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管理体系与措施_2.docx
滁河防洪近期治理工程驷马山分洪道工程(第四批)施工2标质保体系编制人:吴 杰审核人:赵登科批准人:向海兵安徽省交通航务工程有限公司滁河防洪近期治理工程驷马山分洪道工程(第四批)施工2标项目经理目录质量管理体系4一、质量方针、目标和服务宗旨41.质量方针42.质量目标43.服务宗旨4二、质量管理体系5质量保证体系5三、质量保证措施63.1管理保证63.2技术保证6岗位职责8一.项目经理的质量职责8二.技术负责人的质量职责9三.工程技术部9四.质量安全部9五.专职质检员的的质量职责10管理制度111、技术标准管理制度112、图纸自审制度113、图纸会审制度124、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的编制与管理134.1、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的作用134.2、编制原则134.3、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的部门和责任144.4、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的编制和报批144.5、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的修改变更144.6、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的交底145、技术交底制度155.5.1、项目技术交底的主要内容:165.5.2、劳务分包技术交底的主要内容166、工程测量管理制度176.1、测量成果的交接176.2、复核制度187、技术复核制度207.6.1、工序完成后难以通过后续工作验证其质量的工序;217.6.2、产生不合格后难以整改的工序;217.6.3、产生不合格后将对工程造成较大危害的工序。218、单位工程施工记录制度219、隐蔽工程验收制度2210、计量器具管理制度2211、试验工作管理制度2212、定期检查考核制度2412.1总则2412.2实施规定2412.3 检查考核内容2412.4检查考核办法2512.5 检查频率2512.6 附则2513、技术复核及验算制度25第一条 总则25第二条 施工方案制定的复核及验算制度25第三条 施工测量工作的复核及验算制度26第四条 施工图技术复核及验算制度27第五条 施工质量技术复核及验算制度27第六条 试验技术复核及验算制度28第七条 施工数据技术复核及验算制度2814、质量控制程序2815、质量管理措施和质量控制计划3015.1质量管理措施3015.2质量控制计划30质量目标33一、 质量管理目标33二、质量管理目标分解33三、质量管理目标考核35质量管理体系一、质量方针、目标和服务宗旨1.质量方针我们以顾客满意为目标,保证顾客需求和期望得到确定和实现,以此作为对顾客服务的总要求,制定质量方针为:遵守法律法规,满足顾客要求,科学组织施工,确保工程质量,坚持持续改进,诚信服务业主。结合本工程实际,我门有信心依靠丰富的施工经验和高效管理水准,按照科学化、规范化、程序化、标准化的管理模式,将质量方针贯穿于程建设的全过程。2.质量目标本工程质量目标为:合格及以上。3.服务宗旨我们将本着干一处工程,树一处丰碑,创一方市场的管理理念,坚决把“让业主称心,让领导放心,让监理省心,让群众安心”的服务宗旨贯穿到每个细节上。二、质量管理体系我公司于2009年通过了ISO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本工程将严格按照“精心组织、科学管理、规范施工、营造精品”的质量方针进行施工、运行、管理,确保质量目标的顺利实施。项目部内成立全面质量管理领导小组,组长由项目经理兼任,是质量的第一责任人,副组长由技术负责人兼任,工程技术部、质量安全部、综合部、试验室等处室及各个施工队负责人为成员。全面质量管理领导小组受项目经理领导,为工程质量的业务管理机构和决策机构,全面质量管理领导小组定期召开质量分析会,针对施工中存在的质量问题和质量隐患,制订纠正和预防措施,以加强质量管理过程控制能力,充分体现预防为主的原则。