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教案.pdf

    • 资源ID:53129542       资源大小:632.44KB        全文页数:21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2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教案.pdf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教案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教案篇一: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全册第七章力第一节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力的作用效果。(2)知道力的概念和力的单位。(3)知道力的三要素,能用示意图表示力2过程与方法(1)通过活动和生活经验感受力的作用效果(2)了解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释有关现象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观察体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2)从力用三要素表示的事例中认识科学方法的价值。教学重点1、力的概念和力的单位。2、力的三要素,用示意图表示力。教学难点1、力的概念2、认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解释有关现象。20161 1/2121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让学生描述生活中要用到力的例子(例如:提起一桶水、踢足球、推动物体等等)(二)讲授新课1力的作用效果学生探究活动:实验器材:橡皮筋、弹簧、乒乓球。体会对这些器材施加力时,这些器材有什么变化?结合课本里的插图,让学生讨论总结出力的作用效果(1)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改变物体的形状)(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3)力的单位:牛顿,简称牛,符号用 N 表示补充一些常见的例子让学生了解力的大小:托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为 1N,一个质量为 50kg 的同学对地面的压力大约为 500N。2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即力的三要素)学生探究活动:(1)用不同大小的力去拉弹簧,观察弹簧是否不同(2)用不同方向的力弹击乒乓球,观察乒乓球的运动是否不同(3)用同样大小的力向下压一端固定在桌面上的钢尺,每次手的位置离桌面的距离都不同,观察钢尺的形状改变是否不同引导学生从实验总结得出:力的大小、方向、作用都会影响到力的作用效果20162 2/21213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线段的末端画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长度可以表示力的大小;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练习:画出木块受到的水平向右的拉力4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即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学生活动:(1)拉开弹簧时,是否感觉到弹簧也在拉自己的手?(2)乒乓球打在桌面上,有没有被弹起?(3)观察书本 43 页图 12.44,能得到什么启示?(4)游泳分析组织学生讨论,引导学生归纳得出结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施加力的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让学生列举生活中体现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例子并进行解释。强调:产生力的作用时,物体之间不一定直接接触,并且至少要有两个物体。(三)课堂小结1力的作用效果有哪些?2力的有哪三个要素?3怎样体现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四)布置作业教学目标:20163 3/21211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弹力,弹力产生的条件。(2)了解弹簧测力计的原理。(3)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2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究弹簧测力计的使用过程,进一步掌握使用测量工具的基本方法。重点:弹簧测力计的使用难点:自制弹簧测力计教具:弹簧、纸条、刻度尺、木板等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日常生活中,用力压尺子,尺子发生形变,撤去压力后恢复原状,把橡皮筋拉长,橡皮筋变长,松手后,橡皮筋恢复原状。引入“弹性”概念二新课教学(一)弹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不受力恢复原来形状的特性。弹性形变:能完全恢复原状的形变。(二)塑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不受力不能恢复原来形状的特性。