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云南省第一次高考统测语文学科质量分析报告(共27页).doc
-
资源ID:5335410
资源大小:318KB
全文页数:27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11年云南省第一次高考统测语文学科质量分析报告(共27页).doc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 2011年云南省第一次高中毕业生复习统一检测语文学科质量分析报告 云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第一部分:2011年云南省第一次高中毕业生复习统一检测语文学科得分基本情况一、各州市上报数据汇总统计2011年云南省第一次高中毕业生复习统一检测文科、理科考生语文分数段统计表 分数段考生150-140139-130129-120119-110109-10099-9089-8079-7069-6059-5049分以下参考人数最高分平均分及格率(%)文科生0 78 2622 13673 26326 23592 10308 3630 1101 426 235 83072139 98.8780.85理科生1 174 3818 19208 34676 28019 11645 3551 912 313 211 140 99.8383.78二、全省抽样卷基本情况统计样本数满分值平均分难度标准差及格人数及格率最高分最低分1806150105.510.711.15167492.6913521写作题分数段0910192029303940495060人数43101651481143全卷分数段69分以下707980899099100109110119120129130139140150人数92310035462453115960全省抽样卷第卷选择题得分情况统计表题号分值正确答案选A比例选B比例选C比例选D比例平均分难度区分度标准差第1题3B6.4851.513.2928.571.540.510.361.5第2题3D1.1637.9310.850.061.50.50.361.5第3题3B7.9251.3823.9216.611.540.510.321.5第4题3A87.4910.240.661.52.620.870.291第5题3D1.611.722.9993.582.810.940.290.73第6题3B13.5169.9912.44.042.10.70.281.37第7题3A82.125.433.888.532.460.820.291.16第8题3B8.4757.0932.51.881.710.570.311.49第9题3C4.8222.4368.274.372.050.680.281.39第10题3B8.6437.2136.2717.771.120.370.311.45全省抽样卷全卷得分情况统计表题号分值平均分难度区分度标准差及格人数及格率%满分人数满分率%最高分最低分第一题合计127.210.60.583.2185547.3431417.39120第二题合计97.370.820.442.14163890.7102656.8190第三题合计94.880.540.472.72102356.6432017.7290第I卷3019.460.650.745.5128471.1522.88300第11-1题53.210.640.471.08136375.4721611.9650第11-2题52.870.570.441.15122367.72995.4850第12-1题43.190.80.380.77152184.2267937.640第12-2题42.410.60.331.0772540.1434018.8340第13-1题52.80.560.281.77114563.437420.7150第13-2题50.390.080.121.111588.75120.6650第四题合计2314.870.650.663.46122267.6630.17230第14题42.280.570.30.9278843.631307.240第15-1题21.950.980.210.25172695.57172695.5720第15-2题21.010.510.190.5225714.2325714.2320第16题65.690.950.180.62179299.22136175.3660第17题83.680.460.