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小学教师资格证笔试(教育教学).pdf
20212021 小学教师资格证笔试(教育教学)小学教师资格证笔试(教育教学)1.从实现学校培养目标来看.必修课和选修课之间具有()。A.层次性B.等量性C.等价性D.主次性2.小学科学课程调整了自然科学各学科的内容.这种课程属于()。A.融合课程B.广域课程C.核心课程D.合并课程3.“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学记中这句话反映了()。A.教育与经济的关系B.教育与科技的关系C.教育与政治的关系D.教育与人口的关系4.威威同学在回答问题时能触类旁通.不墨守成规.说明其思维具有()。A.广阔性B.流畅性1 1/4242C.变通性D.独创性5.根据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小学低年级儿童常常认为听父母和老师的话就是好孩子。这是因为其道德发展处于()。A.权威阶段B.公正阶段C.可逆性阶段D.自我中心阶段6.张老师在课堂上出示了一个钟表模型.通过对三个指针的操作.帮助小学生很快理解了“时、分、秒”的概念。这体现的教学原则是()。A.巩固性原则B.直观性原则C.循序渐进原则D.因材施教原则7.阿特金森对成就动机的研究表明,追求成功者与害怕失败者相比,更倾向于选择().A.比较难的任务B.非常难的任务C.比较容易的任务D.难度适中的任务8.人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体,教育作为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既要2 2/4242坚持统一要求,又要注意()。A.学生自主B.教师主导C.教学相关D.因材施教9.“笨鸟先飞”、“勤能补拙”说明()。A.需要对能力有影响B.动机对能力有影响C.性格对能力有影响D.气质对能力有影响10.学校教育的直接目标是()。A.推动社会发展B.增强人的体质C.增进社会公平D.促进人的发展11、(简答题简答题)简述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学生为本”的基本理念。12、(材料分析题材料分析题)材料:杨老师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设计了这样的教学导入:同学们在学习新内容之前.我先给大家讲个故事.猴山上的小猴子最喜欢吃猴王做的饼。有一天.猴王做了三块大小一样的饼分给小猴子吃.它先把第一块饼平均切成四块.分给甲猴一块。乙猴见到说:“太3 3/4242少了.我要两块。”猴王就把第二块饼平均切成八块.分给乙猴两块。丙猴更贪吃.它抢着说:“我要三块,我要三块。”于是猴王又把第三块饼平均切成十二块.分给丙猴三块。老师想问问同学们.是不是最贪吃的丙猴分得最多呢?猴王为什么要这样切呢?学习了“分数的基本性质”你就清楚了。(1)评析杨老师所设计的教学导入环节。(2)小学课堂教学中常用的导入方式有哪些?13.课堂教学中.课桌椅摆放方式会影响教学方法的运用效果。一般来说.“秧田型”最适合的教学方法是()。A.实验法B.讲授法C.探究法D.讨论法14.小学生喜欢亲近老师,渴望得到夸奖,这种需要属于()。A.生理需要B.安全需要C.归属和爱的需要D.自我实现的需要15.以评价对象自身的状况作为参照标准.对其在不同时期的进步程度进行评定。这种评价属于()。A.绝对评价B.相对评价4 4/4242C.总结性评价D.个体内差异评价16.与学校教育相比.家庭教育的特点主要表现在()。A.生活性B.计划性C.组织性D.系统性17.儿童出现眼睛干涩、夜盲症.可能缺乏()。A.维生素 AB.维生素 BC.维生素 CD.维生素 D18.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要求.我国小学现阶段即开设语文、数学、英语等分科课程.又开设科学、艺术等综合课程。这体现了课程结构具有()。A.综合性B.均衡性C.选择性D.时代性19.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小学阶段德育工作的重点是()。A.道德知识的传授B.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5 5/4242C.道德信念的培育D.人生观价值观的确立20.研究近年来我国小学教育的发展状况.需要收集有关数据.最可靠的信息来源是()。A.教育论文B.教育年鉴C.教育辞书D.教育著作21.在幼儿园时,小军将自己最喜欢的玩具汽车送给妈妈作生日礼物;三年级时.他送给妈妈的生日礼物是妈妈喜欢的漂亮发夹。这一转变说明他的思维已进入()。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22.在下列矫正学生行为的方法中.不属于行为疗法的是()。A.强化法B.暂时隔离法C.系统脱敏法D.合理情绪疗法23.教育行政部门制定小学教育质量评价标准应依据()。A.教学计划6 6/4242B.课程标准C.教学模式D.考试成绩24.(简答题简答题)简述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所提出的基本理念。25.(教学设计题)请认真阅读下述材料.并按要求作答。(1)简要分析歌曲的特点。(2)如指导低年级段小学生学唱本歌曲.试拟定教学目标。(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导入环节并说明理由。26、(教学设计题)请认真阅读下述材料.并按要求作答。