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庞霖毕业论文教学资料.doc

    • 资源ID:52302618       资源大小:314KB        全文页数:21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庞霖毕业论文教学资料.doc

    Good is good, but better carries it.精益求精,善益求善。庞霖毕业论文-川麦冬多糖对糖尿病小鼠血糖影响的研究摘要:目的:观察川麦冬多糖对血糖、体重的影响,为临床实验提供实验依据。方法:用四氧嘧啶灌服正常小白鼠,建立高血糖小鼠模型。选取建模成功的小鼠,随机分成4组,分别用蒸馏水、优降糖10mg/Kg、麦冬多糖(200和400mg/Kg)灌胃14d,观测川麦冬多糖对糖尿病小鼠血糖、体重的影响。结果:麦冬多糖(200和400mg/kg)能够降低糖尿病小鼠的血糖值,并且能显著减缓小鼠的体重的降低。结论:川麦冬可用于糖尿病的辅助治疗,在临床上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关键词:川麦冬多糖;降血糖;体重;高血糖-OphiopogonjaponicuspolysaccharidesonbloodglucoseofdiabeticmiceAbstractObjective:Chachuanpolysaccharidesonbloodsugar,weight,providingexperimentalevidencefortheclinicaltrial.Methods:Normalmicefedwithalloxan,toestablishamousemodelofhighbloodsugar.thesuccessfulmodelmicewererandomlydividedinto4groups,andduring14deachwithgroupwasraisedwithdistilledwater,glibenclamide10mg/kg,polysaccharides(200and400mg/kg),respectively.ToobservetheOphiopogonjaponicuspolysaccharidehaveinfluenceonofdiabeticmicebloodglucoselevelsandweight.Results:polysaccharides(200,400mg/kg)canreducebloodglucoselevelsindiabeticmiceandsignificantlyslowthereductionofbodyweightinmice.Conclusion:Ophiopogonjaponicuspolysaccharidescanbeusedforthetreatmentofdiabetic,thereshouldbesomeclinicalvalue.Keywords:Ophiopogonjaponicuspolysaccharide,hypoglycemic,weight,highbloodsugar目录第1章绪论11.1麦冬植物概述11.1.1植物形态11.1.2生长特性11.1.3川麦冬的采收与加工21.2麦冬的应用现状21.3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31.3.1抗心肌缺血作用31.3.2抗血栓形成作用41.3.3免疫活性41.3.4降血糖51.3.5其他作用51.4研究的目的及意义5第2章材料和方法62.1实验材料62.2实验方法62.2.1标记62.2.2糖尿病小鼠模型的建立:72.2.3试验小鼠的分组及处理72.2.4统计学处理7第3章结果与讨论83.1结果83.1.1四氧嘧啶制备小鼠糖尿病不同给药方式比较83.1.2川麦冬多糖对糖尿病小鼠血糖的影响比较93.1.3川麦冬多糖对糖尿病小鼠体重的影响比较93.2讨论113.2.1糖尿病模型的建立113.2.2川麦冬多糖对四氧嘧啶所致小鼠糖尿病血糖的影响11结论15致谢16参考文献17第1章绪论1.1麦冬植物概述麦冬,英文名Ophiopogonjaponicus,又名沿阶草、书带草、麦门冬,为百合科沿阶草属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具有养阴生津、润肺清心的功效,主治肺燥干咳,津伤口渴等症1,为我国传统著名的常用地道药材,始载于神农本草经,麦冬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收载的著名优质地道药材,以块根入药。