381.3953429.570070第五题合计2214.610.660.472.25127370.4900200第18题42.550.640.281.03111061.4625614.1740第19题53.880.780.320.94171594.9643123.8650第20题64.680.780.330.97166992.4135919.8860第六题合计1511.110.740.442.08162189.76341.88150第七题作文6045.460.760.565173496.0100560第II卷12086.050.720.897.96172895.680010815第二部分 各题得分情况分析和教学建议一、(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铁杵(zh)歼灭(qin)浑自解数(xiè)锃光瓦亮(zèn)B筵席(yán) 靓妆(jìn) 叱咤风云(zhà)力能扛鼎(n) C晕车(yn) 圈养(qun) 卖官鬻爵(yù)翘首以待(qiáo)D摒弃(bìn) 股肱(n) 拾级而上(shí)沐猴而冠(uàn)参考答案:B(A“杵”读“ch”, “歼”读“jin”; C“晕”读“yùn”, “圈”读“juàn”;D“摒”读“bìn”,“拾”读“shè”) 【得分情况分析】抽样显示:正确率51.5%;选A项的6.48%,选C项的13.2%,选D项的28.57%,平均分为1.54,难度0.51,区分度0.36,标准差1.5。错选原因在于对常见的多音多义的字识记没能结合语境,导致识记理解不准确。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尽管在演艺界“上阵父子兵”早已不是新闻,但从早前谢霆锋、房祖名、曾宝仪等成名,到近期多位明星子女扎堆儿出击,肥水不留外人田的势头真让人另眼相看。B面对即将到来的春运客流高峰,山东滨州交通局在出现问题之前就未雨绸缪,针对春运安全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采取多项措施确保道路运输安全畅通。C2011年1月12日晚,在印巴边境,巴基斯坦军队使用重炮和榴弹向印军前方阵地发动袭击,印度军队马上反戈一击,交火一直持续到次日凌晨。 D尽管很多人可以不珍惜来之不易的工作机会,但我确信敬业乐业这四个字,是职场生存的不二法门。参考答案:D(D不二法门:比喻独一无二的门径、方法。A不合语境,“势头”不能另眼相看。另眼相看:用另一种眼光看待。指看待某个人或某种人不同一般,也指不被重视的人得到重视。B“未雨绸缪”和前面“在出现问题之前”语意重复。未雨绸缪:天还没有下雨,先把门窗绑牢,比喻事先做好准备工作。C望文生义。反戈一击:掉转武器向自己原来所属的阵营进行攻击。【得分情况分析】抽样显示:正确率50.06%;选A项的有1.16%,选B项的有37.93%,选C项的有10.08%,平均分为1.5,难度0.5,区分度0.36,标准差1.5。这四个成语属常见词语,在课本、练习中经常出现,错选原因在于对常见的成语理解不准确。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在他从报上看到某大学研究生院和中国文化编委会联合主办的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暑期讲习班招生启事之后,立刻写信去报名。B学校文化建设只有基于学校文化的创造者和传承者对于生命境界的追求、个性魅力的展示和精神成就的建树的需要,才能有不竭的动力。C国际政治现实主义认为,军事力量越强,对敌威慑力越大,遏制敌国不敢轻易发动战争、进行军事挑衅的可能性和有效性就越强。D自2003年起,中国电影票房每年以30%的速度发展,三大国产贺岁片赵氏孤儿、让子弹飞、非诚勿扰2的热映,今年的中国电影市场,票房破亿已无悬念。参考答案:B(A多用介词致使残缺主语;C“遏制”与 “不敢”否定不当,“可能性”与“越强”搭配不当; D“发展”应为“增长”;应把“的热映”改为后一个句子的状语,如“从的热映来看”,或“热映”后加谓语,如“的热映表明”)该题考查判断病句的能力,能力层次为D级【得分情况分析】抽样显示:正确率51.38%,选A项的有70.93%,选C项的有23.92%,选D项的有16.61%,平均分为1.54,难度0.51,区分度0.32,标准差1.5。能力层次为D级。错选的原因在于对句子的结构关系和词语含义不能做准确分析。