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教案.pdf
第一章第一章色彩概论色彩概论一教学目的1、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色彩的一些基本知识,懂得色彩学的意义和作用,并能熟练运用到写生中去。2、使学生明白色彩绘画材料工具与技法。二重点与难点分析1、学习重点:色彩三要素2、学习难点:色彩纯度的理解,印象派在油画发展史上的意义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讲授、板书)、图片展示四课时安排:4 课时五教学过程及主要内容1、导入阶段2、主要内容第一节色彩三要素色相:即色彩的相貌和特征。自然界中色彩的种类很多,色相指色彩的种类和名称。如;红、橙、黄、绿、青、蓝、紫等等颜色的种类变化就叫色相。明度:指色彩的亮度或明度。颜色有深浅、明暗的变化。比如,深黄、中黄、淡黄、柠檬黄等黄颜色在明度上就不一样,紫红、深红、玫瑰红、大红、朱红、桔红等红颜色在亮度上也不尽相同。这些颜色在明暗、深浅上的不同变化,也就是色彩的又一重要特征一一明度变化。色彩的明度变化有许多种情况,一是不同色相之间的明度变化。如:白比黄亮、黄比橙亮、橙比红亮、红比紫亮、紫比黑亮;二是在某种颜色中加白色,亮度就会逐渐提高,加黑色亮度就会变暗,但同时它们的纯度(颜色的饱和度)就会降低,三是相同的颜色,因光线照射的强弱不同也会产生不同的明暗变化。纯度:指色彩的鲜艳程度,也叫饱和度。原色是纯度最高的色彩。颜色混合的次数越多,纯度越低,反之,纯度则高。原色中混入补色,纯度会立即降低、变灰。物体本身的色彩,也有纯度高低之分,西红柿与苹果相比,西红柿的纯度高些,苹果的纯度低些。第二节色彩的调和、色彩的情感、色彩的均衡色彩的调和是指几种色彩相互之间构成的较为和谐的关系,也就是指画面中色彩的秩序关系和量比关系应该在视觉上符合审美的心理要求。在色彩画的写生中,色彩的对比与和谐是构成画面最主要的表现手段。对比,包含了色彩表现中统一与变化的法则,能使在特定的环境中,色彩与色彩之间相互作用更为明显,变单调为丰富,使色彩美的张力更充分地呈现出来。色彩调和作为色彩对比的补充手段,则主要在画面的色彩布局中,作为缓和色彩矛盾,谐调色彩关系的方法来使用。也就是说在写生画面中出现色彩生硬、火气、色调过头、个别颜色过于突出的情况下,用调和的手法使画面色彩关系谐调起来。常用的手法有这样几种:(1)用中性色来缓解色彩的对比程度。这是指用黑白灰来调和画面的色彩,在两个邻色之间契入“黑白灰”这些无彩的中性色,既使画面色彩对比和谐,又能使相邻的色彩各自得到加强。如画绿衬布上的一盘西红柿,这是典型的补色对比,如果在画面中将背景加深,盘于用中性白颜色来画,就会使红、绿各自的色彩张力得到加强。在中国传统的绘画艺术,特别是在那些宫殿亭阁的雕梁画栋中,往往在大红大绿的对比中间以黑白灰或金银等中性色来调和,使之既强烈,又和谐。(2)增加相近色使画面多种颜色调和。有时写生时为寻求画面色彩丰富多彩,将各类复色找的变化较多,暗部反光及条件色也过于张扬,使得总体色彩较花,这种情况下,就要根据光源色,适当增加各景物的共同色素,使之形成统一色调。如画落日黄昏时的河边树林,就要在对比色的布局中,将树木受光部分、河水倒影天际间的云霞适度地笼罩上一层暖橙色,使万物洒满夕照的金色光,充满暖意,这是增加共同色素的影响和作用(3)再一种调和的方法是控制面积,拉开距离,消弱色彩矛盾。