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论文制氧装置的危险性及安全要素分析.doc
-
资源ID:53098839
资源大小:58KB
全文页数:21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安全管理论文制氧装置的危险性及安全要素分析.doc
此材料由网络搜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材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平安治理论文制氧装置的危险性及平安要素分析 摘要:制氧装置涉及氧、氮、氩等,制氧装置实际运转过程中存在的危险有害要素主要是爆炸、火灾,其次还存在中毒窒息、触电、机械损害、高处坠落、物体打击、低温、噪音等危险有害要素。通过对制氧装置所涉及到的主要消费装置、设备、设备和物料进展分析,辨识出制氧装置的主要危险有害要素,对相关平安要素进展分析,提出应采取的平安设备和对策措施,提高制氧装置的平安治理。 关键词:制氧,危险要素,分析,平安 第1章 引言 随着国民经济的开展,国内空分行业开展特别快,装备制造水平、消费才能等方面有长足进步。因空分行业的最终产品氧气、氮气等工业气体主要效劳于国家支柱产业,如化工产业、冶金产业、医疗行业以及电子行业等。因此空分行业的今后开展与化工产业、冶金产业、医疗行业以及电子行业等息息相关。通过对空分制氧工程固有的和潜在危险、有害要素的辨识和分析,对工程可能出现的各种危险事故及其风险程度进展定性、定量分析,并预测严峻事故的性质及危险、有害程度。分析、预测工程潜在的危险、有害要素,并找出制氧系统过程中应重点防范的危险、有害要素。提出保证制氧工程平安运转,防止各类事故的发生,保障员工身心健康的对策措施,同时提出有关劳动平安方面的意见及建议,为设计提供按照,为劳动平安治理工作提供重要的参考意见,以确保工程的本质平安。 第2章 国内制氧技术简介 2.1制氧行业的开展工业上制取氧气的方法特别多,常见的有电解水法(同时制取氢气和氧气)和别离空气制取氧气法两种。电解水制氧的方法由于耗电量大,只有在使用氢气的企业考虑综合利用。空分制氧有两种别离方法,一是全低压吸附工艺,二是深度冷冻法别离空气同时制取氧气和氮气。空气深度冷冻别离法消费工艺按压缩空气压力的高低又分为:高压流程(1020MPa),多是小型;中压流程(22.5MPa),多是中小型;高低压流程(0.6、10、20MPa),多是大中型;全低压流程(0.6MPa),多是大型。空分装置是以空气为原料制备氧气和氮气及氩气等惰性气体的别离装置。空分机组制备氧气、氮气、惰性气体(如氩气)使用的主要原料确实是充满于大气层的空气。通过对空气进展压缩、膨胀制冷,进而使空气液化,利用分馏装置精馏提纯,在空气中别离出氧气、氮气和惰性气体(如氩气)等产品。消费中使用的原料空气不需要特别开发过程,可以在消费地随意获得。目前空分行业是属于化工产业的一个分支行业。按照空分行业本身开展趋势来看,目前空分行业的开展具有以下特点:第一,装备规模大型化。目前随着化工、冶金产业消费装置的大型化,关于氧气、氮气、惰性气体(如氩气)等工业气体的需求也相应增加,这就要求与之匹配的空分设备具有更大的消费才能。通过多年的技术积累,我国空分设备的制造水平不断提高。目前国内制造的最大空分装置(杭氧制造)已经到达60000Nm3/h空分的规模。第二,自动化水平不断提高。目前国内制造的空分装置普遍采纳DCS集散操纵系统,实现了空分消费的自动操纵。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减少了人员配置。第三,工艺更先进,可靠性、平安性更高。目前空分装置普遍采纳全低压分子筛吸附净化、增压透平膨胀机制冷、规整填料上塔及全精馏无氢制氩等新工艺、新技术。在氩提取的过程中不再使用危险性高的氢气,大大提高了可靠性和平安性。 2.2空分制氧工艺流程 原料空气在空气吸入过滤器中去除了灰尘和机械杂质后,进入空气透平压缩机中,借助中间冷却器进展中间冷却,将空气压缩至约0.62MPa(A),然后进入空气冷却塔中冷却。空气在直截了当接触式空气冷却塔中与水进展热质交换,降温至10,然后进入交替使用的分子筛吸附器。用于冷却空气的水有两部分:一部分为常温水,由泵加压后进入空冷塔中部;另一部分称为冷冻水的则是来自循环水网,先进入浑水器中,而后通过水泵加压进入冷水机组,降温后进入空冷塔的顶部。出空冷塔空气进入分子筛吸附器,分子筛吸附器为立式双床层,用来去除空气中的水份、二氧化碳和一些碳氢化合物,从而获得干净而又单调的空气。两台吸附器交替使用,即一台吸附器吸附杂质,另一台吸附器则由污氮气进展再生。 