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管理 (3)精品文稿.ppt
质量管理第1页,本讲稿共32页第一节第一节 质量管理概述质量管理概述一、质量一、质量又称品质,又称品质,ISO8402的定义:反映实体满足规定和隐含需要能力的定义:反映实体满足规定和隐含需要能力总和。总和。质量包括产品质量和工作质量质量包括产品质量和工作质量 1、产品质量:是产品能够满足使用需求的各种属性。在质量、产品质量:是产品能够满足使用需求的各种属性。在质量管理学中统称为质量属性。用经济学制度衡量,产品质量就管理学中统称为质量属性。用经济学制度衡量,产品质量就是指产品的使用价值。是指产品的使用价值。质量属性包括:质量属性包括:适用性适用性 可靠性可靠性 经济性经济性 美观性美观性 耐用性耐用性 安全性安全性第2页,本讲稿共32页第一节第一节 质量管理概述质量管理概述2、工作质量、工作质量 那些与产品质量有关的工作对提高产品质那些与产品质量有关的工作对提高产品质量的保证程度。具体讲就是企业的组织工量的保证程度。具体讲就是企业的组织工作、技术工作、管理工作以及思想工作对提作、技术工作、管理工作以及思想工作对提高产品质量的保证程度。产品质量取决于工高产品质量的保证程度。产品质量取决于工作质量,工作质量保证于产品质量。作质量,工作质量保证于产品质量。第3页,本讲稿共32页二、质量管理二、质量管理国际标准国际标准ISO8402-1994中对质量管理的定义:确定质量方针、目标和职责并在质量中对质量管理的定义:确定质量方针、目标和职责并在质量体系中通过诸如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使其实施的全部管理职能的体系中通过诸如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使其实施的全部管理职能的所有活动。所有活动。1、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质量方针:由组织的最高管理者正式发布的该组织的质量宗旨和质量方向。质量方针:由组织的最高管理者正式发布的该组织的质量宗旨和质量方向。质量方向:企业经营总方针的组织部分,是企业管理者对质量的指导思想和承质量方向:企业经营总方针的组织部分,是企业管理者对质量的指导思想和承诺。诺。质量方针的基本要求应包括供方的组织目标和顾客的期望和需求,也是质量方针的基本要求应包括供方的组织目标和顾客的期望和需求,也是供方质量行为的准则,质量目标是组织在质量方面所追求的目的,是供方质量行为的准则,质量目标是组织在质量方面所追求的目的,是组织质量方针的具体体现,目标既要先进,又要可行,便于实施和检组织质量方针的具体体现,目标既要先进,又要可行,便于实施和检查。查。第一节第一节 质量管理概述质量管理概述第4页,本讲稿共32页2、质量策划、质量策划 质量策划是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制质量策划是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制定质量目标并规定必要的运行过程和相关资定质量目标并规定必要的运行过程和相关资源以实现质量目标。源以实现质量目标。3、质量控制、质量控制 为达到质量要求所采取的作业技术和活动为达到质量要求所采取的作业技术和活动称为质量控制。质量检验是质量控制的重要称为质量控制。质量检验是质量控制的重要活动。活动。第一节第一节 质量管理概述质量管理概述第5页,本讲稿共32页4、质量保证、质量保证 就是为了保证产品或服务质量所必须的全就是为了保证产品或服务质量所必须的全部有计划的系统活动。保证在寿命期内质量部有计划的系统活动。保证在寿命期内质量可靠。保证提供优质产品、优质配件、优质可靠。保证提供优质产品、优质配件、优质服务。服务。5、质量改进、质量改进 为了向本组织及其顾客双方提供更多的效为了向本组织及其顾客双方提供更多的效益,在整个组织内采取旨在提高活动和过程益,在整个组织内采取旨在提高活动和过程效率和效果的各种措施,称为质量改进。目效率和效果的各种措施,称为质量改进。目的是为了让供需双方都获得利益,提高效率的是为了让供需双方都获得利益,提高效率和效果。和效果。第一节第一节 质量管理概述质量管理概述第6页,本讲稿共32页三、质量管理的发展阶段三、质量管理的发展阶段 1、质量检验阶段、质量检验阶段 20世纪初至世纪初至30年代末,是质量管理的初级阶段。年代末,是质量管理的初级阶段。