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学习资料.doc

    • 资源ID:52299572       资源大小:262.50KB        全文页数:16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学习资料.doc

    Good is good, but better carries it.精益求精,善益求善。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教学内容:除法的初步认识本内容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前言:两年前我教过苏教版的同一个内容,细读曾写的教学反思,做得好的方面:创设情景串有效地组织了教学,运用了摆一摆、圈一圈的具体操作,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除法的意义,这些好的做法我会继续使用。同时,两年前给自己留下了思考:12÷4既可以表示“平均分成4份”,也可以表示成“有几个4”,那么是否可以将两种分法同时教呢?延续两年前的思考,继续这个内容的研究。一、 教材分析:l 思考先于研读:本内容是概念知识,学生第一次学习除法,正确理解除法的意义是以后会除法解决问题的前提,因此,本课内容是基础,也是关键。这节课还有一些概念的教学:除号、被除数、除数、商,在教学中尽可能地用多种方式学习、巩固概念的掌握。l 对比两版教材:同:分两个层次。先学习“平均分”,在大量的生活实例中,在操作活动中,让学生感悟并建立“平均分”的概念。“平均分”是除法学习的基础。再“初步认识除法”,从“平均分”的实例中引出除法,认识除号、各部分的名称,并在具体情境中理解除法的意义。异:对于平均分的结果,两种版本的教材侧重点不尽相同。人教版侧重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学生通过摆一摆、分一分得出平均分的结果。苏教版侧重体现方法的多样化,喜欢形象思维的学生可以通过操作得出平均分的结果,思维能力强的学生可以根据乘法的意义反推出平均分的结果。我想人教版教材的设计是为了保证每个学生都掌握这个内容,因此,基础部分先不让大家大步走。而苏教版,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l 明确教学目标:通过比较两种版本的教案,尊重人教版的教材设计,确定教学目标:1、掌握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除号、被除数、除数、商),学会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2、在“平均分”的操作中初步理解除法的意义和本质。3、能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l 确定教学内容:1、 例4的教学。认识除号,会读、写除法算式,在操作中掌握除法算式的意义,2、 例5的教学。掌握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3、 练习。能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l 创设情景教学:喜羊羊摘苹果招待客人大家玩积木吃点心闯关救懒羊羊二、 学生分析1、低年级学生注意力不容易保持持久。用有趣的情景串、比赛形式能有效地组织教学、保持学生的注意力。2、低年级学生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尊重低年级学生的形象思维,在教学尽可能地运用直观教学手段。除法算式的意义比较抽象,学生难以理解它的意义,为算式创设具体的情景,动手摆一摆、圈一圈,让学生在形象、直观的情景和实物中理解除法的意义。三、 教学设计(成品教案):项目内容教学目标1、掌握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除号、被除数、除数、商),学会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2、在“平均分”的操作中初步理解除法的意义和本质。3、能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初步认识除法的意义,并能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初步认识除法的意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数学故事:“除号”的来历、12个磁性苹果教具。学生准备:18个小圆片、作业纸。教学过程一、新授。