净化后的加工空气分成两路:一路被称作膨胀空气,首先通过一个精细过滤器滤去机械杂质,而后进入膨胀机增压端增压,增压后的空气首先在增压机后冷却器中被冷冻水冷却,然后进入主换热器中的膨胀气通道,被相邻通道中的返流气冷却后,再从主换热器中部抽出,进入透平膨胀机中膨胀,膨胀后的空气进入上塔中部参加精馏;另一路空气直截了当进入主换热器被冷却至露点温度进入下塔。已冷却的空气进入下塔参加精馏。进入下塔的空气通过塔板上的筛孔使塔板上的液体蒸发,由于氧、氮、氩的沸点间的差异,使更多的氮气从液体中蒸发出来,同时通过塔板的空气中更多的氧组分被冷凝下来。最终在下塔底部获得含氧38%的富氧液空,而在下塔顶部获得纯氮。 下塔顶部的氮气通过冷凝蒸发器,与来自上塔底部的液氧进展热交换,液氧被蒸发,而氮气被冷凝,一部分冷凝液氮再回到下塔作回流液,另一部分液氮,在过冷器中进展过冷,然后送入上塔顶部作为上塔的回流液。从下塔底部抽出富氧液空,在过冷器中过冷,其中一部分富氧液空提供给粗氩塔冷凝器作为冷源,另一部分送入上塔中部参加精馏。 以不同状态进入上塔的各物料:液空、液氮、来自粗氩塔冷凝器的液空蒸汽和膨胀空气,通过上塔的进一步别离,在上塔底部获得纯度为99.6%的氧气,经主换热器复热至12后出冷箱,作为氧产品送出。 从上塔的上部抽出污氮气,通过冷器、主换热器复热后部分去纯化系统作再生气,另一部分去水冷塔。从上塔顶部抽出的氮气,通过冷器、主换热器复热后分成两股,一股作为产品氮气并入管网,另一部分送入预冷系统的水冷塔。从上塔的中部抽取一定量的氩馏份送入氩塔,氩塔在构造上分为两段,两段之间由液氩泵连接,第二氩塔底部的回流液经液氩泵送入第一氩塔顶部作为回流液,通过氩塔精馏,在塔上部获纯氩,并送入液氩储存系统。 2.3 主要消费设备、设备 在空分系统的装置中,主要包含空气预冷系统、分子筛纯化系统、增压透平膨胀机系统、空气分馏系统、液体储存系统和循环水系统等。空气预冷系统主要包含的设备有:自洁式空气过滤器、空气压缩机、空冷塔(填料塔)、水冷塔(填料塔)、水过滤器、冷水机组等。分子筛纯化系统包含的设备有:分子筛吸附器、电加热器、放空消音器等。增压透平膨胀机系统包含:增压透平膨胀机组、增压机后冷却器。空气分馏系统包含:分馏塔、主换热器单元、上塔、下塔、冷凝蒸发器、主冷板式单元、过冷器单元、液氧蒸发器、液氧蒸发器板式单元、粗氩塔、粗氩冷凝器、粗氩冷凝器板式单元、纯氩塔、纯氩冷凝器、纯氩冷凝器板式单元、纯氩蒸发器、纯氩蒸发器板式单元等。液体储存系统包含:液氧储槽、液氩储槽、液氮储槽、水浴式液氧汽化器等。循环水系统由冷却塔、全自动过滤装置、软化水处理装置等组成。 第3章 危险有害要素辨识与分析危险要素是指能对人造成伤亡或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坏的要素。有害要素是指能阻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或对物造成慢性损坏的要素。在新鲜原料空气中,主要成分是氮气约为78.0%,其次是氧气约为20.9%,氩气等惰性气体约为0.93%,二氧化碳约为0.03%,还有水蒸气、臭氧及痕量的污染物如甲烷、乙炔、二氧化硫、二硫化碳、氧化氮及尘粒等。除了空气中的氮、氧成分作为原料外,乙炔、甲烷、二氧化硫、二硫化碳等污染物对工艺平安有重要的阻碍。为了能较为全面、准确地辨识空分制氧过程中潜在的各种危险有害要素,下面从涉及的危险化学品、工程装置正常消费过程中危险有害要素等方面进展分析。 第3章主要危险物质的危险有害特性危险化学品平安治理条例所称危险化学品,包括爆炸品、压缩气体(易燃气体、不燃气体和有毒气体)和液化气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有毒品和腐蚀品等。按照危险化学品名录(国家安监局2003第1号公告),制氧工程中涉及的危险化学品主要有:氧气、氮气和氩,它们均为第2.2类不燃气体。另外,压缩空气在危险化学品名录(国家安监局2003第1号公告)中也属第2.2类不燃气体,助燃,同时压缩空气具有一定压力,其危险有害特性可参考氧气。表3-1 装置中存在的主要危险化学品一览表危险化学品名称危险化学品分类危规号CASUN氧第2.2类不燃气体(助燃)220017782-44-71072氮第2.2类不燃气体(窒息性)220057727-37-91066氩第2.2类不燃气体(窒息性)220117440-37-11006压缩或液化空气第2.2类不燃气体(助燃)22003(22004) 表3-2 主要危险化学品的有毒有害特性及防护、应急措施表物质名称主要特性 氧气氮气氩危险性类别第2.2类 不燃气体第2.2类 不燃气体第2.2类 不燃气体理化特性无色无臭气体。