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山东省自然保护区发展规划教案资料.doc

    • 资源ID:52334628       资源大小:432.50KB        全文页数:63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山东省自然保护区发展规划教案资料.doc

    Good is good, but better carries it.精益求精,善益求善。山东省自然保护区发展规划-山东省自然保护区发展规划 (2008-2020年)                省环保厅  省发展改革委  省国土资源厅             省农业厅  省水利厅 省海洋与渔业厅 省林业局                                     二九年十一月前 言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自然资源和自然景观,维护生物多样性,保护自然和地质遗迹,实现经济、社会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山东省自然保护区建设起始于1980年,至今已走过了近30年的辉煌历程,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探索到成熟的发展阶段。截至2007年底,全省已建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区76个,总面积约124.2万公顷,占全省陆地总面积的7.9%。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6个,面积24.2万公顷;省级自然保护区30个,面积53万公顷,基本形成了布局广泛、类型比较齐全、具有一定管理水平的自然保护区体系。我省自然保护区建设虽然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突出表现在宏观布局不够合理,发展不平衡;一些重要的物种、生态系统和自然景观、地质遗迹等还未得到有效保护;部分自然保护区存在着重建轻管,无机构编制、经费来源,土地权属不清;管护、设施不能满足实际需要,缺乏科学规范等。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生态省建设,发挥自然保护区在维护生态安全、弘扬生态文明中的重要作用,指导和规范自然保护区健康有序发展,特编制山东省自然保护区发展规划(2008-2020年)。目 录一、自然保护区现状(一)自然保护区建设与管理现状1、自然保护区建设现状2、自然保护区管理现状(二)自然保护区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三)制定发展规划的必要性二、指导思想、原则和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二)基本原则(三)发展目标三、发展布局和建设重点(一)发展布局1、区域布局2、类型布局(二)建设重点1、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省级自然保护区四、能力建设(一)管理队伍建设(二)基础设施建设(三)监测科研体系建设(四)宣传教育体系建设(五)数据库和信息平台建设五、主要保障措施(一)加强法制建设(二)建立完善资金投入机制(三)强化科技支撑(四)加强宣传教育和公众参与(五)健全管理体制和机制附表、图附表1:山东省已建自然保护区名录附表2:山东省已建自然保护区区域分布情况附表3:山东省2008-2020自然保护区建设规划表附图1:山东省已建自然保护区分布图附图2:山东省2008-2020自然保护区建设规划图一、自然保护区现状(一)自然保护区建设与管理现状1、自然保护区建设现状山东省自然保护区建设起始于上世纪80年代,1980年建立了第一个自然保护区-临朐山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截至2007年底,全省共建立自然保护区76个,总面积约124.2万公顷,占全省陆地总面积的7.91%。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6个、面积24.2万公顷,省级30个、面积53万公顷,市级18个、面积33.1万公顷,县级22个、面积14万公顷(见附表),基本形成了布局比较合理、类型比较齐全、具有一定管理水平的自然保护区体系。2000年以来,特别是2003年山东启动生态省建设以来,全省自然保护区建设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在全省建立的76个自然保护区中,2000年以来新建(晋升)55个,面积97.95万公顷,其中国家级2个、省级28个,市级18个,县级7个;54个新建(晋升)保护区中,2003年以来新建25个,其中国家级2个,省级14个,市级8个,县级1个,平均每年建立5个自然保护区。