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升风光摄影作品的情感表现力.docx
如何提升风光摄影作品的情感表现力风光摄影作为一种艺术形式,不是机械地记录景观,也不是客观还原场景,而是人与自然独特的对话方式,用艺术的角度阐述自身对大自然的感悟。技术只是摄影的基础,拍摄出有艺术感染力的作品才能激发观看者的情绪和想象力。摄影的表现形式是用平面影像表达思想和情感,就像作家用文字讲述故事,画家用画笔描绘生命的色彩,摄影师则是借助相机去捕捉生活中点点滴滴的美,通过艺术化的创作,表达心中的情感。任何一种艺术形式,当掌握了技术,再往深度层面走,都是人的主观表达。摄影作品只有当它承载了人类的精神和情感,才会充满灵性。风光摄影作品很难像人文和人像题材直接传递出某种情感,但是细细品味会感受到隐含的情绪,其实最令人回味的并不是浓烈的感情,而是似有似无的意蕴。相对于男性充满力量感的风光作品,女性摄影师的表达有时会多一份柔情多一丝温暖,能够更加细腻地将自己的情绪融入创作中。作为极影唯一女性摄影师,本文将我个人对风光摄影情感表达的理解分享给大家。这是一篇理念性文章,没有具体的前后期技术,但是会通过一些实例讲解前期拍摄和后期处理的构思。如果你能耐心读完,相信这些经验会令你的思路有所提升,也希望能为你的风光创作之路打开一扇门。本文将从下面五个方面来具体阐述如何提升风光摄影作品的情感表现力一、色彩的情感表达色彩在视觉艺术中是最具有表现力的元素之一,能够传递出许多其它视觉元素所不能传达的信息。心理学家认为,人的第一感觉就是视觉,而对其影响最大的则是色彩。色彩是进入视觉的第一感受, 能产生极具冲击力的效果。色彩对心理活动有重要影响,特别是和情绪有非常密切的关系,既能让人激动,又能令人安静,还可以带给人喜悦或宁静的心情 。颜色之所以能影响精神状态和心绪,是因为颜色源于大自然的色彩,蓝色的大海,金色的太阳,绿色的原野等等。看到这些颜色,就会联想到与这些自然景物相关的感觉和体验,这是最原始的影响。色彩学上根据颜色对心理的影响,把颜色分为暖色调、冷色调和中性色调。色彩的冷暖感觉是人们在长期生活实践中由于联想而形成。红、橙、黄色常使人联想起太阳和火焰,有温暖、热情的感觉,所以称为“暖色”;青、蓝色会使人联想起蓝天、大海、冰雪,给人以寒冷、素雅之感,所以称为“冷色”。色彩具有无限张力,有助于内容的表达和主题的深化,它能在一开始就确立画面的情感构架,很多能够吸引注意力的作品都是先“色“夺人。在运用色彩方面,一些绘画大师和电影导演可谓独具匠心。梵高的色彩充满了强烈的个人情感和心理因素,他用狂热的色彩语言描绘了一颗痛苦焦灼的心灵;而高更的色彩是粗犷的,表现了他对塔希堤岛原始而质朴的美的热爱。电影艺术中色彩也是重要创作手段之一,运用色彩在视觉语言中最富于情感和情绪的效应,赋予电影深层含义,以颜色的象征意义带领观众走进剧情。具体解析色彩的内涵,有助于发挥色彩在摄影作品中的表现力。 红色具有最长的可见波长,是热烈、冲动、强有力的色彩,非常容易吸引注意力。橙色是暖色系中最温暖的颜色,带给人欢快又温馨的感觉,使人联想到金色的秋天和丰硕的果实。 橙色与淡黄色相配会有很和谐的过渡感。黄色的明度很高,象征灿烂和光辉,和红色一样,都属于夺目的色彩。绿色是清新,平和,生机勃勃的颜色,象征着生命与希望。蓝色是最冷的色彩,表现出纯净、明朗、沉稳和安详。二、色彩运用实例分析色彩可以唤起各种情绪,借以表达人的心理和情感,这使色彩超出了简单的素材范畴,使感性形象更为丰富。相比男性,女孩子从小就懂得要打扮自己,喜欢漂亮的衣服和头饰,先天的生理差异决定了女性从孩提时代就对色彩比较敏感,对美有着更高的追求。 摄影的颜色处理技巧就好比服装的搭配,要做到和谐不冲突,首先要让人看着舒服,再追求有亮点。穿红戴绿的搭配一向给人以俗媚之感,照片亦然。所以女性朋友大可把自己的穿衣配色之道用在照片的色彩处理上,你会觉得那些高深复杂的色彩理论即刻变得生活化。岩石岛(ISO100, F16, 60秒)?在拍摄之前我已经去现场实地考察过几次,找到最适合拍摄的潮位和机位。可惜拍摄那日到达现场时看好的机位已被人占据,无奈只得另寻兴趣点,发现这一片礁石形态各异地组合在一起。我用一分钟的快门速度将汹涌的海浪化为缥缈的烟雾,零落的礁石分布其中。