相对密度(水=1):1.14(-183)相对密度(空气=1):1.43饱和蒸气压(kPa):506.62(-164)熔点():-218.8沸点():-183.1临界温度():-118.4临界压力(MPa):5.08溶解性:溶于水、乙醇无色无臭气体。相对密度(水=1):0.81(-196)相对密度(空气=1):0.97饱和蒸气压(kPa):1026.42(-173)熔点():-209.8沸点():-195.6临界温度():-147临界压力(MPa):3.40溶解性:微溶于水、乙醇无色无臭的惰性气体。相对密度(水=1):1.40(-186)相对密度(空气=1):1.38 饱和蒸气压(kPa):202.64(-179) 熔点(): -189.2沸点():-185.7临界温度():-122.3临界压力(MPa):4.86溶解性:微溶于水健康危害常压下,当氧的浓度超过40%时,有可能发生氧中毒;吸入40%60%的氧时,严峻时会发生肺水肿,吸入氧浓度在80%以上时,会出现眩晕、心动过速、虚脱、继而呼吸衰竭而死亡。长期处于氧分压60-100kPa(相当于吸入氧浓度40%左右)的条件下,可发生眼损害,严峻者可失明。液氧易引起低温冻伤。空气中氮气含量过高,人吸入后血氧饱和度下降,人会因缺氧而窒息,以致死亡。工业场所空气中氧的体积百分数不应小于19%(GB/T3862氮)。液氮可引起低温冻伤。一般大气压下无毒,高浓度时,使氧分压降低而发生窒息。氩浓度到达50%以上,引起严峻病症;75%以上时,可在数分钟内死亡。当空气中氩浓度增高时,先出现呼吸加速、留意力不集中、供济失调。继之,疲惫乏力、烦躁不安、恶心、呕吐、昏迷、抽搐,以致死亡。皮肤接触液化本品,可致冻伤,眼部接触可引起炎症。燃爆特性氧超过23%的气氛有着火的危险(GB/T3862)。氧可助燃,是易燃物、可燃物燃烧爆炸的根本要素之一。能氧化大多数活性物质;与易燃物(如乙炔、甲烷等)构成爆炸性混合物。本品不燃。假设遇高热,本品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本品不燃。假设遇高热,本品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续表3-2物质名称主要特性 氧气氮气氩防护措施工程操纵:密闭操作,提供良好的自然通风条件。呼吸系统防护:一般不需要特别防护。眼睛防护:一般不需特别防护。身体防护:穿一般作业工作服。手防护:戴一般作业防护手套。其他防护:防止高浓度吸入。工程操纵:密闭操作,提供良好的自然通风条件。呼吸系统防护:一般不需要特别防护,当作业场所空气中氧气浓度低于18%时,必须佩戴空气呼吸器、氧气呼吸器或长管面具。眼睛防护:一般不需要特别防护。身体防护:穿一般工作服。手防护:戴一般作业防护手套其它:防止高浓度吸入。进入罐、限制性空间或其它高浓度区作业,须有人监护工程操纵:密闭操作,提供良好的自然通风条件。呼吸系统防护:一般不需要特别防护,当作业场所空气中氧气浓度低于18%时,必须佩戴空气呼吸器、氧气呼吸器或长管面具。眼睛防护:一般不需要特别防护。身体防护:穿一般工作服。手防护:戴一般作业防护手套其它:防止高浓度吸入。进入罐、限制性空间或其它高浓度区作业,须有人监护灭火方法用水保持容器冷却,以防受热爆炸,急剧助长火势。迅速切断气源,用水喷淋保护切断气源的人员,然后按照着火缘应选择适当灭火剂灭火。本品不燃。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完毕。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完毕。发生火灾时,戴好呼吸器可用氩气灭火。急救措施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畅通。如呼吸停顿,立即进展人工呼吸。就医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畅通。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顿,立即进展人工呼吸。就医迅速撤离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展隔离应急行动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展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一般作业工作服。防止与可燃物或易燃物接触。