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商周的更替教学设计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doc
课题第4课 夏商周的更替日期2021年10月23日节次第一节来源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中国历史第4课课型新授课授课对象七(2)班设计者目标确立依据课标分析【课标摘录】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与本课有关的要求:知道夏朝的建立标志着国家的产生,知道夏、商、周三代的更替,了解西周的分封制及其作用。【课标分析】学什么:1. “知道夏朝的建立标志着国家的产生”这句话是指:能记忆夏朝建立的时间、建立者、都城、知道夏王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也标志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知道夏朝之后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这里的国家,通过夏朝建立的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等由此认识一个国家的基本形态。2. “知道夏、商、周三代的更替”这句话指:学生熟记夏商周三朝建立的时间、建立者、都城、盘庚迁殷、牧野大战的历史事件、亡国君王、亡国时间的历史史实。3. “了解西周的分封制及其作用”这句话指:学生归纳课文内容阐释出分封制的目的、分封对象、分封依据、分封的意义的内容。学到什么程度:1.“知道夏朝的建立标志着国家的产生”,即能熟记夏朝建立的基本史实(时间、建立者、都城)、夏王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的内容。知道“家天下”就是世袭制。2.“知道夏、商、周三代的更替”,即能通过表格的方式,归纳夏、商、周三代的时间、建立者、都城、亡国君王、亡国时间的内容,以此记忆三代更替的历史史实。通过小组合作探究三代王朝衰亡的共性,认识到“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亘古不变的治国之道。3.“了解西周的分封制及其作用”,即是理清课本相关内容,自行归纳阐释出出分封制的目的、分封对象、分封依据、分封的意义的内容。教材分析本课是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的第一课,也是中国古代史上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中夏朝是国家产生的标志,也是从原始社会到奴隶制社会的开始,开创了王位世袭制为后世历代王朝所沿用,这些在中国历史上都具有重要意义。西周的分封制在后世王朝的也有应用和借鉴警示作用。因此对于本课的学习既要有对史前时代的总结于变革也有对后世的深远影响,要注重历史的连续性。具体到本课,教材安排四目: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商汤灭夏、武王伐纣、西周的分封制,讲述了夏商周三代的更替。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刚接触历史学科,对历史有学习兴趣和欲望,但是没有学习历史学科的方法和思路。对史料也无从下手,不知如何解读,对于历史信息的提取能力较差。对于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还不是很熟悉。因此对与七年级上学期的学生而言,应以学习方法的引导为主和对信息归纳能力的培养。学习目标1.学生通过归纳课文内容,识记夏朝建立的时间、建立者、都城、地位的内容;通过课本内容里夏朝建立的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等从而理解夏朝具备一个国家的基本形态,知道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知道家天下和公天下指的是世袭制与禅让制。2.学生通过表格形式归纳夏商周三代的更迭情况(包括建立的时间、建立者、都城、相关历史事件、亡国君王、亡国时间的内容),并完成识记任务;通过三代王朝衰亡的共性,学生能得出“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的治国之道的结论。3.结合课文内容,归纳导学案上西周分封制的目的、对象、依据、诸侯的权利与义务、作用等内容。评估任务1. 学生能阐述出夏朝建立的史实(建立的时间、建立者、都城、地位的内容);2.学生记忆夏商周三代建立的时间、建立者、都城、历史事件(盘庚迁殷、牧野大战)、亡国君王、亡国时间的内容;通过小组合作探究三代王朝衰亡的共性,认识到“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的治国之道。