质量保证体系质量管理目标确定质量保证体系技术保证组织保证思想保证质 量 保 证施工组织设计与方案控制施工准备的质量控制机具材料的质量控制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计量标准的质量控制工程技术部市场开发部物资采购部测量队和试验室质量安全部项目经理部经济保证提高质量意识质量意识及诚信教育质量回访服务预防为主的方针下道工序就是用户改进工作质量先进的资源配置和技术措施经济责任制和奖罚制度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和管理制度签定经济责任制制定奖罚制度完善计量支付手续实行优质优价提高工作技能提高经济效益三、质量保证措施 3.1管理保证 (1)本工程将建立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体系的建立和有效的运行是质量保证的前提。 (2)本标段项目经理部将以过程的结果来满足业主对工程质量的要求为目标,以强调预防为主的基本原则,按照技术标准要求,规范项目管理。公司将按照IS0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对本标段项目管理实施过程进行质量控制,以优良的工程达到业主最终满意。 (3)实行技术责任分级职责制,强化全员质量意识,谁施工谁负责。 (4)实行质量奖惩制度,严格按公司质量奖惩办法执行。 3.2技术保证 (1)在开工前,按照施工设计图、设计要求、有关施工技术规范,施工操作规程等对工程进行质量策划,编制质量计划,制定详尽的施工措施,明确质量标准,制定科学准确、有效的检测方法,并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和技术交底,严格每道施工工序的操作,使之完全符合施工技术规范要求。 (2)严格实行“三检制”,并积极配合监理工程师进行工程质量的检查工作,最终由监理工程师抽检和终检。 3. 3人员保证 (1)严格执行持证上岗制度保证挖泥船操作人员具有较高的技术水平确保工程质量。 (2)加强全体员工质量意识教育、质量技能培训教育、质量法律法规培训教育,提高员工的质量素质。 3.4施工设备及监视测量保证 (1)项目部应按合同要求配置为确保工程进度所需的全部施工设备,所有的施工设备必须按时进场,并应在监理机构参加下进行检验和试运行。项目部对其所用的设备正常运行、安全等负全部责任。 (2)投入本标段的挖泥船及辅助设备均经过了维修保养,设备状况良好、性能可靠,施工时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使施工设备处于最佳运行状态。 (3)每月定期对施工设备进行例行保养,提高施工设备的可靠性。 (4)当项目部所用的设备影响工程进度和质量时,根据施工进度或监理机构要求项目部应立即更换和增加设备,确保按期完工。 (5)工程开工前,根据监理机构提供的控制点,引测施工控制网,施工控制网须经现场监理机构复核确认后方可使用。 (6)施工测量严格按照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规范规范(SL52-93)进行作业操作。测量仪器均是由国家法定计量部门检定合格的产品。测量人员必须持证上岗。 (7)施工控制网确认后方可根据这些网点进行工程实样的测放。放样要进行复测检查、校核。(8)施工控制网布设好后要加强保护以防破坏,并经常复核,确保其精确可靠。 岗位职责一.项目经理的质量职责(1)搞好项目部管理工作,负责对各个科室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和指导,负责项目部工程施工技术和质量管理工作。(2)建立项目部各项管理制度,负责建立项目部质量管理体系,组织开展创建“文明工地”和“优秀项目经理部”活动,并负责监督落实,是工程质量第一负责人。(3)负责组织编制施工组织设计、质量计划、成本计划和项目部工作计划,负责施工现场管理和组织实施。(4)负责组织项目部图纸会审、技术交底和技术培训工作,组织解决施工技术和质量方面存在的问题,组织开展施工管理和技术创新活动。(5)负责组织项目部劳务分包、材料采购、机械租赁等各项合同的制定和执行工作,负责对内、对外工程计算的审核。(6)组织工程意外费用、索赔的申报和跟踪办理工作,组织落实项目部施工成本计划和降低成本措施。(7)组织编制竣工资料,工程进度报表,质量报表等技术文件,负责组织项目部完工后的施工管理工作总结。(8)积极配合业主、建立、设计单位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积极完成项目经理交办的其它工作任务,及时向项目经理汇报工作。二.技术负责人的质量职责(1)在项目经理的直接领导下,对本项目的工程技术、质量进行具体组织和指导,对工程产品的质量负技术责任。