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湖南长沙卷)【试题猜想】备考2022年中考考前最后一卷(考试版).doc
-
资源ID:5258482
资源大小:152.15KB
全文页数:3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历史-(湖南长沙卷)【试题猜想】备考2022年中考考前最后一卷(考试版).doc
内装订线外装订线 学校:_姓名:_班级:_考号:_绝密启用前|学科网考试研究中心命制2021年中考考前最后一卷【湖南卷】历 史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6页,满分100分,与道德与法治学科共用120分钟。2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在答题卡上填写自己的考号、姓名、试室号、座位号,用2B铅笔把对应该号码的标号涂黑。3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上。4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5考生务必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时,将答题卡交回。一、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 下列对夏商周时期阶段特征的归纳描述,正确的是( )A统一国家的建立B繁荣与开放的社会C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D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2. 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各种思想流派纷呈,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有学者将其中的一些思想流派分别描述为“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反对不义之战的和平主义者”“封建伦理纲常的卫道士”。以上描述分别指的是哪一思想流派? ( ) 。A儒家、法家、道家、墨家B墨家、法家、儒家、道家C法家、儒家、墨家、道家D道家、法家、墨家、儒家3. 金庸小说天龙八部通过宋、辽、大理、西夏、吐蕃及女真等王国之间的武林恩怨和民族矛盾,展示了一幅波澜壮阔的生活画卷。小说所处的时代背景是( )A秦汉时期B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C隋唐时期D宋元时期4. “是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观,中华民族的伟大创举;是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历程中一个重要阶段。它的胜利,极大地推进了中国社会的历史进程,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彻底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材料评析的是 ( )A北伐战争B抗日战争C解放战争D国共十年对峙5. 历史知识结构示意图是学习历史的一项技能。能反映下图关于中国近代史的部分知识结构的主题是( )A中国近代遭受外来侵略的全过程B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C中国逐步走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D中国近代化的早期探索6. 某国前总理在评价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就时说:“中国的经济改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正沿着一条正确的道路稳步前进。”这条正确的道路是( )A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B照搬斯大林模式的道路C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D人民公社化道路7. 东西方文明古国,创造出灿烂的各具特色的文明。下面是他们的代表的陈述,你认为符合史实的是( )A古埃及:我们建造了金字塔,发明了太阳历和楔形文字B古印度:我们创立了佛教,建立了种姓制度,还发明了阿拉伯数字C古巴比伦:我们制定了汉谟拉比法典,还发明了象形文字D古希腊:我们的哲学成就突出,有苏格拉底等大哲学家,还制定了十二铜表法8. 历史事实指的是历史的真实情况,历史观点是分析历史事实的看法。下列选项中属于历史观点的是( )A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B1776年,第二届大陆会议通过了独立宣言C1804年,拿破仑建立了法兰西第一帝国D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都促进了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9. 法国人权宣言宣告: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平等的。但是1791年法国宪法规定:每年缴纳直接税收达三天工资以上者享有选举权,称“积极公民”,未达到者无选举权,称“消极公民”。这说明启蒙运动影响下的法国宪法( )A抨击了封建专制制度的腐朽和没落B违反了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的原则C一定程度上违背了权利平等的原则D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的进步思想10. 揭示历史的内在联系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下列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之间没有内在联系的是( )A萨拉热窝事件第一次世界大战B巴黎和会凡尔赛体系C世界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D欧盟建立“冷战”开始的标志11. “科技领先惨遭肢解涂炭世界重新统一”描绘了当今社会哪一国家( )A英国B德国C法国 D日本12. “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与这句民谣相关的历史文化名人是 ( )A扁鹊B屈原C孟子D孙武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其中13题10分,14、15、16每题14分,共52分)13. 