弹簧的弹性有一定的限度,超过这个限度,物体不能恢复原状。20164 4/2121(三)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常说的压力、支持力、拉力、推力等,实质就是弹力。弹力产生的条件:物体发生弹性形变。(四)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跟受到的拉力成正比。实验:自制弹簧测力计。弹簧的一端挂在木板上,另一端挂不同重力的钩码,分别作标记。提问:为什么弹簧称的刻度是均匀的?(五)使用测力计时应注意的事项:(1)所测的力不能超出测力计的测量范围(量程);(2)认清分度值;(3)使用前调整指针对准零刻线;(4)测力计测重力时不能倾斜放置。三小结四巩固练习:一课一练的练习 A五布置作业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对周围生活中弹力应用的实例有浓厚的兴趣,体会科学技术的价值。(2)通过对弹簧测力计使用的探究,培养学生乐于探索日常用品中的科学道理的情感,培养学生探索新器件的能力。(3)在实验中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1)知道重力产生的原因。(2)知道重力的方向、重心。(3)20165 5/2121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重力大小跟物体质量的关系。2过程与方法(1)经历探究重力大小跟什么有关的过程。(2)尝试根据已有经验提出科学的猜想。(3)体会用图像处理实验数据、根据图像研究实验结论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对重力的存在及应用有浓厚的学习兴趣,主动分析日常生活中有关重力的现象。(2)通过对用重垂线校准的操作产生提高自己能力和应用知识的愿望。(3)培养学生乐于参与科学实践的情感,在实验中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重点:重力的方向及重力与物体质量的关系难点:重力方向教具:砝码一盒、弹簧测力计、重垂线等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通过瀑布下落,苹果落地等,都是由于受到地球的吸引而下落。引入新课。演示:橡皮做圆周运动,橡皮不会跑掉,感到手用一个力拉住橡皮,同样,月亮绕地球转动。由于地球与月亮之间有相互吸引的力,这个力与地球吸引苹果,使苹果下落的力是一样的。20166 6/2121二新课教学科学家研究成果:宇宙任何两个物体(大:天体,小:灰尘)都存在相互吸引的力。引入“万有引力”。地球对地面附近物体的万有引力,举例:吊灯把吊绳拉紧;台灯压着桌面等。引入重力概念。(一)重力(G):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重力的大小又叫重量。提问:重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呢?演示实验:探究重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猜想:重力的大小跟质量有关。理由是用手提起质量大的物体,所用的力大,根据二力平衡,重力就大。实验过程:分别测出一组质量(钩码)及重力的数值,并描点绘图。由实验结果可知:重力跟质量成正比,比值是一个常数约 9.8N/。用 g 表示,即 g=9.8N/。表示的物理意义是:地球上质量1 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 9.8N。(二)重力的公式G=mg 其中 G 表示重力(N),m 表示质量(),g 是 9.8N/,粗略计算:g 取 10N/(三)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应用:重垂线(四)重力的作用点(重心):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物体的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三小结四布置作业:20167 7/2121篇二: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第一章:机械运动第一节 长度、时间及其测量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和长度。2.知道测量有误差,误差和错误有区别。二、过程与方法体验通过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计时间和长度的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计量时间和长度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培养对科学技术的热爱。教学重点:使用适当工具测量时间和长度。教学难点:误差的产生。误差与错误的区别。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速度的计算公式是怎样的?要计算速度必须知道什么量?怎样利用公路上的里程碑大致测出汽车的速度?必须要测出相应的时间,看来测量时间对于生活和科学研究非常重要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如何准确地测量时间。二、新课学习(一)时间的测量 1.计时工具教师概括介绍计时工具的发展变化过程。在古代,人们用日晷、沙漏等器具来计时。16 世纪后,欧洲出现了有重锤的摆钟,近代机械式钟表就是在它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现代利用石英晶体制成了稳定、轻巧、方便的电子钟表,它们一天的偏差不超过0.5 秒。目前最准确的计时装置是天文台使用的原子钟,30 万年的偏差只有 1 秒。让学生看课文了解古代和现代的几种计时工具。