(2)制定年度工程质量规划和质量目标。(3)协助项目经理推行全面质量管理,按项目经理对质量管理的决策,制定技术、质量管理措施。(4)参加重要工程部位的图纸会审,主持编制本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和质量保证措施。(5)负责项目部施工过程中的技术革新和创新工作。三.工程技术部(1)按照项目部制定的质量计划和目标,合理组织劳动力和科学的组织施工。(2)对由于技术指导错误,违反施工规范所造成的质量事故负责任,在工程管理中做好预防性的质量控制。(3)严格进行图纸会审,了解设计意图,掌握技术操作质量标准,制定关键部位施工作业指导书,保证工程产品质量。(4)工程完工后,认真抓好工程收尾工作,配合组织竣工验收检查,做好移交竣工资料的汇集整理工作。(5)参加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检查和质量分析会,纠正违章施工,处理质量事故,及时解决施工过程中对质量有影响的技术问题。四.质量安全部(1)负责项目的质量检查监督管理贯彻执行国家和上级部门颁发的规范、规程和各项质量标准。(2)按设计规范要求,组织检查工程质量;参加隐蔽工程检查签证和质量等级的验证。(3)协助领导定期做好质量检查工作的总结,调查处理质量事故。(4)严把质量关,制止使用不合格材料。(5)在工程质量上有一票否决权。(6)是工程质量的终检机构,合格后报监理检查验收。(7)负责质检资料的收集、审核、整理、归档,以备查阅。五.专职质检员的的质量职责(1)对工程质量认真检查,严格把关,对工程质量负监督检查的责任。(2)协助基层班组,搞好质量自检、互检、工序交接检验,经常分析质量状况,掌握质量动态。(3)搞好隐蔽工程的检查验收签证工作,随时抽查原材料的质量情况,抽查混凝土、砂浆配比,对不按规范要求施工的有权责令其停产返工。(4)验证工程质量时,要在自检的基础上进行,无自检的不予验评,在验评中要严格掌握标准,对评定的分部分项质量等级负责。(5)在检查中,要敢于坚持原则,正确反映质量情况,对隐瞒工程质量事故的,有权越级反映情况。(6)参加质量会议和质量检查,参加质量事故的分析处理,协助领导开展全面质量管理和指导QC小组活动。(7)确实当好“三员”即质量检查员,为用户服务、质量第一的宣传员,技术操作的辅导员。(8)做好工程任务单的验收签证工作,如实签定评定意见,对不合格的分部分项工程不予签证验收、结算。管理制度1、技术标准管理制度 1.1、要配备齐全项目施工所需的各种规范、标准、规程、规定,以供施工中严格执行。 1.2、建立项目的技术标准体系,编制技术标准目录,本项工作由项目技术负责人完成。 1.3、标准管理工作由项目总工程师主持,项目技术负责人具体负责。 1.4、项目所需的各类规范、标准,根据项目编制的技术标准目录配齐,保证满足项目施工需要。 1.5、配给技术部、工程部、质量部和安全部等有关部门使用的技术标准、规范、规定、规程,须由项目资料员登记发放。1.6、当某标准作废时,技术部应及时通知项目其他管理部门,项目其他管理部门应及时通知管理实施人员,防止作废标准继续使用。2、图纸自审制度 2.1、图纸自审由项目总工程师负责组织。 2.2、接到图纸后,项目总工应及时安排和组织技术部有关人员及其他有经验的项目管理人员进行自审,并提交各专业自审记录。 2.3、及时召集有关人员,组织内部会审,针对各专业自审发现的问题及建议进行讨论,弄清设计意图、项目特点和要求。 2.4、图纸自审的主要内容2.4.1、各专业施工图的张数、编号、与图纸目录是否相符。 2.4.2、施工图纸、施工图说明、设计总说明是否齐全,规定是否明确,三者有无矛盾。 2.4.3、平面图所标注坐标、绝对标高与总图是否相符。 2.4.4、图面上的尺寸、标高、预留孔及预埋件的位置以及构件平、立面配筋与剖面有无错误。 2.4.5、建筑施工图与结构施工图,结构施工图与设备基础、水、电、暖、卫、通等专业施工图的轴线、位置(坐标)、标高及交叉点是否矛盾。平面图、大样图之间有无矛盾。 2.4.6、图纸上构配件的编号、规格型号及数量与构配件一览表是否相符。 2.4.7、图纸经自审后,应将发现的问题以及有关建议,做好记录,待图纸会审时提交讨论解决。 2.4.8、检查设计图纸是否符合已经确定的初步设计方案,是否满足规划建设的要求,是否满足产品的定位要求。2.5、对设计采用的新技术、新结构、新材料、新工艺和新设备的可能性和应采用的必要措施进行商讨。设计中的新技术、新结构限于施工条件和施工机械设备能力以及安全施工等因素,要求设计单位予以改变部分设计的,审查时必须提出,共同研讨,求得圆满的解决方案。 