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论文关于我国煤化工产业技术路线的思考.doc
此材料由网络搜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材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平安治理论文关于我国煤化工产业技术道路的考虑 摘要:本文从煤化工的含义及相关概念入手,阐述了当前我国煤化工现状及分类,分析了现代煤化工产业技术开展的方向是开展新型煤化工,并提出了开展新型煤化工产业关键技术的建议。关键词:煤化工 技术 道路中国的资源禀赋是油、气短缺,煤炭相对丰富。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统计数据:2007年,全国煤炭产量25.23亿t;2008年,产量为27.16亿t,同比增加1.93亿t,同比增长7.65%。2007年我国原油产量18 665.7万t,2008年原油产量达1.89亿t,海关总署统计数据:2008年我国净进口油品近2亿t,其中原油进口17 472万t,成品油进口2 182万t,原油对外依存度已达48.5%,逼近50%的戒备线水平。2007年,我国天然气产量693亿m3,进口量39亿m3,表观消费量732亿m3;2008年,天然气产量达761亿m3。据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可能,2010年我国煤炭需求量将达30亿t以上;另据有关材料介绍,2009年至2011年的3年内,我国原油目的产量分别是1.92亿t、1.96亿t和1.98亿t;天然气目的产量分别为860亿m3、1 050亿m3和1 200亿m3。在我国如此一个煤炭资源大国,其主要化工产品完全由石油作原料消费是不现实的。尽管我国煤化工产业的开展目前面临一系列征询题,例如构造不合理,行业的中小企业较多而大型现代化高新技术企业较少;布点太多,造成产业构造雷同;产品附加值较低,有些后续应用技术没有跟上等,但开展煤化工符合我国国情,且国家政策总体上持支持态度。一、我国煤化工现状及分类(一)我国煤化工现状我国煤化工开展速度相对较慢,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我国的煤焦油工业较落后,主要表现为设备加工才能小,工艺水平低,产品品种少,能耗高,环境污染严峻等。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缘故是煤焦油分散加工,形不成规模。目前上海正着手筹建国内一流的煤焦油蒸馏装置,必将大大提高技术水平和消费才能。代表煤化工技术水平的煤气化技术也落后于一些兴隆国家。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合成氨产量居世界第一,无烟煤或焦碳合成氨的消费才能约占全国合成氨消费才能的65%左右,但消费工艺落后,能耗高,污染严峻。我国甲醇的现有消费才能为300万t/a,其中规模最大的装置有上海太平洋集团公司以煤为原料的消费装置,年产20万t甲醇;齐鲁石化公司第二化肥厂引进的10万t/a消费装置。其余的装置年消费才能为几千吨到几万吨不等,且技术落后、规模小、能耗高。另外,以煤为原料合成碳酸二甲酯、甲酸甲酯等可望实现工业化。(二)分类1. 传统产品领域要对与石油化工道路相比具有比较优势的煤化工的产品领域大力进展技术改造,并促使企业改制、改组,设法做强做大,加强国际竞争力。加大产品构造的调整力度:对与石油化工道路相比具有优势的产品领域宜加速淘汰、关闭或转产;降低高能耗煤化工产品在行业的比重,收紧、缩减高能耗产品的出口;限制和淘汰一批能耗高,污染重的企业。2. 能源替代品这一部分是煤化工的潜在市场,市场前景宽敞是开展的重点。以煤制油(直截了当液化、间接液化)。甲醇的主要潜在市场是作燃料:燃料甲醇(掺烧或全烧);甲醇转化为二甲醚(替代液化石油气和柴油)中型燃气轮机发电的燃料;燃料电池;甲醇制烯烃(MTO);甲醇制丙烯(MTP)。二、现代煤化工产业技术开展的方向传统的煤化工技术包括焦油化工、煤合成气化工及电石乙炔化工等等。