20168 8/2121学生交流课外收集的有关古代人和现代人测量时间的工具、测量方法?简要介绍日晷、沙漏计时原理:日晷(gu):在太阳照射下垂直于日晷圆盘上的杆在圆盘上形成影,随太阳升降运动,不同时刻在日晷上影子的位置不同,在日晷上对应位置标上对应的时刻,就可以用来计时了;沙漏:沙漏上方容器的沙子以相同的时间间隔向下方的容器漏下相同数量的沙子,根据漏下的沙量计时。2.时间单位复习学过的时间单位及单位间进制率。了解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单位是秒,了解“秒”的准确定义:铯原子振动 9192631770 次所需的时间定义为 1s。认识时间单位的符号:小时(h)、分(min)、秒(s)。3.停表的使用:练习使用停表的方法;利用停表测量自己一分钟内脉搏跳动的次数,然后用脉搏估算一段时间;用绳子绑住一支笔做成一个摆,测量摆摆动一个来回所用的时间。(二)长度的测量了解了国际单位制,我们知道不只是时间有国际单位,长度也有国际单位,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研究长度的测量,了解长度的单位。1.常用的长度测量工具(1)让学生说出所知道的长度测量工具如刻度尺等,然后教师出示一些常用的测量工具(刻度尺、卷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让学生观察。(2)让学生找出身体的哪些部位可以做为“尺”。伸开手掌,从大拇指到中指指尖的距离,称为“一柞”。20169 9/2121伸开两臂的长度,大约等于身高;人步行时,平均一步的长度;某一个手指的宽度等。2.长度的单位(1)复习学过的长度单位及单位间进率。了解长度单位还有微米、纳米等。(2)阅读课文了解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米。了解“米”的准确定义:光在真空中 1/299792458s 内所经路径的长度定义为 1米。(3)认识长度单位的符号及单位间进率。米(m)、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m)、纳米(nm)1km=1000m=10m;1dm=0.1m=10 m;1cm=0.01m=10m;1mm=0.001m=10 m1m=0.000001m=10 m;1nm=0.000000001m=10m 3.阅读课文了解一些物体的长度或物体间的距离。4.刻度尺的使用:应做到刻度尺要放正,要紧靠被测物体;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数;多次测量取平均值。5.学生分组实验。(1)测量物理课本的宽度(2)测量硬币的直径、硬币的周长。探究:不能直接用刻度尺放在硬币下进行测量,直径的位置难以判断,会使测量不准确。只能用间接的方法进行测量。方法 1(卡尺法):如左图所示,用直尺和三角板把硬币紧压在桌面边缘;借助两把三角板和一把刻度尺来进行测量。或用一只三角板和一把刻度尺,如右图,用两把三角板紧夹住硬币,均可从刻度尺上读出硬币的直径 d。根据公式 L=d 求出硬币的周长。20161010/2121方法 2(滚轮法):在纸面上画一条直线,让硬币从某个记号开始,在纸面上沿直线滚动 n 周记下终点。测出线段长度s,先求出每周的周长 L=s/n,再利用 L=d 求出硬币的直径 d=s/n。方法 3(替换法):把硬币放在纸上,贴着边缘用笔画上一圈,再剪下对折,然后用刻度尺直接测量圆的d,即为硬币的直径。根据公式 L=d 求出硬币的周长。方法 4(化曲为直法):拿一纸条紧贴着硬币边包几圈,用一大头针在纸条上扎穿一个孔,然后将纸条展开平放,用刻度尺测出相邻孔间的距离 L,就是硬币的周长。根据公式 d=L/求出硬币的直径。(3)测量一页纸的厚度,探究:纸的厚度为10 4m,用毫米刻度尺测不出一页纸的厚度,也测不出二页纸厚度,但是能测出上百页纸的厚度,而一页纸的厚度只要把测出的厚度除以总张数就可以求出了。(以多测少法)测量时取若干页纸(纸的页数要足够多),压紧后,用最小刻度为毫米的刻度尺量出其总厚度L,然后将总厚度除以纸的页数 n,求出每页纸的厚度 l=L/n。(4)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测量道理与测量一页纸的厚度相同(以多测少法)。测量方法:找一支圆铅笔,把细铜丝捋直,将金属丝在铅笔上依次密绕适当的圈数 n,用有毫米刻度的刻度尺3620161111/21219312量出这个线圈的长度 l,再将线圈长除以圈数所得的商就是金属丝的直径 d=l/n。总结得出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方法:刻度尺要贴近被测物体;刻度尺要跟所测物体的长度平行;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测量结果=数字+单位(三)误差任何实验测量结果不可能是绝对准确的,由于受所用的仪器和测量方法的限制,如在测量长度实验中,有的同学读刻度尺示数可能估计得偏大一些,而有的同学估计的可能小一些,而一个物体它的真实长度总是一定的,这个真实的长度叫做真实值,所以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必然存在差异,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由于仪器本身不可能做的非常精确,实验者对实验的观察总会有偏差,因此误差总是存在的,不能消灭,但尽量减小误差。错误与误差不同:错误是指不按实验、操作的有关规定的做法。是不正确的测量方法产生的,所以只要严格按要求去做,错误是可以避免的,而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的平均值 会更接近真实值,误差较小。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总会有差别,这种差别就是误差。错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或读取、记录测量结20161212/2121果时粗心等原因造成的。