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高中政治统编版(2019)必修四 导学案.pdf
政治必修四学案政治必修四学案 8 3.38 3.3: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矛盾的含义2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核心素养1.认同马克思主义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观点2.坚持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3 正确理解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关系4.主次矛盾和矛盾主次方4 正确理解主次矛盾和矛盾主次方面面【重点难点】1.矛盾的含义 2.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4.主要矛盾和矛盾主次方面【自主预习】知识点一: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1.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包含着既相互对立又的两个方面,矛盾概念反映的是事物内部的对立和关系。矛盾就是。2.矛盾的对立属性是斗争性,矛盾的统一属性是,它们是矛盾所固有的相辅相成的两种。3.矛盾的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的属性。它体现着对立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4.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矛盾的是绝对的。矛盾的同一性不能脱离斗争性而存在,矛盾双方的同一是中的同一,是包含着差别的同一;矛盾的斗争性也不能脱离同一性而存在,斗争性寓于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5.矛盾双方的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由此构成事物发展的。知识点二:矛盾问题的精髓1.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中,即事事有矛盾;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2.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事物,我们都5 通过事例,运用唯物辩证法矛盾观分析问题要敢于承认矛盾,敢于直面矛盾,善于分析,积极寻找正确方法解决矛盾。3.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各有其特点。它主要有三种情形:一是不同事物有,这些不同的矛盾构成了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二是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阶段上有;三是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也各有其特殊性。4.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也就是矛盾的、绝对和相对的关系。这一共性和个性、的道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5.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一方面,普遍性寓于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另一方面,特殊性也离不开,任何事物都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对立统一,世界上的事物无论怎样特殊,它总是在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不包含的事物是没有的。6.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从出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个不断的过程,是一个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努力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过程,它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统一。知识点三: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1.在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许多矛盾,其中必有一种矛盾,它的存在和发展,决定或影响着其他矛盾的。这种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就是。其他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是。2.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相互依赖、,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3.不论是主要矛盾还是次要矛盾,每一矛盾中的两个方面的力量都是不的。其中,必有一方处于,起着主导作用,而另一方则处于被支配地位。前者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后者是矛盾的。4.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决定的。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既相互依赖,又相互排斥,并在一定条件下。5.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辩证关系的原理要求我们,要坚持两点论与相统一的方法。6.坚持两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发展过程时,既要看到,又要看到次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的。7.坚持重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发展过程时,要着重把握,“牵牛要牵牛鼻子”;在认识某一矛盾时,要着重把握矛盾的,要抓住主流。8.辩证法的两点论是有重点的,而不是均衡论;重点论是看到两点中的重点,而不 是一点 论,我 们要坚 持两点 论与相结合 的方法,反对的一点论和均衡论。9.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指在矛盾原理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10.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的基础。只有从实际出发,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才能把不同质的事物区别开来。离开了对矛盾的具体分析,就无法区分事物,就不能正确。11.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的关键。我们认识事物的目的是正确解决矛盾。事物的矛盾各不相同,决定了的方法也不同。12.只有对具体问题作,把握事物矛盾的特殊性,才能找到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对症 下药”“一把钥 匙开 一把锁”,就是 针对 不同的 问题,采 取不 同的。【必背要点】1.矛盾的含义: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包含着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两个方面,矛盾概念反映的是事物内部的对立和统一关系。矛盾就是对立统一。2.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1)矛盾的同一性:矛盾的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它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二是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2)矛盾的斗争性: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它体现着对立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3)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关系: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所固有的相反相成的两种基本属性。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矛盾的同一性不能脱离斗争性而存在,矛盾双方的同一是对立中的同一,是包含着差别的同一;矛盾的斗争性也不能脱离同一性而存在,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由此构成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3.矛盾问题的精髓(1)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即事事有矛盾;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时时有矛盾。方法论要求: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事物,我们都要敢于承认矛盾,敢于直面矛盾,善于分析矛盾,积极寻找正确方法解决矛盾。(2)矛盾的特殊性: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它主要有三种情形:一是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这些不同的矛盾构成了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二是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三是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方法论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指在矛盾普遍性原理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3)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也就是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关系。这一共性个性、绝对相对的道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任何事物都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对立统一,世界上的事物无论怎样特殊,它总是在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是没有的。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方法论要求: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从中国国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个不断实践的过程,是一个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努力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特殊规律的过程,它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具体的历史的统一。