统一是中国历史的主流。从古至今,不同历史时期为了实现和巩固国家统一,都采取过积极有利的措施。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材料一 春秋战国以来,由于各诸侯国之间的连年战争,形成了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各诸侯国人民希望结束战乱,过上安定的生活。(1) 根据材料指出导致春秋战国时期混乱局面的原因;这一局面结束的时间和事件分别是什么?(2分)材料二 秦朝的政治建制示意图(2) 图中空白部分应该填写哪一官职?秦朝在地方上建立了什么制度?(2分)材料三 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建议,下诏规定诸侯王除以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他子弟作为侯国,由皇帝制定封号。(3) 据材料概括汉武帝为巩固大一统所采取的措施。联系所学,指出汉武帝在思想和经济上采取了哪些措施?(4分)(4)综合上述,秦汉时期呈现出怎样的时代特征?(2分)1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材料一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唐太宗材料二 辽宋西夏时期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往,呈现出相互吸收的特点。在辽朝,契丹族上自皇帝下至臣僚百姓,大都向往汉文化。西夏王室同样重视吸收汉族文化。虽然宋朝自以为是文化大国,但仍然吸收了辽夏的某些文化成分。 摘编自翁独健中国民族关系史纲要材料三 一般来说,中原王朝和边疆民族关系的发展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种是中原政权覆灭,边疆地区少数民族进入中原;第二种是边疆民族的强大导致其与中原王朝势均力敌,形成并立局面;第三种是统一的中原王朝非常强大,各边疆民族以中原民族和地区为中心相互交往,直至融入中原民族。编自历史创新能力培养(1) 材料一表明唐太宗实行了怎样的民族政策?(2分)因此他得到了少数民族怎样的尊重?(2分)(2) 依据材料二,指出辽宋西夏时期的民族文化交往呈现出怎样的特点。(2分)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辽与西夏在学习汉族文化方面的表现。(4分)(3) 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唐、宋、元时期中原王朝与边疆民族关系的发展分别属于哪一种模式。(2分)(4)综合以上探究内容,谈谈这对当今民族关系的处理有何借鉴意义。(2分)15.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材料一 从1840年至1901年,面对列强的一次又一次侵略,虽然中国人民进行了顽强的抗争,但依然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使中国人民陷入了苦难的深渊。材料二 “当凡尔赛的调停人没有将这个丢失的省份还给中国时,在北京的学生和知识分子中阀爆发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这场运动是中国历史上民族感情最强烈、最普遍的表露,是一个新时期的开启。”摘自全球通史材料三 新中国30年来的对外关系是一部在独立自主前提下的新型外交的历史,是一部反对霸权主义,执行和平外交政策的历史。30年的外交增进了与世界各国、各地区的友谊,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赢得了和平宽松的国际环境。摘编自中国外交史(19491979)(1) 材料一中“列强的一次又一次侵略”指的是哪些历史事件?(写出两例即可)(2分)使清王朝开始“丧失主权”和使其最终成了“洋人的朝廷”的两个不平等条约分别是什么?(2分)(2) 材料二中,“凡尔赛的调停人没有将这个丢失的省份还给中国”发生在哪一次国际会议?所签署的条约是什么?(2分)没有还给中国的“丢失的省份”是哪个省?(2分)(3) 材料二中“北京的学生和知识分子”的示威游行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一个新时期的开启”的含义是什么?(2分)(4) 依据材料三,新中国“新型外交”的前提是什么?(2分)(5) 对比新旧中国的外交历史,你有什么感悟?(2分)16. 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是一个传承文明、吸纳文明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材料一 (1)写出图1中A、B、C、D文明古国的文明成果代表各一例:A:_(2分) B:_(2分)C:_(2分) D:_(2分)材料二 在数千年发展历程中,亚洲人民创造了辉煌的文明成果。诗经、论语、塔木德、一千零一夜、梨俱吠陀、源氏物语等名篇经典,楔形文字、地图、玻璃、阿拉伯数字、造纸术、印刷术等发明创造,长城、麦加大清真寺、泰姬陵、吴哥窟等恢宏建筑都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各种文明在这片土地上交相辉映,谱写了亚洲文明发展史诗。习近平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2)根据材料二,概括亚洲文明成果的特点?(2分)材料三 璀璨的亚洲文明为世界文明发展史书写了浓墨重彩的篇章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习近平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3)请用史实说明古代历史上不同文明因“互鉴而发展”。(2分)(4)你认为文明间交流的主要方式是什么?对世界不同区域的文明应该持什么样的态度?(2分)历史试题 第5页(共6页) 历史试题 第6页(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