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2021年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pdf

    • 资源ID:52438126       资源大小:2.07MB        全文页数:63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3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21年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pdf

    20212021 年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年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0212021 年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年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1 1信息社会已经到来,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将成为现代人最基本的能力和素质的标志。本课正是基于这一理念,选择具有丰富现实背景的学习材料,学生了解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作用后,在应用部分设置了分析数据、处理信息的练习题,以培养学生根据数据、图像分析事物并作出合理推断的能力。1、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初步学会折线统计图的绘制方法。2、能分析折线统计图,培养学生利用数据、图像分析、判断、预测问题结果或趋势的能力。3、让学生体验折线统计图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和重要性,培养正确的数学观,并通过相互交流、讨论,培养合作交流的能力。一、引入:一、引入:1、出示:条形统计图(1)某电影院上月各类影片观众人数统计图(2)新芽书苑 20_年 3 月第一星期故事书销售情况统计图2、提问:你已知道了条形统计图的哪些知识?3、现实生活中还有另一种统计图,你见过吗?出示:折线统计图。(1)上虞电影院 20_年(16)月观众人数统计图。(2)百官镇一农户 9620_年人均收入统计图。二、展开:(一)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1、四人小组讨论;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1)学生自由讨论交流。(2)这两类统计图最大的区别是什么?2、结合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归纳折线统计图的特点。3、从折线统计图上我们能看出数量的多少吗?还能了解到什么?4、结合课本进一步深入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二)折线统计图的绘制。1、你认为哪幅条形统计图用折线统计图来绘制更合适?2、小组讨论:把这幅条形统计图绘制成折线统计图你有什么办法?A、小组讨论 B、汇报 C、提问:绘制的关键是什么?3、学生尝试绘制。(1)出示“我们的调查资料”。(2)想一想,哪几组数据用折线统计图绘制比较合适?(3)请选择其中一组数据绘制。(4)小组交流绘制情况,分析增减变化的情况,并 推断发展趋势。(5)大组交流绘制情况,并纠错。三、应用1、出示:李 X(住院)的体温变化情况统计图,提问:看图后,你能推断出什么?2、出示:百官镇一农户 9620_年人均收入统计图。思考:A、看图后你有什么感受?B、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3、对比练习:(1)出示:“吉祥鞋店 20_年凉鞋、棉鞋销售情况统计图”。思考:A、两种鞋的销售趋势分别怎样?B、你有什么建议?(3)出示:两家游泳衣专卖店的销售情况统计图。思考:A、比较这幅图,说说哪一幅比较符合我们的生活实际?B、猜猜为什么乐乐专卖店会有这样的销售现象四、总结四、总结你又有什么新收获?你是用什么方法学会的?五、课外作业五、课外作业省略20212021 年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年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2 2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使学生知道 24 时计时法的意义,会用 24 时计时法表示时刻。2、能正确地进行普通计时法和 24 时计时法之间的互换。3、能计算经过的时间。4、教育学生珍惜时间。教学重点:教学重点:24 时计法和普通计时法的区别,并能正确的进行互换。教学难点:教学难点:计算经过的时间。教学教具:教学教具:多媒体、学具钟、小黑板。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出示一个 9 时的钟面)师:这是几时?这个时刻老师可能在做什么?生 1:我猜老师可能在上课。生 2:我猜老师可能在批改作业。师:大家都猜得不错,那为什么有些小同学会猜得不一样呢?生:有的说的是上午的 9 时,有的说的是晚上 9 时了!师:一天中有几个 9 时?怎样表示才能把两个 9 时分清楚,不造成误会呢?教师板书:上午 9 时晚上 9 时师:在9 时前面加上:上午或晚上这些表示时段的词,表示得就清楚明白了,那么有没有比这更方便的吗?