4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古镇地势虽高,却不陡。 。古老与现代一起在岁月的屋檐上重叠,厚重与奔放相互媲美。街面上,老样新式的房屋鳞次栉比古镇中有很多小巷一条青石板铺砌的干道穿越其中,成为古镇的老街它们如一条条河流纵横交错,环环相扣新屋,水泥阳台,宽敞明亮的小洋楼,散发着浓郁的现代气息老房,黑瓦白墙,飞檐翘角,犹现古城当年风采ABCD参考答案:A(按照空间顺序介绍了古镇中的小巷。先整体介绍小巷布局特点,然后具体分说青石铺砌的干道和老样新式的房屋)【得分情况分析】抽样显示:正确率87.49%,选B项的有10.24%,选C项的有27%,选D项的有1.5%,平均分为2.62,难度0.87,区分度0.23,标准差1。该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的连贯,能力层次为D级。【教学建议】第一大题为语言知识题,在全卷有基础铺垫作用, 依次考查汉语拼音、成语使用、语病辨析和句子排序。做好语言基础题,考生就会感到信心增加,能够以沉稳心态从容答卷。为了让学生在考试中稳定发挥,教学中尚需进行强化训练。考试大纲对字音、字形的考查要求是,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字音题和字形题的命题点基本聚焦于“常用”上,而现代汉语中的生僻字以及方言字考查的几率很低。这种考查特点充分体现了语文的工具性、应用性、生活性和社会性的特点。高考对字音的考查一般以现代汉语常用字表和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为命题依据。高考对字形的考查一般以现代汉语中2500个常用字和1000个次常用字为命题依据,但也会适当关注一些并不太常用的词语。字音题和字形题的基本题型为选择题,分值一般为3分。在通常情况下,一道题中只考查字音或字形,但是也不排除将字音、字形放在一道题中进行考查的可能。备考技巧:1.多音字要做到据义定音。2.注意区分一般词语与专用词语。3.运用记少去多的方法。4.依据词性辨别读音。5.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从近几年的高考题来看,词语辨析题的考查热点集中在实词和成语这两个方面,实词考查的热点是辨析近义词,成语考查的热点往往是那些常见、常用而又易误用的成语。命题的材料大多具有生活性、时代性的特点。高考试题多以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呈现,在具体的语境中让考生去判断实词或成语的使用是否准确,分值一般是3分。熟语(包括成语)辨析题答题技巧:1.逐字解释熟语,运用成语结构特点把握成语大意,但要注意不能望文生义。2.体会熟语(包括成语)的褒义、贬义、中性等感情色彩。3.要注意熟语(包括成语)的使用范围及搭配对象。4.尽可能找出句中的相关信息。5.四个选项权衡比较,选出最符合要求的一项。考生解题时,要正确理解熟语(包括成语)的整体意义,要注意分析语境与词语的搭配情况,忌望文生义。辨识语病几乎是每年高考必考题。考试大纲规定的六种病句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 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其中“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属于结构性语病,“表意不明”、“不合逻辑”属于语义性语病。从六种病句类型的考查比重上看,“结构性语病”的比例远远大于“语义性语病”。虽然病句考查包括“辨析”和“修改”两个方面,但从考查要求上看,一直是重辨析,轻修改。从题型上看,以“四选一的选择题”为主流题型,题干要求主要有两种:一是选出“没有语病的一句”,二是选出“有语病的一句”。做题思路:检查句子的主干,看句子是否缺成分推敲词语运用,看词语是否搭配恰当默读,看句式是否杂糅综合思考,看句子是否符合逻辑思维调动知识积累作答。解答排序题的主要依据是关注整个句群的整体含义、逻辑联系。答题技巧:1.要明确连贯的标准。语言的连贯主要包括:话题统一、语序得当、问与答前后照应、指代前后照应、句式前后一致、关联词前后照应、表达符合语境、音节和谐一致等。2.要了解句子间的组合关系。句子的组合顺序一般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考生解答语言连贯这类题,应先统观各句,确定中心意思,然后再按其内在的关系加以排列。