1、教学例4:(通过“平均分”操作体会除法产生的必要,了解除号的由来,理解除法的意义。)过渡语:今天喜羊羊特别高兴,因为家里来了四个小客人,喜羊羊从果园摘了12个最新鲜的苹果招待客人。把12个苹果平均放在4个盘里,每盘放几个?A、每个学生动手操作。B、请一个学生上台展示平均分的过程,教师再用课件演示:先拿4个,每个盘放一个,又拿出4个苹果,每个盘放一个,再拿出4个苹果,每个盘放一个。C、师:你能不能用一个算式表示出你分的过程?学生可能出现各种表示方法:34=12,12-4-4-4=0这些算式都有道理,但有的方法很麻烦,而有的方法在别人理解起来没有统一的标准。因此,有个数学家创造了一种新的表示方法-除法。今天我们来初步认识除法。(揭题)12÷4=3(个)除号认识除号(课件形式呈现):1659年,瑞士学者雷恩首先使用除号“÷”,他用一条横线把两个圆点分开,恰好表示平均分的意思。这个符号简单又方便,使用它是数学上的一大进步。书写除号:除号先写一横,再在上下各写一个点,两个点要圆并且对齐。请大家跟我一起伸出右手指,书空写“÷”。读算式:跟我读这个算式:12除以4等于3。学生齐读。理解意义:师:这个除法算式表示把12个苹果平均放在4个盘里,每盘放3个。同桌互相说说这个算式的意义。师:你能说说这个算式中每个数的意义吗?生:“12”表示总共12个苹果,“4”表示平均分成4盘,“3”表示每盘3个。2、变式练习:18面“做一做”。过渡语:吃过苹果,喜羊羊安排客人玩布娃娃。A、有的小羊休息去了,只留下2只小羊。喜羊羊把18个积木平均分给2只小羊,每只小羊分几个?动手摆一摆,根据摆出的结果写上算式的答案。读一读算式,并说说它的含义。B、过了一会,有个小羊也加入了这个游戏。喜羊羊把18个积木平均分给3只小羊,每只小羊分几个?动手摆一摆,根据摆出的结果写上算式的答案。读一读算式,并说含义。C、好玩的积木游戏又吸引来了3只小羊。喜羊羊把18个积木平均分给6只小羊,每只小羊分几个?动手摆一摆,根据摆出的结果写上算式的答案。读一读算式,同桌互相说含义。观察比较这三个除法算式,你什么发现了规律:18÷2=918÷3=618÷9=2(1)分的人数越多,每份数就越少。(2)分的人数和每份数相乘的积是18。3、教学例5:(会求份数,掌握除法算式中每部分的名称。)过渡语:喜羊羊为客人们准备了20个点心。仔细观察图,你知道他准备怎么分吗?A、观察图片,怎么分点心?(每4个放一盘)B、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能放几盘?)C、学生动手在书上圈一圈。汇报。教师用课件进行演示,能放5盘。D、“20个点心,每4个放一盘,能放几盘?”像这样的问题我们也可以用除法来计算。20÷4=5(个)E、说说这个算式的含义。说说每个数的含义。F、除法算式中的每个数都有自己的名称,有谁知道?(请知道的同学当小老师。)20÷4=5(个)被除数除数商G、学生读算式,说名称。10÷5=215÷3=518÷2=9H:今天我们都是用除法来解决问题,比较例4和例5,观察这两个题目有什么相同与不同?学生思考、比较、讨论。相同点:都告诉了我们总数,都是关于把一些物体平均分的问题。不同点:例4是告诉了一共多少份,求每份有多少。例5是告诉了每份是多少,求一共有多少份。4、变式练习:第19面“做一做”过渡语:让我们和喜羊羊一起动动手、动动脑。先圈一圈,再写算式。每堆6个,分成了()堆。12÷=每堆3个,分成了()堆。÷=每堆2个,分成了()堆。÷=同桌说每个算式的含义。请几个学生汇报。二、巩固练习:闯关救喜羊羊。过渡语:懒羊羊在大伙玩游戏的时候,它在草地上睡着了,不小心又被灰太狼捉住了。我们必须用今天学到的知识闯过灰太狼设置的三个关卡,才能救出懒羊羊。让我们一起去救懒羊羊,你们准备好了吗?第一关(练习四第1题):“魔法卡片”6÷2=312÷3=48÷2=415÷5=310÷2=59÷3=330÷5=6学生读算式,说名称。师说名称,生说数。第二关(练习四第2题):“小帮手”。独立看图,说说是要分什么,怎么分。学生填写算式,同桌互相说说每个数在题中的意思,然后指名汇报。第三关(练习四第3题):“分西瓜”。学生先独立思考并解决,然后交流:图中告诉了我们什么,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说说你列出的算式,并说说每个数在题中是什么意思。结束语:知识就是力量,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们终于战胜了灰太狼,救出了懒羊羊。三、课堂小结。今天你学到了什么知识?板书设计:除法的初步认识12÷4=320÷4=5除号被除数除数商读作:12除以4等于3。四、 磨课过程及反思第一次上课成功之处1、 教学设计层次清晰。层次清晰:通过“平均分”操作体会除法的意义,了解除号的由来;会求份数,掌握除法算式中每部分的名称;巩固练习。一环扣一环,课堂紧凑,过渡自然。