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湖心亭看雪》比较阅读17篇(历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含答案与翻译)(截至2021年).docx

    • 资源ID:52316633       资源大小:67.77KB        全文页数:20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湖心亭看雪》比较阅读17篇(历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含答案与翻译)(截至2021年).docx

    质年41文曹文阅读试题汇编湖心亭看雪比拟阅读(截至2021年)【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孥一 小舟,拥香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松沆扬,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 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选自湖心亭看雪)【乙】四林皆雪,登眺时见。絮起风中,千峰堆玉;鸦翻城角,万壑铺银。无树飘花, 片片绘子瞻之壁;不妆散粉,点点楼原宪之羹。飞霰入林,回风折竹。徘徊凝览,以 发奇思。画冒雪出云之势,呼松醪茗饮之景,拥炉煨芋,欣然一饱随作雪景一幅以寄僧赏。(选自小窗幽记)【注释】子瞻之壁: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中有“乱石穿空,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之句。楼:散开,散落。原宪:孔子的弟子,安贫乐道,甘于淡泊。霰 (xian):天空中降落的白色不透明的小冰粒。醪(IGo):浊酒,汁渣混合的酒。10.选出以下各项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送东阳马生序)(出师表)(陋室铭)(小石潭记)A.上下一白/不敢出一言以复 B.画冒雪出云之势/恢弘志士之气 C.是日更定矣/斯是陋室 D回风折竹/斗折蛇行 11.将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2)四林皆雪,登眺时见。12,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欣然一饱随作雪景一幅以寄僧赏。13 .写出【乙】文中表现作者沉醉雪景、流连观赏的语句。14 .【甲】【乙】两文作者同样是赏雪,但所寄情感却不尽相同。【甲】文寂寥空旷的 意境隐含着作者的;【乙】文明丽鲜活的文字表达了作者的 o【参考答案】15 . B 11. (1)接连下了三天大雪,湖中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2)四周 的树林都是积雪,登高远眺时时可见。16 .欣然一饱/随作雪景一幅/以寄僧赏。17 .徘徊凝览,以发奇思。18 .家国之思;自然之乐。【10题详解】此题考查一词多义。A.一:全,者5/数量词,一;【甲】江雪 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乙】湖心亭看雪 张岱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拿一小舟, 拥毒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淞沆砺,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 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惊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 人! ”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 “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16、请找出以下各组加点字含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2分)A、星日更定莫衷一格B、更有痴似相公者更深夜色半人家C、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 D、湖中焉得更有此人且焉置土石 17、请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18、【乙】文中叙写亭中奇遇时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受?19、(1)从【甲】诗"独钓寒江雪”和【乙】文中“独往湖心亭看雪”中的“独”字, 可以看出试问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怀和生活态度? (2分)(2)爱莲说中也有含“独”字且意蕴相同的句子,请写出一句。(2分)20、以上诗文都描写雪景和人物的活动,但描写手法和表达的情感却不相同。以下赏析 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甲】诗用烘托的手法,景为人设,描画出一个独钓江雪的渔翁形象。B、【乙】文用白描手法,勾勒写意,使西湖奇景与游者雅趣相互映照。C、【甲】诗主要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的孤独之感。I)、【乙】文主要表达了作者孤芳自赏的厌世之情。【参考答案】16、D; 17、译文:大雪下了三天,湖中人和鸟的声音都消失了。(必须直译);18、 运用了神态、语言、动作描写;表现了作者的喜悦之情和豪爽之情。19、(1)诗、文中的 两个“独”字,都表现处作者独立独行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态度。(2)、晋陶渊 明独爱菊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20、Do(2007四川达州)【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 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亦交横,盖竹 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乙】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孥 一小舟,拥鑫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淞沆碰,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 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 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 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选自张岱湖心亭看雪【注】崇祯五年:公元1632年。崇祯,是明思宗朱由检的年号。更定:指初更 以后。晚上八点左右。叠(cui)衣:细毛皮衣。相公:原意是对宰相的尊称,后转为 对年轻人的敬称及对土人的尊称。9 .解释以下加点的词。(2分)(1)相与步于中庭。 (2)是日更定矣。 10 .翻译以下句子。