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合理通风,加速扩散。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展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一般作业工作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合理通风,加速扩散。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展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一般作业工作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合理通风,加速扩散。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续表3-2物质名称主要特性 氧气氮气氩禁忌物易燃或可燃物、活性金属粉末、乙炔 侵入途径吸入吸入吸入储存本卷须知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地点。远离火种、热源。储存场所不宜超过30。应与易(可)燃物、活性金属粉末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易燃品禁止在氧气区域存放。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地点。远离火种、热源。储存场所不宜超过30。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地点。远离火种、热源。储存场所不宜超过环境温度。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操作本卷须知密闭操作,提供良好的自然通风条件。操作人员必须通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远离易燃、可燃物。防止气体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防止与活性金属粉末接触。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装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密闭操作,提供良好的自然通风条件。操作人员必须通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防止气体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装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密闭操作,提供良好的自然通风条件。操作人员必须通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防止气体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装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包装、运输技术要求危规号:22001UN编号:1072包装分类:包装标志:5,11包装方法:钢质气瓶运输要求: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和附件破损。危规号:22005UN编号:1066包装分类:包装标志:5包装方法:钢质气瓶运输要求: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和附件破损。危规号:22011UN编号:1006包装分类:包装标志:5包装方法:钢质气瓶运输要求: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和附件破损。注:此部分材料来自危险化学品的平安技术说明书和危险物资运输包装类别划分原则。 3.2消费装置中主要危险化学品的分布制氧装置运转过程中涉及的主要危险化学品在各装置或部位的分布见下表。