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历史发展优秀课件.ppt
教育的历史发展第1页,本讲稿共19页一、教育的起源一、教育的起源教育起源关系到教育的定义、教育的目的和功能、教育与社会和人的发展的关系等一系列问题。但是,在教育学术界,关于该问题的实质却并没有讨论清楚。个人以为,探究教育起源问题的关键是要回答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活动形式是从哪种类似的社会活动形式中产生的。第2页,本讲稿共19页(一)教育的神话起源说(一)教育的神话起源说这是人类关于教育起源的最古老的观点,所有的宗教都持这种观点。这种观点认为,教育与其它万事万物一样,都是由人格化的神(上帝或天)所创造的,教育的目的就是体现神或天的意志,使人皈依于神或顺从于天。这种观点是根本错误的,是非科学的。第3页,本讲稿共19页(二二)教育的生物起源说教育的生物起源说1.代表人物法国社会学家、哲学家勒图尔诺(C.Letourneau,1831-1902)、英国教育学家沛西.能(T.P.Nunn,1870-1944)第4页,本讲稿共19页2.观点观点(1)教育活动不仅存在于人类社会之中,而且存在于)教育活动不仅存在于人类社会之中,而且存在于人类社会之外,甚至存在于动物界。人类社会之外,甚至存在于动物界。(2)人类社会教育的产生是一个生物学的过程,)人类社会教育的产生是一个生物学的过程,人类社会的教育是对动物界教育的继承、改善和发人类社会的教育是对动物界教育的继承、改善和发展。展。(3)教育的产生完全来自动物的本能,是种族发)教育的产生完全来自动物的本能,是种族发展的本能需要。教育生物起源学说是教育学史上第展的本能需要。教育生物起源学说是教育学史上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也是较早地一个正式提出的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也是较早地把教育起源问题作为一个学术问题提出来的。他们把教育起源问题作为一个学术问题提出来的。他们的解释是以达尔文生物进化论为指导的。它标志着的解释是以达尔文生物进化论为指导的。它标志着在教育起源问题上开始从神话解释转向科学解释。在教育起源问题上开始从神话解释转向科学解释。其根本错误在于没有把握人类教育的目的性和社会其根本错误在于没有把握人类教育的目的性和社会性,从而没能区分出人类教育行为与动物类教育行性,从而没能区分出人类教育行为与动物类教育行为之间的差别。为之间的差别。第5页,本讲稿共19页其根本错误在于没有把握人类教育的目的性和社会性,从而没有区分出人类教育行为与动物类养育行为之间的质的差别,仅从外在行为的角度而没有从内在目的的角度来论述教育的起源问题,从而把教育的起源问题生物学化。第6页,本讲稿共19页(三)教育的心理起源说(三)教育的心理起源说教育的心理起源说在学术界被认为是对教育生物起源学说的批判。1.代表人物为著名的美国教育史家孟禄(P.Monroe,1869-1947)。第7页,本讲稿共19页2.主要观点主要观点原始教育形式和方法主要是日常生活中儿童对成原始教育形式和方法主要是日常生活中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的模仿。人的无意识的模仿。表面上来看,这种观点不同于生物起源说,但是仔细考虑,却也离生物起源学说不远。因为如果教育起源于原始社会中儿童对成人行为的“无意识的模仿”的话,那么这种“无意识的模仿”就肯定不是获得性的,而是遗传性的,是先天的而不是后天的,也就是说,是本能的,而不是文化的和社会的。只不过,这种本能是人类的类本能,而不是动物的类本能,这是孟禄比勒图尔诺和沛西.能进步的地方。第8页,本讲稿共19页(四)教育的劳动起源说(四)教育的劳动起源说也称教育的社会起源说,它是在直接批判生物起源说和心理起源说的基础上,在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指导下形成的。第9页,本讲稿共19页持这一观点的学者很多,主要集中在前苏联和我国,前苏联的教育史学家、教育学家以及我国的教育史学家和教育学家大都认可这一观点。“劳动起源说”的直接理论依据和方法论基础是恩格斯的著作: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过程中的作用。第10页,本讲稿共19页主要观点:主要观点:(1)人类教育起源于其劳动或劳动过程中所产生的)人类教育起源于其劳动或劳动过程中所产生的需要;需要;(2)以制造和利用工具为标志的人类的劳动不同于)以制造和利用工具为标志的人类的劳动不同于动物的本能活动,前者是社会性的,因而教育是人动物的本能活动,前者是社会性的,因而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社会活动;类特有的一种社会活动;(3)教育产生于劳动是以人类语言意识的发展为)教育产生于劳动是以人类语言意识的发展为条件的;条件的;(4)教育从产生之日起其职能就是传递劳动过)教育从产生之日起其职能就是传递劳动过程中形成与积淀的社会生产和生活经验;程中形成与积淀的社会生产和生活经验;(5)教育范畴是历史性与阶级性的统一,而不是)教育范畴是历史性与阶级性的统一,而不是如一些资产阶级教育学者所说的是永恒不变的范如一些资产阶级教育学者所说的是永恒不变的范畴。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形态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畴。