3.要善于抓“关键句”。关键句主要指起始句、中心句、过渡句和总结句。4.可适当采用排除法。语言知识和语言运用的这四道选择题,对“考纲”上语言知识的各个考点并没有作也不可能作全面的覆盖。但是“考纲”列出的知识点应予重视,教学中应重点突破。二、(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中国古代有没有科学中国古代有没有科学,这个问题已经争论了近一个世纪。对许多人来说,否定的答案总使他们心里不舒服。肯定的答案,又使他们理直气壮。其实,只要我们能够心平气和地看待这一问题,就会发现一些常见的论证是很难站得住脚的。 首先,中国古代有没有科学,很大程度上是一个定义问题。在本世纪初那些最先提出这一问题的人士心目中,“科学”的定义是相当明确而一致的:“科学”是指在近代欧洲出现的科学理论、实验方法和机构组织。1915年任鸿隽在科学创刊号上发表说中国无科学的原因,1922年冯友兰在国际伦理学杂志上发表为什么中国没有科学对中国哲学的历史及其后果的一种解释,直到1944年竺可桢发表中国古代为什么没有产生自然科学?一文,基本上都使用上面的定义。这个定义实在是非常自然的,因为大家心里都明白科学确实是西方来的在中国的传统语汇中,甚至就根本没有“科学”这样一个词。而现在有人在大发宏论之前,先改变科学的定义,把科学定义成一种中国古代存在着的东西,然后断言中国古代有科学。这实际上已经偷换了论题。另一种近年更常见的做法,也接近偷换概念:论者先将“科学精神”等同于“科学”, 然后设法论证中国古代有科学精神。而科学精神究竟是什么呢?竟被归结为只有两个字:“求是”。有的人再加四个字:“精益求精”。接下去的进展就不难预料了要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找出上面六个字来,当然是易如反掌,于是断言中国古代是有科学精神的;而科学精神又等于科学,于是就理直气壮地宣称,中国古代是有科学的!上面这种论证的荒谬之处,又远过于前一种。姑不论“科学”与“科学精神”能否等同,只看对科学精神的归纳,就大成问题。不错,在科学精神中确实可以包含“求是”和“精益求精”;但是能不能反过来推论,只要有此六字,就是有了科学精神呢?让我们来设想,两千年前的汉代,有一位迷人的、但是不识字的红妆少妇,这一天她正对镜梳妆,当她精心梳理她的发型时,她难道不知道精益求精吗?当她反复描绘她的秀眉时,她难道不知道“实事求是”才能得到满意的效果吗?那么,好啊!当欧洲人还在罗马帝国的征伐下呻吟时,我们中国千千万万不识字的少妇们都已经毫无疑问地掌握着科学精神,更不用说那个时代的博学之士了! 当然我们都知道,这样的“科学精神”,在全世界所有民族中至少已经存在了几千年。将科学精神归纳成这样六个字,只是对科学精神的庸俗化,根本无助于解决中国古代有没有科学这一问题。中国古代有没有科学,是一个学术问题,而不是感情问题或政治问题,我们没有必要不顾一切地去追求一个肯定的答案。如果中国古代真有着现代意义上的科学,那自然很不错;要是没有,我们也完全应该坦然处之,毕竟,今天的中国有没有科学,有没有科学精神,才是真正重要的事情。 (选自中国古代科学史论坛)5下列不属于“一些常见的论证是很难站得住脚的”的依据的一项是A现在有人把科学定义成一种中国古代存在着的东西,然后断言中国古代有科学。这实际上已经偷换了论题。B论者先将“科学精神”等同于“科学”,然后设法论证中国古代有科学精神,也接近偷换概念。C姑不论“科学”与“科学精神”能否等同,只看对科学精神的归纳,就大成问题。 D今天的中国有没有科学,有没有科学精神,才是真正重要的事情。参考答案:D(此项不属于得出“一些常见的论证是很难站得住脚的”结论的依据)。【得分情况分析】正确率为97.8%,选A项的有1.61%,选B项的有1.72%,选C项的有2.99%,平均分为2.81,难度0.94,区分度0.29,标准差1。6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A中国古代有没有科学,很大程度上是一个定义问题,“科学”是指近代欧洲出现的科学理论、实验方法和机构组织。B科学确实是西方来的在中国语汇中根本没有“科学”这样一个词。C将科学精神庸俗化,对解决中国古代有没有科学这一问题没有什么帮助。D即使中国古代没有现代意义上的科学,我们也应该坦然面对。