煤的气化技术在煤化工的开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先进的催化合成技术、别离技术、生物化工技术、节能减排技术、环保技术与大型工业装备制造技术是现代煤化工的开展根底,新型煤化工技术确实是以煤气化为龙头组合应用现代先进的化工消费技术,消费可替代石油的洁净能源和各类化工产品为成品油、甲醇、二甲醚、乙烯、丙烯等,进而开展为煤气化技术为核心的多联产系统。已经构成煤炭能源化工一体化的新兴产业。世界上目前拥有的新型煤化工技术主要有煤气化技术,以煤为原料消费甲醇的技术,煤道路合成烃类的技术。最令人关注的是煤制油合成气消费烯烃的技术,IGCC技术在国外也是煤气化技术开展的一个热点。我国从上世纪80年代起开始引进国外煤气化技术,但国产化的煤气化技术与国外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可以预见以消费可替代石油的洁净能源和化工产品为主的现代煤能源化工一体化产业,立即在我国兴起并得到可持续开展。现代煤化工是属于技术密集型和投资密集型的产业,应采取最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的建立及运转方式。现代煤化工的开展要坚持一体化、基地化、大型化、现代化和集约化,真正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坚持一体化。确实是把大型煤化工装置和煤矿结合起来(因此亦可以采取煤电化一体化联产方式)。把煤气化装置建在矿上(或临近矿区),力求减少煤炭运耗及费用,施行资源优化配置,合理使用煤炭资源(按煤质资源优质优用,劣质劣用,各得其所)。只有构成煤化工与煤矿一体化的利益机制,才能减少日后的价格、运输和规划的风险。坚持基地化。化学工业内在的固有特性适宜于综合利用和深加工。基地是企业群体的集称。基地内集中布置相关企业,可以充分、高效、合理利用各种资源,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效益,发挥企业的集聚效应。总之,煤化工开展施行基地化规划最重要的目的是施行以市场为根底的高度资源优化配置,谋求集约化运营。坚持大型化、现代化。只有采纳一流的技术、一流的设备、一流的治理,建立大型规模效益的装置才能构成一流的煤化工基地,谋求跨越式开展,具备国际竞争力。煤化工如不具备国际竞争力,则无法忍受国际油价波动,和经济全球化带来高度的市场竞争的冲击。由于煤本身的固有的特性(碳多氢少,矿物杂质多,固态且难以溶化、溶解等),要把从不清洁的能源转为清洁的化工原料,所通过的流程长、环节多、技术要求高、难度大,因此必定导致投资大。煤化工的投资高亦是开展的制约要素之一。为此,一方面应积极采纳先进技术,开展规模装置,谋求减少单位投资本钱,另一方面依托优质低价煤的稳定供应以及先进的节能降耗技术,谋求降低消费原料本钱。经济效益是考核煤化工能否开展的最根本要素之一。三、新型煤化工新型煤化工是以煤炭为根本原料(燃料),C1化工技术为根底,以国家经济开展和市场急需的产品为方向,采纳高技术,优化工艺道路,充分注重环境友好,有良好经济效益的新型产业。它包括了煤炭液化(直截了当和间接),煤炭气化、煤焦、煤制合成氨、煤制甲醇、煤制烯烃等技术,以及集煤转化、发电、冶金、建材等工艺为一体的煤化联产和洁净煤技术。其中煤炭焦化、煤气化-合成氨-化肥已经是我国主要的煤化工产业,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开展和市场的宏大需求,煤炭焦化、煤气化-甲醇、煤制油、烯烃及下游化工产品也得到了快速开展。新型煤化工实际上是建立在传统煤化工根底上的,与传统煤化工密不可分。其特点如下。(一)以清洁能源为主要产品。新型煤化工以消费洁净能源和可替代石油化工产品为主,如柴油、汽油、航空煤油、液化石油气、乙烯原料、丙烯原料、替代燃料(甲醇、二甲醚)、电力、热力等以及煤化工独具优势的特有化工产品,如芳香烃类产品。(二)煤炭-能源化工一体化。新型煤化工是今后中国能源技术开展的战略方向,紧密依托于煤炭资源的开发,并与其它能源、化工技术结合,构成煤炭-能源化工一体化的新兴产业。(三)高新技术及优化集成。新型煤化工按照煤种、煤质特点及目的产品不同,采纳不同煤转化高新技术,并在能源梯级利用、产品构造方面对工艺优化集成,提高整体经济效益,如煤焦化-煤直截了当液化联产、煤焦化-煤气化合成联产、煤气化合成-电力联产、煤层气开发与化工利用、煤化工与矿物加工联产等。