表3-3 装置中主要危险化学品的分布一览表危险化学品装置氧氮氩压缩(或液化)空气空气过滤、压缩 空气清洗和预冷 空气纯化 空气分馏氧压缩机 氮压缩机 氧、氮液化 液体储存系统 气体储存系统 3.3主要危险有害要素分析 空分制氧装置涉及的氧气为助燃物质,属强氧化剂,泄漏后能与易燃物(如乙炔、甲烷等)构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火源可能会发生火灾爆炸事故;氮气、氩属窒息性物质,当空气中氮气、氩含量过高,人吸入后血氧饱和度下降,人会因缺氧而窒息,以致死亡,液氮还可引起低温冻伤;制氧装置中大量电气设备的使用还易引发触电事故;大型机械设备的运转能产生噪音危害等等。因此,制氧装置实际运转过程中存在的危险有害要素主要是爆炸、火灾,其次还存在中毒窒息、触电、机械损害、高处坠落和物体打击损害、低温、噪音等危险有害要素。详细分析如下: 1、火灾、爆炸 空分制氧工程以空气为原料,空气在分馏塔内别离过程中,各种组分分别在塔内不同位置得到富集。纯氧具有强氧化性、助燃性质。假设空气来源不清洁、没有到达氧气及相关气体平安技术规程(GB16912-1997)要求的指标,即空气中的有机物在除尘装置、分子筛预过滤系统中没有到达过滤指标,也确实是没有净化完全,有机物在纯氧中积聚,在整个消费系统中的各个位置都容易发生爆炸。小的爆炸不容易引起留意,大的爆炸可损坏设备,甚至导致人员伤亡。空气中的有机污染物含量多种多样,同时是不固定的,它们有乙炔、甲烷、乙烯、丙烯等碳氢化合物,有二硫化碳、其它含碳化合物、硫化物及其它复原性物质等。我国冬季使用燃料煤量大,空气中二硫化碳、二氧化硫量较高,假设过滤净化不完全,在消费系统中积聚,在氧气或液氧中到达爆炸下限即可发生爆炸。 乙炔在上述易爆物质中最为危险。乙炔在液氧中溶解度特别低(在上面提到的有机物中为最低),因此易析出、积聚。乙炔的爆炸敏感度特别大,最小引燃能只有0.019mj。乙炔的爆炸范围宽、危险性大,是上述物质中危险性最大的。乙炔在液氧中与氧反响能发生爆炸;此外乙炔本身不稳定,易爆炸。这些性质说明了乙炔是分馏塔中最为危险的污染物,因此也不难理解,关于空气别离装置,危险物质的操纵指标应以乙炔和碳氢化合物为主。另外,在空分制氧装置中,也不应无视有机粉尘、一氧化碳等进入空分塔引起爆炸的危险。空分制氧装置所在的厂区消费过程中可能会产生粉尘、一氧化碳等可燃性物质,假设环保处理设备出现缺点,产生的粉尘弥漫在空气中以及四周其他工厂产生的有机粉尘和近年来愈来愈严峻的沙尘暴天气等情况都可能会对空气预处理系统产生较大阻碍。 空气分馏系统大部分设备为压力容器,为此空分设备设有压力自动调理系统,假设压力容器以及一些不属压力容器的设备在压力自动调理系统失灵或事故状态下不及时泄压,超过其承载才能时就可能会发生爆炸。连接这些压力容器的管道为压力管道,属特种设备,也存在超压爆炸的潜在危险。空分装置内的介质为液态空气、液氧、液氮等低温物质,在低温条件下运转,设备材质假设选用不当,会发生“冷脆”现象,导致脆性断裂,引发爆炸事故。空分装置假设发生液氧泄漏,液氧在设备外与可燃物构成爆炸体系,可发生塔外爆炸。因此,空分装置应严禁油脂等可燃物污染。 当空分装置发生氧气泄漏或检修氧气储罐时未置换或置换不完全,作业环境到达富氧状态,遇明火或高温极易发生火灾事故。富氧状态下许多难燃物质会变得可燃,可燃物质会变得易燃,最小点火能下降特别多,燃烧速度快且不易扑救。富氧状态下的火灾事故已发生多起,应引起高度注重。因此必须建立平安动火批准和分析检测制度,并严格落实执行。空分装置使用的透平油和光滑油及其分解产物的危险性也不小,尤其是氧压缩机,应做好防止油脂和氧气的泄漏工作。 液氧通过空分塔阀门时,长时间遭到摩擦和气流冲击,在产生的静电作用下,可以使少部分液氧变成液态臭氧(O3),它是一种深蓝色的液体,在通常条件下,液体气化分解,能使氧分压急剧增大,具有爆炸的危险。试验证明,臭氧浓度到达25%(停车后,液氧大部分被蒸发的情况下,可能到达此程度)时会将可爆物质引爆。假设臭氧和氮氧化物同时存在时,混合物的爆炸敏感性更高。高压氧气管道一般都采纳钢管,假设其内壁、阀门、接头等管件的外表不平滑,有突起;氧气管道弯头多,且残留有锈垢及磨损产生的铁粒子和吸附剂粒子,气流的摩擦、撞击等易引起氧气管道的燃烧事故。氧气管道内氧气流速过大、输送时产生静电、液氧泄漏、绝热压缩(输送过程中,急开或速闭阀门时)易造成氧气管道的着火或爆炸。 空气、氧气压缩过程中,假设机件冷却不良或构成积碳易发生着火爆炸事故;氧压机爆燃事故也是制氧过程的易发事故,当汽缸内温度过高时,活塞环、皮碗或密封易发生分解产生可燃气体,与氧混合而爆炸,当汽缸内进入铁屑时,会因摩擦或碰击而产生火花促使爆炸事故发生,由于装配不良、磨损加快,常常会造成油封漏油,气封漏气,摩擦产生的火星,就会导致燃烧爆炸,在出口管道拐弯处和阀门后假设存在铁锈,在高速氧气吹刷下与钢管摩擦起火,会导致燃烧爆炸。