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数学《平面向量》全部教案.pdf
第五章第五章平面向量平面向量第一教时第一教时教材:教材:向量目的:目的:要求学生掌握向量的意义、表示方法以及有关概念,并能作一个向量与已知向量相等,根据图形判定向量是否平行、共线、相等。过程:过程:一、开场白:课本 P93(略)实例:老鼠由 A 向西北逃窜,猫在 B 处向东追去,问:猫能否追到老鼠?(画图)结论:猫的速度再快也没用,因为方向错了。AB二、提出课题:平面向量1意义: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叫向量。例:力、速度、加速度、冲量等注意:1数量与向量的区别:数量只有大小,是一个代数量,可以进行代数运算、比较大小;向量有方向,大小,双重性,不能比较大小。2从 19 世纪末到 20 世纪初,向量就成为一套优良通性的数学体系,用以研究空间性质。2向量的表示方法:aB1几何表示法:点射线(终点)有向线段具有一定方向的线段A(起点)有向线段的三要素:起点、方向、长度记作(注意起讫)2字母表示法:AB可表示为a(印刷时用黑体字)B北P95例用 1cm 表示 5n mail(海里)3模的概念:向量AB的大小长度称为向量的模。A记作:|AB|模是可以比较大小的4两个特殊的向量:1零向量长度(模)为 0 的向量,记作0。0的方向是任意的。注意0与 0 的区别2单位向量长度(模)为 1 个单位长度的向量叫做单位向量。例:温度有零上零下之分,“温度”是否向量?答:不是。因为零上零下也只是大小之分。例:AB与BA是否同一向量?答:不是同一向量。例:有几个单位向量?单位向量的大小是否相等?单位向量是否都相等?答:有无数个单位向量,单位向量大小相等,单位向量不一定相等。三、向量间的关系:1平行向量:方向相同或相反的非零向量叫做平行向量。记作:abc规定:0与任一向量平行2相等向量:长度相等且方向相同的向量叫做相等向量。abc记作:a=b规定:0=0任两相等的非零向量都可用一有向线段表示,与起点无关。3共线向量:任一组平行向量都可移到同一条直线上,所以平行向量也叫共线向量。COBAOA=aOB=bOC=c例:(P95)略变式一:与向量长度相等的向量有多少个?(1111个个)变式二:是否存在与向量长度相等、方向相反的向量?(存在存在)变式三:与向量共线的向量有哪些?(CB,DO,FE)四、小结:五、作业:P96练习习题 5.1第二教时第二教时教材:教材:向量的加法目的:目的:要求学生掌握向量加法的意义,并能运用三角形法则和平行四边形法则作几个向量的和向量。能表述向量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并运用它进行向量计算。过程:过程:六、复习:向量的定义以及有关概念强调:1向量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长度相等、方向相同的向量相等。2正因为如此,我们研究的向量是与起点无关的自由向量,即任何向量可以在不改变它的方向和大小的前提下,移到任何位置。七、提出课题:向量是否能进行运算?5某人从 A 到 B,再从 B 按原方向到 C,ABC则两次的位移和:AB BC AC6若上题改为从 A 到 B,再从 B 按反方向到 C,则两次的位移和:AB BC AC7某车从 A 到 B,再从 B 改变方向到 C,则两次的位移和:AB BC AC8船速为AB,水速为BC,则两速度和:AB BC AC提出课题:向量的加法AB三、1定义:求两个向量的和的运算,叫做向量的加法。注意:;两个向量的和仍旧是向量(简称和向量)2三角形法则:a aa aa aCb bb ba a+b ba ab ba a+b ba a+b bAACCABB强调:B1“向量平移”(自由向量):使前一个向量的终点为后一个向量的起点2可以推广到 n 个向量连加34a 0 0 a aABCCABC不共线向量都可以采用这种法则三角形法则3例一、已知向量a、b,求作向量a+b作法:在平面内取一点,作OA aAB b则OB a ba ab bOb ba aa aAb b4加法的交换律和平行四边形法则B上题中b+a的结果与a+b是否相同验证结果相同从而得到:12向量加法的平行四边形法则向量加法的交换律:a+b=b+aD9向量加法的结合律:(a+b)+c=a+(b+c)a a+b+cb+cb+cb+ca a+b bc cCA证:如图:使AB a,BC b,CD c则(a+b)+c=AC CD ADa+(b+c)=AB BD AD(a+b)+c=a+(b+c)从而,多个向量的加法运算可以按照任意的次序、任意的组合来进行。