师:为了把一天的时间记录得清楚明白,广播、电视、邮电、交通等部门采用了另外一种记录一天时间的方法,就是 24 时计时法。板书课题:24 时计时法二、质疑探究、学习 24 时计时法师:看着课题你想知道什么?生 1:什么是 24 时计时法?生 2:24 时计时法有什么用?生 3:24 时计时法是怎样计时的?师:我们一起来探究这些问题。1、体会一天有 24 小时师:一天从什么时候开始到什么时候结束?(学生各持己见)师:你们喜欢看春节联欢晚会吗?0 点的钟声是什么时候敲响的?师:对,晚上 12 时,既是旧的一天的结束,也是新的一天的开始。从晚上 12 时到晚上 12 时是一天。教师拨钟面演示,学生边观察边数:晚上 12 时师:现在几时?生:中午 12 时。师:时针走了几圈?12 小时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第一圈:晚上 12 时中午 12 时 12 小时接着演示板书:第二圈:中午 12 时晚上 12 时师:一日有几个小时?1 日(天)=24 小时师:一天有 24 小时,从 0 时到 24 时的计时法就是 24 时计时法。2、体会 24 时计时法是怎样计时的。师:24 时计时法是怎样的记录一天的时间呢?多媒体出示钟面:晚上12 时记为 0 时下午 1 时记为 13时,晚上 12 时记为 24 时。3、小练(用小黑板出示):把下面的时间进行分类凌晨 2:002:00 上午 7:007:00 中午 12:1012:10 下午1:0013:00 晚上 9:0021:00(1)你是根据什么进行分类的。(2)比较两种记时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相同点:凌晨、上午、中午时数相同。不同点:下午、晚上的时数不相同。互换方法:下午、晚上的时数加 12 就是对应的 24 时计时法的时数。24 时的时数减 12 就是对应的普通计时法的时数。4、应用。(1)把下面的时刻用 24 时计时法表示。凌晨 3:40()中午 12:00()下午 1:00()晚上 7:30()(2)把下面的时刻用普通计时法表示。1:20()12:00()14:00()16:30()三、求经过时间出示例题:从上午 8 时到 11 时,经过了()小时(课多媒体演示)四、口答(多媒体演示)1、选择填空小赵去看一场电影,电影从 15 时放到()(1)9 时(2)17 时(3)9 小时(4)17 小时2、从 6 时到 12 时经过()小时3、一个展览馆每天8:00 开馆,17:00 闭馆,每天开放()小时4、许老师今天上午 7 时进学校,到下午 4 时离校,许老师今天在学校多少时间?(课多媒体演示)(比较解法)五、聪明题1、小华每天 7:00 分到校,11:30 分回家,13:00 到校,16:00 离校,他一天在校的时间是多少?2、爸爸 21:00 上夜班,工作 8 小时,第二天几时下班?六、总结交流。1、同学们,今天我们认识了什么?你还有疑问吗?2、同学们,时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过去了的时间是永远不会回来的,一分一秒的时间都是很宝贵的,所以,我们从小要珍惜时间,努力学习,长大了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同学们!就让我们从今天开始做时间的小主人,合理地安排好每一天的时间好吗?板书设计:24 时计时法普通计时法:上午 9 时 晚上 9 时24 时计时法:9 时 21 时20212021 年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年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3 3【教学内容】教科书第 12 页的例 1 以及相关的练习。【教学目标】1?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单位“1”的含义,知道分母、分子的含义和分数各部分的名称,知道生活中分数的广泛用途,会用分数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2?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3?通过学生的主动探索,培养学生的成功体验,坚定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和视频展示台。【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一、复习引入师:中秋节到了,小华家买了很多月饼,分月饼的任务当然就落到小华的身上了。你看,小华一会儿就把这几块月饼分好了。你能用分数分别表示这些月饼的阴影部分占一个月饼的几分之几吗?多媒体课件展示:等学生完成后,抽学生的作业在视频展示台上展示,集体订正。二、教学新课1?教学例 1,理解单位“1”师:第二天,小华的爸爸又买回一盒月饼共8 个,并且提出了一个新的分月饼的要求。课件演示:爸爸对小华说:小华,你把这 8 个月饼平均分给 4 个人吧。师:同学们,你们能用小圆代替月饼,帮小华分一分吗?等学生分好后,抽一个学生分的小圆在视频展示台上展示。师:这时,小华的爸爸又提出了问题。课件演示:爸爸对小华说:每个人得的月饼是这 8 个月饼的几分之几呢?引导学生理解把 8 个月饼平均分成了 4 份,每份是这 8 个月饼的 14。师:老师也有个问题,刚才小华分出了 1 个月饼的 1/4,这儿又分出了 8 个月饼的 1/4,同学们看一看,这两个1/4 表示的月饼数量一样吗?多媒体课件演示下面的月饼图:引导学生理解两个 1/4 代表的数量不一样。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引导学生说出前一个 1/4 是 1 个月饼的 1/4,而后一个 1/4是 8 个月饼的 1/4。