我省已建立的自然保护区按保护对象划分大致如下:以森林生态系统和野生动植物为主要保护对象的自然保护区45个,总面积319384.5公顷;以内陆湿地生态系统和珍稀水禽栖息地为主要保护对象的自然保护区13个,总面积607408公顷;以近岸海洋、岛屿、内陆水域和水生生物为主要保护对象的自然保护区10个,总面积301797公顷;以地质遗迹和地质地貌景观为主要保护对象的自然保护区8个,总面积13869.25公顷。全省自然保护区面积占国土面积的比例由4.46%提高到7.91%。2、自然保护区管理现状 (1)法规体系日臻完善。省人大颁布实施了山东省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1992年),山东省环境保护条例(2001年),山东省地质环境保护条例(2003年),山东省海洋环境保护条例(2003年);省政府公布了山东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划定全省为禁猎区;省政府有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加强自然保护区管理的规范文件。部分市、县和自然保护区也制定了相应管理办法,如长岛县自然保护区管理暂行规定、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暂行办法、南四湖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等。(2)管护能力逐步增强。省及各市、县(市、区)都有明确的职能部门负责自然保护区工作。已建的76个自然保护区中,有41个自然保护区建立了相应的管理机构,有20个自然保护区受行政部门委托行使执法权,18个保护区设立了公安机构或派驻有公安人员。全省自然保护区管理人员近3000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528人。(3)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部分省级自然保护区基础设施建设初具规模,科研、监测、宣教设施得到明显改善。一些地方级保护区依靠当地财政和部门自筹资金,开展了基础设施建设。国家和省先后在一些自然保护区批准实施了生态保护恢复和监测工程。(4)科学研究成果丰硕。省及各地相继开展了森林、海洋、湿地和野生动植物等资源调查,开展了50多项自然保护区的重大科研课题研究,其中12项分别获国家、省科技进步奖。黄河三角洲、滨州贝壳堤岛、山旺、长岛、昆嵛山等自然保护区建立了博物馆、生态馆、鸟展馆等,多数保护区设置了定位监测站点。一些保护区还积极开展了国内外的合作与交流。(5)共管机制初步形成。经过近30年的发展,山东省自然保护区建设初步形成了环保部门综合协调,国土、农业、水利、海洋与渔业、林业等部门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管理体制。(二)自然保护区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自然保护区发展规划(19982010)颁布实施后,各级各有关部门把自然保护区建设摆到生态建设的突出位置,不断加大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力度。1998年以来,全省已建立森林、海洋、地质遗迹、湿地和野生动植物类型自然保护区57个,总面积100多万公顷,其中国家级保护区2个,省级保护区29个,市、县级保护区30个,基本构建了适合区域特点的自然保护区总体框架,一批亟需保护的物种和典型生态系统得到了有效地保护,发挥了显著生态和经济社会效益。尽管我省自然保护区建设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认识不到位。部分地方政府和部门对保护区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自然保护区建设没有切实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和部门年度计划。二是布局不合理。一些重要生态功能区和生态敏感区、特殊地质遗迹和地质地貌景观区尚未建立保护区,且保护等级相对较低,面积较小,不能涵盖完整的生态系统和应保护对象。三是管理不到位。我省尚未出台自然保护区管理的专项法规,已建自然保护区未达到“一区一法”的要求,规章制度不健全,个别地方重建轻管或“批而不建,建而不管”。四是资金投入不足。管护设施建设明显滞后,有的甚至未进行任何管护设施建设。多数保护区管理机构集行政、事业和企业职能于一体,日常保护、管理和运行维护费用难以落实,弱化了保护管理职能。