喇叭罩的复合模具设计(附答辩记录)教学提纲.doc
Good is good, but better carries it.精益求精,善益求善。喇叭罩的复合模具设计(附答辩记录)-喇叭罩的复合模具设计(附答辩记录)摘要工业生产中普遍采用模具成型工艺方法,有效地保证了产品的生产率和质量,使操作技术简化,还能省料、节能,获得显著的经济效益。由于产品的材料和工艺特性不同,生产用的设备也各异,模具种类繁多,但用的最为广泛的大约有以下几种:冷冲压模、塑料成.<P>摘 要<BR>工业生产中普遍采用模具成型工艺方法,有效地保证了产品的生产率和质量,使操作技术简化,还能省料、节能,获得显著的经济效益。<BR>由于产品的材料和工艺特性不同,生产用的设备也各异,模具种类繁多,但用的最为广泛的大约有以下几种:冷冲压模、塑料成型模、锻造模、精密铸造模、粉末冶金模、橡胶成型模、玻璃成型模、窑业制品模、食品糖果模、建材用模等。其中以冷冲压模、塑料模的技术要求和复杂程度较高。<BR>本套模具设计是正装复合模的模具装配图及加工制造的全过程,其设计思路是根据多个模具加工实例生产中总结出来。设计内容是从零件的工艺性分析开始的,根据工艺要求来确定设计的大体思路。其开始是确定该模具类型为拉深落料冲孔整形复合模,作工艺计算,确定模具的压力中心,计算出冲裁时的拉深力、冲压力、卸料力、整形力,最后根据前面所计算出的内容确定模具的凸、凹模的刃口尺寸和形状。设计出定位方式、卸料装置、顶件装置、导向方式、模架等模具的主要零部件,并确定冲模的闭合高度从而选择压力机,完成整个模具的设计工作。<BR>模具主要零部件结构设计是模具设计的主要内容,其内容包含了凹模结构设计、凸模结构设计、定位零件、弹性卸料装置、导柱与导套、模柄与模架的选取等重要零部件的设计加工方法和加工注意要点。这样更有利于加工人员的一线操作,使其通俗易懂加工方便。</P><P>设计要求:<BR>1.按要求确定冲压工艺方案;<BR>2.设计合理的模具结构;<BR>3.合理的选用模具材料和压力机;<BR>4.在模具的设计、计算中要有自己的独特方法;<BR>5.内容上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BR>6.以这次毕业设计要加深对实践问题的理解。</P><P>冲压件工艺分析<BR>该工件属于锥形阶梯有凸缘圆筒形件拉深,根据图纸来看,该工件形状结构简单对称,因为该工件属于一种罩类零件,因此它有两个外形尺寸要求比较精确,其它尺寸根据图纸上的尺寸标注均为自由公差,所以为了保证工件的那两个外形尺寸应采用先拉深后再进行落料,即先用拉深这道工序保证了70.5这个外形尺寸要求,再采用落料来确定这个罩类零件83.4最大的外形尺寸。<BR>从图纸上的标注来看,该工件厚度0.5变化(尤其是筒底部份的工件厚度)没有作特殊要求和说明,因此采用不变薄拉深。只是该工件作为另一个零件的外罩,所以保证它的外形的平直度和外形的总高度尺寸12可在冲孔后采用整形这道工序来进行修整、校形。因此对该工件整体来说首先需要拉深,然后落料,接着冲孔,最后再对工件整体外形尺寸要求还需要整形,从而达到工件的图纸所要求的内容。</P><P>参考文献<BR>1马正元、韩啓.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机械工业出版社,1998<BR>2郑可锽.实用冲压模具设计手册.宇航出版社, 1992<BR>3刘建超、张宝忠.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BR>4杨占尧.冲压模具图册.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BR>5陈炎嗣、郭景仪.冲压模具手册.北京出版社, 1999<BR>6王芳主.冷冲压模具设计指导.机械工业出版社, 1998<BR>7姜奎华.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机械工业出版社, 1999<BR>8张如华、赵向阳.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8<BR>9王孝培.冲压手册.机械工业出版社, 1994<BR>10肖景容、姜奎华.冲压工艺学.机械工业出版社, 1996<pclass='Bla844'></p></P><P></P><p>电动车有限公司发展战略初探(字)<br/>摘 要:电动车有限公司是湖南省一家成功运营的电动车销售企业,本文在对公司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用SWOT分析模型结合发展战略的有关理论分析和评价天天利的发展战略,并提出了提高企业竞争力、提高团队学习力、提高文化影响力、规范行业标准等建议。