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模具设计标准.pdf
胡 连 精 密 股 份 有 限 公 司文件编号文件名称核发章制定单位设计二课模具设计技术文件制订日期08/05/20封 面章节内容壹目的贰范围参权责单位肆参考资料伍定义陆作业内容柒附件修订制记录序发 行 日 期版本、版次页 数章 节 内 容 概 述1234制订日期08/05/20文件名称页次核发章文件编号模具设计技术文件1版本、版次A壹.目的:为确保设计二课所设计塑料模具符合设计要求。贰.范围:适用设计二课所设计塑料模治具。参.权责单位:南京设计二课。肆.参考数据:1.胡连塑料模具编码原则2.南京厂失效案例3.塑模参考数据伍.定义:前言第 4 页设计流程图第 4 页塑料简介第 5 页钢材简介第 7 页第一章模具设计概念1.缩水率的设定第 8 页2.模具排列的设定第 9 页-3.模具料道进胶点的设定第 12 页4.模具分模面的设计第 17 页5.模具零件拆模的设计第 18 页-6.滑块.斜顶的设计第 21 页7.顶针.顶块.中板的设计第 27 页8.冷却水路的设计.第 31 页9.模具排气的设计第 33 页第二章 PRO-E 设计流程2.1.零件模型创建过程第 34 页2.2 塑料模具设计流程第 39 页2.2.1 创建模具文件第 39 页2.2.2 参照模型的装配第 39 页2.2.3 设置收缩率第 41 页2.2.4 创建工件模型第 41 页2.2.5 创建分型面第 41 页2.2.6 分割镶件第 45 页2.2.7 顶针设计第 46 页2.2.8 建立模具组件第 47 页制订日期08/05/20文件名称页次核发章文件编号模具设计技术文件2版本、版次A2.3 工程图创建第 48 页第三章 UG 设计流程1.产品分析第 51 页2.初始化产品第 52 页3.设定产品坐标系.第 53 页4.设定产品收缩率.第 53 页5.设定模仁大小.设定产品排位第 53 页6.分模.第 54 页6.1.分割面第 54 页6.2.设定区域第 54 页6.3.分型面第 54 页6.4.补片体,补实体第 55 页6.5.建立区域第 56 页6.6.分模第 56 页7.镶件拆分,图纸导出.第 57 页8.设定模仁排位,流道,浇口第 57 页第四章 潜在过程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1.材质错误第 59 页2.穴数错误第 59 页3.产品形状、装配尺寸测量错误第 59 页4.细水口唧嘴过长 第 59 页5.产品粘前模第 59 页6.进胶口(多穴)尺寸无差异第 60 页7.进胶口断裂第 60 页8.进胶口在横向 R 角处第 60 页9.运水设计不良第 60 页10.顶出设计不良第 60 页11.回位机构失效第 60 页12.支撑柱设计不良第 61 页13.模具设计时没做产品的预变量第 61 页14.模胚.模仁尺寸过大或过小(排位不合理)第 61 页15.滑块镶件锁紧后翘第 61 页16.2 块组成模仁,两块会分开.第 61 页17.前模延时抽芯的锁紧机构(弯销)强度弱.第 61 页18.二次抽芯,一.二次滑块一起抽型第 61 页制订日期08/05/20文件名称页次核发章文件编号模具设计技术文件3版本、版次A19.二次顶出,一次顶出极构不运行第 62 页20.上下滑块抽芯后,只靠波珠螺丝第 62 页21.顶针顶出不平衡第 62 页22.强脱胶位太深第 62 页23.擦破设计不良第 62 页24.分型面过于复杂第 62 页25.零件强度不够第 62 页26.镶入式擦破插入处易产生间隙第 62 页27.零件会旋转第 63 页28.模仁、镶件有成型较深、薄胶位的沟槽第 63 页29.镶件直插部位采用放电加工第 63 页30.进胶口镶件未做与模仁定位台第 63 页31.零件尺寸整体标大或小第 63 页32.视图不足够第 63 页33.零件种类数不足第 63 页34.漏标尺寸 第 64 页35.标注尺寸错误第 64 页36.图面有一个以上的坐标原点第 64 页陆.