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形态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改变了,教育形态也必须发生改变。系改变了,教育形态也必须发生改变。第11页,本讲稿共19页二、教育的历史发展过程二、教育的历史发展过程(一)农业社会的教育(一)农业社会的教育农业社会是人类进入的第一个文明社会。1.农业社会的特征:农业社会的特征:(1)生产工具:生产工具:由新旧石器金属工具(2)农业形成主导性或支柱性的产业;农业形成主导性或支柱性的产业;(3)出现私有制私有制(4)阶级压迫和阶级斗争阶级压迫和阶级斗争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5)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由无差别的平等人身依人身依附甚至是直接占有关系。附甚至是直接占有关系。(6)人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水平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人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水平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产生了一系列的文明古国。产生了一系列的文明古国。第12页,本讲稿共19页2.农业社会的教育的特征:农业社会的教育的特征:第一,古代学校的出现和发展第一,古代学校的出现和发展。古典学校为主,如文法学校,修辞学校学校的目的是培养古代统治阶级所需要的人才;对广大劳动人民进行宗教、道德或政治的教化;教学方法强调严格的纪律和严酷的体罚;教学组织形式以个别化教学为主,没有严格的班级及学年区分;师生关系反映了农业社会的阶级关系、等级关系;劳动人民基本上被排斥在古代学校教育体系之外。第13页,本讲稿共19页第二,教育阶级性的出现和强化不仅体现在教育权和受教育权上,而且还体现在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师选择与任用方面。劳动人民是如何教育的?第三,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孔子的学生樊迟问稼?p12第14页,本讲稿共19页(二)工业社会的教育(二)工业社会的教育工业社会以机器大工业的出现为主要标志。1.工业社会的特征:工业社会的特征:(1)生产工具:由手工的金属工具大机器(2)第二产业采掘、制造、加工成为主导产业(3)科学技术进步成为工业生产的基本动力;(4)市场不断的扩大和扩张;(5)社会统治和管理方式从农业社会的专制模式走向现代的民主模式;(6)社会关系从人身依附转变为物的依赖基础上的人的独立个性之间的交往;(7)法律与道德或宗教一起成为社会生活的基本行为准则。第15页,本讲稿共19页2.工业社会的教育的特征:工业社会的教育的特征:(1)现代学校的出现和发展。)现代学校的出现和发展。(2)教育与生产劳动从分离走向结合,教育的生产性日益)教育与生产劳动从分离走向结合,教育的生产性日益突出。突出。马克思认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促进人全面发展的唯马克思认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促进人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一方法。(3)教育的公共性日益突出。)教育的公共性日益突出。师生关系由不平等关系转为民主关系,由绝对的教师中师生关系由不平等关系转为民主关系,由绝对的教师中心走向教师指导和帮助下的学生自治。心走向教师指导和帮助下的学生自治。(4)教育的复杂性程度和理论自觉性都越来越高,)教育的复杂性程度和理论自觉性都越来越高,教育研究在推动教育改革中的作用越来越大。教育研究在推动教育改革中的作用越来越大。第16页,本讲稿共19页(三)信息社会的教育(三)信息社会的教育信息社会又可以称为“后工业社会”、“知识社会”等,是由一些社会学家、未来学家在20世纪60年代以后提出的一种新的社会范畴。1.信息社会的特征(1)生产工具:从大机器时代进入到智能时代(2)劳动力从第一产业、第二产业转向第三产业(3)高度智能化的高新技术产业已经成为信息社会的支柱产业。(4)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多的是一种建立在丰富个性基础上的民主和平等关系。第17页,本讲稿共19页2.信息社会教育的特征:(1)学校会出现下列变革:双重目的:满足人的职业预备的需要和满足人们人文关怀的需要。学校类型多样化,以满足不同的学习者的需要。信息技术发展迅猛,网络教学兴起,学校的教育教学时空也得到根本改变。学校市场化多种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取代传统的班级授课制,教学的核心任务实培养学习者良好的学习品质和习惯。学校改革的基本价值取向是教育的服务性、可选择性、公平性和公正性。第18页,本讲稿共19页(2)教育的功能将进一步得到全面理解。(3)教育的国际化与教育的本土化趋势都非常明显。(4)教育的终身化和全民化理念成为指导教育改革的基本理念。第19页,本讲稿共1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