两者区别:误差不能消除,但可以减小,例如多测量几次。错误可以消除。三、小结1时间的测量:时间的单位、测量时间的工具、停表及手表的正确使用。2长度的测量:长度的单位及换算关系,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长度、误差。四、板书第二节:运动的描述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参照物的概念。2.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二、过程与方法体验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建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教学重点:什么是机械运动以及在研究机械运动时要选择参照物。教学难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因为选择不同的参照物,物体运动情况是可以不同的。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同学们,大家都喜欢去操场上活动。我们来看看操场上的情景。谁来说一说在这个足球赛场中,哪些物体是运动的,哪些物体是静止的?让学生阅读课本序言,让他们有个印象:运动同样具有丰富的科学知识,学好运动的科学,能够深入了解体育,还能深入了解自然。二、新课学习 1、机械运动你都见过哪些物体是运动的,哪些物体是静止的?说一说你的根据是什么。讨论日常生活中有关运动的现象,针对学生的讨论,提20161313/2121出如下问题:你从座位走到黑板前,这一过程中,你的什么发生了变化?有一辆汽车停在路边和在路上行使有什么不同?说天上飞的飞机是运动的,你根据什么?板书: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改变。提出问题:图中的那些物体是否在做机械运动?我们周围的树木,房屋以及教室里的桌椅是运动的吗?播介绍地壳板块移动,播放动画,让学生形象地理解地壳的运功,讨论得出:整个银河系、喜马拉雅山、猎豹都在做机械运动,而树木、房屋以及桌椅也都跟地球自转,同时绕太阳公转,它们也在做机械运动。可见,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运动。2、参照物播放前一部分,选择不同参照物所产生不同感觉的教学。使学生回忆类似的场景,然后提问:“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错觉?”组织学生讨论,初步明确乘客判断运动和静止所选的标准不同以后,会产生不同的判断。学生活动:把课本放在桌上,课本上放一把尺子,推动课本使课本沿桌面运动。让学生讨论回答:选取课本作标准,尺子和课本是运动还是静止?选择课本作标准,尺子和课桌是运动还是静止?选择尺子作标准,课桌和课本是运动还是静止?得出参照物的概念:参照物:描述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要看是以哪个物体做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一起描述书上图中卡车的运动情况:选取地面做参照物,卡车是运动的;选取收割机做参照物,卡车是静止的。从而得出:在讨论20161414/2121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时,要看以哪个物体做标准,选择的标准不同,它的运动情况就可能不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教师可以找一些实例,或者一教室中的同学、物体做参照物来描述选取不同参照物时物体的不同运动状态。三、课堂小结 1.什么是机械运动?2.什么是参照物?为什么要选参照物?3.什么是匀速直线运动?第三节:运动的快慢素质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2、过程与方法体验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认识速度概念在实际中的意义。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科学与艺术结合所带来的美感。教学重点速度的物理意义及速度公式 教学难点1、建立速度的概念2、“频闪摄影”研究物体运动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在实际生活中,物体运动的快慢是人们关心的问题。如:在田径运动会短跑比赛中,人们最关心的是谁得冠军;人们外出旅行时,总是希望选择便捷的交通工具尽快到达目的地;军事上总是希望导弹、作战飞机能够飞得快20161515/2121篇三:新人教版 2014 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册教案1 2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开学第一课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整体把握本册教材内容,为学好本册内容奠定基础。2、分析学习现状,提出本期设想、目标和要求,使学生有重点、有目的地进行学习。3、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积极性。教学重点:1、分析上学期学习情况,进儿提出设想。2、引导学生整体把握本册教材内容,为学好本册内容奠定基础。教学时间:1 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二、分析上学年学习情况。本学科是学生接触了一个学期,上学期成绩还理想,大部分学生喜欢学习物理。三、本学期设想:1、在原来基础上,结合教材,为同学们提供、开辟探究空间,以开阔视野,提高素养。20161616/21212、开展教研教改活动,抓好课题研究,进一步优化实验教学,提高同学们的动手操作能力。