液氧泵发生爆炸事故的情况有以下两种:泵体内爆炸,即在叶轮和泵壳处爆炸,常常由于泵内落入铁屑、铝末等异物引起;泵体外爆炸,即在密封上半部和电机之间爆炸,主要是液氧泄漏和轴承光滑脂燃爆炸,由于液氧在常温下迅速汽化,易于短时间内在四周构成一定的富氧区域,且液氧的大量蒸发,使储槽内乙炔浓度也可能提高。 装置区内存在明火,有导致燃烧、爆炸事故的可能,明火的主要来源如:a、设备、管道静电接地设备不良引起的静电火花;b、爆炸危险区域内使用非防爆型电气设备产生电打火;c、明火治理不善,使爆炸危险区域内出现明火火焰、赤热物体、火星、吸烟的烟头和违章动火或用火、装卸操作不当引起的撞击或摩擦火花;d、避雷设备不符合要求引起的雷电火花;e、站区内有明火取暖设备;f、绝热压缩;g、化学反响及发热自燃等。 空分装置的临时停车再启动,不可防止地存在主冷一定时间的低液面操作,此阶段易发生烃类的部分浓缩,同时重新启动时,换热器在一段时间内工况假设不正常,自去除效果不好,会造成二氧化碳堵塞,再加上气流冲击,就有可能在主冷发生微爆,因此应最大限度的减少临时停车的次数,或防止全排液,对主冷实行单独加温,有条件应全面加温。 空分制氧消费装置的变配电系统也存在火灾爆炸危险性:变压器是变配电系统的重要元件之一,假设变压器发生缺点,产生的电弧可能会使箱体内绝缘油的温度、压力升高喷出甚至爆裂喷出,同时电弧还可能引起绝缘油着火,而且火势开展特别快,假设没有有效的防护措施,会导致严峻的后果。变压器爆炸着火的主要缘故有:绕组绝缘损毁产生短路(如老化、变质、绝缘强度降低、焊渣或铁磁物质进入变压器、制造质量不良等)引起着火爆炸事故;变压器主绝缘击穿(如操作不当引起过电压,变压器内部发生闪络,密封不良,雨水漏入变压器,引线对油箱内间隔不够等);分接开关和绕组连接处接触不良,产生高温;磁路发生缺点,铁芯缺点,产生涡流、环流发热,引起变压器缺点等。 配电装置、电动机以及各种照明设备等也存在电气火灾的危险。电气设备本身除可构成引燃源外,也可能成为爆炸性气体或火灾易燃物的危险源。配电装置等着火的缘故主要有以下方面:部分电气设备中充有大量易燃物如油浸变压器、多油开关等,在电弧作用下油可分解为大量可燃性气体油雾;电气设备过载时,发热量往往大大超过同意限度,轻则加速绝缘层老化,重则会使可燃绝缘层燃烧而引起火灾;电气短路时,电源电动势被短接,短路点阻抗变小,造成电气回路中电流突然增大,在短路处可产生高达700的火花,甚至产生6000以上的电弧;不仅会使金属导线熔化和绝缘材料燃烧,还会引起附近的可燃物着火及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物爆炸;接触电阻过大,当电流通过时,在接触电阻过大的部位,就会吸收特别大的电能,产生极大的热量,从而使绝缘层损坏以致燃烧,使金属导线变色甚至熔化,严峻时可引起附近的可燃物质着火而造成火灾;电火花和电弧的温度极高,可达5000,不仅能引起绝缘物质的燃烧,甚至还可能使导体金属熔化、飞溅,构成火灾爆炸的危险源。 另外,平安消费治理不严格,有关人员的治理不到位、违犯操作规程或操作失误、对平安消费认识缺乏等,同样也能引发火灾爆炸事故。 2、中毒窒息常压下,当氧的浓度超过40%时,人体就有可能发生氧中毒,出现胸骨后不适感、咳嗽,进而胸闷、胸骨后炙烤感和呼吸困难,严峻者发生肺水肿,甚至出现呼吸窘迫综合症。当吸入氧浓度超过80%时,会出现面部肌肉抽动、面色惨白、眩晕、心动过速、虚脱,继而全身强直性抽搐、昏迷、呼吸衰竭而死亡。空分装置的产品氮、氩均属窒息性物质,它们泄漏后会冲淡大气中的氧含量,使人吸入的空气中氧含量降低,造成人体缺氧窒息,甚至死亡。冷箱内的珠光砂是松散的,人员掉进去特别容易被吞没导致窒息,特别危险,也应加强防范。另外,消费装置正常维修或检修,作业人员假设不进展个体防护、进入塔、罐等限制性空间时无专人监护或长期工作在窒息性物质超标的环境中,也有造成人员窒息甚至死亡的危险。 3、电气损害空分制氧装置厂区内高、低压电气设备较多,在进展电气设备、电气线路等的维护、检修时,假设人员违章操作或电气设备(线路)老化、过负荷、敷设不标准、平安器具不合格或长期不鉴定、电压等级不符、使用方法不对等,有发生火灾、爆炸事故的可能,同时,也存在触电、烧伤、电击伤等事故的可能。在检修和排除缺点中,假设人员违章作业、误操作,以及电器本身缺陷或绝缘损坏、线头外露等未能及时觉察和整改等缘故,也可能造成触电事故的发生。假设人体不慎触及带电体或过份靠近带电部分,都有可能发生电击、电灼伤的触电危险。特别是高压设备和线路,因其电压值高,电场强度大,触电的潜在危险更大。变配电装置、消费厂房、高大构筑物假设防雷设计不合理、施工不标准、接地电阻值不符合标准要求,则雷电过电压在雷电涉及范围内会严峻破坏建筑物及设备设备,并可能危及人身平安乃至有致命的危险,宏大的雷电流流入地下,会在雷击点及其连接的金属部位产生极高的对地电压,可能导致接触电压或跨步电压的触电事故。 