作业内容:制订日期08/05/20文件名称页次核发章文件编号模具设计技术文件4版本、版次A前言 模具设计是一门专业且深入的课程,模具设计人员需拥有 2D、3D 概念,机械加工罗辑、塑料、钢材特性,一个好的设计者更需具备多年的实务经验,以下将带领设计者进入更深入的设计领域,本篇文章于 08 年 6 月试发行,待数据更正后发行,作为南京厂模具设计规范,内文也许会有不尽之处也请提出修正下表为厂内模具设计的流程,设计者需依循流程图循序渐进去完成设计任务制订日期08/05/20文件名称页次核发章文件编号模具设计技术文件5版本、版次A在设计前不能不知的塑料特性,钢材特性这些特性将会影响模具设计的手法 虽然影响设计有众多因素,以下简单介绍说明与使用方法塑料简介所谓的塑料【是由分子量非常大的有机化合物所组成,或由以其为基本成分的各种材料,以热、压力等使之具有流动性而成形为最终的固体状态者,称为塑料】所谓的合成树脂是由种种化学原料之化学反应合成而与天然树脂具同样状态的高分子有机化合物,如前所叙述,可方便认为塑料是由合成树脂制成者,不过广义上塑料并不只是由合成树脂制成者,此外也常加其它物质补强或增量,以降低价格或添加安定剂、可塑剂、润滑剂、着色剂、带电防止剂、发泡剂等副资材以改良性质或成形性等。所以,所谓的塑料乃可泛称【合成树脂配加副资材而制成者】对塑料的定义(美国塑料工业协会)【全部或部份由碳与氧、氢、氮及其它有机及无机元素化合而成,在制造的最后阶段成为固体,在制造中某些阶段是液体,因而可以加热或加压力,或二者并用的方式,使其形成各种形状,此庞大而变化多端的材料族类中的任何一种,均可称为塑料】。在众多的塑料中可分为热固性塑料与热塑性塑料两大类.又可分出泛用塑料与工程塑料工程塑料是二十世纪 50 年代以后,随着电子电器、汽车、航天、通讯及国防等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在以泛用塑料为基础之下,崛起的新类型的高分子材料 工塑料一般而言是指【在较宽的温度范围和较长期的使用时间,能够保持优良性能,并能承受机械应力做为结构材料使用的一种塑料】因此,工程塑料不仅可以代替金属作为结构性的材料,随着高科技产业的发展,工程塑料的发展将成为未来不可缺少的高分子材料工程塑料的分类如同其它的高分子材料一样,有很多种方法,例如耐热特性、化学组成、结晶特性、应用领域或是特殊用途;但是最常用的是以耐热性作为分类,简单叙述如下以长期使用温度【以美国 UL 相对温度指数(RTI)表示】。RTI 在 100150以上,称为泛用工程塑料。RTI 在 150以上称为超级工程塑料。制订日期08/05/20文件名称页次核发章文件编号模具设计技术文件6版本、版次A当你接触到塑料这区块时常会听到 MI、TG、TM、HDT 这些名词以下以简单文字做简单介绍 MI 的全名为【熔液流动指数】(Melt Flow Index),是一种表示塑料材料加工时流动性的数值 TG 的全名为【玻璃转移温度】(Glass transition temperature,Tg),为转移温度的一种,当聚合物在 Tg时,会由较高温所呈现的橡胶态,转至低温所呈现出似玻璃又硬且易脆的性质 TM 的全名为【熔点】(Melting point,Tm),又称可加工温度,为转移温度的一种 HDT 的全名为【热变形温度】是表示塑料所能承受因加热造成的变形温度制订日期08/05/20文件名称页次核发章文件编号模具设计技术文件7版本、版次A钢材简介钢材的种类繁多,而且性质互异,一项产品在选用钢材时,会因使用场合,强度的要求、环境的因素、成本的考虑等而不同,而各种材料由于结构的不同,也有其适当的用途,因此如何使材料的应用能适材适所,就是材料选用的最大准则。本章将提出材料选择的几个重要考虑因素,并举实例具体说明。材料的规格要符合使用的需求选择材料最基本的考虑,就在满足产品的特性及要求,例如抗拉强度、切削性、耐蚀性等。许多材料似乎都可以满足使用的需求,但是如果选择具有正字标记或符合国家标准的材料,由于其化学成分及机械性质都经过试验,有一定的保证,因此质量将更有保障。材料的价格要合理价格是选择材料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因为优秀的材料如果价格高昂,产品的成本势必提高,竞争力就会降低。因此如果材料不是唯一的选择,那么价格合理的同级材料或以开发新产品替代都是不错的解决方案。材料的质量要一致产品如果是单一的就不必考虑一致性的问题,但是如果是属于大量生产的东西,材料的供应就必须稳定而且质量一定才行,否则因产品不良造成退货或是赔偿,无论是金钱及信誉的损失可能都将难以弥补,因此在选择材料供应之初,材料质量的一致和来源的稳定性也是重要的考虑因素。(下列列举厂内常用钢材)制订日期08/05/20文件名称页次核发章文件编号模具设计技术文件8版本、版次A第一章模具设计概念1.