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选修语文教案《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第一单元-入门四问.pdf
-
资源ID:52471693
资源大小:296.56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高二选修语文教案《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第一单元-入门四问.pdf
编写日期:课 时 授 课 计 划No:课课时时课题课题第第 一一 单单 元元入入 门门 四四 问问1 1总课时总课时1 1、知识及能力、知识及能力了解古代文化典籍的概况,掌握四部分类法;了解中国文化经典在各个历史阶段的产生及传播的特点;回顾并梳理自己了解的中国古代文化著作,能够识记文化经典各部分、各门类的代表作;了解本书教学教学目的目的的结构、编排及学习方法。2 2、过程及方法、过程及方法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及现代意义,学会以现代眼光看古代文化经典;以发展的目光,有辨别地批判性地去学习文化经典,古为今用;强调自学在教学中的重要意义;3 3、情感态度及价值观、情感态度及价值观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重点重点回顾并梳理自己了解的中国古代文化著作,能够识记文化经典各部分、各门类的代表作难点难点教法教法自读体悟法教教 具具PPTPPT 课件课件教学程序:教学程序:一、问题导入:联系现实,思考:网络时代,我们还要不要阅读经典著作?联系现实,思考:网络时代,我们还要不要阅读经典著作?组织学生讨论,鼓励学生自由发言,说出他们的思考。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大力推进现代化进程的时代;是一个全球一体化的时代;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是知识过剩的时代;还可以说这是一个消解文字的时代,一个读图时代;一句话,现在是一个具有多重身份、多重性格的时代。在这样一个令人眼花缭乱的时代,经常有人发出这样的疑问:我们还需要读书吗?还需要阅读中国古代的经典吗?教师明确:教师明确:实际情况是,现在在我国,很多人已经不喜欢读书了,“理由”也可以举出很多。可是老师想要说的是,文本阅读是不可缺少的。而阅读中国古代的经典,更应该成为今天的一种时尚。第 1 页为什么要读中国的这些经典,我想,首先是为了文化传承的需要。如果我们不想完全抛弃我们自己的民族文化传统,那么阅读代表自己文化传统的典范性文本,就是继承传统的一种必要的方式。其次,就个人的修养而言,阅读经典文本是使阅读者经历一番文化濡养的过程,它可以改变人的气质。古人、古贤、古书,都是传统文化积淀的代称,接触多了,势必使一个人的气质发生潜移默化的变化。如果有很多人都发生气质性的变化,那么一个时代的社会风气就会随之发生变化。所以,阅读我们民族的文化经典,就一个人而言,可以变化气质;对社会而言,可以转变风气,及当今倡导的和谐社会是一致的。二、学生自学:“中国古代有哪些重要的文化典籍”主要思考题:“经、史、子、集”各是指的什么?主要思考题:“经、史、子、集”各是指的什么?明确:明确:经部:指儒家的经典。儒家经书开始有五部,即诗、书、易、礼、春秋,称为“五经”;从唐代到宋代,形成了“十三经”。史部:指记载历史兴衰治乱和各种人物以及制度沿革等的历史书。子部:指记录先秦诸子百家及其学说的书籍(每家著书一种,后人因为其次于经书而成一家之言,所以称之为子书)。道教、宋明理学、清朝的考据学也都归入子部。集部:泛指诗词文赋专集等著作:别集,总集,诗集。检查自学情况:检查自学情况:1、四书包括那些著作?最初是由谁编辑并进行了详细的注释和发挥?明确:明确: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南宋朱熹。2、何谓“前四史”?中国古代历史著作的编写体例有哪些?“三通”指的是哪三部历史著作?明确:明确:“前四史”为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编写体例有“国别体”、“纪传体”、“编年体”等。“三通”指的是中国古代专门叙述典章制度沿革的历史著作通典(唐代杜佑)、通志(宋代郑樵)文献通考(元代马端临)。3、我们通常所说的“三教九流”指的是什么?明确:明确:“三教”:儒家、道教、释(佛教)。“九流”:指的是我国古代“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九家学术流派:儒家、道家、兵家、农家、名家、纵横家、阴阳家、杂家、法家。4、白氏长庆集是属于“别集”还是“总集”?其命名依据是什么?我国先存最最早的诗文总集是那部书?明确:明确:别集,以年代(皇帝年号)命名。长庆是中唐唐肃宗的年号。南朝梁代萧统编的文选(也叫昭明文选)则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诗文总集。(问题设计说明:问题设计说明:以上设计,是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掌握自学内容,并做适当的延伸)三、三、学生自学“中国文化经典在各个历史阶段的产生及传播有什么特点”,然后完成下例表格,按历史发展学生自学“中国文化经典在各个历史阶段的产生及传播有什么特点”,然后完成下例表格,按历史发展的顺序,纵向梳理我国古代文化经典的发展,也基本把握全书的基本框架和内容。的顺序,纵向梳理我国古代文化经典的发展,也基本把握全书的基本框架和内容。(表格中适当留空,让学生自学教材后进行归纳,完成表格。)第 2 页时期时期文文化化背背景景中国历史上一次重大的变革时代。