成配子体,并行有性生殖产生配子;无性世代:从配子结合形成的合子开始,到由其萌发形成孢子体,直至行无性生殖产生孢子;植物生活史中的世代交替植物生活史中上述两个世代有规律地交替进行的现象;二倍体的孢子体世代与单倍体的配子体世代,有规律地交替出现的现象;动物生活史中的世代交替有性生殖的世代与无性生殖的世代有规律地交替出现的现象。如:轮虫、蚜虫等。5.性选择完全和繁殖相关的、某些个体超出同种相同性别其它个体的优越之处。四、简答题(每题15分,计45分)1.试述进化理论的发展。达尔文式的进化与非达尔文式的进化;综合进化论对达尔文学说的修改;分子进化和中性学说;渐变式进化和跳跃式进化;物种绝灭和灾变;2.病毒、类病毒和朊粒是什么?它们在生命的起源和进化方面给你什么启示?病毒非生物性质构成:核酸、蛋白质(或只有核酸);无细胞结构;侵入寄主细胞之前无代谢必须的酶系统,也不能产生ATP,所以,无新陈代谢活动;不能独立进行各种生命活动;更不能繁殖;可形成结晶似无机物;明显的生命现象特征构成:最基本的两种生物大分子蛋白质、核酸;侵入寄主细胞后借助寄主细胞一套生命物质系统复制自己、大量繁殖。病毒给我们的启示一种不完全的生命形式;或说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生命形式争议:生物?非生物?“非此即彼”、“非黑即白”错误观点“亦此亦彼”、“灰色系列”普遍现象,恐龙鸟;病毒其中之一;生物界(生命)、非生物界(非生命)无绝对界限、无不可逾越的鸿沟; 类病毒比病毒小的颗粒无蛋白质外壳;300多个核苷酸构成,单链环状或线形RNA分子;类病毒、某些基因中的内含子核苷酸顺序相似;说明:类病毒可能来自于基因中的内含子;朊粒是一种蛋白质分子,也称蛋白质病毒;非生物性质无核酸无复制转录功能;生物特性具信号分子作用能侵入寄主细胞寄主细胞产生新的朊粒(即繁殖);疯牛病病原体蛋白粒子Pron说明蛋白质可能也含遗传信息对中心法则的挑战、补充;生命现象的复杂性有待于探索。朊粒与病毒起源的关系病毒是细胞出现以后的产物;病毒和质粒、转座子有相似之处;此外,病毒含有的一些基因常和寄主细胞的基因相同或相似,而和它种病毒的基因不同。因此,病毒可能来自细胞3.论述植物由水生到陆生的演化和适应。植物从水生到陆生面临的主要问题水分和矿物质的吸收和运输;气体交换;抵抗重力的问题;陆生环境(温度、风力、湿度及光等)变动剧烈;陆生植物适应陆生环境的方式;体表有角质层、蜡质,防止水分过度散失;生殖器官多细胞;合子在母体内发育成胚,使胚胎得到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