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微生物考试题库及答案.pdf

    • 资源ID:52497450       资源大小:212.77KB        全文页数:4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微生物考试题库及答案.pdf

    5 人工培养细菌的实际意义人工培养细菌的实际意义有:(1)传染病的诊断与治疗,分离培养致病菌并做药敏试验,可指导临床用药。(2)细菌的鉴定与研究,研究细菌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性、免疫性等都要进行细菌的人工培养。(3)生物制品的制备和基因工程。(4)做细菌的毒力分析和卫生检测.1 1、简述菌群失调症及其发生机制。、简述菌群失调症及其发生机制。正常菌群的成员组成和数量发生明显变化就为菌群失调,若进一步发展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和体征,就称之为茵群失调症。其发生机制包括:(1)长期使用抗生素:特别是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在抑制致病菌的同时也抑制了正常菌群中的敏感菌,使耐药菌过度增殖,出现菌群失调,进而引起菌群失调症。(2)机体免疫力低下或内分泌失调:恶性肿瘤、长期糖尿病等使全身或局部免疫功能低下,导致正常菌群中某些菌过度生长,形成菌群失调。严重的会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和体征,导致菌群失调症。3 3、简述与细菌致病性有关的因素。、简述与细菌致病性有关的因素。(1)细菌的致病性:与其毒力、侵入机体的途径及数量密切相关。(2)细菌的毒力;取决于它们对机体的侵袭力和产生的毒素。(3)细菌的侵袭力:是指病原菌突破机体防御功能,在体内定居、繁殖和扩散的能力。侵袭力与其表面结构和产生的侵袭性酶有关。(4)细菌毒素:分为外毒素和内毒素两类。外毒素:是某些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在生长繁殖过程中产生并分泌到菌体外的毒性物质。它们对组织细胞有高度的选择性,毒性作用强,可引起各种特殊病变和临床症状。内毒素:是革兰阴性菌细胞壁中的脂多糖成分,只有当细菌死亡裂解或用人工方法裂解菌体后才能释放出来。6、人体屏障结构的组成和功能人体屏障结构的组成和功能。皮肤与粘膜屏障:其作用主要有:机械性阻挡与排除作用:健康完整的皮肤与粘膜能有效地阻挡细菌的侵入;分泌杀菌物质:例如皮肤的汗腺分泌乳酸,使汗液呈酸性,不利于细菌的生长;正常菌群的拮抗作用:寄居在皮肤、粘膜上的正常菌群,可通过生存竞争和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某些抗菌物质,对某些病原菌有拮抗和抑制作用。血脑屏障:能阻挡病原微生物及其毒性产物从血流进人脑组织或脑脊液,从而保护中枢神经系统。婴幼儿因血脑屏障尚未发育完善,故较易发生脑膜炎等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胎盘屏障:由母体子宫内膜的基蜕膜和胎儿绒毛膜构成。能阻止母体血流中的病原微生物进入胎儿体内,保护胎儿免受感染。8、抗体和补体的调理作用:抗体和补体的调理作用:抗体和补体单独都能对某些病原菌起调理作用,若二者联合,作用更强。(1)IgGFc 介导的调理作用;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巨噬细胞表面具有IgGFc 受体。