<br/>关键词:发展战略;SWOT分析;<br/><br/>electricavehicleCo.,LTDdevelopmentstrategiespreliminarysearch<br/>Abstract:electricavehicleCo.,LTDisasuccessfuloperationofelectricvehicles,basedonsaleenterprisetothecompany'sinternalandexternalenvironmentconditionbasedontheanalysis,combinedwiththeSWOTanalysismodelofthedevelopmentstrategyofrelevanttheoreticalanalysisandevaluationoftheTian-Tian-Lithedevelopmentstrategyofthefoundryindustry,andputforwardimprovingenterprisecompetitiveness,improveteamlearningability,raisingthecultureinfluence,standardizetradestandardandsoon.<br/><P></P><P><BR>摘 要<BR>本次毕业设计主要是对可编程控制器()在电梯电气控制系统中的应用,通过对系统硬件设计方法和程序设计思路的介绍,给出了5层电梯逻辑控制部分的方法。</P><P>此设计介绍了电梯的概况、三菱FX2N系列可编程序控制器和它的工作方式及编程语言等,主要涉及5层电梯的PLC控制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案、组成及模块化程序设计。<pclass='Nrl987'></p></P><P>在这次设计中培育了我的独立能力,掌握了可编程序控制器的(PLC)编程和调试方法、设计的具体步骤,绘制了流程图、梯形图,对可编程序控制器解决一个实际问题的全过程有了进一步的了解,通过对电梯的PLC控制设计的调试,了解了电梯的工作流程。</P><P>关键词:PLC;电梯;逻辑控制;程序设计</P><P>目录<BR>第一章引言1<BR>第二章电梯的工作情况及要求<BR> (一)电梯的运行工作情况2<BR> (二)电梯控制系统的要求2<BR>第三章电梯控制系统的框图及原理<BR>(一)电梯控制系统的组成框图3<BR>(二)电梯控制系统的详细框图4<BR>(三)电梯控制系统的原理5<BR>第四章三菱FX2N系列可编程序控制器介绍<BR> (一)可编程控制器的基础知识 6<BR> 1.三菱FX2NPLC的主要特点 6<BR> 2.PLC的性能指标和分类 6<BR> 3.PLC系统的组成 7<BR> (二)可编程序控制器的工作方式及编程语言 8<BR> 1.PLC的工作方式 8<BR> 1)PLC的扫描工作方式 8<BR>2)PLC的程序执行过程 8<BR>3)PLC的扫描周期 8<BR>4)PLC的IO响应时间 8<BR> 2.PLC的编程语言 9<BR> (三)可编程序控制器与继电器、微机在电梯控制中的应用比较 10<BR> 1.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系统 10<BR> 2.微机控制系统 10<BR> 3.PLC控制系统 10<spanclass='Nrl987'></span></P><P>第五章PLC控制单台电梯的分析<BR>(一)电梯模型结构 11<BR> (二)PLC单台电梯控制系统功能介绍 13<BR> 1.PLC电梯控制系统三种工作方式介绍 13<BR> 2.PLC单台电梯控制系统的工作流程14<BR> (三)PLC控制单台电梯方案 15<BR> 1.PLCI/O地址分配 15<BR> 2.PLCI/O硬件连接图 19<BR> (四)PLC单台电梯控制系统基本功能梯形图分析 19<BR> 1.召唤信号登记响应及清除功能 19<BR> 2.指令信号登记响应及清除功能 19<BR> 3.自动定向功能 21<BR> 4.停站控制功能 22<BR> 5.厅外开门功能 24<BR> 6.开门时间、上下客时间、关门时间、门关闭控制功能 25<BR> 7.有司机直驶控制功能 26<BR>8.轿厢定位功能 26<BR>9.层楼位置显示功能 27<BR>10.马达上行下行、运行显示控制功能 27<pclass='Nrl987'></p></P><P>第六章PLC控制多台电梯的分析<BR> (一)PLC控制两台电梯协调运行的原则 28<BR> (二)PLC控制两台电梯协调运行系统的功能 28<BR> 1.两台电梯各自独立控制的部分 28<BR> 2.两台电梯协调运行控制的部分 29<BR> 3.PLC两台电梯控制系统的工作流程 29<BR> (三)PLC控制两台电梯协调运行方案 30<BR> 1.PLCI/O地址分配 30<BR> 2.PLCI/O硬件连接图 34<BR> (四)PLC两台电梯控制系统基本功能梯形图分析 34<BR> 1.召唤信号登记响应及清除功能 34<pclass='Nrl987'></p><BR> 2.