(4分)(1)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2)湖中焉得更有此人!11 .以下句式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2分)A.相与步于中庭。B.独往湖心亭看雪。C.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D.更有痴似相公者。12 .【乙1文画线句子运用白描手法,勾勒出西湖空旷简约、洁白静谧的雪夜之景。请 自选角度赏析【甲】文画线句子的写景之妙。(3分)13 .梁衡在秋月冬雪两轴画中说,记承天寺夜游和湖心亭看雪是我国古典 文学宝库中的两轴精品。如果以“承天寺夜游”和“湖心亭看雪”为上下联,请从两文中分 别选取一个字,两个字合起来作为这幅对联的横批,并阐释一下理由。(4分)【参考答案】9 . (1) 一起。 (2)这。 (2分。每题1分)10 .(1)哪一个夜晚没有月亮?哪一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 样的闲人罢了。(2)(想不到)湖中哪能还会有您这样的人!(共4分。每题2分,关键词语翻译正确、语言流畅即可)11 . B (2 分)12 .角度1:运用比喻的修辞,将澄澈的月光比喻成积水,用交错相生的水草比喻竹柏 的影子,生动形象地写出月光的皎洁空灵,清亮无比,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筑影摇曳、似 真似幻的美妙境界。表现了苏轼醉情月景、超凡脱俗的“闲人”雅趣。角度2:正面侧面描写相结合,先正面写月色之透明皎洁,后侧面写“水草”交横可 见,衬托“水”之清澈,即月色清亮无比,从而创造出一个冰清玉洁的透明世界。表现了苏 轼醉情月景、超凡脱俗的“闲人”雅趣。角度3:动静结合,“积水空明”给人以一种静谧之感,“藻、苻交横”那么具有水草 摇曳的动态之美。整个意境静中有动,动中愈见其静,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 真似幻的美妙境界。表现了苏轼醉情月景、超凡脱俗的“闲人”雅趣。(3分。能任选其中一个角度,修辞或手法正确1分,赏析恰当2分)13 .横批:闲 痴“闲”字,表现苏轼安闲自适,乐观旷达的心境;“痴”字,点明 张岱钟情山水,淡泊孤寂的独特个性。“闲”、“痴”二字为两文的点睛之笔,是二人闲情 逸致、天人合一境界的高度概括。(4分。写对横批1分,理由阐释恰当3分,意思对即 可)(2018山东枣庄)【甲】记承天寺夜游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 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苻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 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乙】湖心亭看雪(节选)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挚一小舟, 拥叠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窥松近物武与云与山与水上E二 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齐、舟中人两三粒而已。【丙】小石潭记(节选)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珊I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 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抵;,为屿,为蛾,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 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假设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侑然丕动 俶尔远逝 往来翕 忽。似与游者相乐。7 .以下语句断句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水中藻花交横盖/竹柏影也8 .雾淞沆碰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C.潭中鱼可百许头/皆假设空游无所依D.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9 .以下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念无与为乐者(思念)B.湖中人鸟声俱绝(隔绝) C.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西边)D.怡然不动(呆呆的样子)* 9.以下对选文文意理解概括与写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三那么选文都有叙事。甲文写的是夜游承天寺,乙文写的是到湖心亭赏雪,丙文写的 是游览小石潭。B.三那么选文都写到了水。甲文写了水中竹柏倒影的景致,乙文写天云山水一片混沌的 景色,丙文写了水中鱼儿嬉戏的画面。C.三那么选文都融情于叙事写景中。甲文抒发了苏轼贬谪的悲凉,乙文抒发了张岱对故 国往事的怀念,丙文抒发了柳宗元贬官失意后的孤凄。D.画线句子写景各有千秋。甲文运用比喻手法,富有情趣;乙文采用白描手法,形神 兼备;丙文动静结合,游鱼与潭水相映成趣。10. 将以下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2)俶尔远逝,往来翕忽。【参考答案】11. C【解析】见教材。12. D【解析】(A.念:考虑。B.绝:消失。C.西:向西。)13. B【解析】(甲文没有写水。)14. (1)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共2分,关键词“但” 1分,表 达通顺明白1分。)(2)(鱼儿)忽然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共2分,关键词“翕忽” 1分, 表达通顺明白1分。)(2018四川眉山)【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 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谷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节选自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乙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孥一 小舟拥盛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淞沆扬,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二自。湖上影子,惟长 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日:“湖中焉得更有此 人! ”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日: “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选自张岱陶庵梦忆)注释:孥:通“挠”,撑、戈上森衣:细毛皮衣雾淞沆扬:寒气弥漫(1)解释以下句子中加点的实词的含义。