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高中化学知识点整理.pdf

    • 资源ID:52442535       资源大小:1.55MB        全文页数:23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2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高中化学知识点整理.pdf

    20152015 届高中化学知识点整理届高中化学知识点整理1.1.物质的微观世界物质的微观世界1.11.1 原子结构(原子结构(Atomic StructureAtomic Structure)原子核(原子核(atomic nucleusatomic nucleus)A A.1.1 同位素(同位素(isotopeisotope).1.1 概念具有相同质子数不同中子数的原子叫做互称为同位素.2.2 四种相对原子质量(四种相对原子质量(Relative Atomic MassRelative Atomic Mass)的概念)的概念1.1.1.2.1 概念: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以12C 的质量的 1/12 作为基准,将任何一个原子的真实质量与12C 质量的 1/12的比值,叫做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有多位小数原子的近似相对原子质量原子的近似相对原子质量:原子核所有的质子和中子相对质量取近似整数,加起来所得的数值,叫做原子的近似相对原子质量,又叫做质量数。是整数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各种同位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与其丰度计算所得的平均值,叫做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有多位小数元素的近似相对原子质量元素的近似相对原子质量:按该元素各种同位素的质量数和其丰度计算所得的平均值,叫做元素的近似相对原子质量。有多位小数1.1.21.1.2 核外电子排布规律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B Ba.各电子层最多可容纳的电子数为2n2个b.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 8 个(K 层为最外层时则不超过 2 个)。当最外层电子数达到8(K 层为 2)时,就达到了稀有气体的稳定结构c.次外层电子数不超过 18,倒数第三层不超过 321.1.31.1.3 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状态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状态 B B.1.1 电子云(电子云(Electronic CloudElectronic Cloud)1.1.3.1.1 概念为了直观,把电子在原子核外某处出现的机会多少的状况用不同密集程度的小点来表示,就好像电子在原子周围形成了云雾,故称电子云。1.1.3.1.2 s、p 电子云形状伸展方向(轨道)个数s 电子云球形1 个p 电子云纺锤形3 个1/231.1.3.21.1.3.2 描述电子的运动状态描述电子的运动状态1.1.3.2.1 电子层(electronic shellelectronic shell)电子层序数越大,电子能量越高,离原子核越远。.2.2 电子亚层(Electronic SubshellElectronic Subshell)同一电子层下又可分为一个或几个亚层,依次用s、p、d、f 等符号表示。同一电子层中处于不同电子亚层的电子的能量按 s、p、d、f 的顺序依次递增,同一电子层且电子亚层相同的电子能量相同。