4、机械损害 机械损害指各种机械设备转动(静止)部件、工具、加工件等直截了当与人体接触引起的夹击、碰撞、剪切、卷入、绞、碾、割、刺等损害。造成机械损害事故的主要缘故包括: 1)平安操作规程不健全或治理不善,对操作人员缺乏根本培训。操作人员不按平安操作规程操作,未正确佩带防护器具等。 2)设备在非最正确状态下运转。机械设备存在缺陷,机械设备的组成部件、附件和平安防护装置的功能失效和人为损坏等,均可能导致机械损害事故的发生。 3)工作场地环境不好也是造成机械损害事故的缘故之一。如工作场地照明不良、温度、噪声过高、地 面或脚踏板被弄脏、设备规划不合理、零件及半成品堆放不合理等。制氧装置区内使用到许多机械设备,如物料输送泵、各类压缩机等,假设这些设备的防护措施设置不当,操作人员在进展操作、检修或在事故状态时,就有发活力械损害的可能。如出现缺点不停机处理、检修时无人监护、不挂禁动牌、启动前不全面检查等都易造成机械损害事故;另外,假设靠背轮质量不好、安装不牢、无防护罩或操作失误,可能发生靠背轮破裂飞出伤人事故;当转动部分缺少护栏护罩,操作、擦洗时,操作人员触及还可能发生撞击、衣物或长发被缠绕而造成损害。 5、高处坠落 高处坠落指在高处作业中发生坠落造成的伤亡事故。 空分制氧消费装置区及储罐区的设备、容器大都露天布置,作业平台也较高,存在高处坠落危险,如空气压缩机组、空气冷却塔、水冷却塔、水过滤器、空气纯化系统、分馏塔、增压透平膨胀机系统、氧压缩机、氮压缩机等的巡检处均在2m(含2m)以上,操作人员在进展正常消费作业或巡检、检修作业时,假设梯子、防护栏杆、平台等损坏、因腐蚀失去应有的防护作用或设置不标准、操作人员不小心等缘故,就有发生高处坠落的危险。消费装置区现场因各种设备和管道布置的需要,不同运转层的地面上可能留有升降口、吊装孔、阀门井、排水沟、坑、池等,也会因防护措施不完善发生坠落损害事故。另外,电工、维修人员,进展高处安装、检修、操作等作业时,假设没有佩戴平安带、脚下没有实物支撑等,也有发生高处坠落的危险。假设现场人员在正常操作或与检修穿插的作业中操作不当、互相间配合不协调、精力不集中、违犯操作规程或平安措施不健全或习惯性违章作业等,也有可能引发高处坠落事故。 6、物体打击假设现场人员在正常操作或与检修穿插作业中操作不当、互相间配合不协调、违犯操作规程或平安措施不健全或习惯性违章作业等,有可能引发物体打击损害事故。 7、低温损害 低温环境会引起冻伤、体温下降,严峻时甚至导致死亡。低温作业的人员受低温环境阻碍,操作功能随温度的下降而明显下降。如手皮肤温度降到15.5时,操作功能开始遭到阻碍;降到45时,几乎完全失去触觉的鉴别才能和知觉。空分制氧装置中的液氧、液氮、液氩属低温产品,假设输送这些产品的泵、阀门、管道及贮罐等设备密封不严、设备发生裂纹或破裂,将发生泄漏事件,喷洒到操作人员的身体上,由于它们的沸点特别低,加之汽化时要吸收大量的热量,因此会造成人体冷冻。在处理盛有这些液体的管道、阀门或容器等时,必须做好个体防护,防止造成冻伤。化验分析人员为了检验分析液空、液氧等,需要对低温液体取样,也有可能造成冻伤事故。 8、噪声危害 一般所称噪声系指消费性噪声,消费性噪声是指消费过程中产生的人们所不需要的一切声音。噪声的危害包括对人体的阻碍和对消费活动的阻碍,对人体的阻碍包括对听力的阻碍和对人体生理和心理的阻碍。噪声可诱发事故,在高噪声环境中作业,人的心情烦躁,容易疲劳,反响迟钝,工作效率下降,工伤事故增多。强噪声还会损坏建筑物,如抹灰开裂、墙裂缝、玻璃损坏等。噪声还对物体产生破坏作用,同时,强噪声使操作人员作业精力无法集中,失误率增加,而且干扰运货车辆、装卸机械、道路交通警示鸣笛与指挥信号的传递,易引发二次事故。 空分制氧装置消费过程中的噪声源特别多,如原料空气过滤器;空气透平压缩机、空气预冷系统(空气冷却塔、水冷塔、冷却水泵、冷冻水泵等);分子筛纯化系统(动力设备、放空器等);增压透平膨胀机;分馏塔上的氧气、氮气放空部位;氧气压缩机以及为液氧贮罐、液氮贮罐、液氩贮罐配套的输送液化气体的泵等,假设设备选型、安装不好或未采取降噪措施可能会产生较大的噪声,操作人员假设长时间在附近操作,可能会对人员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 9、其他损害 空分制氧装置消费过程中其他损害指除上述以外的损害,如车辆损害、起重损害、物体打击损害等。 10 危险、有害要素辨识结果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空分制氧装置区的主要危险部位是空分塔,其中的主冷及其附近的氧气管道的爆炸危险性较大,其次是氧压缩机、氧气调压站及其附近区域,另外,储罐区、低温液体装卸车区域及其他压力容器、压力管道也为较危险的区域;消费厂房及其它有限性空间,包括设备内、工作中临时构成的有限性空间为易发生窒息事故的危险区域。