(三)制定发展规划的必要性1、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加强生态保护,维护生态安全,促进生态文明,是21世纪人类面临的共同主题,也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党的十七大提出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建设生态文明的奋斗目标,省九次党代会提出了深入推进生态省建设,加强自然保护区、生态功能保护区和湿地建设的具体任务和要求。自然保护区是生态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宏扬生态文明的客观要求,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客观需要。2、是加强典型生态系统和珍贵地质遗迹保护的需要在经济的快速发展中,生态系统、地质遗迹和地质地貌景观受到不同程度影响和破坏,使我省成为全国生物多样性和自然景观丧失较为严重的省份之一。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对推进生态省建设,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维护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3、是规范自然保护区管理的需要自然保护区保护管理能力相对薄弱,需要对保护区发展进行规划,以进一步加强自然保护区能力建设,完善自然保护区监管体系,全面提高保护管理水平,促进自然保护区的健康发展。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加强国家级、省级自然保护区建设与管理为重点,全面规划、合理布局,优先保护和恢复典型生态系统、珍稀物种栖息地、珍贵地质遗迹和地质地貌景观,采取有效措施,建设布局合理、类型齐全、管理科学的自然保护区网络,保护自然资源和生物多样性,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为全省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服务。(二)基本原则1、统筹兼顾,保护优先的原则。正确处理发展与保护的关系,坚持保护优先,指导、督促有关地区在重点区域建立自然保护区,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2、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结合山东省情,对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自然保护区统筹规划,并与相关规划相衔接。注重不同类型生态系统的匹配和地域合理的分布。3、突出重点,分期实施的原则。以保护对象的科学价值为依据,突出典型性、珍稀性和代表性,优先选择具有一定规模、形成一定景观区域。同时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分阶段实施。4、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的原则。综合考虑不同地区、区域的自然保护需要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确定不同的建设目标和方向。(三)发展目标规划基准年为2007年。规划期限从2008年到2020年,分第一期(2008-2015年)、第二期(2016-2020年)两个阶段,重点规划第一期。1、总目标全面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形成类型齐全、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管理科学的自然保护区体系。到规划期末,全省自然保护区面积占国土面积的10%左右,使典型的生态系统类型、国家重点保护物种、特殊地质遗迹和地质地貌景观都得到有效保护,充分发挥自然保护区的各种功能和效益。2、阶段目标(1)2008-2015年,加强自然保护区网络建设,抢救性建设一批自然保护区,增强自然保护区资源监测、管理、科研、宣教等能力,提高全省自然保护区管理水平能力。到2015年,新建(含晋升)29个国家级、省级自然保护区(晋升11个,新建18个),其中国家级4个、省级25个,新增面积12.67万公顷,全省自然保护区总面积137万公顷,约占全省国土的8.7%左右。全省70%的典型生态系统、80%的国家和省重点保护物种、20%特殊自然地质遗迹和30%特殊地质地貌景观得到有效保护。(2)20162020年,建设完善的自然保护区网络,已建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区全部完成基建投资,管理需求与实际管理能力相适应。