当 IgG 通过其抗原结合部位(Fab 段)与细胞表面相应抗原结合,其Fc 段与吞噬细胞表面相应的Fc 受体结合后,可在细菌与吞噬细胞之间形成“抗体桥”,促进吞噬细胞对细菌的吞噬。(2)补体(C3b)介导的调理作用:IgC 或 IgM 类抗体与细菌结合形成的抗原抗体复合物可激活补体,其活化产物 C3b 可通过其 N 端非稳定结合部位与菌体结合,其 C 端稳定结合部位与具有C3b 受体的吞噬细胞结合,从而使细菌与吞噬细胞相连,起到促进吞噬细胞对细菌的吞噬和细胞内的杀菌作用。10、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的组成和特点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的组成和特点(1)非特异性免疫:又叫先天性免疫,由屏障结构、吞噬细胞和体液中的杀菌物质组成。其特点:一是与生俱有,可遗传下一代;二是作用无特异性,可杀灭任何病原微生物。(2)特异性免疫:又称后天免疫,是后天获得,具有明显的特异性。由B 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和T 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组成;对胞外菌的感染主要靠体液免疫保护;胞内菌主要靠细胞免疫清除;外毒素主要靠 IgG 和 SIgA中和。1l、预防和治疗菌群失调症:、预防和治疗菌群失调症:当正常菌群的组成和数量发生明显改变时会出现菌群失调。当这种失调状态进一步发展,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和体征,称菌群失调症(菌群交替症)。对菌群失调症的处理是:停用原抗菌药物;分离培养条件致病菌并做药敏试验,选用合适的抗生素;使用微生物制剂,恢复正常的生态平衡。1 1、简述真菌的形态特征:、简述真菌的形态特征:真菌按形态可分单细胞真菌和多细胞真菌两类。单细胞真菌呈圆形或卵圆形,如酵母菌。多细胞真菌大多长出菌丝和孢子,交织成团,称丝状菌,又称霉菌。有些真菌可因环境条件(如营养、温度、氧气等)的改变,出现两种不同形态,称为二相性真菌,如能侵犯皮下组织和内脏的球孢子菌、组织胞浆菌等。二相性真菌在病理组织中或在含有动物蛋白的培养基上 37培养时呈酵母型,在普通培养基上,25培养时呈丝状菌。2、简述真菌的培养特性:简述真菌的培养特性:真菌的营养要求不高,常用的是沙保琼脂培养基,主要含蛋白胨、葡萄糖和琼脂,酸碱度是 pH4060。浅部感染真菌培养的最适温度为 2228,其生长缓慢,约 14 周才出现典型菌落。深部感染真菌则在 37生长最好,生长较快,34d 即可长出菌落。培养真菌需较高的温度和氧气。真菌容易发生变异,在培养基上传代或培养时间过长,其形态、培养特性及毒力都可以发生变异、1病毒遗传物质的特点:病毒遗传物质的特点:(1)只有一种核酸,但是存在形式多种多样:病毒的DNA 或 RNA 可以是双链或单链,单链可以分为正链和负链,可以分节段或不分节段,可以呈环状或线状。(2)基因数目少,结构简单。(3)复制方式多种多样,如半保留复制、经过复制中间型、逆转录复制等等。(4)较大的变异性,尤其是RNA 病毒的变异性更大。2病毒携带遗传信息方式的特点:病毒携带遗传信息方式的特点:(1)病毒只有一种核酸 DNA 或 RNA,DNA 病毒在 DNA 上携带遗传信息,RNA 病毒也可用 RNA 携带遗传信息。其他微生物含有两种核酸,但是仅由DNA 携带遗传信息。(2)翻译蛋白质时,其他微生物仅有 DNARNA(正向)一种传递遗传信息的方向,而RNA 病毒特别是逆转录病毒可 RNADNA 逆向传递遗传信息。