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模拟试卷 (含答案).pdf
-
资源ID:52483197
资源大小:348.40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模拟试卷 (含答案).pdf
期末试卷期末测试期末测试一、文化知识积累填空。(一、文化知识积累填空。(6 6 分)分)1.“猎人海力布”是流传在_的一个动人的民间故事。2.“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出自_,这是一部_家经典之作,记录了_。3.与“牛郎织女”这个传说有关的一个传统节日是_,时间是_。4.圆明园于_年_月被_烧毁。5.将相和 一文是根据_写的 史记 中的故事改编的,文中“完璧归赵”的故事主人公是_,“负荆请罪”的故事主人公是_。二、找出下列成语中的错别字并改正。(二、找出下列成语中的错别字并改正。(3 3 分)分)浮想连翩别出新裁心旷神宜一如即往功无不克应接不遐_三、请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将序号写在括号里。(三、请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将序号写在括号里。(4 4 分)分)1.(1)久负盛名()(3)负险固守()A.背2.(1)举兵出征()(3)举例说明()A.兴起;起(2)负荆请罪()(4)老天不负有心人()C.背弃D.依仗(2)举世闻名()(4)举棋不定()C.全D.拿着B.享有B.提出四、选择合适的词语画上横线。(四、选择合适的词语画上横线。(3 3 分)分)1.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辩 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必需)挖起来才知道。2.哥哥嫂子(因为既然)这样对待他,他(所以又)何必(流连忘返恋恋不舍)呢?3.看了人物(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的水浒传就不会看(味同嚼蜡索然无味)的荡寇志。五、补写名句,并完成练习。(五、补写名句,并完成练习。(9 9 分)分)不饱食以终日,_,只争朝夕。_,白了少年头,_。盛年不重来,_。及时当勉励,_。1.以上四句的共同点是:_。(1 分)2.请你再写两句类似的名句。(2 分)A._B._六、为下列句中的破折号选择正确的用法。(六、为下列句中的破折号选择正确的用法。(4 4 分)分)表声音的延长表语意的转折表解释说明表补充说明1.我一直想买一本长篇小说青年近卫军。()小学语文 五年级上册 1 1/6 6期末试卷2.我不能心安理得地接受这个赞誉因为这句描写和这个“特别传神”的“嵌”字,是我看了巴金先生的家后念念不忘的词句。()()()3.但是白鹭本身不就是一首很优美的歌吗?不,歌未免太铿锵了。4.我刚要倒馊饭,突然听到急促的叫声:“别倒”我抬头一看,是春花。七、按要求写句子。(七、按要求写句子。(1313 分)分)1.缩句。(2 分)(1)白鹭是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_(2)白茫茫的水上没有一点儿波浪。_2.仿照示例,把事物写得更生动形象。(4 分)示例:月亮照在窗前的穿衣镜上了。月亮款款地悄没声儿地溜进来,出现在窗前的穿衣镜上了。(1)白鹭立在小树的绝顶。_(2)归鸦朝窠里飞去。_3.修改病句。(4 分)(1)我日夜希望的春节,终于来到了。_(2)老师要求同学们明确学习目的和学习态度。_4.选择印象最深的某个景致,仿照四季之美一文的写法,用几句话表现其“美”之所在。(3 分)_八、下列句子中比喻不贴切的一项是(八、下列句子中比喻不贴切的一项是()。()。(2 2 分)分)A.三支桨有规律地在水里划,那声音就像一支乐曲。B.仲春时节,清风送爽,我们走在山路上,脚步像踩在棉花上一样轻快。C.红红的高粱,像无数支火把,映红了天际。D.少年时代的读书生活恰似一幅流光溢彩的画页,也似一阕跳跃着欢快音符的乐章。九、下列句子中,意思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句是(九、下列句子中,意思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句是()。()。(2 2 分)分)A.他今天一定不会来。C.他今天一定会不来。十、口语交际。(十、口语交际。(4 4 分)分)明明同学不喜欢阅读古典文学名著,理由是“这些书的语言太晦涩难懂”,你会对明明说些什么?_十一、阅读并回答问题。(十一、阅读并回答问题。(3030 分)分)小学语文 五年级上册 2 2/6 6B.今天他一定不会来。D.他今天不一定会来。期末试卷(一)鸟的天堂(节选)(13 分)我们的船渐渐逼近榕树了。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榕树正在茂盛的时期,好像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儿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1.