参考答案:B【得分情况分析】正确率69.99%,选A项的有13.51%,选C项的有12.4%,选D项的有4.04%,平均分为2.1,难度0.7,区分度0.28,标准差1.37。7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A文中所说的任鸿隽、冯友兰、竺可桢的几篇文章中所使用的“科学”的定义基本是一致的。B只要我们能够心平气和地看待问题,“中国古代有没有科学”这一问题就会找到一个正确答案。 C“求是”和“精益求精”是科学精神的重要因素,藉此我们可以断定中国古代没有科学的说法是不成立的。D对用现代意义上的科学定义去解释中国古代有没有科学,作者是持否定态度的。参考答案:A(B文章并没有说会找到一个正确答案,属无中生有,且二者无必然联系;C有了“求是”和“精益求精”,并不能推断出中国古代有科学; D作者并没有持否定态度)【得分情况分析】正确率82.12%,选B项的有5.43%,选C项的有3.88%,选D项的有8.53%,平均分为2.46,难度0.28,区分度0.29,标准差1.16。【教学建议】高考考试大纲明确规定,考生应能阅读一般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文章。社会科学类文章涉及经济学、历史学、文化学、文艺学、文学、美学等学科的内容。自然科学类文章,指的是以研究自然科学及技术为内容的文章,其涉及生物学、天文学、心理学、生理学、地质学、信息科学、生命科学、考古生物学等领域的研究动态和最新成果。高考对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文章阅读的考查,主要目的不是考查社会科学知识、自然科学知识本身,而是以对这些科学知识的介绍为媒介,考查考生对这两类文章的理解和分析综合能力。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文章阅读,其命题开工一般为客观选择题。考生解答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文章阅读题时,首先要做到审题准确,从而明确题目要求,打准解题的切入点,正确作答。而要真正做到“审题准确”,应注重以下三点:1.心态平和,从容沉稳。只有这样,审题时才能做到审慎准确。2.多遍阅读,熟悉文章。只有熟悉文章,审题时才能做到“题文对应”,一目了然。3.细读题干,字斟句酌。考生要通过认真审读题干,搞清楚试题考查的类型、角度等。三、(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江万里,字子远,都昌人。少神隽,有锋颖,连举于乡。入太学,有文声。召试馆职,累迁著作佐郎、权尚左郎官兼枢密院检详文字。知吉州,创白鹭洲书院,兼提举江西常平茶盐。召为屯田郎官,未行,迁直秘阁、江西转运判官兼权知隆兴府。创宗濂书院。万里器望清峻,论议风采倾动一时,帝眷注尤厚。尝丐祠注、省母疾,不许。属弟万顷奉母归南康,旋以母病闻,万里不俟报驰归,至祁门得讣。而议者谓万里母死,秘不奔丧,反挟妾媵自随,于是侧目万里者,相与腾谤。万里无以自解,坐是闲废者十有二年。后陆德舆尝辨其非辜于帝前。贾似道宣抚两浙,辟参谋官。及似道同知枢密院,为京湖宣抚大使,以万里带行宝章阁待制,为参谋官。似道入相,万里兼国子祭酒、侍读。度宗即位,召同知枢密院事,又兼权参知政事,迁参知政事。万里始虽俯仰容默,为似道用,然性峭直,临事不能无言。似道常恶其轻发,故每入不能久在位。似道以去要君,帝初即位,呼为师相,至涕泣拜留之。万里以身掖帝云:“自古无此君臣礼,陛下不可拜,似道不可复言去。”似道不知所为,下殿举笏谢万里曰:“微公,似道几为千古罪人。”然以此益忌之。帝在讲筵,每问经史疑义及古人姓名,似道不能对,万里常从旁代对。时王夫人颇知书,帝语夫人以为笑。似道闻之,积惭怒,谋逐之。明年,大元兵渡江,万里隐草野间,为游骑所执,大诟,欲自戕,既而脱归。先是,万里闻襄樊失守,凿池芝山后圃,扁其亭曰“止水”,人莫谕其意,及闻警,执门人陈伟器手,曰:“大势不可支,余虽不在位,当与国为存亡。”及饶州城破,军士执万顷,索金银不得,支解之。万里竟赴止水死。左右及子镐相继投沼中,积尸如叠。翼日,万里尸独浮出水上,从者草敛之。事闻,赠太傅、益国公,后加赠太师,谥文忠。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七十七,有删节)【注】丐祠,请求做奉祠之类闲职。