成形材料缩水率的设定设计塑料模时,确定了模具结构之后即可对模具的各部分进行详细设计,即确定各模板和零件的尺寸,模腔和模芯尺寸等,这时将涉及有关材料收缩率等主要的设计参数,因而只有具体地掌握成形塑料的收缩率才能确定型腔各部分的尺寸,即使所选模具结构正确,但所用参数不当,就不可能生产出质量合格的塑件。塑料收缩率及其影响因素,热塑性塑料的特性是在加热后膨胀,冷却后收缩,当然加压以后体积也将缩小,在注塑成形过程中,首先将熔融塑料注射入模具型腔内,充填结束后熔料冷却固化,从模具中取出塑件时即出现收缩,此收缩称为成形收缩,塑件从模具取出到稳定这一段时间内,尺寸仍会出现微小的变化,一种变化是继续收缩,此收缩称为后收缩,另一种变化是某些吸湿性塑料因吸湿而出现膨胀,例如尼龙料吸湿后尺寸会放大 2-3%,但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成形收缩,目前确定各种塑料收缩率(成形收缩后收缩)的方法,一般都推荐德国国家标准中 DIN16901 的规定。即以 230.1时模具型腔尺寸与成形后放置 24 小时,在温度为 23,相对湿度为 505%条件下测量出的相应塑件尺寸之差算出。难于精确确定收缩率的主要原因,首先是因各种塑料的收缩率不是一个定值,而是一个范围,因为不同工厂生产的同种材料的收缩率不相同,即使是一个工厂生产的不同批号同种材料的收缩率也不一样,因而厂商只能为用户提供该厂所生产塑料的收缩率范围,此范围在厂商提供的塑料物性表上可查询,其次,在成形过程中的实际收缩率还受到塑件形状,塑料流动方向,进胶点位置,模具结构和成形条件等等因素所影响。设定缩水率时以塑料流动方寸与垂直方向来设定,设定值以下表规定所示等待统计数据制订日期08/05/20文件名称页次核发章文件编号模具设计技术文件9版本、版次A2.模具排列的设定根据产品大小、结构、开模要求等因素确定模穴,如 1X1、1X2、1X4、1X8、1X16等,一般以双数对称排列。当几个分模面不规则的产品在同一模具中时,排列必须充分考虑其分型面连接的顺畅。排列时应综合模具每一方面,对料道,镶块、滑块、顶出、水路等结构要有一个全局性思考。排列时以产品中心线为定位基准,当一模一穴时,可以考虑以产品对称方向外形分中排列,有多穴数一定要平均排列。当排列有滑块机构时需把排列方向往操作者方向排列,除非机构特殊才能往天地侧排列,业界常说宁可左右不上下,在不得以的情况下宁下不上,设计在天地侧需考率机构的失效,一但失效将导至模具损坏制订日期08/05/20文件名称页次核发章文件编号模具设计技术文件10版本、版次A成品排列成品至模仁边缘需保留有15mm至20mm空间,成品与成品边保留20-30mm,排列后模仁尺寸必需是整数,不能有小数点存在,以利后段加工的完整性,也能在尺寸审查时能更容易发现产品至模仁底部需留有 20-25mm 空间,排列后模仁尺寸必需是整数,不能有小数点存在,以利后段加工的完整性,也能在尺寸审查时能更容易发现制订日期08/05/20文件名称页次核发章文件编号模具设计技术文件11版本、版次A 当几个产品出在同一套模具中时,考虑进胶的均匀性。应将大的产品排在中间位置,小的产品置于两边以利作进胶平衡。以模具的排列,工字形或环形是最佳排列但常会因模穴数的增加的变异造成排列不平衡以上简单介绍排列的优缺点,也许你还会有疑惑,到底不平衡的排列除了会让成形操作者较难调机外,还会有那些影响,当你选择不平衡的排列,严重的将会导至哥林柱断裂或模具单边塌陷制订日期08/05/20文件名称页次核发章文件编号模具设计技术文件12版本、版次A3.模具料道进胶点的设定料道是由主料道次料道冷料井等部分组成。在设计料道系统时.要考虑制品最主要的要求是什么,外观还是强度或是尺寸精度,流道的形状有梯形U 形圆形等几种,从减少压力和热量损失的角度来看,圆形流道是最优越的流道形状,当分模面是平面或者是曲面时,一般采用圆形流道,小水口模具,选用梯形流道,当流道只开在前模或者后模时,则选用梯形流道,布置一模多腔的流道时,应充分考虑进浇的均匀性,尽可能做到平衡进浇设计次料道大小时,应充分考虑制品大小、壁厚、材料流动性等因素,流动性不好的材料其流道应相应加大,并且次料道的截面尺寸一定要大于制品壁厚,同时应选适合成形品形状的流道长度,流道长则温度降低明显,流道过短则剩余应力大。制订日期08/05/20文件名称页次核发章文件编号模具设计技术文件13版本、版次A料道大小的计算.业界一般以成品重量或投影面积来计算料道大小,投影面积为单一成形品的投影面积总和。