脚背内侧传球动作方法:斜线助跑.助跑方向与出球方向成 45 度.支撑脚以脚掌外侧积极着地.踏在球的后侧方 2025 厘米处.脚尖指向出球方向.身体稍向支撑腿一侧倾斜.支撑脚着地同时.踢球腿以膝关节为轴.由大腿带动小腿成弧线向前摆动.当身体转向出球方向.膝关节摆至接近球的内侧垂直上方时.小腿加速前摆.脚尖稍外转.指向斜下方.脚面绷直.脚趾扣紧.用脚背内侧击球的后中部;击球后.踢球腿随球继续前摆。(1)简要说明“脚背内侧传球”的教学重点、难点。(2)如果指导水平三的学生练习.试拟定教学目标。(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不少于三种练习方法并说明理由。27.在教育活动中.构建民主、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的主导因素7 7/4242是()。A.学生B.家长C.教师D.校长28.小强不按时完成作业.妈妈就禁止他看动画片.一旦按时完成作业就取消这一禁令.随后小强按时完成作业的次数增加了。这属于()。A.正强化B.负强化C.自我强化D.替代强化29.教师应引导学生而不是代替学生做出选择,这是尊重和发挥().A.学生的主体性B.学生的差异性C.学生的创造性D.学生的发展性30.教育史上传统教育派与现代教育派的代表人物分别是()。A.夸美纽斯和布鲁纳B.夸美纽斯和杜威C.赫尔巴特和布鲁纳8 8/4242D.赫尔巴特和杜威31.小林有一次拿水果摊上的水果.被老师叫到办公室。老师批评他:“为什么总是拿别人的东西”小林低头回答:“我也知道不对.就是有时忍不住。”这说明小林缺乏()。A.道德认识教育B.道德情感教育C.道德意志教育D.道德行为教育32.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言行举止来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这说明思维具有()。A.间接性B.概括性C.理解性D.整体性33.按照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顺序编排课程内容.这种组织方式属于()。A.横向组织B.水平组织C.纵向组织D.综合组织34.体现国家对学校的统一要求.作为学校办学的基本纲领和重要依据的是()。9 9/4242A.课程计划B.课程标准C.教学大纲D.教学目标35.小学科学课上.教师指导学生通过显微镜观察植物的内部结构.获得有关植物的知识。这种教学方法属于()。A.参观法B.实验法C.演示法D.实习法36.上课时.小明和小红都没有回答出老师的提问.王老师直接批评了聪明外向但不认真思考的小明.对内向胆小的小红则耐心启发。她遵循的教学原则是()。A.启发创造原则B.因材施教原则C.循序渐进原则D.因势利导原则37、(简答题简答题)简述小学教师撰写操行评语的注意事项。38.学生的学习是基于自己的经验.主动接受新的信息.并对其意义进行重构的过程。这一观点属于()。A.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B.建构主义学习理论1010/4242C.信息加工学习理论D.联结主义学习理论39.作为青年教师,除了自我学习以外,也应该通过集体备课,同事研讨教研组活动,分享教学经验,提高教学水平,这突出体现教师专业能力是()。A.沟通与合作能力B.激励与评价能力C.教育教学设计能力D.组织与实践能力40.学生课文 两个铁球同时落地 后,学生对伽利略不迷信权威.追求真理的精神有深刻理解,这达成的教学目标属于()。A.知识与技能B.思维与创新C.过程与方法D.情感态度与价值观41.通常所说的备课要“备”.除了钻研教材、设计教法之外.还包括()。A.研究学生B.设计作业C.设计评价D.指导学法42.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指出.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1111/4242一方法是()。A.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B.智育与体育相结合C.知识分子与工人农民相结合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43.优秀运动员的成功.往往要追溯到启蒙教练的培养。这说明教师劳动具有()。A.创造性B.长期性C.示范性D.复杂性44.儿童道德发展是一个从他律到自律的过程。提出这一理论的心理学家是()。A.罗杰斯B.皮亚杰C.埃里克森D.弗洛伊德45.贴在教室墙上的课程表本身也是一种课程。这种课程属于()。A.学科课程B.活动课程C.隐性课程D.显性课程1212/424246.“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说明在人的身心发展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A.遗传B.环境C.个性差异D.个人努力47.有目的、有计划地对事物或现象进行感知以获取资料的研究方法是()。A.历史法B.问卷法C.观察法D.文献法48.当你注视面前这个棱台框架时.一会儿觉得小方框平面位于大方框平面的前面.一会儿又觉得小方框平面位于大方框平面的后面.这种注意反复变化的现象属于()。A.注意分散B.注意起伏C.注意分配D.注意转移49.按照美国学者古德莱德的课程层次理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具体实施的课程属于()。A.理想的课程1313/4242B.正式的课程C.领悟的课程D.运作的课程50.