2、 用有趣的情景串有效地组织了教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低年级学生注意力不容易保持持久,我引入了喜羊羊这个学生非常喜欢的动画人物,创设喜羊羊招待小客人分水果、分玩具、大家合力闯关救懒羊羊的有趣情景串,使课堂充满吸引力,让学生学得充实又有乐趣。3、 用各种方式突破了本课的重点,学生理解了除法的意义。除法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不太容易,通过说一说、摆一摆、圈一圈,帮助学生的理解。说一说:结合图,说出算式中每个数的意义,再说说整个算式的意义;摆一摆:将18个学具,依次平均分成2、3、6份;圈一圈:将12个圆片分别按堆6个、3个、2个圈一圈。学生有了这样具体的操作,形象、直观地帮助学生理解了除法的意义。4、 整合了教材。将两个例题整合在一节课学习,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两个例题呈现出的两种方法是相通的,都可以理解包含除。将12个苹果平均分在4个盘里,每次拿4个每盘放一个,拿3次,每盘放三个,12里面有3个4,所以,每盘放4个;将20个苹果,每4个一盘,20里面有5个4,可以放5盘。学生对于理解“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更容易,这样整合教学,降低了学生的难度,不过份强调两种分法。不足之处1、语言不够严谨。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要求语言简洁、明确。在新授部分,用这句话引入:“平均分”这样的问题我们可以用除法来计算,仔细斟酌是不严谨的。如“4个人分苹果,平均每人分得4个,一共有多少个苹果。”这也是个有关“平均分”的问题,求总数,显然,不是用除法计算。培养学生严谨的思维,老师准确的语言能正确地引导学生思考。2、思维训练没有到达目的。在新授例1后的变式练习中,将18个玩具分别分成2份、3份、6份,学生动手操作并写出算式,让学生观察这三个算式有什么规律。没有学生观察出:分的人数越多,每份数就越少;分的人数和每份数相乘的积是18。究其原因有二:一、学生每次分后都要记录算式,三次操作没有连续,在脑海中,份数和每份数区别没有留下明显的对比。二、有的学生拿着学具操作后注意力转移到了学具上,并没有用心思考。3、在培养学生的比较、归纳习惯的意识还不够强。在学习了例4、例5的后,没有引导学生思考、比较、发现两个例题的异同。比较是个很重要的数学方法,学生只有去比较,才能很好地提炼本节课所学习的重点,才能发现两个例题间相通的部分:都是已知总数,有关平均分的问题。不同的部分:例4是告诉了一共多少份,求每份有多少。例5是告诉了每份是多少,求一共有多少份。改进设想1、规范语言。再次研读教材,教材以“可以用除法计算”引出除法。“可以”用除法计算,到底是什么样的问题可以用除法计算?学生有了平均分的操作和对除法已有的一种“感觉”,我想以例题为模型,用“这样的问题把12个苹果平均放在4个盘里,求每盘放几个?我们可以用除法来计算。”引出除法。2、用直观的动画演示帮助学生感悟并发现规律。将18个玩具分别分成2份、3份、6份,学生各自摆一摆并记录算式后,再用课件连续演示三次平均分的过程,这样改进有以下优势:吸引了所有学生的注意力、课件显示平均分的玩具比学生操作的圆片更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这是个数学思想方法的训练,如果班上能有一半的学生感悟并发现规律,就达到了目的。3、培养学生“归纳小结”的数学习惯。学习两个例题后,引导学生比较两个例题异同。在学习了新知识后,很有必要进行归纳小结,将内容进行提炼,这是比简单的做题更高的一个层次,要求学生能比较出两个例题间的相同点与区别,还能比较出今天所学的“除法的初步认识”与以前所学知识的区别。长此以往地训练,学生会很好地将知识体系化。第二次上课成功之处1、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理解除法算式的意义是本课的重难点,要求学生知道算式中每个数的意义,整个算式的意义。当学生理解了每个数的意义,整个算式的意义自然就明白了。因此,我不断地要求学生根据图说数的意义、算式的意义,通过“说”,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还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2、数学思想方法训练达到了较好的效果。学生在操作后再观察动画演示,说说发现了什么规律,有21个学生能发现:分的小羊(份数)越多,每只小羊得到的(每份数)就越少,效果较好。这样的函数思想方法的训练,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3、采取多种形式保持学生的注意力。