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教案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docx
-
资源ID:5247188
资源大小:185.95KB
全文页数: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4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教案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docx
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者基本信息课 型新授课课 时1 课时所用教材版本统编版所属模块九年级下册单元第二单元第 6 课设计主题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1.整体设计思路、指导思想及依据的说明 一、整体设计思路:学情分析课程标准分析教材分析教学过程分析学习评价设计教学目标分析反馈反思二、指导思想及依据: 本课教学设计以初中历史课程标准为依据,主要围绕“通古示今”的宗旨,努力体现时代精神。即通过预设情境,在“古”与“今”之间建起一条通途,把学生从“生活的世界”带入历史的风景。备课活动依靠课标;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整合不同的课程资源;本课的教学遵循新教材中中外史合编体例的设计,即注意展示历史发展的纵向联系和横向联系,把世界历史与中国历史有机联系起来进行考察;遵循新教材编写原则,遵循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2.学情分析本课授课对象为初三学生,通过两年多的学习,学生既对历史学科有浓厚的兴趣, 也具备一定的理性分析能力,但对于辩证看待历史事件的能力存在不足,故在教学中 可通过丰富的历史照片和详实的文献材料创设环节,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更容 易融入教师营造的历史情境中,培养历史学习的相关技能,落实五大核心素养的渗透和感悟。3.教材分析(包括对本课教学内容的定位;教学内容与结构分析;教学重点、难点一、教学定位:本节课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单元内的教学内容之一,上承“两次工业革命”。 下启“第一次世界大战”。从 18 世纪中叶开始,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开始或完成的工业革命,使生产力获得迅猛发展,社会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另一方面,工业化在带来经济大发展的同时,对人类生存环境的破坏9问题已经显现。 二、内容与结构分析: 本课主要学习工业革命后工业化国家出现的社会变化, 包括三部分内容:人口增长和大众化教育,城市化,环境污染和贫富分化加剧。这些知识点比较零散,但彼此之间有一定联系。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城市化和工业化。(2) 教学难点: 辩证看待城市化和工业化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影响。4.教学目标分析一、知识与能力:了解工业革命后,英法美德等国在人口数量和劳动力结构等方面发生的变化;了解大众教育出现的背景;了解西方国家在城市化进程中面临的问题;了解西方国家在工业化进程中出现的问题。二、过程与方法:让学生观察图表,了解 1801 年到 1911 年这四个国家的人口增长趋势,培养学生观察图表,提取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让学生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5.教学策略设计本节课重点采用倒叙、问题导引、自主、合作探究式的教学策略,即教师巧妙设置情境与问题,学生多种方式探究并媒体辅助。6.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信息技术应用及预期效果【情景创设】<幻灯片展示>泰晤士河近景和一百六十多年前的泰晤士河,引入新课。【问题设计】这条河代表的是哪个城市?【设计意图】这一问学生很容易回答,可通过塔桥辨认出这里是英国伦敦。【教师补充】一百多年前的泰晤士河是一条又脏又臭人人嫌弃的臭水沟,如今的泰晤士河则是伦敦城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静静流淌的河水见证了人类文明的进步足迹今天我们沿着这条河溯源而上,了解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探究一】“历史对话录”【情景创设】想要了解究竟有哪些变化,我们最好是回到那个时代当中,亲自探寻。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位特别的朋友,华生先生,现在有请他来给大家做自我介绍。史料引入材料一:【问题设计】指出四国 1801-1911 年人口的变化【结论】变化一:人口增长材料一:材料二:1800 年,伦敦市有近100 万人,是当时欧洲最大的城市。1851 年,伦敦人口达到 236 万。1801 年,巴黎将近 55 万人,1851 年,巴黎人口猛增到 100 万以上。教育部审定义务教育教科书九年级下册相关史事【问题设计】结合两则材料思考人口的流动方向?【设计意图】这题难度不大。通过柱状图和文字材料加深对人口流动方向的理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通过材料分析问题的能力。答案提示:人口从农村流向城市,城市里的人口增多。【结论】变化二:城市化材料一:学生可在课堂参与讨论, 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问题设计】观察两幅饼状图,思考英国就业人口发生学生置身情境, 回到历史的某个时刻中, 深入体会工业化国家的变化, 从而可以更深地理解工业革命的影响。了什么变化?【结论】变化三:劳动力结构变化材料一:材料二: 工厂里通常温度和湿度都很高,工人很容易感到疲惫。而糟糕的通风条件使车间里空气非常糟糕,几乎要令人窒息工人的居住条件也很恶劣,几乎每个城市都可以看到贫民窟。以伦敦的贫民窟为例,“这里的街道通常是没有铺砌过的,到处都是垃圾,没有排水沟也没有污水沟,有的只是臭气熏天的臭水洼,”弗里德里希·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状况【问题设计】城市里发生了什么变化?