自动定向功能 35<spanclass='Nrl987'></span></P><P>结束语37<BR>总结38<BR>致谢39<BR>参考文献40<spanclass='Nrl987'></span></P><P></P><P>摘 要本设计位于武昌主干道、珞瑜路旁,交通方便,东侧邻一马路及商场,南靠珞瑜路,西侧及北侧为开发性用地,发展前景良好。主要分为二阶段:建筑设计、结构设计。<BR> 第一阶段是建筑设计,根据建筑设计的依据以及建筑设计的基本原则,对结构进行功能分区,进一步确定工程的平面、立面以及剖面。<BR>第二阶段是结构设计。主要是梁柱的截面设计,具体步骤是对某一榀横向进行的结构计算和设计,即在确定的计算简图的基础上,通过对水平荷载和竖向的计算得出梁柱的最不利内力组合,并以次为设计依据来确定梁柱的截面尺寸和所需钢筋的截面面积。除对梁柱的设计外,还需要设计一部楼梯,一个柱下独立基础。其中内力计算中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内力计算采用分层法,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内力计算采用D值法。本工程除了手算部分,还采用建筑软件PKPM进行计算。<BR>本设计的主要成果为毕业设计说明书一份、施工图16张<BR>关键词:设计 结构 框架 D值法 PKPM<fontcolor='#9a9a9a'></font></P><P>Abstract<BR>Thedesignwhichisaproject,locatedthemainroadofWuchangArea,besideLuoyuRoad,transportationconvenience.Oneastside,thereareastreetandamarket,thesouthisLuoyuRoad,westandnorthsideisdevelopingground,developmenttheforegroundisgood.Compriseoftwoparts:Thearchitecturaldesign,structuredesign.<BR>Thefirstpartofdesignisaboutarchitecturaldesign.Accordingtoarchitecturaldesignbasisaswellasarchitecturaldesignbasicprinciple,carreiesonthefunctiondistricttothestructure,furtherdeterminestheprojecttheplane,theverticalsurfaceaswellasthesectionplane.<BR>Thesecondpartofdesignisaboutstructuraldesign.Mainlyiscarriesonthebeamcolumnsectiondesign.Theconcretestepiscarryesonacrosswiseframethestructurecomputationandthedesign,namelyinthedefinitecomputationdiagramfoundation,andthedesign,throughobtainsthebeamcolumntothehorizontalloadandtheverticalcomputationthemostdisadavantageousendogenicforcecombination,andtakethisasdesignbasisdeteminedthebeamcolumnthesectionsizeandrequiredreinforcementintheareaofcrosssection.Besidestobeamcolumndesign,butalsoneedstodesignastairandaindependentstratificationmethod;inthehorizontaldirection,weuseDmethod.Inadditiontothepartscalculatedbyhands,weadoptanarchitecturesoftwarePK-PMtocalculate.<pclass='Oyb981'></p></P><P>Ourproductioncontainsaninstructionbookofgraduation<BR>Therisandsixteenpiecesofshopdrawing<BR> 第四章 框架梁、柱截面配筋计算••••••••••••••••••••••••••••38<BR> 第五章 基础计算••••••••••••••••••••••••••••••••••••••••••49<BR> 第六章 楼梯计算••••••••••••••••••••••••••••••••••••••••••51<BR>第三篇 PKPM计算结果•••••••••••••••••••••••••••••••••••••••54<spanclass='Oyb981'></span><BR>结语••••••••••••••••••••••••••••••••••••••••••••••••••••••••••65<BR>参考文献•••••••••••••••••••••••••••••••••••••••••••••••••••••66<spanclass='Oyb981'></span></P><P></P><p>摘要<br/>技术和设备是制造工业现代化的重要基础。