四、例二(P9899)略五、小结:1向量加法的几何法则2交换律和结合律3注意:|a+b|a|+|b|不一定成立,因为共线向量不然。六、作业:P99100练习P102习题 5.213第三教时第三教时教材:教材:向量的减法目的:目的:要求学生掌握向量减法的意义与几何运算,并清楚向量减法与加法的关系。过程:过程:八、复习:向量加法的法则:三角形法则与平行四边形法则向量加法的运算定律:DC例:在四边形中,CB BA BA CD解:CB BA BA CB BA AD CD九、提出课题:向量的减法AB1用“相反向量”定义向量的减法1“相反向量”的定义:与a a 长度相同、方向相反的向量。记作a a2规定:零向量的相反向量仍是零向量。(a a)=a a任一向量与它的相反向量的和是零向量。a a+(a a)=0 0如果 a a、b b 互为相反向量,则 a a=b b,b b=a a,a a+b b=0 03向量减法的定义:向量 a a 加上的 b b 相反向量,叫做 a a 与 b b 的差。即:a ab b=a a+(b b)求两个向量差的运算叫做向量的减法。2用加法的逆运算定义向量的减法:向量的减法是向量加法的逆运算:若 b b+x x=a a,则 x x 叫做 a a 与 b b 的差,记作 a ab b3求作差向量:已知向量 a a、b b,求作向量(a ab b)+b b=a a+(b b)+b b=a a+0 0=a aa a作法:在平面内取一点 O,a aO作OA=a a,AB=b bb bBb ba ab b则BA=a a即 a a量。注意:1b bb b 可以表示为从向量 b b 的终点指向向量 a a 的终点的向b b。强调:差向量“箭头”指向被减数AB表示 a a2用“相反向量”定义法作差向量,a ab=ab=a+(b b)显然,此法作图较繁,但最后作图可统一。BBa aa a+(b b)b ba aOAb bb b4a ab bc cBa ab=ab=a+(b b)a ab ba aa ab ba ab bOBAABOBb ba ab ba aa ab bAb bOb bABBO十、例题:例一、(P101例三)已知向量 a a、b b、c c、d d,求作向量 a ab b、c cd d。解:在平面上取一点 O,作OA=a a,OB=b b,OC=c c,OD=d d,作BA,DC,则BA=a ab b,DC=c cAa ab bd dc cOCDCd dBD例二、平行四边形中,用表示向量,解:由平行四边形法则得:AC=a a+b,b,DB=ABAD=a ab bAB变式一:当 a a,b b 满足什么条件时,a a+b b 与 a ab b 垂直?(|a a|=|b b|)变式二:当 a a,b b 满足什么条件时,|a a+b b|=|a ab b|?(a a,b b 互相垂直)变式三:a a+b b 与 a ab b 可能是相当向量吗?(不可能,对角线方向不同)十一、小结:向量减法的定义、作图法|十二、作业:P102练习P103习题 5.248第四教时第四教时教材:教材:向量、向量的加法、向量的减法综合练习教学与测试64、65、66 课目的:目的:通过练习要求学生明确掌握向量的概念、几何表示、共线向量的概念,掌握向量的加法与减法的意义与几何运算。过程:过程:十三、复习:1向量的概念:定义、表示法、模、零向量、单位向量、平行向量、相等向量、共线向量2向量的加法与减法:定义、三角形法则、平行四边形法则、运算定律十四、1处理教学与测试P135136第 64 课(略)2处理教学与测试P137138第 65 课例一、设 a a 表示“向东走 3km”,b b 表示“向北走 3km”,则 a a+b b 表示向东北走3 2km解:OB=OA+ABOB 3232 3 2(km)Ba a+b bb bOa aA例二、试用向量方法证明: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证:由向量加法法则:DCAB=AO+OB,DC=DO+OC由已知:AO=OC,DO=OBABOAB=DC即 AB 与 CD 平行且相等ABCD 为平行四边形例三、在正六边形中,若OA=a a,OE=b b,试用向量 a a、b b 将OB、OC、OD表示出来。