同时,新型煤化工可以通过信息技术的广泛利用,推进现代煤化工技术在高起点上迅速开展和产业化建立。(四)建立大型企业和产业基地。新型煤化工开展将以建立大型企业为主,包括采纳大型反响器和建立大型现代化单元工厂,如百万吨级以上的煤直截了当液化、煤间接液化工厂以及大型联产系统等。在建立大型企业的根底上,构成新型煤化工产业基地及基地群。每个产业基地包括假设干不同的大型工厂,相近的几个基地组成基地群,成为国内新的重要能源产业。(五)有效利用煤炭资源。新型煤化工注重煤的洁净、高效利用,如高硫煤或高活性低变质煤作化工原料煤,在一个工厂用不同的技术加工不同煤种并使各种技术得到集成和互补,使各种煤炭到达物尽其用,充分发挥煤种、煤质特点,实现不同质量煤炭资源的合理、有效利用。新型煤化工强化对副产煤气、合成尾气、煤气化及燃烧灰渣等废物和余能的利用。(六)经济效益最大化。通过建立大型工厂,应用高新技术,发挥资源与价格优势,资源优化配置,技术优化集成,资源、能源的高效合理利用等措施,减少工程建立的资金投入,降低消费本钱,提高综合经济效益。四、对开展新型煤化工产业关键技术的建议(一)煤炭液化技术不管是引进技术仍然自主开发,建立煤直截了当液化或间接液化工厂都需要国内有大量技术配套方面的研究和工程。另外,一次性投资较大也是其共有的特点。因此,现阶段国家部署在少数条件适宜的企业和地区进展工程化和商业化示范工程,可以在技术开发、工程化推进以及商业化运作等方面积累丰富的经历,为今后大规模产业化开展奠定扎实的根底。同时,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煤液化技术也是当前和今后几十年产业化持续开展的客观需求。目前,国内拟建的煤液化工程多采取跨行业、多元化结合投资和多渠道融资的方式处理资金筹措征询题,这是今后煤液化工程建立的开展方向。(二)甲醇和二甲醚合成技术目前,国内已经建立或拟建立的甲醇消费工程特别多,据不完全统计,新上工程的总消费才能不低于1000万t/a。国外的研究认为,甲醇和二甲醚作为代用发动机燃料(不是少量掺烧),到达用户的全本钱大于煤基合成油(煤间接液化),同时二甲醚代替柴油也有相关技术征询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因此,今后新建甲醇、二甲醚工程工程应充分注重市场需求和供求变化。(三)煤炭焦化新建煤炭焦化工程工程应立足煤炭企业原料煤特点,采纳大型焦炉和可以提高焦炭质量的先进技术以及必要的环保技术,以应对今后优质炼焦煤缺乏、焦炭市场变化和日益严格的环保政策带来的更加剧烈的竞争。(四)煤化工多联产煤液化、煤基甲醇、二甲醚、煤炭焦化等煤化工技术在单元工艺(如煤气化和气体净化)、中间产物(如合成气、氢气)、目的产品等方面具有特别大的互补性。研究说明,将不同的工艺(包括产品再加工,如甲醇制取醋酸等)进展优化组合实现多联产,并与尾气发电、废渣利用等构成综合联产,有利于降低工程工程的建立投资及目的产品的平均消费本钱,提高整体工程的经济性和抗风险才能。因此,多联产是煤炭企业今后开展大型煤化工和能源综合产业的技术方向。总之,我国开展新型的煤化工产业要因地制宜,学习世界的先进经历和技术,构成多元化的产品链条,加强本身开展才能和开展后劲。在开展重点上,要适应市场需求,制造名牌产品,加强市场竞争才能,确立煤化工在世界化工行业中的地位和作用。参考文献:1赵跃民,煤炭资源综合利用手册。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2高晋生、张德祥,煤液化技术。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3张玉卓,中国煤炭演化产业化示范工程进展与展望。中国煤炭(中国煤炭高层论坛文集),2002(增刊).4倪维斗、靳晖、李政等,二甲醚经济:处理中国能源与环境征询题的严峻关键。煤化工,2003,(4):6.5刘志光、龚华俊、余黎明,我国煤制天然气开展的讨论J。煤化工。2009,37(1):1-8.6李好管,坚持科学开展观做大做强现代煤化工J。煤化工。2006,34(5):1-9.7宗言恭。油价回落煤制烯烃工程有竞争力J。中国化工信息。2009(3):6-7.8张殿奎,煤化工开展方向-煤制烯烃J。化学工业。2009,27(1-2):1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