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帝眷注尤厚 眷:恩宠B后陆德舆尝辨其非辜于帝前 辜:辜负C似道常恶其轻发 发:发言D扁其亭曰扁:同“匾”,题写匾额参考答案:B。(“辜”为“罪”,如“死有余辜”)。【得分情况分析】平均分1.71分,难度值0.57。选A的比例为8.47%,选B的比例为57.09%,选C的比例为32.5%,选D的比例为1.88%。此题命题意图,是考查学生根据文意理解文言实词的词义和文言语感的能力。从统计数据来看,选正确项的同学比例较大,错误项选C的比例较高,是学生没有语境意识,“发”为“发言、说话”,还是词汇量和语感的问题,所以得分偏低。复习中要注意文言实词的积累,要学会从语境中推测字义因文求义。还要学会从结构上推求词义,比如“扁其亭”一句,“扁”后带名词宾语“其亭”,则肯定是活用为动词。从做题角度说,可以把每个词语的解释带进原文中验证一下,看是否通顺,通顺的、符合情理的肯定就是对的;反之,别扭的、说不通的、不符合情理的肯定是错的。9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江万里“性峭直”的一组是 万里无以自解陛下不可拜万里常从旁代对论议风采倾动一时呼为师相ABCD参考答案:C。【得分情况分析】平均分2.05分,难度值0.68。选A的比例为4.82%,选B的比例为22.43%,选C的比例为68.27%,选D的比例为4.37%。这是一题信息筛选组合题,因为材料所限,只能组合两个句子,所以难度较低。乃受人冤枉不好辩解;让皇帝不要向贾似道跪拜,符合题干要求;贾似道回答不出来,他代替回答,置贾似道于尴尬之中;说他善言辞,不合要求;叙述主体是皇帝。此题得分较低,实在出乎意外。选B项的比例那么高,可看出学生未能读懂原文。最简单的方法应该看叙述主题是谁。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江万里做地方官时,曾亲手创办两所书院。后来贾似道入朝为相,江万里升任国子监祭酒和侍读。B江万里曾被小人诬陷而免官,闲居了十二年,后来由于陆德舆向皇上求情,才得以重新受到重用。C江万里虽然是贾似道提拔任用的官员,却并未阿附贾似道,因此深为贾似道所忌恨。D江万里在后园开凿池子命名“止水”,是为自己最后的选择作准备,表示“命止于水”之意。参考答案:B。(并非是陆德舆向皇上求情,江万里才得以重新受到重用。陆德舆只是在皇帝面前为江万里辩解,说明其无辜。真正任用还是贾似道的功劳)。【得分情况分析】根据全省1806份试卷的抽样情况,平均分1.12分,难度值0.37。选A的比例为8.64%,选B的比例为37.21%,选C的比例为36.27%,选D的比例为17.77%。选C项的比例如此之高,实出意外。原文中非常清楚:贾似道宣抚两浙,辟参谋官。及似道同知枢密院,为京湖宣抚大使,以万里带行宝章阁待制,为参谋官。似道入相,万里兼国子祭酒、侍读。这是贾似道对他的提拔,后面因其性峭直而得罪贾似道也是比较清楚的。一些同学包括部分老师以为这类题目的选项就是把原文中某段文字进行直译,这是错误的认识。题干说的是对原文内容的“分析概括”,而并非复述,所以碰到相对概括一点的选项就容易出错。【教学建议】文言文阅读是高考考查的重点之一。可是,许多考生因缺乏审题意识,导致文言文阅读题严重失分。文言文阅读题的审题过程其实就是考生辨析增长点并做出判断的过程,也是考生将课内知识与考纲上的考点融会贯通并给出答案的过程。做选择题的技巧:细审题,明中心,找题干,看匹配。考生在审题时,首先,要明确题目中的条件、时间、范围和问题的指向,从而把握题目的中心内容。其次,多读两遍题目,增强题感。最后,用排除法排除干扰选项,再看剩余选项的内容与题目要求的紧扣度和匹配度。做主观题的技巧:辨题型,明思路,定好位,巧作答。对于主观题,考生仍须重视审题,明确题目的要求及指向,判明题型,从而根据不同的题型理清解题思路。考生首先要搞清问题的指向,然后带着问题读材料,要充分利用材料中的有效信息,把它们与教材中的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进行思考。考生在具体解题时,要先在脑海中或草稿纸上列提纲,分清层次和逻辑。考生在解答主观题时,要把握以下三点:一是要按分答题;二是要做到序号化、要点化、层次化;三是要做到论点和论据的结合,观点和材料的统一。四、(23分)11把第I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万里以身掖帝云:“自古无此君臣礼,陛下不可拜,似道不可复言去。”