到2020年,新建(含晋升)17个国家级、省级自然保护区(晋升2个,新建15个),其中国家级2个、省级15个,新增面积11万公顷,全省自然保护区总面积148万公顷,约占全省国土面积的9.5%左右。全省80%以上的典型生态系统、90%以上的国家和省重点保护物种、30%以上的特殊自然地质遗迹和50%以上的特殊地质地貌景观得到有效保护。三、发展布局和建设重点(一)发展布局1、区域布局根据我省自然条件、自然资源分布特点和社会经济状况等因素,将全省自然保护区在地域上划分为鲁东丘陵区、鲁中南山地丘陵区、鲁西-北平原区、沿海区(环渤海地区和沿渤黄海地区),根据已有保护区建设情况,明确各区域自然保护区建设目标和重点。(1)鲁东丘陵区本区位于潍河、沭河以东,北、东、南三面临海,包括青岛、烟台、潍坊、威海、日照、临沂的全部或部分区域,涉及36个县(市、区),面积4.1万平方公里。本区地貌以丘陵为主,地形起伏缓和,多为海拔300米以下的波状丘陵,兼有中山、低山和少量山间平原,800米以上的中山有崂山、昆嵛山、牙山和艾山等。本区为典型的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区,是全省森林覆盖率最高的地区。森林植被以含各种栎类的落叶阔叶林所占比例较大,代表树种主要有麻栎、栓皮栎、黄连木、蒙古栎、槲树、枹栎、短柄枹等,构成纯林或混交林,其中以麻栎林最多,黑松林以喜湿生的赤松林占有明显优势,是我国赤松的天然分布中心。本区由于自然环境优越,是全省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有高等维管植物1340种,占全省总数的79,其中濒危种类达30多种;野生动物的种类和分布也是全省最丰富的地区,其中分布鸟类332种,占全省种数85。本区在构造上属胶辽断隆区,以花纲岩和变质岩火山岩为主。发育有丰富的花岗岩奇峰、奇石地质地貌景观,如崂山、牙山、艾山、崮山、大泽山、昆嵛山等,以及即墨、胶州等地区的火山地质地貌景观等。同时,山东几处著名的恐龙化石产地,如诸城、莱阳等也都在本区,其他化石类地质遗迹还有即墨马山的硅化木化石等。本区是著名的温泉之乡,温泉资源丰富,比如即墨东温泉、栖霞艾山汤、威海温泉等。本区工业、农业、海洋水产业发达,已成为全国最密集的产业集聚区之一,现经济发展和发展势头据全省前列。本区已建立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昆嵛山、崂山、胶州艾山、蓬莱艾山、龙口之莱山、栖霞牙山、烟台海防林、平度大泽山、海洋招虎山、莱州大基山、招远罗山、莱阳老寨山等12个省级自然保护区,栖霞崮山等6处市、县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20万公顷。保护区面积占本区总面积的4.9(见附表2)。建设措施:通过自然保护区体系建设,加强天然林、水源涵养林和水土保持,保护具有典型暖温带特征和亚热带与温带过渡类型的森林生态系统,河口湾和半岛诸河流、库塘等湿地生态系统。到规划期末,晋升3个国家级、新建11个省级自然保护区,使全区国家级、省级自然保护区达到26个,总面积25.3万公顷,占全区国土面积的6%左右。20082015年,新建(晋升)9个;20162020年,新建4个(见附表3)。(2)鲁中南山地丘陵区本区位于山东中南部,东以胶莱河、沭河与鲁东丘陵区为界,西部大体以200米等高线和鲁西-北平原相接,北部以黄河为界,略呈倒三角形,包括济南、淄博、泰安、临沂、枣庄市大部,莱芜全部和潍坊、济宁一部分,共涉及47个县(市、区),总面积约4.7万平方公里。该区全省地势最高,大部分地面海拔在500米左右,1000米以上的山中有泰、鲁、沂、徂徕及蒙山5座,其中泰山海拔1532米为最高。区内山体相对高度较大,地表切割破碎,河流水系呈放射状,多属雨洪型河流,水土流失较为严重。本区植被是温带针叶林和落叶阔叶林,针叶林中油松、侧柏最具代表性,阔叶林以中生性树种所占比例较高,南部可见到较多的亚热带成分种如马尾松、漆树、盐肤木等。该区有野生维管植物1080多种,含有较多的中国特有种和华北特有种。野生动物资源主要以各种鸟类、爬行类最为多见,珍稀濒危动物有各种鹰、隼、鸮和黑鹳、灰鹤等30多种。本区地质遗迹和地质地貌景观资源较为丰富,类型多样。有火山地质地貌景观,如昌乐乔山、团山;变质岩地质地貌景观,如泰山、沂山、鲁山、蒙山;以崮为特征的北方石灰岩地质地貌景观,如长清馒头山、五峰山,青州仰天山,蒙山七十二崮等;北方卡斯特溶洞地质地貌景观,如鲁山溶洞群、沂水溶洞群等。本区化石产地也较多,东部地区的临朐山旺蕴藏丰富的昆虫、鱼、植物、哺乳动物化石,莱芜、长清等地区是三叶虫化石的宝库,莒南发育恐龙足迹化石等。本区拥有丰富的泉水景观,如著名的趵突泉泉群、百脉泉泉群、泗水泉群、临朐老龙湾泉群等。此外,本区地质剖面等地质遗迹也较多,如长清张夏-崮山寒武系标准剖面,莒县震旦系土门群浮来山组剖面、泰安卧虎山太古界泰山岩群剖面等等。