不要在画面中让两个相邻的面积相等,可以根据一个颜色的面积挪移另一个颜色的部分面积,这是从色彩的量比关系上去调和。当两块颜色在并置对比中越比越显得活,可以从明度和纯度上加以变化来削弱色彩矛盾,改变其中一种颜色的明度,使两色深浅不一以缓冲色彩的刺激,使画面和谐生动。色彩的情感:不同的色彩和色彩组合可以表达丰富的内涵,通过色彩的印象。象征和联觉,传达情感,从而产生不同的生理反映,给人的情绪的精神发生巨大的变化。色彩情感的表示主要有下列这些:黄色:最辉煌的颜色,轻快柔和,金色:不透明的黄色具有特殊的金属感,高贵、华丽、气派。红色:热情活泼。蓝色:给人寒冷,流动深远以及内向,收缩,消极的感觉,淡淡的忧伤。绿色:意味生长,充实,平静,希望。橙色:是黄与红的混合色,最温暖的颜色,给人一种年轻活泼的感觉一旦降低彩度很快失去魅力。紫色:是明度最低的颜色,知觉度较低,鲜明的紫色高雅,庄重,给人妩媚,神秘。白色:白色是全色,象征纯洁,诚实,神圣。黑色:是色系中最暗的颜色,易使人联想到黑暗、理智、悲哀、寂寞。灰色:是无彩色系除黑白的多级色,视觉给人平静、朴素、淡薄的感觉,灰色无条件的与任何色和谐相处,强调的和改变眼睛的颜色,成熟大方。色彩的均衡是写生和创作中色彩布局的一种方法。均衡不是等量对称,画面中形状不同、大小、明暗等色块在各种对比、变化的情况下所呈现的稳定感,称为色彩的均衡。就写生而言,整个画面中的色彩布局是冷暖、强弱、大小、明暗等因素反复交错、相辅相成的。具体到一组静物来说,画面中必然有物象形体的高低、质感、固有色等差别。从表现的角度来衡量色块的差异,色彩的布局不能偏于一方,应以画面的均衡中心为依据,既作强弱、冷暖的比较,又有顾及平衡的色块配置。这样的色彩均衡是从整体的全面的关系加以比较,从色量、色阶、纯度的对比中获得。因为生活给予我们思想上潜意识的影响,视觉形象的重量感也是不同的。建筑物、山石是感觉重的,而轻云薄雾、水中倒影感觉是轻的,在色彩布局中要有所侧重,如果近景是画几条渔船,那么远景或中景就要点缀码头或船帆的倒影,使之在形状上与色相上产生对比,而在色调上有一种呼应、均衡,在构图上形成层次和节奏,避免孤立的缺乏联系的色彩关系。色彩的均衡是一种视觉上的均衡。在色彩的写生中大多使用非对称式的均衡,就是依靠画面色彩在整体布局中通过对比、削弱、交织、渗化而产生的均衡。第三节色彩学习材料与工具一般来说,色彩绘画有水粉、水彩和油画三种。水粉:水粉画的起源很早,这可以从使用水溶性质颜料作画的中外古代壁画中得到见证。如我国北魏时期的敦煌石窟壁画,元朝的永乐宫壁画,传统的工笔重彩画,以及古代院体画与民间绘画等都是用水粉色,古罗马地下墓室中壁画也大都使用胶或蛋清与颜料粉调和制成的胶粉画,实际上都是早期的具有水粉艺术特点的绘画,后来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美术大师们留下的壁画原作,有的也是使用水粉色绘制的,由此可见中外水粉画颜料的产生与使用历史悠久。水粉画是一种将水溶性颜料用水调和作为作画手段的画种。由于在颜料中搀入了一定比例的瓷土,因此具有一定的覆盖力,便于画面上反复修改和塑造。在表现技法上有着相对的灵活性和多样性。它既可以借鉴油画的造型手段,可以画得很厚,笔触也比较外露,画面效果与油画很相似,与此同时水粉画又可以依据水彩画的表现技术,又分较大,颜色较薄,画面效果是清新润泽的,效果与水彩画很接近。