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试题(2010年4月).pdf
-
资源ID:52497454
资源大小:186.92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试题(2010年4月).pdf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试题(2010 年 4 月)课程代码:00538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3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3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下列关于神话特征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神话都是幻想或想象的B神话是古代统治阶级加强统治的工具C神话是一种“神化”了的现实生活D神话只能产生在史前的远古时代2关于诗经的编订,汉代有“孔子删诗”的说法,最早提出此说的是()A汉书?食货志 B史记?孔子世家C国语?周语上 D毛诗大序3春秋叙述历史的特点是()A采用新闻标题形式记事 B记言C言事兼记 D完整系统地叙述西周历史4战国策的文风特点是()A微言大义 B艳富浮夸C质朴平实 D辩丽恣肆5荀子的文风特点是()A奇幻诡谲,汪洋恣肆 B明切犀利,冷峻峭拔C质木无文,逻辑性强 D逻辑严密,说理透辟6下列寓言出自韩非子的是()A狐假虎威 B郢书燕说C画蛇添足 D南辕北辙7九章的艺术表现特征是()A奇幻壮丽 B浓笔重彩C平实素朴 D飘逸幽渺8屈原九歌组诗的篇数是()A8 篇 B9 篇C10 篇 D11 篇9指出秦刻石文在内容上多为“颂秦德”的是()A贾谊新书 B司马迁史记C董仲舒春秋繁露 D刘勰文心雕龙10汉代散文的行文造语向着骈俪方向发展出现在()A西汉前期 B西汉后期C东汉前期 D东汉后期11具有“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理想的史学家是()A司马谈 B司马迁C班彪 D班固12下列表述班固汉书特点不正确的一项是()A行文挥洒自如 B叙事平实稳健C文章组织谨严 D语言富丽典雅13把汉代大赋创作推向高峰的作者是()A扬雄 B蔡邕C班固 D司马相如14“感于哀乐,缘事而发”一语评价的是()A国风 B九章C汉乐府民歌 D古诗十九首15嵇康的四言诗别具一格,下列诗句中属于嵇康所作的是()A淡淡流水,沦胥而逝。泛泛柏舟,载浮载滞B置酒高堂,悲歌临觞。人寿几何,逝如朝霜C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D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16被诗品称为“始变永嘉平淡之体,故称中兴第一”的是()A潘岳悼亡诗 B左思咏史C郭璞游仙诗 D鲍照拟古17东晋玄言诗的特点是()A质而实绮,癯而实腴 B情伤一时,心存百代C缛旨星稠,繁文绮合 D理过其辞,淡乎寡味18“悟以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出自陶渊明的()A感士不遇赋 B归去来兮辞C闲情赋 D咏史述19北朝乐府民歌主要辑人郭茂倩乐府诗集中的()A清商曲辞 B杂曲歌辞C梁鼓角横吹曲 D相和歌辞20下列文句出自曹植洛神赋的是()A翩若惊鸿,婉若游龙 B精骛八极,心游万仞C孤蓬自振,惊沙坐飞 D春草碧色,春水绿波21下列散文中属于历史笔记的是()A洛阳伽蓝记 B水经注C与山巨源绝交书 D兰亭集序22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部诗论专著是()A文心雕龙 B七略C诗品 D文赋23由北齐、北周入隋的作家是()A卢思道、杨素、薛道衡 B江总、许善心、虞世基C江总、许善心、薛道衡 D卢思道、杨素、许善心24沈佺期、宋之问并称的原因是()A诗风清丽 B诗风刚健C律诗定型 D复归风雅25岑参边塞诗的特点是()A善于描写战争场面 B善于描写边地风光C表现军中苦乐 D表现征人思乡26在杜甫诗歌中成就最高的诗体是()A七言律诗 B七言绝句C五言律诗 D五言绝句27刘长卿诗歌中艺术成就最高的是()A乐府 B歌行C五言诗 D七言诗28下列诗歌属于杜牧咏史诗的是()来源:91 考试 网A石头城、乌衣巷B西塞山怀古、金陵怀古C赤壁、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D金陵怀古、咸阳城东楼29唐代诗坛的“武功体”所指的是()A贾岛的诗歌 B许浑的诗歌C孟郊的诗歌 D姚合的诗歌30张志和的词作渔父“西塞山前白鹭飞”属于(A曲子词 B早期文人词C伶工之词 D士大夫之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