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素养综合检测附答案解析.zip
第三单元素养综合检测范围:第 10 课至第 13 课满分 100 分限时 90 分钟一、积累与运用(27 分)一、积累与运用(27 分)1.(2022独家原创)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A.飞漱其间(s)素湍绿潭(tun)B.能与其奇者(y)盖竹柏影也(bi)C.沿溯阻绝(s)林寒涧肃(jin)D.夕日欲颓(tu)藻、荇交横(hng)2.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 分)()A.晓雾将歇(歇息)相与步于中庭(共同,一起)B.从流飘荡(跟、随)任意东西(向东或向西)C.回清倒影(回旋)林寒涧肃(肃杀,凄寒)D.良多趣味(甚,很)念无与为乐者(考虑,想到)3.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有误的一项是(3 分)()A.夕日/欲颓,沉鳞/竞跃。B.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C.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D.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4.下面对句子的翻译有误的一项是(3 分)()A.两岸连山,略无阙处。(译文:两岸都是相连的山,全然没有中断的地方。)B.月色入户,欣然起行。(译文:皎洁的月光照进窗户里,我高兴地起身走出屋外。)C.夕日欲颓,沉鳞竞跃。(译文:夕阳快要落山了,水中潜游的鱼争相跳出水面。)D.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译文:自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5.(2022 独家原创)下列说法无误的一项是(3 分)()A.律诗是古体诗的一种,有“五律”和“七律”之分,每两句为一联,共计四联,依次是首联、颔联、颈联、尾联。B.我国古代用干支和皇帝的年号纪年。如“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中的“元丰”和“自康乐以来”中的“康乐”,都是用皇帝的年号表示时间的。C.与朱元思书 的作者吴均,明朝文学家,为文清拔,工于写景,尤以小品书札见长,诗亦清新,多为反映社会现实之作,号称“吴均体”。D.答谢中书书中的第二个“书”指书信,古代称“尺牍”或“信札”,是应用性文体,多记事陈情。6.(2022 独家原创)古诗文名句默写。(5 分)(1)树树皆秋色,。(王绩野望)(2),芳草萋萋鹦鹉洲。(崔颢黄鹤楼)(3)夕日欲颓,。(陶弘景答谢中书书)(4)暑假时,你有幸游览塞外,面对壮美雄奇的风光,你会不由自主地吟诵王维的使至塞上中描绘塞外壮观景象的名句:,。(5)早春时节,小帆与家人一起去春游。他看到湖边小树林里春天莺歌燕舞的景象,不禁想起了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的诗句:,。7.(2021 黑龙江牡丹江中考)口语交际及综合性学习。(7 分)4 月 22 日是世界地球日。某校开展以“珍爱地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下面是同学们搜集的材料,请按要求回答问题。材料一:近年来,我国从立法和资金投入两个方面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我国第一部针对一个流域的专门法律长江保护法已实施,黄河保护法正加快推进立法进程。最近 5 年,中央财政累计安排生态保护修复资金的数目达 8 779 亿元。还青山以葱茏,复水以澄澈,国家掏出的是真金白银。材料二:黑龙江省持续改善生态环境。2021年计划完成营造林100万亩,近年来新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14 种。龙江大地的人们用汗水浇灌和培育着共同的绿色家园,为“修复我们的地球”贡献了一份龙江力量。材料三:牡丹江市自然资源局开展世界地球日科普宣传活动。当天,市自然资源局工作人员在江滨公园设立宣传咨询台,向过往居民发放宣传单,现场为群众答疑解惑。