本区已建立山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青山、抱犊崮、仰天山、泰山、徂徕山、鲁山、原山、峄城石榴、张夏崮山、浮来山等10个省级自然保护区,大寨山等20个市、县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17.3万公顷,占本区总面积的3.7(见附表3)。建设措施:加快自然保护区建设,保护具有典型暖温带特征的落叶阔叶林,油松、侧柏为代表的针叶林,促进天然森林植被的恢复;加快区内水土保持林、水源涵养林保护区建设,保护珍稀濒危物种;保护各种典型的地质、地貌景观。到规划期末,晋升2个国家级、5个省级自然保护区,新建14个省级自然保护区,全区国家级、省级自然保护区数量达到30个,总面积27.6万公顷,占全区国土面积的5.3%以上。20082015年新建8个、晋升4个省级自然保护区,20162020年晋升2个国家级、1个省级自然保护区,新建6个省级自然保护区(见附表3)。(3)鲁西-北平原区本区位于山东西南部、西部和北部,是由黄河冲积而成,为华北平原的组成部分,包括德州、聊城、菏泽市全部,滨州、济宁市大部分和济南、淄博、枣庄、泰安市一部分,共涉及48个县(市、区),总面积5.2万平方公里。该区地势平坦,海拔大都在50米以下,按方位可划分为鲁西南平原、鲁西北平原两部分。在鲁西南平原与鲁中南山地丘陵交接地带,有一串大小的湖泊,由西北向东南延伸,统称鲁西湖带,南四湖、东平湖位于该区。本区农业开垦历史悠久,因受自然条件、农业活动的影响,地带性森林植被几乎全部被破坏,除一些沙丘、河滩、洼地、湖区、盐渍地有少量天然植被外,其它广大平原区全为人工林和农业植被,灌丛以耐盐碱的杞柳、柽柳等为主;在湖区分布有种类繁多的湿生植被。本区有野生维管植物655种,多是华北常见成分类型,较其它生态区旱生性明显增强;野生动物资源以小型兽类和鸟类为主,珍稀鸟类较为突出,稀有种有丹顶鹤、白鹳、白琵鹭、小天鹅、大天鹅、鸳鸯、蜂鹰、鸢、鹊鹞等。南四湖和东平湖位于该区,是省内两个最大的湖泊,生物多样性十分丰富。本区地质遗迹和地质地貌景观资源较少,以孤丘地质地貌景观为主,典型的有无棣马谷山、东阿鱼山、菏泽金山等。该区已建南四湖、马谷山2个省级自然保护区,东平湖、马踏湖等9个市、县级保护区,面积18.6万公顷;保护区面积占全区总面积的3.6(见附表2)。建设措施:保护南四湖、东平湖、马踏湖、黄河、运河等湖泊、河流湿地生态系统,保证南水北调输水安全。到规划期末,晋升1个国家级、1个省级自然保护区,新建1个省级自然保护区,全区国家级、省级自然保护区达到4个,总面积19.8万公顷,占全区国土面积的3.8%。20082015年,晋升1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个省级自然保护区,新建1个省级自然保护区,20162020年,重点提高已建自然保护区能力和水平(见附表3)。(4)沿海区(环渤海地区和沿渤黄海地区)山东海岸线,北起与河北省交界的彰卫新河河口,南至与江苏省交界的绣针河河口,全长3121.9公里,占全国大陆海岸线总长的16。毗邻海域面积约14万平方公里(部分海域未勘界)。水深20米以内浅海面积2.9万平方公里,滩涂面积3224平方公里;沿岸共有大小海湾200余处,其中面积大于1平方公里的海湾51处;大潮、高潮时面积大于500平方米的海岛326个,岛屿岸线长737公里,总面积136平方公里。全省近海岸地貌类型复杂多样,以水下三角洲、水下浅滩、海地堆积平原和海底冲蚀平原四大类型为主。渤海为东北西南向的浅海,海底地势从北、西、南三面向渤海中央及渤海海峡倾斜;黄海为一近乎南北向的半封闭浅海,海底地势大致由北、东、西面向黄海中央及东南方倾斜。沿海地质遗迹和地质地貌景观以典型的海蚀海积地质地貌景观为主,比如长岛、芝罘岛、成山头等。山东省海洋资源十分丰富。广阔的海滩和浅海水域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海洋能、海砂、地下卤水等矿产资源,以及种多量大的海洋经济动植物资源和旅游资源。海岸23以上为山地基岩港湾式海岸,具备建设大型港口的优越条件。沿海宜盐滩涂广阔,是我国重要海盐产区之一。沿海渔业资源种类繁多,资源较为丰富,分布或洄游于近海的海洋生物资源主要有鱼类、虾蟹类、头足类、贝类、棘皮动物类等,游泳生物种类527种,其中有松江鲈、斑海豹、江豚、文昌鱼、中华鲟、海龟、柱头虫等珍稀濒危动物50多种,较重要的经济鱼类和无脊椎动物近109种;分布于滩涂、浅海的贝类资源90余种,有较高经济价值的种类20余种;可进行增养殖的渔业资源共达602种,已经进行增养殖的有70余种。浅海可利用养殖面积近2000平方公里,滩涂可利用面积近1500平方公里。本区已建各级海洋自然保护区15处,其中国家级4处;省级6处;市级5处,总面积68.3万公顷。环渤海地区本区为山东北部环渤海湾和莱州湾区域。包括滨州市无棣、沾化,东营市,潍坊市寿光、寒亭、昌邑和烟台莱州市一部分,总面积约1.7万km2。地貌属鲁西北堆积平原区的黄河三角洲与泰、鲁、沂(山)山地北麓冲积海积平原。区域内地势平坦,成土年轻,且盐碱涝洼;沿海为泥质海岸,海滩浅平,粉砂淤泥质潮滩十分宽阔,海拔一般只有35m,黄河是本区海岸的主要建构者。