须根较粗壮,根的顶端或中部常膨大成为纺锤状肉质小块,麦冬的草根有须,像麦,它的叶似韭菜叶,冬天并不凋枯,故名麦冬。1.1.1植物形态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成丛生长,高30厘米左右。叶基生成丛,细长条形,长1530cm,宽24mm,两面光滑无毛,暗绿色,形如韭菜。花葶从叶丛中生出,短于叶,长712cm;总状花序顶生,长24cm,具810朵花,常13朵聚生,花被6片,花小,淡紫色或白色,长约5mm,稍下垂;雄蕊6个;子房半下位,花柱长约4mm。花期58月。果为浆果,圆球形,成熟后为深绿色或黑蓝色。根茎短,有多数须根,在部分须根的中部或尖端常膨大成纺锤形的肉质块根,即药用的麦冬。本品呈纺锤形,两端略尖,长1.53cm,直径0.30.6cm。表面黄白色或淡黄白,有细纵纹。质柔韧,断面黄白色,半透明,中柱细小。气微香,味甘、微苦。1.1.2生长特性喜温暖和湿润气候,四川、浙江两省麦冬主产区年平均气温都在1617之间,年降雨量在1000毫米以上。稍耐寒,冬季-10的低温植株不会受冻害,但生长发育受到抑制,影响块根生长,在常年气温较低的山区或华北地区,虽亦能生长良好,但块根较小而少。宜稍荫蔽,在强烈阳光下,叶片发黄,对生长发育不利。但过于荫蔽,易引起地上部分徒长,对生长发育也不利。干旱和涝洼积水对麦冬生长发育都有显著的不良影响。宜土质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壤上和沙质壤土,过沙和过黏的土壤,均不适于栽培麦冬。忌连作3年及三年以上,需隔34年才能再种。1.1.3川麦冬的采收与加工麦冬于栽后翌年的4月上中旬收获。全株挖出,抖去泥沙,摘下块根,放框内洗净泥土。加工方法有晒干和炕干2种。晒干:将洗净的麦冬立即放在晒席或晒场上,晒至67成干后,堆集回润发汗,经12d后摊开再晒,晒至足干,除去须根、杂质即可。烘干:将洗净的麦冬按大小分开,放至炕上,用4050的文火烘1520h,取出放几天,再烘至全干,除去杂质。1.1.4功能主治养阴生津,润肺清心。用于肺燥干咳,阴虚痨嗽,喉痹咽痛,津伤口渴,内热消渴,心烦失眠,肠燥便秘。1.2麦冬的应用现状(一)地理标志的保护,国家质检总局依据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等相关文件,先后于2006年5月24日、2008年5月7日,分别宣布对涪城麦冬、襄麦冬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涪城麦、冬襄麦冬分别成了全国第219、432个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从此麦冬成为一项国际公认的知识产权而受到保护。2(二)产品麦冬在经济中的价值,麦冬已有1200年栽培历史,也是我国出口物资,远销世界各国。商品主要产于四川、浙江,产量占到全国的50。近几年来,麦冬年需求量约1000万kg,而实际产量还不到1万吨,可见市场缺口很大。另外,麦冬的价格也一直处在一个较为理想的水平,一般情况下,平均价格在100元/kg,比种植粮食作物高20多倍,使得麦冬成为一种高产、高效的经济作物,发展麦冬已成为当地农民致富的一条新途径。(三)麦冬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及开发现状。有关麦冬的安全性,国家卫生部已于1996年第46号令公布批准麦冬为可用于保健食品的物品,说明麦冬在保健食品上的前景很广。麦冬果实中钙、铁、镁、锰、锌、钠、钾等含量极为丰富,其中钙是人体最需要的元素之一,它对肌肉应激、神经冲动传递等生理过程起着重要的作用,摄入量不足可导致血钙降低,会引发一系列的生理反应。麦冬果实富含多种营养元素,对于满足生长发育,防治贫血非常有益,尤其是钙含量高,可开发出极具潜力的天然补钙功能食品。且麦冬中K含量远高于Na含量,这对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是一种理想的保健食品。(四)麦冬在制药工业中的应用及开发现状。首载于神农本草经,为我国常用中药材,广泛用于中医临床,89种中成药及保健食品原料。广大医药工作者就麦冬应用于制药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工做,其中作为一种治疗糖尿病的新药有着很多的研究报道,有待于进一步开发和利用。(五)麦冬在饲料工业中的应用。麦冬不但是一种药用植物,同时由于麦冬肉质丰厚,富含淀粉及糖分,也非常适合作为饲料加工原料及饲料添加剂。现在有不少文献报道:在动物饲料中添加麦冬等中药成分可以快速育肥畜禽;在动物复合饲料里添加麦冬成分还可以有效防治畜禽哮喘、增强动物机体的免疫力、抵抗流行性疾病3。