原子核外的电子能量由所处的电子层和电子亚层原子核外的电子能量由所处的电子层和电子亚层共同决定共同决定.2.3 电子云的伸展方向(轨道)(Electronic OrbitalElectronic Orbital)1.1.3.2.4 电子自旋(spin statespin state)电子有两种不同方向的自旋状态,通常用“”和“”表示p 亚层的电子云1.1.41.1.4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表示方法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表示方法 B B1.1.4.11.1.4.1 电子式(电子式(electronic formulaelectronic formula)1.1.4.1.1 含义: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由原子的最外层点决定,我们常用小黑点(或)来表示元素原子的最外层上的电子1.1.4.21.1.4.2 核外电子排布式核外电子排布式ELEMENTSYMBOL核外电子排布式HydrogenHeliumLithiumBerylliumBoronCarbonNitrogenOxygenFluorineNeonSodiumAluminumSiliconHHeLiBeBCNOFNeNaAlSi1s11s21s22s11s22s21s22s22p11s22s22p21s22s22p31s22s22p41s22s22p51s22s22p61s22s22p63s11s22s22p63s21s22s22p63s23p11s22s22p63s23p21s22s22p63s23p3MagnesiumMgPhosphorusP2/23SulphurChlorineArgonSClAr1s22s22p63s23p41s22s22p63s23p51s22s22p63s23p61.1.4.31.1.4.3 轨道表示式轨道表示式离子(离子(IonsIons)B B1.21.2 探究物质的结构探究物质的结构化学键(化学键(Chemical BondChemical Bond)物质中相邻原子之间的强烈相互作用称为化学键.1.1 离子键离子键(Ionic BondIonic Bond)B B.1.1 概念阴、阳离子间通过强烈的静电作用形成的化学键称为离子键。这也是离子键的本质。.1.2 代表物质由活泼的金属元素(或铵根)与较活泼的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一般为离子化合物,如:CaCl2、NaF、Al2O3等。但 AlCl3、BeCl2等物质为共价化合物。.2.3 用电子式表示离子键形成的过程3/23.2.2 共价键共价键(Covalent bondCovalent bond)B)B.2.1 概念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而形成的化学键称为共价键。.2.2 代表物质如酸(HCl、CH3COOH 等)、单质(N2、H2等)、NH3、CO2等。通常,有共价键的化合物不一定为共价化合物(如 NaOH 等);共价化合物一定只有共价键。.2.3 用电子式表示共价键形成的过程.3.3 金属键金属键(Metallic BondMetallic Bond)A)A.3.1 概念金属离子间通过自由电子产生的较强的相互作用称为金属键。.3.2 代表物质金属单质(如 Al、Mg、Cr 等)、合金、生铁等分子结构分子结构(Molecular StructureMolecular Structure).1.1 极性键(极性键(Polar Covalent BondPolar Covalent Bond)A A.1.1 概念形成共价键的两个原子的吸引电子的能力不同,吸引电子能力较弱的原子带部分正电荷,吸引电子能力较强的原子带部分负电荷,此时形成的共价键称为极性共价键,简称极性键。.2.2 非极性键(非极性键(Non-Polar Covalent BondNon-Polar Covalent Bond)A A.2.1 概念形成共价键的原子为同种原子,吸引电子的能力相同,共用电子对不偏向任何一个原子,电子云分布均匀,因而成键原子不显电性,此时形成的共价键称为非极性共价键,简称非极性键。.3.3 分子构型(分子构型(Molecular ConfigurationMolecular Configuration).3.1 键角(Bond AngleBond Angle).3.1.1 概念分子中键和键之间的夹角叫做键角。.3.1.2 常用的键角H2S:硫氢键 92CH4:碳氢键 10928P4:磷磷键 60.4.4 分子的极性(分子的极性(Polarity of MoleculePolarity of Molecule)B B判断标准:正负电荷的中心是否重合TYPETYPEMOLECULAR CONFIGURATIONMOLECULAR CONFIGURATIONPOLARITYPOLARITYEXAMPLESEXAMPLESTHREE-ATOMTHREE-ATOMABAMOLECULEMOLECULEABAABCFOUR-ATOMFOUR-ATOMAB3直线型折线型直线型平面正三角形NON-POLARPOLARPOLARNON-POLARCO2、CS2H2O、H2S、SO2HCNBF3、BCl3、SO34/23MOLECULEMOLECULEFIVE-ATOMFIVE-ATOMMOLECULEMOLECULEAB3AB4ABxCy三角锥形正四面体四面体POLARNON-POLARPOLARNH3CH4、CCl4CHCl3、CH2Cl2.5.5 