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 五年级 语文 第一单元《古诗三首》第2课时 教学设计.docx
-
资源ID:52371208
资源大小:11.59KB
全文页数: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小学 五年级 语文 第一单元《古诗三首》第2课时 教学设计.docx
诗中有回,画中有趣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古诗三首第2课时教学设计主讲人:深圳市龙华区民治中学教育集团民顺小学 李晴一、设计理念读诗句,想画面,悟童趣,写童心。二' 教学目标1、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稚子弄冰、村晚。2、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诗中顽皮天真的儿童形象,体会诗中的童真童趣。3、拓展其它与儿童有关的诗句,感受不同的儿童形象,品味不同的童趣。三' 教学过程板块一:定格稚子牧童之趣(-)谈话导入今天我们继续古诗学习之旅,追寻千百年前定格古诗词里的童真童趣!(二)初读古诗1 .自读古诗,要求:字音读准确、声音读响亮。2,再读古诗,读出节奏。(三)定格画面“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朗读古诗,在你眼前分别浮现出怎样的画面?给这两幅画面 各取一个名字。(四)领悟稚子弄冰之乐请认真读全诗,圈出诗中表示颜色、声音、动作的词语。相机指导学生领会诗中稚子的童真童趣。师小结:忽喜忽悲,率性而为,这就是童真。孩子表现出的童趣其实就是诗人童心犹在 的写照,杨万里也可谓童心未泯!(五)领会牧童弄笛之趣2 .这幅画中描绘了哪些景物?3 .谁出现在这如画的美景中了?4 .他在做什么?从哪里看出来随意?5 .那你能想象出牧童吹笛子时的样子吗?6 .朗读全诗。板块二 比照品味儿童之趣(-)相同点L快速找出三首诗中描写儿童表现的词语。7 .你发现不同诗人笔下的儿童有着怎样的共同点?(二)不同点思考:这三首诗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吗?(用表格进行三首诗歌比拟)师小结:虽然三位诗人所写的事情不同,但三位诗人都善于捕捉儿童在做某件事时某一 个瞬间的情景,来表达田园生活的美好、儿童的童真童趣。8 .三首诗中描绘的儿童形象,你最喜欢哪一个?为什么?板块三拓展表达追寻童趣(一)拓展古诗,追寻童趣永远的童年,永远的童趣!千百年前的诗人,用他们的童心,为我们留下了诸多描述古 代儿童真童趣的古诗,拓展三首。小儿垂钓胡令能舟过安仁杨万里牧童吕岩1 .给这三首诗所描绘的画面命名。2 .一首诗,一幅画面。画中的孩子哪些地方让你觉得有趣?师小结:无论是遥招手的小儿,亦或是张伞当帆的渔童,还是晚归休憩的牧童,透过诗人的描绘,他们的童真童趣跃然纸上,这些儿童,就这样鲜活在古诗里。(二)展开想象,手写童趣请同学们根据诗歌内容,展开想象,选择其中的一首尝试改写成短文。注意:凸显人物动作、语言等细节,写出童趣。四' 作业设计请同学们将改写成的短文编辑成拾童趣集,可在班级内提供、展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