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论文:浅谈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几点策略说课材料.doc
-
资源ID:52330053
资源大小:123.50KB
全文页数:10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小学科学论文:浅谈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几点策略说课材料.doc
Good is good, but better carries it.精益求精,善益求善。小学科学论文:浅谈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几点策略-小学科学论文浅谈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几点策略摘要:小学科学课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细化到每节课,就是对应的三维教学目标。科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需要采取一定的策略和方法来实现新课标提出的三维目标。本文针对教学中如何对待前概念,如何提问,如何面对探究实验,提出几点看法和建议。关键字: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新课标一、 前言:小学新课标课程改革已经进行多年,取得了一些成绩,也出现不少问题。小学科学这门课程经历了常识、自然这些名称之后,变成现在自己专业的名称:科学。科学课的目的是什么?科学3-6年级科学课程标准里是这样说的: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义务教育阶段的核心课程。什么是科学素养,国际上普遍将科学素养概括为三个组成部分,即对于科学知识达到基本的了解程度;对科学的研究过程和方法达到基本的了解程度;对于科学技术对社会和个人所产生的影响达到基本的了解程度。目前各国在测度本国公众科学素养时普遍采用这个标准。只有在上述三个方面都达到要求者才算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公众。那怎样去培养科学素养?这个问题听起来似乎很宽泛,很理论,好像是教育研究者们去思考的问题。其实,我们把它分解下来,其实就对应着每节课的教学目标,作为一线教师,关注点就是如何让我们的科学课达到课堂教学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而怎样通过课堂的四十分钟时间,饶有效率地实现这些目标,更是科学教师们迫切要探索的问题。笔者通过个人一点点经验以及其它同行前辈的论文资料,总结出几点关于课堂教学的注意点。关注学生的前概念小学生上科学课的时候,已经不是一张白纸,对于科学课讲授的概念,他们往往是有自己的生活经验的,这些经验形成了他们的前概念。前概念都正确吗?并非如此,它们大都是与事实有出入,甚至是和事实相悖的。老师上课时,如果只是简单粗暴地否定他们的前概念,往往无法达到理想的效果,因为生活经验对于他们留下的印象是相当顽固的。更好的方法是从学生的前概念入手,暴露,提炼和加以利用,最后让学生构建出一个全新的厚实的概念。在教学中,我们具体要做的有两步:第一步,暴露前概念让他们错误的前概念显示出来,具体方法有对话法,画图法,问卷调查法等等。以画图法为例子,比如在教授点亮小灯泡这节课的时候,学生需要明白只有当电流要通过灯丝,并且有一个完整的电路存在时候,才能够使小灯泡发亮。实际教学中发现,有些学生对于电流路径的认识有不正确的前概念。于是,老师上课时,先请学生画出电流从电池出发之后,如何到达灯丝。有些同学会画出来电流从正极出来到达灯丝就停止,有些画出电流从负极到达灯丝,有些画出同时从正极和负极出发,到达灯丝。画出来之后,老师才看到学生脑子里电流到底是怎么流的。在学生内隐的前概念显示出来之后,我们才能对症下药,基于此的教学,是真正立足于学生的教学策略。第二步,基于前概念,转变前概念。二、 利用学生的错误,教师要思考设计出来更加利于学生思维的教学桥段,从而促进其前概念的转变。在学生的前概念已经暴露出来的前提下,不妨试着把这个错误放大,让其它同学一起来分析分析。同样以点亮小灯泡为例,把评判对错的机会和讨论空间给予学生,教师只做必须的提醒和总结。学生在经过讨论之后,是可以明白正确的电流路径的。剖析错误,才能更好利用错误的价值。所以,对于学生的前概念错误,不妨以这种理性的批判的态度去对待,须知真正的科学探究的路上是要面对很多错误的,即便我们现在得到的科学概念也是修正过多次的。关注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理想的科学课堂上,学生自己要能够提出问题,但是,我上课的过程中,多数情况下还是老师向学生提问。经过几次课下来,我发现即使我问班级里学习最好的同学,他也会有不知道应该怎么回答的时候。并且,有时候,明明是很简单的问题,回答的人也是寥寥无几。思索下来,看来问题出在我的提问水平上。那究竟怎样的提问,可以让学生可以接得住,能够让教学进行下去?我查询之后,发现良好的提问至少要考虑这几个方面:1、问题的表述是否指向明确。这条规则很基本,也很重要。比如,做实验的时候经常让学生观察。以食盐在水中溶解了为例,学生分别把食盐和沙子放到水中,教师提问,“你们观察到了什么?”这个问题的目的是让学生回答出食盐和沙子在水中的溶解情况,而学生不知道,往往会从各个角度回答,观察到水的颜色变化,观察到水表面漂浮着什么,观察到沙子沉在地下等等。所以,不如一开始就明确提出“观察到食盐和沙子在水中有什么现象?”2、问题难度是否合适。