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化学备考一轮复习微专题突破化学键测试题(一).docx
-
资源ID:5294825
资源大小:355.41KB
全文页数:2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4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高三化学备考一轮复习微专题突破化学键测试题(一).docx
高三化学备考一轮复习微专题突破 化学键测试题(一)-原卷一、单选题(共15题)1.中科院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科研员在国际上首次“拍”到氢键的“照片”,实现了氢键的空间成像,为“氢键的本质”这一化学界争论了80多年的问题提供了直观证据。下列有关氢键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由于氢键的存在,冰能浮在水面上B.由于氢键的存在,乙醇比甲醚更易溶于水C.由于氢键的存在,沸点:HF>HCl>HBr>HID.由于氢键的存在,影响了蛋白质分子独特的结构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加热使碘升华是因为吸收的热量克服了分子间作用力B.二氧化硅和干冰中所含的化学键类型相同C.,说明HO键的键能为D.冰醋酸溶于水的过程中既破坏了分子间作用力,又破坏了部分化学键3.下列各组分子中,都属于含极性键的非极性分子的是( )A.B.C.D.4.中国化学家研究出一种新型复合光催化剂,该催化剂能利用太阳光高效分解水,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中存在非极性共价键,是非极性分子B.反应中涉及极性键的断裂和非极性键的形成C.非极性分子中一定有非极性键,极性分子中一定有极性键D.由于存在分子间氢键而稳定性强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的熔、沸点依次升高B.都是含有极性键的非极性分子C.都是直线形分子D.在水中的溶解性:戊醇>乙二醇>乙醇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NO键的极性比CO键的极性小B.乳酸中存在一个手性碳原子C.和相对分子质量相同,因而沸点几乎相同D.有机羧酸随着烃基增长,羧基中羟基的极性减小,羧酸的酸性减弱7.“冰面为什么滑?”,这与冰层表面的结构有关(如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由于氢键的存在,水分子的稳定性强,高温下也很难分解B.第一层固态冰中,水分子间通过氢键形成空间网状结构C.第二层“准液体”中,水分子间形成氢键的机会比固态冰中少D.当高于一定温度时,“准液体”中的水分子与下层冰之间形成的氢键断裂,产生“流动性的水分子”,使冰面变滑8.下列现象不能用“相似相溶”规律解释的是( )A.氯气易溶于NaOH溶液B.用萃取碘水中的碘C.二氧化硫易溶于水D.苯与水混合静置后分层9.下列关于范德华力与氢键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任何物质中都存在范德华力,而氢键只存在于含有N、O、F的物质中B.范德华力比氢键的作用还要弱C.范德华力与氢键共同决定物质的物理性质D.范德华力与氢键的强弱都只与相对分子质量有关10.现有四种晶体,其构成粒子(均为单原子核粒子)排列方式如图所示,其化学式正确的是( )A.AB.BC.CD.D11.硼和镁可形成超导化合物。如图所示是该化合物的晶体结构单元:镁原子间形成正六棱柱,且棱柱的上、下面上还各有一个镁原子;6个硼原子位于棱柱的侧棱上,则该化合物的化学式可表示为( )A.B.C.D.12.某离子化合物的晶胞结构如图所示。阴离子位于此晶胞的体心,阳离子位于8个顶角,该离子化合物中,阴、阳离子个数之比是( )A.1:8B.1:4C.1:2D.1:113.晶体是一类非常重要的材料,在很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我国现已能够拉制出直径为300mm、重达81kg的大直径单晶硅,晶体硅大量用于电子产业。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形成晶体硅的速率越快越好B.