课件中随学生的回答在图形下出现相应的文字。师:对。前一个 1/4 是以 1 个月饼为一个整体来平均分的,而后一个 1/4 是以 8 个月饼为一个整体来平均分的。平均分的整体不一样,对分出来的每份数量有影响吗?让学生意识到,整体“1”的变化对每份的数量是有影响的。以 1 个月饼为整体“1”,每份就是 1/4 个月饼;以 8 个月饼为整体“1”,每份就是 2 个月饼。师:像这样把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来平均分的分数还很多,请同学们看一看下面这幅图。课件出示第 2 页的熊猫图。师:这里是把多少只熊猫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了几份?每份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几?请分一分,并填空。课件出示单元主题图,要求学生说一说图中的每个分数分别是以什么作为一个整体来平均分的。师:通过上面的研究,同学们有什么发现?引导学生说出这些分数都是以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来平均分的。师:像这样由一个物体或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通常我们把它叫做单位“1”。板书单位“1”的含义。师:把 12 个学生看作一个整体,其中的 6 个学生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几?这里是把谁看作一个整体?教师再举两个例子,深化学生对单位“1”的理解。2?理解并归纳分数的意义师:请同学们拿出一些小棒,把它们平均分成 5 份或 6 份,想一想,其中的 1 份是全部小棒的几分之几?其中的 2 份呢?其中的 3 份呢?学生操作后回答,如:我拿了 10 根小棒,把它平均分成了5 份,每份有 2 根小棒,这 2 根小棒是 10 根小棒的 1/5。2 份有4 根小棒,这 4 根小棒是 10 根小棒的 2/5?师:想想自己操作的过程,你能说一说什么是分数吗?学生讨论后可能这样表述:把单位“1”平均分成几份,表示其中 1 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师:同学们归纳得很好,但是这句话中出现了两个“几份”,所以我们一般把前一个“几份”说成是若干份。归纳并板书分数的意义,板书课题。试一试:涂色部分占整个图形的几分之几?师:看看最后(五星图)这个分数,请同学们说说这个分数的意义。生:这个分数表示把 15 颗五角星平均分成 5 份,其中的 3份占这个图形的 35。师:把 15 颗五角星平均分成了 5 份,其中的 1 份占这个图形的几分之几?(生:1/5)其中的 3 份呢?(生:3/5)35 是由多少个 15 组成的?(生:3 个)所以,35 的分数单位是 1/5,35/里面有 3 个这样的分数单位。说一说:3/7 的分数单位是多少?它有多少个这样的分数单位?5/6,9/10 呢?3?说生活中的分数师:分数在我们生活中应用得非常广泛,书上第 3 页课堂活动中的两个小朋友正在说生活中的分数,你们能像他们这样说一说生活中的分数吗?学生说生活中的分数。三、课堂小结三、课堂小结(略)四、课堂作业1?第 4 页课堂活动第 2 题。2?练习一第 1,2,3,4 题。分数的意义师:在三年级的时候,我们初步认识了分数,你能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分数吗?课件出示如下的题目:(1)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 4 份,其中的 1 份是这个月饼的();(2)把一张手工纸20212021 年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年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4 4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速度;速度是复合单位;会正确读写速度单位。(2)认识速度、时间与路程,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3)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过程与方法过程与方法(1)经历从生活中感悟数学、体验问题冲突及解决问题的过程。(2)培养观察、比较和概括能力,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教学重点:认识速度、时间与路程,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教学难点:教学难点:知道速度是复合单位,会正确读写速度单位。教学过程:一、导入师:小朋友们都跑过步吧,那你们知道我们班谁跑的最快吗?我们就以 50 米为例,请 5 位你认为跑得最快的小朋友,说一说你所用的时间。引用学生体育活动中熟悉的 50 米跑为情景,使学生感悟生活中的数学,并对数学产生亲近感,进而进一步对下文的路程相同、时间相同时,速度的变化情况讨论作铺垫。二、新授(一)路程相同时,比速度。师:你们认为这 5 位小朋友中,谁跑的最快?为什么?(生说理由)师:可见,在路程相等时,谁用的时间短,谁就跑得快。(二)时间相同时,比速度。师:一年级的小A 同学看到()号运动员跑的这个成绩,他乐坏了,高兴得说,我居然和三年级的大哥哥跑的一样快。师:说说你的想法。(生说想法)师:可见,在时间相同时,谁跑的路程长,谁就跑得快。(三)路程和时间都不相同时,比速度。