数控车床是机械和电子技术的相结合的产物,它的机械结构随着计算机技术在车床上的普及及应用,以及对车床性能提出的更高的技术要求,而逐步发展变化。与普通车床的工艺相比较,数控车床工艺装备的制造精度更高、灵活性好、适应性更强,其自动化程度更高。<br/>本课题主要是设计一台小型数控车床的进给系统,也设计了与该进给系统相配的数控车床的其它结构,使之成为一台桌面型数控车床,该车床是一台简易数控车床,具有尺寸小,切削速度高等特点。<br/>本文对桌面型数控车床的基本结构、基本尺寸进行了详细的设计、计算,提出了桌面型数控车床的控制方案,并利用UGNX5对桌面型数控车床的结构进行三维建模,以便更直观地展现设计思想和装配及运动仿真;然后对在设计中选择的各种零件中的典型零件进行校核计算,保证设计的可靠性。<pclass='Rya568'></p></p><p>关键词:数控车床;进给系统;高速切削<br/><br/>ABSTRACT<br/>CNCtechnologyandCNCequipmentareamongthemostimportantfoundationsforthemodernizingofthemanufacturingindustry.CNClathemachinetoolisakindofmachinethatcombineselectronictechnologyandmechanicaltechnology.Itsmechanicalstructureevolvesgraduallywiththewideapplicationofcomputertechnologyonlatheandthehigherandhigherrequirementsoftheperformanceoflathe.Comparedwithconventionallathe,CNClathehasabetterprecision,abetterflexibilityandabetteradaptability,andalsomoreautomated.<br/>TheissueistodesignthefeedingsystemofasmallCNClathe,yetitalsohasthedesignofthecorrespondingoverallstructureandsystemforthefeedingsystemofthelathemachine,makingitadesktopCNClathe.ThelatheisasimpleCNClathe,smallinsize,andhighcuttingspeedfeaturethemachine.<br/>ThedetailedandindepthdesignandcalculationofthebasicstructureandsizeofthedesktopCNClatheisincludedinthispaper.ThecontrollingsolutionforthedesktopCNClatheisalsodesignedinthispaper.A3DmodelingofthedesktopCNClatheisdoneusingUGNX5togetamoreintuitivedisplayofthedesigningideaandalsotopresentthetotalassemblyandthemotionsimulation.Thensomecheckcalculationisdonetothetypicalcomponentsamongallthecomponentsselectedtoensurethereliabilityofthedesign.</p><p>Keywords:CNClathe;feedsystem;high-speedcutting<br/> <br/>论文主要研究内容<br/>1、数控车床的基本技术指标和设计参数计算与选定<br/>主要确定了本数控车床的切削参数,包括背吃刀量、进给量,以及切削速度,计算了最大负载情况下的切削力。<br/>2、数控车床机械结构设计<br/>数控车床主要由三大部分组成:数控车床进给系统,即纵横向进给系统,包括伺服电机选择、丝杠选择以及导轨选择;数控车床的主轴系统,包括主轴转速设计,主轴电机选择,电机与主轴的连接方式以及主轴的支承方式设计;尾座设计,包括尾座的进给机构设计以及尾座轴的支承和锁死装置设计。本文详细设计和分析了其个各部分的机械结构。<br/>3、控制系统的选择<br/>介绍了目前CNC系统的基本构成及基本功能,并为本设计中的数控车床选择了数控系统。