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信息技术优化小学语文课堂.docx
运用信息技术,优化小学语文课堂陕西省商洛市镇安县第三小学【摘 要】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教学辅 助设施,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兴趣,更高效的上好语文 课是很多小学语文教师特别关注的问题,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践证明,合理利用多媒体,对于优化课堂、有效开启学生的想象力 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多媒体技术,对于21世纪的小学语文 教学改革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为高效课堂的实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关键词】信息技术优化小学语文教学策略运用信息技术辅助小学语文教学,不仅能多渠道地刺激学生的感 觉器官,而且能使教学内容化静为动,化难为易,突破学生对学习时 空的限制,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从而内化学生的素质,最大限度地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何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是我们所有教师值 得去考虑的一个问题。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信息技术与语 文教学的优化作阐述。1、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优化课堂导入“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上课伊始,教师是否能抓住学生的 注意力,把握学生注意的心向,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这对一堂 课的成功至关重要。注意的心向,是一种学习者倾全力于学习的内部 状态。学生是否集中和维持这种心向并贯穿于整个语文课的学习和训 练过程之中,直接影响着语文学习的效果。“导入”是一堂深中提供 给学生的第一感知,导人讲究“第一锤就敲在学生的心上“,应注重 它的吸引力。多媒体课件集“声、色、画、乐”于一体,色彩丰富的 画面,生动可感的声爵有利于特定意境的创没,学生置身其中,其景、 其物、其人仿佛触手可及,引发了学生极大的兴趣,唤起强烈的探索 欲望。学习便成了一种轻松愉快、主动求索的过程。2、运用信息技术突破教学重难点信息技术在综合处理和控制语言、文字、声音、图像等方面具 有高超的能力,运用这一特有功能,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变静态为动 态,从而化枯燥为生动,化静为动。课堂教学要完成认知目标,就需 要解决好“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这两个常规问题,在传统的小 学语文教学中,解决这两个问题的方法有多种,如语言表达、挂图展 示、动手操作、板书解析、讲练结合等。然而,常信息技术与之进行 了有机的整合,便会使常规的课堂教学如鱼得水,过去老师口诺悬河 的解说,手舞足蹈的比划,表格挂图的机械呈现等手段立刻相形见纳。 利用信息技术,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上有着别的手段无法实现的优 势。例如,白杨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抒情散文,通过赞美白杨树, 讴歌了边疆建设者建设边疆、扎根边疆的奉献精神。课文虽然篇幅不 长,却构思精巧。通过对白杨的赞美歌颂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建设 者,歌颂他们无论在怎样艰苦的条件下都能像白杨那样坚强、不软弱, 也不动摇的崇高品格。这既是教学的重点,又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另 外,白杨是20世纪60年代初的作品,现在的小学生对那时的社 会背景很陌生,这就给本文的学习加大了难度。为了在课堂教学中突 出重点、突破难点笔者是这样做的:一是利用“戈壁滩上的白杨树” 的视频突出教学重点。当学生通过自学、讨论体会了白杨树“高大挺 秀”的外形特点和“生命力顽强”的品格特点后,播放自制的戈壁 滩上的白杨树,画面上,一排排高大挺拔的白杨树,在漠漠黄沙中 呈现出蓬勃的生命力。学生在学习感悟、想象语言文字的基础上,看 到这样富有震撼力的画面,直观地验证了白杨树的特点,所配优美的 音乐使学生进入了一种美的情境之中,接着再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课文,学生就自然而然入情入境了。二是利用“建设者建设新疆及新 疆变化”的录像突破教学难点:了解新疆建设者的品格,发现白杨树 与建设者的共同点。当学生通过交流查找的资料,初步了解了一些新 疆建设者建设新疆的事迹后,再放这段录像,学生们亲眼目睹了边疆 建设者艰苦创业的情景和新疆翻天覆地的变化,心中充溢着对建设者 由衷的敬佩。同时也发现了建设者与白杨树的共同点:扎根边疆,建 设边疆。三是利用“文字片”和“图文片”巩固教学难点。在学生通 过比照发现了白杨树与建设者的共同点后,用自制的“文字片”出示 爸爸说的话,请学生朗读,从而进一步理解爸爸说的话的深刻含义: 借对白杨树的赞美来表达对边疆建设者的赞美之情。从白杨一课 的教学中不难发现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所起的画龙点睛的作用正 是因为它要解决的问题往往是教学中的重难点,是借助其他教学手段 难到达最正确效果的局部。3、运用信息技术抓牢课堂学练结合众所周知,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就在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增强口语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而素养的提高、能力的增强,关 键在一个“用”字。在运用中领悟,在运用中发现,在运用中创造, 这是学好语文的关键。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充分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提 供多渠道的训练途径,从学生“学”的实际出发,抓住训练点,将信 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有机整合,提高课堂容量,加快教学节奏,删 繁就简,将节约出的珍贵时间还给学生,将语文学习的主动权真正交 还到学生的手上,让其自由进入运用的广阔天地,找到自身语文能力 的缺乏之处,体验到成功与进步的喜悦,获得增强语感能力、养成积 累习惯、促进语文知识向语文能力转化的“原动力”,为学生语文能 力的可持续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总之,信息技术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教学手段。教师借 助这一教学手段,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突破教学重难点,培养 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可以促进教学思想和观念的转变,引起教学内容、 方法、模式的更新,形成师生角色的新转化。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 善于通过信息技术手段辅助教学,为学生的多样化学习创造理想的环 境,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认知、探究和解决问题的场所,从而到达教 学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