OPC解:设正六边形中心为 P则OB OP PB (OAOE)OAa a+b b+a aEFABOC OP PC a a+b+b+a+ba+b由对称性:OD=b+b+b+ab+a3处理教学与测试P139140第 66 课(略)十五、有时间可处理“备用题”:例一、化简AB DF CD BC FA解:AB DF CD BC FA=AB BC CD DF FA=AC CD DF FA=AD DF FA=AF FA=0 0例二、在静水中划船的速度是每分钟 40,水流的速度是每分钟 20,如果船从岸边出发,径直沿垂直与水流的航线到达对岸,那么船行进的方向应该指向何处?DC解:如图:船航行的方向是与河岸垂直方向成 30夹角,下游上游即指向河的上游。30十六、作业:上述三课中的练习部分(选)AB第五教时第五教时教材:教材:实数与向量的积目的:目的:要求学生掌握实数与向量的积的定义、运算律,理解向量共线的充要条件。过程:过程:一、复习:向量的加法、减法的定义、运算法则。二、1 引入新课:已知非零向量a作出a+a+a和(a)+(a)+(a)aaONaaAMaaBQaaCPOC=OA AB BC=a+a+a=3aPN=PQQM MN=(a)+(a)+(a)=3a讨论:13a与a方向相同且|3a|=3|a|23a与a方向相反且|3a|=3|a|2从而提出课题:实数与向量的积实数 与向量a的积,记作:a定义:实数 与向量a的积是一个向量,记作:a1|a|=|a|0 时a与a方向相同;时 两边向量的方向都与a同向当 0 且A1由作法知:ABA1B1有|OA1|OA|A1B1|AB|OAB=OA1B1|AB|=|A1B1|OABOA1B1|OB1|OB|AOB=A1OB1因此,O,B,B1在同一直线上,|OB1|=|OB|OB1与OB方向也相同(a+b)=a+b当 0(内分)(外分)0(-1)(外分)0(-1 0 内分 0,(a a)b b=|a a|b b|cos,(a ab b)=|a a|b b|cos,a a(b b)=|a a|b b|cos,若 0,(a a)b b=|a a|b b|cos()=cos)|a a|b b|(=|a a|b b|cos,(a ab b)=|a a|b b|cos,a a(b b)=|a a|b b|cos()=cos)|a a|b b|(=|a a|b b|cos。12(a a+b b)c c=a ac+b bc c在平面内取一点 O,作OA=a a,AB=b b,OC=c c,Aa a+b b(即OB)在 c c 方向上的投影等于 a a、b b 在 c c 方向上的投影和,即:|a a+b b|cos=|a a|cos1+|b b|cos2Ob ba aBAc cBC|c c|a a+b b|cos=|c c|a a|cos1+|c c|b b|cos2c c(a a+b b)=c ca a+c cb b即:(a a+b b)c c=a ac c+b bc c13 例题:P118119例二、例三、例四(从略)二十五、应用例题:(教学与测试第 27 课 P156例二、例三)例一、已知 a a、b b 都是非零向量,且 a a+3b b 与 7a a5b b 垂直,a a4b b 与 7a a2b b 垂直,求 a a 与 b b 的夹角。解:由(a a+3b b)(7a a5b b)=0 7a a2+16a ab b15b b2=0(a a4b b)(7a a2b b)=0 7a a230a ab b+8b b2=0两式相减:2a ab b=b b2代入或得:a a2=b b2设 a a、b b 的夹角为,则 cos例二、求证:平行四边形两条对角线平方和等于四条边的平方和。解:如图:ABCD 中:AB DC,AD BC,AC=AB AD|AC|=|AB AD|AB AD 2AB AD而BD=AB AD|BD|=|AB AD|AB AD 2AB AD|AC2222a a b bb b21=60|a a|b b|2|b b|222222DCAB|2+|BD|2=2AB 2AD22=|AB|2|BC|2|DC|2|AD|2二十六、小结:运算律二十七、作业:P119习题 5.67、8教学与测试P152练习第十三教时第十三教时教材:教材:平面向量的数量积的坐标表示目的:目的:要求学生掌握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坐标表示,掌握向量垂直的坐标表示的充要条件。