分子的稳定性(分子的稳定性(Stability of MoleculeStability of Molecule)B B.5.1 键长(Bond LengthBond Length)概念在分子中,两个成键原子的核间距叫做键长。.5.2 键能(Bond EnergyBond Energy)概念化学键能指 1.01*105Pa 和 25 摄氏度下(常温常压下),将1mol 理想气体分子 AB 拆开为中性气态原子 A 和 B 所需要的能量(单位为 KJmol-1).5.2.2 键能与键长的关系键长越短,键能越大,化学键越牢固,含有该键的分子越稳定。分子间相互作用分子间相互作用(Molecular InteractionMolecular Interaction).1.1 德华力(德华力(van der Waals Forcevan der Waals Force)分子间作用力指存在于分子与分子之间或惰性气体原子间的作用力,又称德华力。德华力越大,使物质熔化或气化时克服分子间作用力需要吸收的能量越大,该物质的熔点、沸点也就越高。通常,德华力一般随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而增强,其直观表现就是熔、沸点升高。晶体晶体(CrystalCrystal).1.1 离子晶体(离子晶体(Ionic CrystalIonic Crystal).1.1 结构特点离子晶体由阴阳离子构成,不存在单个分子,其化学式严格地说是表示晶体中阴阳离子的个数比,而非表示分子组成的分子式。.1.2 性质离子晶体中,阴阳离子之间存在较强的离子键,所以离子晶体一般结构稳定、具有较高的熔沸点和硬度。.2.2 分子晶体(分子晶体(Molecular CrystalMolecular Crystal).2.1 结构特点构成分子晶体的基本微粒为分子,分子间依靠分子间作用力相互结合,形成分子晶体;分子部则可能由共价键结合成稳定的分子(稀有气体为单原子分子,分子部没有共价键)。.2.2 性质分子晶体的熔沸点较低、硬度小。.3.3 原子晶体(原子晶体(Atomic CrystalAtomic Crystal).3.1 结构特点5/23原子晶体由原子构成,原子间以强烈的共价键结合。.3.2 性质原子晶体的熔沸点高、硬度大。.4.4 金属晶体(金属晶体(Metallic CrystalMetallic Crystal).4.1 结构特点金属晶体由金属离子和自由电子构成,通过金属键相互结合。.4.2 性质金属晶体具有导电性、导热性、金属光泽、延展性,熔沸点因物质而异(汞常温下为液态,而钨的熔点高达 3688K 左右)。2 2 物质的变化与其规律规律物质的变化与其规律规律2.12.1 能的转化能的转化溶解过程与其能的转化溶解过程与其能的转化.1.1 溶解平衡和结晶过程(溶解平衡和结晶过程(Equilibrium of Solution&CrystalizationEquilibrium of Solution&Crystalization).1.1 概念溶解平衡:当溶解过程中,溶解速率等于结晶速率时,固体溶质不再减少,也不再增加,就说此时达到了溶解平衡。结晶过程:溶液中的固体溶质以晶体的形式析出的过程称为结晶过程。.1.2 影响溶解平衡的因素溶解平衡是动态平衡,改变溶液中溶剂的量或改变温度都会打破原有的溶解平衡,并重新达到新的平衡。.1.3 结晶与重结晶当两种或多种溶质在一定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时,可以用结晶的方法进行物质的分离和提纯,并采用重结晶的方法精制晶体。.2.2 溶解过程中的能的转化溶解过程中的能的转化.2.1 溶解过程中的热现象物质的溶解通常有两个过程:扩散和水合。其中,扩散是物理变化,吸热;水合是化学变化,放热。化学反应过程中能的转化化学反应过程中能的转化.1.1 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的变化。反应中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叫做反应的热效应。.2.2 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2.1 概念若一个反应中,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那么该反应为放热反应;相反,若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那么该反应为吸热反应。