1、学习速度的单位师:刚刚我们说,路程相等时,时间越短,速度越快;时间相等时,路程越长,速度越快。那么,路程和时间都不相同时,该怎么比快慢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揭题)谁跑得快来看看小丁丁和小胖之间的 PK 赛,小丁丁说“我 3 分钟走了 180 米,小胖说“我5 分钟走了 250 米,谁跑的快?”说说你准备怎么比?(算出每分钟所行的路程)师:请你在 1 号本上完成(1 学生板演、校对)。师:再来看看摩托赛车与小汽车之间的较量。师:小丁丁这里是60 米,摩托赛车这里也是60 米,大家都是 60 米,是不是就是说,小丁丁和摩托赛车一样快呢?相同的数据,不同的意义,提出这样的问题,旨在使学生在头脑中出现“冲突”,通过学生自己感悟,得出每个数据表示的是在单位时间内行走的路程的表达,从而引出速度的单位,并对速度的意义产生初步的感悟。师:为什么?说说你的想法。(第一个 60 米表示的是小丁丁每分钟行 60 米,第二个 60 米是摩托赛的 1 秒钟行了 60 米)师:我们光从数据上看,是一样的,这样很难区分,所以这时候,我们很需要一个能正确表示速度的单位,像小丁丁这样1分钟行使 60 米,指的就是他的速度(板书),我们把它写作60米/分。读作、表示?而摩托赛车的速度则应该是 60 米/秒。读作、表示?如果我们把速度单位这样来写,我们就能很好地进行区分了。师:照着老师的样子,将自己本子上的单位修改一下吧。师:思考这道题目,现在,你能尝试着用刚刚学到的这个本领来完整地解答了吗?(一学生黑板)师:请你来说一说,你所计算的吉普车的速度表示的是什么意思?读作?2、感受生活中的速度,并理解速度的意义师:其实,除了我们刚才遇到的物体的速度外,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关于速度的信息,让我们一起到生活中去感受一下速度吧。(当遇到狮子的追捕时,鸵鸟甚至奔跑的还要更快;豹子奔跑的技能,其实是一种生存的技能;遇到过电闪雷鸣吗?你能说一说,是先看到闪电还是先听到雷声呢?你知道为什么吗?)其实生活中还有很多关于速度的信息,做一个有心人,相信你会了解更多。通过感悟生活中的速度,一方面是让学生练习速度的读法和表示的意义的过程,使学生在有趣的欣赏、阅读过程中,进一步巩固知识点;其次,使学生通过这个过程了解速度在生活中是无处不在的,鼓励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生活;另一方面,通过这样的介绍,拓宽学生知识面的过程,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同时,了解更多。其实,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理解速度的意义。3、概括什么是速度:师:看来,2250 米/分、340 米/秒、4 千米/时等等表示的都是速度,那么,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一下,什么是速度吗?(物体在单位时间内行驶的路程。)4、速度与路程和时间的关系师:这是我们刚刚用过的 6 组数据(PPT 呈现出之前计算过的 6 组数据),仔细观察,想一想,速度与路程和时间有怎样的关系?5、口答:一列火车 2 小时行驶 180 千米,这列火车的速度是_X。自行车 3 分钟行驶了 600 米,这辆自行车的速度是_X。一名运动员 8 秒跑了 80 米,这名运动员的速度是_。通过练习使学生能根据“速度、路程和时间”三个量之间的关系解决一些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拓展带有这个标志(标志上标有 60)的路共长 180 千米,张叔叔驾车想花 2 小时开完这一路段。他会超速吗?本节课是谁跑得快的第一课时,因而在授课时着重安排解决“速度”,将“路程”与“时间”安排在第二课时,但考虑到学生思维的需求,也预设到了学生求出“路程”或“时间”来解决此题的可能,因此,除了上面练习中集中练习了解决不同物体的速度外,在此题中,我特意编写了一些特殊的数据,旨在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需要。四、回顾师:今天你有哪些收获?20212021 年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年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5 5教学内容:教学内容: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通过讲授,引导学生找出规律,总结出体积的公式。2.指导学生运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3.培养学生积极思考、探索新知的思维品质。教学重点:教学重点:长方体、正方体体积计算。教学难点:教学难点:长方体、正方体体积计算教具运用:教具运用:正方体木块若干。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一、复习导入1.什么叫体积?计量物体的体积常用的单位有哪些?2.怎样计算一个物体的体积呢?二、新课讲授二、新课讲授1.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教师课件出示一块长方体积木,一块盖房用的大型砖板。(1)提问:它们的体积是多少?你是怎样想的?引导学生回答:长方体积木的体积可以用 1 立方厘米的正方体去摆,有几个 1 立方厘米的正方体,它的体积就是多少立方厘米,但是相对于大型砖板再用 1cm3 或 1dm3 去量就比较麻烦。教师:请同学们想一想,如果要知道较大物体的体积,我们能不能用学过的数学知识来计算。(2)观察操作,探究长方体的体积公式。