近年来,随着世界人口的老龄化,导致糖尿病、脑血栓等疾病发病年龄提前,麦冬因其含有多种生物功能性物质在治疗这些病症方面有良好的功效,从而引起国内外医药工作者的一致好评。麦冬不仅可以入药,还可作为保健食品的理想来源。麦冬作为新型食品、药源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1.3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现代研究证明,麦冬含多种甾体皂苷、-谷甾醇、豆甾醇等。麦冬煎剂能显著提高实验动物耐缺氧能力,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对心肌缺血有明显保护作用,并能抗心律失常及改善心肌收缩力;还能协调胰岛素功能,降低血糖,促使胰岛细胞恢复正常。对白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伤寒杆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有一定的镇静作用。能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目前,对麦冬主要药理作用及其有效部位的研究,现已取得阶段性成果。但对于麦冬多糖降血糖的作用机理处于实验研究阶段,仍有待进一步探讨。1.3.1抗心肌缺血作用现代研究显示麦冬多糖可以抗心肌缺血,增加心肌营养血流量,使缺血氧的心肌细胞较快获得恢复与保护,减少心肌细胞的受损。异丙肾上腺素诱导大鼠心肌坏死实验结果表明,麦冬多糖抗心肌缺血的活性部位为分子量10000以下的多糖。进一步研究表明,麦冬活性多糖可拮抗垂体后叶素引起的S-T段抬高,可使结扎大鼠冠脉后升高的S-T段明显降低,同时降低动物血清中CK和LDH含量升高,提示可保护心肌细胞,增加细胞的抗缺血抗缺氧能力,提高膜的稳定性,防止心肌进一步的坏死,而且麦冬多糖对心肌缺血造成的SOD降低和MDA增加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由此可见,麦冬活性多糖可保护心肌细胞,同时具有抑制心肌缺血造成的自由基生成增加和清除氧自由基的作用。其机制可能涉及冠脉扩张和冠脉流量的增加4。1.3.2抗血栓形成作用由于血栓形成于血管内皮细胞(简称VEC)损伤密切相关,因此为了进一步探讨麦冬保护VEC的分子机制,做如下实验,取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用内毒素造成凋亡细胞模型,研究麦冬药物血清抗其凋亡的保护作用,结果发现,麦冬煎剂以人临床用量×动物等效剂量比值×血清稀释度为参考浓度制备的含药血清可明显保护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减少内毒素对其的损伤,而且以麦冬药物作用血清后,HUVEC活细胞明显增多,死亡细胞与凋亡细胞数目明显减少,并降低其MDA水平并增加SOD含量。其作用机理与减少自由基,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有关。5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促进血栓形成,加重以“瘀血”为主要病机的疾病。麦冬能滋补阴液,抗HUVEC凋零,并且通过抗氧化作用、抑制钙离子跨膜流动,对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防止“血瘀”证的发生,进而有效的防止血栓病的发生。1.3.3免疫活性多糖作为一种生物反应调节剂(BRMS),对免疫系统有重要的调节作用,主要表现为免疫增强和刺激作用。国内外大量的研究表明,多糖对体液免疫有作用。研究山麦冬多糖对免疫低下小鼠的保护作用,采用小白鼠60Co-射线全身照射和注射环磷酰胺,形成免疫损伤模型,观察山麦冬多糖对模型小鼠的免疫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模型小鼠相比较,山麦冬多糖高剂量组(1600mg/kg)和低剂量组(400mg/kg)对60Co-全身照射和环磷酰胺造成的小鼠免疫器官损伤有一定的保护或者恢复作用,能显著增强免疫低下小鼠的胸腺和脾脏重量,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升高注射环磷酰胺小鼠外周血的白细胞数,麦冬多糖可能具有促使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增殖的作用。