另外还可以将两种方法兼容并用,这就形成了水粉画在色彩上所独有的优势。水粉画是使用水调合粉质颜料绘制而成的一种画。它的色彩可以在画面上产生艳丽、柔润、明亮、浑厚等艺术效果。水彩:水彩画产生于 15 世纪末的欧洲,18 世纪后在欧洲成为独立画种。水彩颜料一般都透明,用胶水调制而成,有干块状和锡管装两种。水彩画纸一般要求质地结实、吸水性适中。画笔用羊毫或狼毫作成,有扁、圆两种类型,型号有大小之别。水彩画的其他辅助工具还有调色盒(碟)、画板(夹)、笔洗、铅笔等。水彩画技法有干画法、湿画法、浸接法、点彩法、渲染法和洗涤法等。水彩画借助水来表现色调浓淡和透明度,利用白纸和颜料的掩映渗融作用,体现明丽、透明、滋润、淋漓等特有艺术效果。油画:600 年前起源于欧洲,大约15 世纪时由荷兰人发明的,用亚麻子油调和颜料,在经过处理的布或木板上作画,因为油画颜料干后不变色,多种颜色调和不会变得肮脏,画家可以画出丰富、逼真的色彩。油画颜料不透明,覆盖力强,所以绘画时可以由深到浅,逐层覆盖,使绘画产生立体感。油画的发展过程经历了古典、近代、现代几个时期,不同时期的油画受着时代的艺术思想支配和技 法的制约,呈现出不同的面貌。油画的主要材料和工具有颜料、画笔、画刀、画布、上光油、外框等。油画的发展在19 世纪有了新的趋向,主要是油画色彩的变革。英国画家 j.康斯特布尔最早直接用油画在室外写生,获得丰富的色彩感受,他在局部用细小笔触并置颜色,使之混合成较鲜明的色块,画面较古典的褐色调子明亮得多。法国印象主义画家在色彩运用方面作出了具有创新意义的贡献。他们吸收了光学和染色化学的成果,以色光混合原理解决油画的色彩问题。c.莫奈、a.西斯莱等画家捕捉外光景物表面光线变化给人的色彩瞬间印象。印象主义淡化了景物的体积感,强化了色彩因素,不再依靠明暗和线条形成空间距离感,而依据色光反射原理,用色彩的冷暖形成空间。印象主义的作品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鲜明与生动,也表明色彩既有综合的、也有纯粹的表现力。六作业要求同学们可谈谈自己对色彩的认识,并于课后到图书馆借关于色彩方面的书籍,将色彩练习工具准备好。七教学小结本章主要是对关于色彩的相关做简要而全面的介绍,旨在让学生对色彩的属性、色彩的绘画种类、工具以及不同色彩绘画技法的异同作大致了解。第二章第二章常规写实性色彩训练常规写实性色彩训练一教学目的通过学习水粉画的基础知识,技能;能深入描绘静物色彩,基本的色彩造型技巧得以巩固和发展。二重点与难点分析1、学习重点:色彩造型技巧2、学习难点:色彩造型技巧以及如何配色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学生练习,老师辅导)四课时安排:20 课时五教学过程及主要内容1、导入阶段前面,我们对关于色彩的相关知识作了个大致了解。接下来,我们就开始要进入我们的实践阶段,也就是我们开始要进入色彩(主要是水粉)临摹和写生阶段。首先,我们要开始临摹,从一些经典范本里学习色彩。2、主要内容(1)色彩的技法:干画法湿画法干湿结合画法(2)写生步骤(分五步)第一步:这种平摆浮搁的构图给人的感觉很自然,也是一种构图形式。单色起底。用色要注意,造型要准确。第二步:这是一幅暖色调的画面。第一遍的颜色要争取画准确,使下一步能有一个好的基础。