欣然起行欣然 月色入户户:是日更定矣是:上下一白一:(2)选出以下加点虚词含义、用法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A.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B.湖中焉得有此人 C.念无与乐者I).相与步于中庭A.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B.湖中焉得有此人 C.念无与乐者I).相与步于中庭舟已行矣,而剑不行刻舟求剑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捕蛇者说.那么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孟子二章)战于长勺曹列论战(3)选出朗读时停顿更恰当的一项 (只填序号)余孥一小舟/拥鑫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余孥一小舟/拥香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直线的句子。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译文: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译文:(5)请比拟两文中画波浪线句子在写景手法上的异同。相同点:为了突出景物特点(甲文月明,乙文雪大),两文都运用了 的描写手 法。不同点:甲文运用了 的描写手法,乙文运用了白描、点面结合的描写手法。【参考答案】10. (2) D;(3);(4)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相公您一样痴的人啊!;(5)情景交融;虚实结合;(2017黑龙江大庆)【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孥一 小舟,拥香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淞沆扬,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 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日:“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日:“莫说 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张岱湖心亭看雪)【乙】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哪也。山行六七里, 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 最高,故自号日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 也。(欧阳修醉翁亭记节选)1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2分)(1)雾淞抗扬()(2)望之剧然而深秀者,琅珊也 () 13 .选出与“山之僧智仙也” 一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2分)A.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B.何陋之有?C.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D.属予作文以记之。14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余强饮三大白而别。译文:(2)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译文:15 .湖心亭看雪醉翁亭记两文作者都寄情山水,但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 请结合两篇文章意的内容和背景加以分析。答:【参考答案】16 . (1)沆碰:白气弥漫的样子. (2)蔚然:茂盛的样子。评分说明:(2分)每题1分。17 . C评分说明:(2分)18 . (1)我尽力饮了三大杯,然后(和他们)道别。(2)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有一个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于泉水 之上的,是醉翁亭啊。评分说明:(4分)每题2分,重点词语“白”然”漏译或错译扣1分。19 .张岱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表现出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方 式,也流露出在明王朝灭亡以后对故国往事的怀恋。欧阳修被贬之后寄情山水,表现出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评分说明:(2分)意思对即可。(2017黑龙江齐齐哈尔)【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 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苻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乙】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孥一小舟,拥香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2)雾淞沆扬,天与云、 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 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 人? ”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张岱湖心亭看雪)10.以下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A.念无与为乐者(想念,思念)B.相与步于中庭(一同,共同) C.与余舟一芥(小草)D.余强饮三大白而别(大酒杯) 11.以下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用法或意思不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A.相与步于中庭 *B.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C.余强饮三大白而别I).问其姓氏,是金陵人 *12.下面表述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相与步于中庭 *B.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C.余强饮三大白而别I).问其姓氏,是金陵人 *12.下面表述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木兰诗)溪深而鱼肥(醉翁亭记)其门人甚众(劳山道士)A.甲文寥寥数语描绘了月夜小景,语言凝练而又意味深长。B.甲文第二、三句中的“遂” “亦”二字流露出作者与张怀民相知的喜悦。C.乙文“湖中人鸟声俱绝”中的“绝”字,从听觉入手,写出了寒冬雪后西湖的冷寂。D.