晶体硅有固定的熔、沸点,研碎后就变成了非晶体C.可用X射线衍射实验来鉴别晶体硅和玻璃D.晶体硅的形成与晶体的自范性有关,而与各向异性无关14.下列有关晶体常识的叙述错误的是( )A.水晶属于晶体,有固定的熔点,而玻璃无固定的熔点,属于非晶体B.当单一波长的X射线通过晶体时可以看到明显的分立的斑点或者明锐的衍射峰C.晶体都具有自范性,自范性是晶体的本质属性D.晶体都具有规则的几何外形,而非晶体都不具有规则的几何外形15.我国实验室成功地在高压下将转化为具有类似结构的晶体,下列关于的共价晶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A.的共价晶体和分子晶体互为同素异形体B.在的共价晶体中,每个C原子周围结合4个O原子,每个O原子与2个碳原子结合C.的共价晶体和分子晶体具有相同的物理性质D.在一定条件下,的共价晶体转化为分子晶体是物理变化二、填空题(共3题)16.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存在着内在联系。根据已学知识,请你回答下列问题:(1)指出31号元素镓(Ga)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第_周期第_族。(2)X原子在第二能层上只有一个空轨道,则X的轨道表示式为_。(3)被誉为“21世纪的金属”的钛(Ti)元素原子的价层电子排布式为_。(4)写出原子序数最小的第B族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_。(5)日常生活中广泛应用的不锈钢,在其生产过程中添加了某种元素,该元素的价层电子排布式为,该元素的名称为_。17.现有七种元素,其中A、B、C为短周期主族元素,D、E为第四周期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请根据如表所示相关信息回答问题。元素相关信息A原子的核外电子数和电子层数相等,也是宇宙中最丰富的元素B原子核外p电子数比s电子数少1C原子的第一至第四电离能分别是;D是前四周期中电负性最小的元素E在周期表的第7列(1)已知为离子化合物,写出其电子式:_。(2)基态B原子中能量最高的电子,其电子云在空间中有_个方向,原子轨道呈_形。(3)某同学根据上述信息,推断基态C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图为,该同学所画的电子排布图违背了_。(4)检验D元素的方法是_,请用原子结构知识解释产生此现象的原因:_。(5)E位于_区_族,基态E原子的价层电子排布式为_。18.有五种短周期元素,它们的结构性质等信息如下表所示:元素结构、性质等信息A是短周期元素(稀有气体元素除外)中原子半径最大的元素,含该元素的某种合金是原子反应堆的导热剂B与A同周期,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呈两性C其气态氢化物极易溶于水,液态时常用作制冷剂D是海水中除氢、氧元素外含量最多的元素,其单质或化合物也是自来水生产过程中常用的杀菌消毒剂E元素原子的L电子层上有2对成对电子请根据表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A元素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_。(2)B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为_;简单离子半径:B_(填“>”或“<”)A。(3)C元素基态原子的轨道表示式为_,其原子核外有_个未成对电子,能量最高的电子排布在_轨道上,该轨道呈_形。(4)D元素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_,的结构示意图为_。(5)C、E元素的第一电离能的大小关系是_(用元素符号表示)。(6)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2022届高三化学备考一轮复习微专题突破 化学键测试题(一)-含答案一、单选题(共15题)1.中科院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科研员在国际上首次“拍”到氢键的“照片”,实现了氢键的空间成像,为“氢键的本质”这一化学界争论了80多年的问题提供了直观证据。