2.6、图纸经自审后,应将发现的问题以及有关建议,做好记录,待图纸会审时提交并讨论解决。3、图纸会审制度 3.1、图纸会审目的 了解设计意图,明确质量要求,将图纸上存在的问题和错误、专业之间存在的矛盾等,尽最大可能在项目开工之前进行解决。3.2、会审参加人员 项目经理、项目总工、专业技术员、质检员及其他相关人员;对于重大工程或者工程复杂程度较高的项目应由公司总工组织相关人员参加会审。3.3、会审时间 一般在项目开工前进行,特殊情况也可边开工边组织会审(如图纸不能及时提供)。 3.4、会审记录内容: 3.4.1、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对设计图纸提出的矛盾、问题,由设计单位予以答复、修改的地方(要注明图别、图号,必要时附图说明)。3.4.2、施工单位为便于施工、施工安全或材料等问题,要求设计单位修改部分设计的会审结果与解决方法(要注明图别、图号,必时附图说明)。3.4.3、会审中尚未得到解决或需要进一步商讨的问题。 3.4.4、列出参加会审的单位(要全称)及其人员名字(禁止用职称代替),会议记录盖章后生效。 3.5、会审记录发送单位 :建设单位(业主)、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公司技术管理部门、项目部。4、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的编制与管理 4.1、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的作用 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是项目指导施工的文件,是项目编制月、周作业计划的基础,是分部分项工程施工作业设计的依据。4.2、编制原则 4.2.1、严格遵守国家现行和合同规定的项目竣工及交付使用期限。4.2.2、按照国家现行有关技术政策、技术标准、施工及验收规范、项目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及操作规程,采用施工技术的先进性、针对性、适用性和经济合理性相结合,体现技术先进、组织严密、管理科学和经济合理,同时内容简要、层次分明、结构严谨、图文并茂和醒目易懂。4.2.3、合理安排施工顺序,做好技术、物资资源、劳动力、施工机械设备和施工现场的施工准备工作。4.2.4、必须采用网络计划技术、计划协调技术和系统分析方法安排施工进度。积极开发计算机的推广和应用。合理安排季节性施工的项目工程,保证施工活动的连续性和均衡性。4.2.5、结合现场及项目部实际情况,开展方案对比,选择拟定合理的施工方案,确定施工顺序、施工流向、施工方法,劳动组织,技术组织措施等。4.2.6、尽量减少临时设施,采用动态管理等方法,合理储存物资,减少物资运输量,科学布置施工平面图,减少施工用地,做到安全文明施工。4.2.7、执行计量管理手册和程序文件,加强计量器具、数据管理,使用法定的计量符号、单位。4.3、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的部门和责任 4.3.1、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由项目总工主持,组织项目技术部、专业技术人员(必要时公司的技术管理部门)参加编制,生产、设备、材料、预算等部门需要提供有关资料。 4.3.2、由项目总工自行确定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目录,对参加编制人员进行分工,规定完成时间。 4.3.3、各编制人员完成各自的编写任务后,由交项目技术负责人汇总初稿,组织编制人员、其他专业技术人员及有关人员对初稿进行讨论,提出修改建议和需要增加的内容等。 4.3.4、项目技术负责人对初稿进行修改后定稿。 4.4、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的编制和报批 4.4.1、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的编制应以公司规定的格式、顺序、内容及要求来组织编写。 4.4.2、一般项目的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由项目总工程师审批,并报监理单位批准。 