6/23.2.2 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多数分解反应、盐类水解、铵盐的溶解等反应均为放热反应;燃烧、中和反应、浓硫酸稀释、NaOH固体溶解、铝热反应等均为吸热反应。.3.3 热化学反应方程式热化学反应方程式.3.1 书写书写热化学反应方程式时,物质必须标明状态,且化学式前的化学计量数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微粒的个数之比。在方程式最后要跟上相应的热效应(吸热:-Q;放热:+Q)。注意:热效应要与系数相对应。.3.2 意义以 C(s)+H2O(g)CO(g)+H2(g)-131.3kJ 为例意义:1mol 固态碳和 1mol 水蒸气反应生成 1mol 一氧化碳气体和 1mol 氢气,并吸收 131.3kJ.4.4 燃料的充分利用燃料的充分利用.4.1 燃料的充分利用将大块的固体燃料粉碎或将液态燃料气化.4.2 热能的充分利用使用热交换器2.22.2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反应速率.1.1 概念与表达式概念与表达式化学反应速率常用单位时间反应物浓度的减小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来表示,用式子表示为.2.2 单位单位常用单位有mol/(Ls)或 mol/(Lmin)或 mol/(Lh)【注意】1.对于下列反应 mA+nBpC+qD有 v(A):v(B):v(C):v(D)=m:n:p:q2.固体和纯液体没有浓度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1.1 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反应过程中,当其他条件不变时,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大;浓度越小,反应速率越小。.2.2 压强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压强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反应过程中,当其他条件不变时,压强越大,反应速率越大;压强越小,反应速率越小。【注意】若压强改变时,体积没变,即各气体浓度没变,速率不变。若压强改变时,体积没变,即各气体浓度没变,速率不变。.3.3 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7/23反应过程中,当其他条件不变时,温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大;温度越小,反应速率越小。.4.4 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反应过程中,当其他条件不变时,使用催化剂的,反应速率大。可逆反应、化学平衡状态可逆反应、化学平衡状态.1.1 可逆反应可逆反应当一个化学反应发生时,它的生成物同时在同一条件下又能重新生成原来的反应物,这种化学反应称为可逆反应。.2.2 化学平衡状态化学平衡状态.2.1 概念在一定条件下,一个可逆反应的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百分含量保持不变,这一状态称为化学平衡状态.2.2 实质化学平衡状态的实质是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相等,这也是判断一可逆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的首要标准。影响化学反应平衡的因素影响化学反应平衡的因素.1.1 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对一可逆反应,增大反应物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1.1 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对一可逆反应,通过压缩体积来使压强增大,平衡向压强减小的方向移动;若通过充入稀有气体来使压强增大,平衡不移动。.1.1 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对一吸热反应,升温,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对于放热反应,升温,平衡逆向移动。