小组合作,用准备好的 24 块 1cm3 的小正方体木块,任意摆出不同的长方体,然后把数据填入下表。学生拼摆,然后填表,集体汇报,老师把有代数性的数字写在表中。说明学生拼摆长方体的样式非常多,这里只列举几个。观察:从这张表中,你发现了什么?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内讨论交流,得出结论。小结:长方体的体积等于长方体所含体积单位的数量,所含体积单位的数量正好等于长方体长、宽、高的乘积。板书: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讲述:如果用字母 V 表示长方体的体积公式可以写成:V=abh(3)质疑:求长方体的体积公式需要知道什么条件?2.探究正方体的体积公式。(1)启发。根据正方体与长方体的关系,联系长方体积公式,想一想正方体的体积应该怎样计算。(2)引导学生明确。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板书)用字母表示:V=aaa=a3(a 表示棱长)(a3 读作 a 的立方,表示3 个 a 相乘)3.运用长方体的体积公式解决问题。(1)出示教材第 30 页的例 1。(2)学生看图,理解题意。(3)说出题中所给信息,和所求问题。(4)指名说出长方体的体积公式。(5)指名学生上台板演过程,其他同学判断。(6)老师订正书写。V=abh=743=84(cm3)(7)看图,学生独立在练习本上完成。(8)指名板演,集体订正。三、课堂作业完成课本第 31 页做一做第 1、2 题。四、课堂小结四、课堂小结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2.在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时,要注意哪些问题?五、课后作业五、课后作业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板书设计板书设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V=abh正方体体积=棱长棱长棱长V=aaa=a320212021 年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年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6 6教案设计教案设计设计说明设计说明1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引导学生发现分数与小数的互化方法。学生通过自主参与、主动探究,可以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在学生探究分数与小数的互化方法时,给学生提供探究的时间,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探究,再通过比较、整合,得出分数与小数的互化方法。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和同伴的努力,经历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2在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上促进发展。本节课的内容相对简单,学生在课前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因此,在课堂上让学生自主探究,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得不同水平的学生获得不同层次的发展,收获的多少可能不同,但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课前准备课前准备教师准备教师准备 PPT 课件学生准备学生准备 两张完全一样的方格纸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今天,老师带着你们一起去“分数王国”和“小数王国”里玩一玩。(课件出示情境图)师:“分数王国”里有哪些数呢?“小数王国”里呢?(生汇报)师:“分数王国”的士兵和“小数王国”的士兵吵了起来,它们在吵什么?生:和 0.06 都说自己更大。师:和 0.06 哪个数大?你能帮助它们吗?(板书课题“分数王国”与“小数王国”)设计意图:用“分数王国”与“小数王国”里的士兵吵架这个情境导入新课,营造一种氛围,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然后以比较“分数王国”里的与“小数王国”里的 0.06 哪个数大的问题情境引入,让学生产生分数和小数互化的需要,从而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自主探索,学习新知1解决问题。(1)课件出示教材 7 页情境图。师:比一比,“分数王国”里的与“小数王国”里的 0.06哪个数大?(2)大胆猜测,探究比较方法。方法一 把分数化成小数来比较。1200.05,因为 0.060.05,所以 0.06。方法二 把小数化成分数来比较。006,因为,所以 0.06。课件展示学生没有想到的画图法,让学生在讨论中理解。006师小结:比较分数与小数的大小时,可以把分数化成小数或者把小数化成分数。2“分数王国”和“小数王国”分别有不同的尺子,你能帮助“翻译”吗?(1)认真读题,明确题目中的“翻译”指什么。(2)鼓励学生根据“分数尺”和“小数尺”中呈现的例子说一说与 0.125 的互化过程。(3)引导学生理解数线上的同一个点既能表示一个分数,也能表示一个小数。3归纳分数化成小数的方法。(1)探究将分数化成小数的方法。