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最新2021苏教版三年级下数学教案范文.pdf
-
资源ID:52478133
资源大小:452.11KB
全文页数:13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2最新2021苏教版三年级下数学教案范文.pdf
20222022 最新最新 20212021 苏教版三年级下数学教案范苏教版三年级下数学教案范文文教学结束之后,教师要分析本节课的成功与失败,提出改进意见,写在“课后分析”栏内,并将教案妥善保存,以备再教本课时参考。今天小编在这里整理了一些 2021 苏教版三年级下数学教案范文,我们一起来看看吧!2021 苏教版三年级下数学教案范文 1 教学目标:1、利用已学的 24 时记时法和生活中对经过时间的感受,探索简单的时间计算方法。2、在运用不同方法计算时间的过程中,体会简单的时间计算在生活中的应用,建立时间观 念,养成珍惜时间的好习惯。3、进一步培养课外阅读的兴趣和多渠收集信息的能力。教学重点:计算经过时间的思路与方法。教学难点:计算从几时几十分到几时几十分经过了多少分钟的问题。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1、谈话:小朋友你们喜欢过星期天吗?老师相信我们的星期天都过得很快乐!明明也有一个愉快的星期天,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明明的一天,好吗?2、小黑板出示明明星期天的时间安排。7:10-7:30 起床、刷牙、洗脸;7:40-8:20 早锻炼;8:30-9:00 吃早饭;9:00-11:00 看书、做作业 3、看了刚才明明星期天的时间安排,你知道了什么?你是怎么知第 1 页 共 13 页道的?你还想知道什么?二、自主探究,寻找方法 1、谈话:小明在星期天做了不少的事,那你知道小明做每件事情用了多少时间吗?每个小组从中选出 2 件事情计算一下各用了多少时间。(1)分组学习。(2)集体交流。2、根据学生的提问顺序学习时间的计算。从整时到整时经过时间的计算。(1)学生尝试练习 9:00-11:00 明明看书、做作业所用的时间。(2)交流计算方法:11 时-9 时=2 小时。3、经过时间是几十分钟的时间计算。(1)明明从 7:40 到 8:20 进行早锻炼用了多少时间呢?出示线段图。师:7:00-8:00、8:00-9:00 中间各分 6格,每格表示 10 分钟,两个线段下边的箭头分别指早锻炼开始的时间和结束的时间,线段图涂色部分表示早锻炼的时间。谈话:从图上看一看,从 7 时 40 分到 8 时经过了多少分钟?(20 分)从 8 时到 8 时 20 分又经过了多少时间?所以一共经过了多少分钟。(20+20=40 分)小朋友们,如果你每天都坚持锻炼几十分钟,那你的身体一定会棒棒的。(2)你还能用别的方法计算出明明早锻炼的时间吗?(7:40-8:40 用了一个小时,去掉多算的 20 分,就是 40 分。或者 7:20-8:20 用了 1个小时,去掉多算的 20 分,就是 40 分。)(3)练习:找出明明的一天中做哪些事情也用了几十分钟?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出明明做这几件事情用了几十分钟吗?你是怎么算的?三、综合练习,巩固深化 1、想想做做 1:图书室的借书时第 2 页 共 13 页间。你知道图书室每天的借书时间有多长吗?学生计算。(1)学生尝试练习,交流计算方法。(2)教师板书。2、想想做做2。(1)学生独立完成。(2)全班交流。3、想想做做 3。学生独立练习,全班交流。4、想想做做 4。(1)学生独立完成。(2)全班交流(让学生说说是怎么算的)5、想想做做 5。(1)同桌交流。(2)集体交流。(3)小结归纳时间计算的一般方法。四、知识延伸,课外实践 1、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本领?2、看来我们已经了解了许多有关时间的知识,学会了简单的时间计算方法,体会到了时间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你还想知道有关时间的其他知识吗?让学生阅读书上第 55 页“你知道吗”的内容。师:那你知道其他有关时间的知识吗?(学生提问)其实这些有关时间的知识很多很多,小朋友如果感兴趣的话,可以从课外书、电视上和网络中去搜集更多这方面的知识。3、布置作业。(1)收集有关时间的知识。(2)用 24 时记时法为自己设计一天的作息时间表。4、出示本课上课时间和下课时间,请学生用最快的速度计算出这节课的时间。2021 苏教版三年级下数学教案范文 2 教学目标:1、知道时间可以分钟面时间、经过时间两个方面,从而正确把握有关时间计算的概念。2、正确计算一天之内的经过时间,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教学过程:一、认识两种时间概念:1、我们学习了两种记时法,老师这儿有一句关于时间的话,来看一下:妈妈上午 8第 3 页 共 13 页时,上班一天工作 8 小时。