6另外,小鼠体内实验表明,山麦冬多糖还对小鼠原发性肝癌实体瘤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此研究显示山麦冬多糖作为一种低毒多效的免疫增强剂,在临床上应有一定的应用价值。1.3.4降血糖在研究麦冬多糖对正常和试验性糖尿病小鼠血糖的影响中发现,麦冬多糖为75mg/kg、150mg/kg和300mg/kg的剂量灌胃对蔗糖、链脲霉素诱发高血糖引起的小鼠高血糖均有抑制作用,其对正常小鼠血糖无明显影响,但能推迟大鼠口服蔗糖后血糖升高时间,能降低自发性高血糖及升高血清胰岛素,并且能降低链脲霉素诱发高血糖大鼠的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7。1.3.5其他作用麦冬具有多种药理作用,有很高的药用和保健价值,研究表明,麦冬还具有多种药理活性,如平喘、抗过敏、耐缺氧、抗衰老、保肝、对胃肠道等作用8-9。然而,其药理作用是否仅限于上述几个方面,还有待于我们进行更深入细致的研究。综上所述,麦冬中的多糖成分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麦冬作为主要组成药物,广泛应用于心脑血管,免疫调节和肿瘤治疗及糖尿病等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麦冬不但作为单味药对疾病的治疗取得显著成效,而且作为主药与其它中药组成复方药对疾病治疗也取得了一定的发展。而作为中药对疾病起作用的具体成分多糖的研究也倍受广大科研工作者的关注。随着对麦冬及其主要有效成分多糖的深入研究,麦冬不仅在中医治疗,而且在细胞分子水平中应用前景更加光明。1.4研究的目的及意义近年来,有文献报道单味麦冬全草可以治疗糖尿病10,麦冬的水提取物和正丁醇提取物可降低正常及糖尿病家兔的血糖11,这引起国内外医学界的重视,纷纷转向中医药麦冬在糖尿病治疗中的作用,希望从中能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法。本实验通过四氧嘧啶制备小鼠糖尿病模型,进一步探讨川麦冬多糖对糖尿病小鼠血糖、体重的影响,为临床实验提供实验依据。第2章材料和方法2.1实验材料实验动物:NIH小鼠,雌雄兼用,雌鼠未孕,体质量2224g,由四川大学医学院试验动物场提供。主要仪器与试剂:眼科剪、镊子、低温冰箱、移液器及吸头、电子天平、手套、5ml及10ml离心管、1ml注射器、灌胃针、标记笔、Tips等。优降糖片,天津太平洋生制药有限公司,批号040502。四氧嘧啶(Alloxan),美国Sigma化学公司产品,批号068K1131。强生稳步型ONETOUCHSureStep血糖试纸及测试仪(美国强生公司)麦冬多糖选取四川绵阳三台麦冬块茎1kg,将麦冬放于瓷盘中60°C烘干至恒重。然后将粉碎好后的麦冬盛于1000ml圆底烧瓶中,加入6倍量的95%乙醇,90°C的水浴锅里回流提取90min,连续3次,醇提后残渣挥干乙醇,残渣用8倍水煎提取后,用纱布过滤混合液再用活性炭脱色。脱色后使用旋转蒸发仪将液体浓缩到原来的1/5左右,所得到的浓缩液在进行脱蛋白。脱蛋白利用三氯甲烷和正丁醇5:1混合液,用量为浓缩液的1/5混合于300ml三角烧瓶中于双层摇瓶机在240r/min的转速下摇转20-30min,转入500ml分液漏斗中静置2小时,去掉下层沉淀和有机液,保留上层澄清液。上层澄清液依次用乙醚、丙酮依次洗涤并50-60真空干燥器干燥、即得麦冬多糖。使用时用蒸馏水配制成所需浓度。2.2实验方法2.2.1标记将购自四川大学医学院NIH小鼠,进行如下方式标记:依次为左耳(为1号)、左前肢(为2号)、左后肢(为3号)、右耳(为4号)、右前肢(为5号)、右后肢(为6号)、背部(为7号)、腹部(为8号)做标记,然后用电子天平称量每只小鼠体重,多次称量求平均值;再将称量好的小白鼠放于饲养箱中喂养,最后为每组饲养箱做标记。2.2.2糖尿病小鼠模型的建立:取用小鼠80只,雌雄各40只,总共为10组,每组8只,15组为雄鼠,610组为雌鼠。通过四氧嘧啶处理建立糖尿病小鼠模型。将小白鼠禁食12小时,然后用手术剪剪去小鼠尾部尾端采血,使用血糖试纸及测试仪测定小鼠基础血糖值。造模分一次腹腔注射和两次腹腔注射,即随机在雄鼠和雌鼠中取一半的小鼠,一次注射在禁食12小时后按220mg/kg体重一次性注射四氧嘧啶水溶液;两次腹腔注射,在禁食12小时后按220mg/kg体重四氧嘧啶总量的70第一次注射,12小时后再在禁食12小时后第二次注射余下的30%。3天后,将小白鼠禁食12小时后尾部尾端采血,使用血糖试纸及测试仪测定小鼠血糖,并测定体重。选取建模成功的小白鼠,即小鼠血糖值为正常空腹值的23倍时,表明建模成功。结果统计,建模成功的小鼠总共63只,实验中途死亡的小鼠共12只,建模失败的小鼠共5只。