过程:过程:二十八、复习:1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及加、减、实数与向量的乘积的坐标表示2平面向量数量积的运算3两平面向量垂直的充要条件4两向量共线的坐标表示:二十九、课题:平面两向量数量积的坐标表示14 设 a a=(x1,y1),b b=(x2,y2),x 轴上单位向量 i i,y 轴上单位向量 j j,则:i i i i=1,j jj j=1,i ij j=j ji i=015 推导坐标公式:a a=x1i i+y1j j,b b=x2i i+y2j ja ab b=(x1i i+y1j j)(x2i i+y2j j)=x1x2i i2+x1y1i ij j+x2y1i ij j+y1y2j j2=x1x2+y1y2从而获得公式:a ab b=x1x2+y1y2例一、设 a a=(5,7),b b=(6,4),求 a ab b解:a ab b=5(6)+(7)(4)=30+28=216 长度、角度、垂直的坐标表示1a a=(x,y)|a|a|2=x2+y2|a a|=x2 y22若 A=(x1,y1),B=(x2,y2),则AB=(x1 x2)2(y1 y2)23 cos=a ab b|a a|b b|x x1x x2 y y1y y2x x1 y y122x x2 y y2224a ab b a ab b=0 即 x1x2+y1y2=0(注意与向量共线的坐标表示原则)17 例二、已知A(1,2),B(2,3),C(2,5),求证:ABC 是直角三角形。证:AB=(21,32)=(1,1),AC=(21,52)=(3,3)ABAC=1(3)+13=0ABACABC 是直角三角形三、补充例题:处理教学与测试P153第 73 课例三、已知 a a=(3,1),b b=(1,2),求满足 x x a a=9 与 x x b b=4 的向量 x x。解:设 x x=(t,s),由 x x a a=9 3t s=9t=2由 x x a a=9 3t s=9s=3x x=(2,3)例四、如图,以原点和 A(5,2)为顶点作等腰直角OAB,使B=90,求点 B 和向量AB的坐标。解:设 B 点坐标(x,y),则OB=(x,y),AB=(x5,y2)OOBABx(x5)+y(y2)=0 即:x2+y25x 2y=0又|OB|=|AB|x2+y2=(x5)2+(y2)2即:10 x+4y=2973x x x y 5x 2y 02212或由3710 x 4y 29y1 y22222BA733 7377 3B 点坐标(,)或(,);AB=(,)或(,)222 2222 2例五、在ABC 中,AB=(2,3),AC=(1,k),且ABC 的一个内角为直角,求 k 值。解:当 A=90时,ABAC=0,21+3k=0k=32当 B=90时,ABBC=0,BC=ACAB=(12,k3)=(1,k3)2(1)+3(k3)=0k=1133 132当 C=90时,ACBC=0,1+k(k3)=0k=四、小结:两向量数量积的坐标表示长度、夹角、垂直的坐标表示五、作业:P121练习及习题 5.7教学与测试P1545、6、7、8,思考题第十四教时第十四教时教材:教材:平移目的:目的:要求学生理解“平移”的概念和平移的几何意义,并掌握平移公式,能运用公式解决有关具体问题。过程:过程:三十、平移的概念:点的位置、图形的位置改变,而形状、大小没有改变,从而导致函数的解析式也随着改变。这个过程称做图形的平移。(作图、讲解)三十一、平移公式的推导:18 设 P(x,y)是图形 F 上的任意一点,它在平移后的a aF图象 F上的对应点为 P(x,y)PPa a可以看出一个平移实质上是一个向量。F19 设PP=(h,k),即:OP OP PPOa ax x h(x,y)=(x,y)+(h,k)平移公式y y k20 注意:1它反映了平移后的新坐标与原坐标间的关系2知二求一3这个公式是坐标系不动,点 P(x,y)按向量 a a=(h,k)平移到点P(x,y)。另一种平移是:点不动,把坐标系平移向量a a,x x h即:。这两种变换使点在坐标系中的相对位置是一y y k样的,这两个公式作用是一致的。三十二、应用:例一、(P121例一)1把点 A(2,1)按 a a=(3,2)平移,求对应点 A的坐标(x,y)。2点 M(8,10)按 a a 平移后对应点 M的坐标为(7,4),求 a a。x 23 1解:1由平移公式:即对应点 A的坐标为(1,3)y1 2 37 8 hh 152由平移公式:即 a a 的坐标为(4 10 kk 1415,14)例二、将函数 y=2x 的图象 l 按 a a=(0,3)平移到 l,求 l的函数解析式。解:设 P(x,y)为 l 上任一点,它在 l上的对应点为 P(x,y)x x 0 x x由平移公式:y y 3y y3a aP代入 y=2x 得:y3=2x即:y=2x+3按习惯,将 x、y写成 x、y 得 l的解析式:y=2x+3O(实际上是图象向上平移了 3 个单位)P例三、已知抛物线 y=x2+4x+7,1求抛物线顶点坐标。