勒夏特列原理勒夏特列原理.1.1 勒夏特列原理勒夏特列原理在一个已经达到平衡的反应中,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条件之一(如温度、压强,以与参加反应的化学物质的浓度),平衡将向着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2.2 勒夏特列原理的应用勒夏特列原理的应用化学平衡常数化学平衡常数.1.1 化学平衡常数的表达式化学平衡常数的表达式8/23化学平衡常数,是指在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无论从正反应开始,还是从逆反应开始,也不管反应物起始浓度大小,最后都达到平衡,这时各生成物浓度的化学计量数次幂的乘积除以各反应物浓度的化学计量数次幂的乘积所得的比值是个常数,用K 表示,这个常数叫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为。化学平衡常数仅为温度的函数。.2.2 化学平衡常数的意义化学平衡常数的意义平衡常数的大小表示可逆反应进行的程度。平衡常数越大,表示反应进行得越彻底,但它并不能表示反应进行的快慢。.3.3 化学平衡常数的应用化学平衡常数的应用化学平衡应用化学平衡应用.1.1 工业生产工业生产.1.1 合成氨合成氨工业中,通过加入过量的氮气,并分离液氨使平衡正向移动,使产量增加。同时,使用铁触媒作催化剂,并将温度控制在500左右,使催化剂活性获得保证。.1.2 工业制硫酸工业制硫酸采用了 V2O5作催化剂,高温条件使得SO2的转化率提高,获得更多的SO3.2.2 生活实例生活实例2.32.3 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律.1.1 同主族元素性质递变规律同主族元素性质递变规律同一主族元素的原子半径随原子序数增大自上而下逐渐增大;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相同;非金属性自上而下减弱,金属性逐渐增强。.2.2 短周期中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短周期中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同一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随原子序数增大自左向右逐渐减小;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呈现周期性变化;非金属性自左向右增强,金属性逐渐减弱。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1.1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元素周期表共有 7 行 18 列,其中行被称为周期,列被称为族。元素周期表共有7 个周期,16 个族。第一、二、三周期被称为短周期;第四、五、六周期被称为长周期;第七周期被称为不完全周期。.2.2 元素周期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元素周期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元素周期表中任一原子所在的周期序号即代表该原子核外的电子层数;若为主族元素,那族序数即为9/23该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原子结构随原子所在周期表的位置而呈现周期性变化。.3.3 元素周期表的应用元素周期表的应用在元素周期表金属与非金属分界线附近可以寻找到半导体材料;在副族和第族中寻找催化剂与合金材料;在右上角寻找高效农药。2.42.4 电解质溶液电解质溶液概念概念.1.1 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电解质是指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常见的酸、碱、盐都是电解质。在上述两种情况中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称为非电解质(non-electrolyte)。混合物和单质都不是电解质。