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我所欲也》《屈原至于江滨》2019年四川遂宁中考文言文阅读真题(含答案与翻译).docx
-
资源ID:52362701
资源大小:11.19KB
全文页数:2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鱼我所欲也》《屈原至于江滨》2019年四川遂宁中考文言文阅读真题(含答案与翻译).docx
2019年四川遂宁中考文言文阅读真题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 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 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 有所不辞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那么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 甚于死者,那么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那么生而有不用也;由是那么可以辟患而 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 之,贤者能勿丧耳。(节选自鱼我所欲也)乙】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 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 "屈原曰:“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 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啜其酹?何故怀瑾 握瑜,而自令见放为? "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 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 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蟆乎! ”乃作怀沙之赋。于是怀石,遂自投汨罗以 死。(节选自史记屈原列传)【注释】醵:薄酒。察察:洁白的样子。汶汶:浑浊的样子。皓皓: 莹洁的样子。温峨(hud):尘滓重积的样子。(1)解释以下语句中加点的词。故不为苟得也 被发行吟泽畔所欲有甚于生者遂自投泪罗以死(2)用现代汉语翻译以下句子。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举世皆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3)请简要说说【甲】段是如何提出论点的。(4)在中华民族历史上,有无数的仁人志士像屈原一样都把“舍生取义”奉为人生准那么,请你另举出一个事例,并说说你如何理解“舍生取义”。【参考答案】(1)苟且取得,指苟且偷生之意;同“披”,披散;介绍比拟的对 象,可译为“比”;于是,就。(2)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只不过有贤能的人不丧失罢了。 整个世界都是混浊的,只有我一人清白;众人都沉醉,只有我一人清醒,因此 被放逐。(3)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 也。”这个论点是由“鱼”和“熊掌”的比喻引出来的。先设比喻而后提出论点, 这是因为“鱼”与“熊掌”是人人皆知的美味,而“熊掌”是其中更为美者。二 者不可兼得,取其中最美者合乎情理也符合逻辑。由此及彼,由浅入深,引出“生” 与“义”的论题来,自然、明晓。(意对即可)(4)例如:生命诚然高贵,但是对于人来讲,仁义之所贵更重于生命,君 子贤人是能够做到为了持守仁义而献出生命的。抗元名将文天祥不接受高官厚 禄的诱惑,宁死也拒不降元,这是对生命价值的一种超越,是对人的生命价值的 提升和升华,也是中华民族所弘扬的传统美德之一。(另外如:谭嗣同“我以我 血荐轩辕”、苏武漠北气节等事例)【参考译文】【乙】屈原走到江边,披散着头发沿着水边边走边吟唱,脸色憔悴,形体和 容貌都象干枯的树木一样。一个渔翁看见就问他说:“您不是三闾大夫吗?为什 么来到这里? ”屈原说:“全世混浊却只有我一人清白,大家都醉了却只有我一 人清醒,因此被放逐。”渔翁说:“聪明贤哲的人,不被事物所拘束,而能顺随 世俗的变化。全世上都混浊,为什么不顺着潮流推波助澜?众人都醉了,为什么 不一同吃那酒糟喝那薄酒?为什么要保持高尚的节操志向,却使自己被放逐 呢? ”屈原说:“我听说,刚洗过头的人一定要用手弹去冠上的灰尘,刚洗过澡 的人一定抖掉衣服上的尘土。一个人,谁又能用清净洁白的身体,去受脏物的污 染呢?(我)宁愿跳入水中,葬身鱼腹,又怎能用高尚纯结的品德,去蒙受世上 的尘垢呢? ”于是写下了怀沙赋,便抱着石头,自己跳到汨罗江死了。(2019四川遂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