2.2.3试验小鼠的分组及处理将成功建立糖尿病模型的小鼠63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15只,分别为模型组(阳性对照组),试验期灌胃蒸馏水0.30.4ml/只;优降糖组,试验期灌胃优降糖(10mg/Kg)麦冬200组,试验期灌胃麦冬多糖200mg/Kg;麦冬400组,试验期灌胃麦冬多糖400mg/Kg;阴性对照组,正常小鼠在试验期灌胃蒸馏水0.30.4ml/只,各组雌雄各半,正常喂食。试验期14天,试验结束时各组空腹12h,然后小鼠取血,使用血糖试纸及测试仪测定小鼠血糖。在试验期间,分别在造模后7d、11d、17d,测定体重。然后求整个实验过程中增量,即增量(%)=(小鼠此次体重-小鼠前次体重)/小鼠前次体重。2.2.4统计学处理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组间显著性检验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s。第3章结果与讨论3.1结果3.1.1四氧嘧啶制备小鼠糖尿病不同给药方式比较腹腔注射220mg/kg浓度的四氧嘧啶溶液后,大部分小鼠在2448h后出现多饮、多食、多尿、呆滞、皮毛松散、体重下降等症状,小部分死亡。采用一次注射四氧嘧啶的小鼠造模成功26只,成功率86.7%,死亡10只,死亡率25.0%;采用二次注射四氧嘧啶的小鼠造模成功37只,成功率97.3%,死亡2只,死亡率5.0%。结果见表3-1。表3-1四氧嘧啶制备小鼠糖尿病不同给药方式比较造模前造模后(3天后)注射次数一次二次鼠数4040平均血糖值(s)2.30.432.71.07鼠数2637平均血糖值(s)22.65.424.33.59从表中可以分析出,一次注射与分二次剂量注射在小鼠造模成功数量上比较差异有显著性,说明分二次剂量注射四氧嘧啶比一次注射造模成功率更高,而一次注射与分二次剂量注射在致小鼠死亡数量上比较差异不显著,说明分二次剂量注射在在降低小鼠死亡率上仅有这个趋势。从血糖值上对比,一次注射与分二次剂量注射差异性不显著。在四氧嘧啶制备小鼠糖尿病中,其中造模成功的雄鼠32只,成功率91.4%,死亡5只,死亡率12.5%;雌鼠造模成功的有32只,成功率96.97%,死亡7只,死亡率17.5%。结果见表3-2。表3-2四氧嘧啶对糖尿病小鼠性别的影响造模前造模后(3天后)性别雄鼠雌鼠鼠数4040平均血糖值(s)2.60.752.51.09鼠数3232平均血糖值(s)25.22.1623.84.65在造模成功数量上,雌雄鼠数目相等;从成功率上分析,雌鼠的成功率高于雄鼠;但在死亡率上雌鼠的死亡率高于雄鼠。从血糖值上对比,四氧嘧啶对雌雄鼠的血糖值影响不是很大。3.1.2川麦冬多糖对糖尿病小鼠血糖的影响比较将分组的小鼠按试验设计进行处理,17天后测的小鼠血糖值如下:如下表3-3表3-3.川麦冬多糖对糖尿病小鼠血糖的影响(s)组别剂量N血糖值(mmol/l)基础血糖造模后3d血糖试验17d血糖正常对照组0.30.4ml102.23±0.376.3±0.50模型组0.30.4ml82.75±1.1823.1±1.5121.47±0.13优降糖组10mg/kg82.13±0.40325.65±1.0612.13±1.6麦冬200200mg/kg72.1±0.2825.71±1.9613.8±3.7麦冬400400mg/kg82.35±0.2126.3±1.836.98±1.81注:与模型组比较,*P<0.05*P<0.01从表3-3中可见:与模型组比较,用优降糖处理糖尿病小鼠在试验17d能够极显著地降低小鼠的血糖浓度;从试验17d血糖值的测定,麦冬多糖200mg/对小鼠血糖浓度也有显著地降低;用麦冬多糖400mg/kg处理的糖尿病小鼠在试验17d也能够极显著地降低小鼠的血糖浓度;综上所述:麦冬多糖及优降糖在试验17d对糖尿病小鼠血糖浓度有显著地降低作用。3.1.3川麦冬多糖对糖尿病小鼠体重的影响比较在整个实验过程中,除去实验中途死亡的小鼠,将所测的小鼠体重数据通过整理后,统计如下表3-4。与模型组比较,从表3-4中可见:在造模后3d17d期间,模型组体重增长为-6.14%,优降糖组体重增长为-1.7%,麦冬200组体重增长为20.4%,麦冬400组体重增长为10.6%。在各个阶段各组别体重变化:优降糖处理高血糖小鼠在试验717d期间小鼠体重变化不明显;在造模后3d7d、711d内,能显著地增加小鼠的体重,11d17d期间小鼠体重的变化,麦冬多糖200mg/能明显地抑制小鼠体重的降低;从造模处理后37d、7d11d,麦冬400mg/对小鼠体重的影响能够明显地增加,但11d17d,此段时间内对小鼠体重增加有一定的减缓趋势;在造模03d,各组别小鼠体重都有一定下降。综合上述,在试验3d17d,麦冬多糖能够明显的减缓对小鼠体重的降低。