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苏教版五年级第二单元--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共9页).doc
-
资源ID:5281965
资源大小:33.50KB
全文页数:10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新苏教版五年级第二单元--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共9页).doc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 第二单元 折线统计图一、教学内容:折线统计图知识,是学生已经了解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单式折线统计图以及复式折线统计图,在小学里学习一些统计知识,主要是使学生对统计的意义和思想方面有个初步了解,教材加强了看懂和分析统计图的训练,并在统计图的后面都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根据图形回答几个相应的问题,这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用统计的思想分析思考问题的习惯。在绘制统计图方面,本教材降低了一定的要求吗,为学生提供了帮助,帮学生初步掌握绘制统计图的方法,并注意多安排半独立完成的习题。二、教材分析:本单元在认识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教学折线统计图。教学目标是学生初步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其特点;能够看懂折线图中的数据内容,并利用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能够在提供的方格纸上画折线表示数据及其变化趋势。全单元编排两道例题:例1用单式折线统计图表示一组数据,例2用复式折线统计图同时表示两组数据;此外,教材还配合例题的教学安排了练习四进行巩固练习,在深化认识的同时鼓励学生开展实际调查和实践活动,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和方法应用到解决问题的活动之中。三、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会用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并已积累较多的统计活动经验。我们在此基础上,可通过让学生有效参与和交流、探索,进一步掌握描述数据的方法,增强处理和分析数据的能力,感受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四、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认识折线统计图,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关系。2、使学生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会看折线统计图,会画折线统计图,并能根据数据进行合理分析,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3、能从统计图中发现数学问题、解决问题,并能体会统计知识在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五、教学重点:1、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掌握绘制折线统计图的一般步骤。2、能根据折线统计图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六、教学难点:1、能根据折线统计图中的数据进行分析,并作出预测。2、绘制统计图的方法。 3、确定一个单位长度表示的数量,正确的描点。 4、图例的设置。七、教学准备: 课件、例图、小黑板。八、课时安排:3课时 其中:单式折线统计图 1课时 复式折线统计图 1课时蒜叶的生长 1课时主备人: 张倩 授课人: 全册 第 16 课时 课 题: 单式折线统计图 第 1 课时 单元第 1 课时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简单的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结构,体会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会在提供的表格中制作简单的折线统计图。2、让学生体会统计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及作用,能根据折线统计图进行简单的分析或预测,体会统计是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发展统计观念。3、使学生乐于参与统计活动,在活动中培养与他人合作的态度。教学重点:掌握用简单的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的方法。教学难点:根据标尺确定表示数据的点。教学准备:课件、学生收集有关数据。教学程序:首备设计二次备课记录一、初步认识折线统计图。1、出示例题图。师:张小楠把自己6-12岁每年生日测得的身高数据制成了统计表。2、分析统计表。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张统计表你能从这张统计表中了解到哪些信息? 师:同学们,从这张统计表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从6岁、7岁、8岁、9岁 不同时间段的身高情况。3、出示折线统计图:为了方便分析,表中的情况还可以用这样的统计图来表示。同学们知道是什么统计图吗?板书课题:折线统计图二、探究认识折线统计图。1、整体感知:同学们观察一下折线统计图是由几部分组成的?(点、线、标题、日期、单位、横轴、纵轴)回答的非常好,这张折线统计图的标题是什么?横轴:一般标明时间。纵轴:标明数据,这里主要表示身高,要注意单位。这里是一条折线,由点和线构成,这些一起组成了折线统计图。观察统计图,问:你能从中得到哪些信息?师:看图讨论(出示书上的三个问题)师:特别是第2、3个问题,师追问: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刚才同学们所回答的这些信息都是通过观察点和线得到的。