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信息技术论文:小学生不良网络使用行为的成因分析与干预策略研究教学内容.doc
Good is good, but better carries it.精益求精,善益求善。小学信息技术论文:小学生不良网络使用行为的成因分析与干预策略研究-类别:小学信息技术论文小学生不良网络使用行为的成因分析及干预策略摘要:当前,互联网已经成为少年儿童成长发展的社会基础设施,获取信息、定向搜索、休闲娱乐、高效工作和优化生活已成为少年儿童基本的网络需求,并为他们的成长、学习、工作、生活、思考、奋斗提供了新的实现方式。但是,“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互联网的普及一方面提高了生产力、促进了社会发展,另一方面也在安全、管理、道德等方面给我们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本文对沉迷网络游戏和网络聊天这两种小学生典型的不良网络使用行为进行了归因分析和相应的干预策略研究。关键词:小学生不良网络使用行为成因干预策略一、背景调查据CNNIC发布的第3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止2012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到5.3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39.9%;中国手机网民规模已达到3.88亿。青少年学生网民已经接近1.43亿,学生在网民中占有率高达26.6%,每周平均上网时长为19.9小时,其中每周上网超过20小时的学生占总人数的16.6%,超过40小时的占5.9%。青少年学生网民对互联网娱乐功能的使用超过对任何一种其他功能。对于每周需要上课5天的中小学生,每周上网超过20个小时的学生人群应该引起家长老师的注意,超过40小时的人群应该被重点关注。我们以本校四到六年级的小学生为样本进行小范围调查显示:有95.6%的同学表示自己对互联网娱乐功能的使用超过对任何一种其他功能,主要是网络游戏和网络聊天,有32.7%的同学表示自己每周平均每天接触网络游戏和网络聊天的时间超过一小时,有25.6%的同学表示自己每周平均每天接触网络游戏和网络聊天的时间超过两小时,而几乎所有同学都认为接触网络游戏和网络聊天会不同程度地影响自己的身体健康和学业成绩,如接受调查的同学中视力不达标的占比高达89.6%,而且学业成绩均有不同程度的下滑。在本次调查中我们还发现一些比较严重的现象,比如:家里不让上网,有些孩子就12小时泡在网吧,不食三餐;有的甚至夜宿网吧,害得家长四处寻找;有些孩子在游戏世界里随意骂人,“杀人”,并将这些不好的习惯带入了生活中,致使个性变得冷漠,情绪容易激动、失控;有些孩子迷恋网络聊天,以至于影响到了他们正常的社会交际,甚至有被网友诈骗的案例发生。二、成因分析通过调查,我们认为目前小学生典型的网络不良使用行为主要表现为沉迷于网络聊天和沉迷于网络游戏两方面。经过大量的问卷分析及个案分析,笔者认为两个沉迷是由以下几大原因造成的:(一)孩子的感情需要被忽视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将人的需要划分为五级: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感情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我们的孩子在第一和第二级的需要上都能得到满足,但感情的需要往往很难得到满足,这一层次的需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爱的需要,即人人都需要伙伴之间、同事之间的关系融洽或保持友谊和忠诚,人人都希望得到爱情,希望爱别人,也渴望接受别人的爱。二是归属的需要,即人都有一种归属于一个群体的感情,希望成为群体中的一员,并相互关心和照顾。