在色彩方面,由于拍摄的清晨阴云密布,天空大海全部笼罩在阴郁的深蓝色调中。蓝色是带有沉稳冷调气质的颜色,为了纯化色彩,后期有意去掉礁石上斑驳的黄色,使画面变为统一的蓝调,呈现出幽深神秘的气场。夏荷(ISO400, F4, 1/250秒)摆脱了传统拍摄手法,利用虚实交替表现朦胧的美感。很多人以为这张照片是二次曝光,但其实是一次成像。荷塘边微风轻拂柳叶,我用长焦镜头把画面拉近,柳叶在前,莲蓬与荷叶在后,用大光圈的虚化效果舍弃柳叶的形而只留其色。当柳叶在微风中轻轻飘起的一瞬间按下快门,这个决定性瞬间要掌握得恰到好处。色彩方面主色调是绿色,象征夏日的清新,深绿色和浅绿色相配能带来和谐安宁的感觉。同色系的场景还是不多见,很多时候可以运用邻近色(或称相似色)。色环中相邻的颜色例如橙黄绿、青蓝或蓝紫都是邻近色,大自然中有很多这样的色彩组合,能带给人和谐、赏心悦目的视觉感受。仙界(ISO200, F16, 1/25秒)摄于雾气缭绕的清晨,泡桐树林宛若仙界。这是我第一次看到美丽的泡桐花,天将破晓,薄雾冥冥,一片桐花悄然绽放在这片密林深处,飘然错落,万物复苏。紫色是波长最短的可见光波,是非知觉色彩,它美丽而又神秘,给人深刻印象。紫色由于具有强烈的女性化性格,会带来柔美动人的气质。取景树林的局部并为了突出花的形态,我改用70-200mm镜头,长焦的压缩感更有利于表现树干的层次。雾里看花的意境带出了强烈的绘画感,零星的淡紫色点缀在蓝色密林中, 画面融汇着淡雅与妩媚。 这张照片是我的代表作之一,由于含有典型的女性化摄影语言,也成为最受欢迎的照片之一。对比色和互补色则更具视觉冲击力和趣味性,冷中有暖,暖中有冷,有助于表现画面内涵。注意要避免两种颜色平均化,控制好颜色的饱和度和面积大小。秋意浓(ISO1000,F8, 1/50秒)是利用对比色画龙点睛,在大面积的暖色调中插入冷色,增强照片的感染力。红叶盛装的墙壁上秋色满满,窗户由于玻璃的反光映现出蓝天的色彩,这小窗口的出现打破了整体色调,点睛一笔增添了生活气息,也让人想象着窗户里面的光阴和故事。虽然只占很小的面积,但位置刚好在最引人注目的九宫格右上角,平衡了右侧略微空荡的墙壁。三、渲染的艺术 - 营造氛围营造氛围是由前期拍摄和后期渲染共同完成,根据现场光线情况,可以展现出或唯美梦幻,或神秘深邃,或玄妙魔幻,或辉煌或宁静等等不同的意境。风光作品利用光影和色彩烘托气氛,表达情绪,色调与意境的和谐会引领观众进入场景,通过臆想产生共鸣。色调是指照片中色彩的总体倾向。我们常会看到不同颜色的景物被笼罩在阳光的余晖中,或被笼罩在淡蓝的月色中。这种在不同颜色的物体上,笼罩着某一种色彩,使不同颜色的物体都带有同一色彩倾向的现象就是色调。色调是画面色彩构成的总体效果,有时也是后期修图过程中,有意进行修饰调整后形成的,因此带有主观性 。色调是色彩的精髓部分,处理得当会让你的作品提升一个档次。想获得画面的整体色调, 就必须建立和谐统一的色彩关系。首先要遵循主次原则,形成画面整体基调的色彩是主体色,它可能是面积最大的一块色彩,也可能是纯度或明度最高、最引人注目的颜色。衬托色和点缀色是次要色彩, 它们对整体色调不起决定作用, 但是有丰富画面的作用。色彩有主有次,合理搭配明度和纯度,才能产生统一并有亮点的效果。主次颜色要相互协调,和谐之美是构建画面氛围的基本原则。魔界(ISO50, F16, 30秒)运用主色与点缀色的对比获得强烈的视觉效果,在乌云滚滚的天空下,大海的颜色失去了往日的蔚蓝, 未融的积雪覆盖了岛上的色彩,只剩红色的小屋矗立在岩石上。站在离家万里的罗佛敦群岛,眼前的场景如此魔幻,为了传达这份似真似幻的感受,后期降低蓝色的饱和度,转变为灰蓝色,同时又提高了红色的纯度,使小面积的红色在大面积的灰蓝主体色调中极为引人注目。这种色彩与光线中低音式的和谐组合在画面上形成强大的气场。山魂(ISO400, F16, 1/250秒)摄于四川的黑石城,它并不是一座城而是一座石头山,因遍布冷峻而神秘的黑色经石堆砌的玛尼堆而得名,充满灵异的宗教气氛。因路况较差,得以避开游人和摄影团的打扰。 后期处理时转化为单色调,并加入冷色-黑蓝色,用以表现肃杀森严的苍凉氛围。下面同样题材的两张照片,主体都是湖边的栈桥,一个是日出时分彩霞满天,宛若恢弘的交响曲;另一个是日落之后,天际微蓝仿佛时光凝固在这一刻,远方云山磅礴与平静湖面的对比,渲染出风雨欲来前的片刻宁静。