荀子在劝学篇中指出:“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这句话所蕴含的教学原则是()。A.循序渐进原则B.因材施教原则C.启发诱导原则D.直观性原则51.义务教育的基本特征主要包括()。强制性普遍性公共性选择性终身性A.B.C.D.52.小学生通过学习,掌握了“路程=速度时间”这一公式,这种学习属于()。A.符号学习1414/4242B.辨别学习C.概念学习D.命题学习53.学记中“君子之教,喻也”所蕴涵的教学原则是()。A.直观性原则B.因材施教原则C.启发性原则D.循序渐进原则54.小学生在课间玩耍时不小心扭伤了脚踝,教师应先采取的措施是()。A.揉一揉受伤的脚踝B.抬高受伤的脚踝C.在受伤处热敷D.给学生吃止痛药55.习近平总书记在 2016 年教师节讲话中指出,教师要做学生发展的“引路人”。其内容是()。做学生锻炼品格的引路人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做学生提升能力的引路人做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做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A.B.C.1515/4242D.56.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含义是指()。A.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B.人的身心全面发展C.人的劳动能力全面发展D.人的独立个性全面发展57.从课外活动内容看,学校举办的法制教育报告会属于()。A.学科活动B.社会活动C.主题活动D.文体活动58.学生学习了自然数以后,再学习整数。这种学习属于()。A.上位学习B.下位学习C.类属学习D.组合学习59.学习课文两个铁球同时落地后,学生对伽利略不迷信权威、追求真理的精神有了深刻的理解。这达成的教学目标属于()。A.知识与技能B.思维与创新C.过程与方法D.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616/424260.学完雷锋叔叔,你在哪里一课后,为了更好地达成“通过朗读感悟,懂得奉献爱心”的教学目标,老师布置学生有感情地反复朗读课文。这种教学方法属于()。A.练习法B.实验法C.读书指导法D.实习作业法61.为了让学生认识常见的交通标志,遵守交通规则,教师组织学生到附近的路口进行观察,这种教学组织形式属于()。A.复式教学B.现场教学C.个别教学D.课堂教学62.教育实验中,控制其他条件,考察不同教学方式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教学方式在这项实验中属于()。A.因变量B.自变量C.干扰变量D.无关变量63.在小学科学教材中,先呈现动植物的基本知识,接着是与动植物有关的生态系统知识,再是与人类有关的生态系统知识。这种课程内容的组织形式属于()。1717/4242A.直线式B.螺旋式C.并列式D.循环式64.小学生背诵课文时,为达到最佳的记忆效果,学习程度最好达到()。A.200%B.150%C.100%D.50%65.课程实施中,不适合评价“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达成度的方法是()。A.课堂观察B.活动记录C.标准化测验D.课后访谈66.某学校开发了一门介绍当地风俗、物产与人物的课程,该课程属于()。A.地方课程B.校本课程C.隐性课程D.分科课程1818/424267.小学生通过科学课的学习,了解了水具有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状态,进而知道在一定条件下物质状态可以改变。按照三维目标的分类,这主要达成的教学目标是()。A.知识与技能B.过程与方法C.认知与实践D.情感态度与价值观68.教师经常会采用“换位思考”的方式进行心理辅导。其背后的心理机制是()。A.激情B.共情C.热情D.反移情69.阿特金森对成就动机的研究表明,追求成功者与害怕失败者相比,更倾向于选择()。A.比较难的任务B.非常难的任务C.非常容易的任务D.难度适中的任务70.我国现行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属于()。A.分科课程B.综合课程1919/4242C.边缘课程D.隐性课程71.孙老师常在表扬或批评学生时说:“你做得不错!要是像同学一样,可就惨啦!”“千万不要像同学一样!”“你就不能像同学一样表现好点吗?”孙老师的做法()。A.正确,能够培养学生谦逊品质B.正确,能够促进学生认识自己C.不正确,会伤害被比较的学生D.不正确,应只与优秀学生比较72.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所称的未成年人指()。A.未满 12 周岁的公民B.未满 14 周岁的公民C.未满 16 周岁的公民D.未满 18 周岁的公民73.研究生毕业后,丁老师坚持阅读专业书籍。同事问她:“你的业务水平已经很高了,还看那么多书干嘛?”她回答说:“我喜欢,这能让我保持教学活力。”这表明丁老师注重的职业幸福是()。A.理性幸福B.感性幸福C.给予性幸福D.索取性幸福74.小刚自习课与同学说话,被学校扣了分。班主任王老师把小2020/4242刚叫到办公室训斥了一顿。小刚解释说:“老师,今天主要是因为 ”王老师更生气了:“每次你都有理由。按班规,再这样叫你家长来!”王老师的做法()。A.恰当。制定了班规就应该严格执行B.恰当。对屡教不改的学生就要批评C.不恰当。应该听小刚解释清楚再处理D.