【结论】变化四:居住条件变差、城市环境变差利用漫画,直观教学,学生可以直观了解自然环境污染的情况。材料一:材料二: 1866 年有关泰晤士河污染的一份官方调查报告记载:“泰晤士河从克里科雷德(Cricklade)到大都市排水系统端点这一段河道,因沿途城镇、村庄和一座座住房所排放的污水不断注入其间,其河水总是污浊不堪。有不少造纸厂、制革厂等工厂企业的废水也流入这条河。不仅流入泰晤士河的地表水未经任何清污处理,而且各种动物的尸体漂浮而下,直至腐烂,这一区域的所有污染物,不管是固体的还是液体的,全部注入了这条河。”英国史新探钱乘旦高岱主编【问题设计】泰晤士河发生了什么变化?【结论】变化五:生态环境污染材料一:“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利用柱状图、饼状图、以及各种文献资料呈现变化, 条理清晰,易于对比和记忆。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共产党宣言马克思、恩格斯材料二:“英国的棉纺织品 1850 年生产达 20 亿码,比1785 年增加了 49 倍,煤炭增加了 7 倍,生铁增加了 38倍还多,煤炭产量相当于世界其他国家产量的总和的两倍”世界现代史钱乘旦总主编【问题设计】巨大的生产力带来最直接的东西是什么?【结论】变化六:创造了极大的财富材料一: 1803 年时英国共有 1203 户贵族,占英国家庭总数的 0.6% , 平均每户收入 3778 英镑; 相比之下,44.5 万个工匠家庭平均每户收入 55 英镑,合规组织间的差距近 69 倍。工匠是体力劳动者中的富裕者,他们和下层劳动者之间还有约一倍距离。英国史新探钱乘旦高岱主编学生结合【问题设计】巨大的财富又会如何分配呢?自己身边【结论】变化七:贫富分化加剧的生活讨材料一: 对妇女到工厂中做工这一现象的谴责,隐含论, 发挥着这样一种观念:妇女的活动空间就是在家里,她唯一主体作用。的正当角色就是相夫教子。资本主义与历史学家F.A.哈耶克材料二: 在利兹的毛纺织厂里, 1813 年女工占26.3%,1830 年升至 34.2%。1816 年,苏格兰棉纺织厂里女工占 68.3%,诺丁汉郡棉纺工厂的女工占 63.6%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性别、工作与工资乔伊斯· 伯内特材料三:工业革命带来了妇女的解放,使她们有了经济的独立性,而经济独立是人身独立的基础。工业革命:历史、理论与诠释陈文佳 严鹏【问题设计】结合材料分析妇女的社会角色和地位发生了怎么样的变化?【结论】变化八:妇女地位提高材料一:英国早期的矿场主和工厂主发现几乎不可能把成年人变成工厂有用的人手。如果未成年人能够预先适应工业制度,那就可以大大减少他们在日后工作中的纪律问题,结果就产生了大众教育。第三次浪潮阿尔文·托夫勒材料二:大众教育依据工厂模式,教授基本的读、写、算术及一点儿历史和其他科目的知识。大众教育还包括一项更为重要的“隐秘的课程”,期中包括三项:一是守时,二是服从,三是单调而重复的工作。第三次浪潮阿尔文·托夫勒【问题设计】随着工业的发展需要什么样的劳动力,于是出现了什么?【结论】变化九:大众教育普及过渡:跟随华生我们见证了伦敦城的变化,也看到了工业化国家的变化,接下来我们回到现实来琢磨琢磨。【探究二】“现实追问记”【问题设计】综合以上内容,我们跟随华生了解工业化国家的变化, 这些变化中哪些是积极性的哪些是消极性又有哪些是具有双重性的?【自主研习】根据学案探讨以下问题:1.思考这些积极的变化给社会带来了哪些影响?通过呈现史料, 以期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能力。2. 思考如何应对工业发展带来的弊端?3. 以人口增长为例思考这些变化的双重性影响分别是什么?【设计意图】经过前面第一部分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了工业化国家的变化内容,对于自主研习的题目可以有话可说,这样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可以让学生展开讨论,培养学生辨析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过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浪潮激起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巨浪,创造出奇异的新世界,那正处于科技革命中的我们有着怎么样的未来等待着我们呢?【探究三】“未来规划局”【情景创设】欢迎你来到未来规划局,当今世界正处在工业 3.0 阶段,2020 年合肥成为新一线城市,请你为合肥出谋划策,想一想在工业化过程中有哪些问题需要关注。【设计意图】通过对之前欧洲国家工业化的历程的学习了解了工业化的利弊影响,让学生站在现代中国的立场以全球的视角来关注工业化未来,增强学生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通过对历史和当下的关注,引导学生对整个人类文明的审视和珍视,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教学反思】本节课的生成之处和存在问题: 本课的教学理念是通过教师的巧妙设计与引导, 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的方式,完成学习任务。本课内容虽然繁芜深奥,但是因为在教 学中采取了灵活多变的教学形式,学生可以比较轻松地实现教学目标。探讨问题中生 成了辩证看待“工业化对社会影响”、是适合当时国情的的全新认识。本课结束后,学生还在为“未来规划局”的议题争论不休,此情此景,确实给人以喜悦与安慰。存在的问题是教学中学生分享交流的时间不充分。分析问题形成原因:教学过程中,由于时间紧,内容较多,处理过程容易过急;处理重点、难点问题,教师没有充分相信学生认知、思维能力。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而可行的措施及办法:设计的探究问题能一语中的,切中要害,达到举一反三;教材处理要详略得当, 紧紧围绕重难点突出突破;充分激发学生思维火花,使他们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在备课过程,会忽略了学生的品质。设计问题数量多,学生学起来会疲惫。在考虑某些问题也不够深入,有待改进。以后备课前,要多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想法,找到学生喜欢上课的方式。也要充实自己,加强自身的学习。不足之处,望指出,给予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