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电教论文《让学生在“做”中学科学》教程文件.doc
-
资源ID:52391791
资源大小:127.50KB
全文页数:9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小学科学电教论文《让学生在“做”中学科学》教程文件.doc
Good is good, but better carries it.精益求精,善益求善。小学科学电教论文让学生在“做”中学科学-小学科学电教论文让学生在“做”中学科学“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是科学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理念。小学科学,教给学生的不仅仅是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在研究科学知识时必须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动性思维和能力。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这是课程标准中要求我们这样做的,如何真正理解并在教学中实施呢?我认为要实现以探究为核心的理念,一个重要方法就是让学生“做”,让学生学习科学在他们的亲身参与中,要让他们来“做”科学,在“做”中理解和学习科学。一、创造机会,放手“做”美国教育家苏娜丹戴克说:“告诉我,我会忘记,做给我看,我会记住,让我参与,我会完全理解”。这充分说明了“做”对知识学习来说有多么重要。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让学生“亲身经历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入手。只有让他们“亲自”做了,才能发展他们的能力,学会科学方法,体验成功的乐趣,理解科学的含义。为此,我们科学教师要为孩子们创造“动手做”的机会,为他们开发学习资源和器材,给他们时间和空间,放手让他们去“真刀实枪地搞科学”。1、观察体验,感悟探究根据小学生年龄特征,对自然物体和自然现象感知不多的情况,首先要组织学生对事物进行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的观察,要带着问题去观察,教师要为学生创造条件,让学生人人都来观察。例如,在学习有趣的浮沉现象时,让学生利用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做实验,认真观察、思考、比较,获取知识。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到暖瓶塞,塑料泡膜、乒乓球等物体在水中上浮,而玻璃球、铁块、图钉等物体在水中下沉这一现象之后,我及时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现象,生成新的问题:“为什么物体在水中会上浮?为什么物体在水中会下沉?为什么图钉那么小在水中会下沉?暖瓶塞那么大在水中会上浮?.”从而进入对水的浮力的探究。足够的探究空间,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科学探究之中,自主地完成对水的浮力的认识。如在有趣的不倒翁学习中,我准备三个“不倒翁”:一个是底部半球形的,且上面轻下面重;一个是底部半球形的,但上重下轻;一个是平底的。活动中,我演示完三个不倒翁的情况后,随即提问“为什么有的不倒翁不倒,有的倒下了呢?”学生的好奇心一下子激发起来,接着让学生玩不倒翁,自行探索“倒”与“不倒”的奥秘。这样学生兴趣盎然,有利于探究创新意识的培养。这样,使课堂成为发挥发挥学生聪明才智的场所,学生对自己的成功也有了满足感和荣耀感。2、设计演示,共同操作实验是人类认识自然的基本途径,也是科学教学的重要特点。在实验过程中,师生共同操作,对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就大有益处。例如太阳和影子一课中,我就让学生直接参与,影子虽然是极为普通的,但小学生就是对这些极为普通的影子没有太多的关注,针对学生的这一特点我有意识的设计了画影子这一教学环节,在让学生在动手画的过程中“建构”一种由生活中浅层次的表性认识,向科学的理性思考转变的过程,特别是在学生展示作品时让学生进行评价,更进一步澄清了学生心中模糊不清的问题,让枯燥的科学理论知识,融进意趣浓厚的绘画当中,相得益彰。学生不仅兴趣盎然,而且课堂效果很好。3、自主讨论全员参与在科学活动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学生围绕某个问题“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吵”得不可开交的现象。这时,教师要善于抓住这一契机,就这些容易引起争议的问题,面向全体学生,组织同桌两人、小组之间或者全班进行讨论,使学生互通有无,取长补短,实现资源的共享,解决一些困惑和错误,帮助学生在讨论中获得真知。在上空气在哪里这一课时,为了能让学生了解这看不见的空气确实占据一定的空间,我为学生设计了这样一个实验,给学生准备了水槽、纸团、塑料杯,让学生自由设计实验来证明塑料杯内确实有空气。全班共有七八个小组,大家各显神通,想了各种各样的实验方法:有的直接把杯子放入水中,有的竖直把杯子扣入水中,有的随意把杯子扣入水中,也有的学生把纸团塞进纸杯内后再这样做,还有一组学生想到了要用小针在杯底戳个洞瞧他们想到的办法,可真多!经过老师的提问和大家的讨论,大家用自己的实验证明了空气确实占据空间。