优降糖有降低小鼠体重的减少的趋势。绘制折线图,通过对各组别小鼠从建模0d、3d、7d、11d、17d多次称量小鼠,然后求平均值,以小鼠造模的实验进程为为横坐标,小鼠的平均值体重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见表3-4表3-4.在造模017d各组别小鼠体重变化的折线图从表3-4可见,在造模03d,各组别小鼠体重均有所下降;在造模3d试验7d,各组别小鼠体重又有所增加;在试验711d灌胃麦冬多糖组的小鼠体重继续增加,而优降糖组与模型组小鼠体重下降;到了试验1117d,各组别小鼠体重又有所降低。3.2讨论3.2.1糖尿病模型的建立由于四氧嘧啶诱导的大鼠糖尿病模型与人类型即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类似,故四氧嘧啶是制备大鼠糖尿病模型的常用药物。其作用机制是通过产生超氧自由基选择性地破坏胰岛B细胞,使细胞内DNA损伤,同时激活多聚ADP核糖体合成酶的活性,从而使辅酶含量下降,两者共同作用导致mRNA功能受损,引起细胞死亡,导致血中胰岛素浓度下降及高血糖产生,形成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12。随着临床上型糖尿病发病率的逐年增加,研究型糖尿病的治疗和研究型糖尿病动物模型制备也随之增多。型糖尿病小鼠模型中,四氧嘧啶制备大鼠糖尿病模型在试验中最常用,最经济。因此,研究建立较为规范的四氧嘧啶制备糖尿病大鼠模型具有普遍的意义。本实验仅对不同注射方式和剂量四氧嘧啶对小鼠糖尿病制备的影响加以研究。结果表明,分次剂量注射四氧嘧啶比一次剂量注射在造模成功率上更高,而在降低死亡率上仅有一种趋势。另外,在成功率、死亡率上,雌鼠都高于雄鼠,这可能是不同性别的小鼠对四氧嘧啶的耐受力有关。此次实验所做的对比分析还算太少,所得到的数据太有限,分次剂量注射在使用四氧嘧啶制备小鼠糖尿病模型上,还需期待更进一步的研究。3.2.2川麦冬多糖对四氧嘧啶所致小鼠糖尿病血糖的影响麦冬多糖是麦冬块茎的主要提取物,具有麦冬的药性,有很高的医用价值。通过上述实验证明,川麦冬多糖与阳性药优降糖一样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说明川麦冬多糖对四氧嘧啶致糖糖尿病小鼠具有显著降血糖作用,而且也证实麦冬多糖是麦冬中降血糖的主要成分之一。近年来,关于麦冬多糖对糖尿病的相关研究有很多,王智杰研究的结果为麦冬多糖(150、300mg/kg)能在给药后3、6、12及24h明显抑制四氧嘧啶所致小鼠血糖升高13,而且何陵湘也做过相关实验分析得出,NOD小鼠口服麦冬多糖(75、150、300mg/kg),12d能降低血糖及升高血清胰岛素7;吴忠忱也通过研究的表明,麦冬多糖l00200mg/kg有明显降糖作用14;陈卫辉在麦冬多糖对正常和实验性糖尿病小鼠血糖的影响的所有中得出结论,即剂量为100和300mg/kg的麦冬多糖灌胃对葡萄糖、四氧嘧啶及肾上腺索引起的小鼠高血糖均有抑制作用,对正常小鼠的血糖亦有降低作用15。这一系列的研究都表明,麦冬多糖能够降低血糖,这些结论与本实验所得出的结论一致。但是笔者在做这实验时,方法有与他们又有很大差异,如在选材上,笔者所用的是川麦冬;在实验的设计上,笔者又选取的是不同剂量上麦冬多糖(200、400mg/kg)对糖尿病小鼠的影响,这些都为以后麦冬多糖的临床试验提供参考价值。麦冬多糖对胰岛素依赖四氧嘧啶所致的小鼠血糖升高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说明麦冬多糖具有减轻四氧嘧啶对胰岛B细胞的损伤程度或对这种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和修复作用,从而降低了血糖水平,并且缓解糖尿病小鼠消瘦,多饮多食的症状,使其逐步好转。从本实验可以发现,400mg/kg麦冬多糖组在抑制血糖浓度上比200mg/kg麦冬多糖组要强,疗效随麦冬多糖含量的增加有增强的趋势。推测,增加麦冬多糖的含量在降血糖方面可能疗效会更好一些,尚需要进一步的实验证实。本实验在作对比实验上选择的阳性药优降糖(格列本脲),为临床上治疗糖尿病的常用化学药剂,该药片的主要机理是通过增加门静脉胰岛素水平或对肝脏直接作用,抑制肝糖原分解和糖原异生作用,肝生成和输出葡萄糖减少,进而达到治疗效果。临床上这类药物虽然降血糖作用好,但长期应用毒副作用较多,且对免疫器官无保护作用。中药毒副作用小,稳定性强,但起效一般较慢。从实验中也可以看出,400mg/kg麦冬多糖组在造模后3天的血糖浓度高于优降糖组,但在造模后14天的血糖浓度明显低于优降糖组,说明在治疗糖尿病上中药应成为首选。