4.4.3、大型或特殊项目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应由总包项目总工程师进行审核,报公司总工审批,并报监理单位批准。 4.4.4、特大或群体项目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由公司技术管理部组织专家进行论证,且形成专家论证合格文件,然后由公司总工批准执行。4.5、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的修改变更 由于施工条件发生变化,施工方案、施工方法有重大变更,实施单位要及时对施工组织设计(方案)进行修改、补充,并经原审批单位批准后执行。 4.6、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的交底 4.6.1、经过审批后的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在开工前要进行交底。由项目经理主持,项目总工向项目全体管理员进行施工组织设计(方案)交底,介绍项目特点、施工部署、任务划分、施工方法、施工进度、各项管理措施、平面布置等。 4.6.2、交底手续应表明时间、地点、交底人签字,保存记录并归档。 5、技术交底制度 5.1、在项目正式施工前,通过技术交底使参与施工的项目管理人员和劳务分包熟悉和了解所承担项目任务的特点、技术要求、施工工艺、项目难点及施工操作要点以及项目安全文明和质量标准,做到心中有数。 5.2、项目技术交底分三级:项目总工向项目技术人员及其他管理人员进行施工组织设计交底(必要时扩大到班组长)并做好记录;施工员等项目管理人员向施工班组进行分部分项工程交底;班组长向工人交底。5.3、技术交底范围划分 5.3.1、施工组织设计经批准后,由项目总工主持向项目全体管理人员进行施工组织设计交底,交底参加人员也可扩大到班(组)长,视具体情况确定。 5.3.2、施工员对班(组)技术交底,是各级技术交底的关键,必须向班(组)长(必要时全体人员)和有关人员反复细致地进行。 5.3.3、班(组)长向工人技术交底;班(组)长应结合承担的具体任务向班(组)成员交待清楚施工任务、关键部位、质量要求、操作要点、分工及配合、安全等事项。 5.4、技术交底的要求 5.4.1、除领会设计意图外,必须满足设计图纸和变更的要求,执行和满足施工规范、规程、工艺标准、安全文明评定标准、质量评定标准和建设单位的合理要求。 5.4.2、整个施工过程包括各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均须作技术交底,对一些特殊的关键部位、技术难度大的隐蔽工程,更应认真进行技术交底。 5.4.3、对易发生质量事故和工伤事故的工种和工程部位,在技术交底时,应着重强调各种事故的预防措施。 5.4.4、技术交底必须以书面形式,交底内容字迹要清楚、完整,要有交底人、接受人签字。 5.4.5、技术交底必须在项目施工前进行,作为整个项目和分部分项工程施工前准备工作的一部分。 5.5、技术交底的内容 5.5.1、项目技术交底的主要内容:5.5.1.1、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5.5.1.2、重点单位工程和特殊分部分项工程的设计图纸;5.5.1.3、根据项目特点和关键部位,指出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5.5.1.4、保证施工质量必须采取的技术措施;5.5.1.5、重点分部分项工程在交叉作业时如何协作配合,双方在技术上措施上如何协调一致; 5.5.1.6、本项目初次采用的新结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及新的操作方法和特殊材料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5.5.1.7、土建与设备安装工艺的衔接,施工中如何穿插与配合;5.5.1.8、交待图纸审查中所提出的有关问题及解决方法;5.5.1.9、设计变更和技术核定中的关键问题;5.5.1.10、冬、雨季、高温天气等特殊条件下施工采取哪些技术措施;5.5.1.11、技术组织措施计划中技术性较强和经济效果较显著的重要项目。 5.5.2、劳务分包技术交底的主要内容 5.5.2.1、施工图纸。 5.5.2.2、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 5.5.2.3、重要的分部分项工程的具体部位,标高和尺寸,预埋件、预留孔洞的位置及规格。 