3.学生根据导学案的知识列表归纳分封制的内容。教学过程环节教学活动评估要点导入在上一节课的内容里我们学习了远古的传说,认识了尧舜禹,大禹除了治水有功之外,还建立起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今天这节课让我们一起学习以夏朝为代表的早期国家的产生与发展情况。(1分钟)评价反馈反馈导学案完成情况,表扬优秀,激励后进。(2分钟)自学检测1. 展示导学案【课前导学】部分内容,通过抽查的方式,检测学生自学情况。(5分钟)2.检测的同时,订正导学案。(1分钟)1.学生能阐述出夏朝建立的相关史实(建立的时间、建立者、都城、地位的内容);2.学生记忆夏商周三代建立的时间、建立者、都城、相关历史时间、亡国君王、亡国时间的内容;通过小组合作探究三代王朝衰亡的共性,认识到“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的治国之道。3.学生根据导学案的知识列表归纳分封制的内容。精讲点拨1、 第一个王朝的诞生夏朝活动1.展示二里头遗址宫殿群和精美青铜器问题1:殿建筑群和平民生活区反映了什么?(阶级分化,等级界限)问题2:精美青铜器反映了什么?(华夏文明象征)活动2:请同学们想一想,此时的夏朝为什么是一个国家呢?什么是国家?国家有哪些构成要素?在原始社会里,没有阶级,没有剥削和压迫,也没有国家。原始社会晚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私有制财产出现,贫富分化加剧,各个部落之间为了抢占资源而进行战争,战争有胜有败,就出现大量的战俘,这些战俘沦为奴隶。于是,社会日益分裂成为两大对立的社会集团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奴隶主阶级为了防止奴隶阶级反抗,开始设置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暴力机关。在这种情况下,奴隶制国家产生了。(监狱、刑法、军队是国家机器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的定义:国家是统治阶级的工具,是统治阶级对被统治阶级实行专政的暴力组织。主要由军队、法庭、监狱、警察等组成。国家的构成要素:人民、领土、军队、行政机构、刑罚、监狱、城堡和宫殿夏朝建立了军队,设置了官职,监狱,制定了刑罚,还修筑了城堡和宫殿,所以夏朝已经是一个国家。2、 “家天下”世袭制活动3:“公天下”与“家天下”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是谓小康。 礼记·礼运 材料中“天下为公”“天下为家”的“公”“家”分别指的是什么?三、国与家分封制活动4:指出西周分封制示意图对应的身份。能说出夏朝建立的相关史实(建立的时间、建立者、都城、地位的内容);能够说出夏商周三代建立的时间、建立者、都城、相关历史时间、亡国君王、亡国时间的内容;知道家天下、公天下分别指的是世袭制和禅让制;小组合作探究小组合作,共同探讨:夏、商、周三代的灭亡有何相似之处?从中我们能得到什么启示?活动要求:1. 组内互相讨论交流5分钟,把有疑问的用红笔标注。2. 小组长负责组织讨论,做好分工安排,谁负责展示、谁点评。3. 提前讨论完的小组整理导学案,答案要条理清晰、要点化、序号化。通过三代王朝衰亡的共性,学生得出“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的治国之道的结论。课堂检测1.下列史实,标志着我国世袭制代替禅让制的是()A.尧传位于舜 B.舜传位于禹C.禹传子,家天下 D.启打败有扈氏2.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纣,建立周朝后,定都在()A.牧野 B.镐京 C.洛邑 D.殷3.历史上周幽王为博妃子一笑,竟屡次“烽火戏诸侯”。最初几次,诸侯都会带兵前来,保卫周王。诸侯这样做,与下列哪一制度有关()A.宗法制B.分封制C.郡县制D.行省制4.将下列朝代与相应的建立者、暴君连接起来。来源:Z+xx+k.Com5.数轴记忆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下面是一位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政权更迭时制作的年代标尺,其中处应该是()A.夏朝B.商朝C.周朝 D.秦朝1.导学案习题当堂检测。(5分钟)2.教师抽查,投影批改,当堂纠错。(3分钟)课堂小结1.师小结:在本课的学习中我们了解了夏商周的更替情况,也知道了夏朝中国第一个王朝,而启的继位也标志着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从此公天下变成看家天下。为了稳固这个家天下,西周还建立了分封制。那么在夏商周时期还出现了哪些灿烂的文明呢?下节课我们再继续学习!2.作业布置:完成学习指导第4课的内容。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