低年级学生具有好奇、好动、好强的特点,注意力不能长久保持,在教学中采取多种形式保持学生的注意力:设计有趣的情景串,让学生吸引在一个一个的情景中学习。实践证实,效果很好。设计摆一摆、圈一圈的操作活动,让学生在动手探究中学习。经过操作探究出了结果后,低年级学生有很强烈的表达欲望,给学生互相交流的空间,孩子们在交流过程中可以分享喜悦,也可以共同解决没有解决的问题。孩子的注意力得到了保持。给学生当小老师的机会。有学生在家里已经学会了除法中各部分的名称,请学生当小老师上台来教大家,新鲜、有趣,学生的兴趣非常高。结合情景,男女队比赛,男队为喜羊羊,女队为美羊羊,利用孩子的好强互相竞争。在竞争过程中,大家都努力地表现,自控能力加强,很好地保持了学生的注意力。不足之处1、引入部分没有体现运算之间的联系。直接呈现除法计算的方法,没有让学生充分感受到除法产生的必要,没有沟通减法和除法之间的联系。虽然课前想到了要让学生体会除法产生的必要,但没有落实,学生仍是记住了除法的计算形式和方法,因此课前的引入要进行修改,以达到让学生体会除法产生的必要的教学目的。2、练习题过多,需要精选。预设了5个练习题,第1题复习除法的读法和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第2、3题复习了求“每份数”的应用,第4、5题复习了“求份数”的应用。因为每个例题之后都有一个变式练习进行巩固,并且新授部分花大量时间让学生摆一摆、说一说,没有时间将5个练习题都做完,必须精选练习。3、预设在课后出示小故事“加减乘除号的由来”,时间不恰当。前两次上课因为练习过多,没有出示这个小故事,一直认为非常遗憾,我想学生对这个小故事一定很感兴趣,通过这个小故事能引起学生对很多数学知识的发展过程感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底蕴,是个很好的途径。改进设想1、为了让学生体验到除法的产生过程,我将这样设计新授:把12个苹果平均放在4个盘里,每盘放几个?要求学生动手操作摆一摆,教师再用课件演示:先拿出4个苹果,每盘放一个,又拿出4个苹果,每个盘放一个,再拿出4个苹果,每个盘放一个。让学生用一个算式表示出平均分的过程。学生可能出现各种表示方法:34=12,12-4-4-4=0引出:数学创造了一种简单的表示方法-除法。这样的引入紧密结合了平均分的操作,让学生经历了除法产生的原因和过程,有助于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2、精选练习。除法各部分的名称在课堂上强化学生就能记住,因此,我认为必须要练习,第1题是必要的。第2题已知条件是以图片的形式呈现:一共有6个苹果,平均分给2只熊,再以文字出示问题:每只分()个。要求学生先会读懂图,才能正确地解决出问题。第3题,已知条件和问题都是以图片的形式呈现,对学生读图的要求很高,是否读懂图直接影响到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第4题,圈一圈,这个在例5后的变式练习中进行了同样的练习,这个题舍去,第5题,有了图片清晰地画出了总共12人,每条船上3人,一共4条船,学生可以通过“数”,填出结果,没什么难度,这个题舍去。取舍后选前三题作为练习。3、改变小故事“加减乘除号的由来”出现的顺序,并将内容稍做修改。原本加入这个小故事希望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当孩子的好奇心得到满足,可以保护孩子这样对新鲜事物的好奇感,好奇感是孩子愿意主动探究学习的内动力。第一次学习除号,好奇的孩子会想问什么用这个符号?什么时候谁发明的?在新授部分学习除号后,马上出示这个小故事,我想学生会觉得很过瘾,一下子能知道除号的这么多知识,容易对符号产生亲切感。因此,我认为要将小故事调整到新授部分认识除号后。为了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将“加减乘除号的由来”内容修改成“除号由来”,突出重点。第三次上课成功之处1、从减法中引出除法,沟通了两种运算之间的联系;新授中,请学生演示把12个苹果平均放在4个盘里,并用一个算式记录平均分的过程,因为有4个盘,每次拿4个每盘放1个,拿3次后,每盘可以放3个。和操作过程同步呈现出算式:12-4-4-4=0,总数越大,减法算式越麻烦,很自然地引出除法产生的必要。通过除法和减法算式的比较,学生可以直观地感受到除法计算的简便。这样的引出,也沟通了除法和减法运算之间的联系。2、精选练习后,时间正好,不拖泥带水。练习经过精选后,正好在课堂上的时间完成,并达到了每个练习的训练目的。学生巩固了除法算式的读法、各部分名称、除法算式的意义,读图的能力也得到了训练。3、除号由来的介绍,给课堂带来了浓浓的书香。学生在感受到除法的必要后,对新的符号-除号的由来充满了强烈的好奇。