不恰当。应该杀一儆百在教室里处理75.制作课件时如需插入背景音乐,下列选项中,应该选择的素材文件是()。A.汉宫秋月.wavB.夕阳箫鼓.gifC.平沙落雁.xIsD.梅花三弄.jpg76.找规律填数字是一个很有趣的活动,特别锻炼观察和思考能力。下列选项中,填入数列“2、3、8、26、()、5462”空缺处的数字,正确的是()。A.70B.120C.160D.21077.抗生素的发现为人类抵抗细菌感染提供了有力武器,但抗生素的滥用也会造成危害,下列选项中,发现第一种抗生素-青霉素2121/4242的科学家是()。A.朱既明B.屠呦呦C.巴斯德D.弗莱明78.地球被一层很厚的大气层包围着,空气密度随高度增加而减小。大气层通常可分为对流层、平流层、电离层和散逸层等。下列选项中,能够反射电磁短波,实现电磁波远距离通讯的是()。A.对流层B.平流层C.电离层D.散逸层79.下列选项中,与“恒星行星”的逻辑关系相同的是()。A.“音乐”和“古典音乐”B.“帽子”和“手套”C.“中文书”和“辞典”D.“球鞋”和“运动鞋”80.“初伏日在夏至第三庚”,意思是三伏中入伏的第一天是在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据此判断,下列选项中,距离初伏最近的是()。A.大暑B.立秋C.处暑2222/4242D.秋分参考答案及解析参考答案及解析1.C解析:解析:根据课程计划对课程设置实施的要求.课程可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从学校的培养目标来看.必修课侧重知识、技能、素质的形成;而选修课注意拓展学科视野.两者差异互补.相辅相成。2.B解析:解析:融合课程是将有关学科融合为一门新的学科.融合之后原来学科之间的界限不复存在。广域课程是指能够涵盖整个知识领域的课程整体。广域课程中被整合的学科会失去其独立性.而融合课程中各学科之间的界限不复存在。题干中科学课程各学科仍然存在.所以属于广域课程。因此.本题选择 B。3.C解析:解析:这句话的意思是:君子如果要教化人民.形成良好的风俗习惯.一定要从教育入手。反映了教育与政治的关系。4.C解析:解析:思维的变通性即思维活动的灵活程度。题目中威威在回答问题时能触类旁通.不墨守成规.说明其思维具有变通性。5.A解析:解析:处于权威阶段或他律道德阶段的儿童表现出对外在权威绝对尊重和顺从.把权威确定的规则看作是绝对的、不可更改的.在评价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时完全以权威的态度为依据。2323/42426.B解析:解析:题目中张老师使用钟表模型.通过对三个指针的操作帮助学生理解“时、分、秒”的概念.体现的是直观性的教学原则。7.D解析:解析:阿特金森成就动机理论把个体的成就动机分为两类:力求成功的动机和避免失败的动机,力求成功者的目的是获取成就,即通过各种活动努力提高自尊心和获得心理上的满足,更倾向于选择成功概率为 50%的任务,即难度适中的任务.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 D.8.D解析:解析:人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统一要求是对“共性”的遵循,个性的遵循要靠因材施教。9.C解析:解析:勤奋是性格的态度特征.笨是性格的理智特征的体现。10.D解析:解析: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依据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身心影响.促使其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变化的活动。11.解析:解析:尊重小学生权益.以小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和发挥小学生的主动性;遵循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教学规律.提供适合的教育.促进小学生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12.解析:解析:(1)杨老师根据教材内容.创设有趣的情境.让学生置身于特殊2424/4242的环境中去感知、体验。在新课前插了猴王分饼这样一个故事.马上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急于想要知道到底是哪只猴子分得多一点.很好地营造了学习氛围.为接下来的新课教学打下了基础。通过创设学生喜爱的情景.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理.由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自然地进入数学学习情景。(2)小学课堂教学中常用的导入方式:直接导入:直接阐明学习目的和要求.提纲挈领地交代主要内容和重点的一种导入方式。复习导入:复习导入是一种根据新旧知识之间的逻辑联系.找准新旧知识的联结点进行导入的一种方式。悬念导入:一种以认知冲突的方式设疑.使学生思维进入惊奇、矛盾等状态.构成悬念的导入方式。直观导入:一种利用实物、教具(图片、模型、投影片、幻灯片、电视、多媒体等)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再从观察中设置问题情境.引出新知识的一种导入方式。经验导入: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熟悉的某些事物为出发点.