工作人员还向群众宣传自然资源国情、国策、国法,普及自然资源管理新理念、新方法和新技术,引导全社会增强对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的认识,节约集约利用自然资源。(1)请提炼上述三则材料的主要信息。(2 分)答:(2)结合材料内容,谈谈作为中学生,我们应该如何保护地球。(2 分)答:(3)活动接近尾声,作为主持人,请你写一段结束语。(3 分)答:二、阅读理解(33 分)二、阅读理解(33 分)(一)(2021 湖北十堰中考)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4 分)黄鹤楼崔 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8.下列选项中,对本诗内容和写法的理解分析正确的一项是(2分)()A.首联诗人悬想自己乘黄鹤经过这里的情景,回到现实却发现鹤去楼空,因而惆怅。B.颔联中“悠悠”一词写出白云飘飘荡荡的样子,表现作者悠闲自在的心境。C.尾联写诗人清晨凭栏远望,故乡却被暮霭所隔,望不可见而生无限愁思。D.本诗是题咏黄鹤楼的名作,描写诗人登楼时的所见所感,抒发思乡之情。9.请自选角度赏析颈联“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2 分)答:(二)(2022 江苏南通通州四校期中)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回答问题。(14 分)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乙癸卯四月二日,余游白岳毕,遂浴黄山之汤泉。泉甘且洌,在悬崖之下。夕宿慈光寺。次早,僧告曰:“从此山径仄险,虽兜笼注不能容。公步行良苦,幸有土人惯负客者,号海马,可用也。”引五六壮佼者来,俱手数丈布。余自笑羸老乃复作襁褓儿耶?初犹自强,至惫甚,乃缚跨其背。于是且步且负各半。行至云巢,路绝矣,蹑木梯而上,万峰刺天,慈光寺已落釜底。是夕至文殊院宿焉。(节选自清袁枚游黄山记)注兜笼:供游客乘坐、由人抬着上山的竹制器具,类似小山轿。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4 分)(1)夏水襄陵()(2)虽乘奔御风()(3)路绝矣()(4)引五六壮佼者来()11.下列选项中,加点词“之”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2分)()例句:遂浴黄山之汤泉A.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B.何陋之有(陋室铭)C.笑而遣之(卖油翁)D.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三峡)1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译文:(2)初犹自强,至惫甚,乃缚跨其背。译文:13.侧面烘托是一种常见的手法,结合两文分析作者在写山的特点时是如何运用这种手法的。(4 分)答:(三)(2021 江苏南通中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15 分)斗茶记宋唐 庚政和二年三月壬戌,二三君子相与斗茶于寄傲斋。予为取龙塘水烹之而第其品,以某为上,某次之。某闽人,其所赍宜尤高,而又次之。然大较皆精绝。盖尝以为天下之物有宜得而不得,不宜得而得之者。富贵有力之人,或有所不能致,而贫贱穷厄、流离迁徙之中,或偶然获焉。所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良不虚也。唐相李卫公好饮惠山泉,置驿传送,不远数千里。而近世欧阳少师作龙茶录,序称嘉祐七年亲飨明堂,致斋之夕,始以小团分赐二府,人给一饼,不敢碾试,至今藏之。时熙宁元年也。吾闻茶不问团铤,要之贵新;水不问江井,要之贵活。千里致水,真伪固不可知,就令识真,已非活水。自嘉祐七年壬寅至熙宁元年戊申,首尾七年,更阅三朝而赐茶犹在,此岂复有茶也哉!今吾提瓶走龙塘,无数十步,此水宜茶,昔人以为不减清远峡。而海道趋建安,不数日可至,故每岁新茶不过三月至矣。罪戾之余,上宽不诛,得与诸公从容谈笑于此。汲泉煮茗,取一时之适,虽在田野,孰与烹数千里之泉、浇七年之赐茗也哉?