西周以来建立的礼乐制度开始瓦解,群雄争霸,征战频繁。在代表作品代表作品对应单元对应单元专题专题老子论语孟子庄子墨子韩非子荀子等第二单元春秋战国这样一个动荡的时代,大批人才脱颖而出,各种主张和学说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形成了所谓“百家争鸣”的局面。哲学一儒道互补春秋战国至两汉在先秦大变动的社会条件下,产生了中国最早的尚书春秋左一批历史著作,奠定了中国史学的基本精神。两传史记汉书汉大一统的政治局面下,出现了具有宏大规模和皇朝史格局的纪传体通史。等第三单元春秋笔法史学西汉中国古代重视礼法,礼书在历史上也层出不穷。礼记两汉至隋唐作作 业:业:完成讲义练习佛教传入中国,并且开始了中国化的进程。百喻经坛经第四单修齐治平第五单元佛理禅趣哲学二哲学及宗教后后 记:记:在学习中以一种平等的态度去对待文化经典,学会及先哲对话;学习及老师、同学、朋友等进行对话及交流;此外,“尽信书,不如无书。”在我们还要学会及自己对话,“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学会及自己的心灵对话,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第 3 页编写日期:编写日期:课课 时时 授授 课课 计计 划划 No No:课课时时课题课题第第 一一 单单 元元入入 门门 四四 问问2 2总课时总课时1 1、知识及能力、知识及能力了解古代文化典籍的概况,掌握四部分类法;了解中国文化经典在各个历史阶段的产生及传播的特点;回顾并梳理自己了解的中国古代文化著作,能够识记文化经典各部分、各门类的代表作;了解本书教学教学目的目的的结构、编排及学习方法。2 2、过程及方法、过程及方法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及现代意义,学会以现代眼光看古代文化经典;以发展的目光,有辨别地批判性地去学习文化经典,古为今用;强调自学在教学中的重要意义;3 3、情感态度及价值观、情感态度及价值观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重点重点回顾并梳理自己了解的中国古代文化著作,能够识记文化经典各部分、各门类的代表作难点难点教法教法自读体悟法教教 具具PPTPPT 课件课件教学程序:教学程序:一、学生自学:“中国文化经典在现代文化建设中有什么意义?”学生自学:“中国文化经典在现代文化建设中有什么意义?”1 1、以学生自学本部分内容为主,然后完成下列表格,掌握本部分主要内容:以学生自学本部分内容为主,然后完成下列表格,掌握本部分主要内容:要要 点点相相 关关 论论 述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现实性奚以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民本思想“名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天下为主,君为客。”“礼之用,和为贵。”“和也包容性者,天下之大道也。”“和而不同。”“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途。”可以给我们今天的国家治理提供借鉴,有助于我们理解“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的治国思想。这个“和”包含和谐、和善、合作等多方面的意义。古人认为,自由和衷共济,同心同德,才能推动社会的前进。这样的思想及当今世界文化多元开放趋势是一致的。中国文化经典中对“和”的提倡,可以成为促进全球化背景下不同文明和谐共存局面形成第 4 页现现代代意意义义积极入世,求真务实,是中国文化经典的底蕴,也是中国文化经典至今仍然有启发性的重要原因。的思想资源。对自然的亲和态度“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中国古代一向重视人及自然的和谐相处,认为人是大自然和谐整体的一部分,所以,中国古代思想家很早就认识到自然资源的有限性和人类需求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主张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这可以为解决世界性的环境问题提供理论源泉。其他对道德的提倡,读科学规律的提倡,对艺术审美的探究等等。(可在表格中适当留空,让学生自学成才教材后进行归纳,完成表格。)二、学生自学“怎样学习本书”。二、学生自学“怎样学习本书”。1 1、要点:、要点:让学生把握本书的编辑思路、结构框架,明确学习本书的一些方法。2、结合前面必修一到必修五高中语文文言文的学习,让学生自由讨论:在学习文言文的时候,各自的学习方法是什么?面临着那些困惑?明确:明确:让学生自由发言,然后让学生归纳学习经典的可行方法。可以列举的经典阅读方法:A、咬文嚼字。(结合朱光潜先生的散文咬文嚼字);B、观其大略,不求甚解。(陶渊明之读书法)三、课后作业:三、课后作业:1、准备文化经典学习的主要工具书:汉语大词典、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等;2、梳理初高中所学习的文化经典,按照“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列出你自己的阅读书目。3、课后阅读相关读物之今天为什么还要阅读经典?,可以用做眉批或标注的形式,写下你的思考及感悟。4、课外自学叶圣陶先生的读经典常谈,有条件的同学,可以找到经典常谈原著来阅读,并做好读书笔记。作作 业:业:完成讲义练习第 5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