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课题研究:《品德与社会》课外实践活动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实施方案资料讲解.doc
-
资源ID:52333598
资源大小:166.50KB
全文页数:16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小学课题研究:《品德与社会》课外实践活动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实施方案资料讲解.doc
Good is good, but better carries it.精益求精,善益求善。小学课题研究:品德与社会课外实践活动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实施方案-小学课题研究:品德与社会课外实践活动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实施方案一、问题的提出我们之所以提出“品德与社会课外实践活动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这一课题,主要是基于以下原因:(一)达成品德与社会课程培养目标的需要品德与社会教学的终极目的是使学生的知识得到丰富,能力得到提高,情感得到陶冶,人格得到塑造。要让学生达到上述目标,仅靠课堂教学是不够,积极开展课外实践活动是非常必要的。尽管品德与社会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新开设的课程,但是受传统教学的影响,许多教师仍习惯于依据教材上课,不敢引入学生的生活;习惯于围绕课堂进行教学,不敢将课堂内容引伸到课外,或者将教学引申到课外而又苦于没有合适的活动资源和资源开发的途径。上述现象严重影响了品德与社会课程目标的落实。让学生学会学习、主动学习、全面发展,是我们一直思考并努力追求的目标。为克服目前品德与社会教学中存在的弊端,特组织品德与社会课外实践活动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研究。(二)实施品德与社会课程资源建设的需要1.使课程(教材)更具有地方特色和个性风采品德与社会课程资源是教材、教师、学生、学校、社区等课程素材在教育理论下的有机融合。其最大值地体现了课程(教材)在特定地区、特定学校、特定教师和特定学生条件下的个性特色,是国家统一课程(教材)在特定条件下的个性化生长。因为,教师学生在开发课程资源的过程中,师生个体的创造性、地区的经济文化地理环境民族风情等地域特色、学校整体的文化涵养等等,都必将深刻地融入到课程(教材)的建设中,使之呈现出独特的地方特色和个性风采。2.学生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真正回归生活学生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学生品德和社会性发展理应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在师生共同参与的课程资源开发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关注自己的生活,收集、处理、反思、研究信息,筛选课程素材,这无疑是对自己品德形成与社会性发展的一次重新发现、重新建构。通过开发课程资源,让学生真正走进了自己的世界,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世界,用自己的心灵感受世界,用自己的方式研究世界,并在自己与世界与社会的对话中,建构自己的生命意义,建构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3.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学习,学会合作是21世纪学术必备的基本素质。学生参与课程资源开发,其实质就是一种探究性学习。学生在课程资源开发中,不但发现、识别、收集信息,更重要的是将一种自主探究学习的方式和理念植根于自己的生活世界。这将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课程资源开发是一项师生共同参与的个体与群体相互交互的行为。学生在课程资源开发中,将学会与他人交流、交往,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有利于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将一种合作的方式与理念融贯于学生人生的发展中,学会用合作处理生活中的一些问题。二、课题的可行性(一)实验有一定的研究基础从2006年起,临沂市品德与社会已经在问题探究课堂教学领域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取得了初步的成果,构建了问题探究式课堂教学策略,这些经验与成果为探究式课外实践活动资源的开发与运用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可资借鉴的材料。(二)课题组全体成员有着扎实的专业水平和科研水平课题组全体成员具有崇高的敬业精神和满腔的工作热情,以及良好的师德风尚,愿意为课题组付出自己的努力。更重要的是他们都多年从事教学研究工作,担任过多项重大课题的研究,具有丰富的教学研究经验。这都为此项实验的成功提供了最基本的人力资源。(三)该课题有良好的研究环境和完整的组织机构提供保证实验基地已经进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六年,广大基层教师的教学理念发生了很大的转变,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理念已经被普遍接受。有市教科研中心的专家及各级教科研部门的领导直接指导研究工作,为实验的推进提供理论和技术上强有力的指导和帮助。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教科研工作,为课题实验的必要经费开支奠定了坚定的物质基础。这些都为课题研究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三、实验研究的理论探讨(一)课题的界定课程资源是指形成课程与教学信息的要素来源以及实施课程的必要而直接的条件,或者指一切对课程和教学有用的物质和人力。