因此,必须加强防范措施,以防严峻事故发生。空分制氧装置消费过程中的主要危险有害要素品种及分布见下表。表3-4 主要危险有害要素品种及分布一览表危险有害要素危险部位爆炸火灾中毒窒息触电机械损害高处坠落物体打击低温损害噪声空气过滤、压缩 空气清洗和预冷 空气纯化 空气分馏 氧压缩机 氮压缩机 氧、氮液化 液体储存系统 气体球罐储存系统 气体调压站 电气系统 维修 化验分析 空分制氧消费装置中危险性较大的设备见下表。表3-5 装置中危险性较大的设备一览表序号设备名称主要危害要素1空压机爆炸、机械损害、噪声2空气分馏塔爆炸、火灾、高处坠落、低温损害3增压透平膨胀机爆炸、火灾、低温损害、噪声4氧压缩机爆炸、火灾、机械损害、噪声5氮压缩机爆炸、窒息、机械损害、噪声6液氧泵爆炸、火灾、机械损害7其他泵类机械损害第4章 建立制氧站的平安要素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空分制氧消费装置正常运转存在的主要危险有害要素是火灾、爆炸,其次是窒息和电气损害,另外,还存在机械损害、高处坠落和物体打击损害、低温损害、噪声损害等危险有害要素。主要的危险部位是空分装置区和储罐区。因此,在选址、设计、建立及装置投入运转后要把如何预防火灾、爆炸作为重点防范的危险要素加以考虑,以降低事故发生的几率,减少事故损失。 4.1选址及总图布置 空分制氧消费场所应选择在环境干净地区,并布置在有害气体及固体尘埃散发源的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下风侧,应考虑四周企业扩建时可能对本厂平安带来的阻碍。空分制氧装置区周边应当无乙炔站(厂),无电石、炼焦、炼油、液化石油气消费厂,无合成氨、硝酸、硫化物消费厂及大批量金属切割和焊接消费厂,与其他的重要公共建筑应保持在平安间隔之外。另外空分制氧消费场所应具有良好的地质条件,不宜选择在地震断层及地震根本烈度大于或等于9度的地震区。应避开滑坡、倒塌、河床冲刷、煤矿采空区、地层变形位移等不良地质现象的地区建立。初步设计前必须由有资质单位进展地质勘探。总图布置时应充分考虑消费流程、消费特点、装置与风向的关系和装置的火灾爆炸危险性,以减少危险有害要素的穿插阻碍。 4.2自然灾害方面(1)防暑防寒为消除电气设备运转产生的热量,优化工作环境,在电气室、操作室设置通风空调系统。(2)抗震为防止地震对建(构)筑物造成的危害,所有建(构)筑物应按建筑抗震设计标准和构筑物抗震设计标准及工程地有关要求进展抗震设计。(3)防洪为防止暴雨构成洪水造成洪涝灾害,厂区应设置雨水及时排出系统,地下建构筑物设积水排除设备。 4.3劳动平安防范方面 (1)防火防爆 为防止空分制氧装置中碳氢化合物积聚引发爆炸,应将空分设备的吸风口设于空气干净处,并采纳分子筛吸附去除吸入空气中的碳氢化合物,同时在运转中连续抽取少量液氧经喷射蒸发气化后送入氧气管道,以防止碳氢化合物在空分装置中的积聚。各液体、气体储罐(槽)严格按照钢制压力容器进展设计。有爆炸危险的场所,电气设备选用防爆型。排除氧气的放空管引到室外并高出建筑物23米,在排氧的危险区域内应设置警告标志,严禁人员进入,并不得有任何明火和存放任何可燃的材料。液氧贮罐四周5m的范围内,不应有可燃物和设置沥青路面。 (2)防雷、防静电 设置防雷接地系统,氧气消费、储配系统应按类防雷保护进展设计。厂房防雷保护利用金属面或金属网架做接闪器。通过钢构造柱或混凝土柱内钢筋做引下线就近接到接地网上,防雷接地电阻不大于30。 车间设置接地装置,接地电阻不大于4。利用车间吊车梁钢构造柱等和接地极连接组成保护接地网。分馏塔、主冷凝器、液体贮罐、所有可燃及有爆炸危险介质流经的架空管道等均应设防雷防静电接地。有氧气积聚的管道及设备均进展可靠的防静电接地,接地电阻不大于10欧姆;对装有法兰或阀门的管道或有绝缘管件存在的地点,均采纳导线进展跨接,并保证静电接地的有效。 (3)防设备事故各主要消费设备之间设置必要的平安连锁装置,以防止误操作造成设备事故。加强氧浓度的测定;在一定压力下操作的氧气设备,按有关平安要求设置平安阀和爆破片。对危险性较大的设备设置超限报警装置,尽量防止和减少事故的发生,保障平安消费。 (4)防机械损害和人体坠落以操作人员的操作位置所在平面为基准,高度在2m之内的所有传动带、转轴、传动链、联轴节等外露危险零部件及危险部位,必须设置平安防护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