通过提问、讲解.引起学生对已有经验的回忆.引导学生发现与该经验密切相关的新课内容的一种导入方式。故事导入:“故事”是指真实的历史故事、神话和民间传说等.通过故事引出新知识。13.B解析:解析:秧田式座位是让学生以一排一排的方式面对教师而坐。这种座位布置方式限制了学生之间的面对面的接触.不利于学生之间的互动.但教师可以随意走到教室任何地方.便于监控和管理学生.促使学生集中注意力.适合讲授法。2525/424214.C解析:解析:学生渴望得到老师的认可和关心.是一种归属感和爱的需要的体现。15.D解析:解析:个体内差异评价是对被评价者的过去和现在进行比较.或将评价对象的不同方面进行比较。以自身作为参照标准.对不同时期的进步程度进行评价属于个体内差异评价。16.A解析:解析:B、C、D 选项都是学校教育的特点.不是家庭教育的特点。17.A解析:解析:缺乏维生素 A 会导致夜盲症。可多吃一些动物肝脏、鸡蛋、牛奶和胡萝卜(提取物)。18.A解析:解析:题干中强调,开设艺术等综合课程,体现了课程结构的综合性。均衡性一般是针对课时量的均衡,课时种类的均衡。19.B解析:解析:小学的德育主要是养成教育。让小学生从小养成懂得守纪律、关心他人、尊敬师长、不怕困难、勇于向上等良好道德品质及行为习惯。因此.本题选择 B。20.B21.C解析:解析:幼儿园时.小军将自己喜欢的玩具送给妈妈.说明他此时处2626/4242于前运算阶段(27 岁).具有自我中心主义特征.只能从自己的观点看世界.难以认识他人的观点.认为自己喜欢的妈妈就喜欢;但当小军三年级时.他送给妈妈的生日礼物是妈妈喜欢的发夹.说明他能从别人的观点看世界.出现了去自我中心特征.小军此时处于具体运算阶段(711 岁)。因此.本题选择 C。22.D解析:解析:合理情绪疗法不属于行为疗法。因此.本题选择 D。23.B解析:解析:课程标准(原称课程大纲)是指根据课程计划制定的有关学科教学的目标、水准、结构与教学要求的纲领性文件。它体现了国家对各学科课程教学的统一要求.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的主要依据.也是衡量各学科课程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因此.本题选择 B。24.解析:解析: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所提出的基本理念包括:(1)强调以学生为本。尊重小学生权益.以小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和发挥小学生的主动性;遵循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教学规律.提供适合的教育.促进小学生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2)倡导以师德为先。热爱小学教育事业.具有职业理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履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关爱小学生.尊重小学生人格.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自尊自律.做小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3)重视教师能力提升。把学科知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相2727/4242结合.突出教书育人实践能力;研究小学生.遵循小学生成长规律.提升教育教学专业化水平;坚持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不断提高专业能力。(4)践行终身学习理念。学习先进小学教育理论.了解国内外小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经验和做法;优化知识结构.提高文化素养;具有终身学习与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做终身学习的典范。25.解析:解析:(1)乃呦乃是一首湖南土家族民歌.乃呦乃在土家语中是来呀来的意思.歌词一开始运用富有土家族民族特色的少年儿童快乐的呼唤“乃呦乃.乃呦嗬、乃乃呦、乃呦嗬”表现了一群无拘无束、幸福快乐的土家族小朋友形象。乐曲为简短的一段体四乐句旋律.只用do、mi、sol 三个音写成.而且每个乐句的句尾最后一小节都是 sol、mi、do 顺序.音高、节奏完全相同.旋律简单但并不单调.巧妙构成了极富民族风格和地方色彩的旋律.给人以奇特、清新之感.充分表现了土家族儿童欢乐开朗的性格。(2)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够主动参与小组的活动.在活动中拉近于音乐的距离.感受学习的快乐和合作的快乐。知识与技能:能以准确的节奏和音准.欢快动听的声音.完整地演唱歌曲。初步感受土家族儿歌的特点.体验土家族民歌的风格和韵味。过程与方法:引领学生走进土家族的山寨.在说一说、听一听、唱一唱、演一演中丰富音乐体验.感受音乐带来的快乐。(3)导入环节:老师问同学们一个问题:我们祖国的全名叫2828/4242什么?(中华人民共和国)你知道我们伟大的祖国共有多少个民族吗?(五十六个)我们是属于哪个民族的?(汉族.也有个别是回族)以上三个问题逐个讨论.介绍汉族是我国人数最多的一个民族。你还知道哪些少数民族呢?(讨论)今天.老师要带同学们去认识一个勤劳质朴、心灵手巧、能歌善舞的民族.它的名字叫做土家族.