5.5.2.4、土建与水、暖、电、设备安装之间,各工种之间,队与队之间在施工中交叉作业的部位和施工方法。 5.5.2.5、流水施工、水平和立体交叉作业施工段划分。 5.5.2.6、重要部位,冬季、雨季、高温天气等特殊条件下施工的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5.5.2.7、保证安全、质量的措施。 5.5.2.8、单位工程测量定位,建筑物主要轴线、尺寸和标高。 5.5.2.9、现浇混凝土构件支拆模方法、拆模时间等。 5.5.2.10、现浇构件配筋规格、品种、数量和制作、绑扎、安装等要求。 5.5.2.11、管线平面位置、规格、品种、数量及走向、坡度、埋设标高等。 5.5.2.12、单位工程平面布置图。 5.5.2.13、混凝土、砂浆、防水、绝缘、防腐材料等配合比及试件、试块的取样、养护方法等。 5.5.2.14、钢结构吊装、焊接工序和工艺。 5.6、技术交底记录的归档,实行谁负责交底,谁就负责填写交底记录并负责将记录移交给项目资料员存档。 6、工程测量管理制度 6.1、测量成果的交接首先我们测量成果包括测量原始记录资料,各种内业成果,测量技术交底,测量桩橛,点之记录和各种精度分析、评定资料等。要做好交接工作。6.1.1、设计单位测量成果交接及交接方式施工单位收到设计文件后,必须于开工前办理测绘资料移交手续,并会同设计单位到现场点交测量桩橛,办理相应的手续。各级应立即组织各测量队,进行全线复测,复测过程中,完成测量桩橛的点交和补齐工作。复测完成后,即向下一级进行测量资料交接手续。6.1.2、内部控制测量成果的交接及交接方式由组建者完成的控制测量,向下一级参与测量的单位办理控制测量资料移交手续。交方应备存一份内部控制测量成果资料。接方应核实资料内容和现场桩橛的实际情况。6.1.3、竣工测量成果移交工程竣工验收时,先完成各种竣工测量桩橛、标志桩、测量标志和永久水准基点的点验工作,并复核控制测量桩位有无移动。参与办理工程控制桩位的验交手续。工程竣工资料移交,先办理竣工测量资料的移交,再办理工程竣工资料移交手续。 6.1.4、交接范围 线状建筑物(如公路、铁路)定测转向角处的交点桩、副交点桩,直线上的转点桩。各种平面、高程控制测量资料和所有控制及精度评定、可靠性分析资料。 面状建筑物(如机场、大型工业厂房)的建筑基线、矩形方格网,导线网,三角网,方格高程网的控制测量资料和所有的控制测量桩橛及精度评定、可靠性分析资料。 大范围工程(如水库,水电站)的各种平面、高程控制测量资料和所有控制桩及精度评定、可靠性分析资料。分期施工控制测量资料,控制网点规划、用途资料。 永久水准基点,国家各等级三角点、水准点。 各种重要测量桩橛的点之记。 6.1.5、交接要求 桩橛交接,按成果资料和交接桩表在现场逐点点交。点交时,必须置镜核实无误且点之记、桩橛标志均正确无误后方可接受。对于重要桩橛,如发现桩橛松动或被破坏、丢失,应由交方负责补齐。每交接一个桩应把桩位情况做好详细记录,交接的桩橛应向管区外延伸至少两个重要桩橛。 控制测量成果中要有精度评定和可靠性分析资料及最终控制效果的精度估算资料。最终控制效果的估计精度应优于设计要求。 交接手续要齐全,签署完善,各种数据要反复核准,记录字迹清晰,文字简练。 桩橛标志明显,符合规定,刻画工整,标准统一。自行制定的标准和标志式样,交接时必须有必要的说明资料。 测量资料必须有测量负责人签字并加盖单位公章方视有效。 交接完成后办理交接纪要,加盖双方单位公章,各执一份。6.1.6成果保存 工程竣工后,按要求备齐有关资料,必要时于接管单位协商具体内容,测量成果资料附竣工资料一并交验接管单位。6.2、复核制度6.2.1、桩橛复测工程项目部接到定测资料后应对资料进行复核、计算,并立即对桩橛进行同等精度复测。复测时应采用两种不同的方法或两人换手测量的方法进行。 复测时要特别注意长隧道、特大桥和桥隧相连地段的测量以及各分段工程结合部的贯通测量。复测时如果发现个别桩橛位置不对或精度不够时,应及时请设计院处理。 控制测量桩橛,只复核各资用桩橛的相对位置是否正确。松动的桩橛不能作为资用桩橛。 复测工作完成后,及时固桩和护桩。 未经桩橛复测的工程不得施工。 经过复测,没有发现问题,或发现的问题已被妥善处理后,方能同设计单位办理测绘资料交接手续。6.2.2、测量资料复核由外单位完成的控制测量,成果使用前,应由委托单位提前向自己上一级单位的施工技术部门报告,并由上一级单位的主管工程师组织有关人员进行复核,确定无误后方可采用。 局内各级测量机构负责完成的控制测量,其成果在使用前,应进行检查和复核。