3病毒衣壳的基本概念、结构和生物学意义:病毒衣壳的基本概念、结构和生物学意义:(1)衣壳是包绕在病毒核酸外面的蛋白质外壳,是病毒的基本结构之一。(2)由一条或数条多肽按一定的方式对称排列构成壳粒,一定数量的壳粒按螺旋对称、立体对称、复合对称方式排列包绕在核心之外,即形成衣壳。(3)衣壳的生物学意义是:保护病毒核酸。裸露病毒体的衣壳可吸附易感细胞,构成感染的第一步;某些病毒的衣壳蛋白对细胞有毒性。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可用于病毒的鉴别。4常见的病毒变异现象及医学意义有:常见的病毒变异现象及医学意义有:(1)毒力变异人工诱导毒力减弱变异可用于制备减毒活疫苗,如牛痘疫苗。(2)抗原性变异如流感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常易发生抗原性变异,在体内逃避免疫系统的识别和攻击,使感染慢性化;同时也给疫苗研制、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带来困难。(3)表型混合:两种病毒感染同一个细胞时,发生装配错误。一种病毒的核心可能装配在另一种病毒的衣壳里面,一种病毒的包膜表面插着另一种病毒的刺突。这种变异是不稳定的,因为其基因还没有改变;但是其抗原性改变影响临床诊断和治疗。(4)对宿主范围适应及理化因素抵抗力的变异:如温度敏感突变株、宿主适应突变株;常伴有毒力减弱,可用于疫苗制备。在温度和时间相同的条件下,湿热灭菌法的效果比干热法好,原因在温度和时间相同的条件下,湿热灭菌法的效果比干热法好,原因是:(1)在湿热条件下,细菌吸收水份,菌体蛋白质易于凝固变性。(2)湿热蒸气的穿透力比干热空气强,能较快提高灭菌物体的内部温度。(3)热蒸气与物品接触,由汽态变液态时可放出大量潜热,能迅速提高灭菌物体的温度紫外线波长在紫外线波长在 240240300nm300nm 时具有杀菌作用时具有杀菌作用,以 265266nm 波长杀菌力最强。紫外线的杀菌机制主要是损伤细菌的 DNA 构型,干扰DNA 的复制与转录,从而导致细菌死亡或变异。在使用紫外线灭菌时,应注意:紫外线的穿透力较弱,不能透过玻璃和纸张等,因此紫外线杀菌法仅适用于空气和物体表面的消毒;紫外线对人体的皮肤和眼角膜有一定的损伤作用,所以使用紫外线灯照射时应注意防护。化学消毒剂的杀菌机制主要包括:化学消毒剂的杀菌机制主要包括:(1)使菌体蛋白质变性或凝固化学消毒剂通过与菌体蛋白结合或使蛋白质脱水,导致细菌蛋白质变性或凝固而死亡。(2)干扰细菌的酶系统通过改变或破坏胞内酶活性基团的功能,使酶活性丧失,导致细菌代谢发生障碍而死亡。(3)损伤细菌胞膜通过改变细胞膜结构,干扰其正常功能,使细菌死亡。有的化学消毒剂可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使细菌内容物外流,菌外的液体进人细菌,导致细菌破裂。影响消毒剂作用的因素:影响消毒剂作用的因素:消毒剂的性质作用时间,在一定消毒剂浓度下,作用时间愈长,效果愈好。消毒剂的浓度,一般而言消毒剂的浓度与消毒效果成正比,但乙醇例外。浓度为 7075的乙醇杀菌力最强,高浓度时效果反而较差。原因是高浓度乙醇使蛋白质迅速脱水而凝固,影响乙醇继续向菌体内渗入,故杀菌效果较差。2温度和酸碱度杀菌过程是一种生化反应,其速度随温度升高而加快,故温度高时效果较好。当 PH 值偏低或偏高时,细菌就容易被消毒剂迅速杀死。3细菌种类与数量同一种消毒剂对于不同种类的细菌或同种类处于不同时期的细菌,其杀菌效果不尽相同。芽胞比繁殖体抵抗力强,老龄菌比幼龄菌抵抗力强,细菌数量越多抵抗力越强。4环境中有机物与拮抗物的影响细菌与某些有机物混在一起,影响消毒剂对细菌的杀伤作用。简述简述 L L 型细菌的形成、特点及临床意义。型细菌的形成、特点及临床意义。