下列有关氢键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由于氢键的存在,冰能浮在水面上B.由于氢键的存在,乙醇比甲醚更易溶于水C.由于氢键的存在,沸点:HF>HCl>HBr>HID.由于氢键的存在,影响了蛋白质分子独特的结构1.答案:C解析:冰中水分子排列有序,含有氢键数目较多,使体积膨胀,密度减小,因此冰能浮在水面上,是分子间存在氢键所致,故A正确;乙醇与水分子间可形成氢键,增加乙醇在水中的溶解度,所以由于氢键的存在,乙醇比甲醚更易溶于水,故B正确;卤素的氢化物中只有HF含有分子间氢键,其沸点最高,其他卤素的氢化物的沸点随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增大而升高,则卤素的氢化物的沸点:HF>HI>HBr>HCl,故C错误;氢键具有方向性和饱和性,所以氢键的存在,影响了蛋白质分子独特的结构,故D正确。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加热使碘升华是因为吸收的热量克服了分子间作用力B.二氧化硅和干冰中所含的化学键类型相同C.,说明HO键的键能为D.冰醋酸溶于水的过程中既破坏了分子间作用力,又破坏了部分化学键2.答案:C解析:固体碘受热升华,是物理变化,碘分子本身没有变化,吸收的热量克服了分子间作用力,故A正确;二者所含的化学键类型相同,都是极性共价键,故B正确;中克服的主要是分子间作用力,HO键没有发生断裂,所以通过题干中所给热化学方程式,无法计算HO键的键能,故C错误;冰醋酸溶于水的过程中破坏了分子间作用力,部分电离产生和,破坏了共价键,故D正确。3.下列各组分子中,都属于含极性键的非极性分子的是( )A.B.C.D.3.答案:D解析:为极性键形成的非极性分子,为极性键形成的极性分子,A不符合题意。和HCl都是由极性键形成的极性分子,B不符合题意。中只含有非极性键,为非极性分子;为极性键形成的非极性分子,C不符合题意。中含有极性键和非极性键,是平面形分子,结构对称,分子中正、负电中心重合,为非极性分子;中含有极性键,为正四面体形结构,结构对称,分子中正电中心和负电中心重合,为非极性分子,D符合题意。4.中国化学家研究出一种新型复合光催化剂,该催化剂能利用太阳光高效分解水,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中存在非极性共价键,是非极性分子B.反应中涉及极性键的断裂和非极性键的形成C.非极性分子中一定有非极性键,极性分子中一定有极性键D.由于存在分子间氢键而稳定性强4.答案:B解析:是极性分子,故A错误;反应是在催化剂作用下分解生成和,涉及HO极性键的断裂和HH、OO非极性键的形成,故B正确;分子的极性与分子内共价键的极性和分子的空间结构密切相关,非极性分子中不一定有非极性键,如非极性分子中只含CH极性键,故C错误;分子间氢键影响的是物理性质,而稳定性是化学性质,由共价键的键能决定,故D错误。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的熔、沸点依次升高B.都是含有极性键的非极性分子C.都是直线形分子D.在水中的溶解性:戊醇>乙二醇>乙醇5.答案:B解析:因为F的电负性很大,对应的氢化物HF的分子间可形成键,熔、沸点较高,A错误;中只含有CH极性键,中只含有CCl极性键,的空间结构均为正四面体形,分子结构对称,正电中心和负电中心重合,属于非极性分子,B正确;分子中,S原子形成2个键,孤电子对数为,采取杂化,为V形分子,与的中心原子的杂化方式均为sp杂化,为直线形分子,C错误;根据“相似相溶”规律,乙醇中羟基与水分子中OH相似因素大于戊醇,溶解性更强,D错误。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NO键的极性比CO键的极性小B.乳酸中存在一个手性碳原子C.和相对分子质量相同,因而沸点几乎相同D.有机羧酸随着烃基增长,羧基中羟基的极性减小,羧酸的酸性减弱6.答案:C解析:成键原子的电负性差值越大,化学键的极性越强,而电负性:C<N<O,则NO键的极性比CO键的极性小,A正确;连接四个不同的原子或原子团的碳原子为手性碳原子,所以乳酸()中连有OH的C原子为手性碳原子,B正确;和相对分子质量相同,但分子间能形成氢键,分子间不能形成氢键,所以的沸点比高,C错误;烃基是推电子基团,烃基越长推电子效应越大,使羧基中羟基的极性越小,羧酸的酸性越弱,D正确。7.