本实验直接从川麦冬中提取出麦冬多糖,并未进一步分离分析其化学成分,实验研究到底是多聚糖、某一单糖或者单萜糖苷哪种多糖所起的药理作用,其降血糖作用机制又如何等,也都并未进一步去分析研究,也希望同行共同研究突破。使这麦冬多糖降血糖新中药能更好更早造福于人类。对麦冬多糖降血糖机理的实验研究,有助于确定中药麦冬的有效作用部位及作用机理,并对相关的中药开发和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有关麦冬多糖降血糖作用机理的研究仍有待进一步探讨。3.2.3川麦冬多糖对四氧嘧啶所致小鼠糖尿病体重的影响糖尿病的根本是代谢异常,而代谢直接影响着身体的体重大小,因此,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糖尿病小鼠的体重变化可以反映病情变化的好坏。临床上,将糖尿病症状总结为“三多一少”,所谓“三多”是指“多食、多饮、多尿”,“一少”指“体重减少”。所谓体重减少,就是由于患者胰岛素分泌不足,机体不能充分利用葡萄糖,使脂肪和蛋白质分解加速来补充能量和热量。其结果使体内碳水化合物、脂肪及蛋白质被大量消耗,再加上水分的丢失,病人体重减轻、形体消瘦,严重者体重可下降数十斤,以致疲乏无力,精神不振。同样,病程时间越长,血糖越高;病情越重,消瘦也就越明显从本实验中表3-1可看出,在造模03d,四氧嘧啶致使小鼠糖尿病,由于未给小鼠灌任何药物,再加上腹腔穿刺、断尾测血糖的刺激,因此所有组小鼠体重下降;在造模3d试验7d,给各组小鼠灌喂药物,腹腔穿刺、断尾测血糖等刺激因素减弱,此段时间各组小鼠体重有一定的增加;在试验711d,灌喂麦冬多糖的小鼠在这段时间体重继续增加,而模型组、优降糖组小鼠由于未灌喂任何药物,故小鼠体重下降;在试验1117d,优降糖组与模型组小鼠体重继续下降;麦冬200mg/Kg组、麦冬400mg/Kg组小鼠的体重不在增长,反而下降,我认为主要原因是由于:a. 后期实验小鼠饲料用光,未能及时补上,虽后期补上,但是将前期小鼠食用的精料改换用玉米,营养供应不全面;b.麦冬多糖能够对糖尿病小鼠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它对小鼠的体重上具有一定的减缓作用,但是否能够持续增加小鼠体重,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在造模0试验17d,灌喂麦冬多糖的糖尿病小鼠体重整体趋势上是增加的,但灌喂麦冬多糖200mg/Kg组的小鼠体重增长趋势高于麦冬多400mg/Kg组的小鼠,这说明麦冬200mg/Kg剂量在减缓糖尿病小鼠体重上优于麦冬400mg/Kg剂量。而灌喂优降糖、蒸流水的小鼠体重整体趋势上降低,但灌喂优降糖的小鼠体重降低趋势低于灌喂蒸流水的的小鼠,这可能是优降糖起到一定的作用。在建立糖尿病小鼠模型3d后,给予不同药物灌喂小鼠,在造模3d试验17d麦冬多糖能够明显地减缓小鼠体重的降低,优降糖在小鼠体重降低上也有一定的减缓趋势,而模型组明显地反映出糖尿病消瘦的特点,从而得出结论,麦冬多糖在治疗糖尿病小鼠过程中,能够有效的减缓小鼠体重的降低。对于糖尿病的治疗,体重变化只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血糖、血脂、血压的控制,但体重也能够从侧面反映出在药物在治疗过程中的所起到的作用。3.2.3实验注意问题本实验所探究的问题是结合前人的探索基础上对实验过程的改进,对临床应用具有一点的参考意义.下面在实验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和心得体会与大家分享,希望能给大家进行相关实验和研究过程中带来一定的启发和帮助。a.麦冬多糖溶液是现配现制,在配制其溶液的时候,由于麦冬多糖是由单糖组成的聚合糖高分子碳水化合物,所以水溶性一般比单糖低,不易溶于水,可以适当在水浴中加热一下,多搅拌一会,就可以完全溶解;b.在小鼠断尾采血过程中,部分小鼠血液丰富或者缺乏,为避免测试纸采到的血液量过多或过少,而影响实验的精确性,可以在小鼠断尾前用50左右热水烫一下小鼠的尾巴,烫完后及时用纱布擦干小鼠尾巴,防止水分稀释血液,造成误差,这种方法可以加速小鼠血液循环,以采到合适的血液;c.灌胃时,抓住小鼠,使其头、颈和身体呈一直线。抓小鼠的动作很简单,左手的小指和无名指抓住小鼠的尾巴,另外三个手指抓住小鼠的颈部即可。抓好小鼠就可以灌胃了,一般用1ml的注射器配灌胃针头。灌胃针头从小鼠的嘴角进入,压住舌头,抵住上颚,轻轻向内推进,进入食管后会有一个刺空感,进入食道后就可以推注药液了;d.在给小鼠称量体重时,可以采用将小鼠放在烧杯中用电子天平称量,然后瞬间读数,多次称量求平均值。结论从本试验可以分析出以下结论:a.