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与健康论文:成功教学法在体育教学中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的行动研究备课讲稿.doc
-
资源ID:52303161
资源大小:131KB
全文页数:12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体育与健康论文:成功教学法在体育教学中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的行动研究备课讲稿.doc
Good is good, but better carries it.精益求精,善益求善。体育与健康论文:成功教学法在体育教学中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的行动研究-成功教学法在体育教学中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的行动研究摘要:心理健康是个体在各种环境中能保持一种良好适应能力和效能的状态,基于成功教学法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的运用,对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的行动研究为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发展学生心理健康素质提供思路。采用问卷调查法、行动研究法、对照实验法将问题发展成研究主题进行系统的研究,以解决问题为目的,探索成功教学法在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实效。通过研究表明,成功教学法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有利于帮助学生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有利于为学生创造取得胜利机会,让学生的自我实现的需要能够得到满足,进而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关键词:成功教学法;体育教学;心理健康;行动研究1研究目的心理健康是个体在各种环境中能保持一种良好适应能力和效能的状态。健康的心理是一个人适应社会的基本条件。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关注,更加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对此引起重视。小学6年级的学生刚步入青少年行列,考虑到现代学生的早熟因素,小学6年级的学生与中学生在心理上有着许多共同点。在咨询了相关心理学专家的基础上,本研究采用的王极盛先生的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中包括的10个因子,量表中这10个因子的因子分评定分数值,即可初步判断哪些因子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症状。用总均分进行总体的评定,总均分的计算方法:把该量表60项各自的分数加在一起之和被60除,得出的分数便是受试者心理健康总均分。探索体育教学中促进小学6年级学生心里健康的教学途径与方法。研究运用著名心理学家王极盛先生的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不定期地对实验前、中、后学生的心理进行监测。实验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相应数据,并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出教学建议,同时也为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发展学生心理健康素质提供思路。2研究依据2.1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心理健康目标。心理健康是指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对各种环境的良好适应,对自身潜力的挖掘,以及健全人格的发展等。2.2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类的需要可以分为五个层次,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受到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其中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自身潜能和财富,并且取得成就,是最高层次的需要。胜成功教学法就是为了多提供满足这种需要的机会,进而促进学生心理健康。2.3王极盛先生的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小学6年级学生在心理上与中学生存在许多共同点,且现在小学生心理普遍早熟。因而,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对小学6年级学生是基本适用的。3研究对象与方法3.1研究对象东莞市桥头小学六年级学生3.2研究方法3.2.1问卷调查法:对研究对象和基本情况的调查,设计问卷调查研究对象的体育运动情况、心理变化等状况。3.2.2行动研究法:对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成功教学法进行实践,基于实际问题解决的需要,通力协作,将问题发展成研究主题进行系统的研究,以解决问题为目的,探索成功教学法在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实效。3.2.3对照实验法对照实验研究是此课题开发的终身性活动。运用信、效度较高的心理健康诊断测验,对学生进行测查,了解学生当前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了解在体育课堂上体育学习中遇到的主要问题如:表现形式、形成诱因、构成比例等,为研究提供依据。在研究过程中对于出现的问题及时反馈补救,不断的改进实验的方式方法,以便于研究的推进。因此,采用实验法对对本研究起重要的达成作用。4结果与分析4.1概念界定成功教学法即胜利法,是指在体育教学活动中采用各种各样的手段帮助学生创造取得胜利机会的教学的方法。其中包括战胜自己,战胜困难以及战胜对手三个方面。教学活动注重培养学生通过努力拼搏夺取胜利的精神品质,同时让学生在比赛中体验胜利的喜悦。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心理活动在本身及其环境许可的范围内,所能达到的最佳功能状态。一般来讲,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基本要求和特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具有稳定的情感;具有和谐的人际关系;具有符合其年龄特点的多种心理特点;智力正常;意志力发展好,自控力较强,有较好的适应能力。