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五年级下册《山水画》教学设计说课讲解.doc
-
资源ID:52332106
资源大小:405KB
全文页数:8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小学美术五年级下册《山水画》教学设计说课讲解.doc
Good is good, but better carries it.精益求精,善益求善。小学美术五年级下册山水画教学设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美术出版社)第十册美术第十四课山水画【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欣赏中国山水画的表现特点,初步了解山水画几种常见的表现方法,2、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中国画的各种皴法,指导学生在表现过程中运用相关技法及笔墨要求,表现简单的山水景色。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山水画的热爱之情,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二】教学重点了解中国画的特点,掌握中国山水画一定的表现技法,表现自然景色。【三】教学难点水墨浓淡的笔墨变化,中国画点线的技法以及山水画构图。【四】教具学具准备1、教具:山水画中国画、中国画的工具与材料、多媒体教学资料;2、学具:中国画绘画工具。【五】教学过程:一、组织课堂,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欣赏中国历代着名山水画,初步了解我国山水悠久的历史及发展过程,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热情和学习兴趣。与西洋画中的风景画做比较,强调中国画意境及诗书画的一体。引导欣赏感知中国画中的三远:高远。深远。平远。2、揭题:山水画二、讲授新课:1、新授山水画是中国画科之一,具有几千年的悠久历史:简称"山水"。描写山川自然景色为主体的绘画。在魏、晋、刘朝,逐渐发展。但仍作为人物画的背景;至隋、唐,已有不少独立的山水画创作;五代、北宋而益趋成熟,作者纷起,从此成为中国画中的一大画科。主要有青绿、金碧、没骨、浅绛、水墨等形式。在艺术表现上,讲究经营位置和表达意境。引导学生观察课本画面,思考:A造型特点B技巧运用C表现手法D感受E如何表现F绘画步骤2、山水画作品欣赏。游春图展子虔这幅画是我国现存着名画作中最古老的一件山水画卷。这幅作品在透视关系的处理上,已开始注意客观物体之间远近、高低、大小的一般关系和深度层次,把山水画发展成较为合乎比例关系的新格局,历来被评论家视为"开青山绿水之源"的重要作品,在山水画发展史上具有奠基的意义。3、师生共同讨论如何运用中国画材料,工具进行描画,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体验水墨交融的笔墨情趣。4、讲授示范表现山水画技法A皴法B披麻皴C斧劈皴D点苔。讲解示范在造型中线条的运用,笔墨的技巧等等。5、画山石一般可分为四个阶段:(1)勾。用墨勾出山石的外形和主要轮廓。(2)皴。用墨皴出山石的脉络纹理。(3)染。用淡膜一次或多次染出石形的凹凸。(4)点。最后着色点苔。三、引导创作1、欣赏课本范图及其他学生的优秀山水作品。激发学生创作欲望。2、小组讨论创作想法,交流练习过程中的一点成功之处,集思广益。3、请学生讲述自己的构思及表现形式,师及时表扬及进一步启发,引导并强调构图及笔墨的用法。水墨的焦浓重淡轻干湿等等。四、学生创作,教师辅导1、以线为主的方法,也可以用大块面墨色与点,线,面相结合的手法来表现山水画。2、巡视。提醒学生在创作中灵活运用技法。注意构图,处理远近关系等。3、帮助个别后进学生的造型创作。五、作业展评生自评、互评,选出优秀作品并说出喜欢的理由。五、课后拓展1、通过观察和大胆的想象,创作有新意的作品,表现家乡的自然景色,体现创造的乐趣。2、利用网络欣赏更多的中国画名作,了解中国艺术大师的作品风格。教学反思通过学习,我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新课改的精神,运用所学到的课程改革理念,尝试来上这一节改变自己教学习惯的山水画课,希望收效良好。画家亨利曾说,绘画就是拉根线条去散步。这句话形象地描述了绘画和玩的关系。在教学过程中,我通过游戏的形式,让学生在水墨之间尽情玩耍,感受水墨线条的浓淡干湿和曲直粗细的变化,感受水墨线条的丰富性和动态美。学生用水墨的点线表现人物、动植物和场景,表现实在的事物和想象的事物,表现愉快的事和烦恼的事。无论学生的水墨尝试是什么样的效果,他们都觉得自己是非常优秀的,体验是成功的,在玩中找到了墨趣,玩出了水墨涂抹的喜悦,创造能力也得到了培养。在中国山水画课堂教学中,我们还可以制作古诗词与画相结合的课件,供学生学习欣赏,同时也可以带领他们欣赏充满诗情画意的自然景观。在许多自然风光中,留下了历代诗人名人的词句,为这些自然景色增添了不少的人文色彩。在向学生介绍这些自然风光的同时,给他们介绍历代学者文人写下的诗篇,使学生从景色中领略文学描写之美,并为我们祖国有秀美的自然景色而感到自豪。这样既帮助学生理解了作品的画意又理解了诗词的含义,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在教学本节课中,我也遇到了一些难题:比如课堂输入量大,难于把握教学的时间;学生自由创作意犹未尽,就到了“作业展评”的环节。因此,今后将本课分两课时进行教学,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感悟和创作,可能会更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