(板书:8 时、8 小时)(1)读一读,问:它们一样吗?有什么不一样的?请你分别说说自己的想法。(2)教师要在学生说的基础上加以规范:8 时:它表示上午的一个时刻,那时我们正在上课,它还可以写成 8:00;8 小时:它指的是一段时间。出示钟面(画一画)指出:8 时,是表示的某一时刻,用“时”来说,它是一个钟面时间。(板书:钟面时间时)而 8 小时,是从 8:00 开始数 8 个小时,到下午 4 时下班,这一段时间里经过了 8 个小时,它不是一个具体的时刻。)(板书:经过时间小时)(3)指板书说:时,一般是指钟面上的几时,它表示的是钟面时间;小时,它一般表示的是从某一个时间开始到另一个时间结束,它是一个经过时间。(用点和箭头 在钟面旁加以区分)2、判断,仔细听老师说的话,想:这是钟面时间还是经过时间?老师晚上 10 时睡觉;老师晚上睡 10 小时。3、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要通过一些钟面时间来简单地算经过时间。二、教学经过时间的计算1、出示:老师今天早上 7:00 上班,一直到中午 11 时下班,上午要上班几小时?(1)出示题目:这里的早上 7:00、中午 11时是什么时间?问题求上午要上班几小时是什么时间?(2)学生计算。(3)交流:用什么方法比较好?(实物投影反馈)板书:11-7=4(小时)11:00-7:00=4(小时)讨论:4 的单位是时?还是小时?可以写成 4:00 吗,为什么?(4)结:像这样简单的计第 4 页 共 13 页算,我们可以直接用后面的几时减前面的几时。2、王师傅上午 7:30 上班,中午 11:00 吃饭,他上午工作了多少时间?(1)独立思考(2)全班交流,说说怎样计算:要求的是什么时间?(经过时间)还能用后面的时间减去前面的时间吗?你是怎么减的?教师借助 024 小时图帮助学生理解、体会不同方法。7:3010:30 3 小时,再加 30 分钟,是 3 小时 30 分 7:3011:30 4 小时,再减 30 分,是 3 小时 30 分教师重点介绍横式书写方法,先减分再减时,分不够减想时借 1 作60。11:00(10:60)-7:30=3 小时 30 分 3、练一练:同学们下午 1:00 开始上课,下午 4:25 放学,同学们下午在校有多长时间?三、综合练习 1、想想做做第 2 题示图,补充银行营业时间:上午 8:30下午 5:00(1)计算每个商场的营业时间说说所标内容是什么意思?尝试练习(2)交流:说说你是怎样计算每个商场的营业时间的?(3)比较得出结果师结:用普通记时法表示时,若两个时间都在上午或下午,就可以直接用后面的时间减去前面的时间,若两个时间,一个在上午,一个在下午,就要把下午的时间先化成 24 时记时法,再用后面的时间减去前面的时间。四、总结今天学习了什么内容?要求经过时间只要怎样计算?该注意什么?(单位;下午时间转化成 24 时记时法;退 1 作 60 来计算)2021 苏教版三年级下数学教案范文3 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实际,自主探究计算经过时间的算第 5 页 共 13 页法,能够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地进行有关计算。2、进一步感知和体验时间,逐步建立时间观念。进一步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进一步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教学重点:计算经过时间的思路与方法。教学难点:计算从几时几十分到几时几十分经过了多少时间的问题。教学对策:以口答为主,让学生充分的讨论,在讨论的基础上,借助直观的线段图或钟面帮助理解,相互启发,体会用多种方法灵活计算时间。教学准备:节目预报表。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 24 时记时法:出示节目预报:节目预报上午 8 时 50 分金色的童年上午 9 时 30 分 儿童英语 下午 2 时 六一剧场下午 4 时 美术星空下午 4 时 40 分 七巧板 晚上6 时 30 分 大风车晚上 7 时 新闻联播 你能用 24 时记时法播报节目吗?同桌两人练习。出示节目预报表。二、新授:1、这是小红暑假一天生活中的部分时间安排记录表,从中你知道了些什么?出示:6:30 起床 7:007:30 吃早饭 7:308:00 做家务 8:009:00 做作业 9:0011:00 到新华书店购书 11:0011:20 吃中饭 11:2011:40 饭后休息 11:4012:40 午睡 12:4013:00 在家休息片刻 13:0014:30 游泳馆游泳 14:3015:20 看电视2、小红的生活活动有些是从整时开始整时结束,有些是从几时几分开始到几时几分结束,你能第 6 页 共 13 页将上面的活动时间按这样的情况分分类吗?