(节选自眉山文集,有删改)注斗茶:流行于宋代的一种品评茶叶高下的游戏。寄傲斋:唐庚被贬惠州时读书、品茗、会客之室。赍(j):携带。大较:大略,大体。要之:总之。14.请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共两处)(2 分)昔 人 以 为 不 减 清 远 峡15.请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4 分)(1)二三君子相与斗茶于寄傲斋:(2)其所赍宜尤高:(3)或有所不能致:(4)更阅三朝而赐茶犹在:16.请用现代汉语写出第段画线句的意思。(2 分)唐相李卫公好饮惠山泉,置驿传送,不远数千里。答:17.细读文章,品味加点词,体会作者的心境。(3 分)得与诸公从容谈笑于此。答:18.阅读全文,回答问题。(4 分)(1)对本文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2 分)()A.文章开头即交代斗茶的时间、地点及人物,叙述清晰。B.这一次斗茶的水是不一样的,都是客人自己带来的。C.文中对李卫公之水提出了疑问,认为奔波千里取来的水已不是活水。D.文章名为斗茶记,但对斗茶一事却一笔带过,重在生发议论。(2)作者多次运用对比手法阐述观点。理解文章内容,把下面的图表补充完整。(2 分)三、写作(40 分)三、写作(40 分)19.(2020 山东菏泽中考)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景致在山水之间,这是大自然的杰作。景致在生活深处,这是人与人碰撞的火花。因为留心,我们就有了一些关于景致的记录和感悟。请以“景致”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 600 字。答案全解全析答案全解全析1.CA.“漱”应读“sh”。B.“与”应读“y”。D.“横”是多音字,此处应读 hng。2.AA 项中的“歇”是“消散”的意思。3.B正确划分: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4.B正确翻译:月光照进门内(十分优美),我高兴地起来走到门外。5.DA.“律诗是古体诗的一种”有误,应为“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B.“自康乐以来”中的“康乐”,指南朝宋山水诗人谢灵运,他继承祖父的爵位,被封为康乐公,选项表述错误。C.“明朝”应为“南朝梁”。6.(1)山山唯落晖(2)晴川历历汉阳树(3)沉鳞竞跃(4)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5)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7.(1)我国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2)(示例)积极参与宣传,让人们了解保护地球的重要性;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如低碳出行、节约用水等;不吃野生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3)(示例)同学们,随着动听的音乐,本次活动即将结束。大家在活动中积极参与,展示良好的素质,也明白了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希望我们大家携手并肩,共同建设好地球这个大家庭。解析解析(1)本题考查信息提炼。材料一介绍了近年来我国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做法;材料二介绍了黑龙江省是如何持续改善生态环境的;材料三介绍了牡丹江市自然资源局开展世界地球日科普宣传活动。综合三则材料可知,我国非常重视生态文明建设,采用多种方法来保护环境,修复地球。找到三则材料的相同之处即可。(2)本题考查理解拓展。结合材料内容和自己的身份(中学生),谈自己在保护地球中的做法即可。(3)本题考查结束语拟写。要紧扣“珍爱地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一活动主题,可采用“称呼(同学们)+对活动的评价(同学们在活动中的表现:积极参与,积极发言)、总结(这次活动让我们明白了珍爱地球、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性)+祝愿或建议(希望我们共同把地球建设得更美好)”的格式进行拟写。