计算方式:下面以 MTL06FB 为例说明如何计算算出投影面积后,对照规格表,就能知道要设定料道多大直径主次料道衔接处冷料井的设定。计算公式:以主料道 D 尺寸乘以 1.5 倍=L 尺寸制订日期08/05/20文件名称页次核发章文件编号模具设计技术文件14版本、版次A成品与料道预留尺寸设定计算公式:以次料道 D 截面尺寸=A 部位尺寸拉料针的设定拉料针固名思义是起拉料作用.位置在灌嘴的下方,开模时以自身到勾将浇口料道拉住留在可动侧的一种顶针装置,倒勾的开口方向必需跟产品掉落的方向一致,以免浇口顶出后卡在模具上,顶针头部需做定位制订日期08/05/20文件名称页次核发章文件编号模具设计技术文件15版本、版次A进胶点的设定常见进胶点类型有直接进胶潜水式进胶点进胶(小水口)等多种,设计时应根据产品的不同要求选择适合的类型.尤其当制品外观有要求时,要慎重选择。直接进胶尺寸参照表潜水式进胶尺寸参照表制订日期08/05/20文件名称页次核发章文件编号模具设计技术文件16版本、版次A小水口针点式进胶尺寸参照表制订日期08/05/20文件名称页次核发章文件编号模具设计技术文件17版本、版次A4.模具分模面的设计分模面的定义是【可将产品分离开的接触表面】常见的面有,平面、斜面、曲面等,分模面是很重要的模具设计依据,分模面更是分割模具体积块的基准面,是形成模腔、模芯、滑块或镶块等零件的成型表面。设定分模面后需去计算可动侧模芯的塑料包覆面积一定要大于固定侧,防止开模后产品粘模,当计算出固定侧大于可动侧时可以设计一些到勾、增加花纹来加大包覆强度。分模面的设定1.有样品时只要去注意看样品,上面就有设定的分模线。2.没样品时只要是最好分模的部位就是好的分模面。制订日期08/05/20文件名称页次核发章文件编号模具设计技术文件18版本、版次A5.模具零件拆模的设计在模具设计中,零件的拆模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需从以下几个方面综合考虑,客户要求、产品的质量与外观要求、加工的方便性、模具的强度、现场的加工能力以及模具排气与冷却的因素,拆模尽量选在最小影响的地方。模具拆法有众多手法只要能满足客户、功能要求、模具加工者、成形操作者就可称的上是一个好设计,本集团有丰富的设计开模经验,所累积数据库也会让设计者有更好的验证与支持零件太弱就需去分割零件.加强该部位零件容易损坏就需去分割零件制订日期08/05/20文件名称页次核发章文件编号模具设计技术文件19版本、版次A零件肉厚太薄就需去分割零件不易加工就需分割零件制订日期08/05/20文件名称页次核发章文件编号模具设计技术文件20版本、版次A零件有替换就需分割零件零件会排气不良就需分割零件,由其以盲孔更需注意,所有深度超过 3mm 的就需分割或作入子零件拆解的要决1.只要能提高加工速度并不影结构就该拆成镶件。2.易损易断零件一定要拆成镶件,单一的零件一定比整体便宜。3.会有排气不良的部位一定要拆成镶件制订日期08/05/20文件名称页次核发章文件编号模具设计技术文件21版本、版次A6.滑块.斜顶的设计由于制品的特殊要求,其某部位的脱模方向与射出机开模方向不一致,需进行侧面分模与抽芯方可顺利顶出制品,侧面分模与抽芯机构有两种,滑块和斜顶。滑块机构滑块排列一般朝操作者方向设计,如需往天地方向设计时需增加限位机构,去拉住滑块防止因开关模作动导至滑块损坏滑块行程计算为保证制品顺利脱模,滑块移动的距离一定要充分,一般以成品边缘距离加 510mm 为其最小行程制订日期08/05/20文件名称页次核发章文件编号模具设计技术文件22版本、版次A当产品有真圆度要求或有要求外观要求不允许错位时,滑块需斜度定位机构防止错位滑块高度与厚度的比值最大为 L=1.5H,否则滑块运动时会受翻转力矩影响,造成运动失效滑块斜导柱角度一般为 25 度+_5 度,斜导柱角度比滑块小 2 度,一般尽量不采用细小的斜导柱,以保证滑块运动的顺利,斜导柱孔比斜导柱单边大 0.5mm 当斜导柱穿过滑块时,需在模座上为其留出足够的让位空间,斜导柱尽量置于滑块的中间位置,具体尺寸要求如图制订日期08/05/20文件名称页次核发章文件编号模具设计技术文件23版本、版次A 设计滑块斜导柱数量与 T 形槽尺寸时以滑块 L 长度当标准下表所规定的数量设计设计滑块束块时以滑块 L 长度单边减 10-15mm 当束块尺寸,以滑块高度的 2/3 当最小高度,斜度同滑块,当束块起作用时需跟模面留有 0.2-0.3 空间让机台产生足够的锁合力,锁住束块的螺丝规格与数量如下表所规定制订日期08/05/20文件名称页次核发章文件编号模具设计技术文件24版本、版次A设计滑块压块时将压块镶入模座以取得更精密的定位,防止压块顷斜照成滑块卡死,T 槽与滑块配合时需留有 1.0mm 的间隙滑块压块与束块在工作时会起到压紧与磨擦作用,在所有活动面需加入油槽让润滑油保持,防止过度磨擦照成擦伤,或有需更高层次的保护可以加入耐磨板设计大的滑座背部常配有耐磨板.