检查的主要内容有:外业记录和内业资料是否规范,测量方法是否合理,记录是否真实可靠,记注是否清楚明显,计算是否正确,签署是否完善,图表是否齐全。凡不符合要求的资料,必须返工重做。复核的主要内容有:复核测站平差方法是否合理,成果是否正确,有无笔误;对最终实用平差成果进行换算、验算和反算,确保最终成果准确可靠。 控制测量资料复核完成后,应及时形成控制测量复核评价记录表。 6.2.3、独立建筑物,续建关键阶段部位原始位置控制复核 线路测量引伸、路基填筑开始、隧道掘进引伸和衬砌时的曲线(含缓和曲线)起始点;桥梁墩台、涵洞、房屋等独立建筑物原始位置控制点线;基底、基顶、墩台顶、建筑物竖向特殊变化部位的高程等,一定要采用换手复核(换人或更换方法),确认无误,办理签认手续,作好施工记录后,方能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6.2.4、施工过程测量的检查复核 对建筑物的放样测量,测设前要对所用的控制桩橛进行认真核实,不能用错控制桩橛。放样数据必须由两人用不同的方法求得,结果一致后,还应交换算法进行反算,并进行自查和互查(换手复核),保证放样数据准确无误。放样数据与检算资料一起,根据工程项目分类,按测量资料由专人统一保管。 对正在施工的工程,尤其是容易发生错误的环节要进行抽查(或实行监控),抽查的部位、时间、采用的方法等,要在测量日志上做详细记录。6.2.5、对已完工程的检查 在验工计价前,测量主管工程师应及时组织对已完工程的位置、尺寸、标高、限界等控制项目进行实地检查,并对工程数量予以核定。核定结果报项目技术负责人。 7、技术复核制度 7.1、在施工过程中,对重要的和影响面大的技术工作,必须在分部分项工程正式施工前进行复核,以免发生重大差错,影响工程质量和使用。当复核发现差错及时纠正后方可施工。 7.2、技术复核主要内容 7.2.1、结构的位置和高程。7.2.2、中心线的位置、基础各部尺寸。 7.2.3、素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工程:模板的位置、标高及各分部尺寸、预埋件、预留孔的位置、标高、型号和牢固程度;现浇混凝土的配合比、组成材料的质量状况、钢筋搭接长度;预埋构件安装位置及标高、接头情况、构件强度等。 7.3、技术复核记录由项目部技术负责人组织,质检员、施工员、资料员、班组长等参加,由项目总工签字确认,并做好记录。7.4、技术复核 (工程预检)记录应随施工部位及时办理,并交资料员存档,以便追溯,严禁后补,凡验收不符合要求的必须改正后重新办理复查验收,否则不允许进入下道工序。7.5、常见的施工测量复核(工程预检)7.5.1、测量放样前认真查阅图纸,准确计算,精心放样,确保测量结果准确无误。7.5.2、做好平面控制网、高程控制网的布置测量,尤其是基础的施工定位和高层建筑的高程控制。7.6、需要技术复核的工序7.6.1、工序完成后难以通过后续工作验证其质量的工序;7.6.2、产生不合格后难以整改的工序;7.6.3、产生不合格后将对工程造成较大危害的工序。7.7、技术复核记录由项目技术负责人负责交项目资料员,资料员收到后应进行造册登记后归档。8、单位工程施工记录制度 8.1、单位工程施工记录是在建项目整个施工阶段,有关施工技术方面的记录;在项目竣工若干年后,其耐久性、可靠性、安全性发生问题而影响其功能时,是查找原因,制定维修、加固方案的依据之一。 8.2、单位工程施工记录,由项目各专业工程师(施工员)负责逐日记载,直至项目竣工,人员调动时,应办理交接手续,以保证其完整性。 8.3、单位工程施工记录的主要内容 8.3.1、项目的开、竣工日期以及主要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起止日期,技术资料供应情况。 8.3.2、因设计与实际情况不符,由设计(或建设)单位在现场解决的设计问题及施工图修改的记录。 8.3.3、重要项目的特殊质量要求和施工方法。 8.3.4、在紧急情况下采取的特殊措施的施工方法。 8.3.5、质量、安全、机械事故的情况,发生原因及处理方法的记录。 8.3.6、有关领导或部门对项目所作的生产、技术方面的决定或建议。 8.3.7、气候、气温、地质以及其它特殊情况(如停电、停水、停工待料)的记录等。 8.4、施工记录的记载方法 项目技术负责人在各分部分项工程施工完成后,将专业工程师逐日记录的施工、技术处理等情况加以整理,择其关键记述,填写在单位工程施工记录表上,并经项目总工审核是否确实,并签名后纳入施工技术资料存档。 9、隐蔽工程验收制度 9.1、凡隐蔽工程都必须组织隐蔽验收。一般分部(项)隐蔽工程由项目总工组织验收,邀请监理单位和建设单位派人参加;重要的请设计单位或勘探等相关负责人参加。 