【注意】非电解质一定是化合物,只是在水溶液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2.2 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强电解质在水分子的作用下,完全电离成离子;而弱电解质只能部分电离。其中,弱酸的电离分步可逆,弱碱的电离单步可逆。强电解质可以是离子化合物(如:NaCl),也可以是共价化合物(如:HCl)电离、电离方程式、电离平衡电离、电离方程式、电离平衡.1.1 电离方程式电离方程式NaCl Na+Cl H2SO4 2H+SO42NaOH Na+OH H2SO3 HSO3+H+HSO3SO32+H+.2.2 电离平衡电离平衡.2.1 概念在一定条件下,弱电解质溶液分子电离成离子的速率与离子重新结合成分子的速率相等,电解质溶液中各微粒的含量一定,电离过程就达到了平衡状态,叫做电离平衡。.2.2 特征离子化速率与分子化速率相等;溶液中分子数大于离子数;平衡时,分子、离子浓度均不变。.2.3 电离平衡常数电离达到平衡后,溶液中电离出来的各种离子浓度的乘积跟溶液中未电离的分子浓度之比也是一个常数,这个常数称为电离平衡常数。电离平衡常数用 Ki 表示,是温度的函数。相同温度时,由于电离度的大小与浓度有关,因此必须用相同浓度下电离度的大小来比较弱酸或弱碱之间的相对强弱。相同温度时电离常数与浓度无关,所以用电离常数来比较弱酸或弱碱的相对强弱就比用电离度来比较要方便得多。水的电离、水的电离、pHpH.1.1 水是一种极弱的电解质水是一种极弱的电解质水是一种极弱的电解质,在一定温度下水电离的 H+和 OH 的浓度乘积为定值。水的电离是吸热的,10/23温度越高,Kw 值越小。25时 Kw=11014;100时,Kw=11012。.2 pH.2 pH 的数学表达式的数学表达式pH=-lgH+.3pH.3pH 与酸碱性之间的关系与酸碱性之间的关系25时,pH7 时溶液为碱性。【注意】pHI Br Cl OH SO42F阳离子:Ag+Hg2+Fe3+Cu2+H+Pb2+Fe2+Zn2+Al3+Mg2+Na+Ca2+K+【注意】1.Al3+,Mg2+,Na+,Ca2+,K+得电子能力远远小于 H+得电子能力,所以这些离子不能在水溶液条件下在电极(阴极)析出;但在熔融状态下可以放电2.Fe3+在阴极上得电子生成亚铁离子,而非铁单质3.用石墨、金、铂等还原性很弱的材料制做的电极叫做惰性电极,它们在一般的通电条件下不发生化学反应。用铁、锌、铜、银等还原性较强的材料制做的电极又叫做活泼电极,它们做电解池的阳极时,先于其他物质发生氧化反应。.4.4 电镀电镀电镀装置类似于电解装置。将镀件置于阴极,镀层置于阳极,电解质溶液为镀层金属阳离子的盐溶液。钢铁的电化防护钢铁的电化防护.1.1 析氢腐蚀析氢腐蚀(钢铁表面吸附水膜酸性较强时钢铁表面吸附水膜酸性较强时)负极:Fe-2e Fe2+正极:2H+2e H2.2.2 吸氧腐蚀吸氧腐蚀(钢铁表面吸附水膜酸性较弱或中性环境时钢铁表面吸附水膜酸性较弱或中性环境时)负极:2Fe-4e 2Fe2+正极:2H2O+O2+4e 4OH.3.3 钢铁的电化学保护钢铁的电化学保护.3.1 外加电流阴极保护法.3.2 牺牲阳极阴极保护法3.3.一些元素的单质与化合物一些元素的单质与化合物3.13.1 氯氯氯气的物理性质氯气的物理性质氯气为黄绿色、有毒气体,可溶于水。氯气的化学性质氯气的化学性质.1.1 氯气与铁氯气与铁16/23铁在氯气中燃烧生成三氯化铁。现象:铁丝在氯气里剧烈燃烧,瓶里充满棕红色烟,加少量水后,溶液呈黄色。.2.2 氯气与氢气氯气与氢气 HH+Cl+Cl=点燃点燃=2HCl=2HCl工业制盐酸方法,工业先电解饱和食盐水,生成的氢气和氯气燃烧生成氯化氢气体。现象:H在 Cl中安静地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瓶口处出现白雾。.3.3 氯气与氢氧化钠氯气与氢氧化钠 ClCl2 2+2NaOH=NaCl+NaClO+H+2NaOH=NaCl+NaClO+H2 2OO上述两反应中,Cl作氧化剂和还原剂,是歧化反应。【注意】Cl2+2OH(冷)=ClO+Cl+H2O3Cl2+6OH(热)=ClO3+5Cl+3H2O.4.4 氯气与水氯气与水 ClCl+H+H OHCl+HClOOHCl+HClO在该反应中,Cl是氧化剂,也是还原剂。氯气遇水会产生次氯酸,次氯酸具有净化(漂白)作用,用于消毒 溶于水生成的 HClO 具有强氧化性。氯气溶于水形成氯水。新制氯水中包括3 种分子 4 种离子(氯气分子、水分子和次氯酸分子;H+、Cl、ClO和微量的 OH);久置的氯水(即盐酸)呈无色包括水分子以与三种离子(H+、Cl、微量的 OH)漂粉精漂粉精2Cl2+2Ca(OH)2CaCl+Ca(ClO)2+2H2O氯气与石灰乳反应形成漂粉精,其有效成分为CaCl和 Ca(ClO)2海水提溴海水提溴海带提碘海带提碘【注意】为萃取,为分液;碘与淀粉显蓝色氯、溴、碘单质活泼性比较氯、溴、碘单质活泼性比较氯、溴、碘均为第A 族,但电子层数逐渐增加,因此吸引电子的能力逐渐减弱,表现为非金属性逐17/23渐减弱。