大家想去吗?(想)那就让我们一起乘着歌声的翅膀.向土家族出发!(随 乃哟乃音乐做律动。)理由:经验导入是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熟悉的某些事物为出发点.通过提问、讲解.引起学生对已有经验的回忆.引导学生发现与该经验密切相关的新课内容的一种导入方式。从学生生活经验或熟悉的某些事物入手.恰当地导入新课.学生会感到亲切、自然、有趣.从而缩短知识与现实之间的距离.使所学知识变得易于理解和把握。由祖国的名字引申到 56 个民族再到土家族.有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把握。26.解析:解析:(1)教学重点:斜线助跑.支撑脚的位置以及支撑脚脚尖指向出球方向。教学难点:踢球腿的摆动和脚击球的部位。(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脚背内侧传球的动作要领以及练习方法.初步学会脚背内侧踢球这一技术动作。过程与方法:通过由浅入深的分步练习以及尝试练习、游戏比赛等形式方法.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和练习.并能在学练过程中掌握技术、改进技术.同时能积极主动参与比赛.让其身心得到锻炼。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教与学.学生能在和谐、愉快的气氛中.互帮互学.充分发扬团队2929/4242协作的精神.并体验成功的喜悦。(3)三种练习方法:做脚背内侧传球模仿练习。参照示范动作或挂图、课件等边模仿边对照.领会传球的动作要领。两人一组.一人踩球.另一人斜线助跑做脚背内侧传球动作.体会脚触球的位置。两人一组.相距 810 米面对面做踢定位球的练习.两脚交替练习。两人一组.面对面做传球过一定高度障碍的练习。设计理由:脚背内侧传球适用传高远球.要求传球有一定的准确性.学生要掌握脚触球的部位与用力大小.提高传球能力.要采用多种方式练习.激发学生学练兴趣、参与意识和主动性;脚背内侧传球技术.需要有较好的球性、身体协调性、力量素质等做基础.学生间存在个体差异会对学生运动成绩产生影响.不利于学生自信心与兴趣的形成.练习应进行游戏化处理.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些练习符合这一年龄段学生的特点.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运动兴趣与运动技能。27.C解析:解析: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学生处于主体地位.教师处于主导地位。28.B解析:解析:负强化.也称消极强化.指取消厌恶性刺激以提高反应概率的过程。题目中.小强按时完成作业.妈妈取消禁止他看动画片的禁令.属于负强化。29.A3030/4242解析:解析:学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充满活力的人,作为教学主体的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不应该处于消极被动的地位,而应是积极主动的.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创设启发诱导的环境,为学生提供材料、线索,引导学生观察思考,通过自己的活动去探索发现.题干中教师引导学生做选择,是尊重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的表现.30.D解析:解析:传统教育派以赫尔巴特为代表.主张教材中心、教师中心和课堂中心。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随着大工业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实验的日益普及和日益运用于教育.出现了一种反传统的教育学派.它就是以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为代表的现代教育学派。31.C解析:解析:道德意志是人们自觉地确定道德行为的目的.积极调节自己的活动.克服各种困难.以实现既定目的的心理过程。题干中小林说“我也知道不对.就是有时忍不住”.体现出小林缺乏克服拿别人东西坏习惯的决心和道德意志。32.A解析:解析:思维的间接性是指人们借助一定的媒介和一定的知识经验对客观事物进行间接的认识。教师借助学生的言行来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33.C解析:解析:纵向组织.是指按照知识的逻辑序列.从已知到未知、从具体到抽象等先后顺序组织安排课程内容.它是教育心理学家们从学习3131/4242理论的角度提出的一种组织形式。因此选择C。34.A解析:解析:课程计划(原称教学计划)是指关于一定学段课程的整体规划.是国家根据教育目的和学校培养目标制定的有关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课程计划体现了国家对学校的统一要求.是办学的基本纲领和主要依据.是编制课程标准和编写教科书的依据.也是督导、评估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依据。35.B解析:解析:实验法是教师指导学生运用一定的仪器设备进行独立作业以获得知识的方法。因此选择 B。36.B解析:解析: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促使每个学生都能够获得充分、自由的发展。