把下列分数化成小数:练习,并思考转化方法。(2)小组内交流方法。(3)班内反馈。要求学生说出转化方法,并讲明转化的原理。师小结:分数化成小数,就用分子除以分母。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分数的分子相当于被除数,分母相当于除数。4归纳“小数化成分数”的方法。把 0.3,0.27,0.75,0.125 化成分数。练习,探究小数化成分数的方法。师小结:小数化成分数,原来是几位小数,就在1 的后面写几个 0 作分母,把原来小数的小数点去掉作分子,化成分数后,能约分的要约分。设计意图:数学知识只有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自主探究,才能转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本教学环节中,学生以小组合作、自主学习的方式进行探究,在多种方法的基础上比较、整合,从而得出分数与小数的互化方法。20212021 年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年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7 7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新世纪版)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 82-83 页包装的学问。教材分析:教材分析:本课教学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长方体特征及表面积计算等相关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几个相同长方体组合成新长方体的多种方案以及使其表面积最小的最优策略。教材把数学与购物这一系列数学实践活动安排在第六单元后,主要意图是通过这样一系列与生活紧密联系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这一系列实践活动中,教材安排了三个内容,主要涉及数与代数、空间与几何两部分知识,在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分别培养了学生的估算意识、计算中的最优策略以及多个长方体叠放后使其表面积最小的最优策略。本课教学内容是这一系列实践活动中的最后一个内容。包装问题在日常生活与生产中经常遇到,教材创设包装的情境,使学生综合应用表面积等知识来讨论如何节约包装纸的问题,它不仅培养学生的节约意识,更体现了数学的优化思想。有助于培养学生空间观念,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有利于学生感悟数学思想,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学情分析:1、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在本课学习之前,学生已熟练掌握了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能准确、迅速地计算出单一物体的棱长、表面积、体积,能把几个相同的正方体组合成新的正方体。初步接触了由两个相同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后表面积发生的变化。在第二单元探索活动露在外面的面中,又训练了学生有序的观察能力和计算露在外面的面 面积的能力。2、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学生大都接触过物品的包装,能清楚地意识到用包装纸包装起来的部分就是求物体的表面积。3、学生学习本课内容可能遇到的困难及学习方式的研究。学生在探究由四个或者多个相同的长方体组合成新的长方体时,对于方案的多样化与策略的最优化可能存在问题,通过动手操作大多数学生可以得到由 4 个相同长方体组合成新的长方体时的六种拼摆方案,但思维可能会无序,对于方法的归纳和总结也存在困难。因此以小组合作的活动方式可以说是本课的较佳路径,让同伴之间相互协作,共同归纳总结,有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有序性。20212021 年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年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8 8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知道容积的意义。、掌握容积单位升和毫升的进率,及它们与体积单位立方分米、立方厘米之间的关系。、会计算物体的容积。教学重点:教学重点:、容积的概念。、容积与体积的关系。教学难点:教学难点:容积与体积的关系。教具:量筒和量杯、不同的饮料瓶、纸杯教学过程:一、复习检查:说出长正方体体积计算公式。二、准备:把泥放入一个长方体的小木盒中(压实,与上口平),然后扣出来,量一量泥块的长、宽、高。计算泥块的体积。这个长方体小木盒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是()。三、新授:、认识容积及容积单位:()箱子、油桶、仓库等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叫做它们的容积。通过上面的“做一做”,我们知道长方体小木盒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就是这个小木盒的容积。(2)计量容积,一般就用体积单位。