4.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1)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含义:在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许多矛盾,其中必有一种矛盾,它的存在和发展,决定或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这种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就是主要矛盾。其他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是次要矛盾。(2)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次要矛盾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3)方法论要求: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统一。坚持两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发展过程时,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坚持重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发展过程时,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牵牛要牵牛鼻子”。5.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1)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含义:不论是主要矛盾还是次要矛盾,每一矛盾中的两个方面的力量都是不平衡的。其中,必有一方处于支配地位,起着主导作用,而另一方则处于被支配地位。前者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后者是矛盾的次要方面。(2)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既相互依赖,又相互排斥,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3)方法论要求: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统一。坚持两点论,就是在认识某一矛盾时,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坚持重点论,就是在认识某一矛盾时,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要抓住主流。【易混易错点辨析】1.联系的观点和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特征2.辩证否定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3.矛盾的同一性是绝对的,矛盾的斗争性是相对的4.矛盾同一性寓于斗争性之中,并通过斗争性表现出来5.矛盾双方构成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6.承认矛盾的特殊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7.矛盾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并通过普遍性表现出来8.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决定的9.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在矛盾特殊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普遍性。10.矛盾的特殊性规定了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特殊本质。11.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市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12.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对立的焦点和根本分歧在于是否承认联系。【课后检测提升】1.矛盾规律是宇宙间的根本规律,下列包含矛盾观点的有()失败是成功之母金无足赤 人无完人刻舟求剑居安思危A.B.C.D.2.矛盾同一性要求统一体的稳定状态,是事物发展前提和基础,下列选项中,能体现矛盾同一性的有()A.量体裁衣 B.因材施教 C.积劳成疾 D.居安思危3.下列选项中,体现矛盾双方在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哲理的是()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失败是成功之母A.B.C.D.4.“自己是对方的对方”,与这句话包含相同哲理的是()A.最好的苹果酒常带着木桶的味道,太阳里也会看到黑点B.拥抱真是一个奇怪的东西,明明靠得那么近,却远得看不见彼此的脸C.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也没有两片完全不同的树叶D.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5.猫和老鼠有着天然的关系:老鼠会“装死”,猫会“假眠”;老鼠昼伏夜出,猫夜间仍见东西由此可见,矛盾双方()A 对立是绝对的、有条件的 B.统一是绝对的、不变的C.就是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关系 D.相对应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6.左传中说:“或多难以固其国,启其疆土;或无难以丧其国,失其守宇。“意思是,有些遭动难的国家,政权巩固,疆土拓展;有些未遭劫难的国家却政权不守,疆土丢失。这蕴含的辩证法道理是()矛盾具有普遍性,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矛盾具有客观性矛盾具有同一性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A.B.C.D.7.“多难兴邦”贵在“兴”,“多难兴邦”就要自强不息。这是因为()A.矛盾双方的对立是有条件的 B.矛盾双方的同一是无条件的C.矛盾双方的转化是有条件的 D.矛盾双方的对立和统一是不可分的“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赋先擒王。“阅读这首诗,回答 8-9 题。8.这首诗蕴含的哲学道理是()A.要具体问题体分析 B.要善于抓住重点C.要一分为二地看问题 D.要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9.下列说法上述诗蕴含的哲理相一致的是()A.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B.牵牛要牵牛鼻子C.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D.明修栈道,暗度陈仓10.有两位画家以安静为题各画了一幅画,一位画了一个湖,湖面平静,倒映着远山和湖边的花草,好像一面镜子。另一位则画了一个激湍直泻的瀑布,旁边一棵小树,树上一个鸟巢,巢里一只小鸟,小鸟在睡觉。后一位画家才真正理解了安静的内涵,因为他懂得()世界是充满矛盾的任何事物都包含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差别和对立以同一为前提A.B.C.D.11.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数学使人精密,哲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这表明()A.事物内部都存在矛盾 B.矛盾双方各有其共同之处C.矛盾在其发展的不同阶段各有其特点 D.矛盾的特殊性规定了事物的特殊本质12.名家主要代表人物公孙龙以诡辩而闻名。据说,他有一次骑马过关,关吏说:“马不准过。”公孙龙回答说:“我骑的是白马,白马非马。”说着就连马一起过去了。“白马非马”的错误在于()A.否认了事物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联系B.否认了事物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区别C.否认了事物矛盾的特殊性D.夸大了事物矛盾的普遍性13.有一次楚王上山打猎,进入猎区后,他发现一只鹿,正要放箭,忽然,又见右边树林里奔出四只大象。他急转箭头,却又见一只白天鹅从头上飞过。此刻,楚王眼花缭乱,不知射什么好。待定下神来,猎物早已逃得精光。这个故事告诫人们()A.办事情要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B.在认识事物时要分清主次予盾与矛盾的主次方面C.做工作要有发展的眼光,防止把事情静止化D.坚持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注重统筹兼顾14.一位哲学家说过:“人在饥饿时只有一个烦恼,吃饱以后就会生出无数烦恼。前者是生存的烦恼,后者是发展的烦恼。”这一说法所包含的哲理是()A.主次矛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B.矛盾的主次方面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转化C.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D.感受不同,人们对同一事物的认识就不同15.马云说:“看见 10 只免子,你到底抓哪一只?有些人一会儿抓这只免子,一会儿抓那只兔子,最后可能一只也抓不着。CEO的主要任务不是寻找机会而是对机会说No,机会太多,只能抓一个,我只能抓一只兔子,抓多了,什么都会丢掉。”这一论述涵的哲理题()A.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B.要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C.要首先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 D.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16.“茉莉、米兰香气袭人,可花并不艳丽;君子兰、牡丹雍容华贵,但并不那么香;玫瑰倒是色香俱全,却有刺,鲜者,取其鲜;香者,取其香;带刺者,更宜贵其鲜而香。”这段话给我们的启示是()A.只有正确的意识才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B.要想获得正确的意识,必须做到客观与主观相符合C.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决定的D.事物的性质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17.著名作家姚雪垠有句名言:“耐得住寂寞,才能不寂寞;耐不得寂寞,偏偏寂寞。”这句话主要体现了()A.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 B.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C.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斗争 D.矛盾着的事物在不同发展阶段有不同的特点18.生活中人们常说“是药三分毒”,可我们生病时还要吃药,因为我们看重的是那七分的药效。这给我们的启示是()A.“是药三分毒”不符合客观实际,违背了实事求是原则B.办事情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C.尊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要以有效地发挥主观能动性为基础D.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存在绝对真理参考答案 1.DDCDD 6.CCBBA 11.DAAAB 16.DB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