甲乙两文都是作者被贬后所写的借景抒情的文章,乙文写金陵人饮酒的场面,是为了突出雪景的迷人。13 .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4 .古游记大多较简。通常开篇交代时间、地点、人物、环境,中间写景,篇末感怀。 甲乙两文也是如此,甲文强调“闲”,乙文着重“痴”,你是如何理解这“闲”与“痴”的?(2分)【参考答案】10 、 A 11、 C 12、 D13 .庭院地面如积水一般清澈透明,(那)水中藻、苻交织纵横,原来是竹子和松柏 的影子。寒气弥漫,白茫茫一片,只见天和云、和山、和水,上下全是白色。14 .苏轼的一个“闲”字,把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贬谪的悲凉、乐观豁达的感情, 都包含其中,意味深长;而张岱的“痴”表现他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充分彰显了他 钟情山水、淡泊孤寂的独特个性。(2016广西河池)【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 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 ”答曰:“待君久不至,己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那么是无信;对子骂父,那么 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乙】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挚 一小舟,拥毒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淞沆碰,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 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 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 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5 .以下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去后乃至B.下车引之C.惟长堤一痕D.余强饮三大白而别6.解释以下加点词。尊君在不不:A.去后乃至B.下车引之C.惟长堤一痕D.余强饮三大白而别6.解释以下加点词。尊君在不不:乃不知有汉肉食者谋之惟吾德馨鸣之而不能通其意(3分)元方入门不顾顾:客此客:7 .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8 .友人、“亭中二人”都具有直率诚恳的性格特点,请结合相关内容分别简析。(4分)【参考答案】5. (3 分)C6. (3分)同“否”,吗 回头看 客居(寓居)7. (6分)(1)真不是人啊!和别人约定同行,却丢下别人走了。(“期”、“委”、 “去”各0.5分)接连下了三天的大雪,湖中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雪”、 “绝”各0.5分)8. (4分)例如:友人因太丘“舍去”,当即生气怒骂,心直口快;但经元方辩驳后, 他惭愧并“引之”示好,个性率真,态度诚恳。(2分) “亭中二人”与“我”萍水相 逢,当即视同知己,“大喜”,拉余“同饮”,率真恳切,溢于言表。(2分)(答题要点: 结合文本,解说合理,紧扣“直率诚恳”。假设只答友人“知错能改”得1分。)(2014福建泉州)【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 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 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那么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喊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 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 日:“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郦道元三峡【乙】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掣一 小舟,拥叠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淞沆扬,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 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 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张岱湖心亭看雪张岱湖心亭看雪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12 .解释以下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1)虽乘奔御风 (2)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13.以下句中加点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13.以下句中加点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2 分)忠之属也其真无马邪 *湖中人鸟声俱绝宋无罪而攻之A.属引凄异B.其间千二百里C.哀转久绝D.余强饮三大白而别14 .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夏水襄陵,沿溯阻绝。15 .甲、乙两文都善于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但采用的写法又有所区别:甲文采用的 是 的手法,写景着“素”“绿”“清”“影”“寒”“素”“凄”“哀”数字,便将景物的神韵生动地表现了出来。乙文写景采用的是 的手法,“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高度抽象、概括,宛如中国画中的写意山水,寥寥几笔,就 传达出了景物的形与神。(2分)16 .甲、乙两文作者都寄情于山水,但表达的情感各不相同,请作简要说明。(2分) 【参考答案】12 . (1)这里指飞奔的马(只解释为“飞奔的马”亦可)(2)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这 里指酒杯(只解释为“酒杯”亦可)(每字1分,共2分)13 . C (2 分)14 .夏天水涨,江水漫上小山包的时候,上行和下行的船只都被阻,不能通航。(“襄”、 “沿、“溯”必须译正确,译错一字扣1分,扣完为止,2分)15 .大笔点染;白描。(每空1分,共2分)16 .甲文表达了作者对三峡的欣赏与赞美之情(1分);乙文表达了作者清高自赏的感情 和淡淡的愁绪(1分)。(甲文假设只答“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之情”给0.5分,2分)(2013湖北襄阳)【甲】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假设奔,夹岸高山, 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分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 嘤成韵。