题干中王老师针对小明聪明外向但不思考的特点进行了批评.对小红内向胆小的特点耐心启发。体现了因材施教的原则。因此.本题选择 B。37.解析:解析:班主任做好操行评定应注意的几个方面:(1)要实事求是.抓主要问题.评定要准确反映学生思想品德的全面表现和发展趋向;(2)要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并适当指出他们的不足;(3)评语要简明、具体、贴切.严防用词不当伤害学生的情感38.B3232/4242解析:解析: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不是知识简单地由外到内的转移和传递.而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的过程。39.A解析:解析:略40.D解析:解析:略41.A解析:解析:备课包括备学生.备教材.备教案。42.D解析:解析:马克思认为实现人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就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43.B解析:解析:长期性是指人才培养的周期比较长.教育影响具有滞后的效果。因此优秀运动员成功时往往能追溯到启蒙教练的培养。44.B解析:解析:皮亚杰通过对偶故事法.研究得出儿童道德发展是一个他律到自律的过程。45.C解析:解析:课程表本身是一种“隐蔽的课程”.它是学校教育中未明文规定但却是学校教育中常用的课程形态。46.B解析:解析: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是说靠着朱砂的变红.靠着墨3333/4242的变黑。比喻接近好人可以使人变好.接近坏人可以使人变坏。指客观环境对人有很大影响。因此选择 B。47.C解析:解析:教育观察法是指人们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感官或辅助仪器.对处于自然状态下的客观事物进行系统感知和考察.并通过大脑的积极思维过程对收集到的资料加以分析和解释.以形成对教育现象认识的方法。因此选择 C。48.B解析:解析:注意的起伏是人的感受性不能长时间地保持固定的状态.而是间歇地加强和减弱。题干中“一会儿觉得小方框平面位于大方框平面的前面.一会儿又觉得小方框平面位于大方框平面的后面”体现的是注意的起伏。49.D解析:解析:美国国学者古德莱德认为存在五种不同的课程:(1)理想的课程.即指由一些研究机构、学术团体和课程专家提出的应该开设的课程。(2)正式的课程.即指由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材。(3)领悟的课程.即指任课教师所领会的课程。(4)运作的课程.即指在课堂上或课外实行的课程。(5)经验的课程.即指学生实际体验到的课程。故选择 D。50.A解析:解析: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形成严密3434/4242的逻辑思维能力。题干中的话体现的是循序渐进原则。51.A解析:解析:本题考查义务教育的基本特征。义务教育是依据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少年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必须予以保障的国民教育。它是面向本地区、本民族全体国民的教育,不应成为某一阶级、政党或宗教派别的工具而被垄断。因此,属于义务教育的基本特征。52.D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知识学习的种类。题干中,小学生通过学习,掌握了“路程=速度时间”这一公式,实质上是掌握由“路程、速度、时间”三个概念联合所构成的复合意义,这属于命题学习。53.C解析:解析:本题考查教学原则。题干中,“君子之教,喻也”意思是教师要善于通过启发诱导进行教育,体现的是启发性教学原则。54.B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对常见外伤的处理。脚踝扭伤的处理措施应遵循RICE 原则:(1)R(Rest)休息:脚踝扭伤后应立即停止运动,制动休息,防止重复损伤和加重损伤;(2)I(Ice)冰敷:可以用冰棍、冰水等进行代替,置于脚踝处,冰敷1015 分钟。扭伤早期最好每隔2-3 小时冰敷一次,可以有效防止肿胀;(3)C(Compression)加压包扎:为了防止肿胀,还可以用绷带对受伤脚踝进行加压包扎;(4)E(Elevasion)抬高扭伤脚踝:将扭伤的脚踝适当抬高,也可以减少3535/4242组织液的渗出和减轻脚踝的肿胀。题干中,小学生在课间玩耍时不小心扭伤了脚踝,教师可以适当把学生的脚踝抬高,以减少组织液的渗出和减轻脚踝的肿胀。55.C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师的角色。在与北京八一学校师生代表座谈时,习近平总书记说:“广大教师要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做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做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56.C解析:解析:本题旨在考查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马克思认为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即人的智力和体力的充分、统一的发展。