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共4页).doc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高中语文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 语文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不仅使学科特点得以充分的展示,而且使教学过程更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更有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 1 多媒体的含义 传统教学媒体如板书、挂图、模型、实物教具等,主要用于增强语文教学的直观性。多媒体使语文教学的内容变得具体、形象、生动。而多媒体是指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动画、视频等多种媒体的综合;多媒体教学特指以计算机或网络为载体的多媒体在课堂教与学、学生校内学习活动中的运用。它将使广大师生梦寐以求的富有诗情画意,充满灵感、创新的个性色彩和能满足个体需要的语文教学理想成为现实。 2 多媒体的运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一个人对某种事物产生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地探索。学生对所学诗词内容感兴趣,学生积极性就会明显提高,才能乐于接受,此所谓“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诗词鉴赏课上,笔者积极运用信息技术能使诗词教学过程呈现出情景交融、形声并茂、生动活泼的美景,不仅为学生提供认知的感知材料,而且可以在学习中的疑难之处,再现情境,启发学生对表象进行分析、综合、概括,使其思维向深层发展,给课堂注入新的活力,把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例如,在春江花月夜一诗的教学中,可借助多媒体让学生感受潮来时浪涌岸滩的声音,让学生感受月夜潮水浩浩荡荡的壮丽之美。通过创设视听情境,调动学生的视听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代替枯燥乏味的口授,营造学生主动学习的良好氛围,使师生仿佛身临其境,效果自然事半功倍。 3 多媒体的运用实现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语言是一种符号,符号存在的目的是为了沟通和交流。现代多媒体工具也是一种实现沟通与交流的手段。在走近唐诗的综合学习中,教师查找资料,准备课件,布置课前预习。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资料查找目录,分组分配任务,上网或者翻阅书籍查找相应资料。学生和老师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不仅没有减少,反而增多了。面对面的交流虽然只有课堂上的几十分钟,但是心与心、思想与思想的交流却不仅仅在课堂,还在课堂以外的所有时间和空间,甚至这种学习的方法和态度将影响学生的一生。那么这种交流和沟通将是没有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的。这就使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达到了最极致的状态。 语文学习往往不仅仅只是为了掌握一种技能,更加不是为了应付高考这么一件“人生最重要”的事情而进行的活动。它应该是能够提升自身修养和体现优良传统的一件长期的学习活动。所以,在“走近唐诗”的主题学习活动中,学生在查找资料、解读作品、了解作者生平、评价作者等一系列的学习过程中,体会到的不仅来自书本、来自那些诗人的影响,还应该领会到从老师、从同学的感想中获得新的感悟,从而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而这个目的,正是新课标提出的最终目的。 4 多媒体的运用有利于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 学习语文知识不同于学习数理化知识,数理知识是一步一步进行判断推理论证,逻辑思维占着优势。语文知识的学习偏重于形象思维,表现为联想翩翩、灵感涌动、想象丰富。按部就班恰恰是语文学习的失败。从这一点上说,在语文学习中运用多媒体恰恰真正有利于开发想象力、创造力。如在北宋柳永的望海潮一课中,制作优美的课件图片进行观赏,一是鸟语花香的江南胜地杭州的美景,配以优美的音乐,使学生赏心悦目;二是展现汹涌澎湃的钱塘大潮,这样形象直观的画面既能帮助学生理解语言,又培养了想象力,激活了学生的形象思维,使学生触景生情、浮想联翩,产生语言的形象感,更进一步体会到柳永富有诗意的语言所产生的魅力,使学生最终真正理解文学形象所蕴含的思想内涵和艺术境界。 5 运用多媒体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课件“华而不实”或“哗众取宠”,造成学生注意力分散;课件成为存储教学内容的媒介,有碍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人机对话”替代“师生对话”,影响师生间的情感交流;课件演示替代必要的实际操作,束缚学生操作能力的发展;课件演示替代必要的想象,束缚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课件替代传统的板书,影响学生思维的深化和知识体系的构建;课件替代所有媒体,限制各自特色功能的发挥;课件使用“多多益善”,造成教学资源的浪费。 所以,教师在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过程中就应该明白自己的角色定位,不要让多媒体课件替代了教师在课堂上的位置,更加不要让多媒体技术成为课堂的主角,而是成为课堂学习活动的指导者和参与者。学生在课堂中也应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努力使“课件”成为工具,而不是把自己变成奴隶。这样多媒体才发挥了它在课堂上的作用。 总之,多媒体教学有利也有弊,应首先认清多媒体教学课的实质、精髓,努力克服它的缺点与不足,真正科学地把多媒体技术与高中语文教学整合起来,加快实现高中语文教学的现代化。 (作者单位:河北省唐山市第62中学)专心-专注-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