蝉那么千转不穷,猿那么百叫无绝。莺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心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节选自与朱元思书)【乙】崇桢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潮。大雪三R,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争孥一小舟,拥霆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淞沆扬,天与云与山 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而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选自陶庵梦忆)【注】孥:撑(船)。春(cui)衣:毛皮的衣服。淞:水气凝成的冰花。沆场(hang dang ):天上的白气。芥:比喻细微,微小。白:酒杯。10.解释选文中加点字的意思。(4分)互相行邈 (2)扬谷忘反(3)上下一白(4)及下船11.以下句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2分) ()A.急湍彦箭/人之所欲莫存于生B.百叫无绝/以为妙绝 C.余强饮三大白/项为之强D.问其姓氏/其真无马邪 12 .翻译以下句子。(4分)(1)横柯上蔽.在昼犹昏。译文:(2)湖中焉得更有此人!译文:13 .填空和简答。(5分)(1)甲文通过描写富春江的山水,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分)(2)乙文中“雾淞沆硕舟触中人两三粒而已”几句意境优美。有人依此作T 一幅画, 请你为这幅画加个标题: o (1分)(3)甲乙两文画线句都写环境的幽静,但艺术手法不同,请简析。(2分)【参考答案】10. (4分) 比高(2)看到(3)全,部到,等到 每空1分。11. (2 分)A12. (4分)(1)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还像黄昏一样。(2分,每小 句1分)(2)潮中怎么还能有这样的人! (2分)“焉” 1分,解释为“哪里”也算对;语义连贯1分。13. (5分)(1)厌弃尘俗,向往自然。(2分)“向往自然”写成“寄情山水”也算对。(2)例如:湖山夜雪(1分)写成“湖中赏雪图”、“雪夜赏西湖”、“湖心亭看雪”等也算对。(3)甲文以声音衬托幽静(以闹写静),乙文文字简练,直接写静。(2分)每点1分。甲文写成“以动衬静”也算对。(2013江苏盐城)【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 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 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那么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山献多生怪柏,悬 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 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三峡)【乙】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余孥 一小舟,拥毒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淞沆碰,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 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湖心亭看雪)24、解释下面加点词的含义。(2分)圉乘奔御风()翼间千二百里()建日更定()湖中人鸟声绝()25、下面各组中,A、展多趣味B、飞漱其囱C、凄孥一小舟D、上下二白*25、下面各组中,A、展多趣味B、飞漱其囱C、凄孥一小舟D、上下二白*)(2 分) 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此皆虚实*又何固焉*荆国有爰于地而缺乏于民长烟一空26、用现代汉语翻译【甲】文中“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这句话。(2分)译文:27、下面分析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2分)A、甲文第段“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句,是通过侧面描写的方法,表现山远山高。B、甲文第段“清荣峻茂”四字状四物,表现了 “水之清澈,树之繁密,山之高峻, 草之茂盛”,表达了本文语言简约凝练的特点。C、甲文布局巧妙,前后照应。如末段写“空谷传响,哀转久绝”,巧妙照应了首段的“两 岸连山,略无阙处”。D、“独往湖心亭看雪”中的“独”字,映衬出环境的幽静、空旷,也暗示作者的“痴”。28、甲、乙两文中的画线句,都是从什么角度写景的?这两处景物描写各有什么作用? (4分)【参考答案】24、(2分)即使代词,那代词,这都25、(2 分)D26、(2分)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自”“亭午”“曦”三个词 翻译准确,可得总分值,否那么扣分)27、(2 分)A28、(4 分)甲文、乙文都是从听觉方面写景的。(2分)甲文画线句描写三峡秋天的凄清,渲染了一种凄异的气氛,使人感到无限的悲凉(1分)。 乙文画线句描写出雪后西湖万籁俱寂的景象,使人感到冰天雪地的森然寒意,表现出作者孤 寂(或孤傲)的情怀(1分)。(注意:意境须答出“景”与“情”)(2011湖北咸宁)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 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存交横,盖竹柏 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乙】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孥一 小舟,拥香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淞沆磁,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 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B.之:助词,的/助词,的;C.是:这/判断词,是;D.折:折断/曲折;应选Bo【11题详解】此题考查的翻译能力。直译为主,意译为辅。(1)重点字词:俱,者K;绝,消失。(2)重点字词:皆,者B;雪,积雪;见,看见。【12题详解】此题考查文言文断句。可根据句意及语法结构等断句。翻译为:愉快地吃饱,然后画一 幅雪景图,以寄给高僧欣赏。故可断句为:欣然一饱/随作雪景一幅/以寄僧赏。【13题详解】此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分析。根据“徘徊凝览,以发奇思”的意思“徘徊其间,仔细凝 视观览,以萌生奇思异想”分析,符合“沉醉雪景、流连观赏”的要求。据此回答即可。【14题详解】此题考查文本表达情感。