第 1 自然段作者从_、_、_三个方面人手,细致刻画了大榕树的长势和形态。(3分)2.“榕树正在茂盛的时期”主要体现在:_;_。(4 分)3.画线句子中“颤动”是指_,这样写形象地表现了_。(4 分)4.“这美丽的南国的树!”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 分)_(二)细雨来访(17 分)索伊拉细雨是草原以外的一个人家的小女儿,她全身 zhu()满了星星的光泽,走路时,姿态曼妙,足下发出沙沙的声响。外婆说,这是草原外最好听的歌。细雨最先降临到我家的天窗上,她最喜欢我这个傻傻带羞的蒙古族小女孩,我猜,她的年龄和我不相上下。她来的时候,大草原一片干枯,外婆连连叨念没有什么东西拿来招待她,而她却只是嘻嘻一笑,便轻轻落在毡包外面。这个大草原,没有哪一个少女能像她这样灵动细巧,所有人都围着她,哪怕是草原上最粗豪的人,这时也扭扭捏捏地想吐露()一些柔情。细雨飘飘忽忽地在人群里闪动,男女老幼全都张开双臂,随着她做出至少要让自己羞上一年的怪姿态。幸好,除了她,这时的大草原再也没有别的什么人。牛羊还有骏马,也一齐喊出自家最动情的腔调,它们在人群里转来绕去,身上的毛发也闪出最精神的光泽。细雨越来越开心,也越来越调皮,她钻进土里,摇动每一颗枯草的根须,她不知道,草儿们是草原母亲的发 sho()。她的到来,让草原母亲不得不中止自己一个冬天的安睡,长长地舒一口气。于是,清风从四面八方聚来,把细雨的小巧衣裙掀()得银光乱闪。枯草这时全都醉了,它们一个个软倒在地上,有的枯草开始说起了嫩绿的醉话。谚语说得好:“一个醉汉不叫醉,三个醉汉才是醉。”醉意在草原上四处弥漫,醉话一句接着一句说个没完。一眨眼,草原全都醉绿了,青亮亮的样子让人直发愣。有人忽然回过神:四下里不见了细雨的踪影。老人们眯起了眼,鬼鬼地笑起来,好像是说,只有他们才知道细雨去了哪里。小学语文 五年级上册 3 3/6 6期末试卷1.请给文中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2 分)2.体会文中画波浪线的词语的表达效果。(4 分)_3.阅读全文,说说文章突出了细雨的哪些特点。(3 分)_4.细雨来访时给草原带来了欢乐、生机,文章是从哪些方面生动表现这些景象的?(3 分)_5.从修辞的角度品味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说说好在哪里。(3 分)_6.按提示补全含有“雨”字的成语。(2 分)雨()()()()()雨()十二、作文。(十二、作文。(2020 分)分)题目:我_的一个人要求:1.把题目补充完整,横线上可填写“佩服”“尊敬”“难忘”等。2.要有真情实感,语句通顺,书写工整,不少于400 字。(作文纸自备)()雨()()()()()雨小学语文 五年级上册 4 4/6 6期末试卷期末测试期末测试答案答案一、1.【答案】内蒙古自治区2.【答案】论语儒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3.【答案】七夕农历七月初七4.【答案】186010英法联军5.【答案】司马迁蔺相如廉颇二、【答案】连一联新一心宜一怡即一既功一攻三、1.【答案】(1)B(2)A(3)D(4)C2.【答案】(1)A(2)C(3)B(4)D四、1.【答案】分辨必须2.【答案】既然又恋恋不舍2.【答案】栩栩如生索然无味五、【答案】不弃功于寸阴一万年太久莫等闲空悲切一日难再晨岁月不待人1.【答案】都劝诫世人珍惜时间2.【答案】A.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B.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六、1.【答案】2.【答案】3.【答案】4.【答案】小学语文 五年级上册 5 5/6 6遐一暇期末试卷七、1.【答案】(1)白鹭是散文诗。(2)水上没有波浪。2.【答案】(1)白鹭孤独地站立于小树的绝顶联望。(2)归鸦急急匆匆地朝窠里飞去。3.【答案】(1)把“希望”改为“盼望”。(2)把“和”改为“、端正”。八、【答案】B九、【答案】D十、【答案】略十一、(一)1.【答案】树枝树干树根2.【答案】叶子多而密叶子颜色鲜绿,富有生机3.【答案】微风吹动下,树叶一闪一闪的榕树充满了勃勃生机4.【答案】表达了对生命力旺盛的大榕树的喜爱、赞美之情。(二)1.【答案】缀l梢xin2.【答案】通过写草原上最粗豪的人的失态,表现细雨的来访让每个人都陶醉了。生动地表现出老人们深藏不露如孩童般的可爱劲儿。3.【答案】表现了细雨闪亮、轻柔的特点。4.【答案】人们张开双臂欢迎她;牛羊、骏马在人群里转来绕去;枯草说起了嫩绿的醉话。5.【答案】句子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了草原上雨水的稀少和珍贵,突出了枯草对细雨的期盼和草原因细雨的来访而呈现的勃勃生机。6.【答案】雨过天晴风雨同舟泪如雨下和风细雨十二、【答案】略小学语文 五年级上册 6 6/6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