这除了耐磨外还可以用来调整滑块的靠破.制订日期08/05/20文件名称页次核发章文件编号模具设计技术文件25版本、版次A滑块水路在滑块上有出产品或有冷却的需求时,需加入水路设计以利产品冷却滑块定位珠作用是,定位滑块滑动的行程,在设计时要有关模定位点与开模定位点,定位珠孔一般设计在滑块上方便拆卸,定位珠孔以 45 度铣刀钻出规定深度.设计规格如下图规定制订日期08/05/20文件名称页次核发章文件编号模具设计技术文件26版本、版次A斜顶机构一般用于产品侧壁内或制品顶端出现倒扣时,采用斜顶往往是非常有效的方法,脱模时以一定斜率动作,同时作横向移动,当达到脱离尺寸时产品与斜顶自动脱离,斜顶角度一般为 7.5 度+_2.5 度,大小视其行程及顶出空间而定一般厚度不小于 6.0mm制订日期08/05/20文件名称页次核发章文件编号模具设计技术文件27版本、版次A7.顶针的设计正确的顶出位置,应设在制品脱模困难的地方,深的胶位支柱以及包紧力强的地方均应考虑设置顶出机构.同时还应考虑顶出机构应设置在不影响制品外观的部位,并且不能与其它零件发生干涉,顶出机构的基本方式有:圆顶针扁顶针套筒顶针中板顶块等,设计时尽量选用大的顶针,顶针的分布要对称,防止产品顶歪顶斜,设计时需使用标准顶针,尽可能地避免采用的非标准顶针,设计选用的顶针以下表所规定。制订日期08/05/20文件名称页次核发章文件编号模具设计技术文件28版本、版次A顶针分布以平均为准则理论上能放入越多顶出效果越好,放置太多只是增加开模成本,放置太少易将产品顶凸顶白顶破顶针易湾曲折断顶针的布置应以离胶位 1.0-1.5mm 的地方,在有深且薄的胶位去布置顶针除能帮助脱模,且有利排气顶针厚度太薄时需选用双节顶针只要是圆顶针2.0mm以下或扁顶针厚度1.5以下,都要作双节顶针,且模具上需加一限位防止顶过头撞坏顶针制订日期08/05/20文件名称页次核发章文件编号模具设计技术文件29版本、版次A厂内产品有时会用到 1.0mm 以下的圆.扁顶针,因顶针受力太小顶出时常会照成顶针变形.折断此时在设计顶针避空时模仁底板不可避空太多,且需线割方孔增加脱模时的扶持力,尺寸设定时注意避空的间隙一般以单边璧空 0.15mm对周长较长,并且其内外表面均不允许有顶出痕迹的制品,或者当产品过深,又没有足够的位置放置足够的顶针时,常采用中板或顶块结构,因模具工作时与 机台会产生震动常会导至螺丝松动,在设计上建议以 T 形构照来故定顶块或顶板。制订日期08/05/20文件名称页次核发章文件编号模具设计技术文件30版本、版次A当滑块下有顶块顶针等顶出机构时为防止在合模过程中发生碰撞损坏模具,应设置强制回位装置装置作的作动如下图所示微动开关,它的作用是用来判断顶针板是否已经正确回到起始位置.并通知射出机是否可能开始合模了.这种装置因其成本低,安装方便,效果较好而被广泛使用STP 装置在下顶针板,主要作用是防止异物.灰尘掉入照成顶针板未回位的保护装置制订日期08/05/20文件名称页次核发章文件编号模具设计技术文件31版本、版次A8.冷却水路.模温回路的设计产品射出的过程,是将温度较高的熔融塑料,通过高压射入温度较低的模具中,经过冷却因此从而得到所需要的成品,制品应保证,最好的尺寸稳定性,最小的变形,最高的强度和韧性,最完美的外观,而在成型过程中,由于制品形状复杂,壁厚不均,充模顺序不同等因素,使得注入模具形腔中的塑料固化时,不同的位置温度不一样,因此由于热交换而产生应力,这种应力会直接影响成品的尺寸精度与外观与翘躯产品取出的时机,一般以所射出产品小于塑料热变形温度15-20度为产品取出时机,过快的取出只是徒增变形与翘躯,布置数量以多平均为原则,过低的模温对于一些有要求玻璃转移温度(TG)的塑料反而是破坏特性,增加内应力 设计水路时以一进一出把需冷却的地方设计成一个循环回路,不可以是一个并联回路,并联冷却水路流动不够有力,其结果会导致对不同地方冷却效果不均匀,串联冷却水路具有流动有力的优点,但存在随着水路长度增加,温度变化大的缺点,水路管径以 