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第2课-国学的形式和内涵(共3页).doc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国学的形式和内涵 弘扬传统文化 学习华夏精粹何为国学? 现代汉语规范词典上说:国学就是研究我国传统学术文化包括哲学、文学、考古学、中医学、语言文字学等方面的学问。 三种国学的概念: 第一种:中国固有的学术文化。 指学术形态的文化,而不包括非学术形态的文化,如民俗等。 第二种:泛指中国传统文化,其范围大于学术文化,一切传统文化形式都包括在内。即国学就是中华各民族历史文化中产生的学术、学问。 第三种:指近代以来我国学者采用古今结合的方法对传统学术与传统文化所作的研究体系,即国学研究。国学包涵什么? 经、史、子、集“经” 指古代社会中的政教、纲常伦理、道德规范的教条,主要是儒家的典籍,有儒学十三经:周易、尚书、周礼、礼记、仪礼、诗经、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论语、孝经、尔雅、孟子。“史” 各种体裁历史著作,分为正史、编年、纪事本末、别史、杂史、诏令奏议、传记、史钞、载记、时令、地理、职官、政书、目录、史评十五类。“子” 诸子百家及释道宗教著作,分为儒家、兵家、法家、农家、医家、天文算法、术数、艺术、诸录、杂家、类书、小说家、释家、道家十四类。“集” 是收历代作家一人或多人的散文、骈文、诗、词、散曲等的集子和文学评论、戏曲等著作,分为楚辞、别集、诗文评、诗词五类。国学在生活中的体现 古文、诗、词、曲、赋、民俗节日、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书法、服装、对联、灯谜、射覆、酒令、歇后语、成语等;1、民俗节日1.1民俗节日的文化内涵 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信仰、伦理道德、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等,与民族源远流长的悠久历史一脉相承。 新年、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冬至等。 1.1民俗节日的文化内涵 一、蕴涵的信仰 中国古人的宇宙观 “天人合一”,人生智慧“天人感应”。 易书:“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 人们希望像天那样刚健、胸怀博大;像地那样厚德载物。 新年: “三元”之殊(日之元、月之元和岁之元),人们获得一年丰收的喜悦后,首先要感谢上天的恩赐。 元宵节:起源于道家祭神礼仪,据岁时记记载,正月十五为上元天官赐福之辰,故燃灯庆贺。 中秋节:礼记祭法中记载:“日月星辰,民所瞻仰也”,“夜明,祭月也”,因此被列入祭祀对象。1.1民俗节日的文化内涵 二、蕴涵的感恩 华夏礼仪极重祭祀,最初源于人们对于天地的敬畏、感恩和诚敬。 礼记祭统:“礼有五经,莫重于祭。是以事神致福” 礼记郊特性记载:“万物本乎于天,人本乎于祖,郊之祭也,本反始也。” 司马迁:“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类之本也。” 从除夕开始,也是一种感恩的开始,一种庆祝的开始,感念天地化育,感念风调雨顺。 礼记月令记载,天子在元日要举行祭天大典,还要举行“祈谷于上帝”和农神后稷的活动。1.1民俗节日的文化内涵 三、蕴涵着中华传统美德 “忠、孝、诚、信、礼、义”等价值理念充分体现在传统节日之中。 除夕、新年、元宵节、中秋节、重阳节等,无不体现着人们对亲人团圆、敬老爱幼的美好愿望。 “一年将近夜,万里未归人”(戴叔伦除夜宿石头驿), “一曲笙歌春如海,千门灯火夜似昼” 唐代张九龄在望月怀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寒食节是为了纪念晋国忠臣介子推“忠”和“孝”,端午节纪念楚国屈原的忧国忧民,坚守节操。很多的节俗活动,都是倡导惩恶扬善,弘扬正义,其中又常常包含着人们对趋吉避凶、吉祥平安等方面的愿望。1.1民俗节日的文化内涵 四、蕴涵的祈禳意识 除夕守岁,人们点起蜡烛或油灯,通宵守夜。 “天道无亲,常与善人”、“祸由恶作,福由德生”祈福盼福,是人们的共同愿望但须,知做事要符合天道,才能得到神助, 倡导人要修德向善,才会有福德和福报。 清明节的插柳戴柳,岁时记记载:“五代时江淮间,寒食日家家折柳插门。”认为插柳能顺阳气,迎吉祥,辟邪崇。 端午节悬挂菖蒲、蒿草、艾叶,喝雄黄酒等辟邪驱瘴。 重阳节登高“避灾”,插茱萸、赏菊花、饮菊花酒等。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遍插茱萸少一人” 。2.中国建筑的文化内涵(一)群体的和谐性 中国传统建筑的平面布局大多体现出严谨纵直的“中轴”理念,在井然有序中层层扩大,左右延展,呈现和谐对称的态势,崇尚中轴的理念和依恋大地的情结,使建筑布局折射出井井有条的秩序感和对称均齐的和谐性。 中国传统建筑不仅体现了世俗的理性精神,而且渗透着传统的伦理精神,昭示了中国文化重伦理秩序及群体和谐的特点。传统的伦理精神 后院与前院相通的门都位于中轴线上 正房又称¡°堂屋¡±,坐北朝南的北房,一般三开间,供家长起居、会客。也是家中举行议事、祭祖、婚丧等礼仪活动的场所 中堂正房的核心单位,一般都供有¡°天地君亲师¡±的条幅。 厢房正房的东西两侧,作书房或晚辈的居室 檐下回廊回廊与中心庭院类似现代公共建筑的共享空间,是各房成员亲近自然、融汇亲缘感情的场所 四合院的平实、方正、和谐、理性的布局,昭示了中国文化重伦理秩序及群体和谐的特点(二)组合的内向性 中国传统建筑平面布局的内向性格表现为对墙的关注,如城墙、坊墙、院墙。四合院式以内向的房屋围合成封闭的院落,形制独立于外部世界,内部自成系统,建构的是以家庭为单位的伦理和空间秩序,在人文意蕴上折射出民族心理的内敛性和向心力。 (三)、 阴阳的融合性 以易传为代表的阴阳对立统一的哲学思想,对中国建筑有着多方面影响。山之南为阳、以山之北为阴,阳为刚,阴为柔。中国建筑一般都坐北朝南,即背阴向阳。 受“阴阳合德”及“中和”思想的影响,中国古代建筑在体量和尺度上注意“适形而止”,不追求过分的高大。 美学上注重刚柔相兼之美,如宫殿建筑的屋顶面积大,屋檐宽,坚实的立柱将其刚直有力地擎托而起,整体上呈阳刚之美;立柱与屋顶之间则设置斗拱,斗拱与屋顶向上向外夸张卷起的飞檐翘角,形成飞动、轻巧、跳跃的阴柔美;大屋顶和立柱的阳刚,与斗拱和飞檐翘角的阴柔,合构成阴阳融合、刚柔相济的造型。国学要义浅析 国学第一义:重人伦亲情 国学第二义:重社会仁爱 国学第三义:重礼乐秩序 国学第四义:重民生实际 国学第五义:重人文教化 国学第六义:重志节操守 国学第七义:重宇宙大观 国学第八义:重诗意栖居作业: 搜集资料 以“服饰、礼仪”为主题,用A4纸制作成手抄报进行展示。要求布局美观,内容充实。 (下周一上交给学习委员进行班级展示)专心-专注-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