注意做到语言简洁明了,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8.DA.诗人先悬想昔日仙人乘黄鹤经过这里的情景。故“悬想自己乘黄鹤”不正确。B.颔联中“悠悠”一词写出白云飘飘荡荡的样子,表现的是作者对岁月不再、世事茫茫的感慨。C.尾联写诗人傍晚凭栏远望,不是“清晨”。9.颈联写诗人登黄鹤楼所见之景,晴空里,隔水相望的汉阳城的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上的芳草长势茂盛,描绘了一幅空明、悠远的画面,为引发诗人的乡愁作了铺垫。解析解析“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两句笔锋一转,由写传说中的仙人、黄鹤及黄鹤楼,转而写诗人眼前登黄鹤楼所见,由写虚幻的传说转为实写眼前所见景物,眼前的“树木”“芳草”勾起诗人对家乡“一草一木”的回想,由景生情,强烈的思乡之念也就油然而生。10.(1)冲上、漫上(2)这里指飞奔的马(3)断绝(4)带,带领解析解析本题考查词语释义。(3)(4)出自课外,可结合语境,根据句意推测词义。11.D例句中的“之”是助词,译为“的”。A.之:助词,位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B.之: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用作连接,起加强反问语气的作用,无实义,可省略,正常语序是:有何陋。C.之:代词,指卖油翁。D.之:助词,的。12.(1)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到太阳和月亮。(2)开始时还想强撑着自己走,等到疲劳不堪时,就绑缚在“海马”的背上。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句子翻译。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需落实重点词。13.甲文用“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侧面烘托山的高峻;乙文用“僧告曰:从此山径仄险,虽兜笼不能容。公步行良苦,幸有土人惯负客者,号海马,可用也。”侧面烘托上山的高峻难行。解析甲文由“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可知,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侧面烘托出山雄奇险拔、遮天蔽日的特点;乙文由“从此山径仄险,虽兜笼不能容。公步行良苦,幸有土人惯负客者,号海马,可用也”可知,山路狭窄危险,即使是兜笼也容不下。若自己步行会很辛苦,可以雇佣“海马”,侧面烘托出黄山具有险仄难行的特点。参考译文乙癸卯四月二日,我游览了白岳峰后,就沐浴了黄山的温泉。泉水甜美而清洌,在悬崖的下面。晚上在慈光寺住宿。第二天早上,和尚告诉我说:“从这里开始,山路狭窄危险,即使是兜笼也容不下。你自己步行太辛苦,幸亏当地有背惯了游客的人,叫作海马,可以雇佣。”便领了五六个健壮的人来,人人手里拿着几丈布。我自觉好笑,难道瘦弱的老人又重新做了襁褓中的婴儿了吗?开始时还想强撑着自己走,等到疲劳不堪时,就绑缚在“海马”的背上。这样一半自己走一半靠人背着攀登。走到云巢,路断了,就踩着木梯子上去。只见万座山峰直刺苍穹,慈光寺好像已经落在锅底了。当晚到达文殊院,住了下来。14.昔人/以为/不减清远峡解析解析划分朗读停顿,应在理解句子大意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句子的语法结构来进行。本句的意思是:古人认为它不逊色于清远峡的水。句中“昔人”是主语,“以为”是谓语,“不减清远峡”是宾语,故朗读节奏为:昔人/以为/不减清远峡。15.(1)一起(2)尤其,特别(3)得到(4)经历,经过解析解析解答本题,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特殊文言现象。可采用知识迁移法解释,如“相与”,可以联系记承天寺夜游中的“相与步于中庭”解释。