橙与蓝绿色是对比色,通过白瓷盘的白色;把两种对比较强的颜色连接起来,把橙色衬布上的梨和面包的暗部色楞得偏暖、形成对比,很有颜色感、陶罐的反射能力不强,注意他的质感。在背光的暖颜色加了紫色的成分,使整体颜色外在变化统一的色彩气氛中,很响亮鲜明。第三步:用干画法表现塑造梨子的质感。用小笔调一下的黄绿色,画出梨子的微妙变化;如背光、反光、倒影。橙色衬布上的黄梨颜色要调得很饱和,水分适当。如浅黄加白至中黄过渡到桔加绿,在颜色湿的时候进行衔接,笔触含蓄,表现出梨的光泽质感和韵味。陶罐受光部分的花纹可画虚些,偏蓝绿紫味,而转折部画的实些,背光带红绿味。这一步要注意画面的虚实、强弱、冷暖变化。第四步:这一步是收口工作,要求准而精、一定要整体观察。影响整体关系的地方要毫不犹豫改掉,如陶罐背光的调整,调普蓝加熟褐画出背光里的花纹变化,边缘处调点紫色,明度与后边的衬布接近,使之边缘线含到背光里面,空间感比原来要好多了。梨子之间的关系有些过实,缝隙过重可带点暖色减弱些。白瓷盘面包的边缘也带了几笔环境色。前后形成色彩的透视变化和画面的整体协调感。使画面更完整。第五步:调整画面,细部的地方,大体的画面要处理好,杂乱的东西要去掉和修改。(3)水粉静物写生容易出现的毛病水粉静物写生容易出现的毛病有“火”、“灰”、“脏”、“花”。“火”,产生的原因主要是用色纯度过高,几乎用管装或瓶装的颜料原色未加调和即直接作画,给人以火、生、楞的感觉。此外,用色太厚,特别是用非常厚的颜色在画面上“干拖”、“干拉”都会造成画面的焦枯、火气。这些都说明初学者缺乏水粉画的调色和用笔经验。“灰”,是指在整幅画面中缺乏物体的暗部与亮部的色彩对比,这其中包括明度对比和色彩的冷暖对比。此外,静物中有些鲜艳、明亮的色彩因纯度不够从而产生灰的感觉。另外一个比较普遍的原因是用色彩表现某一物体时,调配色彩的种类过多,复色间相调必然产生灰、闷的感觉。此外,需要指出的是水粉写生用过量的水分调少量的色彩,画出的作品也会产生灰、脏的感觉。这是由于水粉颜料的特性造成的,因为水粉颜料主要由填充剂和着色剂混和而成,加水稀释后,饱和度就会降低,色彩会变得灰暗。它与水彩颜料的性能不同,稀薄的水彩会产生透明、柔和的微妙效果,而水粉颜色调了过多的水分就会变得苍白无光。所以调色时一定要控制用水量,以保证颜色的鲜明度。扬其所长,避其所短,才会最大限度地发挥水粉的优势。“脏”,造成画面脏色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第一,在表现某种色彩时,调配的色彩种类过多,最后导致色彩倾向不明确而成为脏色。另外一个很典型的原因是,很多初学水粉画或经验不足的考生,在水粉静物写生中经常会用水或很稀薄的色彩在较厚的底色上刷抹、揉擦并加以修改,以求协调柔和的过渡面色彩。这样画出的物体色彩,干燥生就会产生脏、灰暗的感觉。协调邻近色、过渡色,必须调出明确的倾向色彩,摆上或趁湿画上去,这样的色彩衔接才是真实而漂亮的。“花”,产生的原因是对整组静物大的色彩关系、大的明度关系缺乏把握的能力。有这方面问题的考生往往素描基础也比较薄弱,作画时容易一头钻进细节关系,一味去抠细小的色彩变化,从而丧失了物体大的色彩冷暖关系及色调倾向,特别是大的明暗层次关系。要克服这个毛病,需要在观察和着色时从大处着眼。