甲文用清新淡雅的笔墨,描绘了雪后西湖宁静清绝的景象,表 现了作者的志趣,同时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故国(明朝)的怀念之情。据此得出答案:家国 之思(故国之思等)。乙文通过描写雪后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据此 得出答案:自然之乐。【参考译文】【甲】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边。大雪接连下了多日,湖中游人全无,连飞鸟的 声音都消失了。这天初更时分,我撑着一叶小舟,裹着细毛皮衣,围着火炉,单独前往湖心 亭看雪。湖面上冰花一片弥漫,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湖上的影子,只 有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乙】四周的树林都被积雪覆盖,登高远眺看到白雪如同柳絮一样在风中起舞,山峰积 雪如同堆砌的玉,寒鸦在城角翻飞,由中万壑都铺上了一层银色。没有树木,却在飘花,片 片如同苏子瞻所描绘的赤壁景色;不用装点,散落之粉点点如同原宪藜羹中的楼。飞散的雪 花飘入林中,强劲的回风折断竹子,徘徊其间,仔细凝视观览,以萌生奇思异想。描绘飘着 雪冒出云彩之景致,呼唤松子、茶茗的情景。围着火炉烤山芋,美美地吃饱,随后画了一幅 雪景,以便寄给名僧评赏。(2021辽宁本溪)【甲】三峡郦道元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 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那么素湍绿潭,回清侄U影,绝崛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 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 日:“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乙】湖心亭看雪张岱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 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张岱湖心亭看雪)20.解释以下句中加点的词。(3分)念无与为乐者余强饮三大白而别相与步于中庭 21 .下面两个句子所描写的景物各有什么特点? (2分)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芳交横,盖竹柏影也。雾淞沆碰,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22 .根据甲乙两文内容,完成下表。(3分)选文时间景情甲文(1)月景闲情乙文更定(2)(3)【参考答案】23 .考虑、想到 我在24 .空明清丽 疏影摇曳 似真似幻冰花弥漫 水天一色25 .夜(晚上、夜晚) 雪景 痴情(2011浙江金华丽水)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一小舟,拥香衣 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淞沆场,天与云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 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 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 更有痴似相公者。”【丙】登泰山记(节选) 姚鼐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 也,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 于泰安。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 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 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去苍山负雪 明麴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徒如画,而半山居雾假设带然。戊中晦,五鼓,与子颖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 中白假设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 或曰,此东海也。回视H观以西峰,或得H,或否,峰皓驳色,而皆假设偻。8 .以下对文中划波浪线局部的断句,完全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9 .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C.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儿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D.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10 对以下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疾:快B.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绝:消失C.泰山之阳,水西流西:向西D.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限:限制11 .以下对三篇选文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甲文是一篇著名的山水散文,结构严谨,作者用凝练生动的笔墨描写了长江三峡雄奇 险拔、清幽秀丽的特点。B.乙文通过追忆在西湖乘舟看雪的一次经历,运用表达描写等手法,写出了雪后西湖清 新雅致的特点。C.丙文表达了作者和友人一起冬日登泰山观日出的经过,生动地描绘了泰山瑰丽的景色 和日出时的壮美景象。D.三篇文章都通过写景抒发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之情,不同的是甲乙两文流露出了 作者仕途不顺的惆怅之感。12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8分)(1)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4分)(2)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假设偻。(4分)【参考答案】(1)此题考查学生的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然后结合句意分析。 句意为:人们都叫它天门。一路上大雾弥漫、冰冻溜滑,石阶几乎无法攀登。等到已经登上 山顶,只见青山上覆盖着白雪,(雪)光照亮了南面的天空。故断为:世皆谓之天门云/道 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应选:Co(2)此题考查

    注意事项

    本文(《湖心亭看雪》比较阅读17篇(历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含答案与翻译)(截至2021年).docx)为本站会员(太**)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