8mm 以上尺寸,离成品约 10-15mm,一进一出为设计考虑制订日期08/05/20文件名称页次核发章文件编号模具设计技术文件32版本、版次A在模具结构中冷却水路通过模板与模板结合处,会因结合处存在配合间隙产生冷却液泄漏现象,为避免这一现象的发生通常采用”O”型环对结合处种实行密封,在使用”O”型环时,应确认模板与模板之间有足够的压力,冷却水路的接头设计在射出机操作者对面,以免影响操作模温回路的设计如冷却水一样,不同的地方只区分在进入模具的是有温度的液体如水或热煤油,设计回路同冷却水回路一样,接头攻牙需选用3/8接头,接头布置的位置选在操作者侧的对面设计时一定设计成用锁的,不能设计成用快速接头以防意外发生制订日期08/05/20文件名称页次核发章文件编号模具设计技术文件33版本、版次A9.模具排气的设计模穴内气体的来源包括模穴内的空气、塑料所含的水气及挥发物,若无法在塑料充填过程中于予排出,则易产生气体因快速压缩及受塑料加热而升温.温度过高将塑料烧焦.气体因压缩而升压,导至模穴的充填不足在许多模具计设计上不将排气槽加入模具图中,而让现场钳工自行加工,此作法一直是模具设计者一大工作盲点,排气槽的位置与深度与塑料的溢边量应当在设计时一并纳入模具图当中厂内常见到的包风一般都在进胶点的对应边或者在较深的胶位若遇见此现像排除调机因素后一般都是进胶点位置不良或是较深的胶位未作排气设计上可加入顶针或磨排气槽.镶件分割,设计排气槽需以环形绕者模仁四周,不能是点的排气许多的人都认为只要在模具上拉几条槽就等于模具有排气,其实这是一个严重的错误观念,许多的模具明明以磨出一大堆的排气槽,试模时还是会排气不良,这大部份在模仁底部未将气导出,气只进到模仁底部确无法往外排出制订日期08/05/20文件名称页次核发章文件编号模具设计技术文件34版本、版次A第二章PRO/E 模具设计的基本流程Pro/MOLDESIGN 模具设计的流程主要包括:1,启动 Pro/ENGINEER Wildfire 系统。2,使用主菜单命令 FileSet Working Directory,设置工作路径。3,使用主命令菜单 FileNew 命令,开始新建一个模具模型,其中模具模型的建立又包括如下工作:(1)设定模型的单位制。有两种方式可以实现,第一种是在 New 对话框中取消 Use Default Template(使用默认模板)选项,在 New File Options 对话框中设置单位制,第二种方式是使用菜单管理命令SetupUnits 命令来设置模型单位制。(2)使用菜单管理器命令 Mold ModelAssembleRefModel 加入参考模型。(3)使用菜单管理器命令 Mold ModelAssembleWorkpiece 加入毛坯模型。(4)使用菜单管理器命令 Shrinkage 命令设定收缩率。4,利用 Feature 设计浇铸系统。包括主流道(Sprue)、分流道(Runner)和浇口(Gate)等。5,利用 Parting Surf 设计分模面。6,利用 Volume(模型体积)将坯料整体拆分为数个体积块。包括型芯体积、型腔体积、滑块体积等。7,利用 Mold Comp(Mold Component 的缩写,即模型组件)将上一步产生的体积块转化为相应的模具型芯、模具型腔、滑块等。8,利用 Molding 进行试模,用拆分的模具产生一个浇铸体。9,利用 Mold Opening 拆分模具。10,利用 Mold Check 对模具零件进行检测,包括浇铸件、型芯型腔等。2.1.2.1.零件模型创建过程零件模型创建过程以图 2-1-1 为实例进行创建图 2-1-1 产品制订日期08/05/20文件名称页次核发章文件编号模具设计技术文件35版本、版次A创建流程如下(1)在硬盘上建立一个新的活页夹,文件名为 ML-2BN(2)启动 Pro/ENGINEER Wildfire 中文版。(3)单击菜单命令“文件-设置工作目录”,系统会自动打开“选取工作目录”对话框,在“查找范围”文本框中指定工作目录为“ML-2BN”活页夹,然后单击按钮关闭对话框。(4)单击窗口上部工具栏中的“创建新对象”按钮打开“新建”对话框,确认“类型”选项为“零件”,“子类型”选项为“实体”,在名称栏里键入“ML-2BN”将其作为零件名称,不勾选“使用缺省模板”选项,然后单击按钮,系统会自动打开“新文件选项”对话框。(5)选取“新文件选项”对话框中的“mmns_part_solid”选项,然后单击按钮,系统会自动进入草绘环境界面。