但是计量液体体积,如药水、汽油等,常用容积单位升和毫升。(3)演示:体积单位与容积单位的关系。说一说,在生活中哪些物品上标有升或毫升。升和毫升有什么关系呢?教具演示。1 升(L)=1000 毫升(mL)将 1 升 的水倒入 1 立方分米的容器里。小结:1 升(L)=1 立方分米(dm3)1 升=1 立方分米1000 毫升 1000 立方厘米1 毫升(mL)=1 立方厘米(cm3)练一练:1.8L=()mL 3500mL=()L 15000cm3=()mL=()L1.5dm3=()L(4)小组活动:(1)将一瓶矿泉水倒在纸杯中,看看可以倒满几杯?(2)估计一下,一纸杯水大约有多少毫升,几纸杯水大约是 1 升。、长方体或正方体容器容积的计算方法,跟体积的计算方法相同。但是要从容器的里面量长、宽、高。例一个小汽车上的油箱,里面长5 分米,宽4 分米,高2 分米。这个油箱可以装汽油多少升?542=40(立方分米)40 立方分米=40 升答:这个油箱可以装汽油 40 升。做一做:一个正方体油箱,从里面量棱长是1.4 米。这个油箱装油有多少升?(订正)小结:计算容积的步骤是什么?3、我们知道了计算规则物体的体积的方法,如计算长方体的体积是用长乘宽乘高,计算正方体的体积是棱长的 3 次方。那有些不规则的物体怎么计算它的体积呢?出示一个西红柿,谁有办法计算它的体积?小组设计方案:四、巩固练习:、生物小组买来一个长方体鱼缸,从里面量长是 6 分米,宽是 4 分米,深 2.5 分米,它的容积是多少升?、一个长方体油箱的容积是 20 升。这个油箱的底长 25 厘米,宽 20 厘米,油箱的深是多少厘米?、有一个棱长是6 分米的正方体水箱,装满水后,倒入一个长方体水箱内,量得水深 3 分米,这个长方体水箱得底面积是多少?、提高题:p55、16五、作业:20212021 年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年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9 9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并能进行简单的应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抽象,概括,归纳的能力.教学重点教学重点:分数的数感培养,以及与除法的联系.教学难点教学难点:抽象思维的培养.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铺垫复习,导入新知 课件 11,提问:A,7/8 是什么数 它表示什么B,78 是什么运算 它又表示什么C,你发现 7/8 和 78 之间有联系吗2,揭示课题.述:它们之间究竟有怎样的关系呢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板书课题: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二,探索新知,发展智能1,教学 P90.例 2:把 1 米长的钢管平均截成 3 段,每段长多少提问:A,试一试,你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吗板书:用除法计算:13=0.333(米)用分数表示:根据分数的意义,把 1 米平均分成 3 份,每份是1 米的 1/3,就是 1/3 米.B,这两种解法有什么联系吗(从上面的解法中可以看出,它们表示的是同一段钢管的长度,所以 13 和 1/3 是相等的关系.)板书:13=1/3C,从这个等式中,我们发现:当 13 所得的商除不尽时,可以用什么数来表示 也就是说整数除法的商也可以用谁来表示2,教学 P90.例 3:把 3 块饼平均分给 4 个孩子,每个孩子分得多少块 课件 3(1)分析:A,想想:若是把1块饼平均分给4个孩子,每个孩子分得多少 怎么列式B,同理,把 3 块饼平均分给 4 个孩子,每个孩子分得多少 怎么列式 34 的商能不能用分数来表示呢板书:34=3/4(2)操作检验(分组进行)把 3 个同样大小的圆看作 3 块饼,分一分,看每个孩子究竟能分得多少块饼 反馈分法.提问:A,请介绍一下你们是怎么分的(第一种分法:把 3 块饼一块一块地分,每个孩子分得每个饼的 1/4,共得 3 个 1/4 块,也就是 3/4 块.)(第二种分法:把三块饼叠在一起分,每个孩子分得 3 块饼1/4 的,拼起来相当于一块饼的 3/4,也就是 3/4 块.)B,比较这两种分法,哪种简便些 把 5 块饼平均分给 8 个孩子,每个孩子分得多少 说一说自己的分法和想法.3,小结提问:A,观察上面的学习,你获得了哪些知识板书:被除数 除数=除数/被除数B,你能举几个用分数表示整数除法的商的例子吗C,能不能用一个含有字母算式来表示所有的例子板书:ab=b/a(b0)D,b 为什么不能等于 04,看书 P91 深化.反馈:说一说分数和除法之间和什么联系 又有什么区别板书:分数是一个数,除法是一种运算.三,巩固练习 课件 51,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式的商.58 2425 1649 713 99 cd2,口算.713=()9=1/2=()()8/13=()()3,7/10 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份,表示这样的()份的数.121 表示两个数(),还可以表示把()平均分成()份,表示这样的一份的数.四,全课小结当两个自然数相除不能整除时,它门的商可以用分数表示,由于除法是一种运算,而分数是一种数,因此,我们只能说被除数相当于分数的分子,除数相当于分数的分母.故此,分数与除法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在整数除法中零不能作除数,那么,分数的分母也不能是零.