按照课程资源空间分布的不同,大致可以把课程资源分为校内课程资源和校外课程资源。本课题将要研究和探索的是“品德与社会课外实践活动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属于该学科课程资源开发的一个分支,着力探讨以品德与社会学科课程为出发点的课外实践活动视角内的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这些活动资源的丰富和适切开发与利用将使学生的生活经验、感受、兴趣、爱好、知识、能力等构成课程资源的有机成分,促使学生创造性地利用一切可用的资源,为自身的学习、实践、探索性活动服务,为课程目标的有效达成服务。(二)理论依据1皮亚杰建构主义认识理论儿童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涉及“同化”和“顺应”两个过程,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2布鲁纳发现教学理论在布鲁纳看来,学习者应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亲自去发现、探索所学的知识与规律,使自己变成发现者。他认为:“教学的过程就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发现的过程。”在教学方法上,他提倡使用“发现法”,就是让学生独立思考,自行发现知识,掌握基本结构和原则。布鲁纳认为,发现不只限于寻求人类尚未知晓的事物,确切地说,它也包括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方法。3合作教育理论以格鲁吉亚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阿莫纳什维利等人为代表的“合作教育学”学派的核心思想是强调教育的社会人道主义和个性民主化。强调师生人格上的平等,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决定学习。合作是建立在师生互相信任的基础上的,教师在愉快的环境中引导学生学习,学生在获得成功体验中欢快地学习。4研究性学习理论华东师大的霍益萍教授认为,在研究学习中由于要研究的问题多来自学生生活着的现实世界,课程实施大量地依赖教材、教师、校园以外的资源,学生学习的途径方法不一,最后研究结果的内容和形式各异,因此它必然突破原有学科教学的封闭状态,把学生置于一种动态、开放、生动多元的学习环境中。这种开放性学习,改变的不仅是学生学习的地点和内容,更重要的是它提供给学生更多的获取知识的方法和渠道,推动他们去关心现实、了解社会、体验人生。5学习迁移说学习迁移说是一条古老的心理学定律,即平常所说的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将课内学到的基本方法与基本认识运用到生活中去,使学生“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在有效的课外实践活动中获得发展。6多元智能理论加德纳认为人的差别是七种智能(“语言智能”“数学逻辑智能”“空间智能”“音乐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关系智能”“自我认识智能”)的不同组合,学校教育的宗旨应该是开发多种智能并帮助学生发现适合其智能特点的有益的学习方式。四、研究现状、发展趋势与突破分析目前,国内有关品德与社会课外实践活动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研究大多停留在理论层面,即使有部分学校展开这方面的研究工作,但在实践中,这一研究大多注重具体操作方式和策略的研究。将小学中高年级阶段的品德与社会课外实践活动的资源开发和利用作为整体加以研究,探索出该学科课外实践活动资源开发的基本原理,并寻求一个可供分级实施、循序渐进的资源开发程序和利用平台的尝试为数不多。我们提出的品德与社会课外实践活动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研究旨在这些方面有所突破和创新。五、实验研究的理论假设及预期成果(一)理论假设通过实验,探索出一套可行的品德与社会课外活动资源的开发途径。通过实验,探索出品德与社会课外活动与课内活动的有效结合点及恰当的延伸和拓展方式。通过实验,实现课内外融会贯通,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主动探究和发现活动资源的意识,培养学生结合实际开发和利用有效资源的能力,为促进学生的终身学习和主动的道德实践奠定基础。通过实验,建立多个课外实践活动基地,丰富活动资源,制定科学、系统的课外实践活动规划,形成新的课外实践活动资源开发机制。(二)本课题通过实验探讨,将取得以下预期成果。1.课题实验研究报告。2. 课题组成员的研究成果集。六、研究目标1培养具有课程资源开发意识的教师队伍。新课程的生成性、建构性、开放性,要求教师不再仅仅是课程实施的执行者,而是课程的开发者、研究者。作为品德与社会这样一门生活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充分开发各类课程资源,扎实有效地开展好各项实践活动是落实课程目标的关键,因此,实验过程中,需要教师加强新课程理论和学科专业理论的学习,成为具有较强的课程资源开发意识和能力的新型教师。2造就具有探究能力的学生。在实践和研究中,引导学生运用、了解科学研究的方法,灵活地运用多样化方式方法搜集信息、整理利用资料,能创造性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应用问题,让学生产生主动开发和利用课外活动资源的欲望和具备较强的创新思维意识、较强的知识创新的能力。使学生成为课程资源开发的有效主体。3设计形成品德与社会课外实践活动资源系列材料。七、研究内容本课题的研究,旨在通过针对品德与社会课外实践活动中,如何开发与利用活动资源而进行的个案研究,努力探索开发、运用课外活动资源的基本策略,探讨品德与社会课外活动资源开发与利用的途径、方法以及实施策略。