本区可分为2个自然地理岸段,一是漳卫新河河口至小清河河口为环渤海湾泥质海岸,其中套尔河河口湾以东为1855年以来形成的近代黄河三角洲海岸,已淤积成陆2540km2,是举世闻名的淤积成陆速度最快、岸线冲积变化最显著的地段,也是我国主要的以泥质潮滩广泛发育为主的海岸段;二是环莱州湾沙质海岸段,西起小清河河口,东至莱州市虎头崖,岸线平直,组成物质以粗粉砂及粉砂质细砂为主,为黄河入海泥沙影响较微弱的岸段,海岸基本稳定,呈弱增长趋势。本区是在国内外具有重大影响的湿地。本区森林覆盖率较低,自然植被以一年或多年生盐生灌丛、草甸为主,建群种和优势种主要有耐盐性较强的种类组成,近海岸重盐化地带多为寸草不生的“光板地”。由于沿海滩涂面积广阔,入海河流众多,饵料丰富,成为众多水生生物、鱼类、水鸟等栖息繁衍的良好场所。据调查统计,本区分布有鸻形目鸟类8科50种、雁形目鸟类37种、鹳形目3科19种、鹤形目4科17种、鸥形目2科16种,其中国家级保护8种、级保护18种,濒危野生动植物种进出口国际贸易公约保护物种23种。其中鸻鹬类有17种超过全球总数的1,具有国际重要保护意义。该区还是国内3个重要的黑嘴鸥繁殖栖息地之一。本区以油气资源、天然卤水资源为主的矿产资源丰富,已形成以石油和天然气开采、盐化工、造纸等为特色的产业体系,社会经济状况较好。但因地下水埋深浅,导致盐碱涝洼,土地利用指数低,改良难度较大。本区保存着我国暖温带最年轻、最广阔、最完整的湿地生态系统,拥有世界大河河口新生湿地和河流三角洲地貌的典型代表。本区已建2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个市县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46.5万公顷,占全区总面积的27.4%(见附表2)。建设措施:通过自然保护区体系建设,加强湿地的保护、恢复和重建,利用生物和工程技术手段推进盐渍化、沙化等退化湿地的恢复,保护具有国际、国内重要意义的湿地生态系统、水鸟栖息繁殖地和珍稀濒危动植物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到规划期末,晋升1个、新建3个省级自然保护区,使全区国家级、省级自然保护区数量达到8个。其中20082015年新建、晋升省级自然保护区2个,20162020年新建省级自然保护区2个(见附表3)。规范自然保护区管理,调整滨州贝壳堤岛与湿地国家级等自然保护区范围,使该区自然保护区面积占全区总面积的比例保持在28%左右。沿渤黄海地区区内海岸线北起莱州市虎头崖,南至日照市绣针河口。海岸带以基岩海湾、海岸为主体,形成了我国北方的积岩港湾海岸和沙坝泻湖海岸。近陆岛屿众多,沿海岸线分布有众多的天然港湾、泻湖和岛屿。需要重点保护对象是典型的海洋、海岛生态系统,松江鲈、斑海豹、江豚、文昌鱼、中华鲟、海龟、柱头虫等50多种珍稀濒危物种,以及湿地、海岸、海岛迁徙鸟类和濒危动植物资源。本区已建各级海洋自然保护区10处,其中国家级2处;省级6处;市级2处,总面积21.8万公顷。建设措施:通过自然保护区体系建设,维持海洋的基本生态过程和生命维持系统,确保珍稀、濒危海洋生物物种和生态系统的持续利用;保护基岩沙质海岸、海岛、泻湖等湿地生态系统。到规划期末,新建4个省级自然保护区,全区国家级、省级自然保护区达到12个,总面积22.3万公顷,其中20082015年新建2个,20162020年新增2个(见附表3)。2、类型布局规划主要针对山东省各级自然保护区的现状和特点,将自然保护区按类型进行规划,以便分类指导,重点保护。(1)森林生态系统类型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的发展重点是:对面积较小、分布区域狭窄的森林生态系统,没有建立自然保护区或保护比例较少的森林生态系统,要加大自然保护区建设力度。其中,面积较小、只有单一分布点或分布区域狭窄的森林生态系统类型,应全部纳入自然保护区进行保护。重点发展一是以赤松林、油松林、侧柏林等原生型针叶林为代表的自然保护区,二是以赤松、麻栎、胡枝子、千金榆林等针阔叶混交林为代表的自然保护区,三是以麻栎林、栓皮栎林、短柄枹树林、槲树林等落叶阔叶林纯林为代表的自然保护区;四是以紫椴、糠椴为、水榆、千金榆、黄连木、栾树、小叶朴、山合欢、鹅耳栎林等杂木林为代表的自然保护区。规划到2015年,新建、晋升国家级、省级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8个,使森林生态系统类型国家级、省级自然保护区总数达到15个,面积达到21万公顷;到2020年再新建、晋升森林生态系统类型国家级、省级自然保护区4个,总数达到17个,面积达到21.8万公顷。(2)湿地生态系统优先保护国际、国家重要湿地范围内的稀少湿地类型;对滨海湿地的河口、泻湖、盐沼以及典型柽柳林,芦苇、碱蓬和蒿类草甸湿地生态系统,以及天然湖泊、河流、淡水泉等湿地生态系统重点保护。