感情上的需要比生理上的需要来的细致,但却往往被我们的家长、老师所忽视。作为城区小学,我们的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且以楼房式独门独户的家居结构为主,这在某种程度上不利于身为独生子女的孩子与同龄伙伴交流。在工作生活压力较大的今天,他们的父母极有可能因忙于工作和生计而忽略了与子女的情感沟通。那么在现实生活中缺少情感交流的学生,便会在网络中寻找可归依的群体,迷恋于网上的互动生活。(二)孩子的尊重需要被漠视人人都希望自己有稳定的社会地位,要求个人的能力和成就得到社会的承认。尊重的需要又可分为内部尊重和外部尊重。内部尊重是指一个人希望在各种不同情境中有实力、能胜任、充满信心、能独立自主。总之,内部尊重就是人的自尊。外部尊重是指一个人希望有地位、有威信,受到别人的尊重、信赖和高度评价。马斯洛认为,尊重需要得到满足,能使人对自己充满信心,对社会满腔热情,体验到自己活着的用处和价值。由于现阶段中小学生的学习压力较大,在学校里,一个学生成绩的好坏往往成了评价学生优劣的唯一标准。当学生在学习上经常遭受挫折,又得不到家人、老师和同学理解的时候,他们就会产生自卑感,为宣泄心中的苦闷,逃避不愿面对的现实,往往在网上寻求安慰、刺激和快乐。许多人,尤其是男生,热衷于玩电脑游戏,因为游戏可以抛开现实社会的种种规则,通过键盘重新定位自己的身份,财产,相貌,性别和性格,也可以亲自设置战场,装备,军队,在这里面不需要任何背景关系,只要懂得如何操纵电脑就行,就可以挑战一切在现实中不能挑战的,其内容大部分是充满血腥和暴力的打斗或战争。一方面他们通过这种渠道发泄潜在的攻击、愤恨或仇恨的能量,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能赢得受人尊重的地位,只要你具有较好的计算机技巧,在游戏里你就是万能的上帝,游戏里的每个玩家都对你心悦诚服,这是现实社会中无法相比的。另外,我们的孩子在课余时间三五成群地对网络游戏、网络视听等津津乐道、眉飞色舞,如果一个孩子不懂网络,不谈网络,那他会倍感孤立,显得落伍。为了有谈资,为了合群,必须上网。这是一部分学生最初接触网络,接触游戏的理由。(三)孩子的自我实现需要被限制青少年时期是人生中自我意识和叛逆心理最强烈的时期,他们急于摆脱学校、教师、家庭的管制,丢开书本,追求独立个性和成人化倾向,确立自我价值。而现实生活中往往只有少数学习成绩优秀的同学能够获得外围社会的肯定评价,实现自我的价值。更多的同学成为了被埋没的金子。而网络恰好提供了这样一个虚拟的空间,它自由平等的特性,为青少年创造了“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天地。在网络上人人平等,在匿名的保护下可以畅所欲言,不用担心受到什么审查,带来什么惩罚,而且观点越新、奇、特,可能得到的反响越大、回应越多,这也是网络吸引青少年的一大原因。(四)健康的休闲娱乐方式被压制当前,我国经济在迅猛发展,但政府对教育及公益事业的建设相对滞后,民间组织和社会团体的力量更是微弱,不能给青少年学生提供接触社会进行实践活动的广阔舞台。而学校为了不出安全事故,也取消了诸如春游之类的社会实践活动。现在的学校普遍存在这样一种倾向:希望学生乖,别出乱子,那最好就是只会读书,永远只待在校园里。而我国基础教育的投入严重不足,大部分学校校园里基本没有什么像样的活动设施,而老师们更是拼命压制学生好动的天性,生怕出一点点安全事故。爱动爱玩是小学生的天性,既然校园里满足不了玩的需求,那孩子们就只能向校外去寻找娱乐项目。然而遗憾的是,我们的社会也没有给我们的孩子提供一些健康的娱乐场所,回家也只能是看看电视。娱乐场所匮乏,娱乐方式单一,因此满大街的网吧就成了最吸引孩子们的地方,游戏和聊天成了最吸引孩子们的娱乐方式。三、干预策略针对以上种种原因,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以下策略对小学生不良网络使用行为进行干预:(一)尽量满足孩子的感情需要如上所说,孩子们迷恋于网络游戏和网络聊天,主要是因为在现实生活中得不到家长、老师的关爱。因此,作为孩子的父母,要多与孩子沟通,及时了解孩子的上网情况。可以有的放矢地对孩子进行教育。