“冰面为什么滑?”,这与冰层表面的结构有关(如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由于氢键的存在,水分子的稳定性强,高温下也很难分解B.第一层固态冰中,水分子间通过氢键形成空间网状结构C.第二层“准液体”中,水分子间形成氢键的机会比固态冰中少D.当高于一定温度时,“准液体”中的水分子与下层冰之间形成的氢键断裂,产生“流动性的水分子”,使冰面变滑7.答案:A解析:水分子的稳定性是由水分子内OH键的键能决定的,与分子间的氢键无关,故A错误;固态冰中,1个水分子与周围的4个水分子通过氢键相连接,从而形成空间网状结构,故B正确;“准液体”中,水分子间的距离不完全相等,所以1个水分子与少于4个水分子间形成氢键,形成氢键的机会比固态冰中少,故C正确;当温度达到一定数值时,“准液体”中的水分子与下层冰之间形成的氢键被破坏,使一部分水分子能够自由流动从而产生“流动性的水分子”,造成冰面变滑,故D正确。8.下列现象不能用“相似相溶”规律解释的是( )A.氯气易溶于NaOH溶液B.用萃取碘水中的碘C.二氧化硫易溶于水D.苯与水混合静置后分层8.答案:A解析:氯气易溶于NaOH溶液是因为氯气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水、氯化钠和次氯酸钠,不能用“相似相溶”规律解释,故A项符合题意;碘和四氯化碳都是非极性分子,根据“相似相溶”规律,碘易溶于四氯化碳,故用萃取碘水中的碘,能用“相似相溶”规律解释,故B项不符合题意;二氧化硫和水都是极性分子,所以二氧化硫易溶于水,能用“相似相溶”规律解释,故C项不符合题意;苯是非极性分子水是极性分子,所以苯与水不互溶,混合静置后分层,能用“相似相溶”规律解释,故D项不符合题意。9.下列关于范德华力与氢键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任何物质中都存在范德华力,而氢键只存在于含有N、O、F的物质中B.范德华力比氢键的作用还要弱C.范德华力与氢键共同决定物质的物理性质D.范德华力与氢键的强弱都只与相对分子质量有关9.答案:B解析:不是任何物质中都存在范德华力,如氯化钠由离子构成,其中没有范德华力,只存在离子键,故A错误;范德华力比氢键的作用力要弱,故B正确;只有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物质的物理性质才由范德华力与氢键共同决定,故C错误;范德华力的强弱与相对分子质量有关,氢键的强弱还与成键原子元素电负性的大小和半径大小有关,故D错误。10.现有四种晶体,其构成粒子(均为单原子核粒子)排列方式如图所示,其化学式正确的是( )A.AB.BC.CD.D10.答案:C解析:B粒子位于8个顶角,晶胞内含有B粒子的个数为,1个A粒子位于体心,所以化学式应为AB,A错误;E和F粒子的数目都是,所以化学式为EF,B错误;1个X粒子位于体心,Y粒子位于6个面心,其个数为,Z粒子位于8个顶角,其个数为,晶胞内含有X、Y、Z三种粒子的个数分别为1、3、1,所以化学式为,C正确;A粒子位于8个顶角和6个面心,晶胞内含有A粒子的个数为,B粒子位于12条棱的棱上和体心,晶胞内含有B粒子的个数为,所以化学式应为AB,D错误。11.硼和镁可形成超导化合物。如图所示是该化合物的晶体结构单元:镁原子间形成正六棱柱,且棱柱的上、下面上还各有一个镁原子;6个硼原子位于棱柱的侧棱上,则该化合物的化学式可表示为( )A.B.C.D.11.答案:B解析:根据晶体结构单元可知,在正六棱柱顶点上的镁原子被6个正六棱柱所共用,在上、下面上的镁原子被2个正六棱柱所共用,在侧棱上的硼原子被3个正六棱柱所共用,根据“均摊法”可知晶胞中Mg原子个数为,B原子的个数为,所以晶体中Mg原子和B原子的个数之比为3:2,化学式为,B正确。12.某离子化合物的晶胞结构如图所示。阴离子位于此晶胞的体心,阳离子位于8个顶角,该离子化合物中,阴、阳离子个数之比是( )A.1:8B.1:4C.1:2D.1:112.答案:D解析:根据均摊法,由题图可知阴离子位于此晶胞的体心,数目为1,阳离子位于8个顶角,数目为,所以阴、阳离子个数之比为1:1,D项正确。13.晶体是一类非常重要的材料,在很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我国现已能够拉制出直径为300mm、重达81kg的大直径单晶硅,晶体硅大量用于电子产业。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形成晶体硅的速率越快越好B.