规划到2015年,新建、晋升国家级、省级湿地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6个,使湿地生态系统类型国家级、省级自然保护总数达到8处,面积51.5万公顷;到2020年,新建省级湿地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1个,总数达9处,面积达到55.8万公顷。(3)陆生野生动植物类型自然保护区建设的重点是国家、级保护物种,以及受国家保护的、或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物种。对于极度濒危、单一物种原生地全部纳入自然保护区,优先保护种群数量相对较少、野外种群出现下降趋势、分布范围狭窄、栖息地分割严重的物种。对新发现的重点保护动物新纪录地,野外种群数量呈下降趋势的动物栖息地,应加快自然保护区建设步伐。规划到2015年,新建、晋升国家级、省级野生动植物类型自然保护区8个,使国家级、省级野生动植物类型自然保护区总数达到11个,面积达到6.9万公顷;到2020年再新建、晋升国家级、省级野生动植物类型自然保护区3个,总数达到14个,面积达到10.4万公顷。(4)海洋生态系统类型根据山东省沿海各地的海洋自然资源及生态环境现状和特点,结合山东省海洋经济“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主要保护我省典型的海洋生态系统、滨海湿地生态系统、高度丰富的海洋生物多样性区域、海洋自然遗迹和特有的海洋自然景观。规划到2015年,新建省级海洋生态类型自然保护区2个,使海洋生态系统类型国家级、省级自然保护区总数达到8个,面积达到19.2万公顷;到2020年新建海洋生态类型省级自然保护区3个,总数达到11个,面积达到20.9万公顷。(5)地质和自然遗迹类型对化石产地、地质剖面或构造形迹等类具有较强科研和科普价值、容易遭受破坏的重要地质遗迹,要优先纳入自然保护区建设。对具有典型性、具有较高观赏价值、生态良好,具备一定科普价值、具有一定历史文化底蕴的地质地貌景观区,选择性地建立自然保护区。规划到2015年,新建省级地质遗迹类型自然保护区5个,使地质遗迹类型国家级、省级自然保护区总数达到12个,面积达到1.13万公顷;到2020年新建地质遗迹类型省级自然保护区6个,总数达到18个,面积达到2.05万公顷。(二)建设重点国家级、省级自然保护区是我省自然保护区的精华。建立国家级、省级自然保护区可以更有效地防范不合理开发建设活动对自然保护区的冲击。要坚持保护优先,正确处理好保护与开发、数量和质量、保护区与周边社区的关系,稳步推进国家级、省级自然保护区健康发展。1、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符合建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条件或列入国家各部门自然保护区发展规划的自然保护区,凡达到国家自然保护区申报要求的,引导地方政府按照规定的程序、步骤晋升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规划到2015年,昆嵛山、南四湖、艾山、牙山4个省级自然保护区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使全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数量达到10个,面积42.8万公顷;到2020年,泰山、鲁山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使全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个数达到12个,面积43.9万公顷。2、省级自然保护区把重要的陆域或海域生态系统和珍稀保护物种、珍贵地质遗迹和地质地貌景观,纳入省级自然保护区网络。在建设数量上,满足生态环境保护对省级自然保护区发展的基本要求,从科学布局和有效保护角度,充分考虑新建省级保护区和已建保护区的协调和衔接。从布局、价值、紧迫性和空缺性等多方面综合考虑,建立国内外具有重要意义的自然保护区。规划新建、晋升省级自然保护区46个,新增面积63.1万公顷。其中,到2015年新建29个,到2020年新建17个。(1)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规划新建、晋升森林生态系统类型省级自然保护区12个。到2015年,新建、晋升森林生态系统类型省级自然保护区8个,总数达到15个,总面积达到21万公顷;到2020年再晋升森林生态系统类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个、省级自然保护区1个,新建省级保护区1个,总数达到16个,总面积达21.8万公顷。(2)湿地生态系统类型:规划新建、晋升湿地生态系统类型省级自然保护区7个。到2015年,新建、晋升湿地生态系统类型省级自然保护区6个,总数达到8个,面积51.5万公顷;到2020年再新建湿地生态系统类型省级自然保护区1个,总数达到9个,面积55.8万公顷。