2求将这条抛物线平移到顶点与原点重合时的函数解析式。解:1设抛物线 y=x2+4x+7 的顶点 O坐标为(h,k)则 h=2,k=3顶点 O坐标为(2,3)3按题设,这种平移是使点 O(2,3)移到 O(0,0),m 0(2)2OO设=(m,n)则n 03 3设 P(x,y)是抛物线 y=x2+4x+7 上任一点,对应点 P为(x,y)x x 2x x2则代入 y=x2+4x+7 得:y=x2y y 3y y3即:y=x2三十三、小结:平移公式、应用三十四、作业:P123练习P124习题 5.8第十五教时第十五教时教材:教材: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平移的综合练习课目的:目的:使学生对平面向量数量积的意义、运算有更深的理解,并能较熟练地处理有关长度、角度、垂直的问题。过程:过程:三十五、复习:1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定义、运算、运算律2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坐标表示,有关长度、角度、垂直的处理方法3平移的有关概念、公式三十六、例题例一、a a、b b 均为非零向量,则|a a+b b|=|a ab b|是 的(C)A充分不必要条件B必要不充分条件C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解:若|a a+b b|=|a ab b|a a+b b|2=|a ab b|2|a a|2+2a ab b+|b b|2=|a a|2 2a ab b+|b|b|2 a ab b=0 a ab b例二、向量 a a 与 b b 夹角为,|a a|=2,|b b|=1,求|a a+b b|a ab b|的值。3解:|a a+b b|2=|a a|2+2a ab b+|b b|2=4+221cos+1=73|a a+b b|=7,同理:|a ab b|2=3,|a ab b|=3|a a+b b|a ab b|=21例三、ABCD 中,AB=a a,BC=b b,CD=c c,DA=d d,且 a ab b=b bc c=c cd d=d da a,问 ABCD 是怎样的四边形?解:由题设:|a a|b b|cosB=|b b|c c|cosC=|c c|d d|cosD=|d d|a a|cosA|a a|=|c c|,|b b|=|d d|cosA=cosB=cosC=cosD=0ABCD 是矩形例四、如图ABC 中,AB=c c,BC=a a,CA=b b,b bCa a则下列推导不正确的是(D)A若 a a b b 0,则ABC 为钝角三角形。c cBAB若 a a b b=0,则ABC 为直角三角形。C若 a a b b=b bc c,则ABC 为等腰三角形。D若 c c(a a+b b+c c)=0,则ABC 为正三角形。解:Aa ab b=|a a|b b|cos 0,则 cos 0 11851185或 66例六、i i、j j 是平面直角坐标系内 x 轴、y 轴正方向上的两个单位向量,且AB=4i i+2j j,AC=3i i+4j j,证明:ABC 是直角三角形,并求它的面积。解:AB=(4,2),AC=(3,4),则BC=(34,42)=(1,2),BA=(4,2),BABC=(1)(4)+(2)2=0BABC即ABC 是直角三角形|AB|=42 22 2 5,|BC|=(1)2(2)25,且B=90,12 55 52例七、用向量方法证明:菱形对角线互相垂直。SABC=证:设AB=DC=a a,AD=BC=b bABCD 为菱形|a a|=|b b|Aa aDCb bBACBD=(b b+a a)(b b a a)=b b2 a a2=|b b|2|a a|2=0ACBD例八、已知 a a、b b 都是非零向量,且 a a+3b b 与 7a a 5b b 垂直,a a 4b b 与 7a a 2b b 垂直,求 a a 与 b b 的夹角。