假如问题的设计难度过大,偏离了学生已有的认知能力,就会降低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反之,难度过低,既不利于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而且也会让学生感觉到这个问题的缺乏价值,变得不屑于回答。3、问题是否具有一定梯度。一个班级中难免有学生能力强和学习能力弱的学生,假如一视同仁,势必会造成“有人吃不饱,有人撑死”的现象。以控制铁生锈的速度教学为例,对学习能力和认知心理较差的学生可以提问铁生锈是什么变化,对于学习能力和认知能力稍强的学生,可以提问铁生锈是什么和什么作用的结果。对于学习能力和认知能力强的学生,则提问如何控制铁生锈的速度。这种提问方式,对于学生来说,既有思维能力的发展,也可以体验回答问题的愉悦。三、 4、能否激发出学生主动提问的热情。科学探究首要一步可谓是提出问题。以往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常用讲解式,学生大多习惯了听讲,也习惯了教师提问,学生解答这样的提问方式,而我们的终极目标是培养他们提问题的能力。所以,想办法,课堂上用精彩的导入,比如新奇的演示实验,有趣的各种图片,多媒体的应用等手段,激发出学生探究的热情,让学生自己觉得有意思,有兴趣,想要知道得更多,那么自然而然地,学生会提出很多有价值的问题。科学探究要做实验科学课程不仅少不了演示实验,更少不了学生的探究实验。通过小组合作实验,学生经历提问,假设,设计方案,实验,结论一系列科学探究的过程。但是,常规教学中,当我们结合到本地的实际情况,往往会发现某些课程中的某些实验操作起来复杂,不便。特别是实验材料,假如是小组实验,那么教师除去花精力和时间搜索材料之外,还要考虑材料的数量。比如: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一课中,教材要求教师要为学生准备三份材料,第一份包括很多生活材料:胡萝卜、石块、蜡烛、橡皮、回形针、空瓶子等等。第二份和第三份是控制变量的材料。工具箱提供的轻重一样,大小不同的塑料圆柱体和大小一样,轻重不同的塑料圆柱体,为的是让学生去发现,质量相等,大的容易浮,小的容易沉;大小相等时,重的容易沉,轻的容易浮。面对这样一节“材料丰富”课,一般有两种处理方法:1、做成演示实验.这样材料数量可以减少很多,存在缺点是学生缺乏亲身体验,观察不清楚,印象不深刻。2、发动学生自己准备材料。比如第一类的生活材料,老师只要布置下去,让学生自带材料,然后自己再准备控制变量的第二组即可。我认为,教师可以在适当的时候采用第二种策略,除非是一些日常难以获得的,罕见的材料,否则学生应该容易找到。而且准备材料的过程,学生不仅有对材料的仔细观察和认识过程,而且通过自己搜寻材料,也是对学生实践能力的一种培养。另外,我认为有条件的情况下,教师尽量让学生多做小组合作实验。这涉及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在科学课程中,我们不单单希望学生掌握多少知识,定理,或者学生做事情的方法和技巧,我们也希望他们可以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可以形成团结协作的精神,继续保持对于大千世界的好奇心,包括对大自然,对宇宙等的兴趣等等。我发现,当我布置下去下节课做什么实验,要什么实验材料的时候,大部分小组成员会事先商量好各自要带的东西,在课堂中一起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虽然他们大都还不会主动分析现象产生的原因。小组合作的好处在于学生可以体验集体工作,集体解决问题的过程。考虑到人毕竟是社会动物,尤其在当今社会,各项工作的分工越来越细致,工种之间合作的机会越来越多,是否具备良好的协作能力也往往关系到工作能否顺利完成。所以我觉得在小学阶段,小组合作探究实验的方式不仅对于提高科学素养有作用,对于他们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也是有积极意义的。最后,笔者认为,小学阶段科学课的目的不在于他们掌握了多少科学知识,不在于实验操作有多么熟练,而在于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养成基本实验操作规范和习惯。回过头来,科学素养的培养绝对是任重道远的,绝非一朝一夕所能成就。在如今信息爆炸的社会,普通人没有点科学素养,他可能轻信各种伪装起来的谣言,例如当年的“抢盐”风波。多出来的盐还好处理,假如是其它事件呢,比如说那些泛滥的推销根本不需要的保健品的,直接关系到人的健康,这样的事情会不会后果更严重.那么,往大了想,一个没有科学素养的民族呢,当它面临环境问题和经济问题的矛盾选择时,倾向哪一边,是不是会影响更多人,后果更难以承担?我们现在的学生今后大部分是普通人,面对生活种种问题,我希望他们能做出恰当选择。少部分会成为有成就的人,我希望这一部分人更加具备看问题的科学态度和远见卓识。作为一个再平凡不过的启蒙老师,我希望通过这些教学策略的摸索或者是错误尝试,可以将更多学生领进科学的大门。参考文献:1姚正东.为转变“概念”而教小学科学基于前概念的教学策略J.小学科学:教师,2011(1):68-682蒋建栋.小学科学实验有效性的思考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2(11):112-1123姜小卫.如何有效开展科学课小组实验活动J.教学月刊:小学版,2012(6):18-194王军.浅谈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如何实施探究性学习J.治学之法,2012(10):45-465房小龙.小学科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探讨J.小学科学:教师,2012(11):7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