(6)单击窗口右侧快捷工具栏中的“拉伸工具”按钮打开“拉伸工具”操控板,依次单击其中的“位置”和“定义”,在窗口左侧的模型树中单击基准平面特征,“草绘”对话框会自动更新参数设置,如图 2-1-2 所示,然后单击其中的按钮,系统会自动进入二维草图绘制界面。(7)默认系统自动在“参照”对话框中的添加的参数设置,直接单击按钮关闭对话框。(8)单击草绘工具栏中的“创建矩形”按钮,绘制出如图 2-1-3 所示的矩形。图 2-1-2 草绘对话框图 2-1-3 绘制的矩形图 2-1-4 三维效果制订日期08/05/20文件名称页次核发章文件编号模具设计技术文件36版本、版次A(9)单击草绘工具栏中的按钮,确定当前绘制结果。(10)在操控板中的“拉伸方式”文本框里键入“19.6”,将其作为拉伸深度,按回车键确认。(11)单击操控板中的“预览”按钮,确认无误后,再单击按钮,系统会自动显示生成的三维效果图,如图 2-1-4 所示。(12)连续采用“拉伸”命令,可以建构出如图 2-1-5 所示的结构。(13)再次根据上述“拉伸”方法以产品底面作为草绘平面进行草绘,如图 2-1-6。(14)画出如图 2-1-7 所示的矩形,单击按钮,确定当前绘制结果。(15)选择“贯穿整个零件”按钮,单击“切削”按钮,进行切削。(16)单击操控板中的“预览”按钮,确认无误后,再单击按钮,系统会自动显示生成的三维效果图,如图 2-1-8 所示。图 2-1-5 三维效果图 2-1-6 选择草绘平面图 2-1-7 绘制的矩形图 2-1-8 切削效果草绘平面制订日期08/05/20文件名称页次核发章文件编号模具设计技术文件37版本、版次A(17)再次利用“拉伸”命令,可以构建出如图 2-1-9 所示结构。(18)在左边的模型树中按住“Ctrl”键复选孔的所有特征选项,按鼠标右键点选建立群组,如图 2-1-10。(19)选中群组,单击上方工具栏中的“复制”和“粘贴”,在“特殊粘贴”对话框里勾选和,单击,在图上选择一条边作为参照方向,如图 2-1-11,在距离对话框里输入“4”,单击确定复制。图 2-1-9 三维效果图 2-1-10 建立的群组图 2-1-11 复制(20)选取要拔模的面或面组,单击“拔模”按钮,选择一个面,这个面和拔模面的交线将成为拔模的旋转轴。(21)单击操控板上的键,以定义分割要素,在“分割选项”里选择“以草绘纹链分割”,在角度数值栏里输入向上和向下的拔模角度,注意拔模方向不要弄反!如图 2-1-12(22)以相同的方法再对其他地方进行拔模操作。图 2-1-12 拔模图 2-1-13 成品制订日期08/05/20文件名称页次核发章文件编号模具设计技术文件38版本、版次A(23)选择要倒角的地方,单击倒角按钮,在倒角数值栏里输入 0.8。(24)以相同的方法对其他地方进行倒角。(25)为了排位方便,需要建立模型的中心坐标系。(26)先建立基准面作为分模面,单击“建立基准平面”按钮,选择分模面上的任意两条线,如图 2-1-14 所示,在“基准平面”对话框里单击,如图 2-1-15 所示,系统会根据这两条线自动生成平面。图 2-1-14 创建基准面图 2-1-15 创建基准平面对话框(27)再建立一个平面,单击“建立基准平面”按钮,选择模型的一个面作为参考平面,向内延伸 3.075 创建一个平面,如图 2-1-16 和图 2-1-17 所示,单击,系统会自动生成基准平面。图 2-1-16 选择参考平面图 2-1-17 基准平面对话框参考平面制订日期08/05/20文件名称页次核发章文件编号模具设计技术文件39版本、版次A(28)单击“创建坐标系”按钮,按住“Ctrl”键,选择“DTM1”“DTM2”“RIGHT”面,单击“坐标系统”对话框里的,系统会自动根据这三个面生成基准坐标系,如图 2-1-18 所示。(29)单击窗口上部工具栏中的“保存活动对话框”按钮打开“保存对象”控制板,单击其中的“确定”,系统会自动以“ML-2BN.prt”为文件名保存当前文档。至此,参照模型的创建工作已基本结束。2.22.2 塑料模具设计流程塑料模具设计流程2.2.1 创建模具文件图 2-1-18 创建基准坐标系为了便于查找、修改和保存,应将所有的模具文件都放在创建零件时设置的工作目录下。(1)单击菜单命令“文件-设置工作目录”,系统会自动打开“选取工作目录”对话框,在“查找范围”文本框中指定工作目录为“ML-2BN”活页夹,然后单击按钮关闭对话框。