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学教案第五章.docx
第五章审计依据、审计证据和审计工作底稿一、教学目标1 .掌握审计依据的含义、特征、分类和运用原那么;2 .掌握审计证据的含义、特征、分类、收集、整理与分析;3 . 了解审计工作底稿的定义、分类、形成与复核;4 .熟悉审计档案管理。二、课时分配5 3节,共安排4个课时三、教学重点难点1 .审计依据的含义、特征、审计依据与审计证据的区分2 .审计证据的特征、分类、收集、可靠性的判断3 .审计工作底稿的形成与兔核四、教学大纲第一节审计依据一、审计依据的含义和特征二、审计依据的分类三、审计依据的运用原那么第二节审计证据一、审计证据的含义和特征二、审计证据的分类三、审计证据的收集四、审计证据的整理与分析第三节审计工作底稿一、审计工作底稿的定义、分类和作用二、审计工作底稿的形成与复核三、审计档案管理五、主要概念1 .审计依据2 .审计证据3 .充分性4 .适当性5 .审计工作底稿6 .三级复核制度六、教学案例审计证据的抗辩2010年2月25日,助理人员甲经注册会计师乙的安排,前去A公司验证存货的账面余 额。在盘点前,甲在过道上听几个工人在议论,得知存货中可能存在不少无法出售的变质产 品。对此,甲对存货进行实地抽点,并比拟库存量与最近销量。抽点结果说明,存货数量合 理,收发亦较为有序。由于该产品技术含量较高,甲无法鉴别出存货中是否有变质产品,于 是,他不得不询问该公司的存货部高级主管。高级主管的答复是,该产品无质量问题。甲在盘点工作结束后,开始编制工作底稿。在备注中,甲将听说有变质产品的事填入其 中,并建议在下阶段的存货审计程序中,应特别注意是否存在变质产品。乙在复核工作底稿 时,再一将次向甲详细了解存货盘点情况,特别是有关变质产品的情况,。对此,还特别对 当时议论此事的工人进行询问。但这些工人矢口否认了此事。于是。乙与存货部高级主管商 讨后,得出结论,认为“存货价值公允且均可出售"。底稿复核后,乙在备注册栏后填定写 了 “变质产品问题经核尚无证据,但下次审计时应加以考虑”由于A总经理抱怨乙前几次出 具了有保存意见的审计报告,使得他们贷款遇到了不少麻烦。审计结束后,注册会计师乙对 该年的财务报表出具了无保存意见的审计报告。两个月后,A资金周转不灵,主要是存货中存在大量的变质产品无法出售,致使到期的 银行贷款无法归还。银行拟向会计师事物所索赔,认为注册会计师在审核存货时,具有重大 过失。债权人在法庭上出示了乙的工作底稿,认为注册会计师明知存货高估,但迫于总经理 的压力,没有揭示财务报表中存在问题,因此,应该承当银行的贷款损失。对于银行的指控和注册会计师的辩白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思考:(1)工人在过道上关于变质产品的议论并非是有效证据,但提供了审计线索与范围。 注册会计师没有扩大审计程序而只是简单地询问公司主管,显属冒昧。如果注册会计师已对 存货允当有明确结论,就不应再将上述不负责任的议论留在工作底稿之中,更不应该将“下 次审计时应加以考虑”的字眼留在工作底稿之中。(2)注册会计师乙是不称职的,乙没有利用专门的审计程序去追查审核存货中有否变 质问题,又没有在工作底稿上删取那些不负责任的字眼,以致混淆了工作底稿与审计结论之 间的结论关系。(3)对于银行的指控,这些工作底稿是有损注册会计师的抗辩立场的。从工作底稿看, 说明注册会计缺乏信心,且对证据的判断有误,已有的审计证据无法支持审计结论。(4)注册会计师的审计程序虽然基本合理,但没有完全遵守公认审计准那么。特加别是 在证据方面,缺乏专业判断能力。因此,尽管没有重大过失,但还是存在一般过失。如果注 册会计师事先知道该报告将向银行贷款,按照规那么,应当承当责任。如果事先并不知道贷款, 注册会计师可以适当抗辩,以不是预期第三者进行反驳。感谢您的支持与使用如果内容侵权请联系删除仅供教学交流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