9.2、隐蔽工程检查记录是项目档案的重要内容之一,隐蔽工程经三方(施工单位、监理、建设单位)共同验收后,应及时填写隐蔽工程检查记录。隐蔽检查记录由施工员填写,项目经理、监理专监、监理总监会签。 9.3、隐蔽工程检查记录表的填写内容 9.3.1、单位工程名称,隐蔽工程名称、部位,标高、尺寸和项目量。 9.3.2、材料产地、品种、规格、质量、含水率、容重、比重等。 9.3.3、合格证及试验报告编号。 9.3.4、地基土类别及鉴定结论。 9.3.5、混凝土、砂浆等试块(件)强度、报告单编号,外加剂的名称及掺量。 9.4、隐蔽工程检查记录,文字要简练、扼要,能说明问题,必要时需附图;业主、监理、施工单位各留存一份。10、计量器具管理制度 10.1、项目部根据集团公司计量管理办法、项目特点和生产需要,在施工组织设计中确定方案,并提出计量器具的配置计划。10.2、所属单位负责计量器具配置计划的审批、采购、验收、建帐、调拨等管理,对流转中的计量器具进行校准、检定、修理、封存、启封、报废、标识等工作。10.3、项目部建立计量器具台帐,对本项目部使用的计量器具进行日常维护保养、修理、检定、校准、调整、标识等管理,监督使用和保管好计量器具。11、试验工作管理制度 11.1、项目自建工地试验室时,试验室主任在项目总工的领导下负责日常管理工作,并建立试验室操作工作制度。项目总工须对试验室管理、操作的规范性进行定期或不定期检查和监督。 11.2、工程开工前由项目总工负责联系监理单位或建设单位确定有资质的受委托试验单位,所有委托试验由试验员填制试验委托单。11.3、试验员按规范要求负责所取样品的代表性,取样时需按有关要求认真取样,需见证取样时由试验员负责通知见证人。11.4、自建工地试验室满足以下要求:11.4.1、对需留置样品的试验样品,试验前(如水泥)或试验后(如不合格样品),试验员应按有关规定进行留置,以便有争议时,进行仲裁所需。试验员应及时填制仪器使用维护记录,对试验后的垃圾及时清理,以保持室内清洁和卫生。11.4.2、试验、检测人员应按有关标准、规程的要求对样品进行试验和检测。所有试验须至少有二人进行操作或一人操作另一人监督,并由试验员及时填制试验记录。11.4.3、收样人及时登记、清点试样数量,检查取样规格及龄期是否符合试验要求,委托试验单是否填写齐全;委托单填制的内容是否与实际样品相符,若不符,收样人有权拒绝收样。11.4.4、试样接收后应对所收取的样品负责,及时登记编号,标上明显标记,并根据其特性或标准规范中的有关要求对试样进行认真的保管,严禁乱堆乱放,严防试样损坏或丢失或对环境造成污染。11.4.5、检测过程中试验员必须认真做好原始记录,原始记录应完整无缺,不得涂改。确需改动的,须在改动处划二道横线,写上正确内容后,签上记录者姓名。试验员应采用误差分析知识正确处理检测数据,不得擅自取舍数据。根据测得的数据按有关公式计算,结果必须有复核人复核。11.4.6、委托单位对样品的检验结果要求复验时,试验室主任应仔细复核检验程序及核算数据,若复核后的检验程序及计算数据均无差错,可不予以复验,因为检验只对送来的样品负责。11.4.7、检验工作完成后,由试验员填写检验报告,要求报告填写完整,下注正确的检验结论,最后由试验员、复核人签名,试验室主任签发。11.5.试验方面技术书籍、标准、规范均由试验员盖章、登记、建立索引目录,同时注意新标准、规范的动态,保持及时更新。试验资料一般存放期三年,保存超期的资料若须销毁,经项目总工批准后,按公司管理体系文件有关要求进行销毁。11.6、不合格试验项目管理制度:11.6.1、试验检测人员发现不合格项时应认真做好记录,保管好不合格样品并及时向试验室主任反映汇报情况。11.6.2、对出现重大不合格项由试验员及时向项目总工、质检员汇报,同时应认真做好记录。11.6.3、不合格样品由试验员保管至不合格项处理完毕后才能弃置。11.6.4、所有不合格试验资料由资料员应按项目分类单独建档进行管理。由专人负责由责任人和各专业负责人共同进行,培训应结合生产需要,做到有计划、有组织、有考核、有记录、资料完整。12、定期检查考核制度 12.1总则 12.1.1为规范施工现场,激励和调动项目部全体员工进行规范化施工,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特制订本制度。 12.2实施规定 12.2.1项目部应建立施工技术网络,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 12.2.2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