<br/>4、数控车床三维实体建模与运动仿真<br/>完成数控车床各部分结构的零件设计,绘制零件图和装配图,并且利用UGNX5软件完成数控车床的三维实体建模与运动仿真。 <br/>5、零件的刚度和寿命的计算与校核<br/>对部分重要零件进行刚度和寿命计算,确保其满足使用要求,使数控车床有足够的可靠性。</p><p>数控车床总体方案设计<br/>桌面型数控车床的总体设计主要是根据该数控车床预期所要实现的加工能力,确定纵横向进给的结构形式,主轴的形式,尾座形式以及外形,进而确定各个零件的形式,通过论证,确定最终结构方案和各部分的基本尺寸。本章分析并确定了桌面型数控车床结构的基本方案和基本结构尺寸。<spanclass='Rya568'></span></p><br/><br/><br/><br/><br/> <br/>目录字<br/>第1章绪论 1<br/>1.1本课题的研究背景 1<br/>1.1.1 数控系统发展简史 1<br/>1.1.2 国内数控机床状况分析 1<br/>1.1.3 数控系统的发展趋势 1<br/>1.1.4 国外先进机床介绍 2<br/>1.2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4<br/>第2章数控车床总体方案设计 6<br/>2.1引言 6<br/>2.1.1 数控机床工作原理及组成 6<br/>2.2技术指标及设计参数确定 6<br/>2.3数控车床总体结构方案 9<br/>2.3.1总体结构方案设计 9<br/>2.3.2数控车床进给伺服系统概述及设计 9<br/>2.3.3 进给系统的传动机构概述及设计 11<br/>2.3.4 控制系统设计 15<br/>2.3.5基本尺寸的确定 17<br/>2.4本章小结 18<br/>第3章数控车床机械本体设计 19<br/>3.1引言 19<br/>3.2横向进给系统设计 19<br/>3.2.1 横向进给系统详细设计 19<br/>3.2.2 横向进给传动系统设计与选择 21<br/>3.2.3横向进给伺服电机选择 22<br/>3.3纵向进给系统设计 23<br/>3.3.1 纵向进给系统详细设计 23<br/>3.3.2纵向进给传动系统设计与选择 24<br/>3.3.3纵向进给伺服电机选择 24<br/>3.4主轴设计 25<br/>3.5刀架、尾座与机体设计 28<br/>3.6UGNX5软件介绍 30<br/>3.7总体建模 30<br/>3.8本章小结 32<br/>第4章安全性计算与校核 33<br/>4.1引言 33<br/>4.2滚珠丝杠副的校核 33<br/>4.2.1滚珠丝杠的轴向刚度校核 33<br/>4.2.2滚珠丝杠的挠度校核 34<br/>4.2.3滚珠丝杠的寿命计算 36<br/>4.3直线滚动导轨副校核 37<br/>4.3.1 直线光轴的挠度校核 37<br/>4.3.3 直线轴承的寿命校核 38<br/>4.4轴承校核 39<br/>4.5本章小结 41<br/>结论 42<br/>参考文献 43<br/>致谢 45<p> </p><P></P><BR>工程概况<BR> 本路段起点为萍乡市湘东区白竺乡李家冲,终点为白竺乡长长坪与湖南省交界处,路线全长9.公里。全线按二级山岭重丘区标准设计。路基宽度采用12米,路面宽度采用9米,路面为沥青碎石路面,路肩为土路肩。<BR>全线路基土方为19.7822万立方米,平均每公里土石方量2.1142万方。占用土地303.97亩,拆迁建筑物864平方米,石砌路基防护工程9643.89立方米;沥青碎石路面厚4cm计80.177千平方米;涵洞53道计841.75米。<BR>三、 沿线自然地理概况<BR>路线处于武功山脉当中的小河谷平原。<BR>在区域地质构造上,位于蒙山背斜地西南端,沿线出露地层主要位于白垩系上统粉砂岩、泥岩夹砂岩、砾岩,岩层产状平缓,约1020度,地质结构简单,区域地质较稳定。<BR>地表土层厚度不大,0.55米左右,一般13米,自然边坡稳定,无不良地质现象,工程地质条件较好。<BR>路线范围处于亚热带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四季分明,春秋期短,夏季最长,冬季次之。年平均气温为1718,夏季平均气温在28以上,极端高温为3840,冬季寒流入侵时,温度可降至0以下,有短期冰雪现象,有记载的极端最低气温为-8.6。<BR>由于受地形和夏季风的影响,路线所在的区域雨量充沛,雨季明显,年降水量在15002000mm,最大降水量达2083mm,降水量集中在雨季(36月),雨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55%以上。年平均蒸发量约为1300mm,小于降水量,月蒸发量最大发生在79月。<BR>全年日照时数约为1600小时,每年78月日照充足,毎月日照时数达220小时,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