在这个实验中,虽然一开始,有些同学做的时候有些盲目,但我给予他们充分的时间,相信他们,放手让他们自己“做”,一次,两次,三次终究找到了正确的答案。达尔文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以探究为中心就必须让孩子们动起来,积极参与到每一项活动中,参与到每一个知识的获取过程中,这样的学习过程才是最佳的,是方法的学习。二、不怕失败,贵在“做”我们的教学强调鼓励小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活动,理解科学探究过程,从中获得科学探究的乐趣,逐步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而不要强调他们科学探究的结果或水平。因而,我们要强调让学生在科学课上“做”,在做中学科学。不要过多地关心学生是做对了还是做错了。特别是在学生做错了的时候,只要他的错误是有原因的,合逻辑的,他就应该受到肯定。在灯泡亮了着一课教学中,关于小灯泡,对学生们来说是一个“最熟悉的陌生物”,学生们早已知道它能发光,而且需要电池供电、电线连接。可到底连在什么位置,学生们不一定清楚了。因为他们没有深入观察过小灯泡的结构,没有发现灯泡自身的结构特点,而只有先通过亲身探究,让他们亲自发现自己的已有经验与新发现的现象之间的不一致甚至矛盾冲突之后,他们才会心服口服地审视、反思并修正自己的经验和认识,提出或接受“更为科学”的新解释、新方法。从而认识到观察灯泡的重要性。于是,我在教学中先让学生们尝试着点亮小灯泡,在问题和矛盾产生时再引导学生观察小灯泡。他们也想亲自让小灯泡发光,我适时的满足了他们的要求,四人一组合作完成,给每组同学准备了电池、电线和小灯泡,请他们自己去尝试点亮灯泡。孩子们一拥而上,在他们看来这是轻而易举的事。然而,活动结束时,8个小组里仅有三个小组将小灯泡点亮,其他的组都没成功。许多孩了愣住了,甚至有些不甘心。怎么回事呢?矛盾心情油然而生。这时,我给他们机会说理由,让点亮了小灯泡的组和没点亮的组分别将连接方法展示在黑板上,并聆听他们的连接理由。点亮灯泡的同学说:“我用电线把电池、灯泡围成一个圈,才亮的。”没点亮灯泡的同学说:“我以为电池里的电用一根线连在灯泡上就可以了。但是灯泡不亮。”在失败和矛盾面前,学生们有些沉默,有些困惑了,找不出原因来。此时,我开始引导思考:“以前我们认为点亮小灯泡只要有电池、电线就行了,今天试了试,看来还不一定。为什么没有点亮小灯泡呢?问题出在哪儿?我们是不是忽略了什么?比如动手操作前,对灯泡进行观察了解。有时,深入细致的观察,往往是实验成功的关键。我们还是冷静下来,由外到内好好地观察一下灯泡吧。看谁观察得仔细、说的清楚。”有过失败的体验,再加上老师的启发,学生们对小小的灯泡看得可关注了,连灯丝缠成螺旋状,金属支架和灯丝材料不一样,灯泡底端有个灰色小点,周围是一圈黑色的玻璃,左右两个金属支架连着一块蓝色玻璃都看的清清楚楚,并给几个重要部分取了名字。这样观察一下就可以了吗,不行。观察不能停留在事物的表面,而要透过表面现象,去发现蕴涵在其内部的实质性的规律,这才是观察的目的。三、手脑并用,勤于“做”课改提出的“以探究为核心”就是要求学生在做中学科学。那么如何去做呢?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把握好理解好做的意义。引导学生去做,有目的地去做,要让他们动脑筋,要让他们知道光用手是做不了科学的,真正的科学是从脑子里出来的。要让每一节课上的每一个实验,每一个活动都能成为一次有意义、有价值的探究活动。所以在小学科学教育中,多动手,进行科学探究活动,从而让学生发现问题;勤动脑,解决问题,获取知识,就成了小学科学教学中必用的教学方法。!实践说明,只有让学生动起来了,参与做了,那么不管是知识还是方法都得到了一次尝试,有了体验,这是一次学生自我的,从内心深处感受到了的知识和方法,是最有效的。只要我们教师充分创设条件,激起学生的兴趣,大部分学生都愿意来试一试,养一养,亲自参与这个动手做的过程。在这个做的过程中,学生做的过程肯定是有一些差别的,况且在这个亲历的过程中,他们会有不同的感受和体验,对出现的问题也会出现不同的理解和看法,这些都是学生积极投身和亲历探究的过程之后所获得的,是值得珍视的,也是最珍贵的。宋代教育家朱熹说过“读书是自家读书,为学是自家为学,不干别人一事,别人助自家不得。”这不也就阐述了学生的学习是要自己读书,自己思考。又有近代教育家蔡元培认为“最好使学生自己去研究,教员竟不讲也可以。”综观这些教育名家的观点,都告诉我们学习是要亲身经历的,是自己“做”出来的知识与科学。“灌进去的知识学问是没有多大用处的”、“真正可靠的学问都是从自修得来的”。我们的生活在不断的进步,但它是从点滴开始的,科学也是同样的道理,它是从生活开始的,是从我们学生的每一次活动、每一次“做”开始。就让我们真正地把科学融入到学生的做中,让他们在自己的做中做出科学来。参考文献: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郝京华、路培琦:给科学课教师的信路培琦:经历科学·体验科学·理解科学,小学自然教学2002.6;让学生在“做”中学科学摘要:“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是科学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理念。我们科学教师要为孩子们创造“动手做”的机会,为他们开发学习资源和器材,给他们时间和空间,放手让他们去“真刀实枪地搞科学”。以探究为中心就必须让孩子们动起来,积极参与到每一项活动中,参与到每一个知识的获取过程中,这样的学习过程才是最佳的,是方法的学习。在做中学科学。不要过多地关心学生是做对了还是做错了。让学生自己“做”出来的知识与科学。关键词:动手评价探究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