所以氯、溴、碘单质的活泼性逐渐减弱。3.23.2 硫硫单质硫单质硫.1.1 单质硫的物理性质单质硫的物理性质硫单质通常是一种淡黄色的固体,俗称硫磺。它不溶于水,微溶于乙醇、乙醚,易溶于二硫化碳。.2.2 单质硫的化学性质单质硫的化学性质硫可与变价金属反应生成低价态金属硫化物,如硫粉与铁粉:Fe+SFeS硫可与强氧化性酸反应:S+2H2SO4(浓)=3SO2+2H2O硫的化合物硫的化合物.1 二氧化硫二氧化硫是一种无色而又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二氧化硫易溶于水,通常情况下,1 体积水能溶解 40 体积的二氧化硫。溶于水的二氧化硫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H2SO3):SO2+H2OH2SO3。亚硫酸再被氧化生成硫酸,形成酸雨。.1.1 性质:能使品红溶液褪色,加热后又现红色。利用该性质可以用来检验SO2(SO2使指示剂显色,不会使其褪色)。SO2还有还原性与氧化性。2H2S+SO2=3S+2H2O,SO2+Cl2+2H2O=2HCl+H2SO4.1.2SO2的制备:原理:Na2SO3+H2SO4(浓)Na2SO4+SO2+H2ONa2SO3在空气中易被氧化:2Na2SO3+O2 2Na2SO4,因此在使用Na2SO3制取 SO2前需要加稀盐酸检验变质程度。发生装置:不能使用启普发生器(因为Na2SO3是粉末)收集:向上排空气法干燥:浓 H2SO4,无水 CaCl2等吸收:NaOH 溶液浓硫酸的特性浓硫酸的特性.1 吸水性:做干燥剂,但不能干燥碱性气体与H2S、HI 等酸性气体。因其有吸水性,久置于空气中质量会增大。.2 脱水性:浓硫酸能按 2:1 的比例脱去有机物中的氢、氧元素,使其发生炭化。.3 强氧化性:浓硫酸可以盐酸不同,它可以与 H 后金属发生反应,生成 SO2气体。同时,它也可以在铁、铝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阻止其的金属与酸接触进行反应,出现“钝化”现象。硫酸和硫酸盐的用途硫酸和硫酸盐的用途3.33.3 氮氮氨氨18/23.1.1 氨的物理性质氨的物理性质氨是一种无色气体,有强烈的刺激气味。极易溶于水,常温常压下1 体积水可溶解 700 倍体积氨,水溶液又称氨水。降温加压可变成液体,液氨是一种制冷剂。.2.2 氨的化学性质氨的化学性质.2.1 氨与水反应.2.2 氨与酸反应氨可以和酸反应生成铵盐。可以用这反应来检验氨气是否泄漏。.2.3 氨的催化氧化氨的催化氧化是放热反应,产物是NO,是工业生产硝酸的重要反应铵盐铵盐铵盐是离子型化合物,大都是白色晶体,易溶于水,溶水时吸热。.1.1 不稳定性(受热分解)不稳定性(受热分解)氯化铵受热分解为氯化氢和氨气,遇冷时二者又重新结合为氯化铵,类似于“升华”现象,但不同于I2的升华。3.3.2.23.3.2.2 与碱反应与碱反应 NHNH4 4+OH+OH-=NH=NH3 3+H+H2 2OO(加热)(加热)可以用来检验 NH4+也可用来制作氨气。用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在瓶口验满。氮肥氮肥3.43.4 铁铁铁的物理性质铁的物理性质纯净的铁是银白色的固体,密度为7.86g/cm3,熔点为 1535,沸点为 2750。铁的化学性质铁的化学性质.1.1 铁与氧气反应铁与氧气反应.2.2 铁与硫反应铁与硫反应Fe+SFeS.3.3 铁与氯气反应铁与氯气反应2Fe+3Cl2FeCl.4.4 铁与盐酸反应铁与盐酸反应Fe+2HClFeCl+H.5.5 铁与硫酸铜反应铁与硫酸铜反应CuSO+FeFeSO+Cu.6.6 铁与水反应铁与水反应3Fe+4HO(g)=高温=FeO+4H19/23【注意】Fe 和高温水蒸气反应,此时,生成氢气一般不带气体符号。.7.7 铁常温时在浓硫酸中发生钝化铁常温时在浓硫酸中发生钝化铁合金与其用途铁合金与其用途合金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经熔合形成的均匀而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如生铁和钢都是铁碳合金。合金的特点为硬度大,熔点低。