2、统计质量控制阶段、统计质量控制阶段 20世纪世纪40-50年代末年代末 3、全面发展管理阶段、全面发展管理阶段 20世纪世纪50年代年代 第一节第一节 质量管理概述质量管理概述第7页,本讲稿共32页第二节第二节 全面质量管理全面质量管理全面质量管理:为了能够在最经济的水平上并考虑到充分满足用户需求的条件下全面质量管理:为了能够在最经济的水平上并考虑到充分满足用户需求的条件下进行市场研究、设计、生产和服务,把企业内各部门的研制质量和提高质量进行市场研究、设计、生产和服务,把企业内各部门的研制质量和提高质量的活动构成为一体的一种有效体系。的活动构成为一体的一种有效体系。核心:强调工人的工作质量,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达到和提高企业和社会经济核心:强调工人的工作质量,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达到和提高企业和社会经济效益的目标。效益的目标。一、全面质量管理的特点一、全面质量管理的特点 1、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全过程的质量管理 产品质量产生形成和实现的过程产品质量产生形成和实现的过程 2、全员性的质量管理、全员性的质量管理 全面质量管理要求参加质量管理的人员是全面的。全面质量管理要求参加质量管理的人员是全面的。3、全企业的质量管理、全企业的质量管理 “全企业全企业”主要是从组织管理这个角度来理解的主要是从组织管理这个角度来理解的。第8页,本讲稿共32页二、全面质量管理的工作原则二、全面质量管理的工作原则 1、预防原则、预防原则 2、经济原则、经济原则 3、协作原则、协作原则三、全面质量管理的基础工作三、全面质量管理的基础工作 1、标准化工作、标准化工作 2、计量工作、计量工作 3、质量信息工作、质量信息工作 4、质量责任制、质量责任制 5、质量教育工作、质量教育工作第二节第二节 全面质量管理全面质量管理第9页,本讲稿共32页第二节第二节 全面质量管理全面质量管理-方法(方法(PDCA)oPLANoDOoCHECKoACTIONPDACPDCAPDCA周而复始地循环进行计划管理的一种工作方法第10页,本讲稿共32页PDCA循环的特点o大环套小环,一环扣一环,小环保大环,推动大循环,相互衔接,互相促进o阶梯式上升,步步提高,质量问题不断得到解决,质量水平不断提高o是综合性循环,循环的四个阶段是相对的,各阶段间不是截然分开,而是紧密衔接连成一体,有时交叉进行PDCA循环是可在组织过程中应用的动态循环,它与产品实现及其他质量管理体系过程的策划、实施、控制和持续改进密切相关。第11页,本讲稿共32页补充:补充:全面质量管理的四个观念(四个一切)全面质量管理的四个观念(四个一切)1.一切为用户着想一切为用户着想2.一切以预防为主一切以预防为主3.一切用数据说话一切用数据说话4.一切按程序办事一切按程序办事四、六西格玛管理四、六西格玛管理 1、六西格玛的含义、六西格玛的含义 西格玛在经济统计学中常用来表达数据的离散程度,即标准差。西格玛在经济统计学中常用来表达数据的离散程度,即标准差。2、六西格玛的特点、六西格玛的特点 整体性整体性 以事实为依据实行智能化管理以事实为依据实行智能化管理第二节第二节 全面质量管理全面质量管理第12页,本讲稿共32页3、六西格玛的实施过程、六西格玛的实施过程 定义定义 测量测量 分析分析 改进改进 控制控制第二节第二节 全面质量管理全面质量管理第13页,本讲稿共32页第三节第三节 品管七大手法简介品管七大手法简介v品管七大手法:o排列图排列图确定主导因素;分层法分层法从不同角度层面发现问题;因果图因果图寻找引发结果的原因;直方图直方图展示过程的分布情况;散布图散布图展示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控制图控制图识别波动的来源;检查表检查表收集、整理资料;第14页,本讲稿共32页品管七大手法简介品管七大手法简介一、检查表(数据采集表)一、检查表(数据采集表)v系统地收集资料和累积资料,确认事实并对资料进行粗略的整理和简单分析的统计图表。v注意几点:用在对现状的调查,以备今后作分析;对需调查的事件或情况,明确项目名称;确定资料收集人、时间、场所、范围;资料汇总统计;必要时对人员进行培训;第15页,本讲稿共32页品管七大手法简介品管七大手法简介-检查表示例铸造不良情况检查表第16页,本讲稿共32页品管七大手法简介品管七大手法简介二、排列图(二、排列图(帕累帕累托法或托法或ABCABC分类法)分类法)o它是寻找主要质量问题或影响质量的主要因素的一种简便而有效的方法ov用从高到低的顺序排列成矩形,表示各原因出现频率高低的一种图表。其原理是80%的问题仅来源于20%的主要原因。