除号由来的介绍,不仅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还给课堂带来了浓浓的书香味。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文化的魅力。4、在情景教学中渗透了思想教育。在有趣的情景中学习,给枯燥的概念教学注入了活力和乐趣。学生学得轻松快乐,还能学会很多道理:喜羊羊摘最新鲜的苹果招待客人,让学生懂得,对待朋友要热情、真诚;在分积木时,虽然朋友越多,各自分得的越少了,但能和很多朋友一起玩,大家玩得更开心,学生能从中学到,好东西大家一起分享更快乐;大家合力闯关用智慧救出了懒羊羊,学生感受到了团结的力量。这不是一堂专门的思想品德课,但学生能在学习中轻松地感悟到这些道理,这是“润物细无声”的效果。5、尊重了低年级学生的接受能力。低年级学生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我在教学尽可能地运用直观教学手段。一个除法算式如“12÷4=3”是很抽象的,学生难以理解它的意义,我为各个算式都设置了不同的情景,如:分苹果、分积木、分点心、分圆片,在情景中感受、理解算式的意义,收效很好。不足之处1、两种分法的相通之处,体现还不足。虽然我努力地想让学生弄清两种分法的相通之处,但总觉得体现还不透彻。以什么样的方式让学生能清晰地认识到这一点?我还在思考。2、为学生的后续学习做铺垫、伏笔还不够。可以让学生了解除号“÷”上面的一点代表被除数,下面的一点代表除数,为学生以后学习分数做准备,有了这样的意识,学生学习分数时,能将分数线和除号灵活转换使用。除法算式12÷4=3有两种读法:12除以4等于3,或4除12等于3,应告诉学生现在学习它的第一种读法,以后我们继续学习另一种读法。这样为以后的学习做好伏笔,将后续知识融会贯通,体现知识的系统性。3、评价方式单一。单一的师生评价,缺少生生间的评价。教师做为学生的学习伙伴之一,但学生更多的学习伙伴仍是学生,学生间若会相互评价,这么多的学生语言将比教师一个人的更丰富,评价更多元化。评价与被评价的学生的积极性也会更高。因此,将评价的机会留给学生,学生在相互评价的同时能促进共同进步,如此这般好,何乐而不为呢?改进设想1、凸显后续学习。在课后可以告诉学生:除号“÷”上面的一点代表被除数,下面的一点代表除数,我们可以把被除数写在上面,除数写在下面,形成一个新的数;除法算式12÷4=3还有另一种读法,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会继续学习。数学知识是系统的,为以后的学习埋下伏笔。2、评价方式的多样。注重引导学生会进行生生间的评价。磨课反思:“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深有同感。每堂课后,我们都有收获和遗憾,为了减少遗憾,一次次地反思、一次次地试教、一次次地收获,这就是“磨课”。磨课有助于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和研究能力,更是教师一个专业素养提升的过程。“磨”教材“磨”教材是关键,教师应认真钻研教材,准确把握教学目标,才能保证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认真钻研苏教版和人教版教材的统一内容,比较异同。反复斟酌,确定教学目标。“磨”学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关注学生的年龄特点、理解能力,是非常必要的。二年级的学生注意力不容易保持持久,并且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学生的特点,决定了教师的教法。“磨”教法用有趣的情景串组织教学、保持学生的注意力。我尊重低年级学生的形象思维,在教学中运用直观教学手段。除法算式的意义比较抽象,学生难以理解它的意义,为算式创设具体的情景,动手摆一摆、圈一圈,让学生在形象、直观的情景和实物中很好地理解了除法的意义。“磨”反思叶澜教授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难以成为名师,但如果写三年反思则有可能成为名师。教学反思可以激活教师的教学智慧。三次课结束后,通过不断的反思,总觉得还有很多方面需要改进。每次课后的有效反思,总能让下一节课收获更多。“梅花香自苦寒来”只有通过不懈的追求和努力,才能品尝成功的喜悦。越“磨”越感悟:课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注意事项

    本文(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学习资料.doc)为本站会员(1595****071)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