建议考生用宽大的扁笔进行开始阶段的铺色,注重大的暗面、中间面及亮面的色彩变化,暂时忽略细微的起伏及微妙的色彩变化,抓住并控制了大的体面色彩关系后,再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入的表现,相对较容易克服琐碎的毛病。但从根本上说,整体观察与整体表现才是克服琐碎毛病的有效方法。六作业要求临摹作品 2 张,写生作品 2 张。七教学小结本章主要是进行常规水粉静物写生训练,锻炼学生对写实色彩的能力,让学生分析环境色、光源色和固有色,分析“三面五调子”。第三章第三章设计色彩训练设计色彩训练一教学目的改变学生旧有的观察方式,逐渐地调动自身的个性,让学生面对课题有一种新鲜感和兴奋感,激发他们的表现和创作欲望,从而和人学前的训练 拉开距离,使之产生表现手段上的陌生感,发现新的视觉符号,编排新的视觉程序;从而产生各自不同的表达方式。使学生掌握色彩形成及色彩表现的基础理论和方法,并在实践中以理论为指导,对色彩的形成进行分析,从对自然色彩认识上升到艺术色彩的表现。重点要求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学会独立观察、分析色彩,对自然色彩中的光与进行表现。并为以后学习其它有关专业课程打下良好的色彩基础。二重点与难点分析1、学习重点:运用归纳概括性的色彩语言进行写生。2、学习难点:如何理解色彩与静物的关系,客观与主观地表现作品。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学生练习,老师辅导)四课时安排:36 课时五.教学过程及主要内容1、导入阶段前面,我们主要进行了常规写实性色彩训练,接下来,我们就开始进行设计色彩的训练。设计色彩主要包括归纳概括性色彩训练、平面性色彩训练和解构性色彩训练,锻炼大家描绘对象的概括、提炼、整合以及画面构成和表现能力。2、主要内容第一节 归纳概括性色彩训练教学目的:训练学生具有对纷繁复杂的物象进行秩序化、条理化的处理能力;对物体立体感和画面空间感的塑造能力;对物象丰富微妙的色彩层次关系进行归纳和限定的能力。课时安排:12 课时教学重难点:如何训练学生进行简化而又具有秩序感的色彩写生。教学主要内容:概括性色彩训练必须对物象进行提炼、概括,通过简化,集中本质,充分表现形象的立体感和空间感。利用“分阶法”和“限色法”对物象的色彩层次关系进行归纳或限定,使形象主体更突出集中。作画步骤如下:1、铅笔稿(定明暗区域,简化明暗关系)2、铺背景色块(分出前、中、后)3、画主体色块(添色法)4、整理关系(条理化、秩序感)本节作业:临摹作品 1 张,写生作品 1 张。本节教学总结:本节主要训练学生做色彩的“减法”,即面对纷繁复杂的对象,要运用“限色”的方法来刻画对象。学生在进行学习时,临摹阶段比写生阶段的效果要好,进行写生时往往不能运用合适的表现语言来进行创作。第二节 平面性色彩训练教学目的:训练学生能弱化透视空间并能自如地运用平面化的手段,掌握变形的手法并能建立自由的位置经营关系。课时安排:12 课时教学重难点:关于画面构图;关于物形处理;关于色彩结构;关于物象的平面化。教学主要内容:平面性色彩主要是运用削弱光影、强调固有色、强调点缀色等手法,对物象进行客观平面归纳写生。进行平面性色彩写生首先要注意画面构图,要使画面构图的聚散、收放、疏密、动静要服务于均衡的需要,使之 成为一个结构严谨、形式完整、手法统一的有机整体。在运用色彩时,除了依照固有色外,还要进行主观变色,强化主观变色,但是要考虑色彩的和谐和平衡。