ov注意几点明确问题和现象;寻找不良的情況统计资料;频率计算和累计;对频率从高到低的顺序排列;第17页,本讲稿共32页品管七大手法简介品管七大手法简介-排列图示例废品统计表第18页,本讲稿共32页品管七大手法简介品管七大手法简介三、散布图三、散布图又称相关图又称相关图是将两个可能相关的变量数据用点画在坐标图上通过对其观察分析,来判断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研究成对出现的不同变数之间相关关系的坐标图v注意几点:收集足够的资料,至少30对;横坐标表示数据(原因),纵坐标表示因变量(结果)正确判断变量之间的关系模式;因果图的后续工作,提供直观的相关性验证;第19页,本讲稿共32页品管七大手法简介YXYXYXYX0000分散图示例强正相关弱正相关强负相关弱负相关第20页,本讲稿共32页品管七大手法简介品管七大手法简介四、因果图四、因果图是以结果作为特性,以原因作为因素,在它们之间用箭头联系表示因果关系V用于寻找造成问题产生的原因,即分析原因与结果之间关系的一种方法。v注意几点:充分组织人员全面观察,从人、机、料、法、环、测方面寻找;针对初步原因,展开深层的挖掘;记下制图部门和人员、制图日期、参加人员第21页,本讲稿共32页第一章第一章 品管七大手法简介品管七大手法简介因果图示例作业员问题加工困难其他设备不当不熟悉工作图 2马达座43导板加工取放困难模具搬运费力寻找资料困难2导板隔板1屑料清理费时冲压作业效率低光线不足2外壳冲剪模托料架不当4隔板抽孔脱料困难1导柱,顶柱阻碍作业路线3马达座脱料困难5固定梢设置不当第22页,本讲稿共32页因果图因果图分析法主要步骤分析法主要步骤 确定分析对象确定分析对象 发动群众,集思广益,分析产生质量问题的发动群众,集思广益,分析产生质量问题的原因原因 整理原因,按其原因的大小关系将其画在图整理原因,按其原因的大小关系将其画在图上上 采用排列图,分层法等确定主要原因采用排列图,分层法等确定主要原因 记载必要的有关事项记载必要的有关事项第23页,本讲稿共32页品管七大手法简介品管七大手法简介-分层法就是把性质相同的,在同一条件下收集的数据归纳在一起,以便进行比较分析按照一定的类別,把收集到的资料加以分类整理的一种方法。v注意几点:确定分层的类別和调查的物件;设计收集数据的表格;收集和记录数据;整理数据并绘制相应图表;比较分析和最终的推论;第24页,本讲稿共32页品管七大手法简介品管七大手法简介分层法示例某空调维修部,帮助客户安装后经常发生制冷液泄漏。通过现场调查,得知泄漏的原因有两个:一是管子装接时,操作人员不同(有甲、乙、丙三个维修人员按各自不同技术水平操作);二是管子和接头的生产厂家不同(有A、B两家工厂提供配件)。于是收集资料作分层法分析(见表一、表二),试说明表一、表二的分层类别,并分析应如何防止渗漏?第25页,本讲稿共32页品管七大手法简介o表一 泄漏调查表(人员分类)o表二 泄漏调查表(配件厂商分类)第26页,本讲稿共32页品管七大手法简介-直方图直方图用于表示数据变化情况的一种主要工具用于分析和掌握资料的分布状況,以便推断特性总体分布状态的一种统计方法。v注意几点:确定过程特性和计量标准值;收集数据,必须是计量值资料;资料针对一个范围时期收集至少50-100个;确定积差R,分组数K,组间距h,分组组界;作次数分配表;第27页,本讲稿共32页品管七大手法简介 2015105SL=130S=160120.5 124.5 128.5 132.5 136.5 140.5 144.5 148.5过程波动小过程波动大与要求相比偏高与要求相比偏低正常规范直方图示例第28页,本讲稿共32页直方图将数据按其顺序分成若干间隔相等的组,将数据按其顺序分成若干间隔相等的组,以组距为底边,以落入各组的额数为高的以组距为底边,以落入各组的额数为高的若干长方形排列的图。若干长方形排列的图。第29页,本讲稿共32页品管七大手法简介-控制图控制图是控制生产过程状态,保证过程加工质量的重要工具控制图是用于分析和控制过程质量的一种方法。v控制图是一种带有控制界限的反映过程质量的记录图形,图的纵轴代表产质量量特性值(或由质量特性值获得的某种统计量);横轴代表按时间顺序(自左至右)抽取的各个样本号;图内有中心线(记为CL)、上控制界限(记为UCL)和下控制界限(记为LCL)三条线(见下图)。第30页,本讲稿共32页第一章第一章 品管七大手法简介品管七大手法简介控制图示例上 控 制 界 限(UCL)下控制界限(LCL)中 心 线(CL)第31页,本讲稿共32页品管七大手法简介注意几点:v确定产品型号、工序名称、质量特性。v确定子组大小(4-5)、收集100个以上数据和频率。v计算各组的平均值X(取至测定值最小单位下一位数)v计算各组之极差R(最大值-最小值=R)。v计算总平均v计算极差的平均Rv计算控制界限 vX控制图:中心线(CL)=Xv控制上限(UCL)=v控制下限(LCL)=vR控制图:中心线(CL)=v控制上限(UCL)=v控制下限(LCL)=第32页,本讲稿共3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