(2)单击窗口上部工具栏中的“创建新对象”按钮打开“新建”对话框,确认“类型”选项为“制造”,“子类型”选项为“模具型腔”,在名称栏里键入“ML-2BN”将其作为零件名称,不勾选“使用缺省模板”选项(如图 2-2-1),然后单击按钮,系统会自动打开“新文件选项”对话框。(3)选取“新文件选项”对话框中的“mmns_part_solid”选项,然后单击按钮,系统会自动进入草绘环境界面。图 2-2-1“新建”对话框2.2.2 参照模型的装配(1)单击模型树上方的按钮,在弹出的下拉菜单列表中单击“树过滤器”选项,系统会自动打开“模型树选项”对话框。(2)勾选“显示”选项栏里的“特征”、“隐抑的对象”选项,然后单击按钮关闭对话框,模型树区将会自动显示出特征树列。(3)单击“模型放置”按钮,在开启对话框中选取 ML-2BN.PRT 文件,单击“开启”。制订日期08/05/20文件名称页次核发章文件编号模具设计技术文件40版本、版次A(4)在建立参照模型对话框中勾选“依据参照合并”,参照模型名称改为“ML-2BN_REF”,单击,如图 2-2-2 所示。(5)因为在 2D 中排位比 3D 更方便快捷,所以我们一般在 2D 中把所需要的数据都确定,如图 2-2-3所示。(6)在配置图对话框里勾选“矩形”、“常数”,因为排了 16 穴,可以在 X 轴方向设置 4 排,Y 轴方向也设置 4 排。(7)X 轴增量为 32,Y 轴为 30,单击“预览”按钮,如图 2-2-4 所示,查看效果。(8)在“配置图”对话框里勾选“可变”,对每一个穴的 X、Y 轴位置进行微调,如图 2-2-4 所示,单击“预览”检查满意后,单击“确定”,系统会自动排位。图 2-2-2 建立参照模型图 2-2-3 CAD 排位尺寸图 2-2-4 配置图图 2-2-5“可变”栏制订日期08/05/20文件名称页次核发章文件编号模具设计技术文件41版本、版次A2.2.3 设置收缩率(1)单击收缩按钮。(2)选中其中一个模型,再选中他的坐标系,在“收缩比率”栏里输入收缩率 0.012,单击,系统会自动把所有模型设置相同收缩率。如图 2-2-6 所示2.2.4 创建工件模型单击“工件创建”按钮,单击“自动工件”对话框里“模具原点”下的按钮,然后选中模具坐标系,如图 2-2-7 所示,在工件尺寸栏里输入工件的长、宽、高等尺寸数据,如图 2-2-8 所示,单击按钮,系统会自动生成所需的工件模型。图 2-2-6 收缩率对话框图 2-2-7 选中坐标系图 2-2-8 工件尺寸栏2.2.5 创建分型面(1)右键单击窗口左边模型树中其中一个零件模型特征,在弹出的快捷菜单里单击“开启”选项,系统会自动弹出单个零件的绘图窗口。(2)单击“编辑”中的“填充”选项,再单击“草绘”按钮,在如图 2-2-9 所示的平面上草绘。制订日期08/05/20文件名称页次核发章文件编号模具设计技术文件42版本、版次A(3)草绘出如图 2-2-10 所示的矩形,单击,完成草绘。单击按钮,孔即被所画的平面填充。如图 2-2-11 所示图 2-2-9 草绘平面图 2-2-10 草绘矩形图 2-2-11 填充效果(4)单击“引伸”按钮,在下方工具栏里单击“引伸为曲面”按钮,在如图 2-2-12 中草绘曲面所需的线段,单击,拉伸长度输入“2”,单击,生成如图 2-2-13 所示效果。(5)选中刚画好的面,单击“镜像”按钮,选择要镜像的对称面,单击,即可生成如图 2-2-14所示之效果。图 2-2-12 草绘线段图 2-2-13 生成的面图 2-2-14 镜像效果(6)再利用“引伸”命令创建出如图 2-2-15 所示平面。(7)按住“Ctrl”键选中如图 2-2-16 所示的两个面,单击“合并”按钮,选择合并方向以生成如图 2-2-17 所示效果。制订日期08/05/20文件名称页次核发章文件编号模具设计技术文件43版本、版次A(8)再以相同的方法合并另一边。(9)用上述方法,可以绘出如图 2-2-18 所示的效果。注意孔一定要被缝合!(10)利用复制命令把第一个孔做出的面组复制到第二个孔中。图 2-2-15 创建的面图 2-2-16 选取两个面图 2-2-17 合并效果图 2-2-18 缝合后效果(11)单击“草绘”按钮,在分模平面上草绘如图 2-2-19 所示的图形。图 2-2-20 为效果图。在后面创建主分模面时有用。图 2-2-21 草绘图 2-2-22 效果图(12)点击“窗口”,在菜单中单击“关闭”,即进入模具设计主窗口。这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