晶体硅有固定的熔、沸点,研碎后就变成了非晶体C.可用X射线衍射实验来鉴别晶体硅和玻璃D.晶体硅的形成与晶体的自范性有关,而与各向异性无关13.答案:C解析:晶体的形成都要有一定的形成条件,如温度、压强、结晶速率等,但并不是说结晶速率越快越好,速率太快可能导致晶体质量下降,故A错误;晶体硅有固定的熔点,研碎后仍为晶体,故B错误;玻璃是非晶体,晶体与非晶体最本质的区别是粒子在微观空间是否呈周期性的有序排列,通过X射线衍射可以测定物质的微观结构,所以鉴别晶体与非晶体最可靠的科学方法是对固体进行X射线衍射实验,故C正确;晶体硅的形成与晶体的自范性有关,形成的晶体具有各向异性,故D错误。14.下列有关晶体常识的叙述错误的是( )A.水晶属于晶体,有固定的熔点,而玻璃无固定的熔点,属于非晶体B.当单一波长的X射线通过晶体时可以看到明显的分立的斑点或者明锐的衍射峰C.晶体都具有自范性,自范性是晶体的本质属性D.晶体都具有规则的几何外形,而非晶体都不具有规则的几何外形14.答案:D解析:水晶的化学成分是二氧化硅,属于晶体,有固定的熔点,而玻璃是混合物,没有固定的熔点,属于非晶体,A正确;当单一波长的X射线通过晶体时,可发生衍射,可以看到明显的分立的斑点或者明锐的衍射峰,B正确;在适宜的条件下,晶体具有能够自发地呈现多面体外形的性质,即晶体的自范性,C正确;晶体具有规则的几何外形,但非晶体也可能具有规则的几何外形,如钻石形状的玻璃制品,D错误。15.我国实验室成功地在高压下将转化为具有类似结构的晶体,下列关于的共价晶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A.的共价晶体和分子晶体互为同素异形体B.在的共价晶体中,每个C原子周围结合4个O原子,每个O原子与2个碳原子结合C.的共价晶体和分子晶体具有相同的物理性质D.在一定条件下,的共价晶体转化为分子晶体是物理变化15.答案:B解析:同素异形体的研究对象为单质,为化合物,故A错误;共价晶体的结构与类似,每个碳原子与4个氧原子通过1对共用电子结合,每个氧原子与2个碳原子通过1对共用电子结合,故B正确;共价晶体与分子晶体结构不同,二者是不同的物质,物理性质不同,如共价晶体硬度很大,分子晶体硬度较小,故C错误;共价晶体转化为分子晶体,结构已发生改变,且二者的性质也有较大差异,故二者是不同的物质,所以二者间的转化是化学变化,故D错误。二、填空题(共3题)16.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存在着内在联系。根据已学知识,请你回答下列问题:(1)指出31号元素镓(Ga)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第_周期第_族。(2)X原子在第二能层上只有一个空轨道,则X的轨道表示式为_。(3)被誉为“21世纪的金属”的钛(Ti)元素原子的价层电子排布式为_。(4)写出原子序数最小的第B族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_。(5)日常生活中广泛应用的不锈钢,在其生产过程中添加了某种元素,该元素的价层电子排布式为,该元素的名称为_。16.答案:(1)四;A(2)(3)(4)(或)(5)铬解析:(1)由镓元素的基态原子价层电子排布式可知,31号元素镓(Ga)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四周期第A族。(2)X原子在第二能层上只有一个空轨道,则价层电子排布式为,X是C元素轨道表示式为。(3)钛为22号元素,则其电子排布式为,所以其价层电子排布式为。(4)原子序数最小的第B族元素为29号Cu元素,其核外电子排布式为或。(5)该元素的价层电子排布式为,则电子排布式为,可知原子序数为24,该元素的名称为铬。17.现有七种元素,其中A、B、C为短周期主族元素,D、E为第四周期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请根据如表所示相关信息回答问题。元素相关信息A原子的核外电子数和电子层数相等,也是宇宙中最丰富的元素B原子核外p电子数比s电子数少1C原子的第一至第四电离能分别是;D是前四周期中电负性最小的元素E在周期表的第7列(1)已知为离子化合物,写出其电子式:_。(2)基态B原子中能量最高的电子,其电子云在空间中有_个方向,原子轨道呈_形。(3)某同学根据上述信息,推断基态C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图为,该同学所画的电子排布图违背了_。