(2)万里隐草野间,为游骑所执,大诟,欲自戕,既而脱归。参考答案:(1)江万里躬身扶起皇帝说:“自古以来没有这种君拜臣的礼节,陛下您不能下拜,贾似道也不要再说离开的话。”(2)江万里藏在乡野草丛中,被巡游的骑兵抓住,他大骂元兵,想自杀,不久逃脱回来。【得分情况分析】根据全省1806份试卷的抽样情况,第一小题平均分3.21分,及格率75.47%,难度值0.64。第二小题平均分2.87分,及格率67.72%,难度值0.57。此题命题意图,是考查学生基本的文言实词的辨析的能力、文言句式和古代文化史知识,而这种知识和能力是文言阅读最基本的要求。否则就会出现个个字都认识,连起来却不知道说什么的通病。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春晴任翻楚国多春雨,柴门喜晚晴。幽人临水坐,好鸟隔花鸣。野色临空阔,江流接海平。门前到溪路,今夜月分明。(1)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4分)(2)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参考答案:(1)诗歌描绘了一幅宁静幽美、空阔辽远、令人赏心悦目的春晚图。(2分)诗中近景与远景相结合,春雨初霁,诗人临水而坐,透过花丛聆听鸟鸣,放眼远眺,四野空旷,江流入海,月色分明,一派静谧。(2分)(2)诗人通过描写春晚美好的景色,抒发了对自然的喜爱之情,(2分)传达出一种物我两忘、宁静恬淡的心境。(2分)【得分情况分析】这道题的设置,考察点集中在诗歌内容的理解方面。从抽样的情况看,平均分5.68分,难度值0.7,及格率81.84%,满分率11.41%。从学生答题情况看,主要存在着答题要点不全的毛病,采点给分的评分方式,有点就有分,无点则无分。 1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两题任选一题)(5分)(1) ,不思其反。 ,亦已焉哉!(诗经·氓)是日也, 。仰观宇宙之大, ,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 。(王羲之兰亭集序)(2)惟江上之清风, ,耳得之而为声, ,取之无禁,用之不竭。(苏轼赤壁赋)千载琵琶作胡语, 。(杜甫咏怀古迹)关山难越, ? ,尽是他乡之客。(王勃滕王阁序)参考答案:(1) 反是不思 俯察品类之盛 信可乐也 (2)与山间之明月 目遇之而成色 分明怨恨曲中论 谁悲失路之人 萍水相逢 【得分情况分析】选做第一小题的较多,平均分2.8分,难度值0.56,及格率63.4%,满分率20.71%。选做第二题的较少,得分也显著偏低。主要问题是不能准确理解诗句的意思,不注意识记字形而导致错别字太多。从阅卷的标准来说,写错一个字就不能得分,虽然学生也背诵了,往往功亏一篑。有学生五句全写出来却得了0分。虽然2010年高考试卷上明确要求如果两题都做,只给第一小题计分,但云南省2010年高考阅卷评分细则是如果两题都做,挑选得分最高的一题给分。因此,高三老师应该鼓励学生两题都做。抽样情况看,两题均做的同学极少。还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对空的问题:一是每个小题中顺序不能乱,严格对应空格;二是不能把第一小题的内容写在第二小题空格上。虽然全部都写对,也是得零分。从抽样情况看,这种现象依然存在。【教学建议】 文言文翻译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学习文言的重点和难点就在于古今差异的地方,翻译的句子一定是在词性活用、文言句式、省略等各个方面和现代汉语有显著差异的句子,通过这样的句子的翻译,以考查学生的文言阅读能力。命题当中不可能选择那种和现代汉语句子结构完全一样的句子作为考查的材料如果这样,就无从考查。2翻译理解文句脱离语境,人物关系不明。前面才说“似道以去要君,帝初即位,呼为师相,至涕泣拜留之”,一些同学却理解为“皇上不能够跪拜我”。“掖”错误较多,“挡着、托着、腋下”;“大诟”也少有人能准确理解,要么是“受尽侮辱”,要么是“大病一场”;“隐”不少同学理解为“隐居”,隐居在草野间怎么隐居?许多翻译让人哭笑不得。3尤其需要强调一点:译文中不要加括号把文意强行隔断。省略的内容必须补出来融进句子中去。鉴于高考评分细则中找点给分的要求,复习时还是要注重一些关键词的理解。纵观历年的高考题,所给的翻译句子,都有着和现代汉语明显差异的地方。我们学习文言,重点