大自然就是这般玄妙,任何时候都有它的美。拍摄日出栈桥时有一个小插曲,这栈桥的地段位于一个工厂区域内,白天特意去探路,仔细查看过所经之处都可以畅通无阻。是日清晨到达时却发现最邻近湖边的小路被大门锁住,而且上面有铁丝网。不甘心就这样放弃,顺着两旁的草丛摸索,找到一个小小的洞口可以爬过去,心中窃喜不已。不知是不是老天对我锲而不舍的奖励,那天早上遇到了这些年来看到的最绚烂的日出。拍摄完毕离开时,早班的工人正在打开大门,他们脸上困惑的表情泄露了心中的猜疑, 幸亏三脚架和相机表明了我的身份,没被当做盗贼抓起来,又或许看到女人戒备心放低了些。我故作镇静地走出去,微笑着向他们道了声早安,就这样在他们怀疑又困惑的目光中,仓皇跳上车逃之夭夭。四、融入人文情怀将人文题材纳入风光摄影作品中,能够体现出地域特色、宗教信仰、乡土风情等特征,使画面情节更为丰富,令人联想这片土地上曾经发生过的故事, 产生似曾相识的共鸣,有思想有灵魂的作品更动人。人文的定义在辞海中这样解释:“人文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文化是人类或一个民族共同具有的符号、价值观及其规范。人文广义讲,泛指文化;狭义讲,专指哲学,特别是美学范畴。下面以我在2017年5月川西行摄中的两张照片为例,第一张摄于子梅垭口,山里的天气极不稳定,一小时前还晴空万里,一小时后就会大雪飘飞,几天的日出日落贡嘎群山都是躲在云里雾里。守到第三天的日出,蜀山之王仍不肯露面,子梅垭口放眼望去,云雾弥漫,山色空蒙。既然看不到主峰真容,那么换个拍摄思路,以远方的千峰万仞为背景,将玛尼石堆做主体置于画面正中,为照片注入了人文内涵,无声地诉说着高山之巅的故事。抓住景观中能带来延伸意涵的元素, 丰富画面的意义,使风光作品的主题得以升华。此行途经塔公草原,顺着塔公寺的方向望去,巍峨的雪山矗立远方。因为匆忙赶路只有短暂的停留时间,正想拍张纪念照,看到轻风不时把经幡吹起, 这景象令我灵感忽现,何不把经幡纳入画面,既可加入人文元素呈现地域特色,又可搭建框架构图增加趣味性。于是我在风起的时刻按下快门,将速度设定1/8秒来表现经幡在风中的动感,画面上塔公寺顶在庄严的雪山之下金光闪闪,五彩的经幡在四周飘扬。五、画面故事性经常被问到一些令我难以回答的问题 “老师,我应该拉丝还是雾化?”,“天空应该占多大比例?”“现在应该加减光镜吗?”这些貌似技术性的问题并不是可以用技术来简单作答的,怎么拍是基于你想拍什么,和你想传达出怎样的情绪。在我的照片中,确实有相当一部分确实需要强大的前期后期技术才可完成,甚至一张照片同时涉及到包围曝光、景深合成、全景接片等多项技术,也有些需要综合天文地理知识,做出周密计划才能抓住极小几率的拍摄机会。但是也有些照片是随心而动,甚至没有用相机拍摄,只是用手机捕捉到那个动人的瞬间,而这样带有故事性的画面最能打动人心。无论使用何种技术,前提都是你想表达什么,技术只是实现构思的手段。一次外拍中,我无意间向拍摄的反方向望去,看到一对恋人坐在长椅上望着夕阳西下,无语相依,太阳的余晖笼罩着这对情侣,浪漫温馨。而此时相机正在拍摄长曝光下的海港大桥,我迅速用手机拍下这恬静又充满爱的一刻。掏出手机的同时我已经即刻决定了拍摄方式和构图形式,面向夕阳是逆光拍摄,由于手机的动态范围远远逊色于相机,只能拍摄剪影,所以把测光点定在天空以保证不过曝,将旁边的大树拍进画面使之成为框架构图,更能突出主体。后来这张照片被该品牌手机买下放在发布会上。手机抓拍的照片也说明了器材并不是绝对的重要,关键是发现能力和现场应变能力。有时我们也可以在画面中刻意安排人物来设计情节,需要注意的是风光摄影作品中人物不是主体,只起到点缀的作用,所以人物在画面中比例要小,不能喧宾夺主,这点要和环境人像的概念区分开。上图摄于新西兰库克山区,我站在湖边的栈桥上,遥望对面雪山,通过山峰与人的画面表达出人类面对大自然的敬畏之心,伟大与渺小并存。·总结:情感是一切艺术形式的灵魂,成功的艺术作品都是以情感人。同样的风景在不同人的心中会有不同的感受,每幅作品的光影和色彩中藏着你读过的书和走过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