解:由(a a+3b b)(7a a 5b b)=0 7a a2+16a ab b 15b b2=0(a a 4b b)(7a a 2b b)=0 7a a2 30a ab b+8b b2=0两式相减:2a ab b=b b2代入或得:a a2=b b2a a b bb b21设 a a、b b 的夹角为,则 cos=60 2|a a|b b|2|b b|2三十七、作业:P150复习参考五A 组1926B 组16第十六教时第十六教时教材:教材:续第十五教时教学与测试第 74、75 课目的:目的:同第十五教时过程:过程:三十八、处理教学与测试第 74、75 课(略)三十九、补充例题(视教学情况选用):21 a a、b b 为非零向量,当 a a+tb b(tR)的模取最小值时,1求 t 的值2求证:b b 与 a a+tb b 垂直解:1|a a+tb b|2=|a a|2+t2|b b|2+2t|a a|b b|当 t=2a ab ba ab b 时,|a a+tb b|最小2|b b|2|b b|2b b(a a+tb b)=a ab b|b b|2a ab b=0b b 与 a a+tb b 垂直|b b|AEFHC22 如图,AD、BE、CF 是ABC 的三条高,求证:AD、BE、CF 相交于一点。证:设 BE、CF 交于一点 H,AB=a a,AC=b b,AH=h h,则BH=h hBHa a,CH=h hABBb b,BC=b ba aDAC,CH(h ha a)b b 0(h ha a)b b (h hb b)a a h h(b ba a)0(h ha a)a a 0BCAH又点 D 在 AH 的延长线上,AD、BE、CF 相交于一点23已知 O 为ABC 所在平面内一点,且满足|OA|+|BC|=|OB|+|CA|=|OC|+|AB|,求证:ABOCBOC222222A证:设OA=a a,OB=b b,OC=c c,则BC=c cb b,CA=a ac c,AB=b ba a由题设:OA2+BC2=OB2+CA2=OC2+AB2,化简:a a2+(c cb b)2=b b2+(a a得:c cb b=a ac c=b ba a从而ABOC=(b bABa a)c c=b bc cc c)2=c c2+(b ba ac c=0OBa a)2OC同理:BCOA,CA四十、作业:教学与测试P15649P15847第十七教时第十七教时教材:教材:正弦定理目的:目的:要求学生掌握正弦定理,并能应用解斜三角形,解决实际问题。过程:过程:一、引言:在直角三角形中,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勾股定理、锐角三角函数,可以由已知的边和角求出未知的边和角。那么斜三角形怎么办?提出课题:正弦定理、余弦定理二、1特殊情况:直角三角形中的正弦定理:sinA=sinB=sinC=1即:c=abcabcc=c=sin Asin BsinCsin Asin BsinCacbcAbCcBa2能否推广到斜三角形?证明一(传统证法)在任意斜ABC 当中:SABC=absin C acsin B bcsin A1abc两边同除以abc即得:=2121212sin Asin BsinCB3用向量证明:BjACjAC证二:过 A 作单位向量j垂直于ACAC+CB=AB两边同乘以单位向量jj(AC+CB)=jAB则:jAC+jCB=jAB|j|AC|cos90+|j|CB|cos(90ac=sin AsinCcbabc=sinCsin Bsin Asin BsinCC)=|j|AB|cos(90A)asinC csin A同理:若过 C 作j垂直于CB得:当ABC 为钝角三角形时,设ACA90过 A 作单位向量j垂直于向量4突出几点:1弦比相等,即:正弦定理的叙述:在一个三角形中。各边和它所对角的正abc=它适合于任何三角形。sin Asin BsinC23可以证明abc=2R(R 为ABC 外接圆半径)sin Asin BsinC每个等式可视为一个方程:知三求一三、正弦定理的应用从理论上正弦定理可解决两类问题:1两角和任意一边,求其它两边和一角;2两边和其中一边对角,求另一边的对角,进而可求其它的边和角。例一、在ABC 中,已知c 10A=45字)解略见 P128注意强调“对”例二、在ABC 中,已知a 20b=28A=40(保留两个有效数字)解略见 P129注意由ab=求出 sinB=0.8999B 角有两解sin Asin BC=30求 b(保留两个有效数求 B(精确到 1)和 c例三、在ABC 中,已知a 60b=50A=38(保留两个有效数字)求 B(精确到 1)和 c解略见 P129注意由 ba,得 BAB 必为锐角只有一解与例二比较四、小结:正弦定理,两种应用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对角解斜三角形有两解或一解(见图示)bCaAbB2aCaB1AbCaCbaBbsin A a bAABca bs in ABa ba b一 解两 解一解五、作业:P131 练习 1、2P1321、2、3第十八教时第十八教时教材:教材:余弦定理目的:目的:要求学生掌握余弦定理及其证明,并能应用余弦定理解斜三角形。