五,家作P93.1,2,3板书设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例 2:13=0.333(米)=1/3(米)例 3:34=3/4被除数 除数=除数/被除数ab=b/a(b0)分数是一个数,除法是一种运算20212021 年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年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1010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识与技能1、理解容积的含义,体会容积和体积的关系。2、认识常用的容积单位,感知建立升和毫升的容积观念。3、掌握容积的计算方法,能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过程与方法过程与方法1、经历容积概念的探究与理解过程。2、通过比较,明确容积单位与体积单位的区别和联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探究意识。在探索未知的过程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和探究活动的态度。2、渗透“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这一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教学重点:教学重点:建立容积的观念,掌握容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教学难点:教学难点:理解容积与体积的联系与区别。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创故事情景今天老师带来一位神通广大、变化多端的孙悟空,它可厉害呢,有 72 变。二、复习导入第一变 回忆(1)什么叫体积?(2)体积单位有哪些?它们之间的进率是什么?(3)体积的计算方法是什么?三、探究新知第二变 思考1、教学容积概念。运用你的预习知识,把魔方、电饭褒、雪梨、汽车的油箱这四种物品分成两类,你是怎样分的?说明理由。生:空心的 能装东西的师:你在生活中见过哪些空心的,能装东西的物品?生:举实例(饭盒、矿泉水瓶、奶牛盒)师:你想知道这些容器里面能装多少东西吗?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容积和容积单位(板书)什么叫容积?从中国文字的字面解释 容:容纳 积:体积。合起来:像电饭褒、汽车的油箱等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叫它的容积。练习根据容积定义判断:(1)电饭褒的体积就是它的容积()计量容积一般可以用体积单位()(2)数学书 P53 页第一题。突出:体积(外面量数据)容积(里面量数据)板书2、教学容积单位:升和毫升师:请同学们再仔细观察你带来的物品,看看能否找到有关容积的数学信息?生:500 毫升 18.9 升师:升、毫升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容积单位。板书生:净含量:250 毫升 1 升师:表示什么意思?净含量:250 毫升表示瓶子里水的体积是 250 毫升。而不是瓶子的容积是 250 毫升,也不是瓶子的体积是 250 毫升(选 1 升和 1 立方分米来对比,为实验作铺垫)回应:计量容积,一般用体积单位,什么时候用容积单位?计量液体的体积,用容积单位 板书练习:(1)四人小组互相说说各自收集物品的容积。(2)老师也收集了一些物品,考考大家的眼力。出示:数学书 P53 第三题3、教学容积单位与体积单位之间的换算。师:谁知道这两个容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生:1000。师:你是怎么知道的?生:书上写的。师:你对这个关系不表示怀疑吗?真理总是通过实践来证明的,想验证一下,你有方法吗?由学生做实验:1 升的冰红茶、500 毫升的量杯、1 立方分米的容器。师:从实验中你证实了 1 升=1000 毫升,还得出什么结论?生:1 升=1 立方分米。如此类推:你还能推理出什么关系?生:1 毫升=1 立方厘米 1 立方米=1000 升练习:数学书 P52 做一做第一题和 P53 第四题第三变:计算4、教学容积的计算出示例 5,一种小汽车的油箱,里面长 5d m,宽 4d m,高2d m。这个油箱可以装汽油多少升?指一名学生读题。(突出容积的计算方法与体积计算方法相同)(1)分析理解题意:求“这个油箱可以装汽油多少升?”就是求这个油箱的什么?必须知道什么条件?是否具备?怎样算?结果是什么?怎么办?(为什么要改单位?求容积)(2)学生做完后集体订正。第四变:运用四、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咳两声,讲了一节课,老师口干了,很想喝水。师:谁知道一个正常人每天要喝多少水才合适才健康?生:1500 毫升、1000 毫升师:你是从哪里知道的?生:书里介绍的。师:我们一起来看看数学书 P52 了解更多的课外知识。同时渗透节约用水的教育。小组活动:(要求组长分工要明确:不同的人负责倒水、记录、计算以及汇报,倒水要注意别溢出来,注意纪律。)(1)将一瓶约()毫升的矿泉水倒在纸杯中,看看可以倒满几杯。(2)估计一下,一纸杯水大约有多少毫升,几纸杯水

    注意事项

    本文(2021年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pdf)为本站会员(赵**)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