(3)野生动植物类型:规划新建、晋升野生动植物类型省级自然保护区11个。到2015年,新建、晋升野生动植物类型省级自然保护区8个,总数达到11个,总面积6.9万公顷;到2020年再新建野生动植物类型省级自然保护区3个,总数达到14个,面积10.4万公顷。(3)海洋生态系统类型:规划新建海洋生态系统类型省级自然保护区5个。到2015年,新建海洋生态系统类型省级自然保护区2个,总数达到8个,总面积19.2万公顷;到2020年再新建海洋生态系统类型省级自然保护区3个,总数达到11个,面积20.9万公顷。(4)自然地质遗迹类型:规划新建自然地质遗迹类型省级自然保护区11个。到2015年,新建自然地质遗迹类型省级自然保护区5个,总数达到12个,总面积1.13万公顷;到2020年再新建自然地质遗迹类型省级自然保护区6个,总数达到18个,面积2.05万公顷。四、能力建设(一)管理队伍建设以提高自然保护区管理有效性为目标,通过整合资源,建立分层次、分类别、多形式的培训体系和科学规范、合理配套、高效运转的培训机制,全面提高自然保护区管理人员的思想政治素质、组织管理能力、业务技术水平和开拓创新能力,建立一支专业过硬、作风廉洁、管理高效的保护区管理队伍。推动全省自然保护区事业的健康发展。2008-2015年,系统培训自然保护区保护管理和科研人员,改善人员知识结构,提高政策理论水平,增强履行岗位职责和依法行政能力,使自然保护区总体保护管理水平有较大提高。到2015年,培训管理人员1200人次,完成自然保护区主要管理人员的业务技能培训。20162020年,对自然保护区管理和科研人员实施更高水平培养教育,建立健全人才培养和实施体系,通过开展有效、持续性的培训工作,全面提高自然保护区保护管理的法制化、规范化和科学化水平,使自然保护区管理工作步入良性循环。根据保护区管护面积大小、管护难易程度,对自然保护区机构进行优化,加强科研监测,建成一批保护管理一流、科研监测一流、社区关系一流的示范型自然保护区。(二)基础设施建设参照国家自然保护区规范化建设和管理导则(暂行),根据自然保护的级别、面积、重要程度等因素,确定自然保护区管理工程、宣教工程、科研监测工程等建设标准:1、管理工程,包括保护站点、保护设施、巡护设施设备、防火设施设备等;2、宣教工程,包括自然保护区内的宣教中心(站、点)基础设施建设、标本陈列设施设备、电教设施、宣传牌、宣传栏等。3、科研监测工程,包括简易实验室及其仪器设备、本底资源调查设备、监测样点设置及监测设施设备、科研档案管理设施设备等。4、办公及附属设施工程,包括保护区管理机构办公场所及办公设备、配套生活设施、局部道路建设等。5、对迫切需要进行小规模生态恢复工程的保护区,规划时将生态恢复和重建工程内容一并纳入保护区建设内容。(三)监测科研体系建设全省自然保护区监测科研体系建设以国家级、省级自然保护区为主,其他自然保护区的监测科研体系建设为补充。按不同的分区,兼顾不同保护区类型,选择数个自然保护区作为重点监测站、点优化布局。自然保护区科研体系由三级构成,包括省级研究机构、市级研究机构和自然保护区研究机构。省级研究机构通过对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物种和资源的研究,为自然保护区的发展提供科学的依据和预测,对自然保护区内重大建设项目等活动进行指导和论证;市级研究机构作为地方自然保护区的主要研究力量,以独立或协作的形式承担研究任务,开展地区性的研究工作;自然保护区作为基层研究机构,主要进行本底对象的研究和数据收集工作,并协助省级研究机构和市级研究机构完成研究任务。加强国际和省际合作是提高自然保护区科学研究的重要手段。各研究机构应积极争取和创造条件,建立和开展与国内外研究机构的联系,充分利用国内外研究成果、借鉴国内外最新科研经验和方法,提高自然保护区科学研究水平。(四)宣传教育体系建设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展宣传教育,提高全省人民的自然生态保护意识和生态文明知识。以国家级、省级自然保护区为核心,建立和完善一批国家级、省级科普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未成年人教育基地和生态教育基地。宣传教育主要通过标本陈列、图片资料展览、实物展示、宣传标牌、录像与影视片播放、技术培训、讲座、因特网页、野外观测、露营等方式实施。(五)数据库和信息平台建设利用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对全省自然保护区实现网络化、规范化和科学化管理,采用浏览器/服务器(B/S)结构组织数据和发布信息,高效管理和组织全省自然保护区各类数据,并能随时随地查询自然保护区的各种信息和同级各种报表,及时、动态、科学、

    注意事项

    本文(山东省自然保护区发展规划教案资料.doc)为本站会员(1595****071)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