过程:过程:一、复习正弦定理及正弦定理能够解决的两类问题。提出问题:1已知两边和它们的夹角能否解三角形?2在 RtABC 中(若 C=90)有:c2 a2b2在Cba斜三角形中一边的平方与其余两边平方和及其夹角还有什么关系呢?二、提出课题:余弦定理1余弦定理的向量证明:设ABC 三边长分别为 a,b,cAC=AB+BCACAC=(AB+BC)(AB+BC)=AB2+2ABBC+BC2=|AB|2+2|AB|BC|cos(180-B)+|BC|2=c2 2accosB a2即:b2 a2 c2 2accosB同理可得:a2 b2 c2 2bccos Ac2 a2b2 2abcosC2语言叙述:三角形任何一边的平方等于其它两边平方的和减去这两边与它们夹角的余弦的积的两倍。3强调几个问题:1234当夹角为 90熟悉定理的结构,注意“平方”“夹角”“余弦”等时,即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时即为勾股定理(特例)a2 c2b2cosB 2ac知三求一b2 c2 a2变 形:cos A 2bca2b2c2cosC 2ac三、余弦定理的应用能解决的问题:1已知三边求角2已知三边和它们的夹角求第三边例一、(P130 例 4)在ABC 中,已知 a=7,b=10,c=6求 A,B,C(精确到期1解略例二、(P131 例 5)在ABC 中,已知 a=2.730,b=3.696,C=82角形(边长保留四个有效数字,角度精确到期 1)解略例三、设a=(x1,y1)b=(x2,y2)a与b的夹角为(0),求证:)28解这个三x1x2+y1y2=|a|b|cos证:如图:设a,b起点在原点,终点为 A,B则 A=(x1,y1)B=(x2,y2)AB=baBA在ABC 中,由余弦定理222|ba|=|a|+|b|2|a|b|cos|bbOaa|2=|AB|2=|(x2-x1,y2-y1)|2=(x2-x1)2+(y2-y1)22222|a|=x1+y1|b|=x22+y22(x2-x1)+(y2-y1)22=x12+y12+x22+y222|a|b|cosx1x2+y1y2=|a|b|cosb即有a=x1x2+y1y2=|a|b|cos四、小结:余弦定理及其应用五、作业:P131 练习P132 习题 5.9余下部分第十九教时第十九教时教材:教材: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的复习教学与测试76、77 课目的:目的:通过复习、小结要求学生对两个定理的掌握更加牢固,应用更自如。过程:过程:一、复习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及解斜三角形二、例一证明在ABC 中圆半径证略见 P159注意:1这是正弦定理的又一种证法(现在共用三种方法证明)2.正弦定理的三种表示方法(P159)例二在任一ABC中求证:abc=2R,其中 R 是三角形外接sin Asin BsinCa(sin B sinC)b(sinC sin A)c(sin Asin B)0证:左边=2Rsin A(sin B sinC)2Rsin B(sinC sin A)2RsinC(sin Asin B)=2Rsin Asin B sin AsinC sin BsinC sin Bsin AsinCsin AsinCsin B=0=右边例三 在ABC 中,已知a 3,b 2,B=45求 A、C 及casinB3sin453解一:由正弦定理得:sin A b22B=45当 A=6090即b0090;a ab b=0=90即 a ab b;a ab b0901803性质 154运算律五十、例题:44 已知|a a|=5,|b b|=8,a a 与 b b 的夹角为 60,求|a a+b b|1解:a ab b=|a a|b b|cos60=58=202|a a+b b|2=(a a+b b)2=|a a|2+|b b|2+2a ab b=129|a a+b b|=12945 求证:|a a+b b|a a|+|b b|证:|a a+b b|2=(a a+b b)2=|a a|2+|b b|2+2a ab b=|a a|2+|b b|2+2|a a|b b|cos222|a a|+|b b|+2|a a|b