不了解孩子的情况,怎么能教育孩子呢?为了让子女健康上网,家长无论多忙,也一定要抽出时间,和孩子谈谈上网的话题,并就孩子经常访问的网站及网上内容进行交流。有了共同语言,孩子才会把你当“自己人”,你的正确观点,也才有可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广大家长应该抽空与孩子一起上网,除了上网学习之外,积极鼓励孩子参加一些有益的网上活动,比如网上电子贺卡比赛、网页设计比赛、自建家庭网站、参加网上知识性聊天活动、网上购物、在网上读书和欣赏艺术作品等等。当然,除了和孩子一起上网外,更应该多带孩子去亲近大自然,这样可以让孩子发现世界上原来还有那么多美丽的地方,还有那么多有趣的事情,让他们从心底里明白,现实世界远比网络世界有吸引力。(二)努力提升孩子的网络道德水平网络是把双刃剑,你可以利用它沉迷于网络游戏和网络聊天,也可以利用它搜寻资料,辅助学习,关键在于如何引导。作为信息技术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积极引入网络道德教育,介绍一批适合青少年访问的优秀网站,努力将网络有益于学习生活的功能展示给学生,引导他们积极,健康地使用网络。对于网络中的一些负面信息,要教会学生甄别能力,自律抗诱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网风”与“网德”,从而培养学生自觉的网络道德意识,提高道德自我教育,网络自律的能力,逐步养成科学,健康的上网习惯。作为家长,也应该以身作则,不能说自己都玩游戏入了迷,还要求孩子科学合理地使用网络,这不现实。(三)精心搭建展现自我的舞台我们现在的孩子在现实生活中得不到周围社会的承认与尊重,不是因为我们的孩子不优秀,而是现行教育体制的评价体系有问题,一元的评价体系往往两眼死盯着学生的学业成绩,然而这些学习成绩优秀的孩子毕竟是少数,大部分学习成绩平平,甚至学习成绩比较落后的同学,无论他们多么努力,无论他们身上有多少其他的闪光点,总也得不到他人的肯定。久而久之,他们便被埋藏起来了,变得沉默寡言,自卑内向,转身投向网络游戏和网络聊天的怀抱。因此,我们应该为学生搭建一些展现自我的舞台,比如成立各种兴趣小组,组织各类社会实践活动,以多元的评价方式去发现每个孩子的优点,给予合理的评价,使他们在活动中取得成功的喜悦,获得他人的尊重,使他们重新树立起对现实生活的信心,从而慢慢地从网络世界里走出来。(四)大力推广健康的休闲方式随着新农村建设的逐步推开,每个村居基本上都建立起了大众健身场,我们应该利用好这些场所,引导孩子们开展各种体育活动,如篮球、羽毛球、乒乓球、轮滑等。只要生活变得充实了,孩子们的那颗沉迷于网络的心一定会回归现实生活。四、结论作为信息时代的参与者,信息技术工具已经成为我们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只有健康合理地使用好,才能对我们孩子一生的成长有益。小学生沉迷于网络聊天和网络游戏等不良网络使用行为的背后,是家庭、学校、社会对我们孩子的关爱缺失、引导不足、监管不力。我们的家长应该适当地放一放手头的工作,陪孩子们出来走走;我们的学校应该适当地改变一下单一的评价体制,建立多维立体的评价体系,积极引导孩子们参与各种活动,为每一个孩子提供展现自我,提升自我的舞台;我们的社会应该更多地建设公共活动场所,使我们的孩子课余时间有足够的活动空间。只有通过学校、家庭、社会的多方努力,才能使我们的孩子成为信息时代的合格人才。参考文献:1. 谢弗(Shaffer,D.R.).发展心理学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2. JerryM.Burger.人格心理学M第七版.陈会昌等译: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03. 尼葛洛·庞帝.数字化生存M胡泳等译:海南出版社,1997华伟.网络交往对青少年自我形成的影响J青年探索2002年第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