57.C解析:解析:本题考查课外活动的内容。题干中,学校举办的法制教育报告是针对某一特定专题开展的活动,可以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保障未成年人身心健康,这属于主题活动。58.A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知识学习的分类。整数包括负整数,正整数和零,而自然数只包括零和正整数。即整数包括负整数和自然数。所以学完了自然数再学习整数,是上位学习。59.D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学目标的内容。题干中,学生通过学习 两3636/4242个铁球同时落地一文深刻理解了伽俐略不迷信权威、追求真理的精神,学习到了求实的科学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达成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60.A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题干中,老师让学生有感情地反复朗读课文,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地进行实际操作,目的是完成教学目标,属于练习法。61.B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班级授课制。题干中,为了让学生认识常见的交通标志,遵守交通规则,教师组织学生到附近的路口进行观察,属于现场教学。62.B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对教育实验法的认识。题干中,考察不同的教学方式来探讨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这里的自变量是教学方式。63.B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课程内容组织形式。题干中,先呈现植物基本知识,再呈现与植物有关的知识,不断加深知识难度,属于螺旋式的组织形式。64.B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知识巩固的途径。为防止遗忘,最根本的方法就是复习。复习活动既要避免无限过度,又要坚持适当超额。过度学习又称为“过度识记”,是指达到一次完全正确再现后继续识记的记忆。3737/4242实验证明,过度学习达到50%,即学习熟练程度达到150%时,学习的效果最好。题干中,小学生背诵课文时,为达到最佳的记忆效果,学习程度最好达到 150%。65.C解析:解析:本题考查情感态度的评价。情感态度的评价应依据课程目标的要求,采用适当的方法进行。主要方式有课堂观察、活动记录、课后访谈等。情感态度评价主要在平时教学过程中进行,注重考查和记录学生在不同阶段情感态度的状况和发生的变化。66.B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课程的类型。根据课程设计、开发和管理主体,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其中,校本课程是指由学生所在学校的教师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题干中,学校所开发了介绍当地的民俗、物产、人物的课程,是学校开发的,属于校本课程。67.A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目标。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所倡导的目标为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其中,知识与技能目标强调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获得,相当于传统的“双基教学”。题干中,小学生通过科学课的学习,了解了水具有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状态,进而知道在一定条件下物质状态可以改变。这说明小学生通过科学课的学习掌握了水的基础知识。68.B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自我防御功能的相关内容。自我防御功能是3838/4242指将态度作为一种自卫机制,能让人在受到贬抑时用来保护自己。共情指的是一种能深入他人主观世界,了解其感受的能力。题干中,教师经常采用“换位思考”的方式进行心理辅导,就是想与学生达到情感上的共鸣,深入了解学生的感受。因此,这种心理机制属于共情。69.D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对成就动机理论的理解。阿特金森认为,成就动机是个体为达到某一有价值的社会目标的内部动力。个体的成就动机可以分成两部分:趋向成功的倾向和避免失败的倾向。其中,趋向成功的倾向指力求克服障碍,施展才能,从而更快更好地解决某一难题的心理倾向。追求成功者倾向于选择成功概率约为50%的任务。70.B解析:解析:本题考查课程的分类。题干中,小学道德与法治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