4.2实验步骤4.2.1随机抽取(l一6)6个班每相邻两个班中的1个班组成的3个班级为实验组,六年级(2,4,5)3个班;另外六年级(1,3,6)的3个班为对照组相邻两个班科任教师会最大可能相同,由笔者同时担任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教学任务,这样能达到随机与同质的目的。实验中的变量为用不用成功教学法对学生进行教学。4.2.2对照组按以前的教案教学,实验组在日常教学中采用成功教学法。根据教材内容与学生情况采用合适的策略和途径创设尽量多的、合理恰当的机会让学生取得胜利机会。让学生在努力拼搏中夺取胜利,同时体验到胜利的喜悦。在教学中不断地给予学生获得胜利体验的同时还加上教师、学生的相互鼓励和欣赏。由于体育教学中有许多竞争性比赛或游戏,肯定会产生“失败”的一方。在体育比赛和游戏中“失败”的这些学生在一定时间内会产生精神和心理上的压抑,消除他们的心理疲劳和心理障碍是很重要的。这时要及时给以热情的鼓励、正确的分析和耐心的帮助,增强继续练习的信心和勇气。可用简短、幽默的语言或小故事去启发他们,用真诚的目光去鼓励他们,使他们相信自己有能力去获得胜利。抓住“失败”这一时机,进行引导、鼓励,并分析失败的原因,帮助寻找胜利机会的途径和办法。这也是成功教学法的重要组成部分。胜利包括战胜自己、战胜困难以及战胜对手三个方面。某些教学内容由于技术动作复杂而难以掌握尤其是有些球类项目需要高度的协调性和一定的身体素质,有一部分学生往往完不成动作,实验通过对学生分层次进行教学,降低练习的难度、要求等方法,让那些能力有限、素质较弱的学生也能完成动作,取得胜利,体会到成功的容悦。4.2.3实验研究过程中,运用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对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学生心理状况进行不定时的监测、统计,注意其变化,实验时间长度为一个学期,其间找相关人员进行座谈、了解情况、摸底。4.2.4经过统计、计算,得出结论并进行交流。4.3实脸结果数据的统计与分析4.3.1实验结果数据的统计中国学生心理健康量表,使用总均分和10个因子评定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2分一2.99分,表示存在轻度的心理健康问题。3分一3.99分,表示存在中等程度心理健康问题。4分一4.99分,表示存在较严重心理健康问题。如果是5分,表示该因子存在严重心理症状。0分一1.99分,表示为心理健康,即合格。表一实验前、中、后实验组155名学生心理健康总均分及10因子各分数段人数分布情况分数段总均分强迫偏敌人际关系的抑焦学习适应情绪心理症状执对紧张与敏感郁虑压力不良不平静不平衡前11010996110112981048910211111301.99中116120116119122108118107112131123后131132125135133124134123136135134前343641363241353834323322.99中2428332928423132422028后1719251518252127211819前8912891310161091033.99中12610945511242后74323314010前3172235842244.99中10200103010后00000000000表二实验前、中、后对照组154名学生心理健康总均分及10因子各分数段人数分布情况分数段总均分强迫偏敌人际关系的抑焦学习适应情绪心理症状执对紧张与敏感郁虑压力不良不平静不平衡前11211198109112961049010011211101.99中11511511411711910211498107119121后117116116117121106115102111123122前343446343447353834323322.99中3233352930453547403029后3133343128423646402929前810911811712118633.99中76585759754后65465636323前0000000000044.99中00000000000后000000000004.4数据分析4.4.1从表一可以看出,实验前,实验组心理总均分合格人数为110人,不合格人数为45人;实验后,实验组心理总分合格人数上升到131人,不合格仅有24人。统计方法采用卡方检验,得出结果P值<0.01,表明实验组在实验前后心理水平差异高度显著。4.4.2从表二可以看出,实验前,对照组心理总均分合格人数为112人.不合格人数为42人;实验后,对照组心理总均分合格人数仅上升到了117人,还有37人不合格。统计方法采用卡方检验,得出结果P值>0.05,表明对照组在实验前后心理水平略有提高,但并不显著。4.4.3实验前,六个班共309人,合格仅有222人。该数据相对全国较低,可能与东莞小学体育教育情况有关。表现在偏执、扣有弓、学习压力这三个因子问题最为严重,其次是焦虑、适应不良这二个因子。5结论与建议5.1经过一个学期的实验研究,实验组在实验前后心理水平差异高度显著(P值<0.05,P值<0.01);说明了体育教学中成功教学法的运用在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效果显著。5.2对照组心理健康状况也有一定的改善(合格人数从112人上升到117人),表明了科学正常的体育教学也在帮助学生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是具备一定作用的,但其效果没有成功教学法明显。因而,应多鼓励更多的教师在体育课堂中运用成功教学法。5.3实验前测试表明学生在偏执、抑郁、学习压力这三个因子健康问题最为严重,其次是焦虑、适应不良这二个因子,此现象应引起广大学校工作者的重视,尽快探究其产生的原因和解决途径。5.4本实验着重从心理健康总均分人手,测试时对十大因子都进行了测试,虽还没深入探究哪些因数对各因子分别有较大影响,但这些数据可以为学校心理教育提供有价值的原始数据,也可以为其他科目的教学提供参考依据。5.5成功教学法需要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学生体验成功,进而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因而,体育教师应该对教材进行大胆的改造,比如适当降低难度、改变竞赛规则等。5.6普及心理卫生知识和心理保健知识,传授心理保健技能。开展心理健康普查,建立心理健康档案。积极开展心理训练,提高心理自我调节能力。积极开展对曾有心理问题的学生的追访工作。5.7成功体育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体育运动能促进身体发展,为心理健康发展提供坚定的物质基础。体育运动的新需要与原有心理水平的矛盾,成为推动心理发展的一种动力。成功体育教学有助于推动自我意识的发展,增强学生自信、自强的心理态势,还有助于自我教育,养良好的意志品质。在学校体育教育过程中,还应充分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标准,使学生对自己的身体状况、心理水平有一正确的认识,从而能针对标准进行自我评价和调整。参考文献:1郑日昌中学生心理卫生M山东教育出版社,19942林崇德发展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3曲连坤心理健康教育要走正路子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