分二次剂量注射四氧嘧啶比一次剂量注射造模成功率更高,分二次剂量注射有降低小鼠死亡率的趋势;b.川麦冬多糖对四氧嘧啶致糖糖尿病小鼠具有显著降血糖作用,而且也证实麦冬多糖是麦冬中降血糖的主要有效成分;c.400mg/kg麦冬多糖组在降低血糖浓度上比200mg/kg麦冬多糖组要低,疗效随麦冬多糖含量的增加有增强的趋势;d.中药麦冬比西药优降糖稳定性强,但起效较慢;e.麦冬多糖能够明显减缓糖尿病小鼠体重的降低。致谢光阴似箭,岁月如梭,来不及感叹,大学生活已近尾声,四年多的努力与付出,随着本次论文的完成,将要划下完美的句号。首先,我要衷心感谢一直以来给予我无私帮助和关爱的老师们,谢谢你们这四年以来对我的关心和照顾,从你们身上,我学会了如何学习,如何工作,如何做人。特别是我的导师苟兴能老师,从课题选择到具体的写作过程,无不凝聚着他的心血和汗水。老师要指导很多同学的论文,加上本来就有的教学任务和科研项目,工作量之大可想而知,他还在百忙之中抽出大量的时间来指导我们。他的循循善诱的教导和不拘一格的思路给予我无尽的启迪,他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的崇高风范,将一直是我工作、学习中的榜样。在我的毕业论文写作期间,老师为我提供了种种专业知识上的指导和一些富于创造性的建议,没有这样的帮助和关怀,我不会这么顺利的完成毕业论文。在此向苟兴能老师表示深深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同时,论文的顺利完成,还要特别感谢我的实验搭档叶明伟、谭春尾、杨志梅、周玉西、罗敏、吴慧愉,在这近二个月的试验,是大家的共同努力才坚持到最后,对本课题做了不少工作,给予我不少的帮助。在整个的论文写作中,同学积极的帮助我查资料和辅导员提供有利于论文写作的建议和意见,在他们的帮助下,论文得以不断的完善,最终帮助我完整的写完了整个论文。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我要感谢我的父母,因为没有他们,就没有现在站在这里的我,是他们给以我生命,给以我大学的机会,是他们创就今天的我。对于你们,我充满无限的感激。参考文献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1441452孙志国,程东来,钟学斌等.麦冬道地药材的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现状分析J.贵州农业科学.2010, 38(1):57593刘复军,温平.麦冬的生物功能特性及其开发利用进展J.消费导刊.2010(8):2414徐德生,冯怡,周跃华等.麦冬多糖中抗急性心肌缺血活性部位研究J.中成药.2004.26(10):832-8375张旭,龚婕宁,卞慧敏等.麦冬药物血清抗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1,17(5):289-2916韩凤梅,刘春霞,陈勇;山麦冬多糖对免疫低下小鼠的保护作用J.中国医药学报.2004:19(6),347-3487何陵湘.麦冬多糖降血糖作用的药效学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07,2(16):48-50.8蒋凤荣,张旭,范俊.麦冬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中医药学刊.2006,24(2):236-2379范俊,张旭.麦冬多糖药理研究进展J.中医药学刊.2006,24(4):626-62710丁仰宪.单味麦冬全草治疗糖尿病J.中草药,1994,25(9):478.11KakoM.StudieontheextractionofbutylalcoholfromophiopogonistuberonreducingbloodglucoseJ.BiolpharmBull,1995,18(5):785.12叶华虎,袁菊芳,李敏,等.四氧嘧啶诱发糖尿病模型效果的性别差异J.中国比较医学杂志,2010,20(1):19-2213王智杰,苟小林.麦冬降血糖作用的药效学研究J.中医药学刊,2003,21(6):898-899.14吴忠忱.中药活性成分的降血糖作用及其治疗型糖尿病研究进展J.中国中药杂志,1998,23(2):118-120.15陈卫辉,钱华,王慧中.麦冬多糖对正常和实验性糖尿病小鼠血糖的影响J.中国现代应用药学杂志,1998,15(4):21

    注意事项

    本文(庞霖毕业论文教学资料.doc)为本站会员(1595****071)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