合金在许多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3.53.5 铝铝铝的物理性质铝的物理性质铝为银白色轻金属,密度为2.7g/cm3,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铝的化学性质铝的化学性质.1.1 铝的原子结构铝的原子结构3.5.2.23.5.2.2 铝与氧气反应铝与氧气反应.3.3 铝与盐酸反应铝与盐酸反应2Al+6HCl 2AlCl+3H.4.4 铝与水反应铝与水反应2Al+6HO(沸水)=2Al(OH)+3H.5.5 铝与氢氧化钠反应铝与氢氧化钠反应2Al+2NaOH+2H2O2NaAlO2+3H2该反应表现出铝有两性。.6 铝热反应 2Al+FeO=点燃=AlO+2Fe铝盐与强碱溶液作用生成 Al(OH)3沉淀的计算.1 反应关系如下:(1)Al3+3OH Al(OH)3(生成沉淀)(2)Al(OH)3+OH AlO2+2H2O(沉淀溶解)(3)Al3+4OH AlO2+2H2O(生成的沉淀恰好溶解)分析以上三个化学反应方程式,所得Al(OH)3沉淀的物质的量与 n(Al3+)、n(OH)的关系为:当3 时,所得沉淀的物质的量:nAl(OH)3=n(OH)当4 时,所得沉淀的物质的量:nAl(OH)3=0当 34 时,所得沉淀的物质的量:nAl(OH)3=4n(Al3+)-n(OH)20/23.2 有关 Al(OH)3的图像分析向溶液中滴加溶液OA 段:AB 段:向强碱溶液中滴入铝盐溶液OA 段:AB 段:向铝盐溶液中滴入氨水或向氨水中滴加铝盐溶液A.向铝盐中滴加氨水时,当氨水增加到时,产生最大沉淀量B.向氨水中滴加铝盐溶液时,开始时氨水过量,如图所示分析得:氢氧化铝不溶于弱碱氨水中。向偏铝酸盐溶液中滴入强酸OA 段:OB 段:向盐酸中滴加偏铝酸盐溶液OA 段:AB 段:4.4.常见的有机化合物常见的有机化合物4.14.1 有机化学基本概念有机化学基本概念有机物的性质有机物的性质有机物种类繁多,大多数易燃烧;大多数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大多数为非电解质同系物同系物.1.1 概念概念结构相似,分子结构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某种原子团的化合物。21/23.2.2 互为同系物的物质的化学性质具有相似性互为同系物的物质的化学性质具有相似性同分异构体同分异构体.1.1 概念概念具有相同化学式,但结构不同的现象称为同分异构现象。具有同分异构现象的化合物互称为同分异构体。4.1.3.2 C4.1.3.2 C4 4、C C5 5的同分异构体的同分异构体结构式、结构简式结构式、结构简式有机物的反应类型有机物的反应类型有机反应类型有取代反应、加成反应、消去反应和聚合反应。有机反应进程慢,副反应多。4.24.2 甲烷与烷烃甲烷与烷烃甲烷的分子结构甲烷的分子结构甲烷分子的结构为正四面体结构,四个键的键长相同,键角相等为10928。甲烷的物理性质甲烷的物理性质在标准状态下甲烷是一无色无味气体,是分子晶体,熔、沸点低,难溶于水,点燃前要验纯。甲烷的化学性质甲烷的化学性质.1.1 氧化反应氧化反应.1.1 燃烧CH4+O2CO2+2H2O现象:安静燃烧,有淡蓝色火焰。.1.2 不使酸性 KMnO4溶液褪色.2.2 高温分解高温分解CHCH4 4=高温高温=C+2H=C+2H2 2.3.3 取代反应取代反应 CHCH4 4+Cl+Cl2 2CHCH3 3Cl+HClCl+HCl,甲烷在光照条件下反应现象:试管气体颜色逐渐变浅,试管壁上有油状液滴,试管中有少量白雾。甲烷中四个氢原子都可以与氯气发生取代,甲烷的4 种氯代产物都不溶于水。常温下,一氯甲烷是气体,其他都为液体,三氯22/23甲烷俗称氯仿。【注意】1反应条件为光照,在室温或暗处不发生反应,但不能用强光直接照射,以免引起爆炸。2甲烷与溴蒸气、碘蒸气等纯卤素也能发生类似反应,但不能与溴水、碘水发生反应。3甲烷与氯气的反应是一种连锁反应,不会停留在某一步,因此产物一般是五种物质的混合物。4CH4与 Cl2在光照条件反应,生成物中HCl 的物质的量最多。51mol 有机物 CxHy 与 Cl2发生完全取代反应时,消耗Cl2的物质的量为 ymol。烷烃烷烃.1 烷基.2 通式4.2.4.3 命名.4 同分异构体.5 同系物.6 结构式和结构简式4.34.3 乙烯与双键乙烯与双键4.44.4 乙炔与叁键乙炔与叁键4.54.5 苯与苯环苯与苯环4.64.6 乙醇与羟基乙醇与羟基4.74.7 乙醛与醛基乙醛与醛基4.84.8 乙酸与羧基乙酸与羧基4.94.9 高分子化合物高分子化合物4.104.10 有机化工与矿物原料有机化工与矿物原料23/23

    注意事项

    本文(高中化学知识点整理.pdf)为本站会员(赵**)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