同学们思考一下在折线统计图中点表示什么?(数量的多少)线上升或下降表示什么?(数量增加或减少)同学们能不能说一说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特点?(折线统计图不但能表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清楚地表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2、完成“练一练”。师:除了刚才我们讨论的这些情况外,还有很多数据比较适合用折线统计图来统计分析。比如同学的身高情况整理课前学生收集的自己身高情况,尝试制成折线统计图,看看我们的身高增长趋势。引导说明:(1)每个人的身高都在增长,增长的情况各不相同,但大致的增长趋势是相同的。(2)这份统计图和其他的统计图有明显区别,底部从0到100这一段用了折线和虚线。让学生说说为什么要这样表示。比较折线统计图和统计表,你有什么想法?学生独立将自己的身高数据制成折线统计图,并在小组内交流,说说自己的身高增长情况,再和小组内的同学进行比较,说说能从图上发现什么。学生说:折线统计图不但和统计表一样可以反映数据的多少,并且比较易于反映几年中自己身高的变化情况。3、联系生活举例。问:你有没有在其他地方见过类似这样的图?出示图片:病人的心电图、股票分析图,让学生观察,说说看到了什么?师小结:折线统计图不但能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清楚地表示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3、 巩固练习:练习四第1、4题。5、 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用折线统计图描述数据有什么优点?制作折线统计图时要特别注意什么?6、 作业:练习四第3题。板书设计单式折线统计图横轴 纵轴 描点 连线 标注数据 填写日期教学反思主备人: 张倩 授课人: 全册第 17 课时 课 题: 复式折线统计图 第 1 课时 单元第 2 课时 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用复式折线统计图描述数据的过程,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能看懂复式折线统计图所表示的信息,能根据要求完成复式折线统计图。2、使学生能根据复式折线统计图中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比较和判断、推理,进一步增强统计观念,提高统计能力。教学重点:让学生形成初步的统计意识,能运用复式折线统计图解决问题。教学难点:会分析统计图中的信息。教具准备:PPT教学程序:首备设计二次备课记录1、 导入新课:揭题: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折线统计图。(板书:折线统计图)2、 学习新知:1、出示例2统计表,你能知道些什么信息? 2、完成复式折线统计图。3、指出:从复式折线统计图中,不仅能看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而且便于对两组相关数据进行比较。 学生回答:学生根据统计表回答了解到的信息。学生独立完成,将折线统计图补充完整。学生根据折线统计图进一步讨论讨论问题。从图中你还能获得哪些信息?你有什么发现?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一练”。 学生分别看图,并根据问题在小组里交流。 2、完成练习四的第2、5题,并根据统计图回答问题。 3、完成练习四的第6题。让学生互相评价、交流,找出优点、指出不足后,进一步修改完善所画的统计图。 引导学生看图回答问题,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四、全课总结:这节课你学会了哪些知识和本领?有哪些收获? 五、作业:1、自主阅读第27页“你知道吗?”再交流说说理由。 2、收集从今天起一星期的本地最高气温或最低气温情况,并制成折线统计图,预测本地近阶段的气温变化情况。板书设计 复式折线统计图便于对两组相关数据进行比较教学反思 主备人: 张倩 授课人: 全册 第 18 课时 课 题: 蒜叶的生长 第 1 课时 单元第 3 课时 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提高识图和用图的能力,感受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2、使学生在绘制复式折线统计图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统计观念。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进一步感受统计方法对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价值,增强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 教学重点:会利用统计图里的信息进行分析比较和判断。教学难点:会利用统计图里的信息进行分析比较和判断。教学准备:PPT 、记录表。教学程序:首备设计二次备课记录一、谈话揭题: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复式折线统计图,谁来说说复式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特点?指名回答。这节课我们来学习蒜叶的生长。(板书课题)二、联系生活应用统计知识 1、出示28页例题图,提出问题: 做菜时常用蒜叶来调味,你注意过蒜叶的生长过程吗?2、观察记录:学生交流在家记录的生长情况,完成统计图。 3、提出问题: (1)种在水中的蒜瓣第几天开始长出根须?(2)其他小组的蒜瓣第几天开始长出根须?4、记录蒜叶的生长。 学生从第6天开始记录数据,根据记录的数据,填写统计表。提出问题,思考: (1)在阳光下和房间里,蒜叶的生长变化情况有什么相同点? (2)比较图中每组数据的差,说说差的变化有什么特点? (3)从实验数据中,你还能获得哪些信息? 在小组里说说根须的生长变化情况。 学生观察统计图:了解各小组第3天和第6天的根须长度,分别计算出平均数。四、全课总结 引导学生评价自己的学习情况,小结所学的知识。板书设计 蒜叶的生长教学反思专心-专注-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