4、考虑到八年级学习时间紧,任务重,因此本学期计划在期末考试前三周完成本学期的教学任务。四、本期目标与要求:(一)目标:人平:70 分;及格率 100%:;优秀率;20%。(二)要求:1、守纪:要求上课认真遵守 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汝城四中学生全面管理细则、汝城四中学生二十不准 等相关规章制度;2、会学:(1)注重处理学习课外与课内知识的关系;(2)注重课前预习、课中认真学习、课后巩固复习三大关;(3)注重实验与探究。(4)注重知识的积累与运用。3、重考:正确对待考试,发扬争分抢秒的精神。五、教材简介:本册教材是按课程标准要求编排的新教材,在内容、体系、结构上都有所突破和创新,体现了新理念和新目标,致力于构建新的教材系统,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20161717/2121利于学生综合学习,因而达到较高的综全教学效应。第七章力第一节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力的作用效果。(2)知道力的概念和力的单位。(3)知道力的三要素,能用示意图表示力2过程与方法(1)通过活动和生活经验感受力的作用效果(2)了解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释有关现象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观察体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2)从力用三要素表示的事例中认识科学方法的价值。教学重点1、力的概念和力的单位。2、力的三要素,用示意图表示力。教学难点1、力的概念2、认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解释有关现象。教学过程:第一课时20161818/2121一、引入新课我们在这一节中要学习一个新的物理概念力。力是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常用的一个概念。也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这一节我们就来探究有关力的一些知识。二、力的作用效果物理学中所说的力是什么呢?我们可以通过力的作用效果来感受它。1、感受力作用的效果(1)请一位同学到教室前面表演举哑铃。请这位同学谈谈肌肉有什么感受?(感到手臂上的肌肉十分紧张)最初我们对力的认识,就是从肌肉的紧张的感受而得来的。那么,在物理学中我们又是怎样来认识力的?(2)学生用图 1141 所示的器材做实验。问题:小钢珠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运动,当磁铁靠近小钢珠时,会发生什么现象?实验结束后,学生交流所观察到的现象:静止的小钢珠被磁铁吸引,向磁铁方向运动。光滑的水平面上做直线运动小钢珠被正对运动方向位置的放磁铁吸引,速度变快。光滑的水平面上做直线运动小钢珠被与运动方向垂直的位置放的磁铁吸引,运动方向改变,偏向磁铁方向运动。(3)学生看课文图 11.42 乙、丙,交流图中在运动员力的作用下20161919/2121所发生的现象:棒球运动员用力将球投出,由静止变为运动。足球守门员接住射进球门的足球,足球由运动变为静止。(4)告诉学生: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静止是一种特殊的运动状态。无论物体是从静止到运动,还是运动速度或者方向发生变化,都可以认为是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引导学生分析:在磁铁吸引下小钢珠运动状态改变情况和手球、足球在运动员力的作用下运动状态改变的情况。由此得出结论: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1)请一位学生演示用力拉和压弹簧,看看弹簧的形状(长度)发生了什么变化。(在拉力的作用下,弹簧的长度伸长;在压力的作用下,弹簧的长度缩短。)(6)学生看课本图 11.42 甲,交流图中在射箭运动员力的作用下所发生的现象。(弓被拉开了,弓的形状发生了变化)(7)让学生再举些例子,如:踢足球时,足球的形状发生了变化等。(8)让学生自己根据上述事件概括力作用的另一类效果。结论: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三、力的单位为了描述力的大小,在物理学中对力的单位作了规定: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是N。20162020/2121体验 1N 的大小:让学生用手托起一个苹果,手对苹果施加的力大约是 1N。补充例子:托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为 1N;成年男子右手的握力大约是 700N;一个质量是 40kg 的同学对地面的压力大约是 400N等等。四、力的三要素1、提出问题:力作用的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2、让学生提出猜想:可能与力作用的大小有关;可能与力作用的方向有关;可能与力作用的位置有关。3、探究:引导学生根据前面观察力作用效果的实验结合课文图示以及学生生活的经验进行论证。(1)拉弹簧时,所用的力越大,弹簧被拉得越长;也就是力越大,力作用的效果越明显。(2)我们要把螺母拧紧,一般来说应该向顺时针方向用力,如果沿着逆时针方向用力只能将螺母拧松。这些事例说明了力作用的效果与力的方向有关。20162121/2121

    注意事项

    本文(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教案.pdf)为本站会员(赵**)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