(4)检验D元素的方法是_,请用原子结构知识解释产生此现象的原因:_。(5)E位于_区_族,基态E原子的价层电子排布式为_。17.答案:(1)(2)3;哑铃(或纺锤)(3)泡利原理(4)焰色试验;当基态原子的电子吸收能量后,电子会跃迁到较高能级,变成激发态原子,电子从较高能量的激发态跃迁到较低能量的激发态乃至基态时,以光(辐射)的形式释放能量(5)d;第B;解析:A、B、C为短周期主族元素,D、E为第四周期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原子的核外电子数和电子层数相等,也是宇宙中最丰富的元素,则A为H元素;B原子核外p电子数比s电子数少1,则基态B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因此B为N元素;根据C原子的第一至第四电离能的数值可判断其第三电离能突然增大,因此其最外层为2个电子,且原子序数大于N,则C为Mg元素;D是前四周期中电负性最小的元素,则D为K元素;E在周期表的第七列,则E为Mn元素。(1)是离子化合物含有和,电子式为。(2)氮原子核外能量最高的电子为2p轨道上的电子,2p轨道电子云有三种方向,原子轨道呈哑铃形或纺锤形。(3)3s轨道的两个电子自旋方向应相反,该电子排布图违背了泡利原理。(4)D为K元素,检验K元素的方法是焰色试验,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当基态原子的电子吸收能量后,电子会跃迁到较高能级变成激发态原子,电子从较高能量的激发态跃迁到较低能量的激发态乃至基态时,以光(辐射)的形式释放能量。(5)Mn元素位于第四周期第B族,基态Mn原子的价层电子排布式为,最后填充的为3d轨道上的电子,故Mn元素位于d区。18.有五种短周期元素,它们的结构性质等信息如下表所示:元素结构、性质等信息A是短周期元素(稀有气体元素除外)中原子半径最大的元素,含该元素的某种合金是原子反应堆的导热剂B与A同周期,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呈两性C其气态氢化物极易溶于水,液态时常用作制冷剂D是海水中除氢、氧元素外含量最多的元素,其单质或化合物也是自来水生产过程中常用的杀菌消毒剂E元素原子的L电子层上有2对成对电子请根据表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A元素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_。(2)B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为_;简单离子半径:B_(填“>”或“<”)A。(3)C元素基态原子的轨道表示式为_,其原子核外有_个未成对电子,能量最高的电子排布在_轨道上,该轨道呈_形。(4)D元素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_,的结构示意图为_。(5)C、E元素的第一电离能的大小关系是_(用元素符号表示)。(6)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18.答案:(1)(或)(2)第三周期第A族 <(3) 3 p 哑铃(4)(或) (5)N>O(6)解析:根据题中信息可推出:A为Na,B为Al,C为N,D为Cl,E为O。(1)基态Na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或。(2)B为Al,其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为第三周期第A族,与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核电荷数:,故离子半径:。(3)C为N,其基态原子的轨道表示式为,其中有3个未成对电子,能量最高的电子排布在p轨道上,该轨道呈哑铃形。(4)基态Cl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或,的结构示意图为。(5)N、O分别位于第A族、第A族,因为N的2p轨道处于半充满状态,比较稳定,故第一电离能:N>O。(6)与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