通过课题的实验研究,促进教师的教科研水平与专业化成长,促进学生主动探究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八、实验原则(一)从教科书出发走出教科书作为品德与社会课程的课外实践活动资源开发,要求教师应当广泛利用生活中丰富的课程资源,但课外实践活动的设计又要围绕课程的总目标,所以,活动的设计与资源的开发要源于教科书,在教科书的主题设计基础上,自由地、因地制宜、有的放矢地创新设计主题活动,开发活动资源。(二)手段服从目标,形式服从内容无论什么课程资源,它都只是形成课程的要素和实施课程的条件,是属于工具性、手段性、外在形式性的东西。在选择课程资源时,应当主要考虑利用什么样的资源最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主题活动目标,而不能首先追求课程资源形式的新奇。(三)从班级、学校和社区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实验学校所属的区域来看,应该属于城乡结合部,在物质条件、教育、文化和社会发展水平、自然状况等方面兼具城市和乡村的某些特点,无形中为课外实践活动提供了丰富多样的课程资源。只要教师和学生具有较强的资源意识,就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开发出不同层面的可以利用的课程资源,进而设计出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达成课程目标,大大提高学生参与活动,主动开发活动资源的积极性。(四)注重利用无形资源和人力资源提到课程资源,许多教师首先想到的是有形资源和物质条件,而忽视了无形资源和人力资源,因而会觉得“资源短缺”,会觉得活动难以开展。在品德与社会课外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应当更好地利用无形资源,尤其是要“重视利用儿童自身的兴趣、经验和活动中的发现、体验等作为活动的资源”,这是增强活动的实效性与针对性、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和前提。借助其他学科、其他班级或学校开展的活动,利用社区活动或节假日活动,也可以达到活动目标,完成活动任务,而不必重复开展活动。利用好与工厂、农村、社区、部队、展览馆等单位的“关系”这种无形资源,开展活动时可以省去许多事情。同时,实验教师还应当充分利用好课程实施中的人力资源。首先应当发挥好自己的资源作用,并争取其他学科教师的配合;利用儿童同伴之间的关系,开展合作学习,共同提高;增强与儿童家庭成员之间的联系,形成教育合力;访问与儿童生活相关的从事各种职业的人们,参观他们的职业活动,请他们参与教育活动等等。(五)学生参与开发和选择课程资源正如为了确保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性、增强教学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应当让儿童参与教学活动的设计一样,在课外实践活动资源的开发和选择上,也应当让学生参与进来。一方面是因为学生知道的许多事物、玩具、游戏,教师不一定知道,学生参与资源的开发和选取可以丰富活动资源;另一方面,学生参与选取,会更适合学生的特点和需求,会增强他们参与活动的兴趣,从而提高活动效果。九、实验方法(一)前测选取实验班级。在罗庄区第二实验小学三六年级进行实验。对师生的活动资源开发意识和能力以及运用情况进行必要的规范的测试、测评后,根据随机抽样原理,确定等额学生,组成实验班和对照班:其中各年级的1班为实验班级,其他班级为对照班级。(二)确定实验教师选取业务水平、教龄、学历相当的教师担任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实验教师。(三)以各年级的1班为实验班,以这些班级的师生为研究主体,采用理论研究法、个案研究法、行动研究法、文献法、总结法。(四)相关变量的控制。控制无关变量,较科学地测定因变量。对自变量的控制主要表现在教育思想、管理内容、管理方法、管理主体、管理原则等方面。1.主要无关变量控制(1)加强对实验教师的控制。实验班与对照班的教师(含班主任)业务水平相当,专业培训学习、师德素养的考察等内容控制同时进行。(2)加强对实验对象的控制。前测后,尽量保证学生的基本素质相当。(3)对实验班和对照班进行严格控制。自然教育环境相似,严格禁止教师互通实验信息。2.因变量(1)科学制定评定体系(2)科学认定学生素质3.自变量(1)提供各种便利条件,激发实验教师、学生的开发课外活动资源的内动力,促进教师、学生开发课外活动资源的意识和能力的形成。(2)实验成员转变观念,用现代教育理念指导自己的活动资源开发和运用行为,提高活动实效。(3)处理好领导与实验教师、实验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创设开放的活动资源开发和利用环境。(五)后测。评价本课题研究目标的达成情况。十、研究步骤本课题的实验周期为三年,具体划分为:第一阶段:(年1月3月)筹备阶段。定课题,定成员,制定实施方案。第二阶段:(年4月年1月)初步实验。定实验班级,进行初步实验。结合实验情况,总结经验,找出不足,进行进一步论证,并有机调整方案。第三阶段:(年2月年1月)全面实施阶段。严格过程管理,积累材料,及时进行总结。第四阶段:(年23月)总结阶段。总结评价,验证假说,构建成果体系,邀请专家鉴定十一、课题研究的组织机构(一)领导组组长:成员:(二)实验组组长、实验设计:中心组成员:十二、课题实验的保证措施(一)有专业引领本课题作为市教科研中心承担的教育科学规划研究课题的子课题,有各级主管部门规范、有序的指导,有良好的管理保证和学术支持。(二)有严格的实验管理制度课题组在筹备阶段就已制定了严格科学的实验管理条理,建立了实验管理、监督、检查、反馈体系,形成了一系列的操作规程。(三)有学校的经费支持学校一贯重视教科研开展,主动为课题实验提供各种便利条件。外出学习、购置实验资料等费用全部报销,学校提供了优先发展的机会。(四)有学校的人事选择权支持经过选择,优秀的实验教师进入了实验行列,学校并保证实验教师不随便调动,在实验期内保持稳定。十三、实验研究的成果形式实验力争形成丰富的成果群,其内容包括:(一)实验教师关于课题理论探讨的论文若干。(二)实验教师的典型经验介绍若干。(三)实验开展图片集。(四)个别实验教师的实验感悟专著。(五)实验报告。(六)实验工作报告品德与社会课外实践活动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研究课题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