不能迁移的,要结合语境推测。16.唐代宰相李卫公喜欢喝惠山泉水,设置驿站传送,不以几千里为远。解析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重点词要翻译准确,如“好”,喜欢;“置”,设置。17.“从容”在文中有舒缓、悠闲之意。作者说自己贬谪到惠州,以戴罪之身在乡村与朋友一起煮茶品茗,获取身心快乐。作者虽然处在劣境中,但能以茶为乐,泰然处之,表现了作者随性而适、随遇而安的乐观态度。解析解析应在理解词义和句意的基础上,结合文章的主题分析。“从容”是舒缓、悠闲的意思,用来形容“吾”与“诸公”谈笑的情形,属于人物描写中的神态描写,联系文中“罪戾之余,上宽不诛,得与诸公从容谈笑于此。汲泉煮茗,取一时之适,虽在田野,孰与烹数千里之泉、浇七年之赐茗也哉?”可知作者此时的心态。18.(1)B(2)A.取龙塘水烹之,无数十步B.茶贵新解析解析(1)从第段“予为取龙塘水烹之而第其品”可知,本次斗茶不存在客人各自带水的情况。(2)本题可筛选语段中的关键句子作答。A 空可从第段“予为取龙塘水烹之”和第段“今吾提瓶走龙塘,无数十步”得到答案。B 空可从第段“吾闻茶不问团铤,要之贵新”得出答案。参考译文政和二年三月的一天,(我)和两三个友人一起在寄傲斋品评茶叶。我为大家取龙塘的水煮茶并评定茶的高低,以某茶为上品,某茶位列第二。某个福建人,他所携带的茶应该特别好,却被排在了第三。然而大体上都属绝妙上乘之品。(我)曾以为天下的东西有应该得到却得不到的,不应该得到却得到的。富贵而有能力的,有时却不一定能得到,但在贫贱困顿、流离漂泊之中,有时却能在偶然间得到。世人所说的“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确实不假啊。唐代宰相李卫公喜欢喝惠山泉水,设置驿站传送,不以几千里为远。而近代欧阳修写龙茶录,序中称嘉祐七年,仁宗皇帝在明堂祭祀,行斋戒之礼的晚上,把小团茶分别赐给了枢密院、政事堂二府,每人分得了一小团茶饼。欧阳修不舍把茶饼碾碎了饮用,至今还珍藏着。这时已是熙宁元年了。我听说茶不管是小团茶还是(压成长方形的)铤茶,总之是贵在其新;煮茶的水不管是江水还是井水,总之贵在其活。不远千里去取水,水的真假必定不清楚,即使是真的水,(到了目的地后)已经不再是活水了。从嘉祐七年壬寅到熙宁元年戊申,前后已有七年,更历经了三个皇帝,但所赐的茶还保存着,这哪里还是茶啊?如今我提着水瓶去龙塘取水,没有几十步路,龙塘的水适合泡茶,古人认为它不逊色于清远峡的水。走海路到(福建)建安,没几天就可以到了,所以每年三月新茶就会送到(惠安这里)了。犯罪的我,承蒙皇帝宽恕不杀之恩,能够和各位在这里悠闲地谈笑。取龙塘之泉水煮茶品饮,得到一时的闲适,虽然身在乡野,与用数千里之外送来的泉水去煮七年前的陈茶相比,哪个更闲适呢?19.写作指导审题:这是一道命题作文题。“景致”指风景。这里既可实指“景致”的本义,也可使用“景致”的比喻义进行写作,如人间真情、生活场景等。如果擅长描写,我们可以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描写四季美丽的景致。如果擅长叙事,我们可以叙述一件印象深刻的事情,突出这件事是美好的景致,这个景致可以是美好的品质,可以是和谐的风尚。如果擅长抒情,则可以人间风景为线索,发表感悟。从文题来看,如果写自然风景,同学们可以描绘祖国的锦绣山河以咏爱国之心,也可以记游名胜古迹以发思古之幽情。如果写社会风俗,同学们可以写自己的见闻感受,表现出当今社会的新风尚;也可以把镜头对准现实生活,撷取其中的几朵浪花来表现社会中的美丽风景;还可以通过自身独特的感悟,挖掘出风景的新内涵,展现风景的新面貌。在观察和描述某一景致时,可以有意换一下视角,那么所见所闻,势必与众不同。写作思路一:一次偶然的经历,在某时某地看到一个忙碌的身影,这里重点描写他(她)的专注、认真,然后联想我们清洁的环境或美好的生活,从而赞美这位勤劳的劳动者,他(她)就是一道景致。写作思路二:运用镜头组合的形式,展示生活中的一幅幅美好的画面。镜头一:同窗友爱图。镜头二:家庭温馨图。镜头三:师生谐趣图。表现只要我们用心观察,在我们熟悉的地方也会发现许多亮丽风景的主题。写作思路三:以戏剧的形式,把三幕精彩的景致连缀成文。第一幕:晚上为行人亮灯照明,心灵开的是“奉献”之花。第二幕:原谅小伙伴的错误,心灵开的是“宽容”之花。第三幕:帮助残疾老人过桥,心灵开的是“善良”之花。表现真、善、美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