(引导学生将活动时间分成三类:1)整时 整时 2)几时几分 几时几分(几分是一样的)3)几时几分 几时几分(几分是不一样的)3、你能算出小红什么活动所用的时间?你是怎样计算的?同桌或小组讨论。4、小结交流计算方法。整时的比较容易理解,只要用后面的时刻减前面的时刻,16-14=2 几时几分到几时几分(几分一样的,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几时几分到几时几分(几分不一样的,学生不太容易理解)计算可借助钟面图或借助线段图。有两种思路:例 14:3015:20 看电视(1)先算从 14 时 30 分到 15 时是 30 分,再算从 15 时到 15 时 20 分是20 分,一共播放了 50 分钟。(2)先算从 14 时 30 分到 15 时 30分是 1 小时,15 时 30 分与 15 时 20 分比,超过了 10 分,所以一共播放了 60 分-10 分=50 分。三、练习:1、节目预报表(1)回到复习的节目预报表(24 时记时法)你能说说你最喜欢看的节目从什么时候开始到什么时候结束,播放了多少时间?交流汇总。2、书上 53 页想想做做第 1 题读题,理解题意。独立思考。交流怎样想的。有两种思路:(1)分别算出上午和下午各有多长时间,再加起来。12:00 到 13:30 是 1 小时 30分,15:40 到 17:00 是 1 小时 20 分,合起来是 2 小时 50分。(2)先算 12:00 到 17:00 是 5 小时,再从 5 上时中减去不借书的一段时间 13:30 到 15:40 是 2 小时 10 分,所以是第 7 页 共 13 页2 小时 50 分。四、小结:(略)板书设计:有关经过时间的简单计算 16-14=2 口答:播放了 2 小时。想:从 14 时 30 分到 15 时是 30 分,再过 20 分是 15 时 20 分一共播放了 50 分。2021 苏教版三年级下数学教案范文 4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数学广角教学准备:课件、小动物图片、“嘉年华”游乐园代币教学过程:一、借助熟悉题材,渗透集合思想 1、巧妙设疑,直观感悟(1)谈话:老师知道同学们有很多的兴趣爱好,有的喜欢音乐,有的喜欢美术,有的两样都喜欢,老师想进一步了解你们,请允许我对其中的一个小组进行调查,好吗?(2)(指定小组)分别在“音乐”和“美术”下面签上名字,两者都喜欢,两边都签。(3)全班一起统计喜欢音乐和喜欢美术的人数。(4)(故作惊讶):咦,这个小组没有这么多人呀?问题出在哪儿呢?(5)四人小组讨论发现:统计过程中有学生既喜欢音乐又喜欢美术,是重复的,在计算总人数时只能计算一次。2、图示方法,加深理解(1)(课件出示)先是两个小组的集合圈,再把两个圈进行合并。(2)让学生说一说图中不同位置所表示的不同意义。(3)让学生列式求出喜欢音乐和喜欢美术的共有多少人。(4)全班交流,说说想法。(5)师根据课堂实际情况适当小结。3、运用集合思想解决问题(1)情境出示课本P110 第 2 题。(2)学生独立思考并解决。(3)同桌交流,重点说说想法。(4)反馈。(昨天和今天进货的重复部份用重点号显第 8 页 共 13 页示)二、在解决问题中体会等量代换的思想 1、(出示“嘉年华”游乐园代币)谈话:在“嘉年华”游乐园,一个代币 5元,玩一次“摩天大旋转”要 12 个代币,玩一次“摩天大旋转”要多少钱?使学生明白:5 元能买一个代币,一个代币需要 5 元,两者是等量的,可以互相代换。2、情境出示P109“做一做”:一只猪的质量和两只羊的质量相等,一头牛的质量和 4 只猪的质量相等,问两头牛的质量相当于几只羊的质量?3、四人小组讨论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若有困难,可通过摆学具,比较容易找出相互之间的等量关系。)4、师根据课堂实际情况适当小结。三、灵活运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1、谈话:小动物在讨论在陆地上生活还是在水里生活好。一共来了 10 种动物,有 6 种动物可以在陆地上生活的,有 6 种动物可以在水里生活。这里面有几种动物既可以在陆地上生活也可以在水里生活?(适当给学生介绍“两栖动物”的常识,扩展学生知识面。)2、(情境出示)谈话:小动物们要来个交换大行动,它们规定:6 根胡萝卜换 2 个大萝卜,9 个大萝卜换 3棵大白菜。6 棵大白菜换多少根胡萝卜?3、谈话:动物们交换得正热闹,几个图形也来了,它们分别是“、”。你能求出、所代表的数吗?(1)+=240(2)+=91=+=63=?+=46=?=?=?=?四、小结。1、谈谈这节课的收获。2、第 9 页 共 13 页小调查:生活中哪些地方要用到今天所学知识来解决。2021苏教版三年级下数学教案范文 5 教学目标:1、使学生会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等量代换的思想。