在某些因素如溶菌酶、青霉素等的影响下,某些细菌细胞壁肽聚糖合成受抑制,可使细胞壁部分或完全缺失,形成细胞壁缺陷型细菌,也称为L 型细菌。L 型细菌形态不规则,大小不一,多呈球形,有时可呈巨球状或长丝状;革兰染色均呈阴性;需用高渗培养基培养。临床上由于抗菌药物使用不当,可使患者体内细菌发生L 型变异。某些 L 型细菌有致病性,可引起肾盂肾炎、骨髓炎、心内膜炎等疾病。简述常见的细菌形态与结构变异现象及其意义。简述常见的细菌形态与结构变异现象及其意义。常见的细菌形态与结构变异有:(1)细胞壁缺陷型(L 型)变异:临床上由于抗菌药物使用不当,使患者体内细菌发生L 型变异。某些 L 型细菌有致病性,可引起肾盂肾炎、骨髓炎、心内膜炎等疾病。(2)荚膜变异:例如从患者标本中分离的肺炎球菌有较厚的荚膜,致病性强,但在无血清的培养基中传代数次后,可失去荚膜,致病性亦随之减弱。(3)鞭毛变异:例如将有鞭毛的变形杆菌接种在普通固体培养基表面,由于鞭毛的动力作用,细菌呈播散生长;若将此变形杆菌接种于含1石炭酸的培养基中培养,则鞭毛生长受抑制,生长仅限于接种部位。(4)芽胞变异:例如将能形成芽胞,毒力强的炭疽杆菌置 42培养 1020d 后,则丧失形成芽胞的能力,毒力也随之减弱。简述质粒的概念及主要特性。简述质粒的概念及主要特性。质粒:是细菌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为双股闭合环状DNA,分子量为核质的 051,主要特性如下:(1)质粒可以赋予细菌某些遗传性状:例如:F 质粒编码细菌性菌毛。R 质粒带有一种或多种耐药基因,可使细菌获得对抗茵药物的耐药性。Vi 质粒编码细菌毒力。Col 质粒使大肠杆菌产生大肠菌素。(2)质粒可以自主复制,可以不依赖染色体而独立进行复制。有的质粒既能独立复制,又能整合到宿主细菌的染色体上,与其共同复制,随细菌分裂传人子代菌。(3)质粒不是细菌必备的结构,可以自行丢失或经人工处理消除。失去质粒的细菌,其生命活动不受影响。(4)质粒可通过接合、转化和转导在细菌间转移。(5)一个细菌可带有一种或几种质粒。简述细菌基因转移与重组的四种方式。简述细菌基因转移与重组的四种方式。细菌从外源取得 DNA,并与自身染色体DNA 进行重组,引起细菌原有基因组的改变,导致细菌遗传性状的改变,称基因的转移与重组。基因转移与重组的四种方式是:转化、转导、接合、溶原性转换。其具体内容见学习指导:四、细菌变异机制。R R 质粒决定耐药的机制质粒决定耐药的机制:(1)使细菌产生灭活抗生素的酶类,水解抗生素,使其失去作用。(2)控制细菌改变接受药物作用的靶位,使其不能与细菌结合。(3)控制细菌细胞对药物的通透性,使抗生素不能进入菌体内发挥作用。基因工程的步骤是:基因工程的步骤是:(1)从供体细胞 DNA 上切取一段需要表达的基因,即目的基因。(2)将目的基因结合在合适的载体(质粒或噬菌体)上。(3)通过载体将目的基因转移到受体菌内,随着细菌的大量繁殖,可表达出大量的目的基因产物。细菌变异的实际应用细菌变异的实际应用(1)在传染性疾病诊断、治疗和预防中的应用细菌可发生形态、结构、生化特性等生物学特性方面的改变,在诊断时要充分考虑到变异性。由于细菌可发生耐药性变异,故应合理使用抗生素,避免耐药菌的产生,必要时做药敏试验。细菌可发生毒力变异。据此可将强毒株变成弱毒株,制备活疫苗,预防疾病。(2)在测定致癌物质方面的应用凡是能诱导细菌发生基因突变的物质,都可能是致癌物。(3)在基因工程方面的应用基因工程:基因工程:就是根据细菌基因可通过转移与重组而获得新的遗传性状的原理来设计的。一一

    注意事项

    本文(微生物考试题库及答案.pdf)为本站会员(赵**)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