本节作业:临摹作品 1 张,写生作品 1 张。本节教学总结:在进行平面性色彩训练阶段,学生可以适当运用一些变形和夸张的手法。但是学生往往掌握不好“变形”和“夸张”的度,在运用增减、取舍、夸张、变形的手法,使得笔下的画面逐渐成为装饰形象这一过程中还需要加强训练。第三节解构性色彩训练教学目的:通过分解、重构的训练,让学生进入到抽象的造型领域,完成从具象到抽象的思维转变,从而建立创新、求异的思维方式。课时安排:12 课时教学重难点:造型研究的重点在由具象向抽象形态变异和抽象形式的构成方面。教学主要内容:解构色彩主题性的色彩构成教学中一个实践性教学环节,是探索创作性地运用色彩的有效途径,是通往色彩设计创作的一座桥梁。把解构观念引入主题色彩构成教学中,能使学生在整合色彩的同时,提高分析和解剖色彩的能力,加深对色彩审美意识的培养。解构性色彩训练让学生不受客观物象的制约,要将原形打散、肢解,从中分解出形态元素,重新构成与自然形态完全不同的视觉形式。被分解出的形态元素应具备有意味的、美的形式,要为画面重新构成提供条件。要突出画面的主观设色,或限色或强化色调或采用点缀色等,遵循形式美法则,赋予画面以新的秩序。在进行重构时,可以运用原形分解、骨骼分解、关系分解、切出与嫁接等手法,同时运用减、增、改、变等设色方式,进行色彩的变形处理。本节作业:临摹作品 1 张,写生作品 1 张。本节教学总结:解构色彩包括两个过程:一个是色彩的解构,另一个是色彩的重新构建。第一个阶段是一个采集、过滤和选择的过程,后续阶段的重构则是将原来物象中的色彩元素注入到新的组织结构中,重组产生新的色彩形象。学生在第一阶段的训练比较顺利,但是在第二个阶段的训练过程,则往往不能重新构建和谐平衡的画面。第四章第四章图片欣赏与作业讲评图片欣赏与作业讲评一教学目的通过向学生展示图片并讲解其中的色彩运用方法的方式,让学生对大师(如印象派画家作品)有直观而深刻的印象。通过对全部同学的作业讲评,让所有同学明白自己的不足之处和值得肯定的地方,方便于以后的学习。二 教学方法:讲授法、图片展示(老师自带电脑展示图片,学生观赏,老师讲解)、板书三课时安排:4 课时四教学过程及主要内容1、导入阶段前面,我们进行了常规写实性色彩训练和设计色彩的写生训练,接下来,我们就开始欣赏一些印象派大师的油画作品以及一些有代表性的色彩作品,大家可以对经典的色彩作品有一个直观印象。看完图片后,再将每个同学的作业进行讲评,同学可以在以后的学习中注意老师提出的问题。2、主要内容依次播放印象派画家的作品,吴冠中的作品,当代著名油画家的作品以及其他具有代表性的画家作品,并讲述其中色彩的运用。然后,对本课程进行一个总结,边板书边讲述,将本课程做一个全面而概括的梳理。最后,对每个同学的作品进行讲评,指出其中的不足之处和值得肯定的地方。五教学总结色彩基础这门课程结束,学生们通过对这门课程的学习,主要是学习关于色彩的理论、常规性写实色彩的训练和设计色彩的训练。通过学生们的学习效果来看,他们在常规性写实色彩训练的效果要好于色彩理论学习和设计色彩阶段学习。从写实色彩到设计色彩(概括归纳性色彩、平面性色彩和解构性色彩)的思维转换跨度比较大,学生往往还摆脱不了以前的常规性写实色彩的思维模式,因此不敢大胆进行夸张和变形的色彩处理。因此,设计色彩阶段的训练和学习还应加大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