b|=(|a a|+|b b|)即:|a a+b b|a a|+|b b|46 设非零向量 a a、b b、c c、d d,满足 d d=(a ac c)b b(a ab b)c c,求证:a ad d证:内积 a ac c 与 a ab b 均为实数,a ad d=a a(a ac c)b b(a ab b)c c=a a(a ac c)b ba a(a ab b)c c=(a ab b)(a ac c)(a ac c)(a ab b)=0a ad d47 已知非零向量 a a、b b,满足 a ab b,求证:b ba a 垂直于 a a+b b 的充要条件是|a a|=|b b|证:由题设:b ba a 与 a a+b b 均为非零向量必要性:设 b ba a 垂直于 a a+b b,则(b ba a)(a a+b b)=0又:(b ba a)(a a+b b)=b b2a a2=|b b|2|a a|2|b b|2|a a|2=0即:|a a|=|b b|充分性:设|a a|=|b b|,则(b ba a)(a a+b b)=b b2a a2=|b b|2|a a|2=0即:(b ba a)(a a+b b)=0(b ba a)(a a+b b)5已知 a a、b b 都是非零向量,且 a a+3b b 与 7a a 5b b 垂直,a a 4b b 与 7a a 2b b 垂直,求 a a 与 b b 的夹角。解:由(a a+3b b)(7a a 5b b)=0 7a a2+16a ab b 15b b2=0(a a 4b b)(7a a 2b b)=0 7a a2 30a ab b+8b b2=0两式相减:2a ab b=b b2代入或得:a a2=b b2a a b bb b21设 a a、b b 的夹角为,则 cos=2|a a|b b|2|b b|2=606用向量方法证明:菱形对角线互相垂直。证:设AB=DC=a a,AD=BC=b bABCD 为菱形|a a|=|b b|222DAa a2Cb bBACBD=(b b+a a)(b b a a)=b b a a =|b b|a a|=0ACBD7如图,AD、BE、CF 是ABC 的三条高,求证:AD、BE、CF 相交于一点。证:设 BE、CF 交于一点 H,AB=a a,AC=b b,AH=h h,AE则BH=h hBHa a,CH=h hABb b,BC=b bBFa aHCAC,CHD(h ha a)b b 0(h ha a)b b (h hb b)a a h h(b ba a)0(h ha a)a a 0BCAH又点 D 在 AH 的延长线上,AD、BE、CF 相交于一点五十一、作业:导学创新5.6第二十六教时第二十六教时教材:教材:复习五平面向量的数量积的坐标表示、平移目的:目的:让学生对平面向量的数量积的理解更深刻,尤其在两个非零向量垂直与平行的充要条件的平行上更熟练。过程:过程:五十二、复习:设向量 a a=(x1,y1),b b=(x2,y2),1数量积的坐标表示:a ab b=x1x2+y1y22关于距离公式3a ab ba ab b存在唯一R x1x2+y1y2=0a ab b=0 x1x2+y1y2=0使 a a=b b 成立五十三、例题:48 已知|a a|=3,b b=(1,2),且 a ab b,求 a a 的坐标。解:设 a a=(x,y)|a a|=3x2 y2 3又:a ab b1yx 解之:y 2x=0 3 53 5x 5或56 5y 6 555即:a a=(3 5 6 53 56 5,)或 a a=()555549 设 p p=(2,7),q q=(x,3),求 x 的取值范围使得:p p 与 q q 的夹角为钝角p p 与 q q 的夹角为锐角。解:p p 与 q q 的夹角为钝角,p pq q02x2102x210Dp p 与 q q 的夹角为锐角(x 21即 x2C21,+)250 求证: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证:设 B(b1,0),D(d1,d2),则AB=(b1,0),AD=(d1,d2)O(A)B于是AC=AB+AD=(b1,0)+(d1,d2)=(b1+d1,d2)BD=ADAB=(d1b1,d2)ACBD=(b1+d1)(d1=|AD|2ACBDb1)+d2d2=(d12+d22)b12b12=b12DFb12=|AB|2b12=01C51 如图:ABCD 是正方形,M 是 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