数学广角(二)109-111 及练习二十四第 3、4、5 题。教具、学具:卡片学具、课件。师生活动一、情景引入。师:看,今天水果园里正在进行“体重”大比拼呢?(播放课件)我们先来看看西瓜姐姐多重?(4 千克)你是怎么知道的?师说明:当天平平衡时,左右两边的物体一样重,所以西瓜姐姐重 4 千克。师:接下来进场的是苹果妹妹,我们假设每个苹果同样重。(继续播放课件)看!天平又平衡了,这又说明什么?(引导学生说出:4 个苹果重 1 千克。)师:看到这样的情景,你想提什么数学问题?让学生自由提出问题,师生共同解答。二、教学新知。(一)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合作探究解决方案。师:这个问题提得真棒,几个苹果与 1 个西瓜同样重呢?(10 个、12 个、15 个、16 个)师:小朋友不要急着猜,好好动动脑筋。或者在小组内摆摆学具,通过合作解决这个问题。(留给学生充足的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及操作学具的时间,老师巡视,给予学生适当的启发与指导。)小组汇报:这时大部分的学生喊出:16 个。师:你们是怎么知道的?怎么想的?生 1:因为:一个西瓜 4 千克(等于 4个砝码),1 千克(1 个砝码)等于 4 个苹果,我们用替换的方第 10 页 共 13 页法,把一个 1 千克(1 个砝码)换成 4 个苹果。西瓜重 4 千克(4个砝码),总共要换 4 次,因此是 16 个。(师依学生的回答,一边摆学具,利用直观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生 2:我们组认为:如果第二个图中天平的右边变成原来的 4 倍,左边也要变成原来的 4 倍,就是 16 个苹果,天平才能保持平衡。生3:一个西瓜和 4 千克砝码同样重,而 4 个苹果和 1 千克砝码同样重,所以 4 千克砝码就有 4 个 4,44=16(个)。生4:(二)进一步体会等量代换方法。师:小朋友说得都对,(课件展示:1 个西瓜等于 16 个苹果。)这时又来了波萝哥哥,1 个波萝的“体重”等于 2 个苹果。一个西瓜与几个波萝一样重呢?(课件)为什么呢?让学生独立思考,同桌交流,汇报结果。生 1:32 个。(可能有些学生会出现这样的错误,老师要及时给予分析引导,再通过生生评析,帮助其改正。)生2:8 个。因为,2 个苹果可以换 1 个波萝,1 个西瓜等于 16个苹果,就可以换 8 个的波萝。生 3:2 个苹果换一个波萝,16 个苹果里面有 8 个 2,162=8(个),所以 1 个西瓜和 8 个波萝一样重。生 4:把 2 个苹果变成原来的 8 倍就是 16 个,等于 1 个西瓜的重量。把 1 个波萝也变成原来的 8 倍就是 8个,这样天平也平衡,所以是 8 个。师:(略小结。)(三)应用新知,解决问题。完成 p109“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老师巡视,个别辅导。讲评时,让学生说说是怎么思考的,最后师第 11 页 共 13 页生共同梳理解题思路:要求 2 头牛和多少头羊同样重,首先要知道 2 头牛和多少头猪同样重,再利用猪和羊的关系进行替换(计算),最后求出结果。三、巩固练习。1、完成练习二十四第 3 题。引导学生读题、分析关系,并尝试抽象地推导(计算)一下。如果学生抽象地想象有困难,可以让学生先用学具摆一摆。2、完成练习二十四第 4 题。提示:直接比较 1 只鸡和 1只鸭谁重一些比较困难,可以转化为 2 只鸡和 2 只鸭,或 4 只鸡和 4 只鸭的比较。3、完成练习二十四第 5 题。第 1 小题,把第一个等式中的用+替代,就变成了+=240,所以=60,而=+,所以等于180。第 2 小题,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交流讨论,寻找方法。建议:直接用等量代换的方法来解决比较困难,可以先把三个等式的左边相加,右边相加,可得到2(+)=200,所以+=100,然后再利用等量代换,依次求出、的值。教学目的:1、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操作、验证等活动,初步体会等量代换的